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护理与气道管理

合集下载

ICU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的进展

ICU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的进展

音又使 护患交流发生 障碍 , 某些需 求得不 到满足 , 因此难 以耐 受气管插管而 自行拔管 。④缺乏有效的固定 。常规双胶布固定
法会 因出汗及 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浸渍而使胶布失去黏性 , 护
理人员未及时清理 口鼻分泌物或清除后未更换 固定带 , 法起 无 到固定作用 。 ⑤护理不当。 如给患者翻身时 , 粗暴翻动患者使呼 吸机管道受到牵拉及 吸痰 、 口腔 护理等操作 不规范 , 护士 责任 心不强 , 工作繁忙时观察不仔 细等 意外都会导致插管脱管。
成下呼吸道失水 、 排痰不 畅发生气道堵 塞 , 肺不张和继发 感染 等并发症[ 气道湿化满意的标 准为分泌物稀薄 、 5 1 。 能顺利通过吸 引管 , 导管 内没有结痂 , 湿化不足则为气道分泌物黏稠 , 吸引困
难, 湿化 过度则可见分泌 物过分稀薄 而咳嗽频繁 , 需要不 断吸 引『 句 。气道湿化 的方 法 : ①蒸汽加温加湿 : 用多功能呼吸机上的 电热恒温蒸汽发生器进行湿化 ,一般温度控制在 3 ~ 5℃, 23 不 能低 于 2 O℃, 也不能高 于 4 0℃, 如果低 于 2 c 0。可引起支气管 纤毛运动减弱 ,气道过敏者还会引起应激性反应诱发哮 喘, 高 于4 0℃可造成 支气 管黏膜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 ,而且可能会 烧伤局部黏膜 。李文涛等 f f 究湿化器设置温度 以低于体表温 度 2℃为标准 , 使气体进入 呼吸道后渐 升至体温水平 , 可使 相 对湿度达 到维持纤 毛运 动的生理要求 。②气管 内直 接注药 : 于
用, 减少其并发症 。现对近年来 M V患者气 道管理的进展综述
如下。
胶布两端分别贴一约 4e m x c 4 m大小 的手术保 护膜可加强胶
布对导管 的固定 作用 。气 管导管 固定绳 带应松 紧适 宜并打死

机械通气37例人工气道管理及护理干预体会

机械通气37例人工气道管理及护理干预体会
■ 汐留匈癌露
机械通气 3 7例人工气道管理及护理干预体会
王 向 平
( 霍州煤电集 团总医院 , 山西 霍州 0 3 1 4 0 0 )
人 工 呼 吸道 用 以 纠正 患 者 的缺 氧 状 态 , 利 于有 效 地 清 除 气
的量及性状 , 观察切开局部有无 出血 、 皮下气肿等 , 有异常及 时
此合理的呼吸道湿化 , 可稀释痰液 , 使 痰液及 时排 出 , 并保持呼
吸道通畅。 气道湿化 的方法有 : ①保证患者足够 的液体人量 ; ②
l 9岁 ~ 8 8 岁, 平 均年龄 5 3 . 5 岁 。病 因 : 脑血管意外 l 9例 , 多发 肋骨骨折伴血气胸 8 例, 创伤致颈椎损伤伴高位截瘫 4例 , 肺挫
本组 3 7例 患者在建 立人工气 道后 , 通
过机 械通气 以及其 他治疗措施 ,其 中 2 3例治愈 出院 , 1 1例好
转并顺利脱机后转 入专科 病房继续治疗 , 2 例放弃 治疗 自动出
院, 1 Hale Waihona Puke 死亡。 2 干 预 措 施
使细小气管的分泌物流入 中大支气管而排出。叩背时必须面对 患者 , 密切观察患者面色 、 呼吸 , 气管插管 的位置 , 防止脱落。 给 患者翻身时应使其 头、 颈、 躯 干处 于同一轴线 , 防止套管旋转角
加热湿化器 , 湿 化器 温度控制在 3 2。 c 左右 ; ③气道内持续滴 注 湿化液 ; ④气道冲洗 , 应用生理盐水 2  ̄ 5 mL在患者吸气时滴人 气道 ; ⑤经人工气道雾化 吸入 , 在雾化吸入 过程 中, 严密观察 患 者对雾化治疗 的反应 , 如突然发生刺激性 咳嗽 、 憋气 、 面色紫绀
措施 , 如使用约束带 , 如患者烦躁不安 , 无法进行有效 的治疗护

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的综合护理措施

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的综合护理措施
神 志 清 者 『诉 有 痰 时 j 即 吸 痰 。 张 会 芝 Ⅲ 吸 痰 指 将 分 为 : 观 情 况 、 者 、 卜 方 面 。 客 观 情 况 包 括 : 气 道 客 患 护 “
相对温度和湿度 , 使空气湿度保持在 6 %以上。 O 2 1 妥 善 固定人 工气 道 . 人 工气 道 留置 好后 应 用 透气 胶 布
妥 善 固 定 , 口气 管 插 管 深 度 一 般 为 男 性 2 ~2 m, 性 经 2 4c 女 2 1~2 。躁 动 患 者 的 气 管 插 管 很 容 易 滑 出 或 吞 入 , 注 3m c 应

1 ・ 2
TODAY NURSE. r h. 01 No 3 Ma c 2 2, .
i [ !
李社 馨等 研究发 现胸 背挤 压吸痰 法对 于机械通 气 的 C P OD
测 气 鹱 力 允 时 最 好 有 测 装 置 , 条 件 测 无
222 . .
患者在改善患者缺氧 , 减少 吸痰次数 , 降低肺不张发乍率及缩 短
24 0 1 长 沙 中南 大 学 护理 学 院 . 10 3 收稿 日期 : 1 0 2 1— 4—2 0 9
2 2 气 囊的管理 .
2 2 1 气囊 的充盈度 气 管毛 细血 管灌 注压 约 3 m , .. 0e i 0 l
若 气囊压力 大于此压力 则可 致缺血 性损 伤或 组织 坏死 。有研 究 认 为 目前所 用的气管 导管 均采 用低 压高 容气 囊 , 气后 充 囊 内压多不超 过 2 mi 0 , 5e l , 不易造 成气管黏膜 损伤 。充气程 度 以气囊有 弹性为宜 , 如触 口唇 , 一般充气 8~1 。采用具 0ml 有双套 囊 的 导 管 , 替 使 用 可 以 减 少 对 气 管 黏 膜 的 局 部 交

机械通气及人工气道的管理

机械通气及人工气道的管理

基本参数设臵
呼吸频率的设定:
频率选择根据分钟通气量及目标动脉氧分压 (PaO2)水平, 成人通常设定为12~20次/min。 急、慢性限制性肺疾病时也可根据分钟通气量 和目标PaO2水平超过20次/min, 准确调整呼吸 频率应依据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综合调整 VT 与支持频率(f)。
动脉血氧分压PaO2:80-100mmHg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35-45mmHg

机械通气的定义
无创通气与有创通气

两者核心区别:呼吸机与患者的连接方式不 同
无创通气:以口/鼻面罩和患者相连 有创通气: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气管插管 / 气管切开)

呼吸机的基本培训要求



1、正确的连接 2、开关机流程 3、基本参数设臵 4、重点报警识别与紧急处理:高压、 低压、潮气量报警 要求:简易呼吸器随时备用


缺点:受影响因素多,呼吸机管路必须要有 积水杯收集冷凝水。
人工气道的温化、湿化

2、带湿化罐及加热装臵的一次性呼吸机管路: 无需积水杯,一般不会产生冷凝水,吸入的 气体温化效果好。
缺点:一次性使用,价格贵,成本高。 3 、超声雾化:发挥湿化作用,但对吸入气体 的温化效果差。

4、间断滴入湿化液:每30-60分钟向气道內滴 入湿化液。 不建议常规使用气道内滴注湿化液。临床 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
机械通气及人工气道的管理



机械通气 1、定义 2、培训要求 3、各种通气模式 4、参数设臵 5、日常维护 人工气道 1、人工气道的分类 2、人工气道的湿化、温化 3、人工气道的吸引 4、气管插管气囊的管理
机械通气的定义

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

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

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是一种常用于重症患者的治疗方法,在抢救患者生命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机械通气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包括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人工气道感染等。

因此,在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过程中,合理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 确定适当的气道管理策略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护理的第一步,就是要确保适当的气道管理,包括人工气道的选择、导管清洁等。

在进行人工气道的选择时,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预计机械通气时间等因素。

对于较长时间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应该选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长期人工气道;而对于短期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可以选择口鼻面罩等短期人工气道。

在确定人工气道后,要定期进行导管清洁。

这一步骤非常关键,可以有效地预防气道感染。

在进行导管清洁时,要注意使用无菌技术,避免交叉感染。

一般情况下,建议每天至少清洁一次气道管路。

2. 确定适当的呼吸机设置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呼吸机的设置对于减少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等并发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呼吸机设置时,要针对不同的患者提供针对性的设置,包括呼气末正压(PEEP)、潮气量(VT)、吸呼比等。

这些参数的设置需要根据患者的肺功能状况和重症程度进行调整和监测。

为了保证呼吸机的正常工作,还需要定期检查呼吸机管路、呼吸机的过滤器等。

3. 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支持是非常关键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在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过程中,机体代谢速度会显著增加,对营养的需求量也会增加。

为了保证机体的营养供应,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营养支持。

通常情况下,口服营养是首选,但很多机械通气患者由于气管插管等原因无法口服。

这时,可以选择经胃管或经肠管输送营养的方式,例如近端胃肠营养管、远端胃肠营养管等。

在进行营养支持时,要注意合理配制营养液,避免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4. 检测患者状况及复诊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应该是全面的、周到的。

有创机械通气护理的分析报告气道管理与呼吸道感染风险评估

有创机械通气护理的分析报告气道管理与呼吸道感染风险评估

有创机械通气护理的分析报告气道管理与呼吸道感染风险评估有创机械通气护理的分析报告气道管理与呼吸道感染风险评估概述有创机械通气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护理措施,用于协助呼吸功能受限的患者维持氧合和通气。

然而,机械通气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与气道管理和呼吸道感染相关的风险。

本文将对有创机械通气护理中的气道管理和呼吸道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旨在提供对该护理措施的科学理解和有效管理。

一、气道管理1. 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是有创机械通气的常见方式,它可以确保气道通畅,并直接通过插管进行氧合和通气。

然而,插管过程中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如误吸、声门下区炎症和气管狭窄等。

为避免这些风险,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插管,并定期监测气道情况以及患者的呼吸状态。

2. 导管固定和护理气管插管后,导管的固定和护理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确保导管的位置稳定和气道的有效管理。

护理人员应该使用适当的方法和工具来固定导管,如头环或贴片固定器,并及时清洁导管,以避免感染的风险。

3. 气道护理在有创机械通气过程中,持续的气道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护理人员应定期清洁和吸痰,以防止气道阻塞和感染的发生。

此外,定期更换气道护理用具和定期评估气道的通畅性也是重要的护理步骤。

二、呼吸道感染风险评估1. 感染源的评估呼吸道感染的来源多样,可能源于外界环境、导管、气道分泌物或患者的内源性感染。

在机械通气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细致地评估患者周围环境以及气管插管周围的情况,以及患者的感染病史。

同时,定期监测气道分泌物的性状和数量,以及评估患者的炎症指标,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及早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呼吸道感染源。

2. 风险评估工具的应用为了更客观地评估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护理人员可以使用一些评估工具,如CDC(美国疾控中心)的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评分工具。

这些工具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对呼吸道感染的风险进行评估,有助于护理人员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和风险管理措施。

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护理新进展

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护理新进展

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护理新进展在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是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关键,近年来笔者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了研究和讨论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现就应用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及护理进展内容进行概述。

,1 保持呼吸道的温湿度,1(1 气道湿化的方法,1(1(1 电热恒温湿化装置是以加温湿化空气,温度设置在32?~37?,气体相对湿度95%左右,以减少寒冷、干燥的气体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使气体进入呼吸道后温度逐渐升至体温水平,并可使相对湿度达到维持纤毛活动的生理要求,降低了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

加温后的气体可在呼吸机管道产生凝结水,要经常清除,以免积水太多返流患者气道内发生气道感染。

另外,应注意加热器内随时添加灭菌注射用水,不得使用生理盐水和药物,以免烧干。

警惕恒温调节失灵,导致水温骤升,引起喉痉挛、呼吸道烫伤等。

,1(1(2 雾化吸入雾化吸入治疗是将药物或水分散成雾粒或微粒悬浮于气体中,雾滴一般低于5 μm,通过吸入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可保持气道湿润,稀化痰液,预防和减少呼吸道的继发感染。

杨晶等提出小雾量、短时间、间歇雾化法,2 h雾化吸入10 min,可增加黏膜用药浓度,达到局部预防、治疗感染的目的,避免了长时间雾化导致血氧分压下降现象的发生。

,1(1(3 气道内滴注湿化 ?间断湿化:临床上通常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湿化液直接快速注入气管内,间隔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0~120 min,每次3~5 ml,每天注入总量不少于200 ml。

在吸气末给药,引起患者呛咳,及时吸出痰液及生理盐水,可预防并控制痰液附着管壁而形成痰痂,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

但由于气管内间断给药法一次气道滴药量大,易引起刺激性咳嗽,憋闷,心率增快,SpO<sub>2</sub>下降,血压升高等并发症。

但目前临床上用的较多的还是此方法。

?持续湿化:对气道刺激小,不易引起咳嗽,使气道始终处于湿化状态,减少咳嗽次数及其对气道黏膜的损伤。

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

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

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引言呼吸机通气是重症患者治疗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是确保患者安全、有效通气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巧。

呼吸道管理的目标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的目标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道感染、降低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通畅是机械通气的前提,只有通畅的呼吸道才能保证患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通畅的呼吸道还能减少气道阻力和工作负荷,提高机械通气的效果。

2.防止呼吸道感染:机械通气期间,呼吸道容易受到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感染。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包括定期清洁呼吸机和管道、减少呼吸机调整次数、降低气道内压力等,来避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3.预防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机械通气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气压伤、气胸和声带损伤等。

通过合理的呼吸道管理,可以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保护患者的呼吸系统。

呼吸道管理的基本原则在机械通气期间,呼吸道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定期评估呼吸道状态:呼吸道状态是实施呼吸道管理的基础。

每天都需要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评估,包括气道湿度、分泌物的数量和性质等。

2.维持适当湿度: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呼吸机通入的气体会干燥呼吸道,增加分泌物黏稠度,影响气道通畅。

因此,应保持适当湿度,通常是使用热湿化器或加湿器。

3.定期清洁呼吸机和管道:呼吸机和管道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来源。

应定期清洁呼吸机和管道,避免细菌和病原体滋生。

4.避免呼吸机过度调整:频繁调整呼吸机参数会增加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在机械通气期间,应尽量避免过度调整呼吸机参数,只有当患者需要时才进行相应调整。

5.降低气道内压力:机械通气期间,气道内压力过高也会增加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应该尽量降低气道内压力,避免压力损伤。

呼吸道管理的具体操作技巧1.清洁呼吸机和管道:每天都应清洁呼吸机和管道,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和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清洁。

呼吸机的气道管理及操作技巧

呼吸机的气道管理及操作技巧

呼吸机的气道管理及操作技巧呼吸机是一种用于辅助或替代患者呼吸的医疗设备。

它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急诊医学和康复医学等领域。

正确的气道管理是呼吸机使用的基本前提,它涉及到气道通畅性、气道保护以及合理操作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介绍呼吸机的气道管理及操作技巧,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并确保安全性。

一、气道通畅性的维护气道通畅性是呼吸机操作的首要问题。

为确保患者的气道畅通,一般需要进行以下方面的管理:1. 气管插管:对于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气管插管是最常见的气道管理方法。

插管时需要注意插管深度,一般成人男性插管深度为22-24厘米,女性为20-22厘米。

在插管过程中需要确定合适的喉镜大小,并保持气道稳定,避免误插或气道损伤。

2. 翻身及头位调整:合理的翻身和头位调整可有效避免气道阻塞。

重症患者通常需要定期翻身,翻身时应特别注意避免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脱出。

3. 防止分泌物积聚:清除患者气道分泌物,防止积聚和堵塞。

可通过定期吸痰或进行吸痰治疗来减少分泌物的堆积,有助于保持气道通畅。

二、气道保护的重要性气道保护是呼吸机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气道保护技巧:1. 气道湿化:维持患者气道的湿润有助于减少分泌物黏稠度,便于清除。

可以通过对呼吸机的湿化器进行设置,或者使用湿化器装置,来提供适宜的湿度。

2. 气囊气道帽的使用:气囊气道帽是一种常见的气道保护装置,可以减少患者的胃肠反流和口腔部分失禁现象,同时保持气道的稳定。

3. 避免吸气末呼气末正压(PEEP)过高:PEEP是一种常用的呼吸机参数,适量的PEEP能够保持肺泡开放,但过高的PEEP可能导致肺泡过度膨胀,损伤肺组织。

三、呼吸机操作技巧呼吸机的操作涉及到各种参数的设置和调整,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操作技巧:1. 通气模式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

常见的通气模式包括控制模式、辅助控制通气(ACV)模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等。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机械通气是指通过机械装置向患者提供呼吸支持,改善气体交换和缓解呼吸困难的一种治疗方法。

然而,机械通气也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肺损伤、气管导管相关并发症、呼吸肌无力等。

因此,提高机械通气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对于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一、机械通气技术操作的预防1.气道管理:机械通气前应对气道进行充分评估,包括气道的通畅性和是否存在异物,排除气道阻塞的因素。

定期检查气道导管的位置和固定情况,预防导管意外脱出。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较短的导管,减少对气道的刺激和损伤。

2.适应症的评估:选择合适的机械通气模式和参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需要进行个体化设置。

对于有条件的机械通气患者,应尽早进行呼吸机脱机的评估,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

3.厌氧防护:保持气管内套管的氧气浓度不低于30%以预防低氧损伤。

避免氧气过度输送,降低肺泡氧中毒的风险。

二、机械通气技术操作的处理1.肺损伤的处理: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是机械通气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气压伤和肺过度膨胀伤。

对于气压伤,应适当降低患者的气道峰压,控制潮气量和气道平台压力,避免过度充气。

对于肺过度膨胀伤,可通过减少潮气量、调整PEEP水平等方法来降低肺泡内压力,预防或减轻肺损伤。

2.气管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气管导管的位置和固定是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关键。

一旦出现气管导管意外脱出、误吸、气道压力伤、声带损伤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確保气管内套管畅通,及时进行导管调整或更换,保证气道的通畅性。

3.呼吸肌无力的处理:机械通气会导致患者呼吸肌的废用性衰竭,应进行相关评估和处理。

适时进行呼吸肌锻炼,如采用间歇性断续卸载逐渐减少机械通气支持,以保护和恢复呼吸肌功能。

4.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机械通气患者的并发症常常会在早期发生,促使开展早期干预。

因此,临床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机参数,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在患者情况恶化前采取措施。

机械通气与气道管理ppt课件

机械通气与气道管理ppt课件
4. 通过改变肺内压来维持患者的 有效呼吸功能,改善呼吸困难。
5. 机械通气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预后
机械通气是一种通过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治疗方法,通过维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氧合,能够改善 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预后。机械通气可以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缓解呼吸肌疲劳,改善呼吸功 能。同时,机械通气还可以减少呼吸做功,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肺功能。此外,机械通气还可以 促进肺泡氧合,改善组织供氧,减轻肺损伤和改善氧弥散功能。
2. 气道管理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湿化、吸痰等
气道管理是机械通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保持呼吸道通 畅、给氧、湿化、吸痰等。其中,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最基 本的需求,包括使用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等措施;给氧是提 高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关键步骤,一般采用高流量氧气吸入 或高压氧舱等方法;湿化则是防止呼吸道干燥、维持呼吸 道通畅的重要手段;吸痰是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的必要措施, 防止分泌物阻塞呼吸道,保证机械通气效果的发挥。
5. 气道管理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管理知识
气道管理是机械通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医护人员 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管理知识。气道管理的基本概念包 括保持气道通畅、维持适当的气道内压力、防止气体 陷闭和防止误吸。保持气道通畅需要掌握吸痰技术、 使用气道湿化装置等技能;维持适当的气道内压力需 要掌握机械通气参数的调整技能;防止气体陷闭需要 掌握正确的呼吸机管道连接方法;防止误吸需要掌握 正确的进食和排痰方法。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具备专 业的技能和管理知识才能做好气道管理工作。
气道管理是机械通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预防 呼吸道的感染和并发症。首先,正确的气道管理 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痰液堵塞,减少细菌 在呼吸道内的定植,从而预防呼吸道感染。其次, 气道管理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通 过保持呼吸机的清洁和消毒,避免细菌传播到下 呼吸道。此外,合理的气道管理还可以及时发现 并处理潜在的呼吸道问题,如喉头水肿、支气管 痉挛等,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气道管理对 于机械通气患者至关重要,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 度和治疗效果。

机械通气护理的要点

机械通气护理的要点

机械通气护理的要点
机械通气是一种医疗手段,它可以帮助患者维持呼吸功能,通常用于重症监护室和手术室等场合。

在机械通气护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 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通气模式包括容量控制通气、压力控制通气等,参数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氧浓度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态,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机械通气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2. 有效的气道管理:机械通气需要通过气道将氧气和空气送入肺部,因此需要对气道进行有效的管理。

包括保持气道通畅、定期吸痰、适时更换气道导管等。

气道管理的不当可能导致气道阻塞、感染等并发症。

3. 监测呼吸机参数和患者生理指标:呼吸机参数需要定期监测和调整,以确保呼吸机的工作状态良好。

同时,需要监测患者生理指标,包括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等,以及对患者的意识、呼吸努力等情况进行观察。

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可以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4. 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为了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需要严格执行手卫生、使用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呼吸机附件等措施,提高机械通气操作的安全性。

5. 适时拔管和康复护理:机械通气是一种暂时性的治疗手段,在患者病情好转后需要适时拔管。

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包括呼吸康复、营养支持、床位复健等,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

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

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引言:机械通气是一种通过机器设备辅助或代替患者自主呼吸的治疗方法。

在机械通气中,气道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气道管理可以确保气道通畅,减少并发症,提高机械通气的效果。

本文将从气道保护、气道通畅和气道分泌物清除三个方面探讨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

一、气道保护在机械通气中,气道保护是最基本的目标之一。

通过有效的气道保护措施,可以减少气道损伤和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常见的气道保护措施包括正确的气道插管和气囊充盈压力控制。

1. 气道插管气道插管是机械通气的关键步骤之一。

插管时应采用无菌操作,确保插管的安全和有效。

在选择气管插管尺寸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体格特征进行合理选择。

插管后,要及时进行固定和验证插管的位置,以确保插管的稳固和正确。

2. 气囊充盈压力控制气囊充盈压力的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气道损伤。

因此,对于患者的气囊充盈压力需要进行合理控制。

一般情况下,成人患者的气囊充盈压力应控制在20-30 cmH2O之间,儿童和新生儿患者的气囊充盈压力则需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调整。

二、气道通畅保持气道通畅是机械通气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通过合理的气道管理措施,可以防止气道梗阻和阻塞,确保机械通气的顺利进行。

1. 气道吸痰气道分泌物的积聚可能导致气道梗阻和感染。

因此,定期进行气道吸痰是非常必要的。

气道吸痰可以通过开放式吸痰和闭式吸痰两种方式进行。

在进行气道吸痰时,应注意吸痰的频率和力度,避免对气道产生过大的刺激。

2. 气道湿化机械通气期间,患者的气道易受干燥的影响。

干燥的气道会导致黏液的增加和气道黏膜的受损。

因此,进行气道湿化是必要的。

气道湿化可以通过加湿器和湿化器来实现。

在选择湿化器时,应根据患者的需要和机械通气的模式进行合理选择。

三、气道分泌物清除机械通气患者常常存在大量的气道分泌物,如果不及时清除,可能导致气道梗阻和感染。

因此,有效的气道分泌物清除是机械通气的重要环节。

1.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常用的气道分泌物清除方法之一。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机械通气是借助呼吸机建立呼吸道口与肺泡之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呼吸支持,即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

【护理常规】1.呼吸机的连接:连接呼吸机管路,检查管路是否漏气,通气模式是否合适,参数调节是否准确,报警系统是否完好。

如一切正常,向湿化罐内注入无菌注射用水,使液面至上下标记线之间,并调节湿化器的温度。

2.人工气道的管理:①妥善固定:记录气管插管的深度,并班班交接,防止脱管。

固定气切套管的寸带松紧适度,以能伸进一指为宜。

烦躁患者,适当使用约束带予以约束。

一旦出现脱管应立即重建人工气道,并同时面罩加压给氧气保持氧供。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评估呼吸道内是否有分泌物,如患者有痰鸣音、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增快等表现。

定期翻身、叩背,确保分泌物的充分引流。

对痰液粘稠者,气道内注入3-5ml灭菌注射用水,每30-60分钟1次,以稀释和化解痰液。

吸痰前后给予吸100%氧气2分钟,1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注意无菌操作。

③呼吸道湿化:使用温加湿器,调节温度温度在32-37℃,相对湿度达到100%,以维持呼吸道黏膜完整,纤毛正常运动及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④气囊充、放气:如气管插管未使用低压气囊,需定时放气,防止气囊压气管粘膜过久,影响血液循环,造成粘膜损伤,甚至坏死。

一般每6-8小时放气1次,放气时,先抽吸气道内分泌物,再缓慢抽吸囊内气体,尽量减轻套囊压力,每次放气5-10min后再充气。

在进行充放气操作时,应注意防止插管脱出,充气完成后需测量末端到牙齿的距离,并与原来的数据比较,确保固定良好。

3.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①气压伤:严密监测患者的神志、血压、心率、呼吸次数、SPO2、呼吸机参数。

发现气胸、皮下气肿时及时处理。

②通气过度或通气不足:定时监测血气分析和电解质,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重视呼吸机报警信号,及时查明原因并处理。

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每日更换气管插管位置,给予口腔护理,每日4次。

气道管理血气分析机械通气

气道管理血气分析机械通气

气道管理血气分析机械通气气道管理:气道管理是指在临床上对病人进行标准的护理措施,以保持气道通畅,防止气道闭塞和维持呼吸功能的一系列行为。

气道管理常用于急诊抢救、手术前后、重症监护室等场合,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尤为重要。

气道管理的目的是使病人保持正常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防止气道积液、分泌物、异物等导致气道堵塞,保证病人的呼吸顺畅。

气道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道通畅的评估:对于呼吸困难患者,首先要进行气道通畅的评估,包括清除口腔和鼻腔分泌物、观察口腔、鼻腔有无结构异常等。

2.呼吸机辅助通气:对于严重呼吸衰竭的病人,可以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包括有创通气和无创通气两种方式。

有创通气即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进行通气,无创通气即通过面罩或鼻罩进行通气,避免了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创伤和并发症。

3.气道保持:保持气道的通畅是气道管理的核心,可以通过头位、体位、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痰、引流等方式进行。

常用的吸痰方法有口腔吸痰、鼻咽吸痰和气管吸痰。

4.咳嗽和排痰训练:对于存在咳嗽困难和痰液排出困难的病人,可以进行咳嗽和排痰训练,包括刺激咳嗽反射、物理疗法和药物辅助等。

血气分析:血气分析是指通过分析血液中氧气、二氧化碳、酸碱平衡等物质的含量和浓度来评估呼吸和代谢功能的检查方法。

血气分析常用于评估呼吸系统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评估代谢性酸碱失衡等。

常规的血气分析项目包括: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碳酸氢盐(HCO3-)、血酸碱值(pH值)、氧合度(SaO2)等。

通过血气分析可以判断病人的氧合状态、通气状态和酸碱平衡,有助于准确诊断和治疗,指导临床护理措施的制定。

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是通过机械装置将氧气和气体输送到呼吸病人的肺部,辅助呼吸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机械通气可以提供正常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出,保证病人的呼吸功能。

常见的机械通气方式包括:控制通气、辅助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和双相气道正压通气等。

机械通气护理及气道管理

机械通气护理及气道管理

药 ,不 可 随意增 减药 物 ,还要 向患者 讲 解药 物的 服用知 识 、不 良反
应 、用药的注意 事项等 。嘱病 人经常 自查 颈部有无包 块 出现 ,若 出现
异常情 况要 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 ,并定期到医 院复诊 。
2结 果
对喉癌术后咽瘘的患者进行有效、全程的护理 ,167例患者中显
国喱蚕野瞄猫 2013年 4月第 1 1卷 第 11期
· 临床护理 · 737
1.2.9出院指导

① 叮嘱患者要保 持愉快 的情 绪 ,并适 当参加劳 动及 体育锻 炼 ,以
增 强体质 ,要根 据个人情 况及爱好 ,选择 合适 的项 目进行运动 锻炼 ,
运 动量 由小 到大 ,逐 渐适 应 。②药 物指 导 :要告诉 患者 坚持 定 时服
症 ,是影 响术后功能恢复 、生存质量及预后 的重要 因素之 一口 ]。咽瘘
多指唾液贮 积皮下 或切 El下组织 ,形成脓腔破 溃至皮肤或 切 VI外使下
咽或食管腔与 皮肤 相通成窦道,唾液 或食物经此 向皮肤外 溢出。咽瘘一
般 发生 于术后7-14d。咽瘘的临 床表现 是 :颈部 皮肤发 生红肿 、压痛
者一 般 资料 及通 气时 长差异 无统 计 学意 义 (P > O.05),两 组患者 具有 可 比性 ,实验 组视 觉模拟 评 分法 的得 分显著 高 于对照 组 < O.O5),
且 VAP、UXE 的发 生率 均显 著低 于 对照 组 < 0.05)。结 论 机械 通 气管理 小 组 能够 有效 的提 高护 士护 理技 能 ,提 升 患者 对 于护理 舒 适
(6):463. [6】 李 克.喉 咽癌 切 除术后 并 发 咽瘘 的护 理 [J].中国 临床 医生 ,2007,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及护理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及护理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及护理科室:急诊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及护理械通气是借助人工装置——呼吸机的力量,产生或辅助呼吸动作,达到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目的的一种治疗措施和方法【l】。

机械通气是重症监护病房中用于抢救各种原因所致呼吸停止和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是危重患者生命支持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2】。

作为一种高风险治疗措施,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存活率。

如果护理或操作不当,极易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狭窄等多种并发症,不仅造成患者脱机困难,延长住院周期,增加患者住院费用,更可致患者病死率增加。

1、监测1.1 生命体征监测监测患者的血压、体温、皮肤、尿量变化、意识、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等内容,并注意观察患者两侧胸廓的呼吸运动和呼吸音是否对称,观察呼吸的节律、频率是否与呼吸机一致,有无异常呼吸。

1.2 呼吸机监测注意监测呼吸机的参数和工作状态,呼吸曲线是否正常,并及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

如出现呼吸机报警和参数变化及时调整,确保呼吸机正常工作。

2、气道护理2.1 严格无菌操作气道切开及插管为侵入性有创检查,人工气道的建立增加了外界细菌入侵的机会;且由于机械通气患者病情危重,抵抗能力下降,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尽可能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3】。

2.2 固定气管导管如患者昏迷程度较轻或意识清楚,则易由于耐受性差而吐管,不仅影响通气效果,还可损伤支气管黏膜。

因此,在气管切开后,外套管固定带应打死结,并保持松紧以能通过1指为宜。

并随时调节呼吸机支架,妥善固定呼吸机管道,使气管套管承受最小牵拉,防止牵拉过度致导管脱出。

必要时可给予患者镇静类药物应用。

2.3 气道湿化护理气管切开后,水分蒸发增加,且因为机械通气导致通气量增加,加速了气道水分的蒸发。

如不及时气道湿化,则可导致黏膜干燥,气道分泌物干结,影响气道黏膜纤毛运动导致排痰不畅,导致呼吸道阻塞,在影响通气效果的同时也可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和心理护理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和心理护理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和心理护理【摘要】机械通气是呼吸衰竭病人呼吸支持治疗的重要措施,加强监护和护理.有助于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我从病人的监测,人工气道的护理及心理护理,通过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各项监测及心理方面的调节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489—02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机械通气在重危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多,挽救了不少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命。

严格、有效、细致的气道管理和心理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

现将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和心理护理体会陈述如下。

1 适应证任何原因引起的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均是机械通气治疗的适应证。

具体应用范围如各种原因所致心搏、呼吸停止时的心肺脑复苏;中毒所致的呼吸抑制;神经及肌肉系统疾病造成的中枢或周围性呼吸抑制和停止;卒中(脑出血和脑缺血等)、脑外伤、脑炎(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癫痫持续状态、各种原因所致的脑水肿以及脊髓、神经根、呼吸肌肉等受损造成的呼吸抑制、减弱和停止;胸、肺部疾病,如ards、严重肺炎、胸肺部大手术后,包括 copd、重症哮喘等;胸部外伤,如肺挫伤、开放性或闭合性血气胸、多发多处肋骨骨折所致的链枷胸;循环系统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心搏骤停、心脏大手术后常规机械通气支持等。

2 应用指征与时机任何原因引起的呼吸型态严重异常:成人呼吸频率( >35~ 40次/min或4.3.2吸痰护理:建立人工呼吸道期间,气管内吸引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

一般吸痰的时机是:①患者咳嗽或憋气,出现呼吸道窘迫时;②听到气管内痰鸣音;③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或高压报警时;④动脉血氧分压(pao2)或sao2突然降低时;⑤频繁呛咳;⑥神志清楚患者要求时。

吸痰管应选择质地光滑富有弹性的硅胶吸痰管,长度超过插管的4~5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拔管的护理 计划拔管 气管插管拔管 气管插管患者如病情好转、自主 呼吸增强,常与呼吸机对抗,可撤机观察1~2d, 待患者咳嗽有力,能自行排痰,呼吸平稳、血气 正常,方可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前先向患者做好 解释工作,吸尽气管内及口、鼻腔内的分泌物, 解开固定导管的胶布,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内 至气管,再将气囊放气,边吸引边拔管,鼓励患 者咳嗽,并经鼻导管给氧,以防低氧血症。拔管 后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会咽炎、喉痉挛等并发症, 做好口腔护理,床旁仍应备好重新插管或气管切 开的用物,拔管后仍要观察病情变化。
2.2.4 雾化吸入 通过文丘里效应将药物水溶 液雾化送入气道后在局部发挥药物作用。 2.2.5 人工鼻 人工鼻又称温—湿交换过滤器, 是利用人体呼出气体的温度与水分来加温湿 化吸入的气体,同时对细菌有一定的过滤作 用

湿化液种类与量的选择
2.3.1 湿化量 一般认为长期湿化的病人每天的湿化 量在300~500ml,小于300ml起不到湿化作用,大于 500ml则成为湿化过度。老年病人每天的湿化量在 200~300ml为宜。确切的湿化量必须视室温、空气湿 度、通气量大小、体温、病人的出入量、痰液的量和 性质作适当调整。 2.3.2 湿化液种类 临床上最常用的湿化液是蒸馏水 和生理盐水。国外新的护理操作常规已不将滴注生理 盐水作为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常规护理操作,而且 实验证明,无菌蒸馏水和0.45%盐水湿化效果优于生 理盐水。陈超男通过实验证明,1.25%碳酸氢钠作为 湿化液,其碱性具有皂化功能,可使痰痂软化,痰液 变稀薄,其湿化效果也明显优于生理盐水。此外,真 菌在碱性环境中不宜生存,故碳酸氢钠还有抑制真菌 生长的作用。临床现根据病情可选择沐舒坦、普米克 令舒、爱全乐、万托林等为药物湿化液。

人工气道的护理至关重要。如果能在人工气 道护理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加 强对气道温、湿化,气囊管理,及时有效地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可以确保气管插管后人 工气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不仅有 利于患者早日拔除人工气道,减少并发症, 同时可以提高病员的生命质量。
机械通气的护理

利用呼吸机把气体送入及排出肺部的一种技 术,是抢救危重病人和治疗呼吸功能不全的 重要工具和有效方法。
机械通气护理与气道管理
急诊 张体浩

人工气道---将气管导管经口或鼻插入气管或 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建立人工气道, 及时准确地行机械通气,改善气体交换功能, 增加氧饱合,减少呼吸功的消耗和缓解呼吸 肌疲劳,是重要的抢救手段。
人工气道套管位置与气囊的护理
气管插管的护理 (一) (1)插入深度:成人经口插管深度20~24cm, 经鼻深度25~29cm,儿童/婴幼儿经口插管 深度12+年龄/4cm,经鼻15+年龄/4cm。 (2)固定:气管插管应妥善固定,以口插管固 定胶布和盘带双道固定法固定。
气道内吸痰
3.1 吸痰管的选择 长度应选择比气管套管长4~ 5cm,以深入气管导管下方1~2cm为宜,粗细宜选 择气管插管内径的1/2粗度或略小于人工气道内径的 1/2。 3.2 吸引负压要求 美国呼吸治疗协会2004年 提出成人适合的负压范围13.3~20.0KPa。吸痰吸 引负压波动范围较大,不同病种、不同病情的患者 应采取不同的吸痰负压,并应注意气道湿化及吸痰 过程中患者的反应,以此为依据来选择合适的吸引 负压。
三、人工气道的护理
1、护士要确保人工气道能够安全固定在正确 位置,以确保人工气道畅通无阻。 2、为防止人工气道移位,护士应该用胶布或 绳子固定,且松紧要适宜,以能伸入一指为 度。 3、经常用听诊器检查患者肺部以确保两肺的 入气量正常及相同。 4、每次更换体位时,用手固定患者口中或鼻 中的人工气管,以防脱管

5、过长外露的人工气管部分应被剪短,以减 少死腔及减低人工气管对声带造成刺激或损 伤。 6、为防止气管内壁受压坏死,人工导管气囊 避免过度的气囊充气,一般采用最小闭合容 量和最小漏气技术。

7、做好气道湿化。 ①加湿交换器:适合短期通气加湿用,防止 气道内过于干燥,可减少与呼吸机有关的感 染的机会。 ②加热加湿器:适合需较长时间通气时用, 需加热至37℃才能达到最佳的加湿效果,温 度太低会增加雾化灌中细菌繁殖机会,而温 度太高则有可能会烫伤气道
机械通气的目的:
改善氧合和维持有效通气,纠正低氧血症和 高碳酸血症,减少病人呼吸机氧耗和呼吸做 功。 1、增进通气效果。 2、增进供氧效果。 3、减低“呼吸工”。

机械通气的临床目标






1、纠正低氧血证:通过改善肺泡通气量,增加功 能残气量,降低氧耗,可纠正低氧血症和组织缺氧。 2、纠正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3、缓解呼吸窘迫,缓解缺氧和CO2潴留引起的呼 吸窘迫。 4、防止或改善肺不张。 5、防止或改善呼吸肌疲劳。 6、保证镇静和肌松剂使用的安全性。 7、减少全身和心肌氧耗。 8、降低颅内压:通过控制性的过度通气,降低颅 内压。
气管插管的护理(二)
(3)病人体位:气管插管的病人头部稍后仰, 减轻插管对咽后壁的压迫,并每1~2小时转 动头部,以变换导管压迫点。 (4)观察:做好标记并记录气管插管的刻度, 随时观察标记是否改变,做到班班交接。气 管插管连接呼吸机,经常检查气管导管的深 度,听诊双肺呼吸音情况。

气管切开的护理 为防止气管套管脱落,用 系带缚于患者颈部作固定,松紧以能插进一 手指为宜,并随时调整。气管套管周围的纱 布垫要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更换气管套管垫 1~2次,以防切口感染。
适应症:
任何情况当肺部不能提供足够的供氧及通气 功能时应用。 1、中枢控制衰竭。 2、外围肌肉神经衰竭。 3、胸部受伤。 4、肺部感染。 5、心跳骤停后的支持。 6、大型手术后的支持。 7、长期全身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后的支持。

护理:
一、维持安全及有效的通气治疗 1、护士要维持连续性及紧密性的监测,以确 保呼吸机正常运作及确保足够的供氧及通气。 2、为确保患者在突发事件时(如意外性脱 管),能及时获得抢救,呼吸机的警报系统 应保持开启。 3、为防止任何意外事故发生,并且观察患者 有无因病情恶化或机械故障引起的呼吸窘迫 或呼吸衰竭,任何时间都应有护士在床边进 行监测、观察。 4、床边应常备人工气囊、氧气装置及吸痰装


气道内吸痰


3.3 吸痰注意事项 应用呼吸机病人吸痰前后提高吸 氧浓度2 min,即按100 %纯氧或智能吸痰操作键, 避免吸痰时发生严重的低氧血症。吸痰操作要柔、 准、稳、快。吸引时间小于15s。注意无菌操作, 避免造成肺部感染,抽吸过口鼻腔分泌物的吸痰管 决不可再吸气道内分泌物。 3.4 吸痰方法 有开放式和密闭式2种,而密闭 式吸痰的安全性更高,因此广泛用于严重呼吸窘迫 综合征(ARDS)病人。

5、解除气管内导管的固定带。 6、气管内导管气囊放气。 7、鼓励患者咳嗽,同时拔除导管。 8、给予面罩或鼻导管吸氧。 9、密切监测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和SaO2。

10、床旁保留插管器材以备再插管。 11、口腔清洗。 12、告知患者可能有暂时声嘶和吞咽困难。 13、鼓励咳嗽。
气囊的护理

气囊的充气 气囊充气使套管与气管壁间密闭, 有利于呼吸机人工正压通气,防止上呼吸道 分泌物或胃返流物流入气道。目前认为理想 的气囊压力为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壁间隙的 最小压力。科学检测气囊压力应用气囊测压 表,可准确判断病人实际气囊压力,保证护 理工作的准确无误。
人工气道的湿化

正常时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 和湿化作用,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的 加温湿化功能丧失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其 发病率达30%~66%,有实验证明,肺部感 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因此要 重视人工气道的加温及湿化

湿化的前提 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液体入量 随病情不同而不同,机械通气时,液体入量 保持2500~3000ml。
湿化方法
2.2.1 电热恒温湿化器 电热恒温湿化器可 以加温湿化吸入管道的气体,预防气道水分 丢失过多所至的分泌物黏稠和排出障碍。 2.2.2 气道内间断推注法 临床常用注射器 取湿化液3~5ml,取下针头后将湿化液直接 滴入人工气道,常在吸痰前推注。 2.2.3 气道内持续滴注法 传统持续法是以 输液管持续滴注,目前临床应用微量注射泵 或输液泵持续注入较多见,因为二者具有定 时定量持续湿化的作用,成本低、操作简单, 能有效防止痰痂的形成。




8、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除施行物理治疗外, 应经常吸痰,吸痰时应用无菌技术,最好应用密闭 式吸痰器。 9、定时为患者更换卧位,它不但可以防止压疮, 更可以增进肺内气体的分布及减轻肺内痰液的潴留。 10、在通气期间,如患者出现缺氧或通气困难时, 护士应立即使用人工气囊做人工通气,然后查找原 因做适当处理。

气管切开拔管

对配有套管外囊的,可先将气囊放气,试堵 内套管管口,一般全堵管24~48h后病人无 呼吸困难即可拔管。拔管后用蝶形胶布将切 口皮肤拉拢,不需缝合,2~3天可自愈。拔 管后48h应注意病人的呼吸,同时备气管切开 包和合适的套管于床旁,以备急用。
意外拔管

发生意外拔管应立即面罩吸氧辅助通气,同 时立即设法重新置管。气管切开已形成窦道 者,可直接将新导管沿窦道插入。窦道未形 成者,则先试行重新置管,操作时间不宜过 长,一旦不成功,立即经口气管插管。气管 插管要深,通过漏气的气管切口。保持病人 通气功能,然后设法重新置管。

二、维持足够的供氧及通气
1、按医嘱调校呼吸机的通气设定,包括: ①通气模式;②通气速度;③潮气量(68ml/kg); ④压力支持;⑤呼气末正压(PEEP);⑥氧气 浓度; ⑦吸呼比(I:E);⑧触发灵敏度。 2、为减少患者胃胀及增进肺部扩张,护士应为 患者插上鼻胃管,以引流出过多的胃液及空气。 3、呼吸机的通气设定需按医嘱、患者情况或血 气报告做适当调节。护士须定时核查呼吸机的 参数,以确保设定被意外改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