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与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 。
悟 禅
寺庙中就设有专门制作豆腐的场所,制作豆腐被作为一种参禅的
过程。佛家认为豆腐成型是一种境界的转化。粒粒黄豆被放入石磨, 历经研磨才能化作浆汁,是为一重境界;点卤成型,是为二重变化。 其中磨豆成浆、水分添加、温度掌控、点卤时机,无不需要时时处处 的精心与静心。这种精与静正是修行中必不可少的心性。除却变化过
包 容
豆腐是一款既能作为主菜又可作为配菜,能够和任何菜肴搭配, 却不改变其它菜肴风味,与任何食材搭配都不会喧宾夺主,破坏其主 味,同时也能保留自己的本味。 在四川东部,有“口袋豆腐”,以汤汁乳白、状若橄榄、质地柔嫩、 味道鲜美为特色。成都一带享誉海内外的“麻婆豆腐”,独具麻、辣、 鲜、嫩、烫五大特点。其它体现豆腐包容特色的名菜名食有,湖北 “荷包豆腐”、杭州“煨冻豆腐”、无锡“镜豆腐”、扬州“鸡汁煮 干丝”、屯溪“霉豆腐”、以及以豆腐衣为原料的“腐乳糟大肠”等。 吉林盛行的“素鸡豆腐”,色泽美观,五香味浓;还有“蛤蜊杏仁豆 腐”,杏仁止咳润肠,雪蛤清头明目,豆腐软嫩细腻,色泽纯洁乳白, 菜味甘甜爽口。此外,朝鲜族人民用牛肉、粉条、鸡蛋、豆腐制成 “梅云汤”,广西壮族有名菜“清蒸豆腐圆”,云南大理白族有“腊
豆腐在中国深得人心,民间俚语中豆腐常被挂在嘴边。“鱼生火,肉生痰, 白菜豆腐保平安,”说的就是豆腐的保健作用;“刀子嘴,豆腐心”说的是豆 腐的仁爱谦和;“小葱拌豆腐”说的是豆腐的纯洁;“马维儿栓豆腐”是对生
活经验的总结。用豆腐来说事儿打比方,大家都心知肚明,可见豆腐在百姓生
活中根基是十分深厚的。 如果说豆腐能够代表中国文化,也许会显得有些武断和片面。但在中国似 乎也少有像豆腐这样受到如此广泛认同的传统食品。究其原因,中国人对豆腐 的理解,已经远超出了“形”与“味”,达到了“意”的境界。简简单单的豆 腐早已不是一种单纯的食品,尝一口豆腐,品出的是中国人自身对生活的认知
中作乐创出东坡豆腐。当时薪俸有限,苏轼还是不改好客之风,常邀
请三五好友来家中小聚。生活略显拮据的苏轼想到用豆腐代替猪肉, 虽以廉价豆腐为原料,但此菜质嫩色艳,鲜香味醇,丝毫不减东坡肉 的美味。 生活清贫却能不为物所滞,安贫乐道。一口豆腐,大可不问世事,
尽享天伦:如此淡泊洒脱,方可得了真自在。
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随遇而安。
的修身诉求,在具象的豆腐身上获得了共鸣,也通过吃豆腐得以践行。
这种对豆腐精神层面的认同一直绵绵承继,承载着中国人的道德 追求。革命家瞿秋白在英勇就义前的遗书《多余的话》中,就以这么 一句话为结尾:“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永别
了。”这看似多余的,甚至是不相干的临终遗言,此时读来,或许正
文 化—散文小说
以豆腐为题材的散文,以宋代文学家杨万里《诚斋集》中《豆卢子柔传--豆腐》 为最早,其文用拟人的手法把豆卢子的存在比作“豆腐身世”,色洁白粹美,味 有古大羹玄酒之风,曾隐于滁山,以汉末出现,至后魏始有所闻,构思有趣。其 次是元代的虞集的《豆腐三德颂》,颂扬了豆腐的食用和医用的作用。近年豆腐 题材散文更常见报刊。他们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描写了豆腐文化的外延与内涵, 有一定的深度和力度。 小说是文学中的一大类别,以生活为原型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豆腐也是 其情节描述的对象。在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 《儒林外史》和鲁迅小说《故乡》,传统戏剧《双推磨》,现代古装京剧《豆腐 女》以及电影《白毛女》和《芙蓉镇》等作品中,都有对豆腐的描写或是以豆腐 为内容的作品。仅以《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两本巨著中涉及豆腐的描写就不 下数十处。
是瞿秋白对自己人生信念的最后表白。
执 中
宋代理学大家朱熹在《中庸章句序》中讲道:“君子执中,则执
中之谓也。”时人解释说,执中谓持中庸之道,无过与不及,不偏不
倚。《管子〃水地》曰:“淡也者,五味之中也。”前者讲处世之道, 后者言五味之道,其实都没有离开一个过犹不及,恰到好处的“中” 字。 由此可见中庸之道不仅仅是中国传统的处世准则,也适用于饮食
风尚。中国人饮食追求“五味调和”,唯有清淡者可以执其两端而用
其中。因此谢应芳在谈到清淡而不寡味,内敛温和的豆腐时,称赞其
“淡而不厌知者谁,中庸君子古来稀。”
随 遇
富贵者吃豆腐可以获得平常心,居高位者吃豆腐可以居安思危, 窘境中者吃豆腐则可以安贫乐道。苏轼任徐州知州时自创了家喻户晓
东坡肉,宋神宗元丰二年十二月他官场失意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苦
济 世
《诗经》云:“中原有菽,庶民采之”。以黄豆为原料的豆腐, 也是被庶民烹之,食之。对国人来说,豆腐最可贵之处,在其被广为 食用,博施于民的济世之功。豆腐既是最廉价的美味,也可以提供一 天劳作所需的营养。 豆腐在中国普通百姓中能有如此高涨的人气,除了美味、富有营
养之外,还要归功于豆腐祛病养生的功效。早年贫困人家生了燥热病
清白为人精神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豆腐寓意清白、 朴素大方,可谓清正、廉明。 豆腐寓意清廉,早有先贤。明代儒学大师刘 宗周“日给不过四分,每日买菜腐一二十文”, 虽官至兵部尚书,每日就吃着这样简陋的餐食。 刘宗周为人清廉正直,操守甚严,仅以豆腐白菜 裹腹,得了“刘豆腐”的称号。清初文学家尤侗 认为,平日能过青菜豆腐这样清心寡欲生活的人, 才能有崇高的德操,因而他借豆腐来鼓励儒士要 立戒修身。清代诗人胡济苍一首广为流传的《豆 腐》诗,道出了以豆腐修身的缘由:“信知磨砺 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 生知己是贫人。”
悟 禅
食豆腐而参禅,正合乎佛家一体同观、离色离相的法度。明末清
初诗人尤侗,自幼研习佛法,曾撰文借豆腐论立戒修身,提出“豆腐
戒”一说,其中包括大戒三、小戒五。大戒三指味戒、色戒、声戒。
小戒五指赌戒、酒戒、足戒、口戒、笔戒。他认为常人的欲望是难以
戒断的,若久食豆腐,便可清心寡欲。所以“非吃豆腐不能持此戒
程,豆腐的滋味也是清淡近乎无味,又甘中带苦,品一口“众生扰扰,
其苦无量”。这样的味道,对修行者而言,也可以“平心性,生悲
悯”。难怪唐代诗人沙张白咏叹道:“疮痍四海谁解铃,唯有食腐之
人心怆然!”
修 身
清代诗人胡济苍一首广为流传的咏豆腐诗,道出了以豆腐修身的 缘由: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 己是贫人。中国清正儒士不畏清贫,不惧强权,洁身自好,砥砺德行
精神内涵
中国豆腐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极其丰厚的精神内涵:勤劳、诚信、 包容、创新、智慧、清白、朴素等。对于中国豆腐,可以说它既是高 端的,又是大众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既是民族的,又是世 界的;既是独立的,又是包容的。非常值得我们中国人去传颂、传承、 传播、传扬。 ----吴月芳
创 新
豆腐的发明是古人的智慧、创新的结果。豆腐的发明,是我国先 人对世界食品的一大贡献,被称为“20世纪全世界之大工艺”。 古人能把一颗大豆种子中的蛋白质用水研磨的方法提取出来,然 后加入天然的石膏或盐卤,变成豆腐。这个过程既包含有物理过程, 又有化学变化,即便是放到现在的食品加工业,也可谓是创举。 仅从制作工艺和产品方面,中国豆腐在一定时期内形成了八大系 列:一为水豆腐,包括质地粗硬的北豆腐和细嫩的南豆腐;二为半脱 水制品,主要有百叶、千张等;三为油炸制品,主要有炸豆腐泡和炸 金丝;四为卤制品,主要包括五香豆腐干和五香豆腐丝;五为熏制品, 诸如熏素肠、熏素肚;六为冷冻制品,即冻豆腐;七为干燥制品,比 如豆腐皮、油皮;八为发酵制品,包括人们熟悉的豆腐乳、臭豆腐等。 可以说:“豆腐之法,代代匠人创新不止。”
包 容
我国制豆腐的技术从唐代开始外传,首先传到的国家是日本,接 着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日本,以当地特色的天然海产品结合,做出各 种各样的豆腐料理;朝鲜人根据本地资源,制作了风味各异的豆腐汤; 印尼人普遍爱吃“酱拌炸豆腐”;缅甸人越南人则创制了颇具东南亚 风格的“酱拌蛋花豆腐”、“什锦盘”。新加坡与马来西亚风行的 “肉骨茶”,其实也是豆腐菜肴中的一种。印度尼西亚人对豆腐情有 所钟,显然是受中国侨民的影响。在美国,商人们则把豆腐加工成色 香味俱全的快餐食品,诸如豆腐色拉、豆腐汉堡包、豆腐冰淇淋、豆 腐烤鸭、豆腐结婚蛋糕等,在市场上十分畅销。 豆腐传播到各个地方,都可与其他食品搭配,总能相得益彰,珠 联璧合,可以说“甘而不哝,酸而不爽,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 不薄,肥而不腻”。豆腐所蕴含的渗透、融合的包容精神,折射出为 人处世的人生哲学。
豆 腐
目 录
起源 精神内涵
传统文化
意义
起源
淮南王刘安,是西汉高祖刘邦之孙,公元前164年封为淮南王,都邑设 于寿春(即今寿县城关),名扬古今的八公山正在不惜重金广招方术之士,其中较 为出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波、伍波、晋昌、毛被、左昊八人, 号称“八公”。刘安由八公相伴,登北山而造炉,炼仙丹以求寿。他 们取山中“珍珠”、“大泉”、“马跑”三泉清冽之水磨制豆汁,又 以豆汁培育丹苗,不料炼丹不成,豆汁与盐卤化合成一片芳香诱人、 白白嫩嫩的东西。当地胆大农夫取而食之,竟然美味可口,于是取名 “豆腐”。北山从此更名“八公山”,刘安也于无意中成为豆腐的老 祖宗。从此,豆腐之法就从八公山下传播开来。
与追求。
谢谢!
求是网、光明网刊载的组织部门人员创作的《党员干部 当俱“豆腐功”》
吃苦耐劳
自古做豆腐的营生是非常辛苦的,俗话说:“世上有三苦,打铁、 撑船、磨豆腐。”只有勤劳、能吃苦的人,才能干豆腐营生的。比如 泡豆,时间要算准,时间不够,豆没有泡开,或者泡豆时间太长,泡 过头了,都做不好豆腐,因此做豆腐生意的,必须半夜准时起来磨豆, 晚上是睡不了整觉的。豆腐是天然的高营养食品,所以,古时由于没 有冷藏设施,当天做出的豆腐必须当天卖完,否则会发酸变质,所以, 做豆腐生意的人,必须天天生产,365天没有休息日。
1992年起连续在淮南举办。
中国豆腐文化节是在祖国大陆和台湾
台北同时举办的,因而,豆腐文化也被赋
予了鉴证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的政治 意义。
文 化—诗歌
宋、元、明、清咏豆腐题材的古体诗就有20余种,今人咏豆腐的旧体诗词和新 诗也在百首以上。这些诗词追溯了豆腐的源头,凭吊了豆腐的发明人,描述了豆 腐的制作工艺,赞美了豆腐的优美质地,解释了豆腐蕴含的哲理,内容极为丰富。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有诗曰:“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南宋爱 国诗翁陆游也有诗“浊酒聚邻曲,偶来非宿期。拭盘推连展,洗釜煮黎祁”。在 诗中,把豆腐作为美味佳肴招待亲朋好友,展现出一幅农家乐的景象。而元代郑 允端《豆腐》一诗中“种豆南山下,霜风老荚鲜。磨砻流玉乳,蒸煮结清泉。色 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味之有余美,五食勿与传。”从豆腐的原料、制作过程 到成品介绍得都很齐全,极力赞美豆腐的色、香、味、美,并誉其为“五鼎食”。 清代胡济苍的诗词“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 知己属贫人。”不写豆腐的软嫩味美,而写豆腐的藻雪精神,由磨砺而出,方正 清廉,不流于世俗,赞美其风格高尚。
由于做豆腐需要勤劳吃苦的精神,又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艺,我国 北方的许多地区都对豆腐从行业者称为“豆腐匠”。能称上“匠人” 者,是有手艺在身的人。要想学手艺,不吃苦不行,不勤奋也不行。
诚 信
自古豆腐是按块卖的, 足斤足两,童叟无欺, 这种顾客对买主信任的 买卖方式,只有豆腐行 业有,这是豆腐业主长 期用诚信经营换来的。
症,没钱看医生,经常是吃几块豆腐就权当是治病了。
政治经济
“中国豆腐文化节”简称“豆腐节”。中国豆腐文化节是由原商业 部、原国内贸易部、原国家国内贸易局、中商会先后分别与安徽省人 民政府主办,淮南市人民政府承办,每年9月15日海峡两岸(淮南、台 北)同时举办的,集文化、旅游、经贸于一体的国际性商旅文化节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