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的教学反思吴秀丽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芙蓉楼送辛渐》的教学反思

精河县托里乡沙山子小学:吴秀丽中国几千年灿烂的文化并没有随着时代巨轮的转动而停滞,反而散发出璀璨的光芒。新课程走进小学语文的课堂,大量的优秀诗文也走进小学语文的课堂,让前人的诗文适应现代的教学,就需要教师们探寻古诗的创新教学方法,用新理念去教古诗。我将古诗的教学细化为四大过程: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背诗文,多积累。针对《芙蓉楼送辛渐》这篇古诗教学,围绕新课标,我是怎样具体进行古诗教学设计的。下面谈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对此课古诗教学后的反思。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本诗构思新颖,淡写朋友间的离情别绪,重写本身的高风亮节。前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了送别时的孤寂心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本身开阔的胸襟和坚强的性格。全诗借景抒情,表白胸襟。古诗字字凝练,句句隽永,有必要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触领悟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诗的音乐美,把握古诗的韵律美,让学生自主诵读,发挥其主动性。

在理解古诗的诗意之前,如果我能让学生自己多角度地介绍搜集来的资料,让学生谈谈当时的情况效果将会更好。学生可以在介绍王昌龄及写作的时代背景时,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既明白了题目的意思,又为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铺垫。

在讲授中我注重学生的个性,特探寻不同的诵读方式,或者听读、或者范读、或者对比读、或者齐读。初步朗读,读准诗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如:在初读古诗时,让学生自读三遍,要求读准字音,句子读通。在此基础上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同时穿插七言绝句的相关知识及朗读技巧,之后范读,指名读,师生互读等等。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步入赏析古诗的角色。经此过程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传染,从而加深对诗文的感知。如此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古诗的欲望,并且为学生理解、体味古诗的意境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不同的班级,不同教师的授课方式,同授一课,使我发现自身对于本堂课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1.学情了解不全面。没能充分地给学生自主交流的空间。

2.课前搜集的资料没能够充分地展示出来。

3.课件制作的不够精简。操作不够娴熟。

4.学情分析不足。比如写作背景出示的较晚,没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

对诗人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的理解。没有达到我所预设的效果。

5.没有充分体现出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课中时间分配不均,以至于前松后紧。

7.在过渡到下个环节中,衔接语还需精炼。

8.与年轻教师对比,还需不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自身的

教学技能。

总而言之,中国古文化中的古诗词,魅力无穷,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都应该学习它,了解它,而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则更需要通过适应时代的创新方法,把古诗教给学生,才能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