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第二课时要点
《出师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出师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本节课主要围绕《出师表》这篇古文进行深入的教学。
通过阅读原文、理解文中的情节和含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内容:第一部分:导入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老师可以通过介绍《出师表》的背景和作者等相关知识,引起学生对这篇古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可以播放一段解读《出师表》的视频,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部分:课文解读在这一部分,老师可以指导学生逐段阅读《出师表》,解释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
同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一段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其分析问题和提炼信息的能力。
第三部分: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环节,老师可以将《出师表》中的各个角色分配给学生,让他们分组展开角色扮演。
通过扮演文中的人物,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立场观点,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部分:小组讨论在这一环节,老师可以让学生重新组成小组,讨论《出师表》中的某个段落或某个主题。
每个小组可以就文中的某个问题展开深入地讨论,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从而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第五部分:总结在课堂的总结环节,老师可以梳理当天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总结文章的主旨和核心意义。
同时,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阅读任务或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加深对《出师表》这篇古文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出师表》,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
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希望学生在这堂课中能够有所收获,对《出师表》这篇古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出师表(第2课时)》精品教案
第24课出师表(第2课时)一、再读文章,理清脉络通常我们要劝勉和打动某人最好是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请同学们再读《出师表》,循着理与情两条线说说诸葛亮在表文中是如何说理陈情的。
理线:(1)劝勉后主,提出建议:①开张圣听;②不宜偏私;③亲贤远佞。
(2)出师的准备和意义: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情线: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③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④臣不胜受恩感激!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二、理线探究——变换角度,说理评理诸葛亮的理说得是否好,还要看读的人能否领会他的良苦用心,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站在后主刘禅的角度,用一位年轻君主的眼光去读一读《出师表》。
1.三条建议的目的在于劝勉后主内修政理,励精图治。
如果你是刘禅,你认为哪一条建议最为关键?亲贤远佞最关键,是君主用人的根本原则,也是前两条建议能够施行的基础。
诸葛丞相将其放在最后陈述可谓用心良苦,是为了告诫我谨慎用人才是重中之重,才是“汉室之隆,计日而待”的必要前提。
2.自古忠言逆耳,要让一个昏君接受自己的良言十分不易,如果你是刘禅,读这篇表文时诸葛丞相的哪些言辞最能触动你呢?学生可能会据此回答: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用蜀汉危急的情势给后主以紧迫感,因危机感而自励。
②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指出蜀汉拥有忠臣良将的优势,使后主对国家不失希望。
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用历史经验印证观点令人信服;用先帝观点影响和打动后主。
④文章多次提及先帝——处处以先帝的遗德遗训告诫后主,而不以丞相身份直言,有力度,有分寸。
第24课 出师表(第二课时)
5.等级观念森严的中国古代社会,对于“死”的表述也分等级
:帝王死称“ ”崩,诸侯死称“ ”,薨大夫死称
“ 卒 ”,士死称“ 不”禄,庶人死称“
”死。
6.传说诸葛亮死后,后人为了纪念他,修建了许多祠堂。除了
成都的丞相祠堂外,还有两个地方的人为“武侯祠”的归属
打起了官司,最终这两个地方都盖起了武侯祠,都成为当地名
(1)妄自菲薄: 随随便便自己看不起自己。 (2)作奸犯科: 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3)引喻失义: 说话不恰当。 (4)陟罚臧否: 奖惩功过、好坏。 (5)不知所言: 不知道说了什么。
2.翻译下列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我)只希望在动乱的时代中苟且保全生命,不要求在诸 侯中做官扬名。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 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了解本文于议论中叙事、抒情的写法。 3.批判地继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学习诸葛亮的 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 ●重点: 1.把握诸葛亮的形象。 2.了解本文于议论中叙事、抒情的写法。
1.下列成语均出自本文,请分别解释。
胜。这两个地方分别是 湖北襄阳、
河南。南阳
问题一:作者提出的建议主要在前5个段落中,那
么第6、7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两段追述个人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 的真情以及“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说明 自己出师北伐的原因、意义,切入本题。前面的 建议,是为了保证有出师的国内稳定条件,而这两 段叙事则是说明自身既有出师条件,又有客观因 素。至此,提出北伐请求,水到渠成。因此这两段 陈情述志,动之以情,意在打动后主,使之乐于接受 前面的建议,与上下文貌离而神合,起到照应题目 、点明主旨的作用。
人教版《出师表》第二课时
妄自菲薄 计日可待 庶竭驽钝 陟罚臧否 咨诹善道
引喻失义 三顾茅庐 攘除奸凶 裨补缺漏 察纳雅言
3、翻译下列句子。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 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 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互学—合作探究
读一读
书中找 书中画 小组
碰火花
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1、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那几条建议?
讨论
2、诸葛亮是怎样提出这些建议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3、诸葛亮提的这些建议中,你认为那一条建议尤为重 要?为什么? 二、体会本文“寓情于议”的语言特色。
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其 余两条虽然说的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 关。因为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容易受坏人蛊 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 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可能贯彻执行。而亲 贤为远佞之本,所以文章开头说“开张圣 听”,实际上就是要听取贤臣的意见,万不 可“塞忠谏之路”,中间列举贤臣姓名,要 刘禅“亲之信之”,结尾更劝说刘禅要“咨 诹善道,察纳雅言”,也是亲贤的意思。
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古义:
今义:
先帝不以臣卑鄙。
感激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感动、激动。 古义: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 今义: 衷心感谢。 驰。
扩大。 古义:
诚宜开张圣听。 今义: 商店开始营业。
开张
谨慎
认真,慎重。 古义: 先帝知臣谨慎。 做事小心。 今义:
危急存亡 作奸犯科 临危受命 开张圣听 性行淑均
3、收集有关三国的歇后语。
《出师表》(第二课时)
的任务没有完成 3.复述诸葛亮的经历(根据课文内容) 4.独立思考问题:两段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叙述的对象以及叙 述的内容是什么?(要求扣课文中句子回答) 昔日:生平志向-感激原因-廿年经历-报先帝忠陛下 当今:出师理由 5.讲解“寓情于叙” 这两段追述 21 年来的经历,陈述出师的理由,抒发报先帝忠陛下的心 愿。表达方式是寓情于叙。例如第6段在叙述生平志向、感激的原因之后, 又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句充满 感情的话,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随先帝、为之奔走的艰难历程,又抒发了他 感恩报效的一片忠心。 6.讨论问题: “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 今天应该怎样认识? 引导学生从作者忠君的同时看到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 习,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7.小结第二部分层次: 回顾历程,抒发感激之情 示伐魏决心,报先帝忠陛下。
板书 设计
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 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提建议:亲贤远佞(正反教训) 昔日:生平志向-感激原因-廿年经历-报先帝忠陛下 当今:出师理由 荐贤臣
作 业 A:课后背诵课文3-7 布 B:默写课文3-7段 置
段;预习翻译8、9段
教学反思:
集体研讨建议
个人备注
一、检查默写1-2段 二、分析课文3-5段 1.指导朗读,要求有层次感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抽查: 是以 痛恨 所 以 计日而待 良实 亲贤臣 远小人 3.思考:第3、4两段写什么?第5段作者又提出了什么建议? 师生共同分析,边分析边板书: 荐贤臣: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提建议:亲 贤远佞(正反教训) 4.小结第一部分 (1)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治国大计,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 是作者反复强调的。这三条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 (2)讲解“寓情于议”的特点: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 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 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道理。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 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中的论证手法,就是“寓情于议” 。作者之所以 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规劝目的。 三、分析第二部分: 1.创设情境: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万分感激,平时又言听计 从,临终时也曾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报效刘备的知 遇之恩,所以一生竭尽所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试图为刘备完成统一 中国的大业。下面我们再学习6、7两段,看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 之恩的。 2.教师补充几下注释,学生思考自译课文: 躬耕:亲自耕种.闻 达:声名远扬 庶竭:希望竭尽 尔来:从那时到现在 托付不效:交给
《出师表》第2课时
出师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过程能力与方法: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重点]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
[教学难点]采用“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步骤]第二课时一、检查第1段背诵情况二、讲读第2段1、指定学生讲述这一段的大意,并点拨下列词语:宫中:借指皇帝宫廷里的官员。
府中:借代丞相府的官员。
陟罚臧否:陟,上升,提升官吏;罚,惩罚;臧,善;否,恶。
臧、否用作动词。
合起来即罚臧否,奖善惩恶。
异同:偏义词,意即“不一致”。
昭:表明,显示。
形容词(明显)活用为动词。
2、分析这一段的结构层次。
三、讲读第3—5段1、齐读后指名学生讲述大意。
2、教师重点点拨有关词句:此皆良实:良,善良;实,诚实。
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
形容词作动词。
以遗陛下:以之遗陛下,省略句。
裨补阙漏:裨、补,同义词,补助、弥补。
阙漏,缺点和疏漏之处。
阙,同“缺”。
有所广益:广和益都是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多。
全句的意思是:得到更多的成效。
悉以咨之:悉,全部,都;咨,询问。
悉以咨之,即“悉以之咨之”,都拿来问他们。
所:处所。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就是西汉兴旺发达的原因啊!所以,……的原因。
倾颓:衰败,垮台。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作法感到痛心遗憾。
这里包含着必须吸取前代皇帝“亲小人,远贤臣”的反面教训。
作者不便提及刘禅的“亲小人”,因而称引先帝,以先帝的“叹息痛恨”来引起刘禅深思。
3、分析这三段的结构层次。
四、讨论问题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主要用意(主旨)是什么?明确: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九年级语文 出师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出师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诸葛亮的忠君爱国思想和责任担当。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忠君爱国思想和语言特色。
2.难点:文章结构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文本分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重点。
2.忠君爱国思想分析
(1)再次体会诸葛亮的忠君爱国之情。
(2)探讨忠君爱国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3.结构分析
(1)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逻辑关系。
(2)讨论文章结构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4.语言特色分析
(1)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如质朴恳切、感人至深等。
(2)探讨语言特色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5.讨论责任感
(1)组织学生讨论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6.总结归纳
总结忠君爱国思想、结构和语言特色。
7.作业布置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责任感的理解,结合诸葛亮的形象进行阐述。
《出师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出师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 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出师表》的解读和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了解《出师表》的历史背景和内涵。
2. 教学目标1.了解《出师表》的作者、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2.理解《出师表》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魅力;3.掌握《出师表》的词语、句式和修辞方法;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3. 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导师将《出师表》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这一句话投影出来,让学生阅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之后,导师简要介绍《出师表》的作者、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
通过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为接下来的教学铺垫。
(2) 讲解分析导师对《出师表》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魅力进行分析,重点讲解词语、句式和修辞方法。
讲解过程中,逐渐引导学生深入到文学世界中,让学生领略文学的美,感受情感的升华。
导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情感、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
(3) 练习演练在掌握了《出师表》的基本知识和文学特点后,导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模拟汉朝以降、唐、宋、元、明、清等时期,各个历史时期的君臣之间的交往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君臣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出师表》中表现的思想。
(4)总结归纳导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将学习成果整合归纳,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学习的成果,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4.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诘问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情景演练法等。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评估方法本课程评估方法主要采用观察、讨论、测试等方法,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评估,反馈学生学习效果,以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
6.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对《出师表》的理解、记忆和感受。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在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课堂互动,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更好地体会和理解文学作品的魅力。
《出师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出师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出师表》的作者、背景和主题;2. 掌握《出师表》的基本内容;3. 能够分析《出师表》中的修辞手法和意义;4.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出师表》的主要内容和修辞手法;2.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出师表》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引起学生对这篇古文的兴趣。
2.学习内容(25分钟)- 分段阅读《出师表》,理解每个段落所表达的含义;- 分组讨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理解和感悟;- 教师解读并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等。
3.课堂练习(15分钟)- 设计选择题和解答题,测试学生对《出师表》的掌握情况;- 老师可就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和讲解。
4.拓展延伸(10分钟)- 鼓励学生在家继续阅读《出师表》的其他版本,比较不同版本对于解读的影响;- 可以邀请学生自行查找相关资料,探讨《出师表》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5.总结反思(5分钟)- 老师对于此次教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知识点;- 学生分享对《出师表》的新认识和感悟。
四、板书设计- 《出师表》- 作者、背景、主题- 修辞手法五、教学资源- 《出师表》文本- 教师准备的相关资料- 手写板书六、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完成《出师表》的读后感或分析,写成文章形式。
七、教学反思本堂课设计旨在通过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出师表》这一古代文学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耐心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对于文学的热爱和探究欲望。
同时,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做出不同的引导和拓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出师表》第二课时 教案
表文开篇点明天下形势,“今天下三分”,尚不知鹿死谁手,复直言“益州疲弊”,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在凸显形势的情况下,垫以“侍卫之臣”“忠志之士”,他们不忘先帝遗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是有希望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三项治国主张。表文将是否广开言路、执法严明、亲贤远佞从关系国家存亡的角度来谈,从关系忠于先帝的高度来说,使人闻之惊心,思之动心。因此可以说,从蜀国形势谈起,这样的切入角度无疑是最佳的。
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
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力求当堂成诵。
2、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 程(第二课时)
一、师生齐背课文
1、这篇表艾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请自选角度,如语言、结构、表达方式等等,写出你的看法。100字左右。
2、请搜集有关资料,分析一下诸葛亮失败的原因,写成一篇小论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出师表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积累名句,背诵全文。
4、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5、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过程与方法:
阅读体悟,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出师表》第二课时教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出师表》第二课时教案
出师表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研读3—5段并归纳第一大部分内容。
二、研读6、7段。
三、讲清“寓情于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巩固情况:
⑴1、检查背诵1、2段。
⑵2、这两段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两条建议是什幺?
二、研读3—5段。
1指导朗读3—5段,要求有层次感。
2补充如下注释:
是以:因此,“以是”的倒装。
痛恨:痛心,遗憾,要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所以:表原因连词,要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计日而待:时间不长,屈指可数。
良实: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善良诚实之人。
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远离。
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阙:通“缺”,缺点。
出师表第二课时2020-3-16
语文作业
• 1,翻译3-6自然段。 • 2,背诵课文1-6自然段 • 3,明早我们要进行语文的网上模拟测试,所以只上一段内容,但是明早所讲的内容里有考试内容,请大家
明天早上按时上课。等到考试时间了,再进入。
整体感知臣本平布民衣,躬耕于在南阳,
原本
亲身耕种
有名望,显贵
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
希求
苟全性
苟且保全
译文:我原本是一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 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 有名望而获得显贵。
整体先感帝知 不以臣辱份卑。”这的鄙里意,有思猥“自降枉低身屈,三访三次顾拜 臣到于草庐
因为
战事失败的时候
危机患难期间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 二十有一年矣。
自那时以来 二十一年
译文:后来正遇危急关头,在战事失败的时 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收到委 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第6段主要内容:
身份,生活,追求
叙
猥自枉屈、三顾草庐
述
宽宏大度,不耻下问
创业艰难
品格高远 由是感激 效忠心愿
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一次不为桓灵二帝叹息,痛心、
遗憾的。
都 都是古代官职名 是 忠正贤明,能够以死报国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
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
计日而待也。
计算日期来等待,意
那么 兴隆昌盛
思是很快可以实现。
译文: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
蒋琬,这些都是忠正贤明,能以死报国的节义臣子,诚
•( 6 ) 引 喻 失 义
说话不恰当
•(7)陡罚臧否,不宜异同 晋升、处罚,赞扬、批评
九下22出师表 第二课时
三 8、9 归结责任,结束全篇 抒发感情
古今词义
古义:痛心遗憾。
痛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今义:非常恨。
古义:贫民百姓。臣本布衣。 布衣
今义:布的衣服。
古今词义
古义:身份低微。
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感激
古义:感动,激动。由是感激。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 产生好感。
4.文中两句千古名言,说尽诸葛亮一生 的话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文中列举的使诸葛亮报先帝忠陛 下的 两 件事:
三顾茅庐
白帝城托孤
6、诸葛亮此次出师的目的是什 么?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 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 都。
文中隐藏了许多成语,能找出来吗?
理解练习:
1。诸葛亮对当前形势的 分析是什么?
客观条件:今天下三分,益州 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
开张圣听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亲贤臣,远小人
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3.作者自叙志趣过人,不求功名的话: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课时作业
• 1.背诵有关诸葛亮的诗句。 • 2.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写一篇小作
文
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为动词, 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用为动词, 发扬扩大。
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 善良诚实的人。
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 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词类活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页 返回 下页
二、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自学指导: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后4段,边读边
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若有疑问可小组讨论交 流或举手问老师)(时间5分钟) 1、阅读第六、七段,思考:在表达方式上,这 两段与上文有何不同?主要内容应怎样概括?请 逐句加以理解。 2、阅读第八、九段,概括主要内容。 3、 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 “五月渡泸,深入 不毛”的原因是什么?③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 伐的条件是什么? 4、诸葛亮此次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
允之任也。 ……的办
洛阳
法
上页 返回 下页
见实效按现果课,本注告释慰学习效申为果加任,绿引务色词语
发扬道德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 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 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 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 胜受恩感激。
学生译讲
译讲方法
• 一人译一句。先读一句原文, 再解释重点词,人名、地名、 时间不必解释,最后翻译整个 句子。
到……按臣去课本,因本布拜为注衣释,出学躬做大习耕大名加于官,南绿阳色随,词便苟语全
性访命。于 乱 世 , 不 求 闻 达 于 诸 侯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 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 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 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 矣。
上页 返回 下页
译文7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小心,所以临终之时把国 家政务托付给我。领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 恐完不成先帝的托付,因而损害先帝的英明,所以 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不毛之地,现在南方 已经平定,武器军备已经充足,应当勉励并率领大 军进兵北方,平定中原,我希望能竭尽自己驽钝之 才,铲除邪恶势力,复兴汉朝天下,返回到故都去。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所应尽的本分。 至于考虑兴利除弊,进献忠言,那就是攸之、祎、 允的责任了。
第六七段逐句分析
第六段 1.叙己志向:身份,生活,追求——品格高远
2.叙“三顾草庐:宽宏大度,不耻下问——由是感 激3.叙共患难经历:创业艰难——效忠心愿 第七段
1.叙托孤之事,提挈全段 2.受命以来的心情、行动 3.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出师目标 4.补笔
三、理清思路,把握构
请结合“预习提示” 综合思考: 作者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全文可分为几个部
上页 返回 下页
见效按果课,本注释学习加绿色词语
也实先。现受帝以命知至以臣来谨慎,,夙故夜忧临兵甲叹崩,,,寄武装恐臣器备以托。大付事不 效,以伤先帝之明但,愿故五月渡泸,深
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
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
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禁不住 忍不住
落
泪
上页 返回 下页
译文6
我本来是个平民百姓,亲自在南阳耕田种 地,只想在动荡不安的乱世中姑且保全性命, 不希求在诸侯那里显声扬名,先帝不因为我身 份低微,学识鄙陋,而降尊屈驾,三次到草庐 来拜访我,向我征询对当代大事的看法,故此 我甚为感动,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 遭逢战败,在战事失利之际我接受了任命,在 艰危困境之中我领受了使命,从那时以来已经 二十一年了。
出师表第二课时要点
第二课时
• 学习目标:
• 1、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翻译课文后4段。 • 2、领会文章融议论、记叙、抒情为一体的
写法。 • 3、重新认识诸葛亮,并了解其政治主张。
第一次先学后教(翻译课文)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边独自小声读课文,边利 用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练习译讲课文后 4段。如有疑难,请对子或小组交流 解决。10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
分? 此表在表达方式运用上有何特点?请具体阐述。
自学提示: 先独自思考,若解决不了,可小组交流或询
问教师。
部分
一
二 三
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段落
1 2 3、4、5
6 7 8、9
要点
广开言路
表达方式
赏罚分明
寓情于议
亲贤远侫
叙述经历:三顾草庐 效忠心愿:托孤之事 归结责任,结束全篇
寓情于叙 抒发感情
思路:以“出师” 为中心 首先,危急形势下出师,提出治国建议; 然后,陈述出师理由,表达感激之情效忠心愿; 最后,要求批准出师,表达出师决心。
上页 返回 下页
译文8
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 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我做不出成效,那就 惩处我的罪过,来告慰先帝的英灵。如果 没有发扬圣德的言辞,那就责罚攸之、祎、 允等人的轻忽职守,来显示他们的过失。 陛下也应当自己谋划,征询治国的好办法, 明察并采纳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 遗诏。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当堂训练:
• 背诵课文后4段 • 自学指导: • 读一点,背一点,背不出来的,再看看书,
可以自己背,也可以互相背。发现不熟的 地方,反复背,准备抽背。 • 时间:10分钟 。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