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和肌张力的评定38679
手功能康复——肌力和肌张力的平衡知识讲解
手功能康复——肌力和肌张力的平衡手功能康复——肌力和肌张力的平衡脑卒中后的肌张力异常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其中上肢和手的肌张力障碍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成为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卒中后肌张力障碍发生率高达17%-38% ,而其中4%-9%的痉挛状态为致残性。
此外,从范围上来看,上肢的痉挛状态更为常见。
对于治疗师来说,让患者的肌张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是一项很困难的任务。
当肌张力太低时,患者将不能支持自己或对抗身体各部分所受到的重力。
当肌张力太高时,肌肉的张力会掩盖其肌力的真实表现,患者只能以刻板的模式费力地运动,所以,在手功能训练中,是增加肌力还是控制肌张力,需要很好的评估来决定更需要的是什么。
一、重要概念区分【肌力】肌力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肌力测试也可作为评价康复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肌张力】肌张力是指人体在安静休息的情况下,肌肉保持一定紧张状态的能力,它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活动的基础;许多疾病与损伤常导致肌张力发生变化,表现为肌张力降低或肌张力增高,而影响肢体运动功能;【痉挛】关于痉挛,一般公认的最清楚的定义是Lance(1980)所阐述的:“痉挛是与速度相关的紧张性牵张反射(肌张力)增高,伴过度的肌腱收缩为特征的运动障碍,缘于牵张反射亢进,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一种。
”肌力和肌张力相互抑制、相互促进。
脑卒中患者大多数病例大部分时间,这二者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紧密相连;只有少数病例或者小部分时间,这两者的问题会单独出现。
这幅图很生动得阐述了感觉,肌力和肌张力的相互关系。
肌力和肌张力以及感觉是共建我们人体运动模式的三个主要成分,缺一不可。
运动控制中的感觉的作用不可忽视,张力性问题很多都是感觉运动系统的问题。
如果患者在日常的活动中没有从微小的变化中感觉到关于其身体的充分信息,他将尝试提高他的感觉输入。
一种方式是增加肌肉的张力,很像我们在光滑的或不稳的表面行走时所表现的那样。
肌张力、肌力评定
• 由于肌肉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协同作用, 因此,临床上所指的姿势张力是指身体 不同部位表现出来的整体张力。
(一)肌张力分类
1.静止性肌张力 2.姿势性肌张力 3.运动性肌张力
(一)肌张力分类
• 正常张力 被动活动肢体时,没有阻力突然增
3
肌张力中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 ROM内均
有阻力,活动比较困难。
4
肌张力高度增加,患侧肢体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动
十分困难。
(五)肌张力评定的注意事项
• 除了神经-肌肉反射弧上的病变都可能导 致肌张力的变化外,肌腱的挛缩、关节 的强硬等都会影响肌张力的检查结果。
• 肌张力的检查应在温暖的环境和舒适的 体位下进行,让被测试者尽量放松。
高或降低的感觉。
• 高张力 肌肉张力增加,高于正常休息状态下
的肌肉张力。
• 低张力 肌肉张力降低,低于正常休息状态下
的肌肉张力。
• 张力障碍 肌肉张力紊乱,或高或低,无规律
地交替出现。
(二)肌张力异常
1.肌张力增高肌张力增高指肌张力高于 正常静息水平,分为痉挛和强直。
(1)痉挛(spasm) (2)强直(rigidity)
3+
抗重力时关节能完成全范围活动,同时,抗较小阻力时关节能
完成部分范围活动(ROM<50% =。
4- 抗部分阻力时关节能完成大部分范围活动(ROM>50%)。
4+ 抗充分阻力时关节能完成小部分活动范围(ROM<50% =。
5- 抗充分阻力时关节能完成大部分活动范围(ROM>50%)。
5 抗充分阻力时关节能完成最大活动范围(ROM100%)。
肌力和肌张力评定标准
(一)肌力测定标准:(6个级别)
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
I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
II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够对抗地心引力(重度瘫痪)III级:能够对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够对抗阻力(轻度瘫痪)
IV级:能对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对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
V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
(二)肌张力分级的评定标准:(改良Ashworth,6个级别)
0级:正常肌张力
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被动屈伸时呈现最小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1+级:肌张力轻度増加,关节活动后50%范国内出现突然卡住,呈现最小阻力;2级:肌张力较明显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的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4级:肌张力最严重的级别,受累部分被动屈伸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肌力及肌张力的评定
肌力及肌张力的评定目前肌力评估方法大致分两种:手法肌力检查、器械肌力检查手法肌力检查目前有3种标准:Lovett分级、M.R.C.分级、Kendall 百分比器械肌力检查下又分: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检查、等速肌力测定。
一、肌力检查与评价肌力是指肌肉兴奋后收缩所产生的动力和张力,耐力则指维持一定时间收缩或多次反复收缩的能力。
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有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收缩前的肌肉长度和肌肉作用力臂长度,而耐力的大小则和可以取得的肌收缩的能量有关。
1、肌力检查的方法及评定:手法检查与MMT(Manual Muscle Testing)六级标准衡量。
这种检查方法为目前最常用,衡量标准已为各国学者所认可。
1、检查方法先嘱被检查者作主动运动,注意观察其运动的力量和幅度;然后检查者给予一定的阻力,让被检查者作对抗运动,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
依次检查各关节的运动力量,并注意两侧对比。
(1)上肢肌力:双上肢前平举、侧平举、后举检查看关节肌肉力量;屈肘、伸肘,检查肱二头肌、肱三肌力量;屈腕、伸腕,检查腕部肌力量;五指分开相对、并拢、屈曲、伸直,检查各指关节肌肉力量。
(2)下肢肌力:仰卧位直抬腿、大腿内收、外展,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肌肉力量;仰卧位直抬腿及膝关节屈曲,检查伸髋及屈膝肌群力量;仰卧位双下肢伸直,踝关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检查踝关节肌肉力量。
2、评定标准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Ⅰ级可见到或触摸到肌肉轻微的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Ⅱ级肢体可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Ⅲ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Ⅳ级能作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
Ⅴ级肌力正常二、肌张力检查与评价1、定义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
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
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
肌张力的评定方法
肌张力的评定方法肌张力是指肌肉对抗性伸张或屈曲的抵抗能力,是评估肌肉的紧张程度和强度的重要指标。
肌张力异常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疾病以及肌肉功能障碍等疾病。
准确评定肌张力对医生判断疾病的严重性和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肌张力评定方法。
1. 乔伊格测试法(Modified Ashworth Scale)乔伊格测试法是一种常见的肌张力评定方法,用于评估肌肉痉挛或肌张力异常的程度。
该方法通过对肌肉的伸展和收缩进行测量,评估肌肉的紧张程度。
具体操作时,医生用手或仪器对评定部位的肌肉进行伸直和屈曲,观察肌肉的抵抗能力和抵抗方式,并根据程度进行评分。
评分通常分为0-4级,0级表示没有肌肉紧张,4级表示严重肌肉紧张。
2. 修订托尼斯比例(Modified Tardieu Scale)修订托尼斯比例也是一种评定肌张力的方法,主要用于评估肌肉痉挛的程度。
该方法通过观察肌肉在被动拉伸过程中的动作和反应,评估肌张力的轻重。
在测试过程中,医生将肌肉以不同的速度进行被动拉伸,并观察肌肉的反应特点。
根据肌肉在不同速度下的伸展情况,将肌张力分为不同级别,从而评定肌肉痉挛的严重程度。
3. 伸展反射法(H-reflex)伸展反射法是一种通过肌肉的伸展反射来评定肌张力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肌肉的拉伸反射机制,通过电刺激神经末梢,观察并记录肌肉的反应。
在测试过程中,医生将一对电极贴在测试肌肉上,然后通过电刺激来诱发肌肉的反射。
通过测量肌肉反射的延迟时间和幅度,可以评估肌肉的张力。
4. 全电压阻抗法(Vibromyography)全电压阻抗法是一种通过测量肌肉的电压变化来评定肌张力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肌肉在伸展和收缩时电压的变化特性,观察并记录电压变化的幅度和频率。
在测试过程中,医生将一对电极贴在测试肌肉上,然后通过测量肌肉电压的变化,来评估肌肉的张力。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肌张力评定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肌力与肌张力评定
(5)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①失用性肌萎缩 ②肌源性肌萎缩 ③神经源性肌萎缩 ④关节源性肌萎缩
禁忌症: ①严重高血压 ②严重心脏疾病 ③ 局部炎症、急性扭伤 ④局部严重疼痛 ⑤骨折错位或未愈合、关节腔积液、关节
不稳或脱位
肌张力的评定
(一)肌张力的概念与肌肉的分类 (二)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三)评定的工具与检查方法
(6)中枢神经系统调动功能的协调性:使参 加工作的运动单位尽可能多地做到同步收缩;调 节更多的原动肌参加收缩;调节拮抗肌适当放松。
(7)年龄与性别:肌力在20岁之前随年龄增 加而增加,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下降。男性 肌力比女性大,女性的肌力约为男性的2/3。
(二)评定的工具和方法
肌力评定常用来判断有无肌力低下及肌力低 下的范围与程度,发现导致肌力低下的原因,协 助进行神经肌肉损伤的定位诊断,为制定治疗、 康复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检验康复治疗的效果。 肌力评定根据使用器械与否,可分为手法肌力评 定和器械评定两大类。
(3)器械肌力测定
在肌力超过3级时,为了进一步作较细致的定 量评定,须用专门器械做肌力测试。
(4)注意事项
①体位情况: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近 端肢体应固定于适当体位,防治替代动作。同时 注意减少受试者体位的变化;
②阻力情况:阻力大小根据个体与检查部位 而定,避免手法粗暴造成损伤;
③间隔时间:重复检查同一块肌肉的最大肌 力时,间隔2分钟;
(2)异常肌张力分类 肌张力减低(迟缓):肌张力低于正常
静息水平。
肌张力增高(痉挛):肌张力高于正常 静息水平。
肌张力障碍:肌张力损害,如齿轮样强 直和铅管样强直。
(二)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1.体位影响:不良姿势和肢体放置位置可使肌张力 增高。
康复评定肌力、肌张力[专家指导]
专业资料
1
康复医学评定
定义:康复医学评定又称康复评定,是用客观的量化的 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 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
康复评定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正确的康复 治疗的基础。康复医疗过程中可能重复多次进行康复 评定,且往往以康复评定开始,又以康复评定结束
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同,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情况与3级相仿,但在运动末期能对抗一定的阻力
能对抗重力运动,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但不能对抗任何阻力
能对抗重力运动,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能对抗重力运动,但运动范围小于50%
不能抗重力,但在消除重力影响后能作全范围运动
消除重力影响时能活动,但活动范围在50%~100%
在患者完成某一动作的过程中,通过检查相应关节的被 动运动阻力来判断。
专业资料
8
异常肌张力分类
根据患者肌张力与正常肌张力水平的比较,可将肌张 力异常分为:
肌张力过强: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 肌张力过低: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 肌张力障碍:肌张力损害或障碍。
专业资料
9
肌张力检查方法
病史 视诊 触诊 反射 腱反射亢进 被动运动 摆动检查 其他检查方法 伸展性检查、姿势性肌张力检查、生物
专业资料
47
躯干 MMT测定法 斜方肌肌力
0、1、2、3、4、5级
专业资料
斜方肌
48
菱形肌
俯卧,肩胛骨内收时,肩胛骨内缘施加向外阻力。
菱形肌
专业资料
49
斜方肌上部、肩胛提肌
0、1级:俯卧位耸肩
3、4、5级:
专业资料
50
前锯肌
肌力和肌张力的评定课件
五、影响肌力的解剖及生理学因素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肌力大小与肌纤维的数量和粗细成正比,生理横断面
越大,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也愈大。 2.肌肉的募集
①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 ②神经冲动的频率。 3.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 4.个体因素:年龄、性别、有无训练、职业、有无疲劳/ 疼痛、优势手/腿等。
二、肌张力评定
第四十七页,共103页
肌张力的评定
概述:
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肌张力的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支
配情况,一旦这种支配情况发生改变,就可导致肌张力过强、
过低或肌张力障碍等功能问题 因此,肌张力异常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外周神经损伤的重要
特征
固定肌:协助主动运动
例如:在上臂体侧下垂的屈肘位作腕关节屈伸负重活动时,必须固定肩、 肘关节,这时起固定肩、肘关节的肌群均称为固定肌。
中和肌:抵消作用
例如:做扩胸运动时,斜方肌和菱形肌都是原动肌。斜方肌收缩除使肩外展扩胸外,还 可使肩胛骨下角外旋;菱形肌收缩使肩胛骨移向脊柱以产生扩胸效应的同时,可产生肩胛 骨下角的内旋。这种肩胛骨下角的内外旋常可削弱扩胸效应。但两肌同时收缩时所产生的 无效动作可相互抵消,因此又互为中和肌。
肌力检查的禁忌证
关节不稳定 骨折未愈合而未作内固定 急性渗出性滑膜炎 严重疼痛 关节活动范围极度受限 急性扭伤 骨关节肿瘤等
第十九页,共103页
目前,国际上普遍应用的肌力分级方法是1916年由美国
哈佛大学的矫形外科学教授Lovett(拉彼特)提出来的, 他将肌力检查分为6级(0级一5级)
第二十二页,共103页
主要肌群徒手肌力检查
注意:是检查肌力,不是检查关节活动 是通过关节活动检测 必须知道所测的肌群 必须清楚ROM
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
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是指评估肌肉力量和肌张力的一种系统性标准,它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肌力和肌张力是评估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其进行分级评估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一、肌力分级标准。
1级,完全无力,无法收缩肌肉。
2级,轻微收缩,但无法抵抗外力。
3级,能够抵抗外力,但无法完成完整的肌肉运动。
4级,能够完成部分肌肉运动,但无法抵抗外力。
5级,肌肉力量正常,能够完成完整的肌肉运动。
以上是肌力分级标准的一般分类,对于不同的肌肉群和不同的身体部位,具体的分级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患者的肌力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估,以便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肌肉功能状态。
二、肌张力分级标准。
1级,完全松弛,没有肌张力。
1+级,轻微肌张力,但可以轻松被抑制。
2级,轻度肌张力,可以被抑制。
3级,中度肌张力,需要较大的外力才能抑制。
4级,重度肌张力,需要很大的外力才能抑制。
5级,极重度肌张力,无法被外力抑制。
肌张力分级标准是评估患者肌肉张力状态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患者肌张力的分级评估,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肌张力状态,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
在进行肌力和肌张力的分级评估时,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以及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肌肉功能状态。
同时,患者在接受肌力和肌张力分级评估时,也需要配合医生的检查,积极配合完成相应的动作和测试,以便医生能够得到准确的评估结果。
总之,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肌肉功能状态,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医生和患者都应该对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有所了解,并在临床实践中加以应用。
肌力与肌张力的评定
肌力与肌张力的评定
肌力:肌力是受试者主动运动时肌肉收缩的力量。
检查肌力主要采用两种方法。
(1)嘱病人随意活动各关节,观察活动的速度、幅度和耐久力,并施以阻力与其对抗。
(2)让病人维持某种姿势,检查者施力使其改变。
分为六级:0级肌力完全丧失
1级仅见肌肉轻微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不能活动关节)
2级肌肉收缩可引起关节活动,但不能抵抗地心引力,即不能抬离床面
3级肢体能抵抗重力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4级肢体能做抗阻力运动,但未达到正常
5级正常肌力
肌张力:指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
检查主要触摸肌肉的硬度和被动运动时有无阻力。
分为六级:0级被动活动肢体在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肌张力不增加1级被动活动肢体到终末端时有轻微的阻力肌张力稍增加
1+级被动活动肢体在前1/2ROM中有轻微的
“卡住”感觉到后1/2ROM中有轻微的阻力肌张力稍增加2级被动活动肢体在大部分ROM内均有阻力,
但仍可活动肌张力轻度增加3级被动活动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有阻力,
活动比较困难肌张力中度增加4级肢体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动是否困难肌张力重度增加。
肌力和肌张力评定-
躯干肌按功能小结如下。
屈脊柱的肌肉有: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髂腰肌和胸锁乳突
肌等。
伸脊柱的肌肉有:竖脊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和臀大肌等。
回旋脊柱的肌肉有:同侧的腹内斜肌和对侧的腹外斜肌,此外还有对
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和菱形肌等。
呼吸运动的肌肉有:固有呼吸肌(膈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胸横
肌)和辅助呼吸肌(如胸大肌、胸小肌、胸锁乳突肌等为助吸气肌;如腹直肌、 腰方肌、髂肋肌等为助呼气肌)。
导致痉挛的常见疾病
人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体育运动等,都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所实现的不同形式的肌 肉活动。 这些活动的基本能力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如肌肉收缩力量的大小、收缩速度的快慢、 持续时间的长短、关节活动范围的大小以及动作是否灵敏和协调等。 通常人们把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 等机能能力统称为 。
按完成动作时 主动用力程度分为:
被动运动 助力运动 主动运动 抗阻运动
passive movement Assistive movement Active movement Resistive movement
肌力为0级时,选用被运动,功能性电剌激
及生物反馈疗法。
肌力为1-2级时,选用功能性电剌激、肌
维持腹压的肌肉有:膈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腰方
肌和会阴肌等。
痉挛与肌张力评定
肌 张 力
定
义
1.可视为肌肉被动拉长或牵 伸时的阻力 2.在检查和评定中,评定者 通过使患者肢体被动活动而 感到这种阻力感觉
可能包含的内容
1.肢体的物理惯性 2. 肌肉和结缔组织内在 的机械弹性特点 3. 反射性肌肉收缩
肌张力的评定分级
肌张力的评定分级一、肌张力的定义和作用肌张力是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程度,既包括肌肉的弹性,也包括肌肉的抵抗力。
肌张力的正常调节对于维持肌肉平衡和运动的顺畅进行至关重要。
肌张力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二、肌张力的评定方法评定肌张力主要通过临床观察和检查两种方法。
常用的评定方法有以下几种:1.临床观察评定法通过肉眼观察患者的肌肉紧张程度和运动情况来判断肌张力的高低。
这种方法较为简单直观,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结果可能存在偏差。
2.疼痛反射评定法通过对特定肌群进行刺激,观察患者是否有明显的疼痛反应来评定肌张力。
该方法可以客观地反映出肌肉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情况,但对疼痛感受阈值的判断比较主观。
3.生物力学评定法通过运用生物力学的原理和技术工具来评定肌张力的高低。
常用的方法包括肌电图、动作分析等。
这种方法能够提供更加客观的数据,但需要特殊的设备和专业知识。
三、肌张力的评定分级标准针对肌张力的评定结果,常常采用分级的方式进行分类和描述,以便于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对病情的了解和比较。
1. Ashworth评定分级Ashworth评定分级是一种常用的临床评定方法,依据患者的肌张力反应程度将肌张力分为五个等级:•0级:无肌张力增高,肌肉完全松弛;•1级:有轻度肌张力增高,肌肉能够顺利活动;•1+级:肌张力明显增高,但肌肉仍能被轻松刺激移动;•2级:中度肌张力增高,肌肉被刺激后获得剧烈反应;•3级:重度肌张力增高,肌肉获得反应但不能保持性的抑制。
2. Modified Ashworth评定分级Modified Ashworth评定法适用于对脑卒中患者肌张力评定,将肌张力分为六个等级:•0级:无肌张力增高;•1级:轻微肌张力增高,关节可灵活活动;• 1.5级:轻度肌张力增高,关节可轻松活动,但阻力感明显;•2级:中度肌张力增高,关节活动受阻,可通过主动和被动移动;•3级:重度肌张力增高,关节难以主动通过阻力进行活动;•4级:严重肌张力增高,关节无法活动。
肌力与肌张力的评估及康复
肌肉分类与收缩类型
肌肉分类 2.随意肌和不随意肌 根据肌肉是否受 意志控制进行的分类。 骨骼肌受躯体神经支配,直接收人的意 志控制,故称为随意肌。
1
肌肉收缩类型
等长收缩 肌张力明显增加,但肌长度基本无变化,不
产生关节运动
等张收缩 肌张力基本不变,但肌长度缩短,引起关节
运动
➢ 向心性收缩 ➢ 离心性收缩
1
患侧在上的侧卧位方法
患侧上肢向前方伸出,肩关节屈曲约9 0 ° , 下面用枕头支持,健侧上肢 可以自由摆放。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置于枕头上。健侧下肢髋关节 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背后挤放一个枕头,使躯干呈放松状态。
1
患侧在上的侧卧位方法
避免腕及手悬空,手悬空出现腕屈曲,不易抑制痉挛的产生。 避免足悬空,足悬空出现足内翻,不利于以后的步行。
1
良肢位的设计
仰卧位方法 患侧卧位方法(患侧在下,健侧在上) 健侧卧位方法(健侧在下,患侧在上)
1
仰卧位方法
头部放在枕头上,稍偏向健侧,面部朝向患侧, 枕头高度要适当,胸椎不得出现屈曲。患侧臀部 下方垫一个枕头使患侧骨盆向前突,用以防止髋 关节屈曲、外旋。患侧肩关节下方垫一个小枕头 使肩胛骨向前突。上肢肘关节伸展,置于枕头上, 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下肢大腿及小腿中部外 侧各放一沙袋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腘窝处垫 一小枕头以防止膝关节过伸展。
肌力与肌张力的评估及康复
康复护理组
1
1
肌力
内容
2
肌张力
3
早期康复
1
肌力
肌力
基
– 指肌肉(或肌群)在肌肉骨骼系统负荷的情况下,肌肉
本
为维持姿势、启动或控制运动而产生一定张力的能力。
肌力与肌张力判断
肌力与肌张力判断
肌力判断
肌力分级:
0级肌肉完全麻痹,触诊肌肉无收缩。
Ⅰ级肌肉可主动收缩,但不能带动关节活动(可见肌肉轻微收缩)。
Ⅱ级可带动关节水平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肢体在床上平行移动)。
Ⅲ级能对抗地心引力,但不能对抗阻力(肢体可以抬离床面)。
Ⅳ级能对抗较大阻力,但弱于正常(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
Ⅴ级正常肌力(肌力正常,运动自如)。
肌张力判断
0级正常肌张力。
1级肌张力略高。
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呈现最小阻力,或突然卡住或突然释放。
2级肌张力明显增高。
大部分关节活动范围均感肌张力强,但受累部分仍易被移动。
3级肌张力极度增高,被动活动困难。
4级肌肉完全僵直。
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医学肌力和肌张力评定
? 肌力测定是测定受试者在 主动运动
时肌肉或肌群的力量,籍以评定肌 肉的功能状态。
– 运动功能检查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肌力评定的临床意义
? ——评估肌力的大小
——确定肌力障碍的程度(包括神经损害 的范围和程度) ——制定康复治疗方案 ——评价康复疗效 ——判断预后
肌肉的分类
? 原动机:与运动方向一致,起主动作用的
? 屈曲:0~180 °三角肌前部、喙肱肌 ? 后伸:0~50 ° 三角肌后部、大圆肌、背阔肌 ? 外展:0~180 °三角肌中部、岗上肌、岗下肌 ? 水平外展:0~90 ° 三角肌后部 ? 水平内收:0~90 ° 胸大肌 ? 外旋:0~90 ° 岗下肌、小圆肌 ? 内旋:0~90 ° 肩胛下肌、大圆肌、胸大肌
正常肌张力的特征
? 近端关节可以进行有效的同时收缩 ? 具有完全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
能力
? 肢体被动置于空间某一位置时,具有保持
该姿势不变的能力
? 能够维持原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肌张力异常
根据患者肌张力与正常静息肌张力水平的比较,肌 张力异常分为
? 肌张力过强( hypertonia )——
2. 膝关节 屈曲:0~150 ° 腘绳股 伸展:150~0 ° 股四头肌
3. 踝关节: 跖屈:0~45 ° 腓肠肌(屈膝) 比目鱼肌 腓骨长、短肌(足外翻) 胫后肌(足内翻) 背屈:0~20 ° 胫前肌 、拇长伸肌、趾长伸肌
1.髋关节:
屈曲:0~125° 髂腰肌
3、4、5级:
2级:
0、1级:
伸展:0~15° 臀大肌、股二头肌
2.膝关节
屈曲:0~150°腘绳股
2级:
3、4、5级:
0、1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ppt
12
MMT检查注意事项
• 1.遵循测试的标准姿势,注意防止某些肌肉对受试肌
肉的替代动作。
• 2.测试选择适当时机,疲劳、运动或饱餐后不宜进行。 • 3.左右两侧比较,先查健侧后查患侧,尤其在4和5级
难以鉴别时。
• 4.先抗重力后抗阻力,抗阻力必须使用同一强度,阻
力应加在被测关节的远端(不是肢体的远端)。
• 5. 中枢神经系统病损所致痉挛性瘫痪不宜作MMT,
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病患者慎用某些测试。
• 6.检查前先用通俗语言解释,必要时示范。
编辑ppt
13
肌力检查的禁忌证
• 关节不稳定 • 骨折未愈合而未作内固定 • 急性渗出性滑膜炎 • 严重疼痛 • 关节活动范围极度受限 • 急性扭伤 • 骨关节肿瘤等
22
• 水平外展:0~90° 三角肌后部
3、4、5级:
2级:0° 胸大肌
3、4、5级:
2级:
0、1级:
编辑ppt
24
• 外旋:0~90°岗下肌、小圆肌
3、4、5级:
2级:
0、1级:
编辑ppt
25
内旋:0~90°肩胛下肌、大圆肌、胸大肌
3、4、5级:
编辑ppt
19
1.肩关节:
屈曲:0~180° 三角肌前部、喙肱肌 3、4、5级:
0、1级:
2级:
编辑ppt
20
• 后伸:0~50° 三角肌后部、大圆肌、背阔肌 • 3、4、5级:
0、1级:
2级:
编辑ppt
21
• 外展:0~180°三角肌中部、岗上肌、岗下肌
3、4、5级:
2级:
0、1级:
编辑ppt
肌肉的分类
• 原动机:与运动方向一致,起主动作用的
肌肉
• 拮抗肌:与运动方向相反,起相反运动的
肌肉
• 固定肌:协助主动运动 • 中和肌:抵消作用
编辑ppt
6
肌收缩的类型
• 等长收缩:静止、长度不变、肌力增加 • 等张收缩:动态、长度变化、张力不变
向心性收缩:主动肌收缩、肌纤维长度变 短,又称向心性收缩
0、1级:
编辑ppt
31
伸展:0~15° 臀大肌、股二头肌
3、4、5级:
2级:
0、1级:
编辑ppt
32
内收:0~45°大收肌、长短收肌
编辑ppt
14
目前,国际上普遍应用的肌力分级方法是1916年 由美国哈佛大学的矫形外科学教授Lovett提出来 的,他将肌力检查分为6级(0级一5级)
编辑ppt
15
肌力补充分级法
编辑ppt
16
分级的补充
• A.2—3级可以用运动幅度来规定“+”或“—”
如:运动幅度达不到正常活动范围的一半,则用低 一级别并用“+”表示(2+)
离心性收缩:拮抗肌收缩、肌纤维长度变 长,又称离心性收缩
等速收缩:角速度不变,阻力随着用力变化 而变大
编辑ppt
7
影响肌力的解剖及生理学因素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肌力大小与肌纤维的数量和粗细成正比,
生理横断面越大,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 也愈大。 2.肌肉的募集
①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 ②神经冲动的频率。 3.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
编辑ppt
3
• 肌力测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
时肌肉或肌群的力量,籍以评定肌 肉的功能状态。
– 运动功能检查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编辑ppt
4
肌力评定的临床意义
• ——评估肌力的大小
——确定肌力障碍的程度(包括神经损害的 范围和程度) ——制定康复治疗方案 ——评价康复疗效 ——判断预后
编辑ppt
5
肌力测定方法
康复教研室
编辑ppt
1
本次课程内容
• 肌力定义 • 影响肌力的解剖及生理学因素 • 肌力测定的三种方法 • 主要内容:手法肌力测定(MMT)
– 肌力分级方法 – 肌力补充分级法 – 主要肌群徒手肌力检查
编辑ppt
2
一.定义
——肌力:是指肌肉或肌群收缩的力量
——肌力评定:检查肌肉的收缩力量,从而 判别肌肉和支配该肌肉的神经功能。
编辑ppt
29
2.膝关节 屈曲:0~150° 腘绳股 伸展:150~0° 股四头肌
3.踝关节: 跖屈:0~45° 腓肠肌(屈膝) 比目鱼肌 腓骨长、短肌(足外翻) 胫后肌(足内翻) 背屈:0~20° 胫前肌 、拇长伸肌、趾长伸肌
编辑ppt
30
1.髋关节:
屈曲:0~125° 髂腰肌
3、4、5级:
2级:
1.05~2倍,女性为1~1.5倍) – 四肢各组肌群的肌力测试 – 腹背肌等长耐力实验
编辑ppt
10
编辑ppt
11
徒手肌力测定(MMT)
• 根据受检肌肉或肌群的功能,让患者处
于不同的受检位置,嘱患者在减重、抗 重力或抗阻力的状态下作一定的动作, 并使动作达到最大的活动范围。
• 根据肌肉活动能力及抗阻力的情况,按
2级:
0、1级:
编辑ppt
26
2.肘关节
屈曲:0~150° 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
2
3、4、5
编辑ppt
0、1
27
伸展:150~0° 肱三头肌
3、4、5级:
2级:
0、1级:
编辑ppt
28
下肢主要肌群徒手肌力检查
1.髋关节:
• 屈曲:0~125° 髂腰肌 • 伸展:0~15° 臀大肌、腘绳股 • 内收:0~45° 大收肌,长短收肌 • 外展:0~45° 臀中肌、阔筋膜张肌 • 外旋:0~45° 股方肌、梨状肌、臀大肌 • 内旋:0~45° 臀小肌、阔筋膜张肌
编辑ppt
8
二、肌力测定的方法
• 1、徒手肌力测定(MMT) • 2、应用简单器械的肌力测试 • 3、等速肌力检查(IKMT)isokinetic
编辑ppt
9
简单器械的肌力测试
– 握力指数=握力/体重×=100,正常大于50 – 捏力(正常值一般为握力的30% ) – 背拉力=拉力/体重×=100 (男性为体重的
运动幅度超过一半,但小于正常范围,则用高一级 别并用“—”表示(3-)
• B.4—5级若抗阻中等偏弱,记为“4+”
若抗阻较正常稍弱,记为“5-”
编辑ppt
17
主要肌群徒手肌力检查
注意:是检查肌力,不是检查关节活动 是通过关节活动检测 必须知道所测的肌群 必须清楚ROM
编辑ppt
18
上肢主要肌群徒手肌力检查
1.肩关节:
• 屈曲:0~180°三角肌前部、喙肱肌 • 后伸:0~50° 三角肌后部、大圆肌、背阔肌 • 外展:0~180°三角肌中部、岗上肌、岗下肌 • 水平外展:0~90° 三角肌后部 • 水平内收:0~90° 胸大肌 • 外旋:0~90° 岗下肌、小圆肌 • 内旋:0~90° 肩胛下肌、大圆肌、胸大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