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语言学研究的原则
对比语言学语言研究之要
对比语言学语言研究之要一、本文概述《对比语言学语言研究之要》是一篇深入探讨对比语言学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的文章。
对比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致力于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语言学习、翻译、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视角,来阐述对比语言学的重要性、研究方法、主要理论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
文章将首先概述对比语言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主要研究领域。
随后,将详细介绍对比语言学的几种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对比分析、错误分析、中介语理论等,并解释这些方法如何帮助研究者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本质。
文章还将探讨对比语言学在语言教学、机器翻译、跨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实际应用,以及它如何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对比语言学语言研究之要》旨在提供一个深入而全面的视角,来展示对比语言学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同时也为语言学研究者、语言教师、翻译工作者等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对比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理论基础主要源自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多个学科。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对比语言学借鉴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功能主义语言学以及形式主义语言学等流派的理论和方法。
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对语言内部结构的分析,对比语言学则通过对比不同语言的结构特点,揭示语言的共性和差异。
功能主义语言学则关注语言在社会交流中的功能,对比语言学通过对比不同语言的功能实现方式,深入理解语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也为对比语言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心理学中的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心理学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系统的一部分,语言的习得和使用受到认知能力和心理过程的影响。
对比语言学通过对比不同语言学习者的心理过程和认知策略,揭示语言习得的普遍规律和个体差异。
认知科学中的认知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也为对比语言学提供了研究语言处理机制和语言能力的新视角。
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是多元化的,它结合了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session 1 英汉对比研究原则
Or else,
• 如果不坚持以汉语为本位的原则,就难免引致 实践上和理论上的混乱和失当; • 难免体系上的严重缺失,最终将很难建立起我 们的汉外对比语言学基本研究框架; • 立足本位是根本。以汉语为本位的整体性观照 将汉外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共性和个性、相似 性和非相似性一览无遗的置于科学的全景式描 写审视之下,经过多年的努力,贯彻“相对可 比”的理论原则才有可能建立起汉外对比语言 学的体系。
着眼于结构:“体”
着眼于功能:“用”
关于“比较标准”
• 语际可比性都是相对的。 • 功能是最基本也是最普遍的标准。
Constants 相似性
Relative comparability
Tertium Means
FUNCTION
Variables 非相似性
语言对比研究与翻译问题
• 以双语对比研究为导向及基本理论依据来审视翻译、 在审视中理论与实践并重。 • 翻译学理论包括基本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前者 关注翻译的思想探讨、翻译的原则、语际转换的基本 作用机制、基本理论模式以及翻译思维、技能-技巧的 获得、翻译与文化问题等等。后者主要关注翻译的方 法和程序、可译性、译文操控问题等等。二者相辅相 成、互相制约。 • 基本理论研究为应用提供描写主义的理论原则、原理、 规范和对策,提供对那些重大的、基本的问题的合理 性、可行性与局限性的理论描写和解释。应用理论为 基本理论研究提供种种课题、素材、例证和矛盾,以 促进基本理论研究的神话、开拓和发展。 • 对比研究的三项基本原则:对象性、对策性和开放性。
多维性:语言比较研究
(1)历时比较(vertical) VS 共时比较(horizontal) (2) 体 用 维 度
静 态 比 较 动 态 比 较
英汉比较的起源、原则及意义
英汉比较的起源、原则及意义作者:刘芹董彦屏付廷勇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9年第03期内容摘要:英汉比较属于比较语言学范畴。
汉英比较研究始于马建中、严复。
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汉比较研究发展迅速,涌现出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
英汉比较主要包括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的句子、词语、功能和二者关系的宏观和微观比较。
英汉对比在大学英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和古代汉语翻译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汉语英语对比研究大学英语对外汉语教学英汉对比属于“比较语言学”范畴,是对英汉语言的共时分析和比较研究。
这种比较研究在语言学中被称为“比较分析”,它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比较语言学是不同的具有特定意义的语言之间的对比,这项研究应从语言的事实和语法的结构出发,把语法研究当作中心。
一.英汉对比的起源比较语言学理论起源于德国,是德国语言学家洪堡在19世纪上半叶提出的。
他说:“无数民族,作为人类,肩负着以各种方式创造语言的任务,而比较语言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详细探究这些不同的方式。
”19世纪是西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世纪。
但历史比较研究方法的问题在于只把古代语言作为研究对象而忽视现存的口语,同时,它对语法和语言系统也很少关注。
所以,索绪尔出版了《普通语言学》一书,系统地提出了语言共时性与历时性的划分原则,并提出了共时比较研究的方法。
比较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出现在20世纪,它源自于欧洲和美国。
在欧洲是丹麦语言学家叶斯帕森的对比语言学。
他认为一个新的比较语法不必限于相同的起源,不同起源的语言也可以比较。
在美国,比较语言学是起源于语言学家Whorf, B. L.,在他1941年的文章《语言和逻辑》中,他首次提出了“比较语言学”的名字。
同时他分析和解释了比较语言学的价值和特点,这标志着比较语言学在美国的建立。
比较研究出现在中国是在19世纪末。
马建忠和严复是这门研究的鼻祖,之后王力、吕叔湘等人都做了很多中西方的对比研究,并发现了英汉二者的很多异同。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起源与发展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的定义1、语言学中的比较与对比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如果说,语言学的根本任务是对语言的某种现象加以阐述的话,那么要对某一语言现象作出阐述,总是需要对这一现象的种种表现加以比较和分析(Harlmann1980:22)。
因而,按其本质来说,对比语言学也是一种比较,不过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学中的比较。
下面,先让我们来看看对比语言学的比较,与语言学中其他分支的比较有什么不同,从而使我们能够确定对比语言学在整个语言学中的位置,及其与其他语言学研究的联系。
在进行语言学比较时,根据比较对象的不同,可以沿两条轴线来进行。
一方面,可以选择共时或历时的语言现象来进行比较;另一方面,可以选择在某一语言内部或各种语言之间的语言现象来进行比较。
这两条轴线的互相交叉,便形成了如下四个象限,这四个象限将语言学研究分成四大类性质和目的不同的比较。
象限I代表了同一语言内部的共时比较。
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在其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特别是现时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的内部构成成分及组织结构的比较。
在共时语言学研究中,要对某一语言的某一结构系统进行描述,就必须对这一结构系统里的各种语言现象加以比较分析。
例如,如果我们要研究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我们就要比较这个系统里的各个音素的发音部位和方法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声学物理属性有什么不同,在音节中的分布又有什么不同的规律,我们就必须比较这个语言中各类词的语法作用有什么不同,组合搭配有什么特点,等等。
而且,要确定一个语言中的词可以区分为哪几个词类,这本身就要进行大量的形态、语义、语法特征等方面的比较。
因此可以说,同一语言内的共时比较是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等构成当代语言学主流的各个分支学科的一种主要研究方法。
象限Ⅱ代表了同一语言内部的历时比较。
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在其历史演变的不同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加以比较,从而使我们了解这一语言的发展历史,找出其基本发展演变规律。
对对比语言学对象与方法的思考
对对比语言学对象与方法的思考一、概念:可见,所谓“对比”,是指“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以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
是共时研究,揭示语言之间的异同,可以对比不同语系的语言。
由此,“对比研究”又被称作“对比分析”、“对比语言学”、“对照语言学”等。
“对比语言学”1941年由沃尔夫第一个提出的,拉多的《跨文化的语言学》是第一本标志性著作。
“对比语言学”的宗旨是:通过对所学语言和文化与学生的本族语言和文化的系统比较,以预测并描写那些将会造成学习困难的模式和不会造成学习困难的模式。
因为,与学生的本族语言和文化相同的要素,学生就觉得简单,反之,就觉得困难。
老师如果比较过,就能有的放矢,或成为编写教材的依据。
派别:1.赞成派。
认为,对比分析在外语教学中有很大用处:改进教学方法、编写教材、编纂词典、课程设计等;2.怀疑派。
不抹煞其功绩,也不把它夸大和拔高。
因为:(1)对学生会在何处犯语病,很难预测,很难未卜先知;(2)脱离上下文(语境)的单纯语言分析,很难解决实际问题,每句话总有上下文;(3)只比较母语与目的语的异同,而忽视其典型现象与语用习惯,会造成因小失大的危险。
3.修正派。
认为,母语干扰目的语只是犯语病的原因之一。
要视野开阔,循序渐进,兼顾规则与不规则、等价与非等价、常规现象与偶然现象。
不止是语法或词汇的直接对比,而应从情景出发。
因为,情景是从本族语过渡到目的语的“表现过滤层”。
二、对象:对比语言学分为科学性和教学性两种。
前者为理论对比,要求详尽无遗,但有人为了自圆其说,难免断章取义、以偏概全或脱离教学,既有语言层面,语用层面,也有文化层面。
后者为应用对比,只要求以实用为目的,对目的语的关键部分作概述,对不同部分,分散安排,突出重点。
1.结构对比(структурное 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е),也称形式对比,重结构对比,即语言分析,是静态的;如:посадить на губу,在结构上第四格,在用法上却用于转义“关禁闭”,属于同音词(пароним)。
第一,对比语言学
• • •
Is CA generalist or particularist? Is it concerned with immanence or comparison? Is it diachronic or synchronic?
第一章 对比语言学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Carl James 给对比研究下了这样的定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象限II 代表了同一语言内部的历时比较。这类比 较是对某一语言在其历史演变的不同阶段的语音、 语法和词汇等系统加以比较,从而使我们了解这 一语言的发展历史,找出其基本发展演变规律。 例如,通过对英语的历时比较, 语言学家一般认 为,英语的演变经历了古英语、中古英语、早期 现代英语和现代英语等四个阶段,其语法演变的 总趋势表现为从一个综合型的语言逐步向一个分 析型的语言发展,即词的曲折变化逐渐减少,语 法意义的表达越来越多地依赖语序以及介词等语 法功能词的应用。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的语言 史及其分科如词源学、古今对比语法学等研究的 主要方法。
Diachronic versus synchronic view
Diachronic versus synchronic view
• Diachrony
Diachronic linguistics view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a language. Thus, on the diachronic axis we can go back and forth in time, watching the language with all its features change. Synchrony Synchronic linguistics views a particular state of a language at some given point in time. This could mean Modern English of the present day, or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system of Shakespeare's English.
语言学研究的四个原则
语言学研究的四个原则
1.系统性原则:语言学研究应当具备系统性,即对某一语言现象的研究应当是全面、深入、有机地展开。
研究者需要系统地收集相关的语料、资料、文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比较,以便全面地认识语言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2. 描述性原则:语言学研究应当具备描述性,即对某一语言现象的研究应当是客观、准确、精细的描述和分析。
研究者需要清晰地描述语言现象的各个方面和特征,准确地表达其基本规律和差异,从而使语言现象得到科学的解释和理解。
3. 比较性原则:语言学研究应当具备比较性,即对某一语言现象的研究应当是与其他语言现象进行比较和对比的。
通过比较不同语言现象的特点和规律,可以更好地认识语言的共性和差异,揭示其本质和特征,从而推动语言学理论的发展。
4. 历时性原则:语言学研究应当具备历时性,即对某一语言现象的研究应当考察其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和趋势。
通过了解语言的历史变迁和演变,可以更好地认识其现代形态和特征,揭示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而提高语言学理论的深度和广度。
- 1 -。
语言对比分析
二级——差异不足
• 母语中有而目的语中没有的语言项目,学 生必须避免使用。 [、、]
Wednesday, March 18, 2020
三级——再解释
• 母语中某个语言项目以新的形式和分布出 现在目的语中,学生必须对这些项目进行 重新解释,然后作为母语项目而被感知。
英语的被动态
“被”字句 意义被动句 “是……的”
Wednesday, March 18, 2020
弱假设把对比分析看得过分无能。
折中假设
•
人类学习的的句型归入
不同的范畴。因此,在一个或几个语言系统中,
那些形式和意义上相近的语言项目往往容易给学
生带来困难。人类学习具有泛化的特征,微小的
区别往往被忽视,而明显的区别容易发现和记忆。
Wednesday, March 18, 2020
对比分析的理论框架和类型
• 对比分析建立在描写基础之上,理论框架 主要分三种:
– 结构主义 理论框架
– 转换生成 理论框架
– 语用/功能 理论框架
阻碍性干扰
语际干扰
冠词 量词
Wednesday, March 18, 2020
介入性干扰
我的表睡了。
• 干扰和差异有什么关系?是不是差异越 大,干扰也越大?
Wednesday, March 18, 2020
汉语的无标被动句
• It was done.
这件事已做了
• It was well done. 这件事做得好
• It was poorly done.
这件事做得不好/ 这件事给弄糟了
• The compass was invented in China four
困难层次模式
对比语言学
• 操练方法及技巧:
A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B 一三声放在一起操练,二四声放在一起操练 合并练习(操练过程中配合示范和讲解) C 采用简单的词汇辅助声调教学(你好 再见 名字 国家 汉语……) D 游戏设计 a. 儿童:手臂动作(教师注意二声四声方向) 成人:手指动作、手势动作 b. 给四个学生每人一个声调,教师随意发出单音节或多音 节,涉及到该声调的学生起立 重复几次后,请学生朗读纸本上的音节或音节组合,涉 及到该声调的学生起立 △ 注意机会公平
• 韵母的发音 i üu
对比教学的方法
• 对两种语言进行深入研究 预测可能出现的语音教学难点 • 在教学的过程中记录出现的问题 找到相应的理论去验证、求解
对比教学的技巧
【原则】 • 1、以示范与模仿为主,语音理论指点为辅。 • 2、从旧知识引入新知识,从简单入手,由易 到难。 • 3、突出难点,有的放矢。 • 4、音形结合,加深印象。 • 5、对症下药,适时纠正发音。
• 语调
停顿、重音、句调
• 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
语音教学的步骤和方法-步骤
• 语音教学是否需要设计步骤?
是否需要设计先教什么后教什么
• 答案必然是肯定的……
(1)从认知心理学上看,先学得的知识对后学得的知识有 明显影响。 (2)从语音本身的特点上看,每种语言内部的语音知识都 是相关联、成系统的。 (3)从语言教学的实践角度看,设计先后顺序的确有助于 提高语音知识学习成效。
• 对练习和作业的设计
(1)重视课堂操练 (2)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游戏 (3)注意纠错和奖励 (4)最好可以布置可批改、可检验的作业
语音教学者的准备工作
• 专业素养
扎实的汉语理论 开朗灵活的性格
不同语言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对比
不同语言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对比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涵盖了语音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细微的差异,因此语言学研究方法的选择也会受到语言本身的特点和研究目的的影响。
本文将对不同语言的语言学研究方法进行对比,并探讨它们的优劣势。
一、音系分析音系分析是语音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主要研究不同语言中的音素、音位和音变规律等。
在中文语言学研究中,音系分析常常关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特点和变化。
而在英语语言学研究中,音系分析则注重元音和辅音的发音规则以及音变现象。
此外,不同语言之间对音节结构的处理也存在差异,比如英语中的辅音集结和汉语中音节结构的层级化,这些差异也需要在音系分析中予以考虑。
二、形态分析形态分析是研究词的内部结构和构词规则的方法,它对比了不同语言中的形态变化和词缀的用法。
例如,在日语语言学研究中,形态分析涉及到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屈折变化和派生构词规则的研究。
而在法语语言学研究中,形态分析则需要考虑单复数、性、时态等词形变化。
不同语言对于形态分析的重视程度和形态变化的复杂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三、句法分析句法分析是研究句子结构、短语结构和语法规则的方法,它在语言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日语语言学研究中,句法分析需要考虑主谓结构、助动词的使用和句子的语序等。
相比之下,在英语语言学研究中,句法分析则注重主谓宾结构、从句和疑问句等语法现象的研究。
在句法分析中,还需要考虑不同语言中的语法范畴和语序规则的差异。
四、语义分析语义分析是研究词义和句义的方法,它关注词汇和句子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汉语语言学研究中,语义分析需要考虑词语的义项、义理和义域等,同时还要研究多义词和歧义句的语义解读。
而在英语语言学研究中,语义分析则注重词义的语用功能和句子的语义关系。
不同语言的语义系统和语义规则也会对语义分析产生影响。
五、语用分析语用分析是研究语言使用和交际行为的方法,它与社会语言学和交际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发展综述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发展综述【摘要】汉语和英语属于完全不同的语系,中国人和英美人在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模式、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等都有不少差异,因而两种语言也大相径庭。
开展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方法,是促进翻译学应用理论建设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语言研究的一种新途径。
【关键词】汉语;英语;英汉语言对比研究1. 对比语言学的起源语言的比较研究源于历史比较语言学,当时的研究旨在发现语言之间的历史演变和亲属关系。
现代对比语言学是从美国和欧洲发展起来的。
20世纪初布拉格学派有不少语言学家对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感兴趣。
1941年美国语言学家B.L.Whorf在《语言与逻辑》(language and logic)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contrastive linguistics这一名称。
后来的语言学家进而从事于不同语系的语言之间的对比,旨在发现语言间的相同相异之处,得出了规律性的理论。
我国语言学界目前谈论得比较热烈的英汉语比较的话题也是这种类型的研究。
据杨自俭、李瑞华1990年合编的《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我国最早的英汉对比研究大概应从严复的《英文汉沽》算起。
2. 英汉语言对比对比研究的发展现状自严复的《英文汉沽》后,1898年马建忠著成了《马氏文通》——我国第一部语法专著,以后有黎锦熙、赵元任、王力、高明凯、吕叔湘、林语堂等,他们都对汉外对比做出了重要贡献。
尤其是赵元任和吕叔湘在英汉对比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吕叔湘(1942)明确提出:“只有比较才能看出隔着语文表现法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
”并在书中“把汉语同印欧语尤其是英语作了画龙点睛式比较”(王菊泉,1998)。
1977年他发表了《通过对比研究语法》的著名演讲,第二年亲自招收了我国第一个英汉对比语言专业的硕士生,应该说,英汉对比研究作为一个学科在中国正式诞生了。
1994年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英汉语比较研究已迈上一个新台阶。
对比语言学与比较语言学分析
对比语言学与比较语言学分析作者:李一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3期摘 ;要:语言学中其实只有Comparative Linguistics(对比语言学)和Contrastive Linguistics(比较语言学)不同的两种学科,尽管研究双语、多语间不同点的比较多。
对比语言学与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差别很大,他们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关键词:对比语言学;比较语言学;比较;分析作者简介:李一(1980.10-),女,内蒙古赤峰人,满族,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对比语言学、英语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3--01语言学中的对比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这两个重要分支都集中在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它们在研究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理解语言学两个学科之间的明显区别,是认清未来研究的具体方向和运用外语教学指导是语言学习者必不可少的。
这些年来,研究对比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获得的收获很大。
1、对比语言学与比较语言学的异同对比语言学原名“比较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简称CA),这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的任务是共时性的比较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用来描述他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特别是它们之间的差异,把这样的研究结果应用到其他相关领域。
对比语言学在结构主义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探究语言结构的相对重要性,但是没有注意到文化的载体是语言,语言与思维割裂的关系。
科罗拉多尽管是“文化对比”概念的创始人,但实际上这方面已经陷入语言结构的对比,说明一个静态的形式。
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语言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得到了迅猛发展。
其中所说的多维度的对比研究导向更深层次的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它认为,跨文化的比较应该包括三个不同的,但相互关联的三面,也就是对比文化心理、思维意识以及语言结构。
比较语言学,也被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它是通过各种语言相关的历时性对比研究,采用比较科学的方法,以便在它们之间进行识别发音,词汇和语法的对应关系和异同的研究。
对比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总9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语言哲学》课作业关于对比语言学的起源、代表人物及一般理论与方法姓名:朝鲁门学号:017专业:外国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对比语言学语是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他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用语其它有关领域。
(1)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2)对比语言学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对比描述。
(3) 对比语言学是共时的研究。
(4)对比语言学虽然同时研究和描述语言之间的异同,但侧重点是语言之间的不同之处。
2 对比语言学的起源语言之间的比较源远流长。
自有语言研究以来,便有语言之间的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比较与语言研究,可以说是同时开始的,具有同样悠久的历史。
而对比语言学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在西方则可以说有两个源头,一个在欧洲,一个在美国。
欧洲对比语言学的起源欧洲传统的对比语言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对比型共时语言分析,代表了当时语言学研究的兴趣逐步从历时转向共时这一时代潮流的一股分支。
这一传统的对比语言学在二十年代末由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家继承下来,一直延续到六十年代。
美国对比语言语的起源美国传统的对比语言学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可以说是由当时外语教学的需要、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外语教学理论的影响和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这三股历史潮流汇合而成的。
教学效果最好的教材是以对所学语言进行科学的描述为基础,并将其与对学生的母语所做的同样描述进行仔细比较后所编程的那些教材。
3 对比语言学的代表人物及理论体系叶斯帕森叶斯帕森(Otto Jespersen 1860-1943)被认为对英语语言最具权威的丹麦著名语言学家。
他的《语法哲学》奠定了他作为理论语言学家的地位。
他提倡语言的对比应该扩大研究范围,比较可以在同族语系中的语言中进行,也可以在不同语系或距离甚远的两种或多种语言中进行。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精)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精)对比语言学的定义、起源与发展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的定义1、语言学中的比较与对比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如果说,语言学的根本任务是对语言的某种现象加以阐述的话,那么要对某一语言现象作出阐述,总是需要对这一现象的种种表现加以比较和分析(Harlmann 1980:22。
因而,按其本质来说,对比语言学也是一种比较,不过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学中的比较。
下面,先让我们来看看对比语言学的比较,与语言学中其他分支的比较有什么不同,从而使我们能够确定对比语言学在整个语言学中的位置,及其与其他语言学研究的联系。
在进行语言学比较时,根据比较对象的不同,可以沿两条轴线来进行。
一方面,可以选择共时或历时的语言现象来进行比较;另一方面,可以选择在某一语言内部或各种语言之间的语言现象来进行比较。
这两条轴线的互相交叉,便形成了如下四个象限,这四个象限将语言学研究分成四大类性质和目的不同的比较。
象限I代表了同一语言内部的共时比较。
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在其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特别是现时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的内部构成成分及组织结构的比较。
在共时语言学研究中,要对某一语言的某一结构系统进行描述,就必须对这一结构系统里的各种语言现象加以比较分析。
例如,如果我们要研究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我们就要比较这个系统里的各个音素的发音部位和方法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声学物理属性有什么不同,在音节中的分布又有什么不同的规律,我们就必须比较这个语言中各类词的语法作用有什么不同,组合搭配有什么特点,等等。
而且,要确定一个语言中的词可以区分为哪几个词类,这本身就要进行大量的形态、语义、语法特征等方面的比较。
因此可以说,同一语言内的共时比较是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等构成当代语言学主流的各个分支学科的一种主要研究方法。
象限Ⅱ代表了同一语言内部的历时比较。
对比语言学综述
二、语言学的分类
1.戴庆厦的《语言学基础教程》研究认为:
(1)从研究对象上,有具体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之分。以个别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叫做具体语言学。如汉语语言学、藏语语言学等。普通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普遍现象,为语言研究提供基本概念、理论、模式和方法,又称一般语言学。它综合各种语言的研究成果,研究整个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其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人类语言的起源、本质、发展、内部结构、分类、研究方法以及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等问题。
2.岑运强在《语言学概论》中认为,语言学是专门研究语言的学科,是一门多边缘、多层次的立体科学。语言学概论着重在理论对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进行研究,而这种研究又必须建立在个别的、实际的语言研究的基础上。
3.倪立民在《语言学概论》中认为,语言学只要指的不是我们日常所理解的 “说话”或“说出来的话”,而是指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不可缺少的思维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一、什么是语言学
1.戴庆厦在《语言学基础教程》中认为,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科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作为普通语言学的入门课程之一,语言学概论主要研究语言的基础理论,揭示人类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特点,以及语言的发展与变化的一般规律。其目的是帮助人们了解有关语言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指导人们更好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
(3)从研究范围上可分为宏观语言学和微观语言学。微观语言学研究语言结构本身,宏观语言学研究与语言现象有观的问题,即从综合的角度去
们了解有关语言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指导人们更好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本文是在详细研究语言学的框架下对语言学的性质及其任务进行综述。其中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语言学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史。但研究也有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导论
当代英汉对比研究总论(20090226)导论:1.对比语言学的名称,起源与发展1.1 名称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又称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或对比研究(contrastive studies)。
这三个名称经常互相通用,而且某些从事语言对比研究的语言学家认为,这三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从这三个名称的字面意义和实际使用情况来看,三者之间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1)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对比研究这一语言学分支的一个总称,也是一个较正式的名称。
它包括理论与应用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又有一般与具体之分。
2)对比研究和对比分析这两个名称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可以指任何类型的对比,如政治、经济、文化的对比。
(不单单指语言研究或语言对比)而且,在对比语言学中,对比研究似乎通常用于指具体的理论或应用方面的研究。
然而,对比分析则似乎多用于指应用性的对比研究,有时更是用来特指外语教学中语言难点分析的一种具体方法,即运用语言对比的方法来预测哪些语言现象会在外语学习中对学生造成困难,困难的程度如何,等等。
应该指出,一些语言学家往往倾向于使用三个名称中的某一个作为语言对比就这一语言学分支的总称,或用来指不同概念的对比。
例如,James(1980)的《对比分析》一书主要谈的是偏重于应用的对比语言学的一般理论和应用问题,他也用对比分析这一名称来指各种具体的理论和应用对比。
因此,在阅读有关对比语言学文献时,应注意不同作者对这几个名称的不同用法。
名称使用的不一致可能会导致概念上的混乱。
1.2. 起源人类精神的关系:“不计其数的民族作为人,以各种不同的途径担负着创造语言的任务,而比较语言研究的目地就在于详尽的探索这些不同的途径;倘若忽略了语言与民族精神力量的形成之间的联系,比较语言研究便会丧失所有重大的意义。
(Humboldt 1836; 21。
中译文见洪堡特 1997;16)补充:对比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却是二十世纪以后的事情。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综述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综述摘要:对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进行了综合性论述,其中包括研究的性质、范围与方法, 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研究的宗旨与目的。
从近百年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中,归纳了十个重要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对比分析综述一、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性质、范围与方法1.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性质英汉语比较研究属于语言学之下的比较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2. 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范围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范围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语言本体或纯语言研究, 也指英汉语本身的层次结构研究,不涉及其他外在因素[1];钱冠连称之为“语言实体”的研究[2];萧立明称之为“语言符号系统”的研究。
萧立明将语言符号系统总结性地划为十大层次:(1)区别性特征;(2)音位;(3)音节;(4)词素;(5)词;(6)词组;(7)从句;(8)句子;(9)句群;(10)语篇[3]。
第二类为语言综合研究, 即结合社会、文化、心理、国情等外在因素研究语言[4], 钱冠连称之为语言实体附着因素的研究[5]。
从目前所研究的趋势来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的学者们对语言本体和语言综合研究都很重视, 尤其是对语言综合研究。
事实上,语言综合研究不仅更加符合语言本身的意义和存在,也可以促使人们加深对语言的认识—这种认识包括对语言的发展规律、语言发展规律的生成机制、语言个性与共性的并存、语言发展未来趋势等方面的了解。
3.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方法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方法, 首先应该注意三个结合即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共时性研究与历时性研究相结合个性(差异性、异质性)与共性(普遍性、同一性)相结合。
但是, 以汉语为主体还是以英语为主体的方法论问题,目前暂时还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多数还是以英语为主体, 以英语语言或语法理论为参照系统作英汉语比较研究。
当然,也还是有强调应以汉语为主体的[6]。
关于主体性问题, 笔者认为在排除意识形态干扰的基础上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从语言材料来看, 应当是双向研究, 因为涉及到英、汉两种语言。
两种语言学说研究的理论前提比较
两种语言学说研究的理论前提比较作者:李泓当代语言科学解释人类的语言现象大体上说有两种理论前提。
一种是形式语言学理论,主要是建立一套形式化的原则和规则系统,试图从语言结构内部寻找对语言现象的解释;还有一种就是认知语言学理论,主要是提出一套心理分析的手段,试图从语言外部去寻找对语言现象的解释。
正因为这两种学说的基本理论是对立的,所以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基本前提主要也就体现在与形式语言学理论的区别上面。
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与形式语言学不同,认知语言学认为句法作为语言结构的一部分并不是自主的,句法跟语言的词汇部分、语义部分是密不可分的,后者甚至更重要形式语言学理论把句法独立出来甚至作为核心自治系统,再分成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等不同的部分,认知语言学认为,词法、句法、章法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分界;语言的意义跟人的知识和信仰分不开,纯语义知识和百科知识也不能截然分开,语义和语用之间也没有绝对的分界。
因此从词法到句法到语义再到语用,这是一个渐变的连续过程。
事实上大量语言现象的结构规律并不能只从句法角度来分析和解释。
比如:(1)他打算马上动身。
(2)他说服她马上动身。
(3)他答应她马上动身。
按照形式语言学的解释,之所以上面(1)中“动身”的是“他”。
(2)中“动身”的是“她”,原因在于要看其中哪个成分离动词“动身”更近,这就叫做“最短距离原则”。
可是这种规则就似乎解释不了。
(3)因为其中“动身”的就并不是距离近的“她”,倒反而是距离远的“他”。
所以认知语言学认为这种区别更多需要考虑语言的功能和词语的差异,也就是说这组句子都是说话人在一定场合做出的一种“言语行为”,其中的区别在于“打算”表示说话人的一种“意愿”,这类行为的动作者当然就是表示意愿的施事主语“他”;“说服”则表示说话人的一种“指令”,指令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求被指令一方执行某个动作,这类行为中的动作者当然就是接受指令的对象;而“答应”表示的是说话人的一种“承诺”,承诺的先决条件是许诺者认为自己能够执行许诺的动作,因此这类行为的动作者就是承诺者本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语言学研究的原则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复数语言进行对比分析,探索研究对象语言间的相对应关系。
对比语言学研究原则在不同的研究者看来有不同的定义,目前似乎没有一个十分固定的规范。
纵观当今国内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目前大概有以下几种研究原则:(一)在语言运用的行为中,对比关系一旦确立,就可以进行对比。
但在进行比较时,有三条原则必须遵循:1.描写先于比较;2.个体比较先于系统比较,3.在比较中所用的标准必须一致。
第一条原则是很容易理解的。
我们在对任何事物进行比较时,如果不对比较的双方的有关特征,运动方式加以描写,要进行有效的比较是不可能的。
我们要对某种语言的某些模式与另一语言的某些模式进行比较,首先必须对被比的语言有深透的认识,也就是说,仅仅会讲这种语言是不够的,必须对比较的语言分别做出描写。
这种描写越深刻细致,精确度越高,比较所得到的成果就越大;反之,粗浅的描写,只能导致准确性差的结果。
如果我们要对汉语的“天天”、“每天”,与英语的“everyday”、“each day”、“daily”、“day by day”、“day after day”、“from day to day”进行比较。
首先就应对汉英两组词单独进行描写:。
汉语的“天天”“每天”,如果不仔细分析似乎是完全等价词,实际上这两个词,有共同性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其价值并不相等。
从意义上看,’“天天”的着眼点在于个体所组成的整体,有“所有的,毫无例外的”意义;而“每天”则侧重于整体中的个体,有“一天一天”的意义⑧。
英语的这组词,无论从意义上,还是从功能上也不一样。
如from day to day,就有“日复一日”之义,而 everyday则无此意。
第二条原则是在第一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不进行描写自然无法比较,但不进行个体描写,也不会有系统的描写。
比较也是如此,没有个体的比较,就不可能进行系统的比较。
这条原则也是显而易见的。
但人们有时在具体的研究中常常不是这样,一开始就企图对两种语言的语法系统、或语音系统进行全面比较。
可以断言如果不使用他人对个体模式的研究成果,想做出有效的比较成果来是值得怀疑的。
即使将来有了某几种语言的比较语法,也是在对个体模式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最后形成系统的比较。
所以,个体比较先于系统比较是对比研究中的一条很重要原则。
第三条原则是在比较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标准的一贯性原则。
在整个对比分析中,不管在任何平面上,对任何模式进行对比分析,都必须坚持下述三条标准:①意义;②功能;③情景(或叫语境,上下文)。
至于对不同平面可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对比;如在句法平面,转换分析可能是有效的方法;而在语义平面,分布分析可能有效。
各个分析平面所使用的方法不同,不能和对比的标准混同起来。
(二)语言对比研究的几个基本原则1、语言现象的可比性最理想的对比是以语言共相即世界上人类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共同具备的特点作为比较对象,并且这些现象在这些语言中都已经被充分研究过。
在这种情况下,对比的着眼点是完全对应的,具体的语言体系。
如:几种语言的元音比较,辅音比较,重音比较,调型比较,音节比较,构词模式比较,实际切分比较,语序比较等等。
共相对比的目的是总结不同语言中对应体系表达形式及语义内容的异同。
但世界上的语言林林总总,不但它们的结构相去甚远,它们被研究的程度也差异极大。
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被对比的语言中比较对象的范畴并不吻合一致。
在一种语言里有某种语义一形态体系,而在另一种语言里不存在相应的体系。
这时需要变换比较的角度或调整比较的层次。
可以从语际转换角度确定俄、汉两种语言被比较现象的语际对等值,从功能一语义场角度总结同一语义内容在两种语言里不同的表达方式,从逻辑学角度比较概念范畴的表达手段,如概念的大小、概念的交叉等。
总之,可比性原则指对比语言材料时要考虑这些现象范畴上对应的程度,被研究的程度,它们在功能方面有哪些相同或类似,从而选择合理的角度来进行对比。
2、对比研究的系统性对语言事实的比较必须要系统化,也就是说要注意语言成分之间系统性的关系。
无论进行两种语言之间哪一类语言现象的对比,都不能仅仅基于偶然碰到的,彼此之间缺乏内在联系的孤立现象。
在这种基础上的对比未必能产生符合逻辑,有科学价值的结论。
无论被比较的语言材料是单一的语言成分还是语言结构的某一部分,它们都要在语言中居同等地位,也正因为如此才具可比性。
所谓“同等地位”含义较广,同等成素越多,对比的系统性越强。
例如,在对比俄、汉两种语言中人称代词的使用时要考虑作为比较基础的言语产物是否出于同一时代,属于同一语体,甚至它们在体裁特点、题材范围方面是否有共性。
因为在不同时期、不同文体人称代词出现的频率和密度完全可能不一样。
3、对比研究的量与质对语言现象做对比分析,下结论,要反映其本质上的异同。
表面的、肤浅的比较无论对个别语言的研究还是非母语教学法的探讨来说都不会有新的发现。
为使对比有深度,必须紧紧把握住量与质这两个方面。
量,指应有足够数量的语言材料作基础才能做比较的结论。
无论总结共同之处还是概括不同之处都不能忽视现象的量性特点。
近来语言学家们和教学法专家们普遍运用数学统计法进行语言对比,充分体现了对客观事实的尊重,以此为根据做出的总结才有说服力。
质,指准确地抓住研究对象类型上的区别性特征,并且对语言材料进行分类整理。
关健是在总结规则和规律时,概括的程度和层次要适当。
对规则、规律之外的特殊情况也应做必要的说明。
4、根据对比语言之间的关系采用适当的对比方法对比的语言在谱系发生方面和结构类型方面远近的程度与对比语言的角度和方法是密切相关的。
譬如,比较谱系相近的语言、类型相似的语言最好从体系对应角度入手。
而比较类型上差距较大的语言采用具体体系对比法的可能性不大,转换法、逻辑法却大有用武之地。
语际关系的远近还影响到已有语言知识的转移。
在学习和研究一种语言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很容易转移到另外一种语言。
然而这种转移在对比语言时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
语言的对比要从每种语言自身的规则和规律出发,避免将一种语言的特征强加于另一种语言。
例如,我们对比俄、汉两种语言里体性意义的表达方式,尽管在汉语中体性意义的表达手段是系统的、有规律的,我们却不能因此而说汉语里也有完成体和未完成体。
5、语言对比中术语的同一性分析、比较语言现象离不开语言学的术语。
确定所用的术语,要使它们具有相同的内涵与外延,从而等值地表示两种语言中被比较的现象。
把被比较语言的有关术语统一起来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术语,译成其他语言时可能与原有术语发生矛盾。
用这样的术语去描述被比较的语言会造成对比范围不等、对比意义交叉,甚至可能出现混乱,导致无法找到被对比现象的共同之处。
如果在被比较的语言里术语不等值,对比角度和方式就更为重要了。
进行双向对比,可以仅指出对比的范围,如“俄汉肯定与否定方式的比较”,“汉俄限定意义表达的对比”。
进行单向对比,可以从一种语言的术语出发,探寻其所指的现象在另一种语言中表达的规律性。
6、重视语际促进与语际干扰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母语的作用是很大的。
母语的习惯、知识与技能可能有助于外语的学习(语际促进),也可能给外语的学习造成困难(语际干扰),还可能不产生什么影响,无所谓促进也谈不上干扰。
对比语言学的教学法学派非常重视母语对外语的促进和干扰。
多年的外语教学实践表明,总有一些外语现象和规律很容易掌握,而经常出现的错误也集中于一定的区域。
这往往与母语有关。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母语和外语双向的对比,才能更深刻地认识每一种语言的实质,才能发现单独研究某一种语言所没有注意的特征,才能预见语际促进和干扰并且归纳出克服干扰的科学方法。
(三)关于对比研究,这里指出几项在我们看来十分重要的原则:1.共时原则:对比研究是一种共时比较,必须坚持共时原则,不能拿不同时代的语言现象进行对比,来作为对应现象。
例如不能拿汉语的“之乎者也哉”之类来对比现代俄语的语气词、感叹词;不能拿古汉语中的句法结构、词序规则来同现代俄语的句法结构、词序现象来对比。
2.方法或角度同一原则:合理的对比必须坚持对所比较的语言使用同一种方法,同一种操作技术,从同一角度出发,如果语言A是结构分析,那么语言B也应是结构分析。
原则上不能对比结构分析的语言与语义分析或功能分析的语言。
刘亦庆(1991b:44)从理论上提出了一个三个层级的对比体系:语言表层 ---语言形式结构层,表现法的基本形式手段和句法形式手段中介层 ---思维赋形为语言时的模式化表现手段语言深层 ---思维形态的基础结构层,语言的哲学机制3.考虑语体原则: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区分为不同的功能类别—功能语体,不同的语体拥有自己的选择、使用、组织语言单位的规范、规则。
书面语和口语不同,实用语言(科技、公文等)和文艺语言不同。
在对比时应该注意语言的功能划分,语体区分,如不应拿A语言的口语语法同B语言的书面语语法相比。
对比时应该注意区分通用现象和专门语体现象,指出语体特征。
不言而喻,这条原则还意味着:不可拿非标准语(方言、土语……)现象与标准语现象相对比。
4.对比可以是纯语言学性质的,也可以是应用性质的,为教学服务的。
对两种不同性质的对比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与做法。
如果是后一种,即教学应用对比,那么应该提出简易性、实用性原则:对比的过程与描写应该简易,实用,便于教师与学生使用。
例如,雅柯布逊、芳特和哈莱借助摄谱仪确定了两组语音区别性特征。
从语言全面描写的要求来说,这些区别性特征都是应该考虑的。
但从教学应用角度来进行对比时,则应从实用、可按受性出发,选取其中某些最重要的,容易接受的特征,而有些难以体会,对语音的掌握无关宏旨的特征则要舍弃。
应用性对比应该密切结合实际,密切结合教学大纲。
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作为语言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对比语言学还很年轻,不过三十余年历史,用苏联学者加克的说法,她还在“寻找自己,也即在形成,塑造自己的过程。
她的对象、范围、概念、术语机制还没有完全定形,她“还没有彻底制定出自己的研究方法”。
(一)对比语言学所应遵循的研究方法或应解决的课题至少应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必须是语言学的。
(2)不仅要探求研究对象语言间的不同点,还应分析其共同点。
(3)不仅要进行微观的对比分析,更应从宏观的整个体系着眼。
首先,既然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那么它的研究方法就必须是语言学的。
也就是说就某一语言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时,要经过充分周密的考虑和斟酌,再行取舍。
取舍的标准就是选择研究的语言现象能否成为语言学的研究课题。
这里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语言学的视野已经从单纯的语音、形态、语法、意义等传统领域扩展到语用、谈话、认知等现代领域,对这些里的立场、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进行对比语言学研究时不可或缺的语言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