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pdf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自刘曦林《艺海春秋——蒋兆和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蒋兆和(1904—1986)被称为 20 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在水墨人物画领域把中国画特有的造 型魅力最大化,使中国的现代水墨人物画一跃而并立于世界现实主义绘画的行列。50 年代末期,着重于历史以及 现代人物肖像画的创作,如《杜甫》《曹操》《李白》等。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
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
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受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
恋、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
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
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让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汉字记录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 B.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直接冲击和削弱了汉字教育,不利于文化传承。
C.我国汉字教学将拼音的方法作为主要的方法,其实忽略了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D.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从而实现以字养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首尾呼应,论述了当下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建议。 B.文章引用 20 世纪 80 年代的一种观点,为证明那时对汉字产生怀疑的情况依然存在。 C.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汉字面临的危机,指出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
油纸伞,它于何时何地发明,又是哪一个独具慧心的匠人所造,现已无从考证。但我想,油纸伞的出现,一定 是在江南,被潇潇暮雨氤氲着的江南,很容易使人产生创造的灵感。于是,一把把油纸伞,从江南仄仄的小巷里走 出,伞下的人或是明眸皓齿的女子,或是一袭青衫的书生,静静地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踟蹰彷徨,那么宁静,那么典 雅。或是两把油纸伞交错磕碰而过,蓦一回首,便擦出了爱的火花,产生了如水的柔情。正像在《雨巷》里徘徊的 诗人,苦苦等待着眼睛里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也正像民间传说中的《白蛇传》里,是油纸伞演绎了许仙、白娘子 的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我家的油纸伞属于祖传 或是母亲陪嫁过来的 ,我至今仍不得而知。 按照我们这里的乡风 ,油纸伞是“有子生 ” 的谐音,是吉祥的象征。所以,过去在闺女出阁时,其父母总要送上一把油纸伞讨个吉利。我家门角里的这把油纸 伞是不是母亲的陪嫁物,我一直没有问过,那时也不懂得问。
过去,乡下的油纸伞,一般是妇女和儿童的用物,成年男人的遮雨工具是箬笠、蓑衣,他们讲究的是实用,不 需要诗情画意的伞。我儿时使用油纸伞都是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又大又笨重的油纸伞,它的重量和宽度早已压过 我弱小的肩头,有时候 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 将它撑开。在斜风骤雨 中,油纸伞和人都晃荡 在乡间泥泞的土路上 , 这时,雨模糊了视线,风吹淡了田园的颜色,雨和伞构成一组天然的乐器,雨在伞背叮叮咚咚地敲打着音乐,此起 彼落,使寂寥中的行人有了一份乐曲的慰藉。
D.文章第五段在论证汉字教学可借鉴传统汉字教学经验时,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我们不进行汉字教育而使用拉丁化文字,那么我们文明发展的根基必然被动摇。 B.“汉字落后”论者、“汉字难学”论者与“儿童识字有害”论者都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C.探索汉字教学的新途径,既有益于国内的汉字教育,也有益于汉字在海外的传播。 D.创新汉字教学法,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都有助于让古老汉字焕发新生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油纸伞仅陪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被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破损、 霉变,直到永远地消失。如今,油纸伞早已被式样繁多的自动伞、折叠伞所取代,它们做工精细,变化无穷,如五 彩的花朵在大街上、小 巷里、阡陌中次第开放 。虽然我清楚地知道, 它们也源于油纸伞的构 想,是油纸伞的沿袭 , 但已缺乏了油纸伞的诗意。因为它们已没有了木质的温润,油纸的芬芳;没有了其张开时的热烈、坦诚和闭合时的 羞涩、含情脉脉,已缺失了一个民族的古典情怀。所以,当若诗若梦的油纸伞逝去后,我们就再已无缘读到一首像 《雨巷》那样令人心澄眼热的诗歌和一个像《白蛇传》那样缠绵悱恻的故事。
要为历史人物传神,须先熟悉历史,并能站到历史的高度评价历史人物。蒋兆和为此看了不少历史资料,形 成了自己独到的认识、见解,再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然后把他对历史人物的抽象评价转化为可视的具体的艺术 形象。1959 年,正是史学界对曹操展开争鸣的一年,郭沫若、翦伯赞均忙于为曹操正名,亦有不少学者反对为这 位“白脸奸臣”翻案。此时,蒋兆和应历史博物馆之约作《曹操像》,以画笔参加了这场讨论。在他的笔下,曹操 体魄宽厚,气宇博大,倚几案而前倾,目前视而有雄风,人物的动势,面部的情绪,大红表袍与元书纸的土黄色 和每一根稳重有力的线条都交织在一起,肯定了这位“文才武略,勋业彪炳”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历史 上的地位;然而,从曹操的眉宇间、唇颊间,特别是眼神里,也透露出一些暴戾和奸诈的气质。一贯追求传神的 蒋兆和,永不满足。他独到地运用造型艺术技巧,通过微妙的艺术处理,在丹青史上首次成功地塑造了曹操这个 多侧面的历史人物形象。
成都七中高 2018 届三诊模拟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
总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 具有“形、音、义” 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 达概念、内涵、外延 等,还给人带来图形 、
联想、感觉等。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
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Hale Waihona Puke Baidu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
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
是信息化的挑战。随着 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 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 字越来越便捷,在古人 眼中形神兼备的汉字 ,
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行将消逝的物语:油纸伞
李振南
1
每当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季节,深夜里听那淅淅沥沥、时断时续的春雨时,我的思绪便会穿越时空,抵达江南 小镇的小巷和它的油纸伞。
在我的脑海里,油纸伞是江南最美丽也是最遥远的一个梦了。记得儿时,在滴滴答答的雨帘下,我们撑开油纸 伞,一爿爿烟雨葱茏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纷至沓来,让人恍然进入梦境。现在,这个梦离 我们越来越远了,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能模糊 地见到它们的赝品。
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
“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 20 世纪 80 年代,有
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遇到两个挑战。一是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
1956 年,蒋兆和创作司马迁半身像,画家强调了他蕴藏智慧的高高的额头和深邃锐利的目光,令人敬佩这位 “直笔史书”家。一般现实人物画家不像写意花鸟画家那样愈老愈精,他们的创作盛期往往在青壮年时代。那时 对生活充溢着激情,有充沛的精力解决造型等一系列复杂课题,也敢于创造新的技巧。39 岁完成一生代表作《流 民图》的蒋兆和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50 岁以后,蒋兆和想方设法深入社会,激发自己对生活的热情,再加之 他的修养和条件,作出的历史人物画太史公,其受宫刑之后的外在特征刺激人们的同情和对封建势力的愤慨。同 时,值得注意的是,蒋兆和对人物衣纹的处理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寥寥十数笔,简练明快,宛若有梁楷遗风。 蒋兆和喜欢杜诗,也曾多次作杜甫画像。1956 年作的《杜甫》,告别京畿,牵马荒郊,面对人生,慨然长叹,诚为 一幅“写心”的力作。1959 年,他再画杜甫,创造了中国画史上迄今最好的一幅杜甫肖像。他将杜甫依石而坐的 上半身,处理为稳重的三角形构图,就像一尊雕塑迎风而立,刚柔相济的衣纹,处理简练。作者精到地体会并刻 画出了诗人的内在情感在外形上的变化。以形写神、写心,入木三分。
6. 结合文本,探究“油纸伞”的丰富内涵,并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蒋兆和:为历史人物传神 1956—1966 年这十年中,蒋兆和创作了几十幅现实人物画,比较好的有《纪念刘和珍君》《迎春》《马连良戏
装像》《一笛横吹万户歌》等。他本人对这一阶段的部分作品不满意。他在这十年中,主要精力用于教学体系的探 索,把心血倾注到下一代人身上了。这不免使他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现实生活,而约稿者又总是不断,出于一种 可以理解的政治热情,他每求必应,时常仓促为之,故作品有些粗糙,甚而有概念化、贴标签的痕迹。这恐怕是 当时不少艺术家难以避免的现象。蒋兆和也走过这样一段弯路。
2
蒋兆和作历史人物画,是从 1953 年纪念屈原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时开始的。1954 年,他又为张衡、祖冲之、 僧一行等古代科学家创作了头像。这几幅头像根据史传,想象风采,各具情态,曾被印为单幅画,并多次据以制 版作为特种纪念邮票发行。由于人物个性鲜明,画出了作者深刻理解后概括出来的人物性格特点,给人们留下的 印象极深,甚而成为后来继续描绘这些人物的形象依据。由于画家在从事这种创作时,不可能有照片作为参考, 能否使他们的艺术形象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合拍,完全取决于画家对古人的认识深度和表现技巧的程度。为此, 他曾反复推敲,多次修改,以求更好。
(摘自《中国散文家》,有删改) 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以江南春雨和江南梦境引入,一开始便营造出诗意的氛围。而现在梦境远去,只见赝品,又给文章奠定了 感伤的基调。 B. 油纸伞“散发着桐油的漆味,芬芳但又有一丝丝刺鼻”,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纸伞特 有的江南韵味。 C. 文章写了对于油纸伞是母亲陪嫁物的猜测,巧妙地表现了“乡风”,又说明了这把油纸伞在家里人心中有着不 同寻常的意义。 D. 作者深情追忆小时候在乡下使用过的油纸伞,特别写到了雨和伞敲打出的音乐。这样表达既写实,又增加了文 章的生动性。 5. 文章最后一段写“自动伞”、“折叠伞”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5 分)
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 自信的提升,为适应 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 ,不少学者开始重新 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 ,
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
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让学生对汉字生爱
油纸伞走向乡下,肯定是《白蛇传》以后的事了。这种竹木结构,用纸糊成的雨伞,都无一例外地散发着桐油 的漆味,芬芳但又有一丝丝刺鼻,那黄黄的颜色,温暖着打伞人的心。记得,小时候乡下农人的家里,多半都是有 一把油纸伞的。现在,我想起来,我家也有一把手柄长长的油纸伞,虽然不知道使用了多少个年头,伞面也已破旧, 然而孩提时每每撑开,总会有山水的味道,有亲人的味道,在雨中一路追随陪伴。
①蒋兆和(1904—1986)被称为 20 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在水墨人物画领域把中国画特有的造 型魅力最大化,使中国的现代水墨人物画一跃而并立于世界现实主义绘画的行列。50 年代末期,着重于历史以及 现代人物肖像画的创作,如《杜甫》《曹操》《李白》等。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
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
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受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
恋、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
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
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让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汉字记录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 B.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直接冲击和削弱了汉字教育,不利于文化传承。
C.我国汉字教学将拼音的方法作为主要的方法,其实忽略了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D.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从而实现以字养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首尾呼应,论述了当下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建议。 B.文章引用 20 世纪 80 年代的一种观点,为证明那时对汉字产生怀疑的情况依然存在。 C.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汉字面临的危机,指出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
油纸伞,它于何时何地发明,又是哪一个独具慧心的匠人所造,现已无从考证。但我想,油纸伞的出现,一定 是在江南,被潇潇暮雨氤氲着的江南,很容易使人产生创造的灵感。于是,一把把油纸伞,从江南仄仄的小巷里走 出,伞下的人或是明眸皓齿的女子,或是一袭青衫的书生,静静地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踟蹰彷徨,那么宁静,那么典 雅。或是两把油纸伞交错磕碰而过,蓦一回首,便擦出了爱的火花,产生了如水的柔情。正像在《雨巷》里徘徊的 诗人,苦苦等待着眼睛里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也正像民间传说中的《白蛇传》里,是油纸伞演绎了许仙、白娘子 的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我家的油纸伞属于祖传 或是母亲陪嫁过来的 ,我至今仍不得而知。 按照我们这里的乡风 ,油纸伞是“有子生 ” 的谐音,是吉祥的象征。所以,过去在闺女出阁时,其父母总要送上一把油纸伞讨个吉利。我家门角里的这把油纸 伞是不是母亲的陪嫁物,我一直没有问过,那时也不懂得问。
过去,乡下的油纸伞,一般是妇女和儿童的用物,成年男人的遮雨工具是箬笠、蓑衣,他们讲究的是实用,不 需要诗情画意的伞。我儿时使用油纸伞都是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又大又笨重的油纸伞,它的重量和宽度早已压过 我弱小的肩头,有时候 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 将它撑开。在斜风骤雨 中,油纸伞和人都晃荡 在乡间泥泞的土路上 , 这时,雨模糊了视线,风吹淡了田园的颜色,雨和伞构成一组天然的乐器,雨在伞背叮叮咚咚地敲打着音乐,此起 彼落,使寂寥中的行人有了一份乐曲的慰藉。
D.文章第五段在论证汉字教学可借鉴传统汉字教学经验时,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我们不进行汉字教育而使用拉丁化文字,那么我们文明发展的根基必然被动摇。 B.“汉字落后”论者、“汉字难学”论者与“儿童识字有害”论者都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C.探索汉字教学的新途径,既有益于国内的汉字教育,也有益于汉字在海外的传播。 D.创新汉字教学法,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都有助于让古老汉字焕发新生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油纸伞仅陪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被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破损、 霉变,直到永远地消失。如今,油纸伞早已被式样繁多的自动伞、折叠伞所取代,它们做工精细,变化无穷,如五 彩的花朵在大街上、小 巷里、阡陌中次第开放 。虽然我清楚地知道, 它们也源于油纸伞的构 想,是油纸伞的沿袭 , 但已缺乏了油纸伞的诗意。因为它们已没有了木质的温润,油纸的芬芳;没有了其张开时的热烈、坦诚和闭合时的 羞涩、含情脉脉,已缺失了一个民族的古典情怀。所以,当若诗若梦的油纸伞逝去后,我们就再已无缘读到一首像 《雨巷》那样令人心澄眼热的诗歌和一个像《白蛇传》那样缠绵悱恻的故事。
要为历史人物传神,须先熟悉历史,并能站到历史的高度评价历史人物。蒋兆和为此看了不少历史资料,形 成了自己独到的认识、见解,再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然后把他对历史人物的抽象评价转化为可视的具体的艺术 形象。1959 年,正是史学界对曹操展开争鸣的一年,郭沫若、翦伯赞均忙于为曹操正名,亦有不少学者反对为这 位“白脸奸臣”翻案。此时,蒋兆和应历史博物馆之约作《曹操像》,以画笔参加了这场讨论。在他的笔下,曹操 体魄宽厚,气宇博大,倚几案而前倾,目前视而有雄风,人物的动势,面部的情绪,大红表袍与元书纸的土黄色 和每一根稳重有力的线条都交织在一起,肯定了这位“文才武略,勋业彪炳”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历史 上的地位;然而,从曹操的眉宇间、唇颊间,特别是眼神里,也透露出一些暴戾和奸诈的气质。一贯追求传神的 蒋兆和,永不满足。他独到地运用造型艺术技巧,通过微妙的艺术处理,在丹青史上首次成功地塑造了曹操这个 多侧面的历史人物形象。
成都七中高 2018 届三诊模拟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
总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 具有“形、音、义” 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 达概念、内涵、外延 等,还给人带来图形 、
联想、感觉等。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
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Hale Waihona Puke Baidu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
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
是信息化的挑战。随着 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 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 字越来越便捷,在古人 眼中形神兼备的汉字 ,
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行将消逝的物语:油纸伞
李振南
1
每当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季节,深夜里听那淅淅沥沥、时断时续的春雨时,我的思绪便会穿越时空,抵达江南 小镇的小巷和它的油纸伞。
在我的脑海里,油纸伞是江南最美丽也是最遥远的一个梦了。记得儿时,在滴滴答答的雨帘下,我们撑开油纸 伞,一爿爿烟雨葱茏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纷至沓来,让人恍然进入梦境。现在,这个梦离 我们越来越远了,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能模糊 地见到它们的赝品。
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
“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 20 世纪 80 年代,有
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遇到两个挑战。一是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
1956 年,蒋兆和创作司马迁半身像,画家强调了他蕴藏智慧的高高的额头和深邃锐利的目光,令人敬佩这位 “直笔史书”家。一般现实人物画家不像写意花鸟画家那样愈老愈精,他们的创作盛期往往在青壮年时代。那时 对生活充溢着激情,有充沛的精力解决造型等一系列复杂课题,也敢于创造新的技巧。39 岁完成一生代表作《流 民图》的蒋兆和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50 岁以后,蒋兆和想方设法深入社会,激发自己对生活的热情,再加之 他的修养和条件,作出的历史人物画太史公,其受宫刑之后的外在特征刺激人们的同情和对封建势力的愤慨。同 时,值得注意的是,蒋兆和对人物衣纹的处理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寥寥十数笔,简练明快,宛若有梁楷遗风。 蒋兆和喜欢杜诗,也曾多次作杜甫画像。1956 年作的《杜甫》,告别京畿,牵马荒郊,面对人生,慨然长叹,诚为 一幅“写心”的力作。1959 年,他再画杜甫,创造了中国画史上迄今最好的一幅杜甫肖像。他将杜甫依石而坐的 上半身,处理为稳重的三角形构图,就像一尊雕塑迎风而立,刚柔相济的衣纹,处理简练。作者精到地体会并刻 画出了诗人的内在情感在外形上的变化。以形写神、写心,入木三分。
6. 结合文本,探究“油纸伞”的丰富内涵,并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蒋兆和:为历史人物传神 1956—1966 年这十年中,蒋兆和创作了几十幅现实人物画,比较好的有《纪念刘和珍君》《迎春》《马连良戏
装像》《一笛横吹万户歌》等。他本人对这一阶段的部分作品不满意。他在这十年中,主要精力用于教学体系的探 索,把心血倾注到下一代人身上了。这不免使他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现实生活,而约稿者又总是不断,出于一种 可以理解的政治热情,他每求必应,时常仓促为之,故作品有些粗糙,甚而有概念化、贴标签的痕迹。这恐怕是 当时不少艺术家难以避免的现象。蒋兆和也走过这样一段弯路。
2
蒋兆和作历史人物画,是从 1953 年纪念屈原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时开始的。1954 年,他又为张衡、祖冲之、 僧一行等古代科学家创作了头像。这几幅头像根据史传,想象风采,各具情态,曾被印为单幅画,并多次据以制 版作为特种纪念邮票发行。由于人物个性鲜明,画出了作者深刻理解后概括出来的人物性格特点,给人们留下的 印象极深,甚而成为后来继续描绘这些人物的形象依据。由于画家在从事这种创作时,不可能有照片作为参考, 能否使他们的艺术形象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合拍,完全取决于画家对古人的认识深度和表现技巧的程度。为此, 他曾反复推敲,多次修改,以求更好。
(摘自《中国散文家》,有删改) 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以江南春雨和江南梦境引入,一开始便营造出诗意的氛围。而现在梦境远去,只见赝品,又给文章奠定了 感伤的基调。 B. 油纸伞“散发着桐油的漆味,芬芳但又有一丝丝刺鼻”,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纸伞特 有的江南韵味。 C. 文章写了对于油纸伞是母亲陪嫁物的猜测,巧妙地表现了“乡风”,又说明了这把油纸伞在家里人心中有着不 同寻常的意义。 D. 作者深情追忆小时候在乡下使用过的油纸伞,特别写到了雨和伞敲打出的音乐。这样表达既写实,又增加了文 章的生动性。 5. 文章最后一段写“自动伞”、“折叠伞”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5 分)
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 自信的提升,为适应 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 ,不少学者开始重新 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 ,
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
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让学生对汉字生爱
油纸伞走向乡下,肯定是《白蛇传》以后的事了。这种竹木结构,用纸糊成的雨伞,都无一例外地散发着桐油 的漆味,芬芳但又有一丝丝刺鼻,那黄黄的颜色,温暖着打伞人的心。记得,小时候乡下农人的家里,多半都是有 一把油纸伞的。现在,我想起来,我家也有一把手柄长长的油纸伞,虽然不知道使用了多少个年头,伞面也已破旧, 然而孩提时每每撑开,总会有山水的味道,有亲人的味道,在雨中一路追随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