李老人个案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某社区的老年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位叫李大爷的老人,他是一位丧偶多年的孤寡老人,没有子女,生活十分困难。
李大爷曾经是一名农民,但由于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佳,已无法继续从事农活。
他的生活来源主要是依靠社会救助和邻居的帮助,但由于社会救助的限制和邻居们也有自己的生活,李大爷的生活依然十分拮据。
老年社会工作者了解到李大爷的情况后,立即展开了帮助他的工作。
首先,他们为李大爷申请了更多的社会救助金,帮助他缓解了一部分生活压力。
其次,他们联系了社区的义工组织,组织了一些志愿者为李大爷提供日常生活上的帮助,比如购买生活用品、打扫卫生等。
此外,老年社会工作者还帮助李大爷建立起了一套社会支持体系,让他在生活上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
在帮助李大爷的过程中,老年社会工作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李大爷的身体状况十分不佳,需要定期进行体检和治疗,但他由于经济困难,一直没有去医院。
于是,老年社会工作者又为他联系了相关的医疗机构,帮助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疗和康复。
此外,由于李大爷长期生活在孤独中,精神状态也比较低落,老年社会工作者还为他安排了一些社交活动,让他能够和周围的人多交流,增加生活乐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帮助和关怀,李大爷的生活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他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生活变得有了希望。
他也在社区里结识了一些朋友,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老年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也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认可和赞扬,他们的工作不仅帮助了李大爷,也为社区的老年人群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老年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老年人群的生活状况往往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老年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让老年人能够过上幸福、健康的晚年生活。
他们的工作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对社会的贡献和回馈。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老年社会工作者,他们能够为社区的老年人群带来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让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晚年生活。
社工失独老人个案案例分享
社工失独老人个案案例分享失独老人就像被风雨吹打后独自飘零的树叶,看似孤单又脆弱。
但咱们社工一介入,就像给这片树叶撑起了一把大大的保护伞。
有这么一位失独老人李大爷,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那表情严肃得像个被抢了糖果的小孩,一言不发。
我就打趣说:“大爷,您这脸拉得比长白山还长呢,有啥烦心事跟我唠唠呗。
”他哼了一声,可算开了金口。
原来啊,他整天就一个人闷在屋子里,感觉生活就像一潭死水,毫无波澜。
那我能让这潭水继续这么平静吗?当然不能!我就像个热情的小太阳,带着各种活动计划闯进他的生活。
我跟大爷说:“大爷,咱们这就像开启一场奇妙的冒险,可好玩了。
”我先拉着他去参加社区的老年书法班。
刚开始,大爷那字写得歪歪扭扭,像喝醉了酒的蚯蚓在纸上乱爬。
我就笑着说:“大爷,您这字可真有创意,这是创造了一种新的书法流派呀。
”大爷被我逗得哭笑不得,但是也有了继续练习的动力。
后来,我又带着大爷参加了社区的园艺活动。
大爷那双手啊,在泥土里捣鼓的时候,我就说:“大爷,您这双手现在就像魔法师的手,这小种子在您手里指不定会长成参天大树呢。
”他白了我一眼说:“就你会说。
”可嘴角却有了一丝笑意。
慢慢地,大爷变了。
他不再是那个整天愁眉苦脸的人了。
他就像一朵重新绽放的花朵,和社区里的老人们有说有笑。
有一次,他还主动跟我说:“你这小娃子,就像一阵春风,把我这老骨头吹得又活过来了。
”再看大爷的生活,那可真是丰富多彩。
他参加了老年合唱团,那歌声虽然比不上歌唱家,但也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在叽叽喳喳,充满了生机。
我跟大爷说:“您这是要成为老年歌星啦,到时候我就是您的头号粉丝。
”通过这个个案,我深刻地感觉到,失独老人其实就像被乌云遮住的星星,只要我们社工像一阵风,吹散那乌云,他们就能重新闪耀。
我们的一点点努力,就像在黑暗里点亮了一盏小灯,虽然微弱,但足够温暖这些老人的心。
现在的李大爷啊,生活得可带劲了,而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就像挖到了一座宝藏一样开心。
个案照护计划
个案照护计划1. 背景介绍被照护对象是一名60岁的老年人,名叫李先生。
李先生自幼失去了父母,独自在外生活,做过体力劳动工作。
现在因为年纪大了,身体出现了一些老年常见的健康问题,需要定期的照护和关爱。
2. 健康状况李先生身体虽然健壮,但年纪大了之后身体功能开始出现了老化的迹象。
在健康状况方面,李先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高血压:李先生有患有高血压的问题,需要定期服用药物进行控制。
(2)糖尿病:李先生还患有糖尿病,需要按时注射胰岛素和进行饮食调理。
(3)关节炎:李先生由于之前的体力劳动,关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磨损和炎症,需要定期保持运动来缓解症状。
(4)心脏病:李先生还患有一定程度的心脏病,需要定期进行体检和服用药物来保持稳定。
3. 日常生活李先生由于年纪大了,日常生活无法像以前那样自理,需要他人的照顾和帮助。
在日常生活方面,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饮食:定时定量的进食,特别是对于糖尿病的控制要求更加严格,需要定期监督饮食和药物的使用。
(2)卫生:需要定期帮助李先生进行个人卫生,特别是要特别注意洗澡和更换衣物。
(3)药物管理:需要定期提醒李先生服用药物,特别是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药物要按时按量服用。
(4)心理关爱:年纪大了之后,心理上需要更多的陪伴和关怀,需要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和陪伴交流。
4. 社交活动李先生年纪大了之后,社交活动明显减少,缺乏交流和互动。
需要加强以下方面的社交活动:(1)与亲人的交流:定期组织家庭聚会,增进亲情和家庭和睦。
(2)社区活动:定期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增加社交互动和交流。
(3)朋友交往:定期约朋友聚会或者通电话进行交流沟通。
5. 健康护理在健康护理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定期体检:需要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心脏、血压、血糖等指标。
(2)药物管理:需要定期购买药物,并且保证按时按量服用,定期去医院作进一步的检查和咨询。
(3)锻炼:需要定期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包括散步、慢跑、太极等。
社会工作失独老人个案服务案例范文
社会工作失独老人个案服务案例范文在社会工作的领域里,失独老人的个案服务是一项极具意义但也充满挑战的工作。
我接触过这样一位失独老人,李大爷。
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整个人看起来特别消沉。
那间小小的屋子,暗暗的,就像他当时的心情一样。
我当时就想啊,这得多难受啊,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连个说话的孩子都没有了。
从我的经验来看,和这样的老人建立信任关系可不容易呢!我就开始从一些小事情入手。
比如,经常去他家里坐坐,带点小点心啥的。
刚开始,李大爷对我可冷淡了,话都不多说一句。
不过我可没灰心我就继续去,有时候就陪他静静地坐着。
我觉得这种默默的陪伴其实也是一种交流呢。
慢慢地,李大爷开始和我搭话了,从几句简单的寒暄,到后来能和我唠唠家常了。
这时候我就知道,信任的种子开始发芽啦!接下来呢,就得了解他的需求了。
我就找了个机会,很自然地问他:“李大爷,您觉得现在生活里有啥不方便或者想要改变的地方不?”李大爷想了想,说他觉得太孤单了,而且有时候身体有点小毛病去医院都不方便。
这时候我就在心里琢磨怎么能让大爷不那么孤单,医疗方面的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针对他的孤单问题,我想啊,能不能让他参加一些社区活动呢?于是我就到处打听,发现社区每周有个老年书法班。
我就跟李大爷说:“大爷,您看这书法班,您去参加参加呗,既能打发时间,又能认识些新朋友呢!”李大爷一开始有点犹豫,说自己老了,学不会。
我就鼓励他:“大爷,您可别这么想,这书法慢慢学,就当是个乐趣呗!”最后,李大爷还真去了。
看着他和那些老伙伴们有说有笑的,我心里可高兴了呢!这就说明啊,找到合适的活动对改善他们的精神状态真的很有帮助!至于医疗的问题,我联系了社区的志愿者组织。
他们可热心了,安排了志愿者定期陪李大爷去医院检查身体。
这真的解决了大爷的一个大难题呀!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不少困难。
比如说,资源的协调就不是那么容易的。
有时候志愿者时间安排不过来,或者社区活动的名额有限。
但是呢,我就不断地去沟通、协调。
关于老年人的个案案例
关于老年人的个案案例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剧,老年人的健康与福利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个案案例是一种研究方法,旨在深入了解和分析个体的经历和情况。
下面是关于老年人的两个个案案例,用于进一步探讨老年人的健康和福利问题。
个案案例一:失独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李先生,现年78岁,自从妻子去世后成为一位失独老人。
他一直与妻子生活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然而,妻子的去世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悲伤和孤独之中。
他常常感到无助和沮丧,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
他的子女们尽力照顾他,但无法填补妻子离世带来的空虚感。
这个案例突出了失独老人常常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
失去配偶后,老年人可能陷入长期的悲伤和孤独中,导致抑郁症或其他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对于这些老年人,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交活动非常重要,以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起对生活的兴趣和意义。
个案案例二:养老院住户的身体活动不足问题
王奶奶,现年82岁,住在一家养老院。
她过去是一个活跃的人,喜欢户外运动和社交活动。
然而,在养老院生活后,她的身体活动明显减少。
她只能待在室内,缺乏锻炼的机会。
她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导致肌肉萎缩和衰弱。
这个案例突出了养老院住户面临的身体活动不足问题。
长时间的室内生活和缺乏运动机会,容易导致老年人的身体功能减退。
对于这些老年人,提供适当的运动和活动,可以帮助他们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幸福。
综上所述,老年人的个案案例可以提供对老年人健康和福利问题的深入了解。
失独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养老院住户的身体活动不足问题是老年人面临的重要挑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
《2024年城市失独老人个案管理的案例研究》范文
《城市失独老人个案管理的案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城市中存在一个特殊的群体——失独老人。
他们失去了唯一的子女,面临着生活、心理和医疗等多方面的困境。
个案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社会工作方法,对失独老人的关爱与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一则城市失独老人个案管理的案例,探讨其管理过程、方法及成效,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案例背景本案例中的失独老人名为李先生,今年75岁,居住在某大城市。
李先生曾有一子,但因病离世,导致他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李先生退休前是一名工程师,退休后生活相对独立,但自儿子去世后,他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逐渐下降。
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李先生的情况,并开始对其进行个案管理。
三、个案管理过程1. 需求评估:首先对李先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包括身体健康状况、心理状况、经济状况等。
同时,了解他的生活需求和期望。
2. 制定管理计划:根据需求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管理计划。
包括心理疏导、生活照料、医疗协助等方面。
3. 实施管理:(1)心理疏导:为李先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缓解悲伤情绪,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2)生活照料:协助李先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清洁、烹饪等。
(3)医疗协助:与医疗机构建立联系,定期为李先生提供健康检查和医疗咨询。
4. 跟踪与调整:定期对李先生的管理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管理计划。
四、个案管理方法及成效1. 方法:本案例中采用了个案管理的综合方法,包括心理疏导、生活照料和医疗协助等。
心理疏导主要通过与李先生进行沟通,帮助他排解负面情绪;生活照料则通过社区志愿者等资源为李先生提供实际帮助;医疗协助则与医疗机构合作,为李先生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和建议。
2. 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个案管理,李先生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他逐渐摆脱了悲伤情绪的困扰,开始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同时,他的身体健康状况也得到了有效监控和治疗。
老年科护理个案病例范文
老年科护理个案病例范文一、病例介绍。
1. 基本信息。
李大爷,78岁,是一位退休老工人,性格开朗乐观,平时就像个老顽童似的,特别爱和我们医护人员开玩笑。
他因为反复咳嗽、气喘被家人送到了我们老年科。
2. 病史。
大爷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已经十多年啦,就像一个甩不掉的小尾巴一样。
还伴有高血压,这就像在他身体里装了个不定时的小炸弹,得时刻小心着。
以前因为这些病也住过几次院,每次住院就像来我们这儿“度假”似的,不过他心态好,恢复得也还不错。
3. 入院情况。
这次入院的时候,李大爷气喘得像个小风箱似的,“呼哧呼哧”的。
咳嗽也很厉害,脸都咳得红红的。
整个人精神状态不太好,没了往日的精气神,看起来就像个霜打的茄子。
测量体温38.5℃,血压160/95 mmHg,呼吸急促,每分钟能达到30次左右。
听诊肺部的时候,就听到满肺都是那种像拉风箱似的哮鸣音,还有湿啰音,就像肺部在开一场奇怪的音乐会。
二、护理评估。
1. 身体评估。
除了前面提到的呼吸、血压问题,大爷的身体还真是有点小毛病不断。
他的皮肤比较干燥,就像干涸的土地一样,尤其是小腿那里,都有点起皮了。
这可能和他年龄大了,皮肤的油脂分泌少了有关。
口腔黏膜也有点干燥,牙齿也没剩几颗了,吃东西的时候肯定不得劲儿。
他的下肢有点水肿,一按一个小坑,半天才能恢复,就像小酒窝似的,不过这可不是什么可爱的小酒窝,这说明他的心脏或者肾脏可能有点累了,排水不太顺畅。
2. 心理评估。
李大爷虽然身体不舒服,但心理状态还不错。
他总是说:“我这把老骨头,还能经得起折腾。
”不过我们也能看出来,他心里还是有点担心自己的病情的,毕竟年纪大了,就像个孩子似的,对未知的事情还是会有点害怕。
他特别依赖家人的陪伴,家人一来,他就像充了电似的,精神头都好了很多。
3. 社会评估。
大爷的家庭关系可和睦了。
他有三个子女,都特别孝顺。
每天轮流来医院照顾他,就像排班似的,从来没有缺席过。
他的老伴儿也经常来,老两口感情特别好,在病房里还经常互相打趣呢。
失独老人个案案例
失独老人个案案例失独是指父母在某个或某些孩子的死亡后,没有其他子女或者子女不在身边生活的现象。
失独后的老人们不仅需要面对亲子关系的断裂,还面临着孤独、心理压力和经济困难等问题。
下面是一个失独老人的个案案例,展示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他们的努力。
李老先生,现年78岁,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三年前。
他的儿子在一次车祸中不幸离世,使得李老先生和妻子失去了最亲密的亲人。
李老先生的妻子在失去儿子后精神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几个月后不幸因病离世。
李老先生因此成为了一个独居的老人。
失去亲人的打击让李老先生陷入了深深的悲伤与孤独之中。
他经常闭门不出,整日守在家里充斥着回忆和寂寞。
他的身体健康也因此逐渐恶化,病态的心理状态影响了他的食欲和日常生活。
他曾试图寻求心理辅导,但由于经济拮据和交通不便,他无法前往心理咨询机构。
了解到李老先生的困境,社区居委会积极组织邻里关爱活动,邀请他参加社区的养生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李老先生逐渐走出了自闭的心理阴影,与其他失独老人建立了友谊和共鸣,找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此外,社区居委会还组织了失独老人义务劳动队伍,让他们有机会参与社区的公益事业,通过帮助他人减轻自己的痛苦和孤独感。
李老先生加入了义务劳动队伍,他负责为社区的公共花园修剪花草,每天的劳动不仅使他的身体得到锻炼,还让他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价值和社会认同感。
尽管李老先生的经济状况并不宽裕,但社区居委会也为他提供了一些经济援助,帮助他支付基本生活费用。
并且,社区还为他提供了免费的健康体检和医疗服务,确保他的身体健康和及时治疗。
通过社区的关爱和帮助,李老先生逐渐走出了失独的阴影,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和乐趣。
他开始参与社区举办的各种活动,结交新的朋友,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
他也开始关注失独老人的权益保障问题,并积极参与相关的志愿者工作,为其他失独老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这个个案案例展示了失独老人所面临的困境以及社区居委会为他们提供的关爱和支持。
老年科护理个案病例范文
老年科护理个案病例范文一、基本信息。
李爷爷,78岁,是一位退休的老教师。
他因为身体状况不佳,被子女送到了我们老年科。
李爷爷中等身材,虽然头发花白,但眼神里透着一股曾经为人师者的睿智。
岁月在他身上还是留下了不少痕迹,多种慢性疾病缠上了他。
二、入院情况。
1. 健康问题。
李爷爷患有高血压已经有10多年了,就像他身上带着一个随时可能引爆的“小炸弹”。
血压经常波动,最高的时候能达到180/100 mmHg。
同时,他还有冠心病,时不时就会感觉胸口闷得慌,就像有一块大石头压在胸口上。
另外,李爷爷的膝关节因为多年的磨损,患上了严重的骨关节炎。
走路的时候就像个小木偶,一瘸一拐的,每走一步都疼得皱眉头。
2. 心理状态。
刚入院的时候,李爷爷心情很低落。
他觉得自己老了,没用了,成了子女的负担。
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床边,看着窗外,话也不多说。
三、护理措施。
# (一)身体护理。
1. 血压管理。
我们每天都会定时给李爷爷测量血压,就像对待一个珍贵的宝贝一样小心翼翼。
早上起床前、中午饭后、晚上睡觉前,这几个时间点是雷打不动的测量时间。
给他准备的饮食也是严格按照高血压患者的标准来的。
低盐饮食,这可让李爷爷有点不习惯,他总是嘟囔着说:“这菜没味道啊。
”我们就会笑着跟他解释:“李爷爷,这盐吃多了,您那血压可就不听话啦。
”然后给他找一些低盐又美味的食谱,像凉拌黄瓜的时候稍微加一点柠檬汁,既有味道又健康。
2. 冠心病护理。
为了防止李爷爷冠心病发作,我们让他尽量保持心情舒畅。
在他的床头放了一些轻松的读物,像幽默笑话集之类的。
还给他安排了一个比较安静的病房,避免过多的噪音刺激。
督促他按时服用治疗冠心病的药物,每次给他发药的时候,都会像哄小孩一样说:“李爷爷,该吃‘护心丸’啦。
”3. 骨关节炎护理。
帮助李爷爷做膝关节的康复训练。
刚开始的时候,他很抗拒,说太疼了。
我们就从最轻微的动作开始,比如让他坐在床边,慢慢地抬腿。
一边鼓励他:“李爷爷,您看您的腿就像个小士兵,正在慢慢变得强壮呢。
养老院老人个案案例
养老院老人个案案例《养老院老人个案案例:李奶奶的故事》嘿,咱今天来讲讲养老院里李奶奶的故事。
李奶奶啊,那可是个特别有趣的人!你能想象吗?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整天精神头十足。
(李奶奶常笑着说:“我可不能老态龙钟的哟,我还得好好享受生活呢!”)刚到养老院的时候,她还不太适应,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
(就像一只失去了方向的小鸟一样,可怜兮兮的呢。
)但没多久啊,她就找到了自己的乐趣。
养老院里组织各种活动,李奶奶每次都积极参加。
(她总是说:“哎呀呀,我可不能错过,多有意思呀!”)有次手工活动,她的手不是特别灵活了嘛,旁边的王大爷还笑话她呢,说她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
可李奶奶啥也没说,只是笑笑,然后继续努力做着自己的手工。
等最后完成的时候,那作品可漂亮啦,直接把王大爷惊得目瞪口呆!(这不就好比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了嘛,哈哈!)她和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关系也特别好。
有个小姑娘特别照顾她,她可好啦,经常会给小姑娘带点自己做的小点心。
(李奶奶说:“这孩子就像我亲孙女一样,我可得对她好点。
”)李奶奶还有个特别的爱好,就是听广播。
每天下午,她都会准时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戴着老花镜,听着广播里的故事。
那认真的模样,真让人感动。
(这要是换了你,能这么专注吗?)我觉得啊,李奶奶就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
她虽然年纪大了,但她的心永远年轻。
她告诉我们,不要被年龄限制住,要尽情去享受生活。
生活中总会有不如意,但只要有一颗乐观积极的心,啥困难都能过去。
李奶奶用她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热爱生活。
我们难道不应该向她学习吗?。
《城市失独老人个案管理的案例研究》范文
《城市失独老人个案管理的案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城市中存在一个特殊的群体——失独老人。
他们因为子女意外离世而独自生活,面临着生活照料、心理关怀等多重困境。
本文将通过一则城市失独老人的个案管理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为这一群体提供服务与支持。
二、背景介绍本案例中的失独老人,姓李,75岁,退休前为一名教师。
李先生的子女因意外离世,导致他独自生活。
李先生年龄较大,生活自理能力较弱,需要他人的帮助和关心。
此外,他还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需要定期就医和药物控制。
三、个案管理过程1. 需求评估在了解李先生的基本情况后,社会工作者首先进行需求评估。
通过与李先生沟通,了解他的生活需求、心理需求以及医疗需求。
发现李先生最迫切的需求是生活照料和心理支持。
2. 制定服务计划根据需求评估结果,社会工作者与相关部门合作,制定服务计划。
包括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如定期探访、帮助购物、打扫卫生等;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如陪伴聊天、心理疏导等;以及协助李先生就医和药物管理。
3. 实施服务计划(1)生活照料服务:组织志愿者定期探访李先生,帮助他购物、做饭、打扫卫生等。
同时,与社区居委会合作,为李先生提供居家安全检查服务,确保他的生活环境安全舒适。
(2)心理支持服务: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与李先生进行沟通,了解他的心理状况和需求。
通过陪伴聊天、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李先生缓解孤独感和焦虑情绪。
同时,鼓励李先生参加社区活动,扩大社交圈子。
(3)医疗支持服务:协助李先生就医,包括陪同就医、协助取药等。
同时,定期关注李先生的健康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管理方案。
4. 跟踪与评估在实施服务计划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定期对李先生进行跟踪与评估。
通过与李先生沟通、观察他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等方式,了解服务效果和需求变化。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服务计划,确保为李先生提供更好的支持与服务。
四、案例成果与反思通过个案管理服务的实施,李先生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城市失独老人个案管理的案例研究》范文
《城市失独老人个案管理的案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城市中独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多,其中一部分家庭遭遇了独生子女离世的不幸,形成了失独老人群体。
这一群体在生活、心理、医疗、社会支持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以一例城市失独老人个案管理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个案管理,为失独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关怀与支持。
二、个案背景李某,72岁,退休教师,独生女儿因病离世。
李某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日常生活需人照顾。
因失去唯一的子女,李某在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孤独感。
此外,李某的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缺乏足够的社会资源支持。
三、个案管理过程1. 评估需求:针对李某的实际情况,个案管理员进行了全面的需求评估,包括生活照料、心理支持、医疗照顾、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需求。
2. 制定计划:根据需求评估结果,个案管理员制定了个性化的管理计划,包括定期上门探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协助就医、组织社会活动等。
3. 实施计划:个案管理员按照计划,定期与李某联系,了解其生活状况和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同时,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李某提供所需的照料和支持。
4. 监督与评估:个案管理员定期对管理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计划的执行效果。
通过与李某及其家属的沟通,了解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管理成效1. 生活照料:通过定期上门探访和协助,李某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 心理支持:个案管理员为李某提供了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其缓解孤独感和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状态。
3. 医疗照顾:协助李某就医,提供医疗咨询和用药指导,确保其身体健康。
4. 社会参与:组织社会活动,帮助李某重新融入社会,增强其社会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五、案例启示1. 加强失独老人关怀:应加强对失独老人的关怀与支持,提供全方位的照料和服务,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2. 个案管理的重要性:个案管理能够根据失独老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管理计划,提供针对性的照料和支持,有效解决他们在生活、心理、医疗等方面的困难和挑战。
老年人个案观察记录(完整版)-老年人个案观察记录
老年人个案观察记录(完整版)-老年人个案观察记录背景介绍本个案观察记录旨在记录一位老年人的生活和身体状况观察结果,为了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生活情况,以及提供适当的护理和支持。
个案信息- 姓名:李老先生- 年龄:78岁- 性别:男性- 家庭状况:独居,有两个成年子女- 健康状况:高血压、轻度认知障碍约定观察周期本观察记录的周期为10天,从2022年1月1日开始至2022年1月10日结束。
观察内容和结果1. 日常生活活动在观察期间,李老先生的日常生活活动如下:- 起床时间:每天早上7点左右起床,需要他人帮助- 早餐:选择健康的食物,包括麦片、牛奶、水果等- 晨间活动:适度参与家务活动,如扫地、拖地- 午餐:自行烹饪一些简单的菜肴,并确保膳食均衡- 下午活动:适当休息,喜欢看电视或者阅读报纸- 晚餐:家人会送餐过来,以保证其膳食营养- 晚间活动:打电话和子女聊天、阅读书籍- 就寝时间:每天晚上10点左右就寝2. 身体状况观察在观察期间,李老先生的身体状况观察结果如下:- 血压:每天测量3次,平均值为130/80mmHg- 食欲:食欲良好,三餐均能正常进食- 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好,能够独自完成简单的家务活动- 脑功能:轻度认知障碍表现为对某些事物的遗忘和较慢的思维反应- 睡眠质量:总体睡眠质量良好,偶尔会出现失眠的情况护理建议基于观察结果,我给出以下护理建议以提供适当的护理和支持:1. 建议李老先生每天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并尽量增加日间活动,有助于提高血液循环和精神状态。
2. 家人应定期检查血压,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3. 鼓励李老先生保持膳食均衡,并提供适当的营养补充品,如维生素和矿物质。
4. 提供适当的认知训练,如读书、解谜游戏等,有助于改善记忆和思维能力。
5. 睡前可以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听音乐、泡脚等,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结论通过本次观察记录,我们了解到李老先生的日常生活活动和身体状况。
《2024年城市失独老人个案管理的案例研究》范文
《城市失独老人个案管理的案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失独老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之一,其生活、健康和心理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以某城市一位失独老人个案为例,探讨城市失独老人个案管理的方法和效果。
二、背景介绍该失独老人姓李,今年75岁,退休前是一名教师。
由于早年独生子女意外离世,李老一直处于孤独、失落的状态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老的身体状况逐渐变差,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对其展开个案管理,成为了社区和社会服务机构的重要任务。
三、个案管理方法1. 基础信息收集:对李老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包括其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等。
2. 心理干预:为李老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其排解孤独、焦虑等不良情绪,建立积极心态。
3. 生活照顾:为李老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如协助购物、打扫卫生、烹饪等。
4. 健康管理:定期为李老进行健康检查,制定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预防疾病发生。
5. 社会支持网络构建:帮助李老建立与社区、亲友的联系,扩大其社交圈子,提高其社会支持度。
四、管理过程与实施1. 建立个案管理档案:将李老的基本信息、心理状况、生活需求等整理成档案,便于管理和跟踪。
2. 定期随访:定期对李老进行电话或面对面随访,了解其近况,调整管理方案。
3. 开展活动:组织社区活动,鼓励李老参与,提高其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4. 联合多方力量:与社区、医院、志愿者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为李老提供服务。
五、管理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个案管理,李老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状况改善:李老的情绪逐渐稳定,孤独感、焦虑感明显减轻,积极面对生活。
2. 生活能力提升:李老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日常生活更加便利。
3. 健康状况改善:通过健康管理和定期检查,李老的身体健康状况得到改善,疾病发生率降低。
4. 社会支持网络建立:李老与社区、亲友的联系更加紧密,社交圈子扩大,社会支持度提高。
社会工作失独老人个案服务案例范文
社会工作失独老人个案服务案例范文一、案例背景。
李大爷(化名),68岁,是一位失独老人。
他唯一的儿子在几年前因意外去世,这一沉重打击让李大爷的生活陷入了无尽的黑暗。
原本开朗乐观的他变得沉默寡言,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愿与外界接触。
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关心,但李大爷总是敷衍几句,不愿敞开心扉。
二、接案过程。
我作为社区的社会工作者,在了解到李大爷的情况后,主动上门拜访。
第一次去的时候,李大爷连门都不太想给我开,在我耐心地解释自己的来意并表示只是想和他聊聊天后,他才勉强让我进了屋。
屋里弥漫着一股沉闷的气息,东西摆放得有些杂乱。
我看到李大爷坐在昏暗的角落里,眼神空洞。
我笑着跟他打招呼:“李大爷,我今天来就想跟您唠唠家常,您可别嫌我烦啊。
”李大爷哼了一声,没说话。
我就自顾自地说起了社区最近发生的一些趣事,像谁家的小狗走丢了又找回来啦,小区门口新开了一家特别实惠的小超市之类的。
慢慢地,李大爷的表情有了一些松动,偶尔也会搭一两句话。
三、问题评估。
# (一)心理层面。
1. 李大爷遭受了巨大的丧子之痛,陷入了深深的悲痛和绝望之中,长期的情绪压抑导致他出现抑郁倾向,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和希望。
2. 由于儿子的离世,他产生了强烈的自我否定感,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了,常常陷入回忆无法自拔。
# (二)社会层面。
1. 李大爷与外界社会几乎隔绝,缺乏社交支持网络。
他不再参加社区活动,以前的朋友也渐渐疏远,这种孤独感加剧了他的心理问题。
2. 他在生活上遇到一些困难时,不知道向谁求助,比如家里电器坏了,他只能干着急,这种无助感让他更加觉得自己被社会抛弃。
四、服务目标。
# (一)短期目标。
1. 与李大爷建立信任关系,让他能够愿意和我交流,至少每周能有一次深入的谈话。
2. 帮助李大爷改善居住环境,让他的生活空间变得整洁、舒适,增强他对生活的控制感。
# (二)中期目标。
1. 缓解李大爷的抑郁情绪,引导他正视丧子之痛,通过一些心理疏导技巧,让他能够表达出内心的痛苦和情感。
独居老人个案目标
独居老人个案目标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这样一群老人,他们独自居住,他们的生活里没有太多的热闹和陪伴。
就像住在我们隔壁楼的李爷爷,他的孩子都在很远的城市工作,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几次家。
李爷爷每天都是一个人,早上自己慢慢悠悠地去菜市场买菜,然后一个人坐在小小的客厅里看电视,一整天都很少能听到他的笑声。
我们应该为像李爷爷这样的独居老人设立一些温暖的个案目标。
一个目标就是让他们的生活充满温暖的陪伴。
我们可以经常去陪他们聊聊天呀。
就像我们班的每周都会有几个人一起去李爷爷家。
大家围着李爷爷,你一言我一语地讲着学校里的趣事。
有的说今天上体育课跑步比赛,自己跑得特别快;有的说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一个超级好笑的故事。
李爷爷就坐在那儿,眼睛里闪着光,脸上都是笑容,还时不时地给我们讲他小时候的故事,说他小时候也像我们一样调皮捣蛋。
还有一个目标是让他们的生活更方便。
很多独居老人年纪大了,做一些事情会比较吃力。
比如说张奶奶,她住在我们小区的角落里。
她的腿脚不太好,每次去扔垃圾都要走好久。
我们就可以帮她把垃圾带下楼去扔掉。
而且,像换灯泡这样的小事,对于老人来说可能很危险,我们可以找大人来帮忙,或者自己学着做,然后帮老人把坏了的灯泡换好。
有一次,王爷爷家的灯不亮了,我们几个小伙伴找来了爸爸,爸爸带着新灯泡,很快就帮王爷爷换好了,那一刻,王爷爷家里重新变得亮堂堂的,王爷爷的笑容就像那明亮的灯光一样灿烂。
再一个目标就是让独居老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社区可以组织一些活动,专门邀请独居老人参加。
像上次社区举办的中秋晚会,专门给独居老人留了最好的位置。
晚会上有唱歌的、跳舞的,还有猜灯谜的环节。
老人们都特别开心,他们吃着月饼,看着节目,笑得合不拢嘴。
那笑声在夜空中回荡,就像一首温暖的歌。
这些独居老人,他们年轻的时候为家庭、为社会付出了很多。
现在他们老了,我们应该为他们设立这些美好的目标,让他们的晚年生活不再孤单、不再艰难,充满阳光和温暖。
我们每一个小小的举动,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就是大大的幸福。
农村病痛老人个案案例
农村病痛老人个案案例
《农村病痛老人个案案例》
在我们村子里,有一位让人特别心疼的老人,那就是李大爷。
嘿,你知道吗,他的故事真的是能触动每个人的内心呐!
李大爷已经八十多岁了,背驼得厉害,就像被岁月压弯的老树枝。
他每天都在那间破旧的土屋里进进出出,那脚步缓慢又沉重。
他的脸上布满了深深浅浅的皱纹,就像干裂的土地,每一道都诉说着生活的艰辛。
有一天,我路过李大爷家,听到他在屋里不停地咳嗽。
那咳嗽声,哎呀,真让人揪心!我忍不住走进去看看他。
我问他:“李大爷,您这咳嗽咋这么厉害啊,咋不去看看医生呢?”李大爷无奈地摇摇头,叹口气说:“看啥医生哟,咱哪有那闲钱哟,忍忍就过去了。
”我听了,心里真不是滋味啊,难道老人就要这样忍受病痛的折磨吗?这多不公平啊!
和李大爷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有个儿子,但是在外地打工,一年到头也回不来几次。
李大爷一个人守着这个家,生病了也只能自己扛着。
“我的儿子也不容易啊,我不能拖累他呀。
”李大爷这话让我差点掉眼泪。
这就像一只年迈的老牛,即使生病了,还在为自己的孩子着想,多伟大啊!
村子里像李大爷这样的老人还有不少呢。
他们在农村默默生活着,病痛就像他们甩不掉的影子。
这难道不是在提醒我们要多关心这些老人吗?他们年轻时为家庭、为村子付出了那么多,到老了却要独自承受病痛,这怎么能行呢!
我们应该多去看看他们,哪怕只是陪他们说说话,也能给他们带去一些温暖和安慰啊!我们不能让这些老人在病痛中孤独地老去,我们要行动起来!
观点结论:农村的病痛老人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和关心,我们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和需求。
老漂族 个案案例
老漂族个案案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老漂族问题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老漂族,指的是年迈的父母在子女追求工作发展和生活品质的同时,选择独自离乡背井前往大城市生活的现象。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位老漂族的个案案例,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困境。
这位老漂族的名字叫李爷爷,今年已经七十五岁了。
李爷爷是东北一个小城镇的居民,在三年前,他的两个子女相继来到了北京工作。
面对子女的离去,李爷爷选择了留在家乡,独自生活。
李爷爷的子女在离家之前都对他进行了很多劝说,希望他能够随他们一同前往北京,享受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照顾。
然而,李爷爷坚守着自己的家园,他认为老了应该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度过,不愿意背井离乡。
李爷爷在子女离家后,过上了独自的生活。
他每天早晨起床,到菜市场买菜回家做饭,然后看看报纸和电视,在小区里散步。
虽然生活相对简单,但他仍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
李爷爷和当地的邻居们关系密切,大家经常聚在一起闲聊,传递彼此的关心。
然而,在李爷爷独自生活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困扰。
一个人生活让他感到孤独,尤其是在夜晚,李爷爷常常觉得寂寞无助。
与此同时,年老体弱使得他的行动不再如以前那样灵活。
有时候需要去医院看病,又没有人陪同,让他感到无所适从。
对于李爷爷这样的老漂族,社会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爱。
政府可以加大社区的服务力度,提供邻里互助的机会,让老漂族能够在陪伴和互助中缓解孤独感。
此外,子女们也应该更多地关心和照顾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需要情感上的陪伴。
总之,老漂族的个案案例李爷爷生活虽然简朴,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困境和挑战。
希望社会能够重视这个群体的存在,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晚年能够过得有尊严和幸福。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和富有温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老人个案一、项目基本信息李老人,男,今年80岁,居住在家园社区柴南小区,是一位老军人,老党员。
家有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立业,离家较远,加上儿子工作比较繁忙,每年只会探望老人5-6次,现在老人与妻子同住。
妻子比老人小几岁,照顾老人饮食起居的同时,还帮忙照顾邻居一位高龄失能老人,每月会有一定报酬。
老人曾经历过抗日战争,以前家里条件不好,老人15岁就参加革命,1958年转业成为一名无产阶级工人。
在这期间认识了妻子,并组成家庭。
两人婚后生活非常幸福,相互包容。
退休后,夫妻两经常经常参加各种活动,晚年生活丰富。
但是,现在,由于老人年纪比较大了,腿脚也不好使了,因此平时只能在家楼下附近的空地活动活动,或者坐在楼下的石桌上休息,生活索然无味,老人情绪陷入低落。
社工介入社区后,通过一项“夕阳迎七夕,拍照晒幸福”的社区活动,开始与老人接触,建立专业关系。
二、项目来源1、社会背景:黄旗街道家园社区位于吉林市西部,黄旗街道办事处的东北侧,东起解放西路,西至黄旗街,北临长春路,南街御园社区,辖区面积0.09平方公里,共有居民2702户、数为7900人、25栋居民楼社区采用网格化的管理方式,每栋居民楼都有专门的社区工作人员负责。
社区党委充分挖掘辖区服务资源,发动理发店、超市、家政服务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网点,建立“十分钟生活服务圈”,主动为居民提供“早餐日餐、理发打针、法律援助、代办缴费”等上门服务,并对困难居民给予优惠,现已建立了8个便民服务网点,受益群众101人。
此外,社区打杂养老服务品牌,建立了270平方米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面向空巢、孤寡、残疾老人等弱势群体,以无偿或低偿服务的方式,提供紧急救助、家政生活和主动关怀服务。
目前已充实专职工作人员3名,对辖区内447名老人建立了家庭档案,开通了“居家养老”服务电话,发放“爱心便民卡”500余张,有36名老人与志愿者建立了帮扶结对。
2、需求评估及项目预设:社工通过社区书记介绍,与案主接触。
通过与案主进行结构式访谈的方法,了解案主的基本生活状况、身体健康状况、心理状况、人生经历以及性格特征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案主目前的经济状况不存在问题,健康状况稍差,腿脚活动不方便,日常活动内容单一,缺乏人际交往,情绪低落。
社工认为,案主有以下需求:(1)案主年事已高,身体状况稍差,行动不便,很少参加社区活动,生活内容单一,案主有参与社会活动的需求。
(2)案主家庭支持较弱,空巢夫妇,儿子不在身边,老人情感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3)案主由于身体状况的转变,活动减少,情绪低落。
案主存在自我价值提升的需求。
(4)受身体状况的影响,案主的人际交往减少,然而人际交往时人重要的生活内容,因此老人有人际交往的需要。
根据案主的这些需求,工作者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通过开展个案服务,丰富老人的晚年生活,提升老人的自我价值感,改善案主情绪低落的状况。
三、项目方法及项目研究综述1、项目方法老年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工作方法之一,它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各种专业方法,改善老人与社区的关系,提高老人的自助和互助能力,促进老人的社区参与,通过老人的集体参与改善老人的生活质量的一种服务活动和服务过程。
在我国开展老年社区工作,除了强调提升老年人的民主意识、民主权利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外还要组织老人自助和互助,积极开展各种为老服务和老人文化娱乐活动,以提高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本项目通过该方法,与案主初步接触,获得案主的信任,与案主建立个案服务专业关系。
同时,借助社区工作,丰富案主的晚年,满足案主参与社会活动的需求,改善案主目前的生活状况。
2、相关项目研究综述:空巢老人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亟待破解的社会问题。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有65岁及以上老年空巢家庭1561.64万户,占65岁及以上有老年人家庭户的22.83%;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2339.73万人,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26.51%。
其中,农村老年空巢家庭户1117.90万户,占老年空巢家庭户总数的71.58%,农村空巢家庭老人1632.90万人,占空巢老人的69.79%。
“空巢老人”现象形式相当严峻。
下面是一组问卷调查结果,根据此结果总结老年空巢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你认为空巢老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这一提问的问卷结果如下:心灵孤独、日常生活无人照料、安全问题、老人独自承担重活、生活疲困、其他。
63% 、58% 、34% 、22% 、11% 、6% 。
2、你认为现在“空巢老人”最需要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的问卷结果如下:家人子女的关心有人陪护聊天物质方面的其他77%、49% 、14%、14% 。
目前,研究者关注较多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孤独感,老年期也是丧失期.全方位的丧失感会引起严重的孤独感。
对空巢老人而言,由于子女的独立或远离家乡,自己又远离社会生活,加之体力下降、行动不便。
与亲友的来往频率下降,信息交流不畅,凼此容易产生孤独感。
第二是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老人的身心健康存碌著影响,社会支持的数量和质量可以预测老人的身心健康水平。
张卫东认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利用度能反映其对负性生活事件的自我保护意识.诸多因素制约着老年人运用社会所提供的客观支持的自觉程度。
应使他们有效运用社会支持以抵御各种应激源,消除其对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
社会支持对老年人有重要意义,而事实上他们也是社会支持的人群。
第三是抑郁,此为“空巢综合症”的一个突出表现。
空巢老人在现实生活当中容易遭受挫折、不顺心的事情。
身边义缺乏可倾诉之人。
这使得老年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
最后是生活质量:又称生存质孱、生命质量,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老年人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健康水平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客观状态及老年人的自我感受的总和。
相关研究表明。
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较差,是社会的弱势人群;第四是主观幸福感,它是人们对整体生活的满意度与快乐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
对空巢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进行关注和研究,则有助了: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除此之外.空巢老人面临的心理问题还有焦虑、丧失和应激、安全感差、恐惧担心等。
关注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是老年社会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在开展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尤其应该致力于改善老年群体的主观幸福感,通过改变老人的不合理认知,帮助老人适应晚年生活的各种变化。
四、项目目标1、通过然案主参与社区活动,满足案主参与社会活动的需求,增强案主的社会功能。
2、帮助老人建立社会支持网络,改善案主的人际交往状况。
3、为案主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为案主生活提供便利,改善案主晚年生活质量。
4、增强案主的家庭情感联系,使案主获得长期的精神物质生活照料。
五、理论依据1、活动理论该理论认为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适应社会。
在老年社会工作者看来,社会不仅在态度上应鼓励老年积极参与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社会活动,而且应努力为老年人参与社会提供条件。
现实的情况是,许多老年人想有所作为而苦于没有机会;一些老年人因退出社会主流生活而导致老年抑郁症;有些老年人因枯坐家中无人交谈而提前脑退化进程。
现代医学证明,勤于用脑的人比懒于用脑的人,脑力活动退化的速度要缓慢得多,较少说话的老人比常有陪伴的老人更多患老年痴呆症。
因此,让老年人保持较高的活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对防止老年人大脑退化具有无庸置疑的作用。
2、社会建构理论该理论是主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它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事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事实,我们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个人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
老年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任务是修正老人的错误认知,帮助老人构建正确、积极的认知,减少老人的消极认知,增强老人对于晚年生活的适应能力。
六、项目实施过程本项目采用社区工作与个案工作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生命历程回顾、构建社会支持网络、链接社区资源等专业技巧,对该案主共开展了几次服务。
第一次服务:社会工作者通过社区书记的介绍,与案主初步接触,向老人介绍社区项目“夕阳迎七夕,拍照晒幸福”,鼓励案主参与拍照活动。
通过社会工作者的讲解,案主同意参与活动,社会工作者简要告知摄影相关事宜。
拍摄当天,案主与妻子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成功完成拍摄活动。
在拍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让案主夫妇牵手等简单的亲密动作,增强了老年夫妻间的互动。
同时,通过这一摄影活动,案主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印象加深,对社会工作者产生好感。
由于拍摄活动安排的原因,第一次服务到此结束。
第二次服务:拍摄活动结束,社会工作者以送拍摄照片为契机,与老人建立专业关系。
社会工作者运用生命历程回顾的技巧,,在面谈过程中让案主对过去的生活、工作、参军经历进行回顾。
案主讲诉了自己在参军时的光荣事迹以及与妻子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守的爱情故事。
工作者通过强调这些事件在他生命中的重要意义,增强老人的自我价值感以及自豪感和自信心,鼓励老人乐观、坦然的看待晚年生活的各种变化。
此外,与案主约定,定期与老人进行访谈,帮助老人改善消极情绪问题。
第三次服务:案主年事已高,活动不便,儿子又不在身边,日常生活起居存在一定的不便。
社会工作者以居家养老服务站为服务平台,利用“十分钟生活服务圈”特色服务,为案主提供相关生活服务信息,如理发店、超市、家政服务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网点信息以及上门服务方法和相关收费情况。
此外,社会工作者还向案主提供养老服务站的服务热线,给老人发放“爱心便民卡”。
这一服务举措为案主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获得了案主的好评。
第四次服务:案主家住在一楼,案主由于腿脚不便,很少出远门,经常在楼下的空地散散步,或者在石桌旁休息。
案主与隔壁家的王大爷比较聊得来,他们的关系比较良好,两人又共同的爱好。
工作者鼓励两位老人相互支持和陪伴,互相交流养花的知识,一起回忆人生的中的愉快经历。
工作者通过鼓励案主与邻居建立关系,帮助案主建立新的人际支持网络,提高老人应对晚年生活的能力,改善老人的消极情绪。
此外,社会工作者通过鼓励案主发展已有爱好,丰富案主的精神生活。
第五次活动:社会工作者征得案主的同意,通过联系案主的儿子,向他们说明案主目前的情况,引起他们对案主的关注,与他们达成协议,定期给老人打电话,关心老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
通过工作者两个月的跟进,案主的家庭亲情得到增强。
第六次活动:通过两个月的跟进服务,案主的情绪低落得到了缓解,新的支持网络已经建立,案主基本能积极的应对晚年生活的改变,工作者对于案主的情况进行了再次的全面评估后,社会工作者做了结案处理。
七、项目评估人到老年,由于生理、心理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会出现消极的心理状态,产生焦虑、抑郁、失落等情绪,这些都不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