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粮害虫
十大重要储粮害虫基础知识
⼗⼤重要储粮害⾍基础知识1、⽟⽶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1)分布与危害⽟⽶象⼜叫⽶⽜⼉、⽜⼦、蛘⼦,象⿐⾍等,在全国和世界各国均有分布。
⽟⽶象⾷性复杂,喜⾷⽲⾕类及其它淀粉性植物,以稻⾕、⼩麦、⽟⽶、⾼粱受害严重,同时还能飞往⽥间危害粮⾷作物,是最严重的初期性害⾍之⼀。
(2)形态特征⽟⽶象成⾍圆筒形,体长3mm~4mm,暗褐或⿊褐⾊,⽆光泽,头部前伸成象⿐状(或称喙状)。
触⾓呈膝状8节。
有前翅和后翅,能飞。
每个鞘翅上有两个橙黄⾊或红⾊斑纹。
幼⾍体长2.5mm~3mm,乳⽩⾊,柔软肥胖、弯曲,⽆⾜型。
⽟⽶象与⽶象⼀般要通过外⽣殖器加以区别。
(3)⽣活习性⽟⽶象主要以成⾍越冬。
⽟⽶象产卵在粮粒内,幼⾍孵化后即在粮粒内部危害,经蛹期化为成⾍才爬出粮粒,被害粮粒⼏乎蛀成空壳。
⽟⽶象⽣长繁殖的最适温度约25℃~30℃,当温度在15℃以下或35℃以上时,⼀般就停⽌活动。
每年发⽣代数因地区不同。
成⾍较活泼,有上爬性、假死性、能飞翔、具负趋光性、趋温性、趋湿性,耐饥寒较强。
成⾍随分层粮温的变化⽽迁移活动。
2、⽶象Sitophilus oryzae(L.)(1)分布与危害⽶象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地区,它严重为害各种⾕物及种⼦、⾕物加⼯品,还为害某些⾖类、油料、⼲果和药材等。
(2)形态特征该⾍与⽟⽶象极其近缘,外部形态⼗分相似。
⽶象与⽟⽶象⼀般要通过外⽣殖器加以区别。
(3)⽣活习性⽶象⽣活习性同⽟⽶象,但⽶象耐寒、耐饥能⼒较⽟⽶象弱。
3、⾕蠹Rhyzopertha dominica(Fabricius)(1)分布与危害⾕蠹⼜叫硬壳⾍,⾕长蠹,⽶长蠹,世界性分布害⾍,我国主要在南⽅各省较多。
⾷性复杂,⽲⾕类、粉类、⾖类、⼲果、中药材及⽵⽊器材等均能危害,以稻⾕、⼩麦、⾯粉最严重,也是初期性害⾍之⼀。
(2)形态特征⾕蠹成⾍体长2.3mm~3mm,圆筒形,暗⾚褐⾊⾄暗褐⾊,略有光泽。
5.24-杂粮害虫
(二)调查化蛹,羽化进度,预测发生期
化蛹前每3-5天剥查秸杆一次,每次查得活虫30-50头。
至羽化结束为止。
化蛹率(%)=[蛹+蛹皮(当年) ] /[活幼虫+蛹+蛹皮(当年)]×100% 羽化率(%)=蛹皮(当年)/[活幼虫+蛹+蛹皮]×100%
根据化蛹进度,利用各地各虫态的历期,推算各虫态
为害玉米:
初孵幼虫嫩叶的叶肉,保留下表皮;
心叶期:集中在心叶叶内为害,不能抽出♂穗;
孕穗期幼虫集中上部,为害幼嫩的末抽穗的♂,♂穗抽
出后,幼虫在♂与♀之间为害,造成折茎,折叶。 ♀穗膨大抽丝时,幼虫喜集中在花丝内为害。 籽粒灌浆为蛀茎盛期。
玉米螟为害状
喇叭口期
雄穗抽出期
雌穗初期
的历期,推算各代各虫态的发生初期和盛期。
(三)诱蛾查卵,预测发生程度和发生期 一般于5月初利用黑光灯诱蛾,每日计算蛾量并与历年同 期比较,根椐逐日蛾量的消长,推算各代发生盛期。
自成虫出现时,选择不同播期有代表性的当地主要寄主
作物两块,每块5点取样每点20株,每3天查卵一次,每次查 得卵块作一标记(抹掉),以免下次重查,分别计算百株卵量, 卵株率和卵的寄生率。
2.冬后存活率及虫量调查:
方法同前(死亡原因:细菌、白僵菌、寄蝇、寄生蜂寄生,
冻死)
越冬存活率(%)=冬后平均每斤存活数 / 冬前平均每斤存活数 ×100% 越冬后总虫量=冬后平均每斤秸杆存活虫数×秸杆存留量。
如果越冬后的活虫总量较常年为高,5-7月降雨较常年充
足,田间相对湿度在60%以上,可预报当年螟害较常年为重。
亚洲玉米螟天敌在我国已发现 70 余种,其中寄生性的天
主要害虫种类
主要农物害虫:一、地下害虫: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蝼蛄(华北、东方)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黄地老虎、大地老虎、小地老虎、种蝇、蟋蟀。
二、麦类害虫:黏虫、麦蚜、小麦吸浆虫、小麦叶峰、小麦害螨三、禾谷类杂粮害虫:1、玉米螟2、东亚飞蝗3、高粱条螟4、玉米蚜5、粟灰螟四、棉麻虫类 ;1、棉蚜2、棉叶螨3、棉铃虫4、棉红铃虫5、麻叶甲6、绿盲蝽7、烟蓟马 8、麻天牛五、油料作物害虫 ;1、大豆食心虫2、豆荚螟3、油菜蚜虫4、草地螟5、菜粉蝶6、豆天蛾 7. 黄宽条跳甲 9、小菜蛾六、薯类害虫 ;1、马铃薯瓢虫2、甘薯麦蛾七、糖类害:1、甜菜跳甲2、甜菜象甲八、储粮害虫:1、玉米象甲2、麦蛾3、谷螟4、豆象5、谷蠹主要农作物病害:一、麦类病害:1、小麦条锈病2、小麦叶锈病3、小麦杆锈病4、小麦白粉病5、小麦纹枯病 7、小麦赤霉病 8、小麦散黑穗病 9、小麦腥黑穗病 10、小麦根腐病 11、小麦粒线虫病 12、小麦丛矮病二、禾谷类杂粮病害:1、玉米大斑病2、玉米小斑病3、玉米丝黑穗病4、玉米黑粉病三、棉麻病害、油料作物病害:1、油菜菌核病2、大豆包囊线虫病3、油菜霜霉病4、向日葵菌核病5、大豆花叶病 6、大豆菟丝子四、薯类病害:1、马铃薯病毒病2、马铃薯晚疫病3、马铃薯早疫病五、糖类作物病害:1、园林植物病虫害一、食叶害虫:1、杨叶甲2、大蓑蛾3、梨星毛虫4、黄刺蛾5、杨扇舟蛾6、甜菜褐斑病2、甜菜根腐病舞毒蛾 7、斜纹夜蛾 8、银纹夜蛾 9、国槐尺蛾 10、霜天蛾 11、蓝目天蛾12、黄褐天幕毛虫 13、柑橘凤蝶 14、蔷薇三节叶蜂 15、美国白蛾 16、柳毒蛾二、吸汁害虫1、大青叶蝉、桃蚜、棉蚜、粉虱类、介壳虫类、绿盲蝽蓟马类螨类三、蛀干害虫:1、光肩星天牛2、双条杉天牛 3.桃红颈天牛 4、锈色粒肩天牛5、松褐天牛6、杨十斑吉丁7、松纵坑切梢小蠹8、柏肤小蠹 9、芬芳木蠹蛾东方亚种10、杨木蠹蛾 11、柳木蠹蛾 12、白杨透翅蛾 13、杨干透翅蛾 14、臭椿沟眶象 15、沟眶象七大类病害(花卉)1、霜霉病类(疫)2、白粉类3、锈病类4、煤污病类5、炭疽病类6、灰霉病类7、叶斑病类枝干病害:1、腐化溃疡病类( 1)杨树烂皮病( 2)杨树溃疡病( 3)槐树溃疡病2、枝枯病类3、丛枝病类4、枯败病类寄生性种子植物:菟丝子、列当(1)各样树木管护、修筑、病虫害等方面光盘(2)各种害虫生物学特征等光盘(3)温室蔬菜病虫害防治光盘。
第九章 禾谷类杂粮害虫9
五、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一)气候因子(温、湿度): 气候因子( 湿度): 决定粘发生世代和发生期:K=N(T决定粘发生世代和发生期:K=N(T-C) 气候因子影响粘虫的发生数量: 气候因子影响粘虫的发生数量:温暖高湿。 (二)食物营养:禾本科植物及蜜源植物。 食物营养:禾本科植物及蜜源植物。 (三)栽培管理条件:水浇地,多肥密植、作 栽培管理条件:水浇地,多肥密植、 物生长茂密的地块口密度偏高。 物生长茂密的地块口密度偏高。 (四)与天敌的关系:卵期寄生蜂有黑卵蜂和赤 与天敌的关系: 眼蜂,幼虫期寄生蜂有黄茧蜂和粘虫绒茧蜂。 眼蜂,幼虫期寄生蜂有黄茧蜂和粘虫绒茧蜂。
(三)生活习性
1.幼虫的生活习性: 1.幼虫的生活习性: 幼虫的生活习性 食性: ①食性: -2龄幼虫仅啃食叶肉 ;3-4龄幼 1
虫开始沿叶缘蚕食; 虫开始沿叶缘蚕食;5-6龄时暴食。 龄时暴食。
②隐蔽栖息的习性: 隐蔽栖息的习性: ③幼虫的假死性和迁移为害习性: 幼虫的假死性和迁移为害习性:
深度达1 2cm, 深度达1-2cm,位于干湿土 ④潜土习性: 潜土习性: 的交界处。 的交界处。
七、防治方法
(一)药剂防治 1.喷粉法 喷粉法: 1.喷粉法: 喷雾法: 2喷雾法: 毒土法: 3毒土法: 超低容量喷雾: 4.超低容量喷雾: (二)诱杀成虫 (三)田间诱卵和采卵
(四)粘虫的越冬、越夏和迁飞规律 粘虫的越冬、
1.粘虫越冬的分界线: 1.粘虫越冬的分界线: 粘虫越冬的分界线 北纬33° 相当于1月份平均温度0℃等温线上 北纬33°,相当于1月份平均温度0℃等温线上 33 0℃ 2.粘虫迁飞的根据 粘虫迁飞的根据: 2.粘虫迁飞的根据: (1)从我国各地多年诱蛾记录分析 从我国各地多年诱蛾记录分析: (1)从我国各地多年诱蛾记录分析:
杂粮病虫害识别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可以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如生物防治、化学 防治、物理防治等。
防治效果评估
在防治过程中,需要对防治效果进行实时评估,以便及时调整防治策 略,提高防治效果。
分析当前杂粮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病虫害抗药性增强
随着化学药剂的频繁使用,部分 病虫害产生了抗药性,使得防治
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 ,降低湿度,以减少病害的发
生。
采用轮作制度,避免同一种作 物连作,以减少病原菌的积累
和传播。
加强田间观察和监测,及时发 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
05
CATALOGUE
杂粮病虫害的防治案例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案例
稻瘟病
稻瘟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可导 致水稻减产。通过选用抗病品种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等方 法可有效防治。
难度增加。
新型病虫害的出现
随着农业生态系统的复杂化,新型 病虫害不断出现,给防治工作带来 了新的挑战。
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部分地区缺乏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的技术人员,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 杂粮病虫害问题。
对未来杂粮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加强技术培训
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病虫害 识别和防治能力。
农业防治
01
02
03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对病虫害抵抗力强的 杂粮品种,降低病虫害的 发生率。
合理轮作
避免连作,采取不同作物 轮作的方式,减少病虫害 的滋生和繁殖。
精耕细作
实施精耕细作,及时清除 杂草和残株,减少病虫害 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 、草蛉虫等,以控制害虫 的数量和繁殖。
农业昆虫学杂粮害虫
农业昆虫学杂粮害虫在农业生产中,杂粮作物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多样的饮食选择。
然而,杂粮的生长过程常常受到各种害虫的侵扰,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杂粮害虫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玉米螟、粘虫、蝗虫、草地螟等。
这些害虫以不同的方式危害着杂粮作物。
玉米螟是玉米种植中常见的害虫之一。
它的幼虫会钻进玉米茎秆内啃食,导致玉米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折断。
玉米螟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其繁殖和生长。
在防治玉米螟时,农民们通常会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比如,释放赤眼蜂来寄生玉米螟的卵,从而减少其幼虫的数量;同时,在必要时也会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粘虫也是危害较大的一种害虫。
它们具有暴食性,在短时间内就能将大量的叶片吃光,严重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粘虫的发生往往具有迁飞性和暴发性的特点。
为了有效防治粘虫,及时监测和预警至关重要。
通过田间调查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昆虫监测雷达等,能够提前发现粘虫的迁飞动态,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此外,物理防治方法如设置防虫网、灯光诱捕等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蝗虫是杂粮田中常见的害虫之一。
它们通常成群活动,食量巨大,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蝗虫的繁殖能力很强,在干旱的年份容易爆发成灾。
对于蝗虫的防治,除了化学药剂防治外,生态防治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例如,通过保护和增加蝗虫的天敌,如鸟类、蛙类等,来控制蝗虫的数量;同时,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蝗虫适宜的栖息场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蝗虫的危害。
草地螟则主要危害豆类等杂粮作物。
其幼虫会咬食叶片、花蕾和嫩荚,造成减产。
草地螟的发生与寄主植物的生长状况和气候条件有关。
在防治草地螟时,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其寄主植物;在幼虫发生初期,采用药剂喷雾的方法进行防治,选择合适的药剂和施药时间,以提高防治效果。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杂粮害虫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害虫也会对杂粮作物造成危害。
杂粮害虫
卵期4~5d,幼虫期20~30d(越冬代除外),蛹期6~
10d,成虫寿命8~10d。
发育起点温度卵为15.2±0.4℃ ,幼虫为12.4 ±0.3℃ ,蛹14.2 ±0.2℃ ,成虫为11.4 ±0.2℃ ,全世 代12.3 ±0.4℃ 。 有效积温卵为18.4日度,幼虫333.4日度,蛹85.1日度,
亚洲玉米螟俗称玉米钻心虫。寄主植物有玉米、高粱、
小米、棉花、麻、甘蔗、向日葵、生姜和水稻等,而以玉 米受害最重,其次是高粱与棉花。
玉米螟为害状
玉米心叶期,初孵幼虫啃食新叶叶肉,留下表皮使 叶面呈现许多细碎的半透明斑,通称花叶,后将纵卷的 心叶蛀穿,新叶展开后形成整齐的横排圆孔,4龄后蛀食 茎秆。
穗期被害,小幼虫先取食雄花,雄穗抽出后,4龄后转移钻蛀
②穗期施药保护
穗期施药于“一顶四腋”(雌穗顶部花丝和雌穗上下
2节叶腋处),重点保护雌穗步受害。仍用上述颗粒剂,
但用量应适当增加。可用50%敌敌畏乳剂600~800倍液, 用注射器将药液数滴注入花丝基部的穗顶上,收效较好 。
东 方 粘 虫
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属鳞翅目夜
雄穗柄,易造成风折,使雄穗呈黄白色枯死。
雌穗膨大抽丝时,幼虫取食嫩穗的花丝、穗轴,虫龄大后
直接咬食乳熟的籽粒,并引起霉烂。严重时,一个穗顶上
常有十多条到几十条幼虫为害花丝和未成熟的籽粒。
玉米螟成虫形态特征
黄褐色。触角丝状。复眼黑色。前翅内横线为暗褐色波状 纹,外横线暗褐色锯齿状纹,中室中央及端部各有1深褐色 斑纹。翅展时,前后翅内外横线正好相接。
O N CH3 O O
CH3 O
抗螟素甲
N OH
N O OH
7 杂粮害虫
杂粮作物包括禾谷类和薯类。禾谷类主要包括玉米、高粱、 谷子等禾本科作物。薯类主要为甘薯和马铃薯。
1、禾谷类杂粮害虫约有300种,可分为: (1)苗期害虫:地老虎类、蛴螬类、蝼蛄类、金针虫类等。 (2)生长期害虫包括
① 食叶性:东亚飞蝗、土蝗、棉铃虫、斜纹夜蛾、粘虫等; ② 刺吸类:蚜虫、高粱长蝽、朱砂叶螨等; ③ 蛀食性:玉米螟、条螟、桃蛀螟、大螟、粟灰螟等; 2、甘薯害虫:甘薯天蛾、甘薯麦蛾、斜纹夜蛾、蛴螬等; 3、马铃薯害虫:马铃薯块茎蛾、马铃薯瓢虫、茄二十八星瓢
二、分布与为害 1、分布:在中国北起河北、山西、陕西,南至福 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东达沿海各省,西 至四川、甘肃南部。黄淮海地区常发。 2、寄主:嗜食芦苇,其次是玉米、高粱、小麦、 水稻等禾本科作物,也喜食狗尾草、稗草及沙草科 杂草,食料缺乏时也可为害棉花、大豆、蔬菜等。
3、为害特点:成、若虫咬食植光秆。中国史籍中的蝗灾,主要是东亚飞蝗。先 后发生过800多次。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六六六 等一批有机农药的禁用,以及退耕还湖等生态环 境的改变,东亚飞蝗在华北和华东部分地区又暴 发成灾。
虫、蚜虫、芫菁、蛴螬、蝼蛄、金针虫等。
蝗害缘何又重来?专家认为:主要是生态环境和农药 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黄河断流,湖泊水位下降,滩涂草 地增多;其次,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土地荒芜,管 理粗放,为蝗虫提供了新的滋生地。继而, 1983年开始禁 用有机氯杀虫剂,而使用的有机磷杀虫剂持效性短。
另外,由于滥用有机磷农药,大量杀死了蝗虫的天敌 黑卵蜂,寄生蝇,鸟类,青蛙和蜘蛛等。再者,近年来华 北地区气候异常,暖冬天气有利于蝗虫越冬。最后,蝗虫 无国籍,蝗灾无国界。
蝗灾“复活”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是否我们需要像备 战一样,在重点设防的仓库内存储一批有机氯杀虫剂以备 紧急突发事件之需呢?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加,杂粮作物的种植和消费逐渐增加。
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杂粮作物也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为了提高杂粮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杂粮作物病虫害的常见类型和相应的防治方法。
杂粮作物病虫害的常见类型杂粮作物病虫害种类繁多,下面了一些常见的类型:1. 病害:赤眼病:主要侵害玉米、高梁等作物,造成叶片烧焦、产量下降。
稻瘟病:对稻谷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多种霉病:如玉米赤霉病、稻瘟病等,会导致作物减产和毒素积累。
2. 虫害:稻飞虱:是稻谷的主要害虫之一,会造成稻谷叶片黄化、减产。
玉米螟:对玉米的幼苗和果穗造成损害,降低产量。
高梁蚜虫:会导致高梁叶片黄化、减产。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为了防治杂粮作物病虫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防害:合理轮作:通过合理轮作,阻断病原物传播途径,减少病害的发生。
病害防治剂:使用病害防治剂,如化学农药,及时喷洒作物,防害的发生和传播。
抗病品种培育:通过选育抗病品种,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2. 防治虫害: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进行生物防治。
防虫网/虫害陷阱:在作物周围搭设防虫网,或者设置虫害陷阱,减少害虫入侵。
生长调控剂:使用生长调控剂控制害虫数量,如嗅觉干扰剂、生长抑制剂等。
杂粮作物病虫害给作物产量和质量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我们必须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通过合理轮作、使用病虫防治剂、培育抗病品种和采取生物防治等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杂粮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希望本文能提供有关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参考,为杂粮作物的种植和生产提供帮助。
杂粮害虫
蛹 长15~18mm,黄褐色,长纺锤形,尾端有刺毛 5~8根,并有丝缠连。
(二)发生规律
河南等地1年发生以3代为主,以末代老熟幼虫在 玉米、高粱秆内,其次是玉米穗轴或根茬,棉花枯铃、 茎秆及枯枝落叶中越冬。 成虫白天多潜藏在茂密的作物叶片下或杂草间, 夜间活动,飞翔力较强,具趋光性。 卵大多产在玉米叶片背面中脉附近,成块。
幼虫有趋糖、趋触、趋湿和负趋光性,所以多选 择玉米植株含糖量较高,组织比较幼嫩,便于潜藏而 较阴暗潮湿的部位取食为害。故幼虫为害有3个较集中 的时期,即心叶期、抽雄初盛期和雌穗抽丝吐露期。
(三)防治方法
1.米混种地区,压缩春玉米, 扩大夏玉米种植,切断第1代玉米螟的食料,减轻第2、 3代的为害,在一般发生年可控制其为害。 (3)种植诱集田或诱集带
(3)棉花田
常用药剂有95%敌百虫晶体、 50%辛硫磷乳油等, 每公顷1500ml;或2.5%三氟氯氰菊酯或溴氰菊酯乳油 每公顷600ml。
二、高粱条螟
(一)分布与为害 分布:国内东北、华北、华东和华南大部分省 (自治区)均有发生。 为害:主要为害高粱、玉米,并常和玉米螟混合 发生,钻茎为害。 以幼虫为害。初孵幼虫潜入高粱、玉米心叶,造 成“花叶”,以后蛀茎或蛀穗颈为害,被害茎秆和穗 遇风易折断。
(二)防治方法
1.生物防治 条螟性诱剂,在生产实践中亦取得较理想的防治 效果。 Bt乳剂(100亿孢子/ml)100-200 ml,加细土 3.5-5.0kg,每株3-5g,在高粱心叶期灌心。 2.化学防治
用1%辛硫磷颗粒剂或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0g, 拌细沙土7.5-10kg,或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200倍液 灌心,每株10ml。此外,每公顷可用50%杀螟松乳油 900ml或5.7%氟氯氰菊酯乳油600ml、 50%马拉硫磷乳 油600-900ml,对水900L,喷雾。
第十三讲-1 禾谷类杂粮害虫.
(四)综合防治
3、药剂防治
◆ 在产卵盛期和幼虫孵化盛期喷药,杀螟松乳剂;
辛硫磷乳油;溴氰菊酯乳油:功夫乳油
第三节 其他害虫
高梁条螟Chilo venosatus (Walker)属鳞翅目、 螟蛾科。 (一)分布和为害 国内:华北、西北、东北、华中等地广布 国外: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巴 基斯坦、斯里兰卡、埃及
粟茎跳甲Chactocnema ingenua Baly)
作业:
禾谷类杂粮害虫主要有哪些种类,各形态特征、 为害特点和防治方法。
(二)形态特征 成虫 淡褐色,体长8.5~10亳米,翅展18-25毫 米。前翅中央有一小黑点,外缘有7个小黑点, 后翅灰白色。卵扁椭圆形,长0.8毫米,表面 有网状纹,孵前为铅黑色。 幼虫共5龄,灰黄褐色,腹背有5条紫褐色纵向 条纹,中线稍细。。
高粱蚜
高梁蚜Longiunguis sacchari (Zehntner)又名甘蔗蚜、甘蔗黄蚜,俗 名蜜虫、腻虫、油汗。属同翅目、蚜科。 (一)分布和为害 分布北、东、南三个方位基本至国境线,西限甘肃,由此折入四 川、云南。为害作物东北、华北主要为高粱;华中、华南主要为 甘蔗。 高梁蚜寄生在寄主作物叶背取食营养,初发期多在下部叶片 为害,逐渐向植株上部叶片扩散。叶背布满虫体,并分泌大量蜜 露,滴落在下部叶片和茎上,油亮发光。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及正常 生长。造成叶色变红,穗小粒少,籽粒单宁含量高,米质涩,严 重影响高粱的产量与品质。
◆ 8月上、中旬发生第3代幼虫,主要为害向日葵、
葡萄、板栗等。 ◆ 9月底幼虫陆续越冬。
(三)生活史与习性
3、习性(成虫)
◆ 昼伏夜出,对黑光灯有强烈趋性,对糖醋味、也
杂粮害虫
2. 习性
成虫昼伏夜出:
成虫有趋光性和趋食甜酸物质的习性 产卵习性: 产在玉米叶背中脉附近,少数产在茎秆上。每块卵20~60 余粒,每雌可产卵400~500粒,最多产1000余粒。 对寄主植物高度有选择性,播种早,植株高大,生长茂密 嫩绿的玉米田产卵较多。
初孵幼虫群集性:先群集于玉米心叶喇叭口处或嫩叶上取食, 行动迅速,爬行快。初孵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并随风或爬行 扩散,钻入心叶内啃食叶肉,只留表皮。 钻蛀为害:4龄后蛀入为害,雄穗、雌穗、叶鞘、叶舌均可受 害。 幼虫具趋糖、趋触、趋湿和负趋光性:多在玉米含糖量高、组 织幼嫩、尤其是甜玉米上为害。
• 为害农、林、牧的蝗虫种类:
• 禾本科植物:东亚飞蝗、稻蝗、蔗蝗和尖翅蝗等。
• 豆类、马铃薯、甘薯等:短星翅蝗、苯蝗、负蝗等。
• 棉花:棉蝗、负蝗。 • 竹林:竹蝗。 • 牧草:西伯利亚蝗、戟纹蝗、小车蝗、牧草蝗、雏蝗、痂蝗以及意大 利蝗等。 • 飞蝗(东亚飞蝗):蝗灾、水灾、旱灾
• 干旱与飞蝗同年发生的机遇率或相关性最大,其次为前一年干旱,以 及先涝后旱。
(三)生活史和习性
1. 生活史 一年发生代数随纬度、海拔和气候等条件而变。自北向南1年发生1~7 代,东北及西北地区一年1~2代,黄淮及华北平原2~4代,江汉平原 4~5代,广东、广西及台湾5~7代,西南地区2~4代。 以最后一代(末代)老熟幼虫在玉米、谷子、高粱等植物秸杆、穗轴和 根茬内越冬。
2. 药剂防治: 飞机防治与地面机械防治,全面扫残与重点挑治,夏蝗重治与秋 蝗扫残 45%马拉硫磷乳油;2.5%高效氯氰菊脂;4g/L氟虫氰超低容量剂
3. 生物防治:绿僵菌油剂 苦皮藤素、苦参碱、印楝素 微孢子虫
二、玉米螟
第五章+杂粮害虫
n 粘虫大发生时,常将作物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秆, 抽出的麦穗、稻穗亦能被咬断。若防治不及时,常 造成大幅度减产。
一、分布
n 国外广布于古北区东部、东南亚和澳大 利亚等地。
n 粘虫种类很多,我国已有文献记载的约60多种, 其中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就是粘虫。
n 粘虫为害在我国已有很久的历史,据邹树文等 (1956)考证,粘虫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已猖獗为害。
n 粘虫是一种“暴食性”害虫。主要为害稻、麦、谷 子、玉米、高梁、糜子等禾本科作物,以及甘蔗、 芦苇等;野生寄主有谷莠子、蟋蟀草、马唐草、律 草、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
பைடு நூலகம்述
n 禾谷类杂粮,主要指玉米、高梁和谷子3种禾 本科作物,在我国栽培面积广,占北方粮食作 物面积的47%,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此 外,还有黍子、莜麦和青稞。
n 其中以玉米栽培面积最大,遍及全国各地尤其 北方几省,其地位仅次于小麦。它是北方人民 赖以生存的基本口粮之—。
n 种植地区虽然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 西北和黄河流域等地的温带地区,但全国各地 也都有零星种植。
n 国内除新疆、西藏尚无记载外,各省(区) 均有发生,是粮食作物的重要害虫。
二、形态特征
体长16-20mm, 翅展36-45mm。 灰黄褐色。 环纹与肾纹呈两个淡黄色 圆斑,界限不显著; 肾纹后端有1个白点,其 两侧各有1个黑点; 外横线为1列黑点; 亚缘线自顶角内斜至M2, 为1条暗黑色条纹 外缘线为1列黑点。
n 5-6代区 大体位于北纬27°-33°之间,包括湖北中部 及南部、湖南、江西、浙江等地区。全年发生5-6个 世代,以第5代发生数量最多。主要于9-10月为害水 稻,局部地区第1代幼虫发生也较严重,为害小麦, 有的年份第2代于6-7月间为害早稻也较严重。
杂粮害虫试题及答案
杂粮害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种害虫不属于杂粮害虫?A. 玉米螟B. 蚜虫C. 蝗虫D. 豆荚螟答案:C2. 杂粮害虫中,哪种害虫主要危害玉米?A. 玉米螟B. 蚜虫C. 蝗虫D. 豆荚螟答案:A3. 杂粮害虫的防治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物理防治B. 化学防治C. 生物防治D. 人工捕捉答案:D4. 杂粮害虫的防治中,哪种方法对环境影响最小?A. 物理防治B. 化学防治C. 生物防治D. 人工捕捉答案:C5. 杂粮害虫的防治中,哪种方法成本最低?A. 物理防治B. 化学防治C. 生物防治D. 人工捕捉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杂粮害虫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答案:玉米螟、蚜虫、蝗虫2. 杂粮害虫的防治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答案: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3. 玉米螟的幼虫主要危害________的________。
答案:玉米、茎秆4. 蚜虫主要通过________的方式传播病毒。
答案:吸食植物汁液5.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来控制害虫。
答案:天敌、病原微生物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杂粮害虫的防治原则。
答案:杂粮害虫的防治原则包括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科学用药、保护天敌等。
2. 请简述生物防治杂粮害虫的优点。
答案:生物防治杂粮害虫的优点包括环境友好、可持续性强、对非靶标生物影响小、不易产生抗药性等。
四、论述题(共20分)请论述如何有效防治杂粮害虫。
答案:有效防治杂粮害虫的方法包括:1. 种植抗虫品种,减少害虫的侵害。
2. 采用物理防治方法,如使用性诱剂、粘虫板等。
3. 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合理使用农药,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以减少抗药性的产生。
4. 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释放天敌昆虫、使用病原微生物等。
5.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病残体,减少害虫的繁殖场所。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一、引言杂粮作物是指除了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之外的一类作物,如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
杂粮作物在我国农作物种植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然而,受到病虫害的威胁,杂粮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常常受到影响。
因此,科学有效地防治杂粮作物病虫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杂粮作物病虫害,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旨在为相关农作物种植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二、常见的杂粮作物病害1. 稻谷病害稻谷是我国主要的杂粮作物之一,常见的稻谷病害包括稻纹枯病、稻瘟病、稻瘿蚊等。
- 稻纹枯病:主要通过风雨传播,引起稻谷叶片出现纹枯症状,最终导致稻谷减产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合理密植、早稻后移栽和化学药剂喷洒。
- 稻瘟病:常见于水稻生长期间,主要通过风雨传播。
该病可引起水稻叶片出现瘟症状,并且会导致稻谷减产。
预防稻瘟病的方法包括良好的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和及时喷洒农药。
- 稻瘿蚊:主要通过叶面喷洒、黏虫或邻田传播,引起水稻叶片出现瘿蚊虫卵和瘿蚊幼虫症状,对水稻生长发育造成极大影响。
稻瘿蚊的防治方法包括黄水桃叶面喷洒、提早转栽和喷洒杀虫剂。
2. 小麦病害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见的小麦病害包括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
- 条锈病:主要通过风传播,引起小麦叶片出现黄白色病斑和红褐色患处。
防治条锈病的方法包括合理间断播种、及时灭草和喷洒杀菌剂。
- 白粉病:常见于小麦生长期间,主要通过风传播。
该病可引起小麦叶片出现白色粉状病斑,并且会导致小麦减产。
预防白粉病的方法包括良好的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和及时喷洒农药。
- 赤霉病:主要通过种子传播,引起小麦叶片、茎秆等部位出现赤红色霉斑和黑色粉状物。
防治赤霉病的方法包括选用健康种子、灭菌土壤和定期检查。
三、常见的杂粮作物虫害1. 玉米虫害玉米是我国主要的杂粮作物之一,常见的玉米虫害包括玉米螟、蓟马、斑潜蝇等。
- 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主要以玉米的叶片和穗部为食。
第5章 禾谷类杂粮害虫
/good/nykchx/jiaoan/5.htm第五章 禾谷类杂粮害虫概 述杂粮害虫主要是指为害玉米、高梁和糜子等禾本科作物的害虫。
在我国杂粮占作物总面积的47%。
玉米、高梁和谷子大多分布于淮河以北的北方旱作区,其中玉米在长江以南也有一定的栽培面积,但主要分布于丘陵地区。
在北方,玉米的栽培面积仅次于小麦。
现已记载的杂粮害虫种类达500种,其中发生较广为害较重的的主要有以下类群:1.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和地老虎是杂粮作物苗期的主要害虫,在不同的地区历年都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
2.粘虫:粘虫是禾谷类作物的重要害虫,在南方主要为害水稻、小麦,而在北方除危害麦类作物外,也是为害玉米、高梁和谷子的主要害虫。
3.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高粱、谷子的重要蛀茎害虫。
分布遍及全国。
4.蝗虫类:1950年以前是禾谷类杂粮的重要害虫。
解放后,采取“改治并举”的措施,不少地区已绝迹或降为次要害虫,已不造成危害。
目前偶而有部分地区遭受蝗灾的报道,例如,1989年10月河北省发生蝗灾,1000万亩粮食受到危害。
在北方,有些地区土蝗有时侵入农田,造成一定的为害。
5.除上述几类外,还有其特有的或局部地区为害的种类,如甘肃省的谷叶甲等。
从杂粮作物来讲,玉米和高粱的主要害虫种类比较接近,除遭受玉米螟、粘虫为害外,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年份还可遭受高粱条螟、高粱蚜、桃柱螟、棉铃虫、棉红蜘蛛,栗穗螟、小穗螟、高粱舟蛾、麦根蝽、高梁根蚜、玉米枯心夜蛾、玉米旋心虫、高粱芒蝇和玉米铁甲虫等为害。
谷子除受玉米螟、粘虫等严重为害外,栗灰螟则为北方谷子产区的发生普遍的重要蛀茎害虫。
其它类群发生较少。
在甘肃,有一些特殊的类群,如糜子吸浆虫在陇东地区发生严重。
玉米截形叶螨等对玉米的为害严重。
第一节 粘 虫一.学名、分类地位及近缘种1978年后我国对粘虫的学名采用国际上比较通用的Mythimna separata (Walker),但国内有关资料中也用Leucania separata (Walker)。
小杂粮主要病虫害研究
小杂粮主要病虫害研究小杂粮是指小麦、玉米、大豆、薯类、甘薯、杂豆、小麦等不是主食的粮食。
这些作物面临着各种不同的病虫害危害,这不仅给种植者带来了经济损失,也威胁到了食品安全。
因此,对小杂粮的病虫害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病害小杂粮病害包括病毒病、真菌病,杆菌、细菌病和其他病害。
1. 病毒病:矮壮病、花叶病、谷子黄卷叶病等。
病毒病是由生物体感染植物而引起的疾病,它会造成植物的生长发育障碍,导致减产。
2. 真菌病:稻瘟病、小麦赤霉病、玉米赤霉病等。
真菌病是由真菌感染植物而引起的疾病,它们会在温湿适宜的情况下繁殖生长,并释放出生物毒素,导致植物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受到不同程度的障碍,造成作物减产、质量下降和经济损失。
3. 杆菌、细菌病:玉米叶斑病、麦秆菌核病、豆腐病等。
杆菌和细菌引起的病害通常是由植物内、外部的创伤提供的入侵途径引起的。
杆菌会引起黄色或黑色的病斑、萎缩和死亡等征状,细菌病则会导致叶片、茎、根等部位肿胀、腐烂。
4. 其他病害:如马铃薯晚疫病、玉米花叶病、茄子内腐病等。
这些疾病由于其病原真空或传播途径不同,其发病机理也各异。
虫害小杂粮虫害主要有害虫及其幼虫、卵、虫余等,它们经过不同阶段的发育后,对植物进行各种破坏,导致作物的减产和品质降低,从而对种植业产生负面影响。
1. 益虫:利比亚卢斯金龟、粉虱、蚜虫等。
它们可以吸取植物体内的汁液,并使植物萎弱畸形、减产甚至死亡。
2. 害虫:象甲、蝗虫、苍蝇、蛴螬、绿盲蝽等。
害虫会对种植者的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有些虫害的幼虫会蛀食种子、幼苗和幼树,破坏整个作物;有些虫害则会吸取植物汁液,破坏叶片和茎,导致作物减产和质量下降。
如何防治病虫害?对于小杂粮的病虫害防治,常用的方法包括物理防治、农业措施、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1. 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棚帐法、烟熏法、枝干涂白法、捕捉器法等方法进行害虫的防治。
而物理措施还包括相对高温处理和选择优良品种等。
2. 农业措施:如良种、人工授粉、密植、耕深、深灌、晚播、间作等措施都可以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分布与为害
1. 分布: 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属于丝角蝗科(斑翅蝗科)。 在世界分布很广,已知有10个亚种,其分布遍及欧、亚、非、澳四大 洲。我国有3个亚种: 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分布较广,为迁飞性杂食性 大害虫。在我国大致分布在北纬42°以南至南海的冲积平原地带,北 起河北、山西、陕西,南至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东达沿 海各省,西至四川、甘肃南部。黄淮海地区常发。 亚洲飞蝗L. mgratoria mgratoria : 分布于新疆、内蒙古、宁夏、东 北三省、青海东部和甘肃河西走廊。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草原 区。 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nsis :分布于西藏东部、雅鲁藏布 江流域、藏北西部及青海南部的许多河谷与湖泊史和习性
1. 生活史 东亚飞蝗无滞育现象,发生代数与时间,主要取决于各地气温。 全国各地均以卵在土中越冬。
二代区:越冬代蝗虫称为夏蝗,第一代称为秋蝗。
越冬卵于4月底~5月上、中旬孵化。夏蝻期约为40天,于6月中 旬至7月上旬羽化为夏蝗,夏蝗寿命55~60天。 7月上、中旬进入产卵盛期,孵出若虫称为秋蝻,又经25~30天 羽化为秋蝗。生活l5~20天又开始交尾产卵,9月份进入产卵盛期 后开始越冬。 个别高温干旱的年份,于8月下~9月下旬又孵出3代蝗蝻,多在 冬季冻死,仅有个别能羽化为成虫产卵越冬。
1931~1949年间,几乎年年发生蝗 灾,其中蔓延6~11个省的大发生 即达8次。
• 新中国成立初期,发生面积约521万公顷。
• 解放后, “依靠群众,勤俭治蝗,改治并举,根除蝗害” 的治蝗方针。 • 一方面兴修水利,大搞农业综合治理,使大部分老蝗区自 然面貌得到改造;另一方面认真监测飞蝗种群动态,及时 进行药剂防治。 • 1951~1997年间,全国已累计净改造蝗区面积367.8万公 顷,使蝗区面积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减少70.6%。 • 现有蝗区县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28个减少到151个,取 得了世界治蝗史上引人注目的成就。
• 全球除南极洲、欧亚大陆北纬55 度以北地区外均可发生蝗虫。
• 全世界常年发生蝗虫的面积达4680万km2,全球1/8的人口经常受到蝗 灾的袭扰。全世界发生为害最严重的蝗虫为沙漠蝗,其中最大扩散面 积可达2800万km2,包括66个国家的全部和部分地区,约占全世界陆 地面积的20%,受灾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1/10以上。 • 我国已知蝗虫在1000种以上,其中对农、林、牧业可造成危害的约 60余种。
• 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我国北方许多地区发生较大旱情, 河、湖、水库的水位变化幅度大,荒滩面积渐大,未改造 的蝗区仍有一定面积,尚未改造好的农田和荒滩林地耕作 较粗放,这一切都为适合飞蝗滋生提供了自然地理条件, 致使蝗情开始回升。
• 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旱情持续发展,某些地区和年份, 水库干涸,河、湖等滩地大面积裸露,杂草和芦苇丛生, 大量荒滩难以耕种,即使播种,耕作非常粗放,飞蝗发生 面积和密度迅速增大。 • 治蝗面积扩大,蝗情侦查、药价等治蝗费用成倍增长,经 费越来越不足,造成个别蝗区蝗灾严重,甚至酿成群飞恶 果。
• 为害农、林、牧的蝗虫种类:
• 禾本科植物:东亚飞蝗、稻蝗、蔗蝗和尖翅蝗等。
• 豆类、马铃薯、甘薯等:短星翅蝗、苯蝗、负蝗等。
• 棉花:棉蝗、负蝗。 • 竹林:竹蝗。 • 牧草:西伯利亚蝗、戟纹蝗、小车蝗、牧草蝗、雏蝗、痂蝗以及意大 利蝗等。 • 飞蝗(东亚飞蝗):蝗灾、水灾、旱灾
• 干旱与飞蝗同年发生的机遇率或相关性最大,其次为前一年干旱,以 及先涝后旱。
2. 蝗区的类型:
(1)滨湖蝗区:主要包括山东微山湖、东平湖,江苏洪泽 湖、高宝湖,河北省的白洋淀,以及亚州飞蝗发生基地的 新疆博嘶腾湖,内蒙哈素海、乌梁素海。 (2)沿海蝗区:包括渤海蝗区和黄海蝗区。 (3)内涝蝗区:大片或点片分布于我国不少地区,其中以 河北保定、邢台、邯郸,山东聊城、菏泽、德州等地区的 蝗虫发生面积比较集中。 (4)河泛蝗区:包括黄河、淮河和海河水系流域等蝗区。
2. 为害:
• 飞蝗嗜好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如小麦、玉米、高粱、粟、水稻等作 物和芦苇、稗草茅草、三棱草、马塘草、狗尾草等多种杂草。也可为 害棉花、大豆、蔬菜等。 • 成、若虫咬食植物的叶片和茎,大发生时成群迁飞,把成片的农作物 吃成光秆,造成颗粒无收。
(二)发生历史
据史料记载,自公元前707年至 1935的2642年中,我国有796个蝗 灾年,平均3~4年大发生一次。
杂粮害虫
杂粮害虫种类繁多,已有记载的约在500种左右,其中发生 较广,为害严重的主要有以下一些种类: 苗期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蝼蛄和地老虎。
生长期食叶害虫:飞蝗、粘虫。
刺吸类害虫:蚜虫、红蜘蛛。 蛀茎害虫:玉米螟、高粱条螟和粟灰螟,通称“三螟” 。
东亚飞蝗
• 蝗虫是直翅目短角亚目蝗总科昆虫的统称,俗称蚂蚱。 • 全世界的蝗虫已有1万种以上,其中对农、林、牧业可造成危害的蝗 虫约300种左右。
2. 习性
(1)取食:飞蝗取食与气候和虫龄有关。 (2)产卵:成虫产卵时对地形、土壤性状、土面坚实度、 植被等有明显的选择性。 植被稀疏(覆盖度25~50%) 土壤结构较坚硬(含水量10~22%) 含盐量0.1~1.2% 向阳地带 (3)群集、迁移习性 (4)变型:散居型、群居型
散居型和群居型飞蝗
东亚飞蝗在山东微山湖蝗区发生 (1989年)
东亚飞蝗在天津北大港发生
(1994)
山西黄河滩芦苇上发生 (1998)
河北白洋淀发生 (1998)
(三)蝗区的形成、结构和类型
1. 蝗区的形成:
蝗区:指常年有飞蝗发生的发生地,及具有适合飞蝗发生 的自然环境的适生区。
扩散区:飞蝗迁入后而不能定居繁殖的地区。 形成蝗区的主导因素是水旱交替和自然地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