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703e068e9951e79b892776.png)
教学设计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题: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科目:历史(必修三)课型:新授课课时:2 课时教师: 张玮时间:2019年10月9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1.知道但丁、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2.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学习指导1.结合时代背景和艺术作品特色,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
2.通过对比、分析,掌握人文主义与宗教神学的区别。
3.掌握“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等概念的内涵,理解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了解欧洲封建社会时期(中世纪)思想文化背景;14、15世纪意大利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16世纪文艺复兴向欧洲的扩展;宗教改革时期的时代背景。
2.史料实证:文献史料3.历史解释:文艺复兴的含义及实质;人文精神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马丁·路德及《九十五条论纲》;新教。
4.家国情怀:(1)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有关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的重要性。
(2)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反对教会、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战斗精神的了解,培养学生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优良品质,树立坚持信仰的顽强意志。
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 难点: 文艺复兴的实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史料研读、图片情境、对比归纳等教学用具PPT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主题:承前启后的时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一.走进一个时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二.了解一群“巨人”——文艺复兴运动的内容三.感受一种精神——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及影响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素养达成新课导入走进一个时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导入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认识了一批古希腊优秀先哲,感受到了与中国古代不同的思想文化,其核心就是人文主义,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今天让我们沿着人文主义发展的轨迹,来领略文艺复兴运动,感受人文主义思想是如何继承和发展的?简单介绍罗马帝国发展历史,引出“中世纪”概念,介绍中世纪时期流行的思想观念,包括“原罪说”、“赎罪说”、“来世说”讲述“卡诺莎之辱”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卡诺莎之辱”说明了什么?展示史料,引导学生讨论作答“纱幕”又指什么?教师总结点拨:可以看出,在中世纪的欧洲,思想遭到了神学的严重禁锢,阻碍了欧洲的进步和发展,但压抑久了总会有冲破枷锁的时候,在14、15世纪的意大利,一场思想运动正在酝酿,接下来我们通过材料,找出这场运动在意大利率先爆发的原因。
人教版必修三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dc5f51910661ed9ac51f31e.png)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教学目标1、明确文艺复兴最早发生在十四五世纪的意大利的特定历史背景。
2、掌握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
3、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2、教学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三、教学过程一、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14-17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这里的“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人”被发现:文艺复兴;“世界”被发现:新航路开辟。
什么是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7世纪的欧洲,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运动。
它发源于意大利,然后在西欧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和高度发展。
1、背景材料一美第奇家族资助过达·芬奇,还资助了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马基雅维利、伽利略等人。
史料记载,美第奇家族仅在1434-1471年间就为文化公益事业捐赠了663755块金币,修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瑰宝。
材料二美第奇家族银行正式创建于1397年。
……创建资本为10000弗罗林(一种重约3.5克的金币)……美第奇银行成立初年,业务开展得很顺利,银行资本不断扩大。
……(美第奇家族)为了扩大自己的事业,依靠银行业的资本进军毛纺业市场。
……以1420年为例……美第奇银行的总利润为143348弗罗林……——张宇靖《意大利美第奇家族银行的兴衰探析》材料三15世纪佛罗伦萨著名书商维斯帕香亚诺·达·比斯提西描述该城统治者科西莫·德·美第奇:“他好像认为自己有些钱,我不知道他的钱是从哪得来的,这钱来得并不干净。
他急于卸下肩上的这一重负,于是便和教皇尤金尼斯四世陛下商谈。
教皇告诉他……花一些钱用于建筑。
”科西莫的敌对者可能都会乐意认为,他那些虔诚的赞助资金表现了他对某些特定罪行的内疚。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15de4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6.png)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及其影响。
(2)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改革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通过探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提高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2)树立尊重多元文化、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及其影响。
(2)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改革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文艺复兴是近代历史的开端?(2)简要介绍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特点。
2.文艺复兴运动(1)分组讨论: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2)展示代表人物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文艺复兴的艺术魅力。
(4)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对后世的影响。
3.宗教改革(1)讲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宗教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介绍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改革内容。
(3)分组讨论: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联系与区别(1)引导学生思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2)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5.课堂小结(2)强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6.课后作业(1)熟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在课堂上,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3)课后作业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4)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五、教学资源1.教材: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辅助材料:代表人物作品、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宗教改革漫画等。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说课稿——获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46e50dd31126edb6e1a1050.png)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杰恩斯古丽·叶里恰西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方面说一说自己对这一课程的理解与设计。
(一)首先我来进行教材分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第二单元第六课,本课内容分三个部分,分别是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本课的学习是在“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一课的基础上开展的,同时也为下节课“启蒙运动"的学习做好铺垫,因此本课在第二单元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深入学习了解西方人文主义内涵及其发展的关键,这两大运动影响深远,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当今欧美的政治、文化生活,因此本课内容十分重要。
(二)教学目标。
我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依据课标、教材内容和学情,对本课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基本概念(2)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和性质过程与方法:科,网](1)通过对图片的欣赏分析来提炼观点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比分析、课堂讨论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历史人物评价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重视经济及文化发展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2)通过对人文主义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培养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3。
说教学重点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重点:(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产生的原因;(2)人文主义的概念.【突破】:通过图片、材料分析,列表归纳的方式展开探究,注重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并发挥传统讲授法的效用。
教学难点:(1)人文主义的内涵:由于学生对欧洲中世纪历史印象肤浅,往往难于理解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究竟因何而发。
(2)文艺复兴的实质:这一问题是理解文艺复兴的关键,只有认识了此问题,才能对文艺复兴这一运动作出恰当的历史定位和正确地理解文艺复兴的意义.【突破】:在补充中世纪时期背景材料的基础上,通过两个时期文学作品的对比分析归纳出人文主义的含义,进而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中全面深入的了解其内涵,同时对运动倡导人的阶级属性和主张进行设问,小组讨论后得出文艺复兴的实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方法:高中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相较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的能力大幅提高,但是高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过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维,完全枯燥单一的理性分析还不完全适合他们的认知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要采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不断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和矫正.1。
教学设计5: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学设计5: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e8e32246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6.png)
第6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目标】1.阅读教材,识记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文艺复兴的内涵、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与成就、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宗教改革最早兴起于德国的原因、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宗教改革的发展和结果、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
2.在识记上述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全面分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兴起的背景,认识到一定时期思想文化是特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各代表人物思想及作品、《九十五条论纲》的全面分析,明确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内涵的发展;进一步全面理解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学法指导】1.学习思想文化史时,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任何时期的思想文化出现有其存在价值和合理性,但同时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又存在一定局限性。
2.学会透过历史现象看历史发展的实质。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兴起,是当时西方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同时也是当时西方社会转型的先兆。
【重点难点】1.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本课课件;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以“自主感悟、互动创新”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有机引入]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意大利的风光片,并展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和艺术品。
然后指出: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连翩,那里有世界最具权威性的足球赛;那里有最诱人的“蒙娜丽莎的微笑”;那里有世界著名的永恒之城──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2bf6f6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0c.png)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思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实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收获。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培养等方面的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如《蒙娜丽莎》,引导学关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成就。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思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实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收获。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培养等方面的发展。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小论文。
3.亮点三:小组合作,提高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选择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提高了他们的分析问题和合作能力。
4.亮点四:反思与评价,促进成长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提高自我认知。
5.亮点五:作业小结,巩固知识
教师布置了一篇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小论文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撰写。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合作精神、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通过这些亮点,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秀教学案例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秀教学案例1](https://img.taocdn.com/s3/m/3e7bc64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d.png)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旨在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对欧洲历史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主要史实,认识它们在欧洲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提高历史素养。
(五)作业小结
在本节课的最后,我布置了一道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的短文。通过这道作业,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我认为,导入新课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讲授新知识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既能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也能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理解尚浅。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时,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现象,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主要史实,教学难点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史论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同时,注重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主要史实及其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欧洲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相关历史短片,引发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c1af983ddd36a32d73758129.png)
人文主义之父
核心:人文主义:肯定和尊重人 的价值,抨击教会,崇尚理性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讲授新课
文艺复兴的扩展:意大利
欧洲各国
教学 过程
国家 英国 法国
人物
莎士比亚
作品
《奥赛罗》 《哈姆雷特》 《罗密欧与朱丽叶》 《仲夏夜之梦》 《威尼斯商人》
内容
反映英国社会现实,发 掘了人类复杂的精神世 界和思想情感
陆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说课 提纲
教学 教学 教学 教学 教学 分析 目标 方法 过程 反思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选自第二单元西方 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二单元以人文主义精神为 核心,而本课重点介绍了15-16世纪的两大运动——文艺 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本单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 人文精神起源,下启启蒙运动。
通过对马丁· 路德 事迹的讲述,体 会其坚持信仰的 顽强意志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学 方法
教法
小组讨论法 史料分析法 图片示意法
学法
阅读材料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学流程
教学 过程
导入新课
• 2分钟
巩固练习
• 3分钟
板书设 计
讲授新课
• 33分钟
课后小结 • 2分钟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拉伯雷
《巨人传》
提倡个性解放
揭露教士的愚昧和教皇 贵族的贪婪
讽刺骑士制度,揭示教 会专横、社会黑暗
德意志
西班牙
伊拉斯谟
塞万提斯
《愚人颂》
《堂吉诃德》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讲授新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说课稿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4e2c1220066f5335a812142.png)
二、新课教 学
否定教皇和教会的 权威。
提高自身地位,追求 平等。 激发民族意识,得到 封建诸侯支持。
• 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还俗
• 国家的权力高于教会
实质:否定教会和教皇权威,强调人与上帝直接对话。 带有浓厚人文主义意味,资产阶级要求人人平等的愿 望通过宗教的形式表达出来。
教皇利欧十世(1513-1521),生活豪侈淫逸,而喜 爱艺术。因兴建圣彼得大教堂,而以售卖赎罪券 为筹款的财路。他的推销员,夸张赎罪券的功能 说:“当你购买赎罪券的银钱叮当落在箱子里, 你的亲人就从炼狱的火焰中出来了。”
新课教学
《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第27条 有人说当钱币一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时, 灵魂就超脱炼狱飞入天堂,这是宣传者的捏造。
16世纪
东正教
新
教
天主教
路德教派、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三、课堂小结及能力拓展 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做总结
结合名家史论:探讨新教伦理中哪些因素有 利于西欧早期资本主义发展?
四、板书设计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 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86条 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 他为建筑一个圣彼得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 贫穷信徒的钱呢?
思考:为什么说《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 是宗教改革开始的标志?实质是什么?
2、马丁· 路德的思想主张
• 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一、导入
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 “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里分别指什么 事件?根据你的理解分析“人”是如何被 发现的?
二、新课教学
神学笼罩下的中世纪
• 中世纪神学观念: • 原罪说: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 的王国。上帝将其逐出伊甸园,罚其在满是荆棘 和蒺藜(jílí)的大地上终身劳苦。 • 赎罪说: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 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 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 • 来世说: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 切寄托于来世。
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公开课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8f0ad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7.png)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学术论文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提出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素养。
-定期组织历史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的画像,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首先,我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幅画作背后的历史故事吗?”通过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5.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如达·芬奇、马丁·路德等,并准备在下一节课上进行人物介绍,每人限时3分钟。
作业完成后,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彼此的认识。教师将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错误,不断提高历史学科素养。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变革的作用及其历史意义。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及其影响。
2.学生讨论过程中,我巡回指导,回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名词解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人文主义。
2.选择题: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
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时代背景,掌握其基本概念和历史意义。
2.掌握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作品,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价值。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27846120722192e4536f6a0.png)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
——欧洲人走向自己内心:人的发现(人和自然)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谈一谈自己对这一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学理念
教师理念: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转变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强调学习者的参与。
故而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针对这节课教师设计了比较丰富的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活动。
二、课程标准
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三、学情定位
在初中阶段学生相对感性的认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经过在高一一学年的学习,高二学生对于历史事物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因此,对于他们除了仍然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特别是培养思维能力。
四、教材分析。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说课稿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2ba0e7a7f1922791788e840.png)
09级历史一班韩李 2009129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人教版第二单元第六课的内容。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材分析:教材围绕14~16世纪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这个主题,重点向学生介绍了当时欧洲的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文精神在历经数百年的压抑后,得以大力弘扬,并赋予了新的精神内涵,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迈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基础知识;(2)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意义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影响;马丁·路德的观点。
(3)探究两大运动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1)学生课前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
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实质,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
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2)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通过宗教改革的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
(3)通过评选文艺复兴时“我最喜爱的人物”的课外活动,来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评价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重视经济及文化发展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2)让学生认识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3)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反对教会,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战斗精神的了解,培养学生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优良品质,树立坚持信仰的顽强意志重点难点:重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影响;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影响难点:文艺复兴核心、实质及其影响;宗教改革的影响;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教法学法:根据高二学生的情况,他们有了一定的历史基础,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由于本课内容枯燥抽象难懂,因此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设问引导、讲述、图示法、讨论归纳等方法与手段,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
![历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e467ddcaf45b307e971972e.png)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基础知识2、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意义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影响;马丁·路德的观点。
3、探究两大运动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分析图片、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对比分析和课堂讨论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经济及文化发展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
重点和重点1、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师生共同赏析图片《雅典学院》。
《雅典学院》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所创建的雅典学院为题,并以柏拉图及其弟子亚里士多德为中心,描写了古希腊以来50多个各方面的著名学者,位居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个以指头指着上天,另一个则伸出右手指着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
以他们为中心,两侧分别画出的一些著名学者,有一些还是当时的人物,他们各自的动态,都统一在为探求真理而自由争辩的崇高主题之中,以此歌颂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赞美人的创造力,同时反映了人们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
在此基础上,提问:(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有哪些?(2)时人和先贤们共论一堂的情况说明了什么?(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4)当时人物为此开展了什么运动?教师讲解: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封建时代。
进入9世纪后,在封建主的支持下,基督教会势力膨胀。
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简要介绍基督教的精神统治。
在基督教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成了文化的沙漠。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
图片《雅典学院》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家拉斐尔创作的油画,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可由此画展开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必要前提。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说课稿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76b20a0bceb19e8b8f6bae6.png)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说课稿颜佳颖一、说教材:1、本节教材地位分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八年级历史教材,第四单元,从区域文明向全球文明的过渡中的第三课,在世界古代文化史向近代文化史转折过程中的重点课程。
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德国宗教改革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旨在打破中世纪神学束缚的资产阶级文化思想运动,意大利的文学和美术领域的成就将运动推向高潮,并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在文化思想上做了准备。
2、教材分析:本课分为两个目内容体现:文艺复兴的巨匠(文学三杰、艺术三杰),宗教改革---主要是德国的马丁路德改革。
首先讲文艺复兴,我主要思考2个问题:通常是从文学艺术作品入手,为何要从这个线索发展起来?文艺复兴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文艺复兴是人对自己的一个发现。
人类的自我反思。
人类有了自我意识了之后,其实都在反思自身是怎么一回事。
原始社会对人类的命运无法把握,产生了神秘感,于是产生了宗教、图腾崇拜和神等等,中世纪的时候基督教占主导地位,对于人类自身,只不过是上帝渺小的创造物罢了,一切生老病死的重大活动都是围绕着基督教会而展开的,所以不重视现实生活,到了中世纪后期,西欧资本主义兴起,开始在全球扩张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功,这种个人价值的体现导致了人们对自身有了新的反思,我应该怎样活着?是不是该去享受生活得美好呢?还是继续束缚人的天性?那么谁去反思呢?首先是那些知识分子,还有艺术家们这些人比较有时间,有能力去承担这个重任,他们思考的结果就是诞生了大量反映“人性”的文艺作品,虽然很多还是在宗教题材中,但是个性鲜明,所以文艺复兴是感悟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时代,是在资本主义兴起的这个大背景下呼之欲出的,而不是单纯地复兴希腊罗马艺术然后是宗教改革,这是对宗教的新发现,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是“我们要生活得更好”,却被基督教会的势力和教皇的贪婪所阻碍,教皇是上帝的人间代言人,教会占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教会的权利很大,问百姓要钱也经常假借上帝的名义,其实百姓捐给上帝的钱就约等于流入教会的腰包了,百姓无法知道教义,所以无知导致了教会敛财无法无天,于是有人就要来打破这种束缚,在信仰方式上发生了改变,马丁路德的改革是否定了教会存在的意义,天主教主张上帝——教会——教徒的形式,而路德主张上帝——教徒的形式,少了这个教会的中介,打破教会在教义上的垄断地位,再也不能随便发号施令。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说课课件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说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e73d4fbe1e650e52ea99f1.png)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重点和难点
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 的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重点
文艺复兴、宗教
教学难点
人文主义的内涵; 文艺复兴的实质以 及地位。
改革产生的原因;
人文主义的概念。
教学方法
•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 教学方法:图示法、讲授法、讨论探 究法、史料分析法等
《最后的晚餐》:耶稣从神坛上走下, 坐在门徒们中间,讨论着共同的话题。
自由平等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圣经,而且所 有人物都变成现实生活中的人,形态与常 人无异。 人为中心
本作品以女 主人公亲切、 自然的永恒微 笑而万古流芳。 人物形象富有 生命的活力, 象征着正处于 上升时期的资 产阶级。
解剖人体是宗 教大忌,他常和尸 体睡在一起,抱怨 尸体腐烂得太快, 在未做完记录前就 开始发臭。正是这 种崇尚科学、不辞 辛苦的探究精神, 使其取得了不同凡 响的成就。
第6 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人教版 必修三 第二单元
说课提纲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第二单元第 六课,本课内容分三个部分,分别是意大利 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同 时内容涉及必修一的中世纪文化。 *本课的学习是在“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课的基础上开展的,同时也为下节课“启 蒙运动”的学习做好铺垫,是深入学习了解 西方人文主义内涵及其发展的关键。这两大 运动影响深远,对冲击宗教统治、摧毁封建 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历史 影响,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当今欧美的政 治、文化生活,因此本课地位十分重要。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66735f7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70.png)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教材地位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第六课,教材围绕14-17世纪欧洲人文精神发展这一主题,重点介绍了当时欧洲的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这两大运动是西方人文主义的突出表现,其影响至今不衰,因此十分重要。
2、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分为三个部分: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首先讲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是这个单元的主线,所以我把教材的第一目——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放在文艺复兴的背景下讲,因为这一部分内容意在告诉学生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经济原因是一切社会文化的根本原因,这样处理的好处是保持内容的连贯性,因为这部分是文化史的内容,若按照教材的体例来,较容易割裂授课内容,学生不容易把握。
在文艺复兴这部分,要讲清楚文艺复兴的几大背景,文艺复兴的实质和核心,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及文艺复兴的扩展及影响。
其次是讲宗教改革,在讲这部分内容时,要先讲清楚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关系,即这两个社会运动并不是完全平行的关系,而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上是宗教改革的背景。
理清了两者的关系后重点讲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导火索,代表人物及主张,宗教改革的扩展及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在文艺复兴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资本主义发展与文艺复兴的关系;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文艺复兴的主要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成就;(2)在宗教改革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及主张;西欧国家宗教改革运动中的主要教派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的基本史实。
2.能力方面:(1)通过对本节教材中涉及的基本史实和基本历史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和说课稿文库.docx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和说课稿文库.docx](https://img.taocdn.com/s3/m/c3d793d4581b6bd97e19ea1e.png)
必修3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一、资本主义的萌芽1、十四五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工商业城市鼓励发展工商业,最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新兴的资产阶级(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追求财富和现世亨乐,与教会(腐化)产生矛盾。
3、意大利汇聚了众多人才,保留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4、14世纪,欧洲黑死病蔓延。
二、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6世纪欧洲文化和思想发展的一个历史时期,是欧洲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新文化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百花齐放、硕果累累、群星争艳、人才济济的光辉时代。
恩格斯称之为“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代。
背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根本原因);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基督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控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希腊成为欧洲人文荟萃的中心。
核心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成就“文学三杰"“美术三杰"传播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性质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影响①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促使了宗教改革的出现。
③为启蒙运动的兴起准备了思想条件。
④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文薄伽丘文学家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抨击封建道德和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个性。
学杰但丁诗人《神曲》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歌集》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美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术米开朗琪罗大卫塑像杰拉斐尔《商斯廷圣母》《睢典学四》三、文艺复兴的扩展:欧洲其他国家国家人物作品内容英国莎士比亚《奧赛罗》《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反映英国社会现实,发掘了人类复杂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情感法国拉伯雷《巨人传》提倡个性解放德意志伊拉斯谟《愚人颂》揭露教士的愚昧和教皇贵族的贪婪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讽刺骑士制度,揭示教会专横、社会黑暗四、宗教改革①历史原因:文艺复兴使人质疑宗教权威,批评教会腐败。
第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
![第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b84ccdfe53a580216fcfefd.png)
第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作者: ————————————————————————————————日期: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ﻩ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教材地位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第六课,教材围绕14-17世纪欧洲人文精神发展这一主题,重点介绍了当时欧洲的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这两大运动是西方人文主义的突出表现,其影响至今不衰,因此十分重要。
2、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分为三个部分: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ﻫ首先讲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是这个单元的主线,所以我把教材的第一目——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放在文艺复兴的背景下讲,因为这一部分内容意在告诉学生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经济原因是一切社会文化的根本原因,这样处理的好处是保持内容的连贯性,因为这部分是文化史的内容,若按照教材的体例来,较容易割裂授课内容,学生不容易把握。
在文艺复兴这部分,要讲清楚文艺复兴的几大背景,文艺复兴的实质和核心,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及文艺复兴的扩展及影响。
其次是讲宗教改革,在讲这部分内容时,要先讲清楚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关系,即这两个社会运动并不是完全平行的关系,而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上是宗教改革的背景。
理清了两者的关系后重点讲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导火索,代表人物及主张,宗教改革的扩展及意义。
[教学目标]ﻩ1.知识方面:(1)在文艺复兴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资本主义发展与文艺复兴的关系;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文艺复兴的主要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成就;(2)在宗教改革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及主张;西欧国家宗教改革运动中的主要教派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的基本史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教材地位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第六课,教材围绕14-17世纪欧洲人文精神发展这一主题,重点介绍了当时欧洲的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这两大运动是西方人文主义的突出表现,其影响至今不衰,因此十分重要。
2、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分为三个部分: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首先讲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是这个单元的主线,所以我把教材的第一目——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放在文艺复兴的背景下讲,因为这一部分内容意在告诉学生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经济原因是一切社会文化的根本原因,这样处理的好处是保持内容的连贯性,因为这部分是文化史的内容,若按照教材的体例来,较容易割裂授课内容,学生不容易把握。
在文艺复兴这部分,要讲清楚文艺复兴的几大背景,文艺复兴的实质和核心,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及文艺复兴的扩展及影响。
其次是讲宗教改革,在讲这部分内容时,要先讲清楚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关系,即这两个社会运动并不是完全平行的关系,而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上是宗教改革的背景。
理清了两者的关系后重点讲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导火索,代表人物及主张,宗教改革的扩展及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在文艺复兴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资本主义发展与文艺复兴的关系;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文艺复兴的主要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成就;(2)在宗教改革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及主张;西欧国家宗教改革运动中的主要教派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的基本史实。
2.能力方面:(1)通过对本节教材中涉及的基本史实和基本历史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前因后果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历史过程、历史人物、思想和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4)通过对文艺复兴中重要作品的了解,培养学生文艺鉴赏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文艺复兴中的科学探索的认识和宗教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理性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反对宗教迷信。
(2)通过对人文主义的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培养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
4.学法指导方面:(1)指导学生注意运用因果分析的方法认识重要历史事件,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发生。
注意认识原因和结果的多样性和层次性,通过对原因、结果的恰当分解来增进理解。
(2)指导学生对本节涉及较多的众多文化现象与其所处的时代的关系加以分析,并注意这些文化现象内在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3)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
例如,对宗教改革时期不同教派、不同国家的比较,可以加深认知程度,把握历史现象的实质。
[重点与难点]1.重点分析:(1)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
这一问题是理解文艺复兴的关键,只有认识了此问题,才能对文艺复兴做出恰当的历史定位和正确地理解文艺复兴运动。
此问题对于使学生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理解历史和文化发展的继承性。
(2)人文主义的基本概念。
人文主义是贯穿文艺复兴的基本思想,是理解文艺复兴各个领域和各项成就的基本依据,也是文艺复兴反封建性的基本体现,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对这一概念的认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人文精神。
(3)宗教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宗教改革在资本主义反封建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欧洲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要掌握宗教改革的历史地位,必须清楚地认识其原因和影响。
这一问题也有助于学生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难点分析:(1)人文主义。
由于学生对欧洲中世纪历史印象肤浅,往往难于理解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究竟因何而发。
因此,在讲解时可以适当补充背景材料,说明中世纪时期教会对人和对于现世生活的贬低。
要全面地理解人文主义,就要辩证地分析人文主义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性。
人文主义的局限性,简单地说,就是以普遍的人性掩盖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性。
(2)德意志宗教改革。
德意志宗教改革中有两点不容易理解:一是“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究竟是什么意思;二是各社会阶级在宗教改革中的目的和活动。
关于前者,路德等改革者主要是通过这一教义否定天主教会的地位。
关于后者,应该理解,宗教改革主要适应了资产阶级的需要;诸侯贵族要通过削弱教会获得新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如占有教会地产等;农民阶级和其他贫困劳动人民的要求在宗教改革中是无法得到实现的,因此,他们超越了路德等人的目的和形式,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
二、说学情学法1、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即连续性,决定了学文化史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容易忽视文化的连续性,传承性,而孤立地理解一些文化现象,所以,让学生理解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的实质,宗教改革的实质等这些较抽象的内容有一点难度的。
但是另一方面,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讲趣味性较高,也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该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
从师生互动中,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说教学方法这一课我准备采取讲述法、图示法和讨论归纳法。
如在讲到文艺复兴艺术三杰的作品时,我决定采取图示法结合讲述法,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与识记。
再比如讲到文艺复兴实质的时候,我决定要采用讨论归纳法,因为这个问题比较抽象,学生从字面上理解,可能得出不太合理的答案,所以我出示材料的同时,给予学生讨论的机会,结合集体的智慧,然后得出结论,这样学生的印象也会深刻一些。
又,中国的学生可能对宗教问题没有什么概念,所以在讲宗教改革的时候我采取讲述法为主,结合一些小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从当时的情况下去思考当时人们的宗教观。
四、说教学过程与组织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西方早期人文主义思想,引导回忆早期的人文思想家们的思想主张。
强调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自然引出“14-17世纪欧洲以人文主义为主题的两大社会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计划用时2分钟)第一部分内容:文艺复兴活动一:介绍文艺复兴背景。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提示学生可以从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文化环境、人才优势这几个方面思考。
利用学生看书的时间进行板书。
过3分钟之后先做提问,再结合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的讲解。
这部分要强调意大利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于文艺复兴的作用。
讲到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表现时,可利用书本上的插图和小字介绍进行讲解。
(这部分用时6分钟)活动二:分析文艺复兴的实质和核心。
因为这两个问题都比较抽象,所以以教师讲解为主。
对于实质问题,要讲清楚文艺复兴与古典文化的关系这一问题,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的讲解用比较法,即用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与教会的观点比较。
(这部分计划用时5分钟)活动三:介绍文艺复兴的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
这部分是识记知识点较多的部分,在讲解文学领域的成就时,可制作一个表格,由师生共同完成,可增强学生的记忆,同时可以补充一些背景知识,如薄伽丘《十日谈》的创作背景(结合书本插图和历史纵横的知识点),但丁《神曲》的主要内容等,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艺术领域的成就是学思之窗的内容,不做重点讲解。
可根据教学进度,补充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奇闻轶事。
(这部分计划用时5分钟)在讲完这些内容之后,处理学思之窗的思考题,即“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于宗教的态度”,可提示学生结合前面所讲的内容进行思考。
利用这个时间,板书下一部分内容。
(这部分计划用时2分钟)活动四:分析文艺复兴的传播和意义传播的内容讲解要写出传播的路线,意义可由师生讨论完成。
(这部分计划用时4分钟)过渡:文艺复兴使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传播,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人们对教会精神禁锢和腐败作风批评越来越激烈,要求改革教会的胡呼声高涨。
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还集中在精英阶层,那么当这一思想深入到广大民众心中时,就引发了人文主义为特征的另一个社会运动——宗教改革。
第二部分内容:宗教改革活动一:分析宗教改革的背景。
指导学生从课本上进行总结(这部分计划用时3分钟)活动二:介绍宗教改革的导火索。
介绍一下赎罪券,补充一个小故事。
(这部分计划用时2分钟)活动三:分析宗教改革的实质。
与前面文艺复兴的实质相联系,强调其共性——解放思想。
(这部分计划用时2分钟)活动四:探讨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补充两则关于马丁·路德宗教观念的材料,通过分析材料讲解这部分内容,可做适当的提问。
(这部分计划用时3分钟)活动五:讲解宗教改革的扩展及影响。
讲清其扩展的路线,补充三大教派所在的地区。
(这部分计划用时3分钟)总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这部分计划用时2分钟)布置作业:这一单元的主线是人文主义,这节课我们探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那么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宗教改革是如何进一步促进人文主义发展的?五、板书设计一、文艺复兴(一)、背景经济基础: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1.原因:政策——各城市国家重商政治环境——工商业主掌权地理优势——地中海航运中心2.表现:佛罗伦萨等城市的繁荣3.影响:新兴资产阶级要求进行思想变革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形成文化环境: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人才优势:人文主义者(二)、实质与核心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核心:人文主义(三)、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2.“美术三杰”(四)、传播和影响1.传播路径:意大利——西欧诸国2.影响:积极方面;消极方面二、宗教改革(一)、背景1.文艺复兴的影响2.天主教会的压榨(二)、导火索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三)、性质反封建和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四)、代表人物及主张1.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及《九十五条论纲》2.主张:信仰耶稣即可得救每个信徒可直接阅读、理解《圣经》(五)、扩展及影响1.扩展:新教的三大教派: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2.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