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一体化

合集下载

中国与东亚经济一体化

中国与东亚经济一体化

中国与东亚经济一体化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各国间合作的重要手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欧盟的建立。

而在东亚地区,中国作为其中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与周边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意义尤为重要。

中国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将为区域发展带来巨大改变。

一、中国与东亚经济一体化意义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之一,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同时,中国也是东亚地区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

在世界经济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因此,促进中国与东亚各国的经济合作,推进东亚一体化进程,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中国与东亚各国的经济合作可以促进地区内经济的协调发展,消除贸易壁垒和障碍。

当前,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形势下,推进经济一体化是国家应对经济下滑的有效措施之一。

将区域内资源和市场结合起来,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金和贸易流通效率,推动地区内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中国与东亚各国经济合作的深入推进,还可以促进区域内安全和稳定。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发展,区域内国家的利益日益交织和融合,需要各国间加强合作、协调政策,打造共赢发展的局面。

二、中国与东亚经济一体化现状1.自由贸易区中国在东亚地区的自贸区建设已经初步展开。

首先是中国与东盟建立的自由贸易区,其2010年正式建立,并计划深化该贸易区的建设。

此外,中国还和韩国、新加坡分别达成了自由贸易协定,现有的自贸区建设从政策上实现了相对的兼容。

2.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 )RCEP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区域性十六个成员国。

RCEP为参与国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对中国的市场管理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的进一步开放提供了契机和绝佳的机遇。

RCEP的签署,将推动区域内的自由贸易进程,提高亚太地区内治理效率与次区域内贸易便利化,同时促进国家间政治互信和到中国的投资。

3. 中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AIIB ) 成立时,中国提出了创建该银行的倡议,并与包括周边国家在内的50多个国家一起成为该行的创始成员。

东亚国家的经济一体化战略3

东亚国家的经济一体化战略3
25
东盟的“同心圆战略”


东盟通过巧妙而稳妥的策略,利用其对别国不具威胁 性的优势和自身一体化的经验,赢得了大国的信任, 掌握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主导权。 目前,东盟正在实施以“东盟共同体”为核心,以东 盟分别与中、日、韩、印、俄、澳等多个10+1机制为 第一外围,以10+3为第二外围及东亚峰会(10+3+澳、 新、印+俄)为第三外围的“同心圆”战略(参见图 3)。显然,东盟不仅要主导东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从长远看,还期望主导亚洲和亚太次区域的经济一体 化。
24
东盟的“同心圆战略”


为了克服南南型一体化的缺陷,东盟渴望周 边经济发达的国家能在其一体化过程中发挥作 用。东盟把目光盯住了东北亚的三个国家:日 本、中国与韩国。 当然,东盟也认识到,要这三个国家直接加入 AFTA是不现实的,但如果以AFTA为核心,扩 大区域合作的范围,与他们建立双边和多边的 FTA,则是可能的。只有把蛋糕做大了,东盟 才能享受到南北型一体化带来的好处。
17
日本的“扩大版东亚共同体”战略

针对东亚地区,日本则提出了“扩大版东亚共 同体”的区域一体化战略。除10+3全体成员 外,还有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两个非东亚国家。 日本把澳、新纳入东亚共同体的原因,一是为 了平息美国对东亚一体化的不满。澳、新均是 美国的盟友,他们的加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 扮演美国的“代言人”角色。二是有助于巩固 日本在东亚一体化中的主导地位。日本认为, 澳、新与自己是“同质国家”,他们的加入, 可以扩大日本在共同体中的阵营。
6
中国的“面向大周边”区域合作政 策

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是在外 国直接投资的带动下得到快速增长的。而中国 的外国直接投资也主要来自“大周边”地区, 尤其是日、韩、港、台、新加坡等地。近年来 来自欧洲与美国的FDI已大幅增长。随着中国 与“大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的日益密切, 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也逐渐加深,这为中国与 “大周边”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面向“大周边”自然成了中国实施区域经济一 体化战略的重点。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探讨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探讨

编辑。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而作为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的过渡和补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之后,建立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近来也呼声高涨,但是东亚各国之间所特有的一些状况依然对一体化进程造成了不小的阻碍。

一、东亚区域合作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影响因素首先分析一下外部因素:(1)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飞速发展,导致国际市场的竞争与风险加剧,特别是在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中,由于巨额游资充斥其间,如果某个国家金融体系不够完善、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不够高,就有可能使投机者有机可乘,从而给该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动荡。

而东亚地区大部分国家还处在发展中国家水平,其金融制度、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会面临较大的风险,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诠释。

在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面前,东亚任何一国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迫切需要紧密合作来共同面对机遇与挑战。

(2)作为上世纪末经济全球化浪潮过渡和补充的世界范围内的区域经济合作浪潮汹涌澎湃,加上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大大激发了东亚国家加强区域合作的积极性,增强了它们对区域合作的信心。

当初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使该地区形成了约3.6亿人口的大市场,内部贸易额达到2250亿美元,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2万亿美元,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30%。

而东亚地区如果能形成这样的自由贸易区,则会形成约19亿人口的更大市场,内部贸易额必定会大幅度上升,运行良好的话就有可能会取得超过nafta的成就,这极大地诱惑了东亚各国。

在外部因素驱动的同时,东亚各国自身对区域合作意识的加强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东亚整体意识”在区域内达成了共识,寻求区域竞争力已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

很长一段时间,东亚被“割裂”为东南亚和东北亚,两者之间来往很少,个体意识较强,东南亚国家更多的是寻求内部合作。

从1967年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到1992年实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到如今东盟自由贸易区进行得有声有色,其内部贸易确实做得不错,但其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与东北亚国家的合作却十分有限,危机爆发后,东盟国家发现东北亚国家也被波及,这让它们了解到东亚各国的经济依存度其实是较高的,加上中国在危机期间毫不犹豫地向东南亚受灾国伸出援手以及所表现出的一种负责任的大国姿态,让东盟国家转变了地域观念,将自身置于东亚整体区域之内,转而谋求区域合作机制以提高整体竞争力,这种主观意识的转变奠定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

东亚一体化

东亚一体化

试论东亚一体化战略-以欧盟为例东亚一体化是地理邻近的东亚各国希望通过长期的相互合作和一体化进程而形成一个紧密整体,它建立在各国间共同利益和地区认同的基础上。

东亚一体化的战略构想由来已久,儒家文化曾长期对这一地区的国家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从而使东亚各国有着相近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氛围。

日本曾是近代东亚一体化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早在20世纪40年代,日本便产生在东亚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设想。

然而这种想法非常危险并难以实施,因为它主要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存在,日本想凭借其庞大经济、军事和政治力量,建立日元圈和日本势力范围,从而使整个东亚都接受日本的统治,为日本利于服务,而在此政策的推行过程中还造成了东亚诸国极其惨重的损失,日本的战略构想也随着战争的失败而破产。

然而亚洲一体化的设想并没有随之结束,欧洲一体化的顺利推行以及东南亚国家间的联合使这一构想再次被提上日程。

以东亚峰会作为参照,未来的东亚共同体将以东亚十三国作为基础(东盟十国+中日韩),而中日韩三国无论在综合国力还是经济实力上都远超东盟国家,三国同为全球重要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合计超过16万亿美元,占世界20%以上。

三国对外贸易额近7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额的20%以上。

因此,未来的东亚一体化进程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中日韩三国间能否消除彼此间的猜疑与隔阂,真正建立起长效的合作机制以及深厚的战略互信。

但从目前来看,真正使东亚一体化成为显示还存在几个主要障碍需要克服;1.欧洲各国整体经济水平差别较小,一体化之后不会对各国经济造成巨大波动。

而在亚洲,这一差距是比较明显的,仅仅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就存在相当差距。

日韩与东盟国家间的差距也非常巨大。

2.中国作为东亚地区大国,无论经济和政治制度都与日本、韩国不同,合作障碍不容忽视。

3.东亚国家彼此间存在着历史及领土问题的纠纷,日韩、中日间各自存在的领土遗留问题和历史宿怨成为阻碍中日韩三国真正走向联合的关键因素。

4.第四,一些国家内部还存在不同的声音。

探析东亚一体化的道路——从与欧洲一体化的比较说起

探析东亚一体化的道路——从与欧洲一体化的比较说起
体 化 ” “ 范 围 试 点推 进 ” 的道 路 。 、 小
关 键 词 : 东亚 一 体 化 ;欧 洲 一体 化 ; 区域 一 体 化 ;共 同体 中图 分 类 号 :F 9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 0— 5 0( O 0)0— 0 3 0 874 2 1 0 3 0 7- 3
个 整体 ,提升 自己在 国际舞 台上 的地位 和 发言 权 。

晤在 马来西亚 吉隆坡举 行 ;2 0 0 ,“ + 2年 1 3”领 导人会 0
议 通 过 了东 亚 研 究 小 组 ( AS E G)提 出 的 建 立 “ 亚 共 同 东

东 亚 一 体 化 的 历 史 与 分 歧
山东 省农 业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学报
2 1 年 00
第 2 卷 第 3 7 期
欧 洲 一 体 化 的 比 较 说 起
刘树 芹 ,李 春 林
( 中师范 大学 ,湖北 武汉 4 0 7 华 0 9) 3
摘要 :区域一体化是 当今世界 的两大潮 流之一 , 东亚是世 界上 对国际格局 产生重要影响 的地 区之一 。近年来对于 东亚一体化 的讨论不绝于耳 ,东亚国家在建 立东亚共 同体这 个问题 上存 在共 识,但是在 东亚一体化 的道路 问题 上 却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在全球 范围内,一体化程度最 高的地 区非欧洲莫属, 东亚一体化该 沿什 么样 的道路走
( EAEG)的设想 ,后来 又该 称 “ 亚经 济论 坛 ” 以此 由纪 夫在与 中、韩领 导人接 触时多次 提及 东亚共同体 的建 东 , 来 作 为 对 欧洲 和 北 美 地 区朝 向紧 密 一 体化 的更 直 接 反 应 。 但 设 ,中 、韩 领导人 也予 以积 极回应 。鸠 山把 东亚共 同体定

东亚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东亚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东亚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东亚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热点话题。

东亚地区由于相对密切的地理距离、相似的文化传统以及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成为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合作伙伴。

东亚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一些限制。

首先,东亚经济一体化促进了贸易自由化。

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签订贸易协定和降低贸易壁垒,东亚各国之间实现了更加顺畅的货物流动和资源配置。

例如,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使东亚地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自由贸易区,极大地推动了跨国企业的发展和经济合作。

其次,东亚经济一体化加强了区域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不同国家的优势产业通过互补合作,实现优势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了整个地区的经济效益。

例如,中国的制造业和东盟国家的资源丰富,形成了东盟与中国的贸易合作,使东盟国家成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出口市场,而中国则从东盟国家进口了大量的原材料,实现了互利共赢。

此外,东亚经济一体化也为区域内的投资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投资的流动性增强,吸引了更多跨国公司来到东亚地区设立生产基地和投资项目。

这种投资的增加不仅推动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还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地区内人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东亚经济一体化也面临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是地缘政治的因素。

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历史和领土争端,这些争端常常会影响到经济合作的发展。

例如,中国与日本之间的领土争端,使得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其次是经济文化差异的影响。

东亚地区虽然在经济上密切联系,但每个国家的文化和制度仍然存在差异,这也会带来一些合作上的障碍。

例如,中国的商业文化注重人际关系,而日本的商业文化注重信任和保守,这种差异使得双方在商业合作上存在一定的摩擦。

另外,东亚经济一体化还受到全球经济不稳定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都会对东亚地区的贸易产生一定的冲击。

因此,东亚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盟,以应对不确定的全球经济形势。

东亚共同体

东亚共同体

走向东亚共同体王耀(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009)摘要: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区域一体化也迅速发展。

二战以后,全球成立了一百多个一体化组织,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

它们的一体化过程被称为经典的一体化路径,被世界上其它很多地区模仿和借鉴。

但其在东亚的实践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本文都一一进行详细的解释。

本文还介绍了现存于东亚的一体化新突破—FTA网结构和次区域经济合作,详细分析了其成功的原因,并指出在新路径下中国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全球化,区域一体化,FTA,次区域经济合作一、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一)关税同盟理论雅各布·维纳认为关税同盟的建立,会产生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关税同盟理论的核心在于揭示关税同盟对成员国和非成员国所带来的不同的经济效应。

关税同盟理论是一体化理论研究最核心的内容(二)自由贸易区理论英国学者罗布森(Robson)(1984)在关税同盟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自由贸易区理论。

自由贸易区有以下显著特征:在该区域内成员国相互之间取消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对外不实行统一的关税和贸易政策;实行严格的原产地规则。

(三)共同市场理论由西托夫斯基和德纽提出,共同市场的目标是消除保护主义的障碍,把被保护主义分割的每一个国家的国内市场统一成为一个大市场,通过大市场内的激烈竞争,实现专业化、批量化生产等方面的利益。

(四)最优货币区理论以蒙代尔的要素流动论和麦金龙的经济开放论最具代表性,要素流动论以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作为确定最优货币区的标准,经济开放论以经济的开放度作为确定最优货币区的标准。

二、东亚一体化的动因1.开发本地的地区优势由于取消内部关税和其他限制,区内交易成本降低,从而使区内贸易增长。

2.外部竞争压力大欧盟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一体化进程发展迅猛,对所有东亚国家构成了巨大的现实压力,而且区域内外差别待遇。

3.地缘经济与政治对外形成比较协调一致的声音,在国际事务中努力争取本地区的利益。

东亚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合作

东亚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合作

政治与安全因素
部分国家间的政治与安全 关系紧张,影响了区域内 的经济合作,包括货币合 作。
主导权与利益纷争
在货币合作中,各国都希 望争取主导权和最大化自 身利益,导致合作进程受 阻。
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趋势
深化金融监管与政策协调
01
未来东亚货币合作将更注重金融监管的协调和货币政策的配合
,以提升区域金融稳定性。
推动本币结算与合作
促进各国货币之间的直接交易和使用,降低对美元等第三方货币的依赖。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参与国际经济治理
共同发声,参与国际经济治理和规则 制定,维护区域利益。
分享经验与最佳实践
加强各国之间的经验交流和知识分享 ,共同提高货币合作的水平。
05
案例研究:东亚货币合作的成 功经验与启示
案例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与影响
东亚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经 济活跃的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
和人口。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 经济格局的变化,东亚地区逐渐 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经
济增长引擎。
东亚各国为了应对全球经济挑战 ,开始寻求区域经济合作,以促 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国际竞争力。
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现实意义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有助于提高 东亚各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 位。
向更高层次发展。
东亚各国将加强政策协调和沟 通,共同应对全球经济挑战, 推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02
货币合作在东亚经济一体化中 的作用
货币合作的定义与目标
定义
货币合作是指各国在货币政策、 汇率政策等方面进行协调与合作 ,以实现共同的经济目标。
目标
促进东亚地区的经济稳定与增长 ,降低汇率波动对贸易和投资的 影响,提高区域金融安全。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挑战与对策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挑战与对策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挑战与对策摘要: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已经成为东亚地区的普遍共识,但因为各种因素的作用,它正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文章主要分析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一体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与挑战;对策建议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2010年初建成,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深化、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良好,动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新地区主义的影响,东亚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产物;世界范围的经济组织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加速了地区主义的兴起;货币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东亚国家正在通过加强地区内贸易、资本、人力资源的交流等实现经济一体化等。

但是一体化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挑战,下面主要就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一体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一)区域内价值观、文化认同、政治等问题存在巨大差异与欧盟各国有着共同的基督教文化不同,东亚存在着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曾经代表东亚的儒家文化现阶段的影响力远远没有达到一些学者希望的程度,文化融合的难度势必延缓甚至阻碍区域一体化。

在政治方面差异较大,东亚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并存;既有实行总统制、内阁制的,也有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既有联邦制国家,也有中央集权制国家。

东亚国家普遍倡导wto框架下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奉行”国家至上”,对于地区利益的认识还没有达到欧盟那样的高度,强”民族主义”与弱”地区主义”形成巨大反差。

东亚大多数国家近代都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独立后由于经济落后,各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对于涉及独立、主权问题更是高度敏感。

因此,民族主义在东亚占上风,地区主义还不能取代民族主义成为东亚的主流意识。

虽然全球化的趋势不会因此而改变,东亚的地区合作只能在全球化与各国国家利益的夹缝中发展,受到民族国家体制的制约。

亚洲一体化与区域发展——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案例分析

亚洲一体化与区域发展——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案例分析

亚洲一体化与区域发展——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案例分析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土地面积最大的洲,同时也是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亚洲的国家之间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方面的联系趋于密切。

在这个背景下,东亚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亚洲一体化与区域发展的角度,分析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案例,并探讨其意义和未来展望。

一、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案例东亚经济一体化是东亚地区国家在经济、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合作。

其核心是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十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投资自由化。

下面分别从两方面来分析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案例。

1. 区域贸易合作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区域贸易合作越来越突显出其重要性。

在东亚地区,各国之间进行的贸易合作日益频繁。

其中,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签署,成为东亚地区贸易合作的一大亮点。

该协定于2002年11月1日生效,标志着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进入全面合作阶段。

按照协定的要求,到2025年,双方之间的贸易额将达到6500亿美元。

此外,经济发达的日本与东盟国家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日本是东亚地区唯一与东盟签订过FTAs的国家,而与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FTA也已经生效,这些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为地区的贸易合作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2. 投资合作除了贸易合作之外,投资合作也是东亚地区各国之间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

中国在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中的重要角色不言而喻,去年,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已超过1250亿美元,同时也与日本、韩国等国家之间的投资合作不断加强。

而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也在东亚地区大肆投资,尤其是在制造业、高新技术等领域,这些投资合作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二、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意义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出现,不仅为地区内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对整个亚洲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东亚一体化历史概念

东亚一体化历史概念

东亚一体化历史概念东亚一体化是一个广泛的历史概念,涵盖了亚洲东部地区整合的意义。

它将东亚的大小国家与地区联系在一起,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的许多国家。

这一概念通常包括了经济、文化和政治上的合作,旨在提高整个地区的福利和发展。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东亚一体化早在古代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中国和日本两国的交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数百年来一直持续到19世纪。

这种文化交流对于中国、日本和周边国家的文化和艺术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此外,中国在唐朝和宋朝时期在东亚文化和教育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在外交上建立了广泛的关系。

在现代,东亚一体化的概念逐渐发展并开始在各种领域中获得进一步的运用。

20世纪初,中国开始逐步进行现代化改革,一个逐渐开放的国家被建立起来。

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各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冲突导致了亚洲部分地区的动荡局势,如太平洋战争和朝鲜战争等,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

1985年,中日韩三国政府首脑会议的举办号召更加加强三国的经济合作。

此后,三国在经济、文化和教育等领域中的合作不断发展。

1997年,东盟十国政府首脑会议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宣布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此后东盟已成为东亚区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合作的日益普遍,东亚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

在东亚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作用至关重要。

中国作为大国,一直是东亚地区的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并且也是东亚一体化的促进者。

历史上,中国的文化和商业交流对于整个东亚地区具有重要影响。

同时,中国在现代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等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带一路”倡议等。

总之,东亚一体化的历史概念,强调经济、文化和政治上的整合,旨在提高整个地区的福利和发展。

无论是历史上的互动还是现代的国际合作,东亚一体化都是一个重要而具有挑战性的议题。

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下的中日经济关系

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下的中日经济关系

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下的中日经济关系随着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日是亚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也是亚洲经济一体化的主导力量之一。

然而,尽管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不断增长,但在历史和政治问题上的争端,一直是限制两国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

中日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关系是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步发展的。

在90年代,中日两国的贸易额和投资规模迅速扩大。

截至2019年,中日贸易额已达到3412亿美元,其中日本对中国的出口额为2504亿美元,中国对日本的出口额为908亿美元。

此外,日本也是中国最大的投资来源之一。

2019年,日本企业在中国的直接投资额达到近100亿美元。

中日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不仅带动了两国的经济增长,也促进了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两国在制造业、技术领域、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为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例如,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目前正在进行中,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东亚地区的经济联系。

然而,在中日经济关系中,历史和政治问题一直是制约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战期间,日本侵略占领了中国大陆,使两国之间的关系一度紧张。

此外,南海和东海等地区的领土争端也让两国之间的关系不断受到挑战。

尤其是近年来,中日之间的争端更加凸显。

2012年,中国国有企业钓鱼岛登陆引起了日本的不满,随后东海局势持续紧张。

2013年,中国宣布成立东海防空识别区,使得中日之间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升温。

而此次新冠疫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日之间的经济合作,中日两国的贸易额和投资规模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了加强中日经济关系,解决历史和政治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中日两国应该借助亚洲地区的共同利益,加强经济和贸易合作,开展互惠互利的投资合作,加强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

同时,也应该通过合作解决领土争端等历史问题,避免两国因为这些问题而产生紧张关系。

总之,随着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中日两国的经济联系变得越来越重要。

第17章 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经济一体化

第17章 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经济一体化

第十七章 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经济一体化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最迅速和经贸联系日趋活跃的地区,主要包括发展中国家运作最成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及刚摆脱印度尼西亚统治于2002年5月独立的东帝汶,东亚的综合国力居世界第四的中国、世界经济大国日本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东北亚经济尚待开发的朝鲜和蒙古。

此外,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其“亚洲政策”引领下已日益融入到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中来。

第一节东南亚国家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简称东盟)成立于1967年,最初的成员国包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

1984年文莱成为东盟第6个成员国。

1995年至1999年,越南、缅甸、老挝和柬埔寨先后加入东盟,从而形成包括10个成员国的“大东盟”(Greater ASEAN),囊括了东南亚地区除东帝汶外的所有国家(图17-1)。

2004年,东盟10国平均经济增长率达6.2%,是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经济恢复和发展得最好的一年。

其中,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越南增长最快。

2005年,东盟10国仍保持了平均5.7%的经济增长率,GDP总额达到7000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已达8500亿美元,但以人均GDP衡量,柬埔寨和老挝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落后于东盟其他国家。

此外,东盟在自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同时还通过“10+3”合作机制加强了同中国、日本和韩国在地区事务中的对话与协商,而且,从2005年开始运作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必将进一步加强东盟与中国的经贸投资合作,从而进一步加快东盟一体化进程和提升东盟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目前,尽管东盟还面临着区域认同、超国家机构运作、区内经济发展差距以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挑战,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亚太地区,东盟始终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区域经济集团。

一、地理环境与人文概况东盟所处的东南亚即亚洲的东南部地区,我国习惯上称之为南洋。

它北接中国大陆,南望澳大利亚,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与孟加拉国、印度相毗邻,总面积407万平方千米(不包括印度尼西亚的大洋洲部分,即伊里安岛的西半部),占亚洲总面积的1/10。

浅谈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意义

浅谈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意义

浅谈东亚经济一体化建设对世界格局的意义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2012年由东盟发起,历经8年、31轮正式谈判,特别是今年以来,各成员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困难,全面完成市场准入谈判,最终在第四次领导人会议期间如期签署协定,成为东亚经济一体化建设近20年来最重要的成果。

RCEP要求15个成员国均承诺降低关税、开放市场、减少标准壁垒。

有韩国媒体预测,RCEP生效后,韩国出口到印度尼西亚的汽车零部件关税有望从目前的40%降为零。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变,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在这样的背景下,RCEP签署既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标志性事件,也是我国继加入世贸组织后又一重大开放成果,对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产生深远影响,对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发挥重要积极作用。

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平台1、RCEP成员国都是我重要经贸合作伙伴2019年,我国与其他成员国贸易总额约占我外贸总额的1/3,来自其他成员国的投资额占我外资总额10%以上。

RCEP所形成的区域大市场,将进一步激发各领域合作潜力,做大区域经贸蛋糕,让各国企业更好分享大市场发展机遇。

扩大市场准入、便利化措施等将带来区域国家更多特色商品、优质服务、先进技术,更好满足企业生产进步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畅通国内大循环。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

“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2.中国新发展格局提供巨大助力RCEP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非常关键的机制性合作平台,在此框架下,中国可更高效配置资源和要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

有助于我国通过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和投资布局,不断与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接轨,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3.推动中国—柬埔寨自贸协定尽快生效加快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中国东盟自贸区: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

中国东盟自贸区: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

CHINA REPORT | 21中国—东盟自贸区谈判于2002年正式启动,2010年1月1日全面建成。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后,双方对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

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从9.8%降到0.1%,东盟6个老成员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到0.6%。

自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国与东盟双方贸易额增长了5倍,互相投资扩大了3倍,中国已经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则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3年9月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提出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旨在进一步降低关税,削减非关税壁垒,开展新一轮服务贸易承诺谈判,推动投资领域的实质性开放,提升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积极推动金融、环保和海洋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力争到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一万亿美元,今后8年新增双向投资1500亿美元。

中国与东盟经济发展水平和目标相似,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处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发展要求迫切的阶段。

双方地区产业布局和产业链都比较完整,贸易互补性较强,因此具备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条件。

同时,中国与东盟都面临着较强的国内改革压力,中国国内改革已步入深水区,资源能责编:张岩源束缚日益凸显,产业升级压力较大,企业海外拓展需求迫切;而东盟在吸引国际投资、承接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劳动力和资源优势以及加强金融、港口、科技、环保、文化等领域合作的需求日益增多。

这就要求进一步提高双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这些正是实施更高水平的升级版自贸区能够满足的。

东盟的目标是在2015年建成东盟共同体。

根据2013年10月第23届东盟峰会发表的主席宣言,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所规定必须采取的措施已经完成279项,完成率达80%,6个较发达的老东盟国家取消了99.65%的货物进口关税,4个较不发达的国家已将98.86%的货物进口关税税率降至5%以下。

剩余20%的工作是东盟共同体建设中较为困难的,在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业标准认证等方面,东盟仍有很大的差距。

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问题与挑战

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问题与挑战

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问题与挑战第一章:介绍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是指与邻近地区的国家进行经济合作、开展贸易活动以及进行投资和技术合作的过程。

在过去几十年里,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逐渐深入,它为参与国家带来了不少机遇与挑战。

本文将探讨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问题与挑战。

第二章: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东亚地区是一个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区域。

这里有着世界上最为发达和快速的经济体之一,如日本、韩国、新加坡,也有着经济发展速度迅猛的中国大陆。

通过经济一体化合作,东亚地区国家的文化和经济交流日益增多,这也有助于促进各国之间的和平与稳定。

近年来,东亚地区一体化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东盟共同体建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合作机制的建立,将进一步推动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同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为地区内外的经济合作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章:问题与挑战虽然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3.1 贸易保护主义问题近年来,世界各国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越发明显,东亚地区也不例外。

对于一些国家而言,避免竞争、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岗位,似乎成为了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贸易保护主义的崛起可能会给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带来不安定因素。

3.2 地缘政治问题东亚地区国家之间的历史纠葛、领土争端等地缘政治问题,对于经济一体化造成不利影响。

尤其在当前国际政治局势大变局下,对东亚各国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3.3 兴平转型问题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东亚地区的经济结构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近年来进行市场经济改革的缅甸和越南等国,正在逐渐成为地区经济合作的新力量。

与此同时,一些发达经济体也在逐渐出现老龄化和人口减少等问题。

这些兴平转型的变化对于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第四章: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其说是面对问题与挑战,不如说是为了推进经济一体化的机会。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_前景与问题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_前景与问题

封面 专 题
的合作。 从 -../ 年到 *++* 年,东盟十 国与中、 日、 韩三国领导人已举行了 六次领导人会议,初步建立了 “-+01” 合作框架, 藉此通过成员间 携手合作来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 这为探索东亚经济自立的途径迈出 了重要一步。这一合作机制尊重各 国国情多样性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 的现实, 遵循互利互惠、 循序渐进、 注重实效的原则,充分照顾了各方 特别是中小国家的利益,在短短的 几年里取得了重要进展。-... 年 1 月,这 -1 个经济体 召 开 了 “-+21 ” 框架下的首届财长会议,讨论关于 开展金融合作的问题。 -... 年在马 尼拉召开的第三次 “-+21” 领导人 会议发表了《东亚合作联合声明》 , 将东亚合作明确作为 “-+21 ” 合作 的目标。*++- 年 -- 月和 *++* 年 / 月的第五次及第六次领导人会议进 一步促进了与会各方在经济、 金融、 信息技术、 环境保护、 湄公河流域开 发以及非传统安全等领域的交流与 合作。 与此同时, *++- 年 -- 月 3 日 至 ) 日在文莱举行的中国与东盟 “-+2-”领导人会议确定 了 建 立 中 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这为 推动东亚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 化, 又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 年 领导人会议签署了 《中 底, “-+2- ” 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 中国与东盟全面启动 *++1 年 * 月, 了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取得了积极 进展。 中国将加入 《东南亚友好合作 条约》 , 并与东盟签署 《面向和平与 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 , 这 些都标志着双方关系迈上了新的台 阶, 中国和东盟年贸易总额在 *++3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二、东亚一体化现状与困惑
③中日韩多边合作受限。中日韩合作作为一个有潜力的地 区机制,虽然在2010年4月的第三次领导人会议上取得了 里程碑式的进展,规划了未来十年的合作目标和远景; 2012年11月,中日韩三国部长在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 举行会晤,宣布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但是由于中日之 间政治、领土争端,双发关系不断走冷,形势严峻,使得 多边合作受制于双边波动的脆弱性。
LOGO
一、东亚一体化历史进程
2001年,东亚展望小组提出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和“ 东亚共同体”的长远目标,“东亚共同体”不仅包括经济 领域、还包括安全和社会文化方面;随后,第六次 “10+3”领导人会议通过了东亚展望小组的报告。这表明 东亚各国就东亚一体化的目标达成共识; 2002年1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1)协定》签署 ,促使日韩分别与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区协定,截止目前, 已经形成三个“10+1”自由贸易协定; 2005年,首届东亚峰会召开,形成了“10+6”模式;东亚 峰会吸引了地理上不属于东亚的印度、澳大利亚与新西兰 参加,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美国的期望,借此得以扩大对东 亚区域集团的影响和控制 → 2011年,随着美国与俄罗 斯加入“10+6”变为“10+8”,加剧了东亚峰会在东亚一 体化过程中的尴尬地位; 2012年11月,中日韩三国经贸部长举行会晤,宣布启动中 日韩自贸区谈判。
LOGO
二、东亚一体化现状与困惑
㈠、现状
1、涵盖整个区域的自由贸易区尚未建立。尽管该地区也 出现了各种次区域自由贸易协定(FTA),但他们大都存在大 量的例外保护条款,发展水平不高,距离经济一体化的高 级阶段“共同市场”还有很大距离; 2、投资保护主义大量存在,资本流动受限。在重要性日 益凸显的能源和环保领域,东亚也没有展开具有实质性意 义的合作; 3、金融领域的合作缓慢。一方面,东亚至今尚未实现金 融自由化和一体化;另一方面,东亚国家至今仍然高度依 赖积累外汇储备特别是美元储备来防范金融风险,这使得 世界主要外汇储备大都集中在该地区,而大量的外汇储备 ,则是金融资源浪费的体现;
LOGO
三、东亚一体化制约因素
在这一模式引导下,处于第二、第三层级的国家或地区( 即雁翼和雁尾)大量吸纳日本的技术和资金,接受日本的 产业转移,以后发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各自经济的 快速发展。然而,这种发展模式也使后进国家或地区的产 业结构趋于类同,依赖性增强,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 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难以为继。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 就证明了这种垂直型为主的国际分工格局已不再适应东亚 经济发展的需要。
LOGO
三、东亚一体化制约因素
2、东亚各国(地区)经济模式缺陷多,发展水平不均衡 东亚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表现为层级上的 明显差异:第一层级是经济最发达的日本(不论是经济总 量还是人均GDP都属于当今世界最高国家之列);第二层 级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 和香港地区(曾被称为亚洲“四小龙”,创造了东亚经济 发展的东亚模式);第三层级是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 西亚、菲律宾等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迅速 ,经济总量增加较快,但人均产值仍较低);第四层级是 老挝、越南、柬埔寨、缅甸等,属于特别贫困的国家,人 均GDP只有1000美元或更低。这种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 是由于东亚地区产业结构的国际分工造成的。20世纪70、 80年代,日本依据东亚国家或地区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的 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本区域的国际劳动分工、技术转 让和资本转移,促进了东亚各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这种 经济发展模式叫“东亚模式”,又叫“雁行模式”。
LOGO
二、东亚一体化现状与困惑
③领土争端频现,南海、东海、和北方四岛引发关注。
2010年3—4月间,中国与越南在南海就渔民在争议海域捕 鱼问题发生摩擦;7月美国在东盟地区论坛上提出,维护 国际水域航行自由式美国的国家利益,南海问题被放大。 2010年9月中日发生钓鱼岛撞船实践,美国表示钓鱼岛适 用于日美安保条约,之后中日间关于钓鱼岛争端,双发对 峙形势也极为严峻。此外,日俄之间的北方四岛之争、日 韩之间的独岛之争近年来也有突出形势。
LOGO
二、东亚一体化现状与困惑
4、尚未建立起有效地区域货币体系。具体表现在:该地 区缺乏基本的汇率协调机制,也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区域 性国际货币,至今仍然高度依赖区外的美元承担“货币锚 ”、交易货币和储备货币的角色。东亚仍然是美元本位, 深受美元汇率波动的负面影响。 总之,发展相对活跃的东亚地区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商品、 服务、资本、技术和人力等经济要素能自由流动的共同化制约因素
3、大国功能未发挥,核心作用无体现 从东盟和北美经济一体化的实践不难看出,任何一个区域 性一体化组织都需要核心力量的存在。“法德轴心”是牵 引欧洲一体化的火车头,美国在北美经济一体化中担当了 核心力量的角色。 就目前的东亚一体化来说,只有中国和日本勉强具备担当 核心国家的基本条件,但中日两国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 原因,尚缺乏愿意承担核心国家的义务和发挥核心功能作 用的精神,相互间隔阂深,信任度也低,而其它国家由于 实力限制不可能成为核心国家和核心集团,这就降低了东 亚各国或地区间的凝聚力。(例如,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 危机中,东亚内部缺乏核心力量及共同应对危机的机制的 弊端暴露无遗。东盟各国和日韩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大 难当头自顾自地竞相贬值本国货币而不顾东亚整体利益的 行为,直接导致了危机在东亚的迅速蔓延,加剧了危机的 LOGO 危害程度,使东亚各国或地区损失惨重。)
LOGO
一、东亚一体化历史进程
1997年亚洲经融危机(转折点:迫使东亚领导人不得不考 虑就应对和防范危机进行合作): 1997年12月东盟与中日韩三国一起和分别举行首脑会议, 并分别与中日韩签署《面向21世纪的合作宣言》,形成了 后来的“10+3”机制和“10+1”机制(其中10+3框架成为 后来东亚区域合作的主体机制),随后,各类双边自由贸 易协定(FTA)在东亚地区大量涌现; 1999年“10+3”首脑会议进一步发表了《东亚合作联合声 明》,表示要在经济、社会、金融、财政等多方面展开“ 长期的、战略性的”合作,成为东亚一体化历史上的一个 里程碑; 2000年3月“10+3”财长会议决定13国之间以双边货币互 换方式共享外汇储蓄,共同抵御金融风险。同年5月,13 国在亚行年会上签署《清迈协议》,进一步认可了这个决 定;
①、2008年,陆克文当选后曾提出亚太共同体倡议,建议成立一个包 括地区所有主要行为体在内的,可以应对政治、经济和安全挑战的新 的地区制度。但是这个建议在东南亚遇冷,并随着澳大利亚政局变化 被搁置。 ②、2009年,鸠山由纪夫提出“友爱外交”和“东亚共同体设想”, 倡议亚洲经济货币一体化、加强中日韩合作,以大国合作推动亚洲地 区进程,但是该倡议多被视为政治口号,缺乏实质内容,而且有排斥 美国的嫌疑,因此,随着菅直人内阁上台,该倡议也不了了之 ③、奥巴马上台后力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直 接指向东亚一体化的基础和动力——东亚经济一体化,以及竞争中的 未来经济一体化架构——东亚自贸区和东亚紧密经济伙伴协定,对此 造成巨大冲击。
LOGO
东亚一体化:历史进程、制约 因素及路径选择
一、东亚一体化历史进程 二、东亚一体化现状与困惑 三、东亚一体化制约因素 四、东亚一体化主导权分析 五、东亚一体化路径构想
LOGO
一、东亚一体化历史进程
1990年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建立“东亚经济集团( EAEG)”的设想(遭到美国的反对和澳大利亚的强烈不满 ,日本也因美国态度而回避表态,致使该设想胎死腹中); 1994年,东盟倡议召开“亚欧会议”(ASEM),并得到欧 盟的响应。而ASEM中的亚洲成员就是EAEG中的预定成员( 巧妙借助欧洲力量,排除美国的干扰,是东盟和中日韩作 为一个集体,于1996年首次以地区的名义出席了首届亚欧 会议,迂回地实现了“东亚集团理想”,这可视为东亚一 体化的前奏曲);
LOGO
二、东亚一体化现状与困惑
㈡、困惑:
金融危机和美国重返东南亚以来,东亚合作在政 治安全、地区架构和各方战略谋划等方面出现了 一些复杂的新情况,地区化进程面临比较严峻的 困难和挑战。
LOGO
二、东亚一体化现状与困惑
1、地区架构与制度竞争
A.几个相关国家的领导人都在亚洲做文章,纷纷抛出自己 的倡议和设想:
三、东亚一体化制约因素
其实,中国实施和平发展战略对中日两国来说本来应是“ 双赢”的过程,是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冲突,也有利于东 亚经济一体化的深度发展。但是,中日之间的政治经济矛 盾导致中日双方合作基础减弱,相互间缺乏互相信任的基 础。中日地理上是近邻,经济相互依存,两国的GDP总量 占了东亚的84.5%。很显然,日本是东亚最大的投资国, 中国是东亚最大的市场,如果中日双方不进行真诚合作, 其后果就是资源无法有效配置,市场不能合理划分,更不 用说推动东亚一体化的发展了。
LOGO
三、东亚一体化制约因素
㈠、内部因素
1、东亚各国政治意识形态差异大,合作愿望不强烈。 ①从政治制度看,中国大陆、越南和朝鲜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外,其它国家和地区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②同时,东亚地区在民族、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等意识形 态方面差异很大(这是其它一体化组织所没有的特征) ③政治因素是决定经济合作的重要方面,任何国家间的经济 合作和由此形成的经济关系都必须服从于各国的对外战略 总目标。由于东亚各国参与东亚一体化的动机不同,所以 各国对推进东亚一体化进程速度的认识和所采取的措施也 不尽相同,“同床异梦”造成各国既想追求利益最大化但 合作愿望又不强烈,致使一体化进程缓慢。
LOGO
二、东亚一体化现状与困惑
B.东亚主要制度框架陷入不同程度的滞胀状态:
① “10+3”主渠道后续推动乏力。贸易合作方面,中日韩 与东盟之间虽然分别达成了双边自贸区计划,10+3自贸区 也完成了可行性研究,但是由于日本主张的紧密经济伙伴 关系(10+6自贸区)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竞争关系,继续推 动的集体意愿不足;金融合作方面,清迈倡议虽然走向了 多变化,但是可用性低、制度化不足、对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依赖过度,难以在短期内发展成为地区货币基金; ②东亚峰会扩容,处境尴尬。以往,东亚峰会在金融、教 育、能源和灾害管理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务实合作,但是美 国和俄罗斯加入后,东亚峰会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尴尬。 美俄主要将东亚峰会用作战略平台而且,美国着眼的地区 不是东亚,而是亚太,如果要推动制度化地区合作,美国 首先要重振亚太经合组织。因此,东亚峰会的定位势必面 临新的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