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说课稿(全)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4单元【全单元】》人教部编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课方案《第 4 单元【全单元】》教课方案13最后一次演讲1.认识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叹息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快速、正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及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豪气派和斗争精神。
第 1课时一、导入新课“你可知‘MACAU ’不是我真姓?我走开你太久了,母亲”相信很多同学都听过这首动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有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磨难的祖国所作的悲忿之声。
面对列强,他大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
而面对反动派,他也相同无所恐惧、正气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持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
今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教课新课目标导学一:合作研究,分层理解内容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悼念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揭穿、怒斥反动派的罪恶和拙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整篇演讲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归纳。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 1—3 段 )怒斥公民党反动派不单暗害并且诬告的拙恶行径,颂扬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荣耀。
第二部分(第4—5 段)揭穿公民党反动派的衰弱实质,指明反人民的权力必定消亡,人民的力量必定成功的历史规律,激励民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 (第 6—13 段)激励民众弘扬荣耀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百折不回、不怕牺牲的坚毅意志和信心。
3.每个部分运用了哪些褒贬分明的词语?运用哪些句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激烈的爱憎感情?演讲者感情的浪涛又是如何向前推动的?明确:这篇演讲直截了当,一张口就点出要说的中心事件——李公朴先生惨遭暗害的事件。
词的重量用得深重:“最拙劣最无耻”“李先生终究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一个反问,激起听众共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第1课时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第1课时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由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逝世前发表的演说,全文洋溢着陶行知先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感召力,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但同时,他们还处于青春期,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而达到感同身受的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论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陶行知先生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论点。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论据,理解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陶行知先生的生平和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划分课文结构。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论据,概括课文的主要论点。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梳理课文思路,阐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
5.联系实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的主要观点。
7.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撰写一篇关于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短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说课稿
第四单元16 云南的歌会(沈从文)17 端午的鸭蛋(汪曾祺)18 吆喝(萧乾)19 *春酒(琦君) 20 *俗世奇人(冯骥才)泥人张好嘴杨巴16、《云南的歌会》说课稿第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的节目风俗和民间轶事,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无穷乐趣,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感情。
《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写,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写法2、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基于对教材的这种认识,本课我确立了三个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本文生字词,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与特点。
②能力目标:运用比较研读法,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②情感目标:通过品读,体会云南歌会的人情美、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美、民俗美。
初二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已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是对文章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和对文章主题理解的深度上还有待提高。
而且我们的学生对云南的民风民俗可能存在陌生感,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重点难点分别是:[重点]:1、本文是一片极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面中的唱歌的情景,三个场面的内容是什么, 各有什么特点,作者写作上各自的侧重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的。
2、深入理解云南歌会所蕴含的美。
[难点]:品味体会“山路漫歌”这个片断的立体美。
第二、教学方法、手段:本文拟按照整体感知——研读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以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指导学生阅读,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找出文章围绕云南的歌会写了哪几个场合的歌唱情景,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云南歌会的特点。
八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人教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学鉴赏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资源:
1. 软硬件资源:电子黑板、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设备、学习材料等。
2.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在线学习平台、课文文本等。
3. 信息化资源:教育软件、在线视频讲座、电子书籍、互联网资源等。
4. 教学手段: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案例分析、写作练习、口头报告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八级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文学常识、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兴趣,尤其是对文学作品。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品质和审美创造方面具备一定的能力,但个别学生可能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在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喜欢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而有的学生则较为内向,更倾向于独立思考。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背影》这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来塑造人物形象,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对课文情感和细节的理解和分析。对于难以理解的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撰写演讲稿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撰写演讲稿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要求学生撰写演讲稿。
演讲稿是一种表达观点、传递信息、感召听众的文体,具有针对性、可讲性、逻辑性和艺术性等特点。
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学会如何运用恰当的素材和论证方法,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文。
教材通过提供不同主题的演讲稿示例,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构思、、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注重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演讲稿写作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论证方法和素材进行表达。
但在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以下问题:1. 选题不够新颖,观点不够鲜明;2. 论证不够充分,逻辑不够严密;3. 语言表达过于平淡,缺乏感染力;4. 对演讲稿的格式和结构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演讲稿的格式和结构,学会运用恰当的素材和论证方法,提高写作演讲稿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修改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演讲稿的格式和结构,学会运用恰当的素材和论证方法。
2.难点:如何使演讲稿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语言富有感染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案例分析:分析优秀演讲稿示例,使学生了解演讲稿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3.同伴互助:学生分组合作,互相修改、评价演讲稿,提高写作能力。
4.讲练结合:教师讲解演讲稿写作方法,学生进行实战演练,及时反馈、修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则新闻报道导入,引发学生对演讲稿的关注,激发写作兴趣。
2.讲解:讲解演讲稿的格式和结构,强调选题、观点、论证、语言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八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说课稿一、说教材特点1、各课简介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闻逸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
《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
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情景,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色,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自然、人、艺术的品味与欣赏。
《端午的鸭蛋》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小叙事”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之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与留恋之意,有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
《吆喝》写的是现实中已经远去的“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
《春酒》是一篇诗化的散文。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故乡和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俗世奇人》塑造了两位有独特技艺和个性的民间高人形象。
从一个小角度切入,一人仅写一事,却写得形神兼备,语言幽默奇崛,弥漫着浓浓的津腔津调。
2、总体特点⑴内容多涉及民俗风情,久远冷僻,和现代城市学生生活相去甚远,较难激起学生兴趣,理解接受也不容易。
⑵语言多夹杂方言土语,而且文学色彩和作家个性明显,增加了感知理解的难度。
⑶表达方式多样,内涵深厚,意蕴丰富,应多注意分析体会。
⑷写作手法巧妙,值得借鉴,但要理解、运用却有一定难度。
⑸风格独特,包含了地域民俗文化、作家个性和文学色彩多个方面,是培养审美感受力的好题材。
二、说教学目的1、知识和能力⑴知识:从语言、文化和写作三方面要求。
①积累词语,了解方言土语;②了解各地民俗风情;③理解“小叙事”特点及曲折有致的叙事技巧。
⑵能力:以语言教学为立足点,注重语言感悟力培养。
①加强朗读,注重整体感知内容、体会感情;②感悟文章语言美、风俗美、人情美和风格美;③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表达作用及风格特点。
2、过程和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新课程的“大语文”观念,倡导合作探究。
①诱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关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②激发学生乐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倡导快乐学习;③锻炼学生分析评价人和事的能力,尊重阅读个性。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3 最后一次讲演知识与技能了解本文语言通俗、平易而犀利,句子简短,多样而有力的口头语体特色。
过程与方法诵读感悟、自主体会、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重点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难点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提高思想境界。
1.多种形式朗读。
2.开展即兴演讲活动。
1.阅读课下注释,了解背景,争取通过自己的揣摩,尝试模拟他的口吻进行演讲。
2.多媒体课件。
2课时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板书课题及作者)。
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上的题注,准备回答问题。
(在引导学生阅读题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介绍时代背景)。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X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闻一多(1899-1946年),原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某某黄冈市浠水县。
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清华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
1922年7月赴美留学。
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5年5月回国,曾在艺术专科学校、某某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学校任教。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
还著有《神话与诗》、《楚辞补校》,1944年加入中国某某同盟。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八下第四单元说课稿
单元情感目标总览
本单元的情感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通过生动有趣的语文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 语文的乐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激发学生对家乡、祖国和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此外,本单元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如专注、认真、积极合作等。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为今后 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个性化学习任务
个性化学习目标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学习 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和 方式学习。
个性化学习计划
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制定个性 化的学习计划,提供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和教 学方法。
个性化学习反馈
通过持续的过程性评价,提供个性化的学习 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 题。
个性化学习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资源。
形成性评价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反馈。
知识迁移
设计拓展性任务,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应用于新情境。
总结反思
与学生共同总结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并进行教学反思。
板块内容串联
在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各板块内容的有机联系与整合 。从单元整体目标出发,将知识点、教学活动、能力培养等有机 串联起来,使教学具有连贯性和递进性。同时,还要注重将本单 元知识与前后单元知识的横向联系,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提 升综合应用能力。
知识迁移拓展
跨学科联系
探讨如何将本单元知识与其他学科领域相关联,发现新的知识应用。
实际生活应用
思考如何将学习内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学习的实际意义。
创新实践设计
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创新的实践项目或作品。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撰写演讲稿说课稿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撰写演讲稿说课稿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撰写演讲稿”。
本单元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演讲稿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技巧,能够独立撰写一篇有观点、有逻辑、有感染力的演讲稿。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类型的演讲稿示例,包括演讲、学术演讲、文艺演讲等,并配有详细的写作指导和修改建议。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对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在撰写演讲稿方面,他们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对演讲稿的格式和特点认识不足,写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观点不明确、逻辑混乱、感染力不足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演讲稿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技巧,能够独立撰写一篇有观点、有逻辑、有感染力的演讲稿。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演讲稿示例,学习并运用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自信、勇敢的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沟通技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演讲稿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技巧。
2.难点:如何使演讲稿具有明确的观点、严谨的逻辑和强烈的感染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例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演讲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讲解演讲稿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技巧,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的结构,以及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感染力。
3.示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演讲稿示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演讲稿特点,并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写作心得,分享如何在演讲稿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实践环节:学生独立撰写一篇演讲稿,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6.展示与评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演讲稿,全班同学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撰写演讲稿教案(新人教版)
举例:
-针对主题挖掘,教师可以提供一系列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从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并进行讨论和评价,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演讲主题。
-在材料组织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优秀演讲稿的结构框架,引导学生模仿和练习,学会如何将零散的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典型的修辞例子,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在提高语言感染力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通过互相评价、教师点评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并改进表达中的不足,提升演讲稿的整体感染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撰写演讲稿》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表达自己观点、说服他人的情况?”(如学校辩论赛、班会发言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撰写演讲稿的奥秘。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撰写演讲稿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撰写演讲稿》教案(新人教版)包括以下内容:首先,通过分析演讲稿的特点和结构,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撰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接着,结合教材中的例文,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确立演讲主题、组织材料、运用修辞手法等。本章节具体内容包括:
举例:以教材中的演讲稿为例,分析其主题选择的恰当性、结构安排的合理性、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逻辑性的清晰度。
2.教学难点
-主题挖掘:学生往往难以从生活中发现具有价值的演讲主题,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材料组织: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筛选、整合,形成有逻辑性的演讲稿。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说课稿9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说课稿9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说课稿9篇说课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它是教师在备课阶段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过程。
是指教师在教学策划、备课和授课前,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解读和传授,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说课稿(精选篇1)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课前准备1、背景资料《饮酒(其五)》《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
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行路难》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
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
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也成为边塞诗的名篇佳作。
《己亥杂诗》龚自珍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他在清王朝表面繁荣之际,就向当局发出了警告,极力呼吁改革。
但他在政治上不受重视,他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去官职,回归故里。
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3. 我还会继续探索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创新,如引入项目式学习等,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这些改进,我相信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对于课文中的难点、重点内容,如人物描写技巧、修辞手法等,采用讲授法进行深入解析,确保学生理解透彻。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例如,在讲解《背影》中父亲的形象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父亲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描写的特点。
2. 讨论法:针对课文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其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氛围。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课文背景和人物形象,提高教学效果。
- 如在讲解《背影》时,可以播放与课文相关的电影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父亲的形象。
2. 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互动,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例题4:请仿写一段人物描写,运用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
解答:她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教科书。她穿着一件蓝色的衬衫,外面套着一件黑色的西装外套,显得严肃而认真。她的眼睛透过厚厚的眼镜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她走到讲台前,放下教科书,然后转身面对我们,微笑着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课题。”
2. 教学难点
- 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如《藤野先生》中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敬仰所反映出的时代背景和民族情感。
- 掌握并运用复杂的修辞手法,如《纪念刘和珍君》中的排比、对仗等,理解其对表达情感和增强语言感染力的作用。
吆喝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8、《吆喝》说课稿说课人:刘决书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吆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章。
本文介绍了老北京城街头商贩的吆喝声,那看似平凡、简单,不为人所关注,甚至厌恶的吆喝声,对作者来说,却大有文章,在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美好的回忆和怀念之情,学习本文,要使学生体味到自身日常生活中蕴含着无穷的乐趣,感受到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同时,在老北京城,各种吆喝声随处可见,五花八门,但作者介绍起来却条理清晰,杂而不乱,学习领悟作者高超的组织材料的手法,以及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所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运用文中相关词语。
2.了解作者及其对吆喝的品味分析。
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2.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吆喝人的生活态度3.结合实际情况,注意收集身边的口头吆喝艺术,为抢救文化遗产做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文章的内容繁多而杂,指导学生将内容较多的东西有序地组织,学习剪裁技巧。
◆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结合实际情况,注意收集身边的口头吆喝艺术,让学生发挥自我创造能力。
二、说学情由于年代久远以及地域的差异,学生对民风民俗的感悟是一大困难;再者对长文章的学习也有一点畏惧。
但通过这几天对本单元课文的阅读,充分的预习后,对民俗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多少学生能用找关键词的方法来帮助学习长文章。
三、说教法为了贯彻新课标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育理念,我十分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主要采取圈点勾画、交流讨论、读写结合、情景体验等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自主的对课文进行研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再创造”,让学生整体动口说、动笔写,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演讲与辩论”,通过学习演讲稿,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本课时的《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1946年7月15日在李公朴先生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这篇演讲词直面社会现实,揭露了国民反动派的罪行,坚定地表明了作者反对内战、主张和平的立场。
教材编写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了解演讲的特点,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技巧,并从中受到启发,培养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演讲稿,对演讲稿的基本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分析演讲稿、理解演讲者的观点以及运用演讲技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事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演讲稿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品味演讲语言,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闻一多先生坚定的信念和英勇献身精神,培养自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演讲稿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难点:分析课文结构,品味演讲语言,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总结演讲稿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4.品读赏析:挑选重点句子、段落进行品读赏析,体会演讲语言的魅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第2课时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第2课时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演讲与辩论”,旨在培养学生对演讲稿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本文是闻一多先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对国民政府进行最后一次演讲的文章。
文章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斗争的精神,同时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但对于演讲稿的分析和创作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演讲稿的情感表达,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闻一多先生的演讲思路和情感表达;能够模仿课文的演讲风格,创作一篇简单的演讲稿。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斗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演讲稿的情感表达;学会演讲稿的基本结构和要求。
2.难点:深入分析课文,理解闻一多先生的演讲思路和情感变化;能够创作一篇具有感染力的演讲稿。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写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等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闻一多先生的演讲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闻一多先生的演讲思路和情感表达,教师进行点评。
4.写作练习:学生模仿课文的演讲风格,创作一篇简单的演讲稿,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5.课堂展示:学生进行演讲,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进行评价。
人教新课标初二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说课稿集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人教新课标初二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说课稿集锦~
说课,是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向同行阐述自己对某一教学内容的理解、施教方案的设计以及施教效果的预测与反思等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初二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说课稿供大家参考!
16 云南的歌会
第一:教材地位
《云南的歌会》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选取了介绍我国部分地区的节日风俗和民间轶事的五篇课文,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八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范文:《云南的歌会》
17 端午的鸭蛋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的五篇课文绘声绘色地介绍了民风民俗和民间艺人轶事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从学校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
>>>>初二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模板:《端午的鸭蛋》
18 吆喝
教材分析
《吆喝》一文是已故作家、记者、翻译家萧乾老先生所着作品《北京城杂忆》中的一篇。
正像《教师教学用书》中说的这样:“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这用来评价萧乾老师的《吆喝》一文再恰当不过了。
>>>>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吆喝》说课稿范文
19 春酒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环节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并能联系文化背景和所学知识,对生活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使他们对中国传统习俗、传统文化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认识到重视传统文化,珍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避免一些盲目崇洋思潮的侵蚀,从而达到道德教育与审美熏陶的双重教育目的。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从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对文本进行赏析品味,最后跳出课本,关注社会,反思生活。
1自主学习
A、提供自学材料;B、个人尝试练习;如:完成课后练习二
2合作学习, 品读文章
以小组为单位, 请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探究感受最深和最感兴趣的。小到一个词汇,大到文章的结构、写法和内容。
3教师适时点拨、明确。
“山野对歌”强调的是才智,通过外貌和神态的刻画,突出人物美;“山路漫歌”通过是花、鸟、人的刻画突出的是环境美;“村寨传歌”突出的是传歌的场面、特点和目的,展示的是云南的风俗美。这部分采用教、扶、放的方式。(导读、交流、自学)
(四)、品读悟理 探究文章的写法
抓住本课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段进行分析,谈谈你认为他写得好在哪里?可进行遣词造句的锤练。
如课文第四段,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声,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这部分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与教学过程相照应,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教法:导入——阅读——拓展
学法: 归纳复述——搜索整合——诵读品味——合作感悟——探究反思
四、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首先向学生出示食物图片,让他们猜猜这些食品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一些传统节日的风味小吃。此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归纳复述知识的能力。
(三)精读感悟 研读文本
刘勰说得好:“观文者批文以入情。”阅读教学中应该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扣“问“展开,结合学法指导,采用圈点勾画、自主探究的方法,指导学生读中悟情。具体做法可分为三步:
5、创设情境,深刻反思
思考: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逐日淡化,倒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要。
“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韩国方面对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视,1967年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13号,并拟于2005年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无形遗产”,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本单元课文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涉及的文章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及民间艺术妙趣横生。包括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萧乾的《吆喝》,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等。本单元的课文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去感受自己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而本文《端午的鸭蛋》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又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通过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汪曾祺所写的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赏析他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建阳市书坊中学 熊瑞国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端午的鸭蛋》,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下面我将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老师说说我对这节课的设想。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2、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3、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
这三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训练重点、难点是:
2、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
如何让学生学会品味文章的情趣呢?先让他们反复朗读,并抓住关键语句赏析。如“所食鸭蛋多矣”“曾经沧海难为水”这几处,或在平实的白话中穿插颇具特色古汉语,或大词小用,给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色彩。此处可以让学生模仿古人的口气朗读。
又如“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确实是好”,“我实在瞧不上。”等几处都较为明显地运用了江浙方言,显得非常生动亲切。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投影一段《胡同文化》里的文字,“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这是一段京味十足的语言,特别是一个“嘿”字,把北京人恬淡知足,悠然自得的神情描写得活灵活现。从而让学生真正领会汪曾祺的文章里运用方言的妙处。
可见,感悟文章情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诵读。我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既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4、回归生活,分享体验
我们之前让学生回归课本,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平凡生活中的情趣,理解传统习俗渗透的一些民族文化和乡土情结。现在再跳出课本,进行拓展延伸,说说传统节日中类似这样颇具情趣的小事。本环节教师先抛砖引玉,投影一段文字,再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抒己见,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分享体验,感悟生活,感受到民俗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四、梳理总结。
1作者布局谋篇的精巧
2文章的艺术特色 :点面结合、动静结合 精雕细刻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课外搜集一些民歌、民谣,并按照课文中的分类法进行分类。
17、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松泉中学 卜子夏
一、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人文内涵丰富的文章成为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单元的课文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而本文又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
3、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体现汪曾祺是语言风格的语句,反复朗读品味。
例如:1、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就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的一把金钥匙。
二、学情分析: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疏远的话题,他们深受西洋和港台文化影响,缺乏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更加不知道如何欣赏传统文化。因此,面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强烈碰撞的现实,他们需要恰当适时的引导。
2、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意图: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搜索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
(2)谈谈你还知道哪些端午习俗?这些习俗的缘由是什么?
意图:问题一可以让学生广泛涉猎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分享课前查找的资料信息。
问题二让学生对端午的认识从粗浅了解转向探究根源,可以说是对文史地哲等知识的一个汇总学习,从而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此环节培养学生搜索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求完整准确,语言生动地讲述见闻,完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根据本单元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对本文做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能力目标】: 1、学会搜集资料,简要讲述见闻,有条理地发表见解。
2、学习诵读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
【情感目标】: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1、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2、揣摩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二、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6/云南的歌会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云南的歌会》。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第一篇《云南的歌会》,出自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沈之手。作者用他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歌唱的情景,对每一场面的描写都有各有特色,三个场合中在内容上有侧重,在写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够感受到云南少数民族的淳朴古老的歌会形式,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