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教科版重力教案

高中物理教科版重力教案

高中物理教科版重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重力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用格里维斯定律计算重力的大小;
3. 能够分析重力对物体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 重力的定义和特点;
2. 格里维斯定律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用格里维斯定律计算重力大小;
2. 理解重力对物体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备课内容:重力的定义和特点,格里维斯定律;
2. 学生备课内容: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重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重力的作用;
2. 学习内容讲解:重力的定义和特点,格里维斯定律;
3. 示范实验:利用实验展示重力对物体的影响,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4.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5. 课堂讨论: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讨论重力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法;
6. 辅导:对学生疑惑的地方进行解答和辅导;
7.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思考重力对生活中的影响,并写一篇小结。

七、教学反思:
1. 整个教学过程是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掌握重力的相关知识;
2. 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

以上是一份高中物理教科版重力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案模板初中物理下册重力

教案模板初中物理下册重力

教案模板: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重力》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 掌握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称为重心。

- 理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学会用重力公式 G=mg 计算物体的重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对重力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 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重难点1. 重力方向的理解和掌握。

2. 重力作用点的确定。

3. 重力与质量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弹簧测力计。

2. 不同质量的物体。

3. 绳子、细线等实验器材。

4. 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力的作用效果。

-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重力。

2. 知识讲解:- 讲解重力的概念,说明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 讲解重力的方向,强调重力总是竖直向下。

- 讲解重力的作用点,即重心。

3. 实验探究:-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的重力。

-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探讨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 公式讲解:- 讲解重力公式 G=mg,让学生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5. 巩固练习:-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物体的重力。

6.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力的概念、方向和作用点。

- 强调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7. 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重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重力的概念、方向和作用点。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记录数据,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通过练习题的布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避免实验误差的产生。

初中物理重力文字教案

初中物理重力文字教案

初中物理重力文字教案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重力的定义、产生原因、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方向和重心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培养实验能力和物理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分析物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教学难点: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心的概念。

教学准备: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教学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生活实例引入重力的概念,如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物体从高处落下等。

2. 提问:什么是重力?重力是如何产生的?二、探究重力的定义和产生原因(10分钟)1. 介绍重力的定义:重力是地球对物体吸引的力。

2. 解释重力产生的原因:地球的质量和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具有质量,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物体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重力。

三、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2.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物体的质量和受到的重力大小。

3. 分析实验结果,发现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四、学习重力的方向和重心(10分钟)1. 介绍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 讲解重心的概念:重心是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平衡点。

五、总结与复习(10分钟)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重力的定义、产生原因、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方向和重心的概念。

2. 回答学生的疑问,巩固知识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重力的定义、产生原因、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方向和重心的概念。

在实验探究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培养了实验能力和物理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重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学习力学打下了基础。

《重力》教学案例

《重力》教学案例

《重力》教学案例《重力》教学案例岗南中学李树平一、教学内容分析《重力》是人教版八级物理第七章《力》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力、二力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是以后学习压强,浮力,功等知识的基础,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

生活中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教学中应注意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创设问题情景。

以观察思考开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于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通过探究解决本书中“力的大小跟质量关系”的重点问题,通过让学生利用重垂线观察窗台、桌面是否水平,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利用重心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力的方向及作用点的难点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

二、学生情况分析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我所任教的岗南中学,学生都来自偏远的农村,纯朴上进,但对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教学中我常常列举身边的实例启发学生,用身边的物品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还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通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学生已经的铁块、铝块,刻度尺,斜面,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演示](1)将一皮球举到一定的高度让其自由落下。

(2)把一皮球斜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

(3)让一皮球在讲桌上沿直线运动,滚到讲桌边后落向地面,观察其运动路线。

师:在演示的几种情况中,球的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生:不论小球的运动状态如何,它最终都落回了地面。

师:球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球都落回了地面一定是受到了指向地面的力的作用。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来解答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1、重力师: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作图13.2-1所示的实验,并思考橡皮为什么不会飞掉出去?生:因为绳子把橡皮拉住了,绳子和橡皮间有相互作用的拉力。

初中物理重力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重力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重力试讲教案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重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大小、方向和重心等基本知识,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大小、方向和重心等基本知识,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教学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心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重力概念,如提问:“为什么地球上的物体都会往地上掉?”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重力。

2. 探究重力概念:让学生观察和体验重力的存在,如用手托住一个物体,松开手,物体就会掉下来。

引导学生总结重力的定义和产生原因。

3. 学习重力的大小:介绍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 学习重力的方向:介绍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重力的方向。

5. 学习重心的概念:介绍重心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重心的位置和意义。

6. 巩固知识:通过一些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验观察、小组讨论、讲解示范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重力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作业,评估学生对重力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初中物理重力试教教案

初中物理重力试教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重力,理解重力的概念。

(2)了解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总是竖直向下的。

(3)掌握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重力公式 G=mg 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重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重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2)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重力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2)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苹果落地、物体下落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总是往地上掉?(2)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引出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新课讲解(1)讲解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介绍重力的方向:重力总是竖直向下的,与水平面垂直。

(3)讲解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公式为 G=mg,其中 g 是重力加速度,约为 9.8N/kg。

3. 实验与探究(1)实验一:重力的方向目的:验证重力总是竖直向下的。

方法:用悬挂法,将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2)实验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目的:探究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方法: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记录示数,分析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 巩固知识(1)提问:重力是如何产生的?重力的方向是什么?(2)练习:根据重力公式 G=mg,计算不同质量的物体所受的重力。

5. 应用拓展(1)举例说明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跳伞运动员打开降落伞,利用重力减速降落。

(2)讨论:为什么抛物线运动的物体最终会落回地面?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重力的概念、方向和与质量的关系,能够运用重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高中物理重力教案模板小学

高中物理重力教案模板小学

高中物理重力教案模板小学
教学内容:重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重力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计算物体重力的方法;
3. 了解地球引力的大小和方向;
4. 掌握重力对物体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教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重力的基本概念,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二、讲解
1. 讲解重力的定义和作用;
2. 介绍重力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3. 分析影响物体重力的因素;
4. 讲解地球引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实验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不同质量物体在不同高度下的重力实验,验证重力
对物体的影响。

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重力的大小。

四、练习
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计算和分析能力。

五、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醒学生注意重点。

六、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看出,学生对重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计算重力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通过实验的操作,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重力的作用。

通过此次教学,希望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重力的理解和掌握。

重力、弹力、摩擦力教案

重力、弹力、摩擦力教案

重力、弹力、摩擦力教案第一章:重力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作用。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重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2 教学内容重力的概念:介绍重力的定义,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重力的作用:解释重力对物体的作用,如悬挂物体、地球上的物体等。

重力的计算:介绍重力的计算方法,公式为F = mg,其中m 为物体的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

重力在生活中:举例说明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抛物线运动、天平等。

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重力的存在和作用。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重力的作用。

计算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他们运用重力公式进行计算。

生活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重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弹力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让学生掌握弹力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弹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2 教学内容弹力的概念:介绍弹力的定义,物体因形变产生的力。

弹力的产生:解释弹力的产生原因,如弹性形变、弹簧等。

弹力的作用:介绍弹力的作用,如弹跳、弹性碰撞等。

弹力的计算:介绍弹力的计算方法,公式为F = kx,其中k 为弹簧常数,x 为形变量。

弹力在生活中:举例说明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床垫、弹力球等。

2.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弹力的存在和作用。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弹力的作用。

计算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他们运用弹力公式进行计算。

生活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摩擦力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

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摩擦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2 教学内容摩擦力的概念:介绍摩擦力的定义,物体表面间的阻碍力。

摩擦力的产生:解释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如接触面粗糙度、物体间的相互摩擦等。

摩擦力的作用:介绍摩擦力的作用,如行走、开车等。

初中物理重力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重力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重力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理解重心的概念及其实际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学会使用重垂线测量重力方向。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2. 教学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心的确定方法。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利用“苹果砸牛顿”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重力。

2. 新课介绍1. 重力概念:介绍重力的定义,即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2. 重力的大小:讲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呈正比关系,引入重力加速度g的概念。

3. 重力的方向:强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引入重垂线的概念,演示重垂线的作用。

4. 重心的概念:介绍重心的定义,即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的点。

3. 实验探究1. 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 重力的方向:让学生使用重垂线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方向,观察并总结规律。

4. 知识巩固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重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心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了重力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同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运动和力第三节重力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运动和力第三节重力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探究,记录实验数据,总结规律。
4.各小组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小组成员提问、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总结重力的概念、大小、方向和作用。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自我提高。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过程与方法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的教学深度以掌握重力概念、大小和方向,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为主,不过分追求公式和计算,注重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一种吸引力,使物体受到向地心的作用力。
2.让学生理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G=mg表示重力。
2.利用控制变量法,让学生探究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了解重力的方向,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4.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树立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重力的概念,让学生明白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一种吸引力。
2.引导学生学习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讲解公式G=mg,让学生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讲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演示如何利用重锤线判断重力方向。
4.引导学生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讲解在重力作用下,物体会受到向地心的加速度。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同伴的表现给予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初中物理重力试课教案

初中物理重力试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方向、重心,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力概念的建立2. 重力方向的理解3. 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掌握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线、小重物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直尺、教学用图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牛顿发现重力的故事视频,引发学生对重力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介绍1. 重力概念: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叫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 重力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即竖直向下。

3. 重力与质量关系: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比值为g(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²)。

3. 实验探究1.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数据,发现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 知识拓展1.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对于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2. 重垂线:垂直于水平面的线叫重垂线,重垂线总是指向地心。

5. 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2. 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物的结构设计、运动员训练等。

6. 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力的概念、方向、与质量的关系。

2. 强调重力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了重力的基本概念、方向、与质量的关系,以及重心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力教案

重力教案

第四节重力教案(一)教学目的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施力物和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3.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公式G=mg,知道g=9.8牛/千克的物理意义。

(二)教具弹簧秤、钩码、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钩码。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力的三要素是什么?二、新课引入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只能看到地球的某一局部。

如果在宇宙空间里看地球,地球近似是圆球型。

(教师画图)北京在北纬40°左右。

一棵苹果树上结满了苹果。

秋天到了,苹果从树上落下来。

请同学画出苹果沿着什么方向落下。

(一位学生画在黑板上)海南省盛产椰子,椰子落下来沿着什么方向?南半球上果树上落下的水果沿着什么方向落下?(一位学生画在黑板上)教师:在地球上,一切物体失去了支持,都要沿着黑板上所画的方向落向地球,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

三、重力的产生教师: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

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教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

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地面附近的物体。

例如,苹果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苹果。

椰子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椰子。

四、重力的方向教师:重力是一种力,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重力也有三要素。

重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自由落向地面时的方向,这个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重力的方向可用来检查房屋的墙壁是否竖直。

我们常看到建筑工人用一根重垂线检查墙壁就是应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个道理。

测绘人员用的水平仪下悬着重垂线,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来测定仪器是否水平。

你有兴趣的话,可以采用这类方法检查家中的电冰箱放置的是否水平。

五、重力的大小1.实验:两个钩码的大小、形状和材料都不同,但是它们的质量都是50克。

我们用弹簧秤测量它们的重力。

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就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高中物理重力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重力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用公式计算重力的大小;
3. 通过实验验证重力的存在和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重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重力实验的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不同质量的物体;
2. 实验布置:在水平桌面上放置弹簧测力计,让学生在上面加不同质量的物体;
3. 讲义和课件:包含重力的相关内容和计算公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物体下落的场景,引入重力的概念;
2. 提出问题:为什么物体会落下来?引发学生思考。

二、讲解重力(10分钟)
1. 通过讲义和课件介绍重力的定义和公式;
2. 解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距离有关;
3. 引导学生理解重力的方向和作用。

三、实验验证(20分钟)
1. 将实验器材发放给学生,让他们进行实验操作;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验证重力的作用;
3. 教师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帮助他们计算重力的大小。

四、总结(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重力的相关知识点;
2.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不同情况下的重力大小。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作业:让学生复习重力的概念和公式,完成相关练习;
2. 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做好相关准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对重力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计算重力的大小并通过实验验证。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探讨重力对不同物体的影响,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

重力教案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重力教案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重力教案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重力的概念,并掌握计算重力的方法;2.掌握重力对物体的作用,以及重力与物体的重量之间的关系;3.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运动的影响;4.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重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重力对物体的作用和影响;3.重力与物体的重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理解重力对物体的作用和运动的影响;2.应用重力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提前准备好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和教材;2.学生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好笔记本和书写工具。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摆在桌面上的物体,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个物体为什么会掉下来?”引出重力的概念,导入课题。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介绍重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讲解重力对物体的作用和影响;3.讲解重力与物体的重量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探究(20分钟)1.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观察重力对物体的作用;2.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体会重力的影响。

四、解决问题(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重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讨论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理解重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重力对物体的作用和影响,从而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但是,在实验探究环节需要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下节课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验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重力的作用和意义。

高中物理重力教案小学语文

高中物理重力教案小学语文

高中物理重力教案小学语文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重力的概念和作用;
2. 了解引力对物体的作用;
3. 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
4. 能够通过实验验证重力的存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力的概念和作用;
2. 引力对物体的作用;
3. 重力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材、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实验记录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引出重力和引力的概念。

2. 讲解重力和引力的概念及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并进行讨论。

3. 实验验证重力的存在,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重力的作用。

4. 讲解重力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进行实际计算练习。

5.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重力和引力的概念、作用,能够通过实验验证和计算重力,为深入学习物理知识打下基础。

六、拓展延伸:
1. 引导学生了解宇宙中的万有引力;
2. 组织学生进行更多实验验证重力和引力的作用;
3.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和引力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验证和计算练习,加深了学生对重力和引力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但在引导学生思考和拓展延伸方面还有待加强。

初中物理h重力教案

初中物理h重力教案

初中物理h重力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重力的定义和产生原因。

- 掌握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 知道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 培养实验能力和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究重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

教学媒体和资源:- 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

-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探究、引导发现、阅读指导、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组讨论,自己总结,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

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力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 重力的定义和产生原因:- 讲解重力的定义,即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 解释重力产生的原因,即地球的质量导致的引力。

3.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物体的重力。

-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数据,发现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4. 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讲解重力的方向,即竖直向下。

- 讲解重力的作用点,即物体的重心。

5. 巩固练习:-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重力知识解决问题。

6. 总结:- 对本节课的重力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7. 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重力- 定义: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产生原因:地球的质量导致的引力- 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物体的重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和分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重力》教案

《重力》教案

《重力》教案
重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概念,它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力量。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重力的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那么,如何设计一份有趣而又实用的《重力》教案呢?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教学思路。

一、情绪添加
在编写教案时,如果过于枯燥乏味很容易失去学生的兴趣,因此添加一些语气词和情绪词是非常有必要的。

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大胆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重力的本质。

比如说,我们可以把重力比作是一个巨大的吸管,不论你跑到哪里,它都会不断地吸引你,真的很难逃脱。

二、去掉生硬
在教案中使用生硬的连接词会让整份教案显得生硬,难以流畅地阐述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所以,我们要学会在不使用这些词的情况下,使教学内容能够自然而然地连接起来。

比如,在讲解引力定律时,我们可以先从感性认识入手,通过实验和观察,展示出物体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力量,然后再理性地引入引力定律的公式,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三、写作风格
在设计《重力》教案时,我们要尽量使用'接地气'的写作风格,尽可能使用大家熟悉的例子,避免过于抽象的表述。

例如,在引导学生
理解万有引力定律时,我们可以运用“月球围绕地球”这样的经典案例
来进行讲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来理解学习内容,这
也更符合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体验。

总之,《重力》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物理学科,教学内容也较为充实。

在设计教学时,我们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体
验和兴趣的培养。

希望以上的教学思路能够帮助到大家,让教学更有趣,更实用。

高中必修一物理重力的教案

高中必修一物理重力的教案

高中必修一物理重力的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重力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计算物体重力的公式;
3. 理解重力对物体的影响。

教学内容:
1. 重力的概念和性质;
2. 重力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3. 重力对物体的影响。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引入:通过讲述地球引力和重力的概念,激发学生对重力的兴趣;
2. 介绍:讲解重力的性质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对物体的影响;
3. 计算:通过例题演练,教授如何计算物体的重力;
4. 实践:让学生自行完成几道重力计算的练习题;
5. 总结:总结本课内容,强调重力的重要性和应用。

第二课时:
1. 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重力的理解情况;
2. 运用:通过实例分析重力的作用,让学生理解重力对物体的影响;
3. 讨论:带领学生讨论重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探究: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重力表现;
5. 总结: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重力的实际意义和重要性。

教学反思: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学生在2节课的学习中可以全面了解重力的概念、作用和计算方法。

通过理论授课、例题演练、实践练习以及实验探究,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重力知识,并能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增强对重力的认识和理解。

高中物理重力教案幼儿园

高中物理重力教案幼儿园

高中物理重力教案幼儿园一、教学目标:1. 知道重力的概念,了解重力的作用。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重力的表现形式。

3. 能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重力的作用。

4. 能够初步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二、教学准备:1. 课件:重力的概念介绍、重力的表现形式、重力的作用等。

2. 实验器材:同心圆平板、小球、秤等。

3. 生活示例:掉落的苹果、物体受力的现象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验器材,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重力的概念,并让幼儿回答问题“你们知道重力是什么吗?”2. 概念介绍:通过课件展示,向幼儿介绍重力的概念和作用,并让幼儿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重力。

3. 实验探究:让幼儿观察同心圆平板上放置的小球,探究重力的表现形式,并引导幼儿思考重力是如何使物体发生运动的。

4. 生活示例:通过生活示例展示,让幼儿认识日常生活中重力的作用,如掉落的苹果、物体受力的现象等。

5. 总结:通过简单的实验和生活例子,让幼儿初步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并进行小结性讲解。

6. 拓展:在教学结束前,引导幼儿思考重力在宇宙中的作用,并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

四、教学反思:1. 通过本次教学,幼儿是否初步了解重力的概念和作用?2.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3. 教学中是否充分利用实验和生活示例,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重力的表现形式和作用?五、教学建议:1.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重力的作用。

2. 可以设置更多有趣的实验和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物理的兴趣。

3. 对于不同能力和兴趣的幼儿,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重力的知识。

高中物理重力教学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教学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重力的概念及其表达式;2. 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3. 掌握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1. 重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1. 运用重力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2. 理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生动的例子或实验,引起学生对重力的兴趣,如让学生观察一个物体从高处掉落的过程,让他们思考为什么物体会掉落。

第二步:讲解重力的概念(15分钟)1. 定义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2. 重力的表达式:F = G * (m1 * m2) / r^23. 重力的计算方法:根据重力的表达式进行计算,并说明万有引力常数G的概念。

第三步:探讨重力的影响(20分钟)1. 介绍重力对物体的影响:使物体加速运动。

2. 讲解重力加速度:g = G * M / r^2,其中M为地球的质量,r为地球半径。

3. 讨论重力对自由下落运动的影响,如速度、加速度等。

第四步:实例分析(15分钟)通过几个具体的实例来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计算某个物体在地表高度下的重力、自由落体的速度等。

第五步:总结与讨论(10分钟)与学生讨论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重力对天体运动的影响,强调重力的普遍性与重要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重力的概念、表达式及其计算方法,掌握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并能够运用重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理解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力》教学案例岗南中学李树平一、教学内容分析《重力》是人教版八级物理第七章《力》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力、二力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是以后学习压强,浮力,功等知识的基础,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

生活中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教学中应注意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创设问题情景。

以观察思考开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于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通过探究解决本书中“力的大小跟质量关系”的重点问题,通过让学生利用重垂线观察窗台、桌面是否水平,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利用重心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力的方向及作用点的难点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

二、学生情况分析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我所任教的岗南中学,学生都来自偏远的农村,纯朴上进,但对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教学中我常常列举身边的实例启发学生,用身边的物品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还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通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2、理解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锤线的应用。

4、知道重心并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其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1、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猜想、设计、操作、分析论证”的能力。

2、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G=mg。

难点:重力的方向及重锤线的应用。

教具准备:钩码、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粗细均匀的木棒、皮球、质量相等的铁块、铝块,刻度尺,斜面,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演示](1)将一皮球举到一定的高度让其自由落下。

(2)把一皮球斜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

(3)让一皮球在讲桌上沿直线运动,滚到讲桌边后落向地面,观察其运动路线。

师:在演示的几种情况中,球的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生:不论小球的运动状态如何,它最终都落回了地面。

师:球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球都落回了地面一定是受到了指向地面的力的作用。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来解答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1、重力师: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作图13.2-1所示的实验,并思考橡皮为什么不会飞掉出去?生:因为绳子把橡皮拉住了,绳子和橡皮间有相互作用的拉力。

师:说得很好,老师也有同感。

[投影]现在请同学们观察大屏幕上的图片,并思考问题:1、月亮为何总是围绕着地球转而不会跑掉呢?2、牛顿坐在苹果树下在思考,熟透的苹果为何总是落向地面而不往天上飞呢?生1、月亮绕着地球转不会跑掉是因为地球对月亮有吸引的力。

生2、月亮对地球也有吸引的力。

生3、苹果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地球吸引的力。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都有成为科学家的潜质。

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地面附近的物体也会受到地球的吸引,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重力的大小师:前面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力的三要素,还记得吗?生: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师:通常还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

有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比较大,有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比较小。

那么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呢?(提出问题)同学们可以先大胆猜想。

生:一般看上去越大的物体越重,所以我认为重力和体积有关。

生:我认为重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材料也就是密度有关,物体的密度越大就越重。

生:密度相同的物质,体积大时质量就大,体积相同的物体,密度大时,它的质量就大,所以我认为是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大。

师:大家的猜想都有道理,那么究竟哪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现在我们把任务分给各个小组:1到3组探究重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是否有关;4到6组探究重力大小与体积是否有关;7到9组探究重力大小与密度是否有关;10到12组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是否有关?实验器材从实验桌上自己选择。

生:纷纷动手进行实验,热情很高。

师:巡视指导。

师:各组都做完实验啦,那么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成果吧。

生1:我们选择质量相等,而体积不等的铝块和铜块,发现重力相等,说明重力大小与体积无关。

生2:我们组选择质量相等,密度不同的铁块和铝块,发现重力也相等,说明重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

生3 :我们组选择体积相等,而质量不等的铝块和铜块,发现质量大的重力也大,说明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师:大家分享了彼此的实验成果,这种交流合作精神很好,我发现大家在实验中都用到了一种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的名字是什么?生:控制变量法。

(异口同声)师:那么现在你们认为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生:重力大小与质量有关,而且质量越大的物体重力也越大。

师:同学们做的很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可见合作的力量真是巨大呀。

(学生异常兴奋,充满激情)下面我们共同“探究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师:同学们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然后交流实验的情况。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活动)生: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生:每一次测出的重力与其对应质量的比值基本上是一个不变的值,这个比值大约是9.8.生:实验结果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师:我们用G表示重力,g表示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同学们实验的结论就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请大家自己表示出来,(一名同学板演)并说明单位是什么。

师:向学生说明g的单位可根据重力G(N)和质量m(kg)的单位得出:g=9.8 N/kg,在使用公式G=mg计算时,质量(m)的单位必须用kg,重力(G)的单位必须用N,粗略计算时,g的值可取10 N/kg。

[投影]练习:1、一个南瓜的质量是30牛,它的质量是多少?2、质量是200g的苹果,重力是多少牛(取g=10 N/kg)?3、根据自己的质量,估算你受到的重力。

(学生练习,三名同学板演,最后教师讲评)3、重力的方向演示:教师用细线把一钩码悬挂起来。

请大家观察细线自由下垂的方向是怎样的?生1: 是竖直向下的。

生2:应该是垂直向下的。

演示:教师把悬挂的钩码置于一个斜面的上方,同学看,重锤线自由下垂的方向和斜面是否垂直?生:不垂直,师:那重力的方向应该怎样说?生:应该说竖直向下。

师:很好,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千万不要说成垂直向下。

师:现在请同学们利用重垂线检查我们教室的墙壁是否竖直,窗台及课桌面是否水平。

说说你们检查的结果和根据。

生:如果重垂线和墙壁是平行的,说明墙壁竖直,如果重垂线和桌面及窗台是垂直的,则说明桌面和窗台是水平的。

师:[想想议议]图13.2-7“下”在哪里?生: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或物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对于他们所处的位置来说都是竖直向下的。

因为地球是圆形,所以地球上不同位置上的“下”实际都指向了地球的中心,因此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指向“地心”。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正因为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们都受到地球指向地心的重力作用,所以各个地方的人们都能安然无恙地生活在地球表面。

4、重心师: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是集中在物体的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如何确定物体的重心呢?生:重力的作用线一定通过重心,所以可以用类似重垂线的悬挂法确定物体的重心。

师:请同学们确定一块方形薄板的重心,并交流自己的做法。

(学生操作,然后交流)生:先用细绳系住木板的一点悬挂起来,沿着细绳的方向在木板上画出一条线;再用细绳系住木板的另一个点悬挂起来,按刚才的方法在木板上画出另一条线,两条线的交点就是这个木板的重心。

师:物体的重心位置和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用悬挂法可以确定各种物体的重心。

一般材料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是这一物体的几何中心。

生:读图13.2-8,回答。

方形薄板的重心在对角线的交点,粗细均匀的木棒的重心在木棒的中点,均匀圆球的重心在它的球心。

师:大家说光盘的重心在哪里?生:在圆心上。

师:但光盘圆心这里是空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生:说明有的物体重心不在物体上,(同学们纷纷赞同)师:很好,并不是所有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上,当物体的形状改变时,重心的位置也会发生改变,重心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很重要的应用。

请大家阅读图13.2-9 ,然后思考“不倒翁”为何不倒?“高空走钢丝” 的演员为何手拿一根长杆?交通部门为何规定不允许运输车辆超高?人在冰上行走时为何习惯将身子下蹲一些?这些都利用了重心的知识,同学们回去后可以上网查一下相关的知识。

师:随着我们国家“神舟”系列载人航天飞船的胜利发射与回收,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上天揽月,请同学们在课后收集有关航天的知识,阅读书后的科学世界“万有引力与航天”。

(三)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1.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用G=mg来计算大小,g=9.8 N/kg。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四)反馈练习,内化提高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吸引而产生的B.重力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C.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2、关于质量和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与重力是一回事,质量大的重力大B.质量与重力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C.在同一地点,质量相同的物体重力一定相等D.买米和背米时,人们只关心重力3、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重力,重力与质量关系写成公式___________,它表示_________ 。

其中取g=9.8N/kg,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质量为3kg的铅球,在地面上受到的重力是_____N,方向指向_________。

当运动员向斜上方推出这个铅球时,主要是______的作用使铅球不能做直线运动。

5、如果没有重力,下列哪些现象不会出现()A.灰尘扬起后不会落回地面B.汤水能倒进嘴里C.人轻轻一跳就会跳得非常高D.河水就不会流动了6、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试画出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