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并购现状分析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经济管理函授学院专(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企业并购现状分析及对策

指导教师

姓名

学号

专业

完成日期

北京经济管理函授学院

2010年月日

我国企业并购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我国企业并购存在并购主体“双元化”、并购配套政策不完善、并购资金来源匮乏等外部制度不足和盲目追求规模扩张与经营多元化、受“强弱”并购模式影响深刻、财务并购弊端突出等内部操作不足。应采取提高企业并购市场化程度、建立健全企业并购的法律体系、发展培植企业并购的中介机构等宏观对策和提高横向并购的力度、注意企业并购后的整合、企业并购由财务型发展为战略型、推进企业并购“走出去”等微观对策,以改善我国企业并购的内外部环境。

【关键词】企业并购,现状,对策

一、企业并购的理论基础

并购是一种重要的投资实现方式,企业并购可以获得企业所需要的产权及资产,实行一体化经营,从而达到规模经济,企业通过规模经济降低企业成本并取得规模经济,还会给企业带来制度的变迁,因而并购活动本身就具有战略意义的。

(一)企业并购的涵义

1、什么是“企业并购”

企业并购(M&A)是企业合并(Merger)与企业收购(Acquisition)的合称。一般认为,企业合并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在相互自愿的基础上,依当事人所制定的契约关系,并根据法律所规定的法律程序及权利义务关系而归并为一家企业的行为;企业收购则是指一家企业通过收购其他企业的资产或股权从而取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的行为。从法律的角度,企业合并可分为新设合并和吸收合并两种情形,由于新设合并涉及的法律程序较为复杂而在实践中极少使用,一般的合并大都是吸收合并。狭义地比较,合并与收购的主要区别在于企业的收购并不需要将双方企业合并为一个法人主体,原企业仍然存续。广义上合井与收购除了在法律程序和财务处理上区别明显以外,并无根本的区别,收购也看成是广一义合并行为的一种,一般研究都习惯将合并与收购合在一起,即统称为“并购”。

2、“企业并购”与“产权重组”、“资产重组”

目前在我国理论界,谈到“企业并购”几乎都是与企业的“产权重组”或企业的“资产重组”联系在一起的。“产权重组”和“资产重组”是两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至少笔者在所见的西方文献或国内对西方文献的引用中没有发现与其对应的概念表述)。产权重组就是指通过产权关系的变化使产权结构以及由产权结构所决定的产权具体实现形态在不同权利主体间重新组合和构造。资产重组是指在社会范围内或企业范围内,资产的权利主体对资产进行重新配置的行为。

从企业并购的内涵来看,企业并购是一种产权交易行为,企业产权是以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制度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权利关系,它源于企业出资人的财产所有权。企业产权交易就是各权利主体之间依据企业产权所做出的制度安排而进行的一种权利结构重新组合的行为,这种行为会导致企业控制权的运动。在交易过程中,一部分权利主体通过出让所拥有的控制权而获取相应的利益,另一部分权利主体则通过一定代价获取这部分控制权。产权的交易虽然要通过产权的载体一一具体某物而实现,但它最终所关心的并不是载体,而是载体归属与使用中反映的权利,以及通过这种权利的转移所实现的经济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并购是一种产权重组行为。从概念本身来看,资产重组的对象为物质形态,

更可能在同一权利主体下进行,而产权重组至少要涉及两个权利主体。企业内部也可以进行资产重组,但它是指企业对其范围内拥有的资产进行的整合行为。

在进行并购行为后,并购方对其规模扩大的资产进行自理高速和整合等资产重组行也是及其重要的,但那是并购后的话题。

(二)购的有关理论

企业并购理论是组织经济理论、企业理论以及公司财务理论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交易费用理论、信息论和博弈论等的长足发展,使得并购理论的进展非常韧带,成为目前西方国经济学应用理论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对企业并购的考察,主要是对企业并购所能产生的效应的探讨。西方主要的企业并购理论主要包括:

1、效率理论

效率理论认为,公司并购对整个社会是有潜在收益的,这主要体现在大公司管理改进效率或形成协同效应上。所谓协同效应,是指两个企业组成一个企业之后,其产出比原先两个企业之和要大的情形,即“2+2=5”效应。在效率理论中,又可分为五个子理论。

(1)管理协同效应理论。如果甲公司的管理比乙公司更有效率,在甲公司兼并乙公司之后,乙公司的管理效率将提高到甲公司的水平,那么,兼并就提高了效率,这种情形就是管理协同效应。

(2)营运协同效应理论。营运协同效应是指由于经济上的互补性、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而使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成一家公司,从而造成收益增加或成本减少。

(3)财务协同效应理论该理论。该认为企业兼并可出于财务方面的目的。比如,在具有很多内部现金但缺乏好的投资机会的企业,与具有较少内部现金但有很多投资机会的企业之间,兼并显得特别有利,因为其可以促使资余在企业内由低回报项目流向高回报项目。此外,兼并会取得节省筹资成本和交易成本的好处,因为企业合并虽然使企业规模显著增大,但其筹资成本和交易成本却不会同步增大,同时一个合并企业的负债能力要比两个企业合并前单个企业的负债能力之和要大。

(4)多元化经营理论。对一个公司来说,多元化经营可以分散风险,稳定收入来源。此外,收购公司如果原本就有特别的无形资产,如声誉、顾客群或是供应商,多元化就可能有效的利用此资源。

(5)市场低估理论。该理论认为兼并的动机在于目标公司的股票市场价格低于其真实价格。造成低估的原因可能由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未达到企业潜在的效率水平;并购公司拥有外部市场所没有的目标公司价值的内部信息;或由于通货膨胀原因造成资产的市场价值

与重置成本的差异使公司价值被低估。

2、信息理论

信息理论认为,当目标公司被收购时,证券市场将重新评估此公司的价值,公司的股价会呈现上涨的趋势。这是因为,收购活动向市场传递了目标公司股价被低估的信息,即使目标公司不采取任何行动,市场也会对其股价进行重估。或者,收购事件的宣布或行动所表达的信息会使目标公司采取更有效率的经营策略。

3、代理成本理论

Jensen和Mecking(1976)提出代理问题理论,认为代理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管理者只拥有公司的极少部分股权,使得管理者可能会不那么努力地工作并偏向于非金钱性的额外支出如豪华消费等,而这些消费成本是由公司全体股东承担的,但一般的个人股东却缺乏足够的激励花费资源去监督管理者,特别是在股权分散的大公司中。由此产生了代理成本问题。解决或降低代理成本,可以通过将企业的决策管理与决策控制分开或通过报酬安排以及经理市场,或通过股票市场的股价水平给管理者的压力等机制解决(FameandJensen,1983)。但当这些都不足于控制代理问题时,通过公开收购而造成的接管可能是最后的外部控制机制(Mane)。接管可以使潜在的董事和经理取而代之。Marme还强调指出,如果由于低效或代理问题而使企业经营业绩不佳,那么并购机制使得接管的威胁始终存在。

4、管理者主义的自负假说

Mueller(1969)提出的管理者主义假说认为,管理者的报酬是公司规模的函数。因而其具有很强烈的增大公司规模的欲望,甚至会接受资本预期投资报酬率很低的项目。

Roll(1986)提出的自负假说则认为,由于管理者过分自信、血气方刚,所以在评估兼并机会时会犯过于乐观的估计,因此兼并可能是由标购方的自负引起的。

5、市场势力理论

市场势力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增大公司的规模将会增大公司的势力,从而增强对市场的控制力来增大公司的市场份额。这种规模并不一定代表规模经济下的规模,更是指增大公司相对于同一产业中其他公司的规模。

二、企业并购的成因

(一)形成规模经济,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规模经济,亦称“大规模生产的经济节约”,指合理扩大生产规模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因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有利于使用大型现代化设备,实现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这种平均成本的降低,称为规模经济。但不是规模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