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 第二节苔藓植物

合集下载

苔藓植物基础知识

苔藓植物基础知识

苔 纲
单细胞
藓 纲
单列细 胞组成 的分枝 假根。
不发达, 1个原丝 无 体仅生1 个配子体 发达,可 生出多一)、地钱属
苔纲、地钱目,常见于墙隅、井边或溪边阴湿土壤 1、植物体(配子体):扁平叶状体,多次二叉状分 枝,平铺于地面。所以有背腹之分,背面有很多网 纹,即为气室的界限,每个网纹中央有一个白色的 小点,实际是1个气孔,腹面贴生地面,有很多单 细胞的假根。 2、地钱叶状体结构:有上表皮、不能启闭的气孔、 气室、同化组织(同化丝)、贮藏组织、下表皮、 假根(平滑假根、舌状假根)、鳞片。
• 其它:泥炭藓、黑藓、角苔、光萼苔等
叶状体 苔 藓 配子体 茎叶体 孢子体
孢蒴
蒴柄
基足
(二)、苔藓植物的性器官
由多细胞组成, 雄性器官叫精子 器,雌性器官叫 颈卵器。
(三)、苔藓植物的受精过程和胚的形成
精子器 颈卵器
精原细胞 颈沟细胞
精子(借助水) 卵 合子 (2n) 胚 (多细胞)
腹沟细胞消失
胚就是由受精卵发育的幼小植物体(孢子体) 的雏型.
藓纲: 以葫芦藓为代表。植物 体为简单的茎叶体,叶具中 肋,茎具简单的中轴。配子 体还是主要的营养体,但孢 子体较苔纲复杂,具孢蒴、 蒴柄和基足三部分,上端还 有蒴盖、蒴齿、蒴轴的分化。 本纲分3目:泥炭藓目、真 藓目、黑藓目。
2、孢子体
由胚发育而来,寄生或半寄生于配子体上,其 结构包括:孢蒴(位于孢子体上部,有造孢组 织,产生孢子)、蒴柄(是连接孢蒴和基足的支 持结构)和基足(是伸入到配子体组织中吸取养 料的部分)。 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虽然在成熟前也有一部 分组织含有叶绿体,可以制造部分养料,但主要 还是依靠配子体供给,是一种寄生或半寄生的营 养方式,这一点是苔藓植物的最突出特征之一。

《苔藓植物》课件

《苔藓植物》课件

04 苔藓植物的应用价值
苔藓植物在园艺中的应用
苔藓植物在园艺中具有广泛的 应用,可以作为地被植物覆盖 裸露的地面,增加绿量和绿化 效果。
苔藓植物还可以与其他植物搭 配,形成层次丰富、色彩斑斓 的景观,提高观赏价值。
苔藓植物还可以用于盆栽、花 坛等园艺装饰,增加室内空气 湿度,改善室内环境。
苔藓植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苔藓植物的茎通常呈黄绿色或灰绿色,表面光滑或有细小的突起,茎上常有毛或无 毛。
苔藓植物的花序和花朵特征
苔藓植物的花序通常呈圆锥状、 圆柱状或球状,花朵较小,颜色 多样,有红色、黄色、白色等。
苔藓植物的花序通常由许多小花 组成,小花呈辐射状排列,每个 小花有花萼、花瓣和雄蕊等器官。
苔藓植物的花朵通常没有明显的 花柱和花丝,雄蕊通常呈丝状或 球状,花粉粒较小,容易随风飘
苔藓植物的水分需求
总结词
苔藓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较高,它们通常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如沼泽、森林、高 山等。
详细描述
苔藓植物通过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来满足自身生长所需的水分,因此它们需要一个 湿润的环境来维持生长。在干燥的环境下,苔藓植物会失去水分并变得干燥,甚 至死亡。
苔藓植物的光照需求
总结词
苔藓植物对光照的需求因种类而异,一些种类需要充足的阳光,而另一些则更喜欢阴暗 的环境。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苔藓植物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和寒带地区,特别是在湿 润的环境中,如沼泽、森林、高山等。在南半球,苔藓植物 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的温带地区。
02 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
苔藓植物的茎叶特征
苔藓植物的茎叶通常具有明显的特征,如叶片薄、柔软、多汁,茎细长、柔弱,呈 扁平状或圆柱状。

初中生物课件(植物篇)—苔藓植物

初中生物课件(植物篇)—苔藓植物

练习
❖ 1、下列植物中,属于苔藓植物的是(D)
A.紫菜 B.银杏 C.水绵 D.地钱 ❖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苔藓植物主要特征
的是( C)
A.利用孢子进行繁殖 B.一般具有茎和叶,但没有输导组织 C.有根、叶、茎的分化,里面有输导组织 D.受精作用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潮湿的
地方
❖3、苔藓植物有了分化的器官是(C)
葫芦藓:植株矮小,仅1-3厘米
茎结构简单,没有输导组织 叶卵形、绿色,一层细胞构 成,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 假根生在茎的基部,没有吸 收功能,只固定植物体
地钱:扁平的叶状体,无茎、叶的分
化,叶状体较厚,由多层细胞构成。
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生活环境 形态特点 营养方式 生殖方式
苔藓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苔藓植物做为监测空气污染 程度的指示植物 2、涵养水分,保持水土
有些树的树干,背阴的一面常常生 长着一些苔藓,而向阳的一面则不生长。 试解释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后来,在 这些树的附近,修建了一个燃煤的火力 发电厂,几年后,无论向阳还是背阴面 的树干上都没有苔藓了,为什么?
课堂小结:
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苔藓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苔藓植物
一、苔藓植物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你知道“苔” 指的是什么吗?
思考:
▪ 1、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 ▪ 2、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的不同
石头上的苔藓
葫芦藓
地钱
泥 炭 藓
葫芦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钱
自学提示: 1、葫芦藓的形态结构特点 2、葫芦藓的假根、茎和叶与绿色开 花植物的根、茎叶相比有何特点? 3、描述地钱的形态结构特点
A.根、茎、叶 B.果实、种子

初中生物苔藓植物的认识

初中生物苔藓植物的认识
辛庄初中 王丽丽
苔草 痕色
【 唐
上入 阶帘
】 刘 禹
绿青 ,。
锡 《 陋



苔 藓 植 物
大多生活于阴暗潮湿、 背阳的陆地环境中。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概述苔藓植物形态特征和生活 环境;说出苔藓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 人类的关系;关注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
• 能力目标:通过边观察边比较边讨论的方 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观察能力。
以上特点决定了苔藓植物吸水和保水能力都不强,植株也 矮小(约1~3厘米),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
叶 茎 假根
形态结构
植株矮小,一般具有茎和 叶,但没有输导组织(茎 中没有导管和叶中没有 叶),只有假根。
苔藓植物
假根
葫芦藓
地钱
泥炭藓
苔藓植物共同特征是什么?
1、生活在阴湿的环境 2、具有茎和叶,但没有输导组织
•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关 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
• 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 教学难点: • 苔藓植物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苔藓
葫芦藓
地钱
苔藓植株
石头上的苔藓
二、苔藓植物
1、苔藓植物生活环境是什么?与种子植物相比,生活环 境有什么不同?
课堂练习
•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苔藓植物主要特征的 是( C)
A利用孢子进行繁殖 B一般具有茎和叶,但没有输导组织 C有根、叶、茎的分化,里面有输导组织 D受精作用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潮湿的地方
• 2、苔藓植物有了分化的器官是(C )
A根、茎、叶 B果实、种子
C茎、叶
D花、种子
3.下列哪种植物不是苔藓植物( D)。

初中生物苔藓类植物教案

初中生物苔藓类植物教案

初中生物苔藓类植物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苔藓类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2. 掌握苔藓类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
3. 认识苔藓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苔藓类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2. 苔藓类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

教学难点:
1. 苔藓类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2. 苔藓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苔藓类植物实物或图片;
3. 实验器材:苔藓植物的标本;
4.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苔藓类植物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帮助学生对苔藓的形态特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讲解(15分钟)
1. 苔藓类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2. 苔藓类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

三、实验(20分钟)
1. 指导学生观察苔藓植物的标本,让学生亲自体验观察苔藓的特点;
2.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发现的规律。

四、讨论(10分钟)
1. 讨论苔藓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分组讨论苔藓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五、总结(5分钟)
梳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化学生对苔藓类植物的认识。

六、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再次观察周围的苔藓植物,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及生长环境。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介绍苔藓类植物的特点和分类,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对苔藓类植物有更深刻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待下节课对苔藓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做更深入的讲解。

七年级生物藓类植物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藓类植物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藓类植物知识点生物是一门观察自然界万物的学科。

而藓类植物是我们生物课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所谓藓类植物,是指裸体植物门藓纲下的所有植物。

在这里,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七年级生物中藓类植物的相关知识点。

一、藻体和灰绿体的结构藻体是藓类植物的主体之一,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

藻体由若干细胞组成,其中包括光合体和细胞核。

而灰绿体则是藓类植物的重要器官之一,它负责生产色素和光合作用的相关酶,是藓属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部分。

二、藓类植物的营养方式藓类植物的营养方式主要包括两种:根吸收和叶的吸收。

由于藓类植物没有根和真正的叶子,因此它们的吸收方式有别于其他植物。

大多数藓类植物的营养方式是以叶体表面的细胞为主要部位,利用细胞上的绒毛进行水分和气体的吸收。

同时,藓类植物还可以通过分泌酶等方式将营养物质吸收到体内进行营养。

三、藓类植物的生殖方式藓属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两种: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指藓属植物通过配子体进行交配产生孢子。

而无性生殖是指藓属植物借助体内细胞分裂进行繁殖。

藓属植物的繁殖方式非常灵活,它们可以根据环境条件和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繁殖。

四、藓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藓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可以吸附大量的水分和营养元素,从而促进土壤的保湿和改良。

同时,藓类植物还可以吸收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改善环境质量。

此外,在生态系统中,藓属植物还是糠虾、螨虫、水蚤等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五、藓类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藓纲下的植物种类非常多,不同种类的藓类植物形态各异,分布区域也不尽相同。

我国北方和南方的藓纲植物种类有所不同,其中一些物种在世界范围内也比较罕见。

藓属植物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许多重要的分布区域,比如北极、瑞士、日本等。

通过上述知识点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七年级生物中藓类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了。

藓属植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为我们认识自然界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初中生物】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考试知识点: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初中生物】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考试知识点: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初中生物】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考试知识点:苔藓植物和
蕨类植物
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由生物网为您提供的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

中考
先行知识点: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期望给您增添鼓舞!
一、苔藓植物
1、常用种类:葫芦藓、地钱、泥炭藓、黑藓
2、主要特征: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

一般具有茎和叶,但茎中没有导管,
叶中没有叶脉。

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只起固定作用)。

所以苔藓植物植株矮小。

3、意义:苔藓植物的叶很厚,只有一层细胞形成,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脆弱,可以做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二、蕨类植物
1、常用种类:真蕨、卷柏、铁角、满江红、肾蕨、中华水韭
2、主要特征: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
以植株比较高大(注意:整个地上部分都是蕨类植物的叶)。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①有些可食用(例如蕨菜);②有些供药(例如卷柏、铁
角);③有些可以可供观看;④有些可以做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例如满江红);⑤古代的蕨类
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为了煤。

以上就是生物网为大家整理的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考试知识点:苔藓植物和蕨类
植物,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生物知识考点: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word文档

中考生物知识考点: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word文档

2018中考生物知识考点: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确保将所涉及的中考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孩子们充满信心的步入考场,现特准备了2018中考生物知识考点。

一、苔藓植物1、常见种类:葫芦藓、地钱、泥炭藓、黑藓2、主要特征: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

一般具有茎和叶,但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

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只起固定作用)。

所以苔藓植物植株矮小。

3、意义:苔藓植物的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二、藻类植物1、淡水藻类:蓝藻、水绵、衣藻、刚毛藻、轮藻、小球藻2、海洋藻类:海带、紫菜、石花菜、裙带菜、马尾藻、鹿角菜3、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阴湿处。

藻类植物的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4、藻类的经济意义:①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还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可供地球90%的氧气)。

②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

③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三、蕨类植物1、常见种类:真蕨、卷柏、贯众、满江红、肾蕨、中华水韭2、主要特征: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注意:整个地上部分都是蕨类植物的叶)。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①有些可食用(如蕨菜);②有些可供药(如卷柏、贯众);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如满江红);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希望为大家提供的2018中考生物知识考点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

七年级生物《苔藓植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苔藓植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2. 苔藓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苔藓植物的生殖特点。

2. 苔藓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实物标本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PPT,介绍苔藓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苔藓植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并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自主学习任务,讲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如无根、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等。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苔藓植物的生殖特点,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苔藓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相关案例,学生分组分析,总结苔藓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探究苔藓植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利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了解苔藓植物与其他植物的区别。

3. 运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苔藓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七、评价方法: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苔藓植物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苔藓植物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对苔藓植物相关案例的分析能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采集苔藓植物标本,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深入讲解苔藓植物的研究与应用。

3. 开展校园苔藓植物科普活动,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七年级生物《苔藓植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苔藓植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3. 通过对苔藓植物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难点:苔藓植物的生殖特点。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苔藓植物的特征。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苔藓植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有关苔藓植物的图片、实物标本等教学资源。

2.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特征等。

3. 准备问题卡片,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苔藓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类植物。

2. 探究苔藓植物的特征:提问学生,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分析苔藓植物的特征。

3. 案例分析:介绍苔藓植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监测空气污染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苔藓植物的生殖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 总结与拓展:总结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苔藓植物,了解其生活环境,提高观察能力。

六、教学内容:1. 苔藓植物的分类及其特点2. 苔藓植物的生态习性3. 苔藓植物的分布与适应性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苔藓植物的分类及其特点:详细讲解不同类型的苔藓植物,如叶状体、丛状体等,并分析其特点。

3. 讲解苔藓植物的生态习性:介绍苔藓植物的生长环境、生态习性,如阴湿、耐寒等。

4. 讲解苔藓植物的分布与适应性:分析苔藓植物在全球的分布情况,以及其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八、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苔藓植物的分类、生态习性、分布与适应性等内容。

2. 运用互动提问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七年级生物《苔藓植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苔藓植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提高对苔藓植物的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2. 难点:苔藓植物的生殖特点。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苔藓植物的特征。

2. 运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实践操作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实物标本、实验材料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PPT,引导学生关注苔藓植物,激发学习兴趣。

2. 探究苔藓植物的特征:提问“苔藓植物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标本,分析苔藓植物的特征。

3. 了解苔藓植物的生活习性:讲解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分布特点等,引导学生了解苔藓植物的生活习性。

4. 探讨苔藓植物的生态作用:讲解苔藓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苔藓植物的重要性。

5. 生殖特点讲解:讲解苔藓植物的生殖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苔藓植物的生殖特点。

6.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苔藓植物的生长情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引导学生思考苔藓植物的保护意义。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总结苔藓植物的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寻找身边的苔藓植物,亲身体验其生活环境。

2.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苔藓植物的研究成果和保护现状。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二节苔藓植物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二节苔藓植物

第二节苔藓植物七年级生物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葫芦藓的形态结构和生殖等特点,进而了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对自然界的意义。

2.通过对葫芦藓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能力。

3.通过对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

4.通过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科学的价值观;通过了解葫芦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特点,使学生树立植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葫芦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殖的特点,是学生了解苔藓植物主要特征的基础,同时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苔藓植物虽然比藻类植物高等,但还是只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不能摆脱水的限制,使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仍然比较低等。

因此,葫芦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殖的特点及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对学生理解苔藓植物在进化上的位置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这两部分知识应确定为重点。

2.难点分析:葫芦藓生殖器官的结构比较复杂,又由于受到条件限制,不易观察到,所以这部分知识应确定为难点。

葫芦藓的受精过程离不开水,这点与绿色开花植物受精过程不需要水这个条件有很大不同,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加之,葫芦藓的受精过程不易观察到,所以,这部分知识也应确定为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1.引言:请学生观察玻璃缸内的水绵和盆栽的葫芦藓(或小墙藓)提出问题: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何不同?当学生答出:水绵生活在水中,葫芦藓生活在陆地上时,再给学生出示葫芦藓的生境图,使他们了解到葫芦藓生活于陆地上阴湿的地面和背阴的墙壁上,并引导他们答出这些毛茸茸像绿色绒毯一样的植物在植物界中属于苔藓植物,从而引出苔藓植物的课题。

2.葫芦藓:(1)事先准备好新鲜的葫芦藓,分小组让学生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葫芦藓的形态和颜色,用尺子测量一下它的高度,并提出问题讨论:①葫芦藓植株呈什么颜色?植株平均高度是多少?②葫芦藓的假根与绿色开花植物的根相同吗?③葫芦藓的茎与叶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茎与叶相比较有何特点?(2)组织学生在认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回答出:葫芦藓植株颜色为绿色,植株的高度约为1~3厘米;它没有像绿色植物那样的真根,只有假根,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的作用,不起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所以葫芦藓的假根与绿色植物的根有很大的不同;葫芦藓有茎和叶,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些地方是与绿色开花植物相同的特点,但是葫芦藓的茎比较柔弱、叶又小又薄,而且茎和叶中都没有输导组织,这些都是区别于绿色植物的特点。

(七年级生物教案)孢子植物--苔藓植物

(七年级生物教案)孢子植物--苔藓植物

孢子植物 --苔藓植物七年级生物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知识目标经过察看常有的苔藓植物的形态构造等特色,从而认识苔藓植物的主要特色及对自然界的意义。

能力目标1、经过对苔藓植物的察看实验,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及实验能力。

2、经过对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比较,培育学生的剖析、比较、概括、综合等思想能力。

感情目标1、经过认识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建立生物科学的价值观。

2、经过认识苔藓植物的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惯的特色,使学生建立植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看法。

教课建议一、本节知识构造二、教材剖析苔藓植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构造等特色,是学生认识苔藓植物主要特色的基础,同时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苔藓植物只好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不可以挣脱水的限制,使它在进化上所处的地点仍旧比较低等。

所以,葫芦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构造的特色及苔藓植物的主要特色,对学生理解苔藓植物在进化上的地点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这部分知识是本节的要点。

三、教法建议假如环境同意,课前可组织学生采集四周环境中生活的苔藓植物。

教师也应当准备葫芦藓或小墙藓的实物或浸制标本、挂图、照片等。

环绕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形态构造等内容组织学生学习和议论。

除了利用挂图之外,还应当指导学生用放大镜察看苔藓的实物,如:植株的形态和颜色、茎的长度(注意不包含蒴柄和孢蒴),茎的质地、茎有无筋络(输导组织)、叶的厚薄和大小、有无叶脉。

而后要修业生扒开土粒,找寻苔藓植物的假根,让学生描绘它的形态。

察看结束后,让学生依靠已经学过的知识,说出茎、叶和假根的功能。

要特别关注苔藓植物的假根只有固着土壤的作用,它不可以汲取水和无机盐。

要认真察看苔藓植物的叶的厚度,最好能将其与种子植物的叶进行比较,以理解苔藓植物的叶除了进行光合作用外,还兼顾从环境中汲取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教师帮助学生剖析出苔藓植物的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惯与它生活的阴湿环境是相适应的。

议论苔藓植物与自然界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时,要指引学生自己采集资料,全面剖析问题,让学生逐渐成立这样的看法,即对自然界中的生物,人类一方面要利用,另一方面要保护。

第二节苔藓植物

第二节苔藓植物

先由教师给学生展示带有雌枝和雄枝的葫芦藓植株的图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对照图观察同一棵葫芦藓植株上的雌枝和雄株从而了解它是雌雄同株的植物然后给学生分别展示雄枝上的雄性生殖器官雌枝上的雌性生殖器官的图使学生了解在雄性生殖器官内会产生许多带鞭毛的能在水中游动的精子在雌性生殖器官内会产生一个球形的不能运动的卵细胞植株在湿润的条件下精子游动到雌性生殖器官里与卵细胞融合完成受精

七年级生物上苔藓 藻类植物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苔藓 藻类植物教案新人教版

苔藓藻类植物教学目的:1.识记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2.知道苔藓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

3.学会观察几种苔藓植物。

教学重点:1.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实验观察孢子繁殖后代。

教学难点:苔藓植物靠孢子繁殖后代。

实验材料用具:几种当地常见的苔藓植物,放大镜,尺子。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与讲述法同步进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引言: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一、常见的苔藓植物【实验五】观察几种苔藓植物实验:1.测观察苔藓植物的外形和颜色。

2.测高度。

3.观察它们的假根。

4.观察它们的茎和叶。

5.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

总结葫芦藓、地钱、墙藓的共同之处,得出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1.有的具有茎和叶,有的只有叶状体,但都只有假根。

2.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靠孢子繁殖后代。

三、苔藓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1.具有一定的保持水土作用。

2.可用做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总结:动动脑。

作业:第三节教学目的:1.识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知道藻类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和在经济上的意义。

3.学会观察几种藻类植物。

教学重点: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实验观察几种藻类植物。

教学难点:藻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后代。

材料用具:海带,紫菜,水绵,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管。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与讲述、讨论同时进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引言:藻类植物的种类很多,大都生活在水中。

生活在海水中的藻类植物统称海藻,生活在河流、湖泊、池塘中的藻类植物统称淡水藻。

一、常见的藻类植物【实验六】观察海带、紫菜和水绵实验:(一)观察海带、紫菜1.观察海带的形态和颜色。

2.观察紫菜的形态和颜色。

(二)观察水绵1.用吸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2.用镊子夹取少许新鲜的水绵,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

3.用放大镜观察水绵的形态和颜色。

讨论:海带、紫菜、水绵的生活环境各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小结海带、紫菜、水绵的特征,得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苔藓植物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葫芦藓的形态结构和生殖等特点,进而了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对自然界的意义。

2.通过对葫芦藓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能力。

3.通过对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

4.通过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科学的价值观;通过了解葫芦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特点,使学生树立植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葫芦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殖的特点,是学生了解苔藓植物主要特征的基础,同时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苔藓植物虽然比藻类植物高等,但还是只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不能摆脱水的限制,使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仍然比较低等。

因此,葫芦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殖的特点及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对学生理解苔藓植物在进化上的位置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这两部分知识应确定为重点。

2.难点分析:
葫芦藓生殖器官的结构比较复杂,又由于受到条件限制,不易观察到,所以这部分知识应确定为难点。

葫芦藓的受精过程离不开水,这点与绿色开花植物受精过程不需要水这个条件有很大不同,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加之,葫芦藓的受精过程不易观察到,所以,这部分知识也应确定为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引言:请学生观察玻璃缸内的水绵和盆栽的葫芦藓(或小墙藓)提出问题: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何不同?当学生答出:水绵生活在水中,葫芦藓生活在陆地上时,再给学生出示葫芦藓的生境图,使他们了解到葫芦藓生活于陆地上阴湿的地面和背阴的墙壁上,并引导他们答出这些毛茸茸像绿色绒毯一样的植物在植物界中属于苔藓植物,从而引出苔藓植物的课题。

2.葫芦藓:
(1)事先准备好新鲜的葫芦藓,分小组让学生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葫芦藓的形态和颜色,用尺子测量一下它的高度,并提出问题讨论:①葫芦藓植株呈什么颜色?植株平均高度是多少?②葫芦藓的假根与绿色开花植物的根相同吗?③葫芦藓的茎与叶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茎与叶相比较有何特点?
(2)组织学生在认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回答出:葫芦藓植株颜色为绿色,植株的高度约为1~3厘米;它没有像绿色植物那样的真根,只有假根,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的作用,不起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所以葫芦藓的假根与绿色植物的根有很大的不同;葫芦藓有茎和叶,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些地方是与绿色开花植物相同的特点,但是葫芦藓的茎比较柔弱、叶又小又薄,而且茎和叶中都没有输导组织,这些都是区别于绿色植物的特点。

(3)在学生已经了解了葫芦藓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之后,继续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从葫芦藓的形态结构特点来说明它为何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以使学生能很好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4)葫芦藓生殖过程的教学,可采用剪贴图或投影片,配合教师的讲解和提问来进行。

先由教师给学生展示带有雌枝和雄枝的葫芦藓植株的图(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对照图观察同一棵葫芦藓植株上的雌枝和雄株),从而了解它是雌雄同株的植物,然后给学生分别展示雄枝上的雄性生殖器官,雌枝上的雌性生殖器官的图,使学生了解在雄性生殖器官内会产生许多带鞭毛的、能在水中游动的精子,在雌性生殖器官内会产生一个球形的、不能运动的卵细胞、植株在湿润的条件下,精子游动到雌性生殖器官里,与卵细胞融合,完成受精。

这一受精过程可通过复合投影片给学生展示。

当学生了解了受精过程后,根据前边所学过的知识,可启发学生回答出: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发育成胚,再由胚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最后提出问题:“葫芦藓生殖过程有什么特点?”供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明确,它的受精作用离不开水,这也就决定葫芦藓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3.其他的苔藓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这部分教学可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小墙藓和地钱来进行(可配合使用挂图或投影片或录像)。

在观察后,组织学生思考讨论:①墙藓、地钱的生活环境与葫芦藓有无不同?②地钱的形态有什么特点?③苔藓植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在分析、比较基础上,由学生归纳出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教师要强调以下两点:
①一般具茎和叶,但无输导组织。

②受精过程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环境中。

4.苔藓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
这部分教学,可选择有苔藓植物成片生长的生态图(如有录像更好),展示给学生观察,让学生思考,成片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林下、山野阴湿环境中,这会有什么意义?使学生经讨论
后明确苔藓植物在水土保持上的作用。

至于苔藓植物对监测大气污染的作用,可由教师结合当前大气污染的状况加以讲解。

特别是让学生了解到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故可把它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复习巩固时可选择以下题目供学生在课上练习:
题目:请指出以下哪些特征是与葫芦藓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①假根②真根③茎和叶内有发达的机械组织④茎和叶内无输导组织⑤葫芦藓植株有雌枝和雄枝之分⑥受精过程不需要水⑦受精过程需要水⑧受精卵在雌性生殖器官内发育形成胚。

【板书设计】
●一、葫芦藓
1.生活习性:阴湿环境
2.形态结构:
(1)矮小
(2)有假根:固着
(3)有茎和叶:含叶绿体,无输导组织
3.生殖:
●二、其他苔鲜植物
墙藓地钱
●三、苔藓植物主要特征
一般有茎和叶,无输导组织;受精离不开水;生活在阴湿环境。

●四、苔藓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
1.保持水土
2.监测空气污染
小资料
地钱的培养
●一、方法步骤:
1.7~8月间,到林间、山地岩石阴面、木桥底下等阴暗潮湿的地方采集生有孢蒴的地钱。

用放大镜观察,发现孢蒴将要开裂,就可用镊子把孢蒴取下,放入广口瓶,盖严封好,放到避光处,可防止水分蒸发,保持孢子的活力。

2.把3/4黑土壤(如用其它的土壤,应肥沃、pH值保持在6.5~8)和1/4草木灰混合筛过后拌匀,装入中等大小的花盆,压实,用清水淋透,放在窗台上。

十余天后,表土层变硬,即可接种。

3.用镊子从广口瓶中取出孢蒴,用细针挑破孢蒴,把里面鲜黄色的孢子散落到土层表面,撒上薄土,淋透水,让孢子得到萌发的适宜湿度。

4.把花盆移到离窗稍远处,每天都淋几次清水,避免阳光直射,土层龟裂。

10天左右,当小地钱长出后,把花盆稍稍移近窗台,在其前方放几盆茂盛的盆花,使它既不受到阳光直射,又能得到适当的光照以进行光合作用。

二、实验结果:
培养到10天左右,可看到花盆的土里长出星散的绿色小地钱。

这些小地钱长到小指甲大小,腹面的假根清晰可见。

2个月后,地钱背面出现胞芽杯。

第2年6月份长出生殖器官,7~8月份再生出孢蒴。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采下地钱胞芽杯放入园土,进行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