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三个创新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政法工作必须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思想。
必须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政法工作的各个方面,在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使政法事业更好地得到发展。
一、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我们党执政兴国必须始终牢牢把握的中心问题,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要义。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理解第一要义,始终贯穿第一要义,切实抓好第一要义。
一是要把握发展的中心地位。
十七大报告强调,“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
只有把握发展这个主题,才能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
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发展问题。
早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我们党就把经济建设确定为党执政后的中心任务。
党的八大全面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邓小平同志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展现出蓬勃生机,是与我们党始终扭住发展不放松、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分不开的。
科学发展观继承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深化了对发展这个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根本性问题的认识。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把发展放在中心位置。
二要把握发展首先是发展经济。
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胡锦涛同志强调,“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把握认识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2篇
把握认识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2)把握认识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2)精选2篇(一)认识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我深感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强大动力,以下是我对科学发展观的一些心得体会: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民利益至上,注重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实际利益。
这让我自觉地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
其次,科学发展观追求协调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及城乡、区域、社会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这让我意识到,只有全面协调发展,才能推动社会的繁荣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再次,科学发展观注重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人民福祉为目标,追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必须重视环境保护,积极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大潮中去。
最后,科学发展观倡导创新驱动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提出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战略。
这让我明白到,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推动科技进步,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
总之,通过认识科学发展观,我深刻理解了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创新驱动的重要性。
我将会在实际工作中,时刻牢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人民利益而努力,追求全面协调发展,保护环境,不断创新,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而努力奋斗。
把握认识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2)精选2篇(二)科学发展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发展思想,是我国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具体要求的总称。
我的心得体会如下: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不仅关注经济发展,也关注社会公平、人民福祉、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
发展必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和文化需求,才能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阐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阐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科学的发展观,是落脚在新时期的中国国情和世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要求上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包括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核心思想、发展原则、路径选择、关键问题等方面。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和协调性。
全面发展是指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还要注重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科学发展观认为,只有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才能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的多层次发展需求。
第二,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技术创新的核心地位。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科学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朝着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认为,人是发展的主体,发展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为人民谋福祉,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人的物质、精神、道德、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人的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平等、全面发展。
第二,经济发展要建立在科学技术创新的基础上。
科学发展观强调加强科学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转向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的新发展阶段。
第三,社会建设要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们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服务,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四,生态环境建设要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第五,党的建设要与国家的发展相适应。
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动党的建设与国家的发展相适应,为实现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政治保证。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而现代的大学生是一个朝气蓬勃,渴求知识,充满理想,时刻准备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的群体。
科学发展观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能为我们的大学生活及未来的前途指明方向。
1、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我们也应将发展作为大学生活的第一要义,只要自己在大学期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届时一定会有我们施展能力的广阔空间。
3、全面地学习文化知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全面协调可持续,个人的发展同样需要全面协调可持续。
在大学阶段,全面地学习至关重要。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关键内容。
第一,理解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准确理解什么是发展。
从哲学意义上说,发展是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
从一般意义上说,发展是指数量的增长、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改善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既包括哲学意义上的内涵,也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内涵;既有量与质上的规定性,又有价值判断上的规定性。
第二,理解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准确理解“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第三,理解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准确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明确提出了四项要求。
其一,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根本政治基础。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线。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我怀着激动地心情,参加了第二批深入开展学习发展观活动动员会,使我开阔了眼界,加深了思想认识,提升了理论水平,提高了政治觉悟。
结合自己的其他工作实际,深入领会、认真总结,主要心得如下:一、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问题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包含了系统内而丰富的内容,全面回答了“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优化结构。
二、充分认识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独创性和紧迫性。
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新一届政务院领导集体,着眼全局,着眼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总结国内外经济政策建设的经验教训,审时度势给予的重大重大战略部署,创造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局面,同时也标志着用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民兵组织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达到稳定度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了体现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找准,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设计模式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极为重要的意义。
经实践检验与推论、日益显示出强大力量的科学发展观,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技术创新战略性指导思想,更是科学、有效地做好公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现今我国正面临应对金融危机的考验,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紧迫性,要认真加强学习,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具体工作中,要组织好对学生的教育,抓紧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
一方面抓好课堂教育,利用课堂这个载体加大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力度;另一方面还要围绕新时期学生经常的遇到难点问题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广泛开展“话题大家选、是非大家辩、答案大家找”的“大家谈”活动。
三、结合工作实际,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
学习是实践的前提,实践是学习的目的。
结合实例谈谈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对于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强调了科学的价值和方法,提倡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要以科学为指导,实现科学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结合实例,深入探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
1. 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指把发展看作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心任务,着眼于全局、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全面,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简单来说,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向。
2. 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多个方面来体会和认识科学发展观。
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不能只盲目地追求GDP增长,而要关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建设方面,我们不能只重视经济建设,而要注重社会公平和民生改善。
在文化传承方面,我们不能只关注古代文化的传承,而要注重创新和进步。
3. 实例分析接下来,我们以我国的城市化建设为例,来分析如何将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在城市化建设中,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不能只着眼于城市化率的提高,而要注重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我们不能只关注新城市的建设,而要重视旧城改造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只有在这样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路下,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4.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只有深入理解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我们才能够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伟目标。
总结回顾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通过深入理解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能够更加自觉地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内涵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坚持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们的重大国策,我就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收获,谈以下几点体会。
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纠正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的观念。
我们必须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础上,来统筹各方面,促进全面发展。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以人为本,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
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就能凝聚起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3、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
从根本上说,树立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体制、制度问题。
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科学的改革观。
因此问题不仅在于我们“要”以人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必须着眼于“怎样”实现这一要求。
这就要靠体制改革,制度创新。
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因此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按“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来深化改革,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4、“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中国的经济的发展,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并让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上一个新的台阶,这五个统筹的实质,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相关
科学发展观相关
科学发展观是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为根本出发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科学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包含了八个关键要点:
1. 发展是硬道理: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是全党全国人民始终要坚持的首要任务。
2. 以人为本:将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关注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 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调科技创新对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
4. 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强调发展的全局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5.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6. 开放发展:促进对外开放,深化国际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7. 共享发展:促进资源共享、机会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8. 加强党的领导:强调党在各个发展阶段的领导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施,对于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远影响。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1.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第一,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第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兼顾,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合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进一步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第四,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坚持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回答了“靠谁发展”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第一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坚持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宝贵经验,汲取和借鉴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与当代发展理论的新成果,反映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及当代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
这两个问题刚才路局长和黄局长都做了非常好的阐释,在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第三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行动指南。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和领域的综合指标,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乃至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目标。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三个创新
科学发展观是创新思维的成果。
因为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治国理念和战略思想的重大转变和提升。
而创新的理论,需要以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维去理解和把握。
因此,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深刻领会它的创新性,才能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固树立创新观念,推动经济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胡锦涛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概括了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全局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邓小平理论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作为我们党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它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在对时代主题和历史潮流的分析判断上,由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拓展为“和平、发展、合作”三大潮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布局上,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在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上,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加快发展拓展为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在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上,由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实现共同富裕拓展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达到了一种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当代政治思想及其实践的核心内容,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制度创新、从实际出发,坚持正确的发展道路,坚持以科学的方法把握发展的规律和节奏。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发展之中既要实现进步又要保持稳定,要有利于改进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加强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有效降低发展成本,减少浪费,提高发展效率。
二是坚持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科学发展观要求运用完备的法治保障机制和市场化的管理手段,在发展中激发经济活力,改进和完善政府的职能,使政府部门的工作更加专业化。
三是坚持发展创新、重视科技创新。
科学发展观要求科学家要在各个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利用科学技术为发展变革和创新贡献力量。
科学技术和创新活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以科学技术改造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传统生产模式,加快把自己转型成为制造强国,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四是坚持全面协调、发展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加强协同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文化。
总之,科学发展观要求既要实现进步又要保持稳定,利用市场机制有效分配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只有每个个体都深刻理解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则,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改善人民的生活。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
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和统一全党思想,动员全党更好地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而团结奋斗。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根本要求。
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首先要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系统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更加自觉地在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的思想体系。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同时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命题,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新的重要思想。
不仅如此,科学发展观也总体涵盖了胡锦涛关于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从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人类对发展模式的探索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不断完善的过程。
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努力开创公司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对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是一件大事。
通过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温家宝所作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进行专题认真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进一步领会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党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这是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所做出的重要决策。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保证。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只有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与我们党关于发展的理论、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关系,才能在各项工作中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科学发展观的新内涵1.发展必须是全面的。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发展必须是协调的。
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3.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利用,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观后感(一)
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观后感(一)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感感受作为一名AI助手,我深感“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21世纪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次活动让我更加深入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和实现路径,让我深感自身对于实现科学发展观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深刻内涵科学发展观包括了许多深刻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以人为本。
人的发展和幸福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
•全面协调可持续。
提出了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即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内实现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科学创新。
把科学技术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成为贯穿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基本要求为了实现科学发展观的目标,我们还需要遵守以下几项基本要求:•行动上要体现以下七个方面的意图: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促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抓住全局、统筹兼顾,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造福全人类。
•落实好八个方面的任务,分别是推进经济发展、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社会建设、提升行政效能、调整经济结构、拓展开放领域、保障与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
总结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思想和任务,为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指导了实践。
只有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在各个领域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不断实现科技创新、社会发展、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
作为AI助手,我将全力以赴,协助广大用户更加深入理解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现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建议在实现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以下是我对于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一些建议:1.坚持创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
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念,被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本文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进行阐述。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它深刻认识到了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提出了协调发展的思想。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
这一理念是在历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突出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其次,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
全面的发展要求满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需求,而不是仅注重其中某一方面的快速发展。
再次,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
协调发展强调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平衡性,要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发展中,实现内部的和谐、稳定、协调的关系。
最后,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破坏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要强调现代化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体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体系由四个方面组成:人类本质观、发展观、全球化观、文化观。
人类本质观可以理解为人的价值观和人的本质属性,强调改善人的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和谐关系。
发展观是展示经济发展的一种思想体系,它强调经济发展不应仅局限在经济利益的追求上,而是要兼顾社会、环境和文化等方面。
全球化观中,科学发展观认为世界是一个整体,国际社会应该开展宽广的合作,强调实现全球范畴内的共同发展。
文化观强调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承,呼吁缩小国际文化差距,实现文明交流和文化平等。
三、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新时代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思想体系,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在实践中,科学发展观指导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如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产业政策,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教育和医疗的发展等,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奇迹”。
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关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在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目的,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人的主体地位。
其次,科学发展观倡导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这意味着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注重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也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的协调发展。
第三,科学发展观提倡统筹兼顾。
这是指在发展中要全面考虑各种利益关系,处理好发展的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现实与长远的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
最后,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技术进步。
它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把发展经济与推进科技进步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科技
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总的来说,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立足中国国情、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国发展的根本方针。
科学发展观的三个_新_从_新发展观_角度理解其深刻内涵
机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经济衰退,不就 是很好的说明吗?马克思和恩格斯早 就 说 过 :“ 一 切 真 正 危 机 的 最 根 本 原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总结各 因,总是群众的贫穷和他们的消费受
国发展经验和教训而提出的,是对当 到限制。”说到底,次贷危机也就是群
代西方迄今所实行的占主导地位的发 众的消费力问题。我们现在强调的
责 编/陶建群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 新发展
第二,它是我党针对我国新形势 新阶段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1978 年以来,在邓小平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改革开放 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进入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 新的特征,也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难,面 临一些新的问题,包括:我国的生产力 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 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 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在国 家和社会管理体制上,还存在很多 不适应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 碍;在收入分配方面,虽然邓小平在 为社会主义定义时一开始就提出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 裕”,但我们总要先抓发展的主要方 面,以至在分配上积累了一些问题, 使得差距拉大的趋势到现在仍未根 本扭转;特别是“三农”问题较多,农 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 尚未改变,农民再就业和农村城镇化 问题远未解决;加之国际上风云变幻, 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对 我们的冲击很大,等等。
助资、利资的本性是非常明显的。它 条新的发展道路。它对现在西方发展
不能解决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消费 模式的超越,是毋庸置疑的。(作者为
能力问题,也是毫无疑义的。大多数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燕山大学讲座教
西方国家在当前正在爆发的金融危 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发展观是创新思维的成果。
因为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治国理念和战略思想的重大转变和提升。
而创新的理论,需要以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维去理解和把握。
因此,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深刻领会它的创新性,才能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固树立创新观念,推动经济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胡锦涛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概括了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全局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邓小平理论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作为我们党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它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在对时代主题和历史潮流的分析判断上,由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拓展为“和平、发展、合作”三大潮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布局上,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在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上,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加快发展拓展为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在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上,由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实现共同富裕拓展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达到了一种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是科学发展观内涵创新的精华所在。
1.发展理念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第一要义,这不仅将发展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条件,而且所要求的发展是又好又快发展,摒弃了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发展,甚至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的传统发展理念。
其发展理念创新体现在:第一,强调发展不只是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观不但关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更注重发展质量的提升;不但关注社会财富的创造和丰富,更注重社会利益的分配和调整;不但关注经济实力的增长,更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不但关注开发和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更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但关注群众基本需求的满足,更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强调发展先进生产力。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的任务,但更强调的是发展先进生产力。
科学发展观对发展先进的生产力还是发展粗放的、传统的生产力作出了鲜明的回答: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经济发展方式要转变,发展要更多依靠科技,要低成本、低消耗、集约经营,要淘汰落后的生产力,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因此,科学发展是先进的发展,是更高水平的发展。
2.发展目的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落脚点,因此,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目的上的创新就是解决了为谁发展的问题。
它摒弃了传统发展观把人当作工具和手段的物本主义倾向,把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和中心,在社会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发展的目的性问题。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以人为核心,经济、社会发展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人的全面发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三个创新文/张维真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创新学习15求知/月刊2010/3展才是发展的目的。
任何牺牲人和人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为代价来求得的所谓“发展”,都是必须摒弃的,因为这种“发展”背离了科学发展的价值目标。
3.发展模式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不仅是科学发展观之所以为科学的基本依据,而且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社会发展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社会发展模式是以西方社会发展的工业化模式为代表,它视发展为单纯的经济增长,把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指标视作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标志,虽然这种模式促进了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同时却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生态失衡、贫富分化、失业、恐怖活动、核威胁等严重结果。
因此,是一种片面的、不计代价的、竭泽而渔式的和不可持续的发展。
而科学发展观在汲取世界各国发展成果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而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全新发展模式。
所谓“全面”,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所谓“协调”,是指各方面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协调;所谓“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必须有持久性、连续性。
因此,科学发展观对社会发展的方式、方法与道路都进行了创新性的揭示。
4.发展方法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要统筹兼顾,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发展方法上的创新。
从词源上分析,统筹兼顾就是要求领导者善于总揽全局、照顾各方。
而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其在内涵、范围和视野等方面又都具有了崭新内容。
它强调要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相结合,统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兼顾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发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各要素的良性互动,在统筹兼顾中求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要真正把握创新理论的实质和精髓,关键是必须掌握科学发展观得以产生的创新思维方式。
这样才能使科学发展的新观念在头脑中深深扎根,从而在工作中自觉地贯彻落实。
1.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类主体视角的类思维。
现实的、社会历史的人是思维活动的承担者和发动者,是具有一定程度思维能力的人。
虽然思维主体的思维活动是纯粹个体性的,但是就思维方式形成的思维起点而言,思维主体有着本质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个体本位、群体本位、类本位。
具体来讲,就是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由于确定发展目标时所着眼的受益主体截然不同,因而形成的思维方式也不同。
个人本位主要是个体思维方式,其发展思路往往局限于眼前、当代人的范围内;群体本位主要是集体思维方式,其发展思路往往局限于种族、部落或少数统治者的范围内;类本位主要是人类的类思维方式,其发展思路必须着眼于整个人类的利益。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发展,不仅要求在相同代际之间,既要考虑此地人的需要,又要考虑彼地人的需要,而且要求在不同代际之间,既要考虑当代人的需要,又要考虑后代人的需要。
这表明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式已打破了个体、群体的本位意识,升华到从类主体的高度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因此,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类主体视角的类思维。
2.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本思维。
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以神本、权本、物本的理念为指导,曾出现过以神为本的社会、以权为本的社会、以物为本的社会,这些理念都使社会畸形存在和发展。
在以神为本的欧洲中世纪,神权压倒人权、神性窒息人性,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象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在以权为本的中国封建社会,皇权至高无上,压倒一切,社会按经济权力和政治权力的大小分裂为森严的等级;在以物为本的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社会被严重分化为财富和贫穷两个极端。
所有这些社会都是片面的、畸形的,最终也不可能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本思维,这是一种认为发展是人的生存质量及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全面优化的思维方式。
社会发展是一个由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多因子、多层次组织起来的复合型特殊系统,其中人的发展处于核心和根本地位。
社会的发展实质上就是展示了作为主体的人的全面发展。
人是发展的实践主体和核心动力,发展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高价值,发展是为了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全面协调发展的系统思维。
所谓系统思维,就是按照系统的联系、结构、功能特点及其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的思维活动,它是从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出发,把某一事物的变化、发展作为统一的过程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
科学发展观坚持系统思维,它首先强调发展是社会的全面发展。
它把社会发展看作是复杂的系统,从整体出发,全面兼顾到系统构成的各个要素、结构、功能、环境,从它们的相互关系中把握社会发展的总体特征和规律,从而纠正了长期以来单纯把经济增长作为社会发展的惟一目标的线性发展观,而把发展看作是一个包括经济增长、政治民主、科技进步、文化价值观念变迁、自然协调、人的发展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整体。
其次,它强调发展依赖于社会系统内自然、经济、社会诸要素的关联与协调。
科学发展观认为这些要素之间具有内在的结构性和关联性,因此,发展必须着眼于系统整体的互利互动和协调一致,使人与自然、经济、社会能有序循环,形成良性互动发展。
第三,它强调发展的持续性是发展的重要特征。
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其自身之间的互利共生、协同进化,即为了实现整个人类社会系统进化的持续性。
这是以一种动态的思维来把握社会发展,完全不同于传统发展观以静态思维把握社会发展,只注重人类眼前的局部利益,导致了发展的困境与不可持续。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责任编辑:双艳珍三、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式创新与思考16求知/月刊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