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词语-[虚词]922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2. 能够正确辨别和使用实词、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 通过复习,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在句子中的运用。
2. 教学难点:辨别和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句讲解实词、虚词的用法。
2. 运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3. 采用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内容1. 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实词、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举例。
4. 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
5. 课后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讲解:结合具体例句讲解实词、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分析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
3. 互动: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实词、虚词的用法,组织讨论,加深理解。
4.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练习:1. 请举例说明下列实词、虚词的用法,并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a. 动词b. 形容词c. 副词d. 介词e. 连词f. 助词2. 请辨别下列句子中实词、虚词的使用是否正确,并对错误之处进行修改。
a. 他很努力学习。
b. 我和她一起去商场买东西。
c.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d. 他们两个人很相似。
3. 请用所学实词、虚词造句,要求句子意思完整、通顺。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实词、虚词概念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后练习、课堂讨论、提问回答。
3. 评价内容:实词、虚词的概念记忆、用法辨析、句子构造。
4. 评价时间:课后、课堂。
七、教学拓展1. 实词、虚词在古汉语中的应用。
2. 对比分析现代汉语与古汉语中实词、虚词的差异。
3. 引导学生阅读古代文献,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
八、教学资源1. 教案、课件。
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虚词【知识梳理】一、虚词1.副词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范围、程度、肯定、否定、语气的词。
语法特点:①能作状语,一般不能作定语;②大多数不能单独回答问题;③副词有关联作用,成对的副词相呼应,跟介词相呼应,跟连词相呼应;④不能修饰名词。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短语前,组成“介宾短语”,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词。
语法特点:①不能独立成句,也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它只能组成介宾短语;②不能重叠;③不能加助词“着、了、过”和表示趋向的动词“来、上、下”等。
3.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语法特点:①只有连接作用;②不起修饰、限制作用;③不作句子成分;④连接句子时常成对使用,不能更换。
4.助词附着在别的词,短语或句子的后面,起辅助作用,表示一些附加意义的词,分为:①结构助词(的,地、得,所);②时态助词(着、了、过);③语气助词(呢、吗、啊、罢了)。
语法特点:①不作句子成分:②没有实在意义;③除“所”外,都念轻声。
5.叹词表示感叹或者呼唤应答声音的词,它分:表示悲伤、痛苦的;表示愤怒、鄙视的(哼、呸);表示惊讶的(唉呀、咦):表示呼唤的(喂);表示应答的(嗯);表示喜悦的(哈哈)。
语法特点:①不同别的词发生组合关系;②有的单独的—个词就可以成为一个句子;③有些叹词的汉字写法不固定,例如:“啊”因为音变,又可写成“呀”“哪”“哇”等。
6.拟声词用语音摹拟声音的词。
语法特点:①可单独成句;②有时可作句子成分。
二、试题特点高考对虚词的考查全用选择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二是辨别文句中虚词使用的正误。
从命题的角度来说,有下列特点:1.注重常用虚词的使用现代汉语的虚词总量比起实词来要少得多。
尽管数量较少,使用频率较高,但高考涉及的虚词是更常用的。
2.注重近义虚词之间微细差别的比较一些常用虚词之间在意义,用法上的差别比较细微,如“再”和“又”、“进而”、“从而”等,高考的试题往往注重这些差别的比较,以求准确使用。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成语)
B “化装”和“化妆”,前者强调身 份或者形象的改变,其结果是“隐藏”自 己;后者则仅仅是为了美化自身,主要是 容貌的打扮,结果反而是为了更好地展现 自身。 ①迟疑和迟钝, ②演练和演示, ③懊悔和懊恼, ④浮躁和急躁
4、区分个体和集体 (或具体与概括)
这一角度主要针对名词近义词,看起来 没有区别的一些近义词,意义差异并不大, 但有的表示个体或具体概念,有的表示集体 或抽象概念,表示个体或具体的概念一般可 数,表示集体或者抽象的概念往往不可数。 A “人”和“人口”,“人”可以数, 是个体概念,而“人口”是集体概念,不 可数。 ①书和书本,②车和车辆, ③纸和纸张,④书和书籍
B “鸟儿在天上飞”,文学语言往往 写成“鸟儿在天空飞翔”;再如“这个 人小气”,文学语言往往写成“这个人 吝啬”。在选用近义词时,从是否有文 学色彩来考虑问题进行辨析,也是一条 思路。 ①吓唬和恐吓,②开刀和手术,③兄弟和 昆仲(伯仲),④想念、思念和眷念
“退化”和“蜕化”
退化:功能减退,由优变劣。如,“这种动物的耳朵已经退化了。” 蜕化:(1)指由动物蜕皮引申为事物脱胎演化。 如“由奴隶社会蜕化为封建社会。” (2)指人的品行变质、腐化堕落。如“蜕化变质”。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 一组是 D 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 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_____。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 巴斯白山羊的品质正在逐步地________。 ③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 大街小巷,_______想起许多往事。 A.终止 蜕化 难免 B.中止 退化 难免 C.中止 蜕化 不免 D.终止 退化 不免
二、从色彩方面辨析 汉语的词语除了本身的意义外,还有 附加的意味,这种意味是在使用过程中逐 渐形成的,它使词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 “挑剔性”,使用时带有了某种色彩。这 种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与虚词的概念2. 掌握实词和虚词的分类3. 能够辨别和运用实词和虚词二、教学内容1. 实词的概念与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等2. 虚词的概念与分类: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标点符号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2. 举例法:通过具体例句解析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四、教学步骤1. 引入实词与虚词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2. 讲解实词的分类,并举例说明3. 讲解虚词的分类,并举例说明4. 进行实词与虚词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2. 找出五个实词和五个虚词,并说明它们的用法第二章:实词的用法与辨析一、教学目标1. 掌握实词的用法2. 能够辨析不同实词的用法和含义二、教学内容1. 实词的用法: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2. 实词辨析: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实词的用法,并举例说明2. 讲解实词的辨析方法,并举例说明3. 进行实词用法和辨析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找出五个实词,并说明它们的用法和辨析方法第三章:虚词的用法与辨析一、教学目标1. 掌握虚词的用法2. 能够辨析不同虚词的用法和含义二、教学内容1. 虚词的用法:介词、连词、助词等2. 虚词辨析: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虚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虚词的用法,并举例说明2. 讲解虚词的辨析方法,并举例说明3. 进行虚词用法和辨析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虚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找出五个虚词,并说明它们的用法和辨析方法第四章:实词与虚词的搭配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 掌握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2. 能够正确运用实词与虚词二、教学内容1. 实词与虚词的搭配:动词与介词、形容词与副词等2. 实词与虚词的运用:句子结构、句子成分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及运用技巧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并举例说明2. 讲解实词与虚词的运用技巧,并举例说明3. 进行实词与虚词搭配与运用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及运用技巧2. 造五个句子,运用所学的实词与虚词第五章:实词与虚词的辨析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实词与虚词的辨析能力2. 能够灵活运用实词与虚词二、教学内容1. 实词与虚词的辨析技巧2. 实词与虚词的运用练习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与虚词的辨析技巧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章:语境与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语境对实词、虚词使用的影响2. 学会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语境的概念及作用2. 实词、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正确使用1. 讲解法:讲解语境的概念及作用2. 举例法:通过具体例句展示实词、虚词在语境中的正确使用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语境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2. 讲解实词、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正确使用3. 进行语境中实词、虚词使用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语境的概念及作用2. 找出五个句子,分析其语境并判断实词、虚词的使用是否正确七章:病句修改与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一、教学目标1. 学会识别病句2. 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3. 在修改病句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3. 实词、虚词在修改病句中的正确使用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修改病句的方法1. 讲解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讲解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3. 通过练习题,学会在修改病句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五、课后作业1. 复习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找出五个病句,并加以修改,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八章:阅读理解与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一、教学目标1.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 在阅读理解中正确运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实词、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正确运用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练习法:通过阅读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讲解实词、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正确运用3. 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五、课后作业1. 复习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阅读一篇文章,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并回答相关问题九章:写作与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一、教学目标1. 提高写作能力2. 在写作中正确运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写作的基本技巧2. 实词、虚词在写作中的正确运用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2. 练习法:通过写作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2. 讲解实词、虚词在写作中的正确运用3. 进行写作练习,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五、课后作业1. 复习写作的基本技巧2. 写一篇短文,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十章:综合练习与提高一、教学目标1. 巩固所学的实词、虚词知识2. 提高学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综合练习题2. 语言运用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综合练习题的解题方法2. 分析法:分析实际语言运用中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四、教学步骤1. 讲解综合练习题的解题方法2. 通过实际语言运用实例,分析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3. 进行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综合练习题的解题方法2. 完成一套综合练习题,提高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重点关注环节: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补充和说明:通过具体例句和实例,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实词与虚词的区别和特点,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用法。
正确使用词语——虚词(学生用)
正确使用词语——虚词什么是虚词虚词是指不能单独成句,意义上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汉语的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1.副词: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范围、程度等,而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的词。
如:都、只、再三、屡次、很、更、越、也、还、不、竟然、居然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如:从、自、往、朝、在、当(方向、处所或时间)、把、对、为(对象或目的)、以、按照(方式)比、跟、同(比较)、被、叫、让(被动)等。
3.连词:连接词、词组或句子动词。
如:和、与、而且、但是、因为、如果、只要等。
4.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时间助词,如了、着、过,语气助词,如呢、吗、吧、啊。
叹词、象声词从略。
试题特点高考对虚词的考查全用选择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二是辨别文句中虚词使用的正误。
从命题的角度来说,有下列特点:1.注重常用虚词的使用现代汉语的虚词总量比起实词来要少得多。
尽管数量较少,使用频率较高,但高考涉及的虚词是更常用的。
2.注重近义虚词之间微细差别的比较一些常用虚词之间在意义,用法上的差别比较细微,如“再”和“又”、“进而”、“从而”等,高考的试题往往注重这些差别的比较,以求准确使用。
辨析方法(单个虚词使用)一、从词性的角度辨析有些虚词兼有两种词性,如“和、与、跟、同”,既是连词又是介词,这就要结合语境认真辨析。
此类词语主要有:忽然(副词)——突然(形容词)、剧烈(副词)——激烈(形容词)、必须(副词)——必需(形容词)、未免(副词)——难免(动词)、特别(副词)——甚至(连词),等等。
例1: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______(必须,必需)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
例2:台湾岛内的分裂分子挑衅“一个中国的原则”由来已久。
在吕秀莲之前,最臭名昭著的,莫过于(刚才,刚刚)被民众轰下台的李登辉。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03.3正确使用词语(虚词)教学目标明确考点要求,掌握正确使用词语(虚词)的方法技巧教学重点正确使用词语(虚词)的几种辨析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做题规律教学过程一考点概要虚词在语言中起着“经络”的作用,虽然数量比实词少得多,但使用频率很高。
虚词往往没有实在意义,使用十分灵活。
在高考命题中一般与实词合并命题,更多体现在语病辨析题中,要想准确辨析或使用虚词,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二题点讲解(一)正确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虚词“五看”辨析虚词使用正误1.看词性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只有把握词性,才能准确使用。
例如:“固然”和“诚然”都可充当连词,但“诚然”还可充当副词意思是“实在”。
[例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过分推崇文笔,其实折射出的是一种孱弱的文学观。
文笔差劲不行,但仅仅文笔好,也实在不配自傲。
若沉迷其中,对自己抚词弄句的能耐沾沾自喜,可能耽误自己更上层楼。
退一步说,在随笔里,对文采的推崇应有所节制。
文采若不能与主题、风格水乳交融,只是一种美感噱头,类似汤面上的几根青葱、奶油蛋糕上的几朵花。
A.虽然就算还绝对B.固然即使也充其量C.诚然尽管却或许D.当然如果仍实际上2.看搭配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混用。
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关联词是否搭配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的搭配关系。
一些虚词如有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则只能与“反而”搭配。
常用关联词语如下: (详见课件)[例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定延续的基本前提。
人类社会的活动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对另一些生物物种漠然视之,对某些物种厌恶有加,在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的生物物种,在人类社会中总会受到各不相同的待遇。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掌握实词和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
3. 能够正确辨别和运用实词和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教学内容1. 实词的分类及用法: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量词等。
2. 虚词的分类及用法:介词、连词、助词、叹词、问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分类、用法及搭配。
2. 教学难点:虚词的辨析和正确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分类及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实词和虚词。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新课内容:讲解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搭配,分析典型例句。
3. 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辨别和运用实词和虚词。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对实词和虚词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作业提交评估他们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包含实词和虚词分类、用法及搭配的PPT,辅助教学。
2. 练习题库:准备一系列实词和虚词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书籍、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专题共计10课时,每周1课时。
2. 教学安排:按照实词和虚词的分类及用法进行授课,每节课重点讲解一种词性,并结合练习巩固。
九、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实词和虚词的笔记。
2. 完成练习题,加深对实词和虚词用法的理解。
3. 自主查找相关资料,拓展对实词和虚词的认识。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解析: 解析: ②“粉饰 常指装点门面,掩盖实际,带有贬义; 粉饰” ②“粉饰”常指装点门面,掩盖实际,带有贬义; “修饰”则指修整装点,使外表整洁美观,偏于褒义 修饰”则指修整装点,使外表整洁美观, 结合语言环境, 结合语言环境,应选
B
第二编·第一部分 专题四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栏目导引
2.注意语体色彩 .
第二编·第一部分 专题四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栏目导引
典型例题
选出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 选出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 革命化、专业化、 ①革命化、专业化、________化的高素质联合指挥人才队 化的高素质联合指挥人才队 是国防力量的脊梁,也是统兵强军的先锋。 年轻 伍,是国防力量的脊梁,也是统兵强军的先锋。(A.年轻 B.年青) .年青 解析:这是两个同音近义实词, 解析:这是两个同音近义实词,可以从词语的不同语素 意义上区分: 年纪小; 借指青少年。 意义上区分:“轻”,年纪小;“青”,借指青少年。 年轻” 年纪不大 年纪不大; 年纪比相比较的对象小 年纪比相比较的对象小, “年轻”a.年纪不大;b.年纪比相比较的对象小,有相比 较而言之义。 较而言之义。 年青”则为处于青少年时期。 “年青”则为处于青少年时期。 依据语境,应该选 。 依据语境,应该选A。
第二编·第一部分 专题四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解析】“尽管”是个连词,它有表示让步的意思,后面可
用表转折的“但”一类的词与它相呼应,B项符合了这一要 求,所以“尽管”一词在B项中使用得很恰当。本题答案是 B。“再”是个副词,它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的重复或 继续,但它多用于指未实现或经常性的动作,对于已实现的 动作只有用“又”。A项中“他”第二次拿起“望远镜仔细 地看了一阵”是已经实现的动作,所以不能用“再”。“得 以”是助动词,有能够、可以的意思,它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也不能用否定式,故C项中说“它毕竟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 得以解决”,就不恰当了。“进而”是个连词,用于连接分 句,后面的一个分句,往往是表示在前一个分句行动的基础 上采取的进一步的行动。D句中“进而”后面的分句“忽视 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只是前面分句的结果,而不是在前一 分句行动基础上的进一步行动,因此,这一项中的“进而” 用得不恰当,应当改为“从而”。
绝妙好题,助您成功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法庭审理案件时,允许被告人为自己或辩护 人为被告人申辩。 B.出了这种事,心里当然不酣畅。不管你怎么 逗他,他也高兴不起来。 C.善良的人对于那些受苦难的人往往会寄予恻 隐之情。 D.经过好长时间开导、教育,他的态度仍抵触 得很厉害。
二、选填关联词语要注意的问题
4.要善于分析语意,比较用怎样的关联词语能够 使语脉更清晰。
例如下面一句话:“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 算, [ ] 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 横线处填“而且”、“况且”似乎都可以。“而 且”主要用于表示后一成分比前一成分进了一层; “况且”有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 的理由的用法。仔细体会一下,句中“井的四周 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就是说话者补充、追加 自己不赞成“挖这样的井”的理由,因此,选用 “况且”更恰当,它能使语脉更清晰。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教学案一、考纲阐释词语的使用,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明确规定: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级。
“使用”是指考查考生使用词语的能力在于理解和辨析,同时也表明词语的具体解释、词性、结构等知识不是考查的范围,只是必须掌握的基础。
具体考查包括两个层面:正确理解,正确使用。
即正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并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等。
其中不仅包含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包含使用是否更好的问题。
本考点涉及实词、虚词和熟语三个方面,本部分重点解析实词和虚词。
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虚词主要指副词、介词、连词。
二、考点透析(一)实词正确使用实词的前提是正确理解实词。
近几年高考侧重于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能力。
近义词主要有两类:一是同音近义词,如:“学力”和“学历”,“必须”和“必需”;二是异音近义词,如:“迟缓”和“犹豫”,“称道”和“称奇”。
无论哪种类型,准确把握词语含义,辨析、判断用法迥异或微殊的词语都是高考不变的考查方向。
近义实词的辨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意义方面辨析(1)辨明范围有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的总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部分。
只有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
如:“事件”和“事情”都表示人类生活中的活动和社会现象,但“事件”限于指历史上或社会上的不平常的大事情,适用范围小;“事情”可指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和所遇到的一切社会现象,适用的范围广。
又如:“边疆”和“边境”,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而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所指范围较小。
如果不注意它们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就会用错。
(2)把握轻重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也就不一样。
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
正确使用词语_实词、虚词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加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 ) 人心是好的。 的同志,应该是每个
①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但他还是 ②讲诚信,做一个值得他人
公民的为人准则。
③鲁迅是中国革命最可 的朋友。
A.相信
C.相信
信赖
信任
信任
信赖
B.信赖
D.信任
信任
相信
相信
信赖
解析:选 C
相信:认为正确或确实而不怀疑;信任:相信 而敢于托付;信赖:信任并依靠。几个词的词
阻碍(动词)封建剥削阻碍生产发展。 障碍(名词)排除一切障碍。 强大(形容词)强大的动力来自崇高的理想。 壮大(动词)人多可以壮大声势。 “公然”“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 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 侵入”。“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充当谓 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可充当状语,如“公 开表明态度”;可充当定语,如“公开的秘密”。
多用于人才方面;“筛选”指用淘汰的方式挑选,多
用于物。
2.把握轻重 实词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就不一样。 一组实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 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
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
因而只要把握其上述区别,就可以准确答题。请 看下面一道题:
[例证2] 组是 (
2.明确搭配,辨清词性
不同的词语有不同的搭配对象,使用和辨别的时候一 定要根据搭配习惯仔细分析。如“雄伟”和“宏伟”,意 思相近,但“雄伟”可用来形容山峰、富有历史意义的大 型建筑,也可以指乐曲、绘画的雄壮;而“宏伟”指大型
建筑或计划的宏大,可以说“宏伟的计划”、“宏伟的蓝
图”,但一般不能说“宏伟的乐章”。再如“充分”、“ 充足”都有“满”和“够”的意思。经常说“阳光(水源、 理由)充足”、“条件充分”、“精力充沛”,但不可乱 搭配。
正确使用虚词(完整版)
5.而——而且、从而、进而、因而、反而、而后、 幸而、而况
(10)天亮后,雨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了。
(“而且”不能表反方向的递进,应改为“反而”)
(11)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而且包装也 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连词有的表示并列、选择、递进等关系,有 的表示因果、条件、假设、转折等关系。连 词有时也与副词合起来表示语句的关联。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连词和表示关联的副词,并指出 表示哪种关系。
1、请老师和学生都来。 并列
2、请老师或学生都行。 选择 3、不但请老师来,而且请校长也来。 递进
4、由于没有完成作业,所以电视就不能看。因果 5、只要没有完成作业,电视就不能看。 条件
(22)专门的学问虽然不容易掌握,但是如果有了 相当的条件,只要深入钻研,在较短时间内,就有 可能出成绩;而广博的知识,则不是短时间所能掌 握的。
8.刚——刚才 “刚”表示行动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以前,是副
词;“刚才”指刚过去不久的时间,是形容词 。 (21)在吕秀莲之前,最臭名昭著的,莫过 于刚才被民众轰下台的李登辉。(“刚才”应 改为“刚”)
9.则——否则
“则”表因果或情理上的关系,也可表转折。“否则” 意思是“如果不这样”,常用在下句的开头。
(3)院子里种着大丽花、矢车菊、夹竹桃及(以 及)其它的花木。
(4)不仅要掌握实词的常用义和用法,还要注意 去掌握实词的运用情况及其基本规律。
3.由——由于 “由”是介词,表凭借。“由于”作连词或
介词,表原因或理由。
(5)一个人的天性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出身、 生活环境和经历决定的。(“由于”应改为“由”)
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既……也(又)
……也……也……
又……又……
有时……有时……
一方面……(另、又)一方面……
一边……一边……
一会儿……一会儿……
不是……而是
2、表示顺承关系的:
首先(起先)……然后(后来)……
3、表示选择关系的:
或者(或)……或者(或) …… 是……还是……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无宁)…… 宁可……也 不……
因为、如果、只要”等。
1、关联词误用
①、欣逢这个伟大的日子,我谨代表我国政 府、人民和我本人向阁下及通过阁下向贵国 政府和人民致以热烈地祝贺。
◆解析:“及”只能连接名词性词语,若连接 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应用“并”
②、才能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实 践的多少决定的。
◆解析:“由于 ”表原因,应当去掉“于” 字,“由……决定”是习惯用法。
◆解析:(3)在把、被字句中,否定词应置于“把”“被” 前。 (4)副词“就”可置于主语前,也可置于主语后,置前 修饰范围,置后修饰时间。这句强调时间,应把“就” 放在动词“干”前。
(三)成双配套的关联性
(5)他因为违背上帝的告诫,立即变成了石人。 (6)向社会筹款,是动员群众参与建立事业新体 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解决文博单位经费短缺 的有效措施。
◆解析:例(5)逻辑关系不明,应加上
“所以”,语意才明确。 (6)“又是”应改为“也是”。“是……也 是”是成双配套使用。
(四)虚词运用的简洁性
有时不必用而用,造成句子啰嗦、生硬,甚至不能 准确表达语意。如:
◆ (7)因为怕要下雨,所以我还是带把伞走。 ◆ (8)有的人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
◆解析:(7)去掉“因为……所以”。日常 生活用语,因果关系清楚,去掉虚词简洁 自然。 (8)虚词滥用,应去掉“在……上”。
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语境准确选用关联词的能 力。题面给的语段由三句话组成。第一句先概括 说生物计算机具有密度的突出优点,第二句、三 句具体解说这一优点。解说时,第二句先说“体 积小”,第三句进一步说“密度高”,两句之间 有递进关系,因此,第三条横线处应填表递进的 词语“而且”。第二句中有“将”字,表明前面 说的“用DNA分子制成生物电子元件”只是一种 假设,因此,第一条横线处应填入表示假设关系 的词语“如果”。第二条横线后的“可小到几十 亿分之一米”是在前面的“小得多”的基础上进 一步说明“小”的程度,前面有明显的递进关系, 因此,第二条横线处应填表示递进关系的词语 “甚至”。本题答案是C
要点精讲
• 一、解答思路和方法: • 1、掌握用法: • 有些虚词,在使用过程中有范围、意义、 语法等方面的特殊的规定,只有弄清这些 规定要求,才能做到准确运用。如: “或者”不 • ①赵明十分诧异地问:“难道他到现在还 用于疑问 没拿定主意考文科或者考理科?” 句 • ②他非常用心地写生,以致野地里刮起沙 来也不理会 因果,多指
• 6、从语气的角度辨析: • 主要指语气副词和助词。如“难道”多用 加强反问语气,“莫非”多用于揣测语气, 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及前者强 烈。
二、选择关联词语的方法
• • • • 1、正确分析语句间的逻辑关系 2、准确把握语句间的语气 3、分析句意,选择最佳答案 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①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 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②不把 学到的全部知识融会贯通,共产主义就会变成空 中楼阁,③会成为一块空招牌,共产主义者④只 会是一些吹牛家。( D ) A.因为 所以 而且 就 B.尽管 但是 而且 却 C.但是 如果 也 就 D.但是 因为 就 也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 一项是( D ) • A.从地形来看,这里必然有优质的矿泉 水。 • B.科学技术事业的繁荣或许离不开科学 技术工作者的刨造性劳动,但从根本上说, 它是一定经济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 C.只有学好语文、数学,才能学好史地、 理化,这是必定的道理。 • D.一道闪电划过长空,接着便是石破天 惊似的一声炸雷,大雨已是倾盆而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成语)
语境意义是明显的,是指她把自己打扮成一 个阔太太。"化装"与"化妆",相异语素是"装"与 "妆"。都有修饰、打扮意义,但"装"有服装义, "化装"就是改变自己的服饰而装扮成某种身份的 人,"妆"就是打扮义,使自己容颜美丽。因而应 选"化装"。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空白处的词语,最恰
当的一组是
A
阅读优秀作品,
其语言,感受其
思想、艺术自然力,不仅可以
大自然
和人生的多姿多彩,还可以激发
自然、
热爱生活的感情。
A品味 体味 珍爱
B品评 体验 珍惜
C品评 体验 珍爱
D品味 体味 珍惜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
一组是
D
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
组是 C
①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宣布从2004年开始将先后 _____新的会徽和吉祥物标志。
②如果没有_____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又怎么 能真正懂得长辈们创业的艰难呢?
“人言可畏”。
③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了,但是,现在想起来,
他内心深处还感到
。
④他心烦意乱,意志消沉,经常独自_____街头。
A.锋利 流言 内疚 流连
B.犀利 流言 歉疚 踯躅
C.锋利 谎言 歉疚 踯躅
D.犀利 谎言 内疚 流连
A.锋利 流言 内疚 流连 B.犀利(言论、目光等锐利) 流言 歉 疚 踯躅(徘徊犹豫) C.锋利 谎言 歉疚(觉得对不起别人, 对自己的过失感到不安) 踯躅 D.犀利 谎言 内疚(内心感觉惭愧不安) 流连(不舍离开)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掌握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
3. 能够正确辨别和使用实词、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实词、虚词的分类和基本用法。
2. 难点: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练习巩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实词、虚词的案例及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知识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分类,引导学生关注实词、虚词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2. 知识梳理:讲解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
3.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辨别和运用实词、虚词。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 课堂讨论:选取典型例句,引导学生分析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实词、虚词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积累和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实词、虚词的知识,提高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取:挑选一些常见的实词、虚词误用例子,如“他的成绩非常的好”、“我昨天吃了一碗大大的米饭”。
2. 分析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错误,并提出修改建议。
3. 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词、虚词的正确用法,提醒学生在日常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注意避免类似错误。
七、实词、虚词辨析练习1. 练习设计:编写一些实词、虚词辨析的练习题,如“辨析下列词语的用法:好好、美好、好好地”。
2. 练习解答: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后给予讲解和反馈。
3. 错题分析:针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错题分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5、位置不当
“没有”应移到“把”字前。
【提示】一般来说,副词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前;在“把”字句中,表达否定意义的“不”“没有”等否定词必须放在“把”字前。
(2004年湖南高考题) 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集于镜头。
解析: A.“终于”与“最终”都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结果,但“终于”较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不合语境。依照B句我们可以另造一个句子:“他不反对这样做,他提倡这样做。”显然前后分句间不是转折关系,而是递进关系,因此B宜用“而且”。D.“恰好”侧重表示“正好、正合适”;这里宜用“恰巧”,表示偶然的巧合。 答案: C
句中的虚词“或”用错了,“或”是表选择关系的连词,而且“或”与“都”不能搭配,它应改为“和”。
最明显的错误是不应用“再”,而应用“又”,“看了一阵”“了”这一时态助词表示了“看”这一动作已经完成,那就不能用“再”而应用“又”表示。
新来的班主任同老班主任一样,更 会体贴我们。 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逐渐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更”表示程度进一步增加,用于程度比较时,两个班主任既然“一样”,就不能用“更”,应改为“很”。 “逐渐”侧重于渐进性,而“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不能渐进,只能分步进行,所以“逐渐”应改为“逐步”。
或者(或)……或者(或) …… 是……还是……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无宁)…… 宁可……也不……
二要熟悉它们各自所表示的关系和固定的搭配对象。
表示递进关系的:
【解析】:“偶然”是adj,而“偶尔”是adv,不能作谓语。①句中应用“偶然”。③句中的“刚才”是n,不能充当“轰”的状语,应换用时间副词“刚刚”。
正确使用现代汉语虚词
3、学生在这次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可 以看到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所造成的严重影响。
4、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 “尽管”用于让步转折句,“不管”用
于无条件式的条件复句。应把“尽管……
因例求法四: “过”表动作曾发生,但未延续至今
从虚词使用角度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1、“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
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
范畴。2、教“育并启非蒙”与之“路是不”重通复,历史遂将此重任×寄托
于一场新文化运动,“五四”于是应运而生。
3、“江于北是地”区与“的应新运石而生器”时重代复文化,会议展×开了
因为、由于…… 所以……
由于……因此、因而 ……(前面不 能用因为)
未尝不……
构成双重否
定,表委婉语气
即使……也……
既
然……就……
“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 情况不以为然,侧重在评价。 “不免、难免”表示客观上 不易避免。
五.“虽然”“固然”都表示转折关系,“虽然”侧重于确认某种事实,“固然” 侧重于让步,先确认某一事实,接着说同时也应承认另一事实。
流星雨。 × 应在“轨道”后加“的时候”以与
“当”呼应
五、选择准确的关联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么大的风浪
也得上下颠簸,
这么一条小船。
②、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
井的四壁都是沙土,很容易塌坍
③、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
新颖了,
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
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A、况且 何况 而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案例
【案例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 案例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 恰当的一组是: 恰当的一组是: ( ) A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 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 讲故事或作报告, 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 讲故事或作报告, 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 不写稿子, 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 不写稿子, 应像一篇文章。 年全国卷) 应像一篇文章。 (1998年全国卷 年全国卷 A.虽然 而 . B.尽管 可是 . C.尽管 而 . D.虽然 相反 . 却 即使 也 而 虽然 但 却 虽然 但 可 即使 也
③岳飞戎马一生,是一位抗金英雄,可最后终于被奸 岳飞戎马一生,是一位抗金英雄, 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在风波亭。 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在风波亭。
(“终于”与“最后”重复,去掉这个副词) 终于” 最后”重复,去掉这个副词)
他说得很对,有些事仅仅说句感谢, ④ 他说得很对 , 有些事仅仅说句感谢 , 是很轻飘 飘的。 飘的。 我们的同志,眼睛最雪亮,爱憎最分明。 ⑤我们的同志,眼睛最雪亮,爱憎最分明。 解析: 轻飘飘、雪亮、分明” 解析:“轻飘飘、雪亮、分明”本身就含有程度 深的意思,不能再接受程度副词“ 深的意思,不能再接受程度副词“很、最”的修 饰。 经过治理整顿,剧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 ⑥经过治理整顿,剧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 观众出入不再互相拥挤。 观众出入不再互相拥挤。
考查虚词实际是对句意的理 解和把握,除要求掌握虚词 运用的常识外,还要求充分 运用语境,搞清句子之间的 逻辑关系。
因而对于虚词的运用能力, 因而对于虚词的运用能力,只能 是通过增强语感, 是通过增强语感,有意识地体味 一些常见虚词在句中的用法来提 高。在做题时要注意分清它们间 细微差别, 的细微差别,结合语境及句子内 部关系, 部关系,并注意词与词间的成套 搭配。 搭配。
字句中,表达否定意义的 “不”“没有”等否定词必 须放在“把”字前。
6、用法不明 、
①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钢要》,决心 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钢要》 统筹安排,因地制宜,逐渐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统筹安排,因地制宜,逐渐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逐渐”侧重于渐进性,而“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 逐渐”侧重于渐进性, 不能渐进,只能分步进行,所以“逐渐” 革”不能渐进,只能分步进行,所以“逐渐”应改为 逐步” “逐步”) 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 ②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 图上画了一些符号, 图上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 阵。 该用“ 却用了“ 因为“ (该用“又”,却用了“再”。因为“又”、“再” 两个副词都表示重复的动作, 两个副词都表示重复的动作,但“又”表示已经重 复的动作, 表示将要重复的动作。) 复的动作,而“再”表示将要重复的动作。)
“逐渐”侧重于渐进性,而“推进农村教育综合 改革”不能渐进,只能分步进行,所以“逐渐” 应改为“逐步”。
二、 介词
概念:用在名词、 概念: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 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方向、 如“从、自、往、朝、在、当(方向、处 所或时间)、 )、把 对象或目的)、 所或时间)、把、对、为(对象或目的)、 按照(方式) 比较)、 以、按照(方式)比、跟、同(比较)、 被动) 被、叫、让(被动)”等。
3、重复赘余 、
①经过治理整顿,剧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观众出入 经过治理整顿,剧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 不再互相拥挤。 不再互相拥挤。
(“互相”表意上与“拥挤”重复,应去掉这个 互相”表意上与“拥挤”重复, 副词) 副词 ,细究起来, 华厦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 其实, ②其实)细究起来,“华厦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
介词的语法特征
1、不能单独成句,也不能单独充当句 不能单独成句, 子成分, 子成分,只能组成词短语在句中充当状 语或补语。 语或补语。 不能重叠。 2、不能重叠。 介词后面不能加动态助词“ 3、介词后面不能加动态助词“着、 和趋向动词“ 了、过”和趋向动词“来、上、下”等。
为了” 为着” 当着” 【说明】“为了”、“为着”、“当着”中 为了 的“了、着”不是动态助词,而是和前面的 不是动态助词, 构成一个词。 “为、当”构成一个词。
介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1、滥用介词
“在……中”构成了一个介词短语, 中 构成了一个介词短语, 在句中充当状语, 在句中充当状语,这就造成了主语的 残缺,应当删去“ 残缺,应当删去“在”和“中”,使 这部作品”充当主语。 “这部作品”充当主语。 年浙江卷): ①(2005年浙江卷 :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 年浙江卷 在这部作品中, 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 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 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一、副词
概念: 概念: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 容词,表示范围、程度、时间等, 容词,表示范围、程度、时间等, 而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的词。 而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的词。 再三、屡次、 ◆如:“都、只、再三、屡次、很、更、 竟然、居然” 越、也、还、不、竟然、居然”等。
副词的语法特征
1、都能作状语,“很”、“极”也可 、都能作状语, 以作补语,一般不能作定语。 以作补语,一般不能作定语。 2、大多数副词不能单独回答问题,有 、大多数副词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少数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少数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如“不”、“没 也许” 有点儿” 有”、“也许”、“有点儿”等 3、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有 、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 单用的,也有成结呼应的,还有跟介词、 单用的,也有成结呼应的,还有跟介词、 连词相呼应的。 连词相呼应的。
此句和上例①一样,由于滥用介词“对于” 此句和上例①一样,由于滥用介词“对于”而 造成主语残缺,删掉“对于” 凡是…… 造成主语残缺,删掉“对于”,使“凡是 人员”充当主语。 人员”充当主语。 ②对于凡是在科学研究上做出成果的科学家、 技术人员都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 ③消费者权益受到无理侵犯或粗暴践踏时,当 事人应诉诸于法律,切不可采用个人行为私自 解决。 “诸”是一个文言兼词,相当于“之于”, 是一个文言兼词,相当于“之于” 已经包含一个和“ 字在内, 已经包含一个和“于”字在内,再在后面加 就造成了重复,应删掉“ “于”就造成了重复,应删掉“于”。
2、词性不明
例:①他常常写小说,偶然也写诗歌。 他常常写小说,偶然也写诗歌。 也写诗歌 他在工作中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不是偶尔 偶尔的 ②他在工作中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不是偶尔的。 台湾岛内的分裂分子挑衅“一个中国” ③台湾岛内的分裂分子挑衅“一个中国”的原则 由来已久。臭名昭著的,莫过于刚才 刚才被民众轰下台的 由来已久。臭名昭著的,莫过于刚才被民众轰下台的 李登辉。 李登辉。
③新来的经理同老经理一样,更会体贴职工。 新来的经理同老经理一样,更会体贴职工。
(“更”表示程度进一步增加,用于程度比较时。两 表示程度进一步增加,用于程度比较时。 个经理既然“一样”,就不能用“更”,而应当用 个经理既然“一样” 就不能用“ “很”)
“更”表示程度进一步增加,用于程度比 4、用法不明 、 较时,两个班主任既然“一样”,就不能 用“更”,应改为“很”。 ①新来的班主任同老班主任一样,更 会体 贴我们。 ②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 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逐渐推 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高考虚词考查的核心是“ 高考虚词考查的核心是“灵活使 主要考查虚词的混用 混用、 用”,主要考查虚词的混用、误 滥用、搭配不当等问题 等问题。 用、滥用、搭配不当等问题。考 查的重点是副词 介词、连词、 副词、 查的重点是副词、介词、连词、 助词等几类词 等几类词, 助词等几类词,其中考查最多的 连词, 是连词,尤其是复句中关联词的 运用。 运用。
虚词的“个性”很强,即使是同一类的词,其意义用法 接近,也仍有不同。
【考点透视 考点透视】 考点透视
正确使用虚词是从“ ◆正确使用虚词是从“正确使用词 中分解出来的一个考点。 语”中分解出来的一个考点。重 现率很高, 现率很高,是高考常考的考点之 除了在“正确使用词语” 一。除了在“正确使用词语”这 个考点之外, 个考点之外,在“辨析并修改病 考点和“语言表达要简明、 句”考点和“语言表达要简明、 连贯、得体”考点, 连贯、得体”考点,也常常考到 虚词的运用。 虚词的运用。
常见典型副词顺口溜 都 很 又 不 刚刚,
稍微 十分
马上, 挺,
忽然 渐渐 更
大概 一定 经常。
副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1、自相矛盾 、
例:经专家鉴定,这一只明朝景泰年间制 经专家鉴定, 作的景泰蓝铜罐价值至少在三万以上。 作的景泰蓝铜罐价值至少在三万以上。
“至少”是表示最小限度 至少” 的副词, 三万元以上” 的副词,而“三万元以上” 表示的不是最小限度, 表示的不是最小限度,虚词 与语境矛盾,应删去“ 与语境矛盾,应删去“以 上”。
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 稳定范畴。 稳定范畴。
(“并非”是一个副词组合,表示略带反驳意味的强 并非”是一个副词组合, 化否定,相当于“并不是” 它与后面的“ 重复, 化否定,相当于“并不是”。它与后面的“是”重复, 应去掉“ 才行) 应去掉“是”才行)
解析:副词“互相”是“表示彼此同样对待的 解析:副词“互相” 关系” 拥挤” 挤在一起” 关系”的意思 ,而“拥挤”是“挤在一起”的 意思,含互相意,在表意上重复,应去掉。 意思,含互相意,在表意上重复,应去掉。
【提醒】有些副词,看上去 语意相近,用法差不多,但 限制修饰作用不同,表达效 果也不一样,在使用时不可 该用甲副词而用了乙副词。
偶然” 的状语, 【解析】:“偶然”是adj,不能作“写”的状语, 解析】 ,不能作“ 偶尔” 而“偶尔”是adv,不能作谓语。①句中应用 “偶 偶尔 ,不能作谓语。 偶 句中应用“偶然” 句中的“刚才” 尔”,②句中应用“偶然”。③句中的“刚才” 的状语, 是n,不能充当“轰”的状语,应换用时间副词 ,不能充当“ 刚刚” “刚刚”。 提醒】 有些adv容易与 和adj发生混淆,要 容易与n和 发生混淆 发生混淆, 【提醒】:有些 容易与 把准词性。 把准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