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茎叶质量标准研究
黄芪分析报告
黄芪分析报告引言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中草药中常见的一种,也是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草药,黄芪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调节免疫功能、增强体力和提高人体防御能力等方面。
本文将对黄芪的植物特征、化学组成和药理作用进行详细分析。
植物特征黄芪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豆科植物,根状茎肥厚,呈圆柱形,外部黄褐色。
茎直立,常分枝,高度可达30-90厘米。
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为长椭圆形或卵形,边缘有几对小锯齿。
黄芪的花为黄绿色的小型花,单生或者两朵互生于叶腋处,具有腊梅花香味。
果实为荚果,成熟时呈褐色。
黄芪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华北地区和内蒙古等地。
化学组成黄芪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包括黄酮、多糖、皂苷和氨基酸等。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芪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黄酮苷类、异黄酮类和黄酮酸类等。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黄芪中的多糖是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和抗病毒等作用。
此外,黄芪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如天冬氨酸、赖氨酸和谷氨酸等。
这些氨基酸可以通过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素,起到增强体力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药理作用免疫调节作用黄芪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研究发现,黄芪能够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杀伤活性,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和分泌免疫球蛋白等。
此外,黄芪还可以调节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抗肿瘤作用黄芪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研究发现,黄芪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黄芪中的多糖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通过激活免疫系统、调节细胞生长和凋亡等机制来发挥作用。
抗炎作用黄芪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炎性细胞的活化。
研究发现,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可以减轻炎症症状和组织损伤。
其他作用黄芪还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和抗衰老等作用。
黄芪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细胞氧化损伤。
黄芪质量标准
黄芪质量标准黄芪,又名黄芪、黄芪草,为豆科植物黄芪的根。
黄芪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益气补中、固表止汗、利水通淋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然而,由于市场上黄芪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因此制定黄芪质量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黄芪的外观特征是制定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之一。
合格的黄芪应该呈现出均匀的黄褐色或棕褐色,质地坚实,有一定的弯曲性,无虫蛀、霉斑、虫蛀孔和破损等现象。
在制定质量标准时,可以明确规定黄芪的外观特征,以便消费者在购买时能够准确鉴别。
其次,黄芪的理化指标也是制定质量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黄芪甙、黄芪酸等,因此可以通过含量测定这些有效成分的含量来评价黄芪的质量。
此外,黄芪的水分含量、灰分含量、挥发油含量等指标也是制定质量标准时需要考虑的内容。
此外,黄芪的微生物指标也是制定质量标准时需要考虑的内容之一。
合格的黄芪产品应该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微生物限量指标,包括大肠菌群、酵母菌、霉菌等指标。
通过严格控制微生物指标,可以确保黄芪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最后,制定黄芪质量标准还需要考虑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
合格的黄芪产品应该符合国家规定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限量标准,以保障产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总之,制定黄芪质量标准是保障黄芪产品质量、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明确黄芪的外观特征、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和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可以有效提高黄芪产品的质量水平,保障消费者的用药安全,促进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对黄芪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力度,为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黄芪的研究概况
黄芪的研究概况作者:王艳芳、鲍建材、郑友兰、张崇禧摘要:目的:从黄芪的资源分布、栽培技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评价等几方面论述了我国黄芪的研究概况。
方法:分析并总结近年有关黄芪的国内外文献。
结果:通过分析总结对黄芪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为黄芪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结论:黄芪在抗病毒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关键词:黄芪研究概况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icus(Bge)Hisao 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我国黄芪资源分布广泛,品种繁多。
其化学成分众多,主要含有皂苷、黄酮、多糖以及氨基酸等几类成分。
传统中医学认为,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敛疮生肌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疲劳、抗肿瘤、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
1、资源分布黄芪主要分布于山西、内蒙古、吉林。
黑龙江。
辽宁、河北、甘肃;新疆、西藏、四川。
陕西、宁夏。
青海、河南、山东、江苏等亦有分布。
主产于山西浑源、应县、繁峙。
代县、广灵、平顺、娄烦、奇岚、平陆、万荣、朔州市平鲁区;内蒙古库伦、武川、额尔古纳右、莫力达瓦。
鄂伦春、牙克石、阿荣旗。
阿巴嘎、多伦、扎兰屯、额尔古纳左、太仆寺。
正兰旗。
满什哩、克什克腾、阿鲁科尔沁、锡林浩特、察哈尔右翼中、兴和、固阳、土默特右、达拉特、呼和浩特、赤峰;河北沽源、丰宁、围场、赞皇、崇礼、平山、定州、安国、安平、张北、完县、行唐、赵县、宣化、玉田、迁安、阜平、望都;黑龙江林口。
穆棱、宁安。
萝北、东宁;吉林和龙、汪清、伊通、东丰。
龙井、东辽、梅河口、柳河、烨甸、敦化、珲春。
安图、延吉;辽宁抚顺、新宾、清原;宁夏隆德、径源、西吉;青海玉树、贵德、门源、兴海;山东青州、文登、寿光、昌乐、淄博。
黄芪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与质量控制分析高腾
黄芪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与质量控制分析高腾发布时间:2023-06-07T08:24:57.971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5期作者:高腾[导读] 黄芪中的有效成分包括皂苷类成分、多糖类成分、黄酮类成分,对应的药理作用是补气及延缓疲劳、增强运动能力;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体神经系统弱化的功能;抑制病毒RNA复制,控制炎症等。
在以黄芪为原材料,制作药物时,应当做好针对黄芪有效成分的多指标含量测定工作,开展针对黄芪有效成分的指纹图谱分析工作,从而达到提高对黄芪有效成分质量控制水平的目的。
斯坦德科创医药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摘要:黄芪中的有效成分包括皂苷类成分、多糖类成分、黄酮类成分,对应的药理作用是补气及延缓疲劳、增强运动能力;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体神经系统弱化的功能;抑制病毒RNA复制,控制炎症等。
在以黄芪为原材料,制作药物时,应当做好针对黄芪有效成分的多指标含量测定工作,开展针对黄芪有效成分的指纹图谱分析工作,从而达到提高对黄芪有效成分质量控制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黄芪;皂苷类成分;多糖类成分;黄酮类成分;制药;质量控制引言:黄芪是一种为人们所知的中草药,属豆科黄芪属植物,多年生的草本高度可达到50~100cm之间。
黄芪的主根较为肥厚,呈木质和分枝状态,颜色为灰白色。
黄芪茎叶以直立为主,上部多存在分枝,有细棱和白色柔毛。
黄芪的根部是主要的入药区域,味道甘甜且偏温性,据中医典籍记载,黄芪入药之后,能够帮助人体补气、固表、利尿、强心、排毒;从西医角度来看,黄芪具有降血压、加强毛细血管抵抗力等效果。
从现代生物(化)学角度来看,黄芪之所以具有多种药理功能,是因为黄芪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故需对这些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详细分析,在以黄芪为原材料制作中成药时,还应做好对有关有效成分的质量控制工作。
1.黄芪的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1.1黄芪中的皂苷类成分及其药理作用黄芪中的皂苷类成分包括黄芪皂苷、乙酰基黄芪皂苷、异黄芪皂苷、大豆皂苷等四大类型[1]。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制黄芪茎叶》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制黄芪茎叶》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和承担单位根据原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17年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的通知》(黑卫食品发〔2017〕82号),《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制黄芪茎叶》列入2017年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计划,承担单位为齐齐哈尔医学院。
二、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黄芪指豆科黄芪属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unge和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unge var.mongholicus(Bunge)Hsiao两种植物,又称北芪或北耆,亦作黄耆,别名棉芪、独椹、蜀脂、百本、百药棉、黄参、血参等,为多年生草本。
黄芪的应用历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是一种常用的补气药,最早记载于五十二病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其列为补药之长。
国内野生黄芪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及西北,如: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均有分布,其中,山西和内蒙古是蒙古黄芪的道地产区,而黑龙江是膜荚黄芪的道地产区。
栽培黄芪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甘肃、东北、陕西、山东、河北等地。
黄芪传统药用部分为根部,而产量较大的地上茎、叶部分虽然在我省有三十多年的食用习惯,但由于缺少安全性评价及食品标准,一直不能作为普通食品原料进行开发和利用,严重浪费黄芪资源。
研究显示,黄芪茎、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皂苷、黄酮、多糖类、维生素、氨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而且产量是根的3~5倍,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黄芪嫩苗在明代就有做蔬食的记载,在清代则作为“贡品”进献,官府禁止百姓聚众采挖。
黄芪茎叶作为黑龙江省地方特色食品,在民间有长期食用历史和食用习惯。
早在1985年,我省郑屹教授以黄芪茎叶、花为主要原料研发生产了“北芪茶”,1992年升级为“北芪神茶”,于1996年正式批准为新资源食品《批号国卫新食准字(96)第4号》。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制黄芪茎叶》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制黄芪茎叶》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和承担单位根据原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17年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的通知》(黑卫食品发〔2017〕82号),《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制黄芪茎叶》列入2017年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计划,承担单位为齐齐哈尔医学院。
二、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黄芪指豆科黄芪属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unge和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unge var.mongholicus(Bunge)Hsiao两种植物,又称北芪或北耆,亦作黄耆,别名棉芪、独椹、蜀脂、百本、百药棉、黄参、血参等,为多年生草本。
黄芪的应用历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是一种常用的补气药,最早记载于五十二病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其列为补药之长。
国内野生黄芪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及西北,如: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均有分布,其中,山西和内蒙古是蒙古黄芪的道地产区,而黑龙江是膜荚黄芪的道地产区。
栽培黄芪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甘肃、东北、陕西、山东、河北等地。
黄芪传统药用部分为根部,而产量较大的地上茎、叶部分虽然在我省有三十多年的食用习惯,但由于缺少安全性评价及食品标准,一直不能作为普通食品原料进行开发和利用,严重浪费黄芪资源。
研究显示,黄芪茎、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皂苷、黄酮、多糖类、维生素、氨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而且产量是根的3~5倍,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黄芪嫩苗在明代就有做蔬食的记载,在清代则作为“贡品”进献,官府禁止百姓聚众采挖。
黄芪茎叶作为黑龙江省地方特色食品,在民间有长期食用历史和食用习惯。
早在1985年,我省郑屹教授以黄芪茎叶、花为主要原料研发生产了“北芪茶”,1992年升级为“北芪神茶”,于1996年正式批准为新资源食品《批号国卫新食准字(96)第4号》。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制黄芪茎叶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制黄芪茎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干制黄芪茎叶的术语与定义、要求、检验方法、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及标志和包装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XX省境内种植、生产的且符合3.1定义的干制黄芪茎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GB 5009.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T 5009.19 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 20769 水果和蔬菜中45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干制黄芪茎叶以蝶形花科(豆科)黄芪属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 Var.mongholicus (Bge.) 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鲜茎叶为原料,经挑选、清洗、干燥等工艺制成的干茎叶。
4要求4.1 原料要求鲜黄芪茎叶:无霉变、无腐烂、无虫蛀,无荚果等外来异物,并应符合相应的食品标准及有关规定。
黄芪鉴定实验报告总结
黄芪鉴定实验报告总结
本实验旨在对黄芪进行鉴定,并通过观察和实验结果对其进行总结。
黄芪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然而市场上存在着一些假冒伪劣的黄芪产品,因此对黄芪进行准确的鉴定非常重要。
本实验采用了外观特征观察、显微镜观察和化学试验等方法对黄芪进行鉴定。
首先,通过外观特征观察,我们观察到黄芪的草本植物具有直立的茎,叶子互生,呈羽状复叶,花型为蝶形,花色为紫红色。
这些外观特征是黄芪的重要识别特征之一,并与文献上所描述的黄芪外观特征相符。
其次,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对黄芪的细胞结构进行了研究。
我们观察到黄芪的根部具有较长的细胞,细胞壁显著厚,而茎部和叶部的细胞较短而且较扁平。
这些细胞特征与文献所描述的黄芪的细胞结构相符,进一步表明了样本的真实性。
最后,我们进行了化学试验,采用了Iodine-Potassium Iodide
试剂和酸不水浸取液试剂。
结果显示黄芪与Iodine-Potassium Iodide试剂反应,呈现出紫褐色的沉淀,而未发现假阳性结果。
此外,酸不水浸取液试剂的化学导致剂也显示出了黄芪特有的化学反应。
综上所述,通过对黄芪的外观特征观察、显微镜观察和化学试验,我们对黄芪进行了准确的鉴定。
这些鉴定结果表明我们所用的黄芪样本是真实有效的,具有药用价值。
然后,我们也强
调了对黄芪进行鉴定的重要性,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黄芪产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确保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中药黄芪的研究概况
中药黄芪的研究概况2003年11月第6期No.6NOV.2003河南中医学院学报JOLRNAL0FⅦI~ITY0F(=}{1.ⅥMEDI(IINE第l8卷总第109期V o1.18SumNo.109中药黄芪的研究概况ASummaryoftheBasicStudiesonRadixAstragaliSellHedysari韩燕HanYan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SchoolofLifeSciences,ShanxiNormalUniversity摘要:从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病虫害等方面介绍了中药黄芪基础研究概况,以供对其进行开发利用者参考Abstract:Thispapers1m1supbasicstudiesonRadixAstragalisenHedysariintermsofresourcedistribut ion,chemicalconstituents,phammcologicalfunctions,andplantdisea~esandinsectpests,aimingtoprovidereferenceforthedevel opmentandapplicationofthisherb.关键词:黄芪;基础研究;综述Keywords:RadixAstragaliSeLlHedy.,mri;basicstudies;summary中图分类号CLCnumber:I82文献标识码[bcumentcode:A文章编号ArticleID:1006—3234(2003)06—0086—03黄芪为我国历来最被推崇的补气药之一,史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是一种较名贵的中药材,以根入药,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因此,对黄芪的资源分布,有效成分,药理药效及病虫害等方面的研究,对黄芪野生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及药物的正确利用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黄芪资源分布黄芪属豆科黄芪属植物,是一种多年生深根性草本药用植物,别名绵芪,绵黄芪.我国药典规定,药用黄芪有2种: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unge.和蒙古黄芪AstragalusmongholicusBunge._2J.黄芪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普遍生长于东北的东部山区(长白山,小兴安岭,完达山脉和辽宁东部山区)及大兴安岭,在部分平原地区亦可见到.此外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均有.朝鲜漾古,苏联也有分布.另外,同属植物中下列同种植物的根在不同地区也作黄芪入药:黑毛果黄芪(塘谷黄芪)AstragalustongolensisUlbr.分布于甘肃,四川I,青海等省;金翼黄芪AstragalUs—chrysopterusBunge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四川,青海等省;多花黄芪AstragalusfloridusBenth分布于四川,青海,西藏;梭果黄芪AstragalusemestiiComb.分布于四川;茂汶黄芪Astra—galusrnaowenensisHsiao产于四川I茂汶县;云南黄芪Astraga—lusyunnanensisFranch.分布于云南,四川等地.2黄芪的化学成分黄芪含多种化学成分,以蒙古黄芪为例,其化学成分为:黄酮类成分芒柄花素;3一羟基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及其葡萄糖甙;2,3一二羟基一7,4一二甲基异黄酮;1,2一二羟基一3,4一二甲基异黄烷及其葡萄糖甙;7,3一二羟基一4,5一二甲基异黄烷;3一羟基一9,10一二甲氧基紫檀烷及其葡萄糖甙等.皂甙成分有黄芪皂甙及其大豆皂甙.此外,黄芪还含有了一氨基丁酸,D一葡萄糖,D一果糖,8一谷甾醇,甜菜矸,亚油酸,亚麻油酸,胆矸等.3黄芪的传统药性我国各时期古医籍对黄芪四气五味与药性相结合的论述多为一致,”绵黄芪”作为道地药材至迟在宋代已经驰名.《图经本草》的解释是”其皮折之如绵”.《本草蒙筌》简称“绵芪”视为佳品,描述其特征为”直如箭杆,皮色褐润,肉白心黄,折柔软类绵,嚼甘甜近蜜”.至明代,人们对黄芪药效,用途,产地的了解进一步加深.明代张景岳言:”黄芪味甘气平,气味具轻,升多降少.阳中微阴,生者微凉,可治痈疽,蜜炙性温能补虚损.”《本草纲目》将黄芪推为上品,其味”甘,微温,无毒”,主治”痈疽久败疮,…补虚,…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清代黄宫绣《本草求真》”总结历代有关论述日:”黄芪味甘性温.质轻皮黄肉白”“色黄入脾,色白入肺.”“质轻达表,功专实卫.”“秉性纯阳,而阴气绝少.”“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耆之称.”将黄芪的药性与功效相结合,做全面概括论述的,则以宋金时期张元素的《珍珠囊》为着名.该书言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长肌肉,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现代中药学对黄芪传统药理功效归纳为:补气生阳.益收稿日期:2003—09—02作者简介:韩燕(1982一),女,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基地班2000级学生.//710062,陕西省西安市师大路I号;Tel:029—5304053;E—mail:********************86?2003年11月第6期No.6Nov.2003河南中医学院学报J(XIKNALOFI~NANIVERSITY【)F(ⅫNEMEDICI.’~E 中药黄芪…ASummary…韩燕…HanY an…第l8卷总第109期V ol_l8SumNo.109卫固表,脱毒生肌,利水退肿.4黄芪药理研究4.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4.1.1增强体液免疫作用黄芪对正常机体的抗体生成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黄芪水提液可使肝炎患者的总补体和各补体含量升高.除多糖外,蛋白大分子,氨基酸,生物碱及甙类均有促进抗体生成作用.-4.1.2增强细胞免疫功能黄芪对T淋巴细胞也产生一定影响,黄芪水煎剂可明显提高恶性肿瘤病人淋巴细胞引起的大鼠局部移植物抗宿主反应,黄芪穴位注射,可使部分支气管哮喘患儿的E一花结形成率显着提高.4.1.3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黄芪的提取物对腹腔巨噬细胞的功能有促进作用.腹腔内注射APS500rag/kg,100mg/kg6d后,能增加小鼠腹腔内巨噬细胞的数量及其吞噬功能.4.1.4免疫调节功能黄芪对免疫功能有着较广泛的影响,与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和机体所处状态有这非常密切的关系,试验表明对机体免疫功能存在免疫调节作用I1.4.1.5对干扰素的诱生作用黄芪煎剂可明显提高某些病人白细胞诱生干扰素的能力,对病毒在小鼠体内诱生干扰素的能力也具有提高作用.4.2抗衰老作用实验表明ll,黄苠作为常用的抗衰老中药,能提高老年大鼠血浆T3,T4水平,可显着提高老年大鼠的血浆皮质醇含量,对肾上腺轴具有显着的调整作用,对神经内分泌系统亦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这也是中药抗衰老作用的一个方面.黄芪对自然衰老大鼠大脑皮质,海马,纹状体部位降低的M胆碱受体数目有显着的上调作用.4.3提高机体抗应激能力4.3.1抗疲劳作用对小鼠的抗疲劳实验表明_l,参芪合剂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临床实验表明,参芪合剂有加速疲劳恢复,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能使大运动量训练后的尿蛋白呈下降趋势.可以延长睡眠,增加食欲.4.3.2耐低温作用黄芪多糖可明显增加小鼠的耐低温作用,但无明显耐高温现象.4.3.3抗辐射作用据报道用60Co7线5Gy对小鼠进行全身照射,APs对辐射后小鼠的体重,白细胞数目及肝细胞结构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4.3.4抗缺氧作用APS(黄芪多糖)具有明显减少全身耗氧及增加组织耐缺氧两方面的作用.4.4对机体代谢的影响4.4.1对核酸代谢的影响黄芪煎剂对体外培养的肝细胞,骨髓造血细胞DNA的合成均有促进作用.4.4.2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黄芪可慢性促进小鼠血清和肝脏蛋白的更新,其中APS能明显增加小鼠脾脏的蛋白质含量.4.4.3对内环核苷酸代谢的影响黄芪煎剂可明显提高小鼠血浆和组织中cAMP,cGMP的含量.环核苷酸是黄蓖影响免疫功能的重要物质.4.5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4.5.1对心脏的作用黄芪有强心作用,许多实验证明黄芪具有明显的正性肌力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黄芪皂苷. 另外,黄芪还有心肌保护作用,其对心肌缺血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缺氧缺糖/复氧复糖损伤,缺氧缺糖/复氧复糖损伤,感染病毒以及药物中毒的心肌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4.5.2降压作用寺田等氏(1937—1938等)动物实验证实,黄芪直接扩张血管,有降压作用.4.5.3对血液系统的影响黄芪对造血功能有保护和促进作用:APs5mg?L对人骨髓粒单集落,红细胞集落的生成均有促进作用(P<0.05).对造血功能障碍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血细胞数下降也有明显的回升作用28].它还对血糖有调节作用:APS能使葡萄糖负荷小鼠,肾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小鼠,苯乙双胍引起的低血糖小鼠,噪音引起的大鼠肝糖元增加均有明显对抗作用驯另外,它对血液流变学也有影响,服用黄芪后,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均由异常降为正常,说明黄芪有降低血液粘稠度的作用,对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作用. 4.6对泌尿系统的作用黄芪对肾脏有保护作用,APs可以明显减轻肾小球系膜的病理改变.推测可能是通过抑制IL6的分泌而抑制系膜增生,从而保护肾脏.其还有中等的利尿作用b.4.7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应用APs50,100mg?kg,im×6d,可明显对抗CC14,对乙酰氨基酚和无水乙醇引起的小鼠实验性肝损伤.阻止血清LLT和AST的升高.同时对CC14和对乙酰胺基酚引起的小鼠病理组织改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4.8其他作用4.8.1抗茵作用黄芪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如炭疽杆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等.4.8.2抗病毒作用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能有效保护小鼠免受流感病毒的感染,对口腔炎病毒也有抑制作用[36,37].4.8.3抗肿瘤作用运用黄芪多糖(APS)对3个品系的小鼠,6种细胞系瘤株移植后的抑瘤作用进行了试验],表明APS对小鼠Sl踟,,裸小鼠的Anip973,人HC腹水型细胞瘤株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51.0%,41.7%,40.0%,36.0%,33.0%,20.0%.4.8.4镇静镇痛作用黄芪皂苷甲有镇静镇痛作用.4.8.5益智作用黄芪对小鼠学习记忆有加强和巩固作用[40,41]5病虫害]5.1根腐病发病初期先由须根,支根变褐腐烂,逐渐向主根蔓延,最87?2003年11月第6期No.6’Nov.2003河南中医学院学报JOLq~NALOFHEXZNIvERSITY【)FNEsEMEDICINE 中药黄芪…ASummary…韩燕…H,衄Y ah…第l8卷总第109期V01.18SumNo.109后导致全根腐烂,直至地上茎叶自下向上枯萎,全株枯死.该病常与地下线虫,根螨危害有关.另外,在土壤黏重,田间积水过多时发病严重.防治方法:播前对土壤消毒,用杀虫药防治地下害虫,同时增施腐熟有机肥,以增强抗病力.发病初期可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800--l000倍液灌根,雨后及时排水.5.2根结线虫病由于根结线虫的寄生,在根部长出许多瘤状物,致使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发黄,最后全株枯死.5.3白绢病常发生在近地面的根处或茎基部,出现一层白色绢丝状物,严重时腐烂成乱麻状,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全株枯死.常在高温湿季节或土壤渍水条件下发病重.防治方法: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播前土壤用石灰消毒或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液浸种消毒.5.4立枯病主要发生在幼苗期,最初是幼苗茎基部出现褐斑,扩展成绕茎病斑,病斑处失水干缩,致使幼苗枯萎成片枯死.防治方法:对土壤消毒,加强管理,降低土壤温度;发病时及时拔除病株,并用多菌灵,五氯硝基苯等处理土壤,喷药预防其他健株感染.5.5枯萎病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失绿,继而变黄枯死;重茬地,排水不良的黏土地发病严重.黄芪,桔梗和荆芥等药材常感染此病.防治时除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外,可在发病初期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防治.5.6锈病发病时,叶片病斑上有黄色或锈褐色疱状物,刺毛状物,破裂时散发出铁锈色粉末状物.阴雨连绵的季节发生严重.防治方法:可用粉锈宁,代森锌,萎锈灵等及时喷洒防治.参考文献:[1]顾观光.神农本草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ll:101.[2]郑学忠.生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1:93.[3]冯耀南.中药材商品规格质量鉴别[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5.161.[4]田宏印黄芪化学研究及其有效成分[J].云南民族学院报(自然科学版),1996,45(1):75—76.[5]陈嘉谟.本草蒙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78.[6]李时珍.本草纲目(校订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696—699.[7]黄宫绣.本草求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5—6.[8]耿长山.黄芪的免疫药理作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 (1):62.[9]刘春荣.黄芪临床应用近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5,17 (3):361.[10]王志杰,黄铁牛,刘焱问,等.黄芪多种成分抗人疱疹病毒的初步实验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2,19(5):356.[11]黄芪对克萨奇B病毒心肌炎患者NK细胞活性以及a,7干扰素的影响[J].上海医学,1989,12(6):332[12]石瑞如,刘艳红,翁世艾,等.人参,黄芪,枸杞对老年大鼠一些内88?分泌激素的调节作用[J]中医药学报,1998,(3):56.[13]塞冬,李树青,敖拉哈等.黄芪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J],锦州医学院学报,1995,16(1):8.[14]石瑞如,何路明,胡雅儿,等黄芪对老年大鼠脑M胆碱受体的调节作用[J].中医杂志,1998,(11):685.[15]张英,李铁兵,孙茂波.参芪合剂抗疲劳作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报,1998,(4):35.[16]黄桢黄芪多糖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2,11(5):316.[17]李靖,朱健华,黄崇勤,等.黄芪皂甙对培养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8,8(8):7[18]李卫平,明亮,张艳,等.黄芪多糖耐缺氧作用的实验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5,30(3):184.[19]程海花,阿祥仁.中药黄芪抗缺氧作用的研究[J].青海医药杂志,1999,29(10):18—19.[20]奚有耿.黄芪对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J].上海免疫学杂志, 1985,5:138.[21]袁红霞,陈艳春.黄芪的现代药理研究及其临床应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5):398.[22]路绪文,刘晋华,陈静然.黄芪与心血管疾病[J].药学实践杂志, 2002,20(1):3.[23]张仲平,洪介民.黄芪多糖对体外人骨髓造血祖细胞生成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oo,16(1):16.[24]黄桢.黄芪多糖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2, 11(5):317.[25]周淑英,卢振初,陈惠英,等.黄芪多糖对重组白介素2激活(活性的调节作用[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4,10(6):29.[26]许建中.黄芪地龙汤与丹参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作用异同的实验研究[J].中成药,1994,25(7):366—368,[27]刘汉丹,瞿佐发,等.黄芪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8):1861.[28]李智军,魏连波,贺丰,等.黄芪多糖治疗大鼠系膜细胞增生性肾炎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0,1(4):206. [29]韩旭,王家骥,范圣凯.黄芪注射液药理研究[J].北京中医,20oo,(1):44.[30]张树森,卢恭信.论黄芪的药用价值[J].海峡药学,2001,1(4): 124.[31]李卫平.黄芪多糖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5,30(3):182.[32]田风军,陈亚丽,何秀月,等.黄芪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6(1):45.[33]张兴权.黄芪抗流感病毒作用及诱生干扰至少,促进免疫功能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杂志,1984.5:91.[34]解庆东.赵慧男,黄芪抗肿瘤机制研究与临床应用[J].医药导报,2003,22(2):901.[35]马占好,张春艳,刘旭,等.黄芪多糖对小鼠体内六种细胞系瘤株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报,1996,(4):55.[36]洪庚辛.黄芪水提物的促智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1994.19 (11):687.[37]王羿廉.黄芪病虫害及防治[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5,(6):30—31.[38]黄芪的栽培与加工[J].技术与市场,2002,(3):31.[39]宫喜臣,何宝华.黄芪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2, (11):27—28.[40]李宗兰,孙岩.中药材常见病害及其防治[J].北京农业,2002, (6):15—16.(编辑:程延安)。
不同提取条件下黄芪茎叶与根中多糖含量的比较分析
究 提取黄芪茎叶中的黄芪多糖[ 4 1 。本实验通过 5 种 提取方法提取黄芪根 、 茎 叶 中的 黄 芪 多糖 , 并 进 行 含 量 比较 , 为 中药 栽培 和 生产 时原 料 的选 择提
供依据。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试 验 材料
在其 中加入 乙醇 ,使滤 液 使其 乙醇含量达到 8 0 %, 置4  ̄ C 静置 2 4 h , 过
滤 。将 沉 淀物 用无水 乙醇 , 丙 酮 洗涤 2 ~ 3次 , 真空
究
干燥 , 得多糖粗 品, 并称重备用[ 2 1 。
1 . 2 . 2 黄 芪多糖 的含量 测定 ( 1 ) 葡 萄糖 标准 液 的配制 精 密称 取 干燥 至恒 定 质 量 的 葡 萄糖 标 准 品 2 0 0 一 n 定溶 1 0 0 0 一 n l 容 量瓶 中。 即得 葡萄糖 标液 。 ( 2 ) 蒽 酮 硫 酸 溶 液 的 配 制 精 密 称 取 蒽 酮 2 0 0 m g , 溶解于 l O O m l 浓硫 酸 中 , 即得 0 . 2 %的蒽酮
作者简介 : 习南 ( 1 9 8 6 一 ) 女, 在读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中药药理。
冰箱 中放置 2 4 h ,过滤 。将 过滤后 的沉 淀物加
5 0 0 m l 蒸馏水溶解 , 加热浓缩 到 5 0 ml , 再 加 入 乙 醇, 使 其 乙醇 含 量 达 到 8 0 %, 置4  ̄ C 冰 箱静 置 2 4 h
1 . 1 . 2 主要试剂 葡萄糖对照品, 购于 中国药 品生 物制品检定所 ; 蒽酮 、 乙醇 、 浓硫 酸 , 购 自保定市 赛尔克试剂公司 ; 蒸馏水 , 自制。 1 . 1 . 3 主要仪器 U V 1 7 5 0 紫外分光光度计旧 本岛 津1 ; 冷冻干燥机f 北京松源华兴科技发展有限公
14397591_益生菌发酵提高黄芪根、茎、叶活性成分含量的研究
%1/1
中!国!畜!牧!兽!医
)) 卷 !
!!黄芪中富含的多种有效成分均有增强免疫力' 促进免疫细胞的 生 成 等 功 效!如 黄 芪 多 糖'黄 酮 类' 皂苷类等 & *%!*+ 传 统 意 义 上 对 黄 芪 药 物 资 源 的 开 发 利 用 仅 限 于 其 有 效 成 分 含 量 相 对 较 高 的 根 部*)+!然 而 !黄 芪 茎 叶 中 的 多 糖 '黄 酮 类 及 皂 苷 类 成 分 的 含 量 也极为丰富 & *<+ 现代中药发酵技术是在传统中 药 发 酵 技 术 的 基 础 上 !结 合 了 发 酵 工 程 '微 生 态 学 等 学 科 而建立起来的新的药品研制技术 & *(+ 习南 等 采 */+ 用 不同提取方法!对黄 芪 根 和 茎 叶 细 粉 中 的 黄 芪 多 糖 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显 示 黄 芪 茎 叶 中 也 含 有 一 定 量 的 黄 芪 多 糖 !虽 然 低 于 黄 芪 根 中 的 含 量 !但 仍 有 一 定 的药 用 价 值& 程 合 理 采 *1+ 用 J5>@!A>97 法 测 定 黄 芪 根 '茎 叶 中 黄 芪 甲 苷 的 含 量 !结 果 显 示 黄 芪 茎 叶 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明 显 高 于 黄 芪 根 部!说 明 黄 芪 茎 叶有潜在的 开 发'利 用 价 值& 陈 丽 艳 等 以 *=+ 黄 芪 为 研究对象!在 一 定 的 条 件 控 制 下!运 用 双 向 发 酵 技 术 !经 侧 耳 菌 发 酵 !比 较 了 黄 芪 发 酵 后 多 糖 成 分 及 含 量的变化!结果显示 黄 芪 发 酵 前 后 多 糖 含 量 分 别 为 0'%0\ 和*'()\!表 明 黄 芪 经 侧 耳 菌 发 酵 后 多 糖 含 量明显增加!也进一 步 说 明 利 用 发 酵 技 术 可 以 使 黄 芪活性成分得到 较 大 程 度 的 释 放& 目 前!利 用 益 生 菌 发 酵 中 药 的 报 道 较 多 !但 对 黄 芪 茎 '叶 开 发 利 用 的 报道较为 少 见 & *%&+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院 兰 州 畜 牧 与 兽 药研究所中兽医实验室一贯采用益生菌发酵中药的 炮 制 方 法 !在 前 期 的 研 究 中 !从 鸡 肠 道 中 分 离 出 了 一 株可以高效 降 解 纤 维 素 的 菌 株 [L2*%%+!并 将 其 运 用 于 发 酵 中 药 黄 芪 !同 时 优 化 了 发 酵 条 件 !大 大 提 高 了黄芪多糖的产 量& 本 试 验 针 对 黄 芪 茎'叶 利 用 率 低的现状!采用 [L2 菌发 酵黄芪 各 部"根'茎'叶#! 分析其发酵前后有 效 成 分 含 量 的 变 化!以 期 最 大 程 度地开发利用黄芪 地 上 部 分!为 黄 芪 各 部 分 资 源 的 高效利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黄芪推文题目
黄芪推文题目1、渭源县黄芪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2、蒙古黄芪变异类型的主要性状及有效成分含量比较3、黄芪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4、黄芪白术配伍前后黄芪化学成分分析研究5、黄芪和当归配伍对小鼠造血干细胞衰老模型细胞增殖的影响6、黄芪无公害栽培技术综述7、黄芪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8、黄芪对大鼠胫前肌失神经肌萎缩的防治研究9、黄芪甲苷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小鼠改善作用的机制初探10、黄芪与伪品药蜀葵的鉴别11、黄芪多糖提取及对小叶杨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12、PMP柱前衍生化-HPLC法分析不同生长年限黄芪中6种单糖的含量13、蒙古黄芪苗期立枯病害及其病原菌鉴定14、黄芪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15、黄芪及其高产栽培规范化新技术的研究16、蒙古黄芪种植技术研究进展17、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机制探讨18、白族药用植物长果颈黄芪根的多糖含量测定19、多指标综合优选黄芪药材硫磺熏蒸替代技术研究20、黄芪地上、地下部分对免疫低下模型小鼠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21、正交设计优选黄芪总黄酮提取工艺22、中药黄芪化学成份、药理活性与临床应用23、黄芪甲苷抗二甲基亚硝胺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效应研究24、中药黄芪在肾病综合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25、黄芪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26、黄芪种植中常见问题与改进策略27、黄芪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28、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机制29、葛芪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30、黄芪炮制方法研究进展31、中药黄芪抗肿瘤研究进展32、黄芪生理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33、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阿胶三宝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34、大孔树脂纯化川芪眼用凝胶水提液工艺研究35、基于含量分析探讨黄芪—葛根药对不同配比的差异36、大田不同水分条件对蒙古黄芪生长及品质的影响37、前列地尔联合黄芪对重度全身性感染伴急性肾损伤的疗效分析38、UPLC-MS/MS法测定不同温度定向炮制黄芪中8种苷类和4种苷元成分的含量39、黄芪多糖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展40、常喝黄芪粥人老无病忧41、含黄芪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中成药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42、黄芪甲苷对紫外线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表达TGFβRⅡ与Smad7的影响43、党参-黄芪药对不同配比的中医应用数据分析44、5种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抗病力的影响45、冬来补气血,黄芪当归少不得46、黄芪多糖对2型糖尿病ZDF大鼠血糖及肝脏脂代谢影响47、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系统评价48、黄芪茎叶质量标准研究49、黄芪多糖的分离和纯化50、根腐病病原菌粗提物胁迫下黄芪幼根代谢变化初探。
黄芪茎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黄芪茎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程艳刚;苏琪辉;黄玉荣;李慧;李建丽;谭金燕;王颖莉
【期刊名称】《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2(23)3
【摘要】目的:对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茎叶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方法:采用热回流法提取,结合硅胶、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与纯化,并运用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结合理化性质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
结果:从蒙古黄芪茎叶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7-二羟基-5′,6-二甲氧基异黄酮(1),7-甲氧基-3′,4′,5-三羟基异黄酮(2),刺五加酮(3),(+)-新橄榄树脂素(4),(-)-开环异落叶松脂素(5),脱氢二松香醇(6)和2-顺式,4-反式脱落酸(7)。
结论:化合物3~7均为首次从黄芪属分离得到,为黄芪及其茎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196-199)
【作者】程艳刚;苏琪辉;黄玉荣;李慧;李建丽;谭金燕;王颖莉
【作者单位】山西中医药大学中药与食品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
【相关文献】
1.黄芪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黄芪和当归制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2.黄芪白术配伍前后黄芪化学成分分析研究
3.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化学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研究
4.黄芪化学成分及其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的研究现状
5.黄芪茎叶对犊牛生长影响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芪在养鸡业中的研究进展
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在淋巴细胞 、单核巨嗜 细 胞 和其 他有 关 细胞 及 产 物 的相 互作 用 下 完成 的 ,
这 些具有 免疫 作用 的细胞 及产 物 以及与 其相 关 的组 织 和器 官构成 了机 体 的免疫 系统”。
多都可能出现负面作用。 黄 芪 多 糖 具 有 增 强 核 糖 核 酸 酶 抑 制 因子 ( I R)
育完全 ,在这时添加黄芪 ,只是在能提高免疫力 , 对免疫 器官 已没 有多 大 的影 响 也有 研究 人员 把黄
芪 中的提取 的活性 物 质用 于鸡 的试验 ,测 定这些 物
的作用 R 有保护 m N I R A的作用 ,能提高转 录和
21 对免 疫 器官的影 响 . i
体重提高了 9 %,成 活率提高 3 %;料重 比降低 . 5 . 4 了 90 。周 克年 等在 雏鸡 全价 日粮 中添加 黄芪 苦 .%I {
参散 l %,试 验组 比对 照组 平均 增重 1. %, 差 异 35 3 显 著 ( < . ) 。黄芪 中主要 次 生代谢 产 物 是皂 苷 P 00 J 5 和多糖 ,也 对 家 畜的生 产 眭能有 一 定 的影 响 。王 志祥 等把提 取 的的黄芪 活性 物质 添加 到艾 维茵 肉仔 鸡 的基 础 日粮 中 ,研究 表 明 ,添加 黄 芪 活性 物质 2
发 ,使普通 药 物失效 ,导致畜 禽业 在短 时 间内遭 到
果 表 明 ,添加 黄芪 多 糖粗 提物 02 .%和 O %能 提 高 . 3
毁灭性 的打击 ,甚至危及人类的健康 。天然药物饲 料添 加剂 因其 毒性低 、无 耐药 性和药 物 残 留 ,而受 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1 对生产 性 能的影 响
中药材根茎叶矿质元素含量
中药材根茎叶矿质元素含量
中药材的根茎叶矿质元素含量因品种而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中药材的根茎叶矿质元素含量:
1. 人参:含有钾、钙、镁、磷等多种矿物质元素。
2. 黄芪:含有铁、钙、锌、钾等多种矿物质元素。
3. 丹参:含有钙、钾、锌、锰等多种矿物质元素。
4. 红花:含有镁、钙、钾等多种矿物质元素。
5. 银杏叶:含有铁、钙、镁、磷等多种矿物质元素。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中药材的根茎叶矿质元素含量示例,并不代表全部中药材的矿质元素含量。
不同的中药材在生长环境、土壤、种植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下,其矿质元素含量也可能有所差异。
如果想了解具体中药材的矿质元素含量,可以参考相关的科研文献或专业机构的数据。
黄芪茎叶质量标准研究
黄芪茎叶质量标准研究丛晶男;张宇;赵宏;王宇亮;秦永丽;荣芳悦【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年(卷),期】2016(023)011【摘要】目的:建立黄芪茎叶的质量标准。
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采用药典法测定黄芪茎叶水分、总灰分、浸出物的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总皂苷、黄芪多糖的含量,采用 HPLC 测定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
结果薄层色谱斑点圆整、清晰、重复性好;黄芪茎叶水分为6.24%~12.24%,总灰分为8.21%~10.55%,水溶性浸出物为12.12%~27.30%,醇溶性浸出物为6.89%~10.28%,总皂苷为23.74~26.52 mg/g,黄芪多糖为23.31~45.70mg/g,黄芪甲苷为0.047%~0.18%,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为0.21%~0.26%。
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能有效控制黄芪茎叶质量,可作为黄芪茎叶质量的主要控制指标。
【总页数】5页(P94-98)【作者】丛晶男;张宇;赵宏;王宇亮;秦永丽;荣芳悦【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省高校生物药制剂重点实验室,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佳木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省高校生物药制剂重点实验室,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佳木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省高校生物药制剂重点实验室,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佳木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省高校生物药制剂重点实验室,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佳木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省高校生物药制剂重点实验室,黑龙江佳木斯154007;佳木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省高校生物药制剂重点实验室,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6【相关文献】1.丹参茎叶质量标准研究 [J], 刘涛;罗小伟;梁悦;王鸿;焦芳;伍月;张敏;赵群;徐玉玲2.黄芪桂枝五物汤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J], 范越;张文娓;田明;隋思逸;康天济;唐慧莲;田冰;王旭;闫丽莉3.藜芦茎叶的质量标准研究 [J], 邢潇; 张航; 徐彤彤; 刘治民; 杨建龙; 曲艳丽4.复方黄芪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J], 张玉爱;张礼芳;李昕颖;郭智强;廖太祥5.黄芪三七合剂质量标准研究 [J], 张仕瑾;兰杨;王娅俐;赵茂林;郭廷东;张燕;唐志立;谢席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芪根、茎叶黄芪皂苷含量的测定
黄芪根、茎叶黄芪皂苷含量的测定
郑友兰;张崇禧;张春红;罗维莹
【期刊名称】《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3(025)005
【摘要】利用比色法对黄芪根、茎叶黄芪皂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芪根中总皂苷含量为0.261 6%,黄芪甲苷含量为0.085%;黄芪茎叶总皂苷含量为0.216 2%,黄芪甲苷含量为0.052%.黄芪茎叶皂苷可替代根入药.
【总页数】3页(P531-532,535)
【作者】郑友兰;张崇禧;张春红;罗维莹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1
【相关文献】
1.HPLC-UV法测定黄芪干燥根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J], 姜丽丽;张传领;苏丽娟;王秀娟;牛丽丽;温建勋
2.比色法测定黄芪中黄芪总皂苷含量 [J], 唐军
3.黄芪根茎叶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 [J], 万国靖;刘洪艳
4.黄芪根、茎、叶中总皂苷含量比较 [J], 张宇;王凤芝;张枬枬;陈玉娟;李玉莲
5.UV法测定黄芪注射液浓缩液微乳中黄芪总皂苷含量的实验研究 [J], 唐金海;余东升;潘立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芪茎叶药物成分及营养成分测定
黄芪茎叶药物成分及营养成分测定张艳;周庆民;徐馨;冯万宇;黄健;王靓靓;宁秀云【摘要】黄芪药用至今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具有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的功效.传统黄芪应用只重视其根部的药用价值,其茎叶部分视为废物,十分可惜.为了充分利用黄芪资源,对黄芪茎叶的药物成分及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黄芪茎叶中含有多量皂苷、多糖、黄酮、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有些成分甚至高于根部.表明黄芪茎叶不但具有药物与营养的双重价值,而且还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无药物残留等优势,将其作为饲料饲喂动物,可起到预防保健的功效.【期刊名称】《中国草食动物科学》【年(卷),期】2016(036)005【总页数】4页(P32-35)【关键词】黄芪茎叶;有效成分;营养成分;微量元素【作者】张艳;周庆民;徐馨;冯万宇;黄健;王靓靓;宁秀云【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齐齐哈尔161006;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齐齐哈尔161006;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齐齐哈尔161006;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齐齐哈尔161006;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齐齐哈尔161006;黑龙江省大庆市畜牧兽医局,大庆163000;黑龙江省讷河市动物防疫站,齐齐哈尔16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11黄芪作为我国的传统中药,首次记载于《神农本草经》[1],活性成分主要有皂苷类[2]、多糖类[3]、黄酮类[4]。
黄芪茎叶是黄芪的地上部分,以往黄芪成熟后作为药用的主要是地下根部,而其茎叶含有效成分较少,不能入药,在采挖后被弃掉。
为了充分利用黄芪资源,笔者等对黄芪茎叶中的药物成分及营养成分进行测定,以期作为饲料饲喂动物,并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
1.1 药材黑龙江产黄芪茎叶,晾干,阴凉处保存。
1.2 主要试剂黄芪甲苷、葡萄糖和芦丁标准品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其他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
1.3 黄芪茎叶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1.3.1 标准溶液的制备取黄芪甲苷标准品2.05 mg,甲醇定容至于10 mL量瓶中,即得黄芪甲苷标准液(含黄芪甲苷 0.205 mg/mL);取葡萄糖标准品25 mg,蒸馏水定容至50 mL摇匀,即得葡萄糖标准液(含葡萄糖0.500 mg/mL);精确称取芦丁标准品10.0 mg,95%乙醇定容于25 mL的容量瓶中,即得芦丁标准液(含芦丁0.400 mg/mL)。
扁茎黄芪茎叶营养成分的研究
扁茎黄芪茎叶营养成分的研究张雪薇;常晶茹;周仪;尹琦翔;刘翠晶;刘霞【期刊名称】《饲料研究》【年(卷),期】2024(47)1【摘要】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取样地点扁茎黄芪茎叶的营养成分含量。
选取不同取样地点的扁茎黄芪样品,按照国家饲料营养成分测定的方法对其茎叶营养成分及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显示,扁茎黄芪茎叶干物质含量为88.82%~95.85%,粗蛋白含量为9.91%~14.47%,粗纤维含量为17.44%~25.89%,粗脂肪含量在1.42%~4.98%,粗灰分含量为4.81%~12.41%,无氮浸出物含量为43.35%~53.00%,钙含量为148.10~530.98μg/g,铜含量为0.60~7.17μg/g,铁含量为24.38~118.41μg/g,镁含量为29.04~34.27μg/g,锰含量为2.48~6.97μg/g,钾含量为102.21~2306.46μg/g,钠含量为19.42~88.92μg/g,锌含量为0.07~1.90μg/g。
研究表明,扁茎黄芪茎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元素,可作为牧草饲料使用;其中前郭查干湖、洮南永茂、通榆县、白城洮北区及乾安民字村5个取样地点的扁茎黄芪均达到豆科牧草标准,可作为豆科牧草加以开发利用。
【总页数】5页(P109-113)【作者】张雪薇;常晶茹;周仪;尹琦翔;刘翠晶;刘霞【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省部共建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相关文献】1.黄芪茎叶药物成分及营养成分测定2.华黄芪与扁茎黄芪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3.扁茎大豆光合生理特性及种质改良研究Ⅱ.中国扁茎大豆不同叶位叶片光合特性4.扁茎大豆光合生理特性及种质改良研究Ⅲ.中国扁茎大豆解剖学观察初报5.扁茎大豆光合生理特性及种质改良研究Ⅰ.中国扁茎大豆群体条件下结荚鼓粒期光合特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芪茎叶质量标准研究目的建立黄芪茎叶的质量标准。
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采用藥典法测定黄芪茎叶水分、总灰分、浸出物的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总皂苷、黄芪多糖的含量,采用HPLC测定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
结果薄层色谱斑点圆整、清晰、重复性好;黄芪茎叶水分为6.24%~12.24%,总灰分为8.21%~10.55%,水溶性浸出物为12.12%~27.30%,醇溶性浸出物为6.89%~10.28%,总皂苷为23.74~26.52 mg/g,黄芪多糖为23.31~45.70 mg/g,黄芪甲苷为0.047%~0.18%,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为0.21%~0.26%。
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能有效控制黄芪茎叶质量,可作为黄芪茎叶质量的主要控制指标。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quality standards for stem leaf of Astragali Radix. Methods A method of TLC identification was used for qualitative discrimination. The moisture,total ash and extracts contents of the stem leaf of Astragali Radix were determined by pharmacopoeia method. Total contents of astragaloside and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 were measured by colorimetry. The astragaloside Ⅳand calycosin-7-O-β-D-glucoside contents were detected by HPLC. Results The spots of TLC were round and clear with good repeatability. The moisture contents of the stem leaf of Astragali Radix were between 6.24%–12.24%;the total ash was between 8.21%–10.55%;the water- solubility extracts were between 12.12%–27.30%;alcohol-solubility extracts were between 6.89%–10.28%;the total contents of astragaloside were between 23.74–26.52 mg/g;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 were between 23.31–45.70 mg/g;the astragaloside Ⅳcontents were between 0.047%–0.18%;the calycosin-7-O-β-D-glucoside were 0.21%–0.26%.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convenient,fast and repeatable,and the results are accurate and reliable,which can be used to control the quality of the stem leaf of Astragali Radix effectively,and as the main index of the quality standard.Key words:the stem leaf of Astragali Radix;TLC;colorimetry;HPLC;quality standard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unge和蒙古黄芪A. membranaceus(Fisch.)Bunge var. mongholicus(Bunge)Hsiao的干燥根[1]。
早在汉末时期,《名医别录》曾记载以黄芪茎叶入药,其味甘、辛,性平,入心、肝二经,具有生津止渴、舒筋活血、消肿疗疮等功效。
其丰富的资源及良好的药用价值,使黄芪地上部分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因此,本研究对不同采收期的9批黄芪茎叶的主要活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测定,旨为制定黄芪茎叶质量标准、开发黄芪地上部分、扩大药用资源提供依据。
1 仪器与试药76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Waters-D600半制备型色谱仪,美国Waters公司,包括四元泵、在线脱气机、自动进样器、Waters-2424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mpower色谱工作站;Agilent-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
黄芪对照药材(批号120974-201311)、黄芪甲苷对照品(批号110781-201314,含量以95.8%计)、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对照品(批号111920-201304,含量以98.3%计),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乙腈、甲酸、甲醇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重蒸水(自制);黄芪茎叶样品购于哈尔滨绿达生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由佳木斯大学药学院张宇教授鉴定,为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unge茎叶。
样品来源信息见表1。
2 方法与结果2.1 薄层鉴别2.1.1 黃芪茎叶中黄芪甲苷的鉴别黄芪茎叶粉碎过四号筛,按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黄芪项下薄层鉴别法进行鉴别。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紫外光灯(365 nm)下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2.1.2 黄芪茎叶药材的鉴别黄芪茎叶粉碎过四号筛,按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黄芪项下薄层鉴别法进行鉴别。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
2.2 检查黄芪茎叶粉碎过四号筛,按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Ⅸ测定法测定水分、总灰分,结果见表2。
2.3 浸出物黄芪茎叶粉碎过四号筛,按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ⅩA水溶性浸出物及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冷浸法测定,结果见表2。
2.4 总皂苷含量测定2.4.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黄芪茎叶粉碎过四号筛,取5 g(精确至l mg),用95%乙醇在索氏提取器中回流6 h,提取液蒸干,残渣用甲醇定容至10 mL,供纯化用。
将上述提取液加于中性氧化铝柱上,再用50%甲醇50 mL洗脱,洗脱液蒸干,残渣以无水乙醇定容至100 mL,作为供试品溶液[2]。
2.4.2 标准曲线与线性关系考察精密称取黄芪甲苷标准品4 mg,蒸馏水定容,得浓度为0.4 mg/mL黄芪甲苷标准品溶液。
取黄芪甲苷标准品溶液0、0.1、0.2、0.3、0.4、0.5 mL,分别置于具塞试管中,水浴蒸干,加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0.2 mL、高氯酸0.8 mL,密塞。
70 ℃水浴恒温加热20 min,冷却,加冰醋酸5 mL,摇匀。
用76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560 nm波长处测定,以黄芪甲苷质量(mg)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得回归方程Y=0.078 9X-0.005 7,r=0.9999,线性范围为0.04~0.2 mg。
2.4.3 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同一供试品溶液,连续测定6次,结果黄芪茎叶中总皂苷含量RSD=0.28%,表明精密度良好。
2.4.4 稳定性试验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分别在0、2、4、8、12、24 h检测,结果黄芪茎叶中总皂苷含量RSD=0.22%,表明供试品溶液的稳定性良好。
2.4.5 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次样品,制备供试品溶液,平行6份,测定,结果黄芪茎叶中总皂苷含量RSD=1.81%,表明本方法重复性良好。
2.4.6 加样回收率试验精密量取已知含量的样品6份,每份约5 g,精密加入黄芪甲苷对照品约25 mg,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结果见表3。
黄芪茎叶中黄芪总皂苷平均回收率为98.88%,RSD=0.26%。
2.4.7 测定法精确吸取黄芪茎叶定容液0.1 mL于具塞试管中,置水浴上蒸干,按标准曲线制作项下方法操作,用765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按线性方程求出X,再按以下公式计算黄芪茎叶中总皂苷含量。
总皂苷含量(mg/g)=10-3XV定容÷5V样。
2.5 黄芪多糖含量测定2.5.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黄芪茎叶粉碎过四号筛,取4 g(精确至l mg)于圆底烧瓶中,加蒸馏水40 mL,回流提取2 h,过滤,残渣再加水40 mL,回流提取2 h,合并2次滤液,离心,上清液浓缩至干,残渣以蒸馏水定容至50 mL,作为供试品溶液[3]。
2.5.2 标准曲线与线性关系考察精密称取无水葡萄糖标准品5 mg,蒸馏水定容得浓度为0.1 mg/mL葡萄糖标准品溶液。
取葡萄糖标准品溶液0、0.2、0.4、0.6、0.8、1.0 mL,分别置于具塞试管中,加水至2 mL,加入5%苯酚溶液1 mL,摇匀,迅速加入浓硫酸5 mL,摇匀,放置10 min,40 ℃水浴中保温15 min,冷却,用76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490 nm波长处测定,以葡萄糖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得回归方程Y=12.650X+0.026 9,r=0.999 1,线性范围为0.01~0.5 mg/mL。
2.5.3 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同一供试品溶液,连续测定6次,结果黄芪茎叶中黄芪多糖含量RSD=0.31%,表明精密度良好。
2.5.4 稳定性试验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分别在0、2、4、8、12、24 h检测,结果黄芪茎叶中黄芪多糖含量RSD=0.23%,表明供试品溶液的稳定性良好。
2.5.5 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次黄芪茎叶,制备供试品溶液,平行6份,进样测定,结果黄芪茎叶中黄芪多糖含量RSD=1.64%,表明方法的重复性良好。
2.5.6 加样回收率试验精密量取已知含量的样品6份,每份约4 g,精密加入葡萄糖对照品约20 mg,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测定结果见表4。
黄芪茎叶中黄芪多糖平均回收率为98.93%,RSD=0.88%。
2.5.7 测定法分别量取供试品溶液0.1 mL定容于10 mL容量瓶中,量取1 mL供试品溶液置于试管中,并分别加入1 mL蒸馏水。
按标准曲线制作项下方法操作,用76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490 nm波长处测定,对照标准曲线计算黄芪多糖含量。
2.6 黄芪甲苷含量测定2.6.1 色谱条件色谱柱:依利特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32∶68);流速:0.8 mL/min;柱温:室温;ELSD漂移管温度:90 ℃;雾化器模式:加热(功率60%、36 ℃);载气:N2;气流压力:40 p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