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芹洋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筑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 Urban Design Of Qinyang District , Meizhou
目 录 contents
1、背景研究-----------------1规划缘起
区域层面研究
梅州层面研究
相关规划解读
2、现状解读----------------13区位分析
规划范围
基地照片
现状土地利用分析
现状要素分析
三维地形分析
基地GIS分析
3、案例研究----------------21西安曲江新区
深圳欢乐海岸
美国巴尔的摩内港
经验启示
4、功能定位----------------26规划依据
规划原则
项目问题思考
禀赋要素组合
形象定位
功能定位
发展规模
总体发展策略
重点片区详细设计5、整体规划----------------37
规划理念
方案构思
规划结构
功能分区
用地布局
城市设计总平面
综合交通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
公共空间规划
水系统规划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低碳环保策略
开发时序
6、城市设计----------------61
城市设计总平面
城市设计整体框架
城市设计策略
重点片区详细设计
7、城市设计导则--------92
空间组织
建筑形态
环境配套设施
8、公用设施规划--------97
给水污水工程规划
雨水中水工程规划
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燃气工程规划
热力工程规划
环卫工程规划
工程管线综合工程规划
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9、规划控制----------------98
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通则
五线规划控制
总体控制
土地使用控制
10、规划图则------------109
用地编码
平面定位
道路竖向设计
分图图则
1
背景研究
规划缘起
区域层面研究
梅州层面研究
相关规划解读
第一部分 背景研究规划缘起
1.项目概况
广东省“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为核心内容。
广东省东西北振兴计划的实施体现了对区域均衡发展这一重要内容的重视和落实。
同时,广东省“双转移”政策的提出,为资源在区域空间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条件,也为梅州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可能。
另外,广东省对宜居城市和理想城乡建设的要求也对梅州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四个梅州”到“世界客都”、“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梅州”等发展定位与思路,反应了梅州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发展目标和战略的进一步明确。
梅州从1994年被尊为“世界客都”后,并没有为经济发展带来强劲动力,距离文化复兴也具有一定的距离。
同样,要实现绿色的经济崛起,与周边地区相比,虽然梅州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相对丰富,但并不占有绝对优势;虽然客家文化特色鲜明,但与龙岩、赣州相比也并非一枝独秀。
在此背景下,梅州市结合自身资源优势,顺应未来发展趋势,在2012年党代会上进一步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即围绕“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梅州”的核心任务,通过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打响“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设计在客都”品牌,努力把梅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宜居宜业、平安和谐的富庶山城、美丽新城、文化名城、国际慢城。
同时,周边地区尤其是潮汕机场和厦深铁路的建设,将极大的改变梅州的区位条件与区域合作关系,梅州应加强与这些重大基础设施的对接,整合区域资源为我所用。
梅州芹洋片区作为嘉应新区先期启动区理应优先发展。
它将为城市空间东拓提供支撑,同时亦将对城市功能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
2.项目内涵
(1)空间需求:交通条件改善、城市东拓
梅州机场扩建、广梅汕扩能与南山龙高速铁路(又称杭广高速铁路)及高铁站的选址、浦梅铁路与梅瑞铁路的建设、济广高速、汕湛高速、大朝高速、梅大高速等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将极大的改善梅州的交通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要充分利用这些重大交通设施优势,就必须将其在城市空间布局上进行具体落实。
作为梅州城市东拓的桥头堡——芹洋片区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机遇,芹洋片区的规划对落实城市空间布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产业需求:区域产业一体化需求,承接产业转移
经过多年的发展,珠三角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从整个产业环节或分工来看,主要以附加值不高的加工制造为主,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以及高端服务等明显不足。
双转移政策的实施,一方面为珠三角通过产业转移,进行空间腾挪、经济转型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粤东西北等地区产业承接、劳动力输出提供了机会,是促进广东省经济转型的“双赢”政策。
区域产业一体化背景下,梅州为珠三角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力支撑。
(3) 功能需求:完善城东组团城市功能
芹洋片区作为梅州江北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周边有江南新城、东升公园园、东山教育基地等城市资源。
亟需从功能上对片区进行定位,指导其建设开发,使其与周边地区互相完善和补充。
(4) 形象需求:融合城市空间,塑造城市形象
芹洋片区紧邻老城区,同时基地三面环江具有优良的城市空间展示面。
芹洋片区建筑形态对整个城市形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片区内建筑风貌、建筑高度的控制有较高要求,亟需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梅州地处粤东北山区,闽粤赣三省交界的边三角地区,以赣州、龙岩、梅州客家大本营所组成的客三角
地区,东部沿海向内陆地区过渡的次沿海地区,东与福建省龙岩市毗邻,西与河源市相接,南与揭阳市、潮汕市、汕尾市相连,北与福建省武平县及江西省寻邬县接壤, 东西直线宽167公里,南北直线长172公里,全市总面积为15836平方公里。
梅州资源丰富、区位优越。
有稀土、铁矿、瓷土等54种矿产,有充沛的人力资源、鲜明的产业基础和充足的能源供应,现有省级产业转移园和经济开发区7个。
梅州作为次沿海地区,是珠三角通往内陆腹地的桥头堡。
境内有三条高速公路、两条国道、两条铁路和梅县机场,是国家交通运输枢纽城市,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和深厦(深圳至厦门)高铁潮州中心站距离梅州市区仅1.5小时、距离丰顺潮客温泉城仅半小时。
梅惠高铁通车后梅州至广州、深圳约1.5小时,将拉近与珠三角等地的时空距离。
梅州山水秀美、魅力独具。
是粤东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广东宜居城乡建设示范市、全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
全市有自然保护区51个,森林公园65个,森林覆盖率71%。
有远近闻名的国家5A级景区雁南飞、叶帅纪念园,4A级景区雁鸣湖、客天下、灵光寺和长潭等旅游景区,还有千佛塔、万福寺、丰顺千江温泉、五华热矿泥山庄、兴宁神光山、平远五指石和松溪河,以及大埔三河坝、茶阳、百侯古镇等众多文化休闲胜地。
是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广东汉乐、梅州客家山歌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围龙屋被称为中国五大民居建筑之一。
1. 气候条件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粤、闽、赣三省交接处,五岭山脉以
南,是典型的山区城市。
地理坐标为北纬23‘23~24‘56,东经11
5’18~11 6’56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日照、雨量充足,年平
均气温20.7℃一21.4℃,年平均降雨量1400——1800mm。
全市辖
梅江区、梅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和平远县等6县,
并代管兴宁市,面积15800平方公里,人口490.60万人,是我国最
大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
之乡”。
梅州在广东省的地级市中一直都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从吸
引港、澳、台投资和开发港、澳、台市场看,它在地理区位上相对省内
其他地级市并不占优势,再加上在发展过程中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以及
一些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梅州市目前的经济发展在广东省处于欠发达的
中下游水平。
3. 水文地质梅州市河流溪涧纵横密布,丰富的降水、地表径流以及地下水蕴藏量,使梅州市“得水独厚”、水资源十分丰富。
其中,梅江水资源在梅州市水资源中占绝对重要的地位。
因此,对梅江水资源的利用与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据梅州市水文局资料可知,梅县(四)站各主要特征水位(珠江基面高程)如下:(1)实测最高水位:79.28m,出现时间为1960年6月工0日。
(2)不同频率洪水位:根据梅县(四)历年实测最高水位资料分析,梅县(四)站10年一遇洪水位为77.71m,20年一遇洪水位为78.62m,50年一遇洪水位为79.77m。
(3)常水位:本站处于下游西阳水电站回水区内,常水位受西阳电站蓄水发电影响。
西阳电站的正常蓄水位为(73.50m)。
(4)枯水期水位:根据2011—2012年枯水期西阳电站排空放水恢复天然状态时的水位情况可知,
实测最低水位68.15m(2011年10月10日)。
规划范围内水资源丰富,以农田、池塘、洼地形式存在。
除基地中北部自然山体部分外均有分布。
其中现状水域占地36.67公顷,约占总用地13.55%。
2. 地形地貌梅州市地处五岭以南山区,地质构造比较复杂,主要由花岗岩、喷出岩、变质岩、砂页岩、红色岩和石灰岩六大岩系构成台地、丘陵、山地、阶地和平原五大地貌。
规划范围内地形地貌变化较大,总体呈北高南低格局,北部中部有部
分山体。
基地内最低高程为73.20米,基地内最高高程为基地北侧
139.44米。
环滨江区域地势较为平坦,高程为75米左右。
总体看来,地势高的面积较小,地势低的、起伏相对小的面积较大,绝
大部分土地都满足城市建设对坡度的要求。
1、梅州概况
2、空间发展格局
总体规划确定梅州中心城区的空间发展策略为“北拓、东进、南连、中优”,该发展策略一直指导着梅州中心城区的建设发展,现状梅州中心城区以梅江与程江为界,基本划分为“两河三片”的空间结构。
规划片区所属的江北片区位于程江以东、梅江以北,是梅州中心城区的文化中心,作为梅州的老城区,现状分布有凌风东西路历史街区、客家博物馆和黄遵宪公园周边客家古民居等特色建筑群,嘉应学院等教育科研设施也分布在该片区,江北片区是塑造梅州城市特色、体现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片区。
芹洋片区处于江北片区东进的桥头堡位置。
西部为江南片区,是梅州市的政治文化中心;北部为江北片区老城区,是梅州市的传统商业服务中心;东侧有东升工业区,目前为梅州市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北部为东山教育基地。
外部交通
从交通上来看,航空方面,梅州机场仅有广州、香港航班,其中香港航班每周只有两班。
铁路方面,只有联系广州、汕头、龙岩的广梅汕铁路、梅坎铁路等两条普通铁路。
高速公路方面,有梅河高速联系河源至珠三角地区,天汕高速联系福建至天津方向,以及汕头至潮汕地区。
相对而言,梅州与珠三角、潮汕地区联系较为便捷,有机场、高速、铁路等多种方式,但与珠三角的时间距离也在3.5小时以上。
与赣南地区、闽西地区联系不便,缺少高速公路以及铁路的支持,至赣州、龙岩要在2-3小时左右,到海西经济区的厦门、福州等地区则在3.5-5小时之间。
与闽粤赣边区其他城市相比,距离主要经济区时间距离较远。
内部交通
梅州市中心城区路网结构可以概括为“三个同心环加放射加双十字”。
“三个同心环”:即内环,由梅江大道、梅州大道、广梅路等所组成的生活性道路环;中环,由东山大道、环市路、彬芳大道所组成的市内交通性道路环;外环,由环城公路所组成的过境交通环。
“放射”:即由205、206国道、梅湖公路等5条出城干道所形成的放射状道路。
“双十字”:即在江南片区由东西向嘉应路与南北向梅江大道、彬芳大道所形成的双十字。
同心环加放射状路网结构容易造成大量交通汇集于中心区,尤其是在环路不畅或绕行距离过远时,就更是如此。
城市规模越大,同心环加放射状路网结构所产生的上述问题就越严重。
现状规划片区对外交通主要依托秀兰大桥与省道223,秀兰大桥是片区内部与老城区相联系的主要通道。
随着广州大桥的建成通车,规划片区的交通将极大改善。
依托广州大桥,城市东环线不仅跨过梅江向西南联系江南新城,并且有效连接梅州火车站、梅州机场以及远期规划的高铁站,大大缩短交通距离,极大的提升了芹洋片区的对外交通联系。
因此,广州大桥既是片区内部与江南新城、梅州火车站、梅州机场直接联系的重要门户区域,也是片区与周边市区相联系的重要对外交通节点。
叶剑英元帅故乡
叶剑英元帅出生于雁洋,就学于东山
中学,在梅州进行过革命活动。
其中叶剑英故居是第五批公布的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客家人是汉族的一支特殊民系。
从集散中心和主要聚居地这两个方面而言,梅州是客家文化的代表区域,这里曾经举办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和世界客家联谊会,被称为世界"客都",具有浓郁的客家风情。
叶帅故里 世界客都
山水秀丽 生态优美
文化丰厚 资源丰富
交通改善 区位凸显
梅州是典型的山区(山地)城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
全市由东北——西南的罗浮山系、莲花山系、凤凰山系和西北——东南的铁山嶂山地、蕉平山地以及近乎南北走向的七目嶂山地构成。
并有梅江水系穿流其间,形成“山环水绕、绿色围城”的山水田园格局。
梅州大小城镇多布于河畔,山中有城、城中有水,清澈的河流穿城而过,远处青山耸立,山、城、水、田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面。
文化之乡:客家人大多出身于“书香门第”,长久以来还是延续着“耕读传家”的传统,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梅州也因此被誉为“文化之乡”。
华侨之乡:梅州市籍的华侨、华人人口约300多万人,主要分布于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东南亚各国居多。
足球之乡:涌现出李惠堂、曾雪麟等多位足球名人,1956年国家体委正式授予梅县“足球之乡”的称号。
梅州矿藏丰富,拥有稀土、铁矿、钼矿、铜矿、煤矿、瓷土等54种矿产资源。
梅州机场扩建、广梅汕扩能与南山龙高速铁路(又称杭广高速铁路)及高铁站的选址、浦梅铁路与梅瑞铁路的建设、济广高速、汕湛高速、大朝高速、梅大高速等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将极大的改善梅州的交通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作为梅州城市东拓的桥头堡——芹洋片区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机遇,芹洋片区的规划对落实城市空间布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城市文化
梅州是客家人聚居和集散之地,享有世界“客都”的美称,在历史文化、建筑形式、梯田文化、衣食住行、岁时节令、民间信仰、土特产品和民间艺术等方面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
客家饮食文化所受畲族文化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如:客家酿豆腐、盐焗鸡、梅菜扣肉等。
客家土楼分成圆楼、方楼、五凤楼、半月楼、土围子、围垅屋等形式,梅州主要是以围垅屋为主。
山歌是客家民间文艺的主要内容,关于客家山歌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诗经》,亦有一些值得骄傲的品类,例如汉剧,山歌剧、狮舞等是极有价值的民俗文化资源。
梅州历史悠久,旧称嘉应州,客家人聚居之地。
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美誉。
近现代史上,梅州客家人出现了不少名人,先后造就叶剑英、宋湘、丁日昌、黄遵宪、丘逢甲、张弼士、李惠堂、曾宪梓、田家炳等一大批光耀中华的名人贤士。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现任总理李显龙、泰国现任总理英拉、前总理他信的祖居地
涌现了25名两院院士、252名大学校长、475名将军
东北部以梅州市为中心集中分布的一种客家土楼民居,其平面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半部足由堂屋和横屋组合而成的合院式建筑,最常见的是“两堂三横”;后半部是半圆形的“围屋”,作为杂物问或厨房,位于正中的一间称为“垅厅”是祭神的场所,人门前为晒坪与半圆形的水池。
围垅屋可以不断扩建发展以适应人家族聚居的要求,沿纵向发展由单门楼堂屋、二堂屋或三堂屋,后面再加围屋,有一围、二围、三围或多围垅。
围垅屋在平面布局上中轴对称,对外封闭对内开敞,功能分区明显,建筑以厅堂为中心组合,半圆形的围垅则是其显著的特色。
民 俗风 情人 文历 史客 家
建 筑
客家汉剧
盐焗鸡叶剑英元帅
黄遵宪
围龙屋鸟瞰承启楼
客家舞狮
客家山歌剧
阴那山灵光寺
丘逢甲
田螺坑村土楼群高东村土楼客家酿豆腐
客家婚俗
东山书院
千佛塔
镇成楼
杨屋村田兴围
客家围龙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