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词语-[虚词]922

合集下载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2. 能够正确辨别和使用实词、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 通过复习,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在句子中的运用。

2. 教学难点:辨别和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句讲解实词、虚词的用法。

2. 运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3. 采用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内容1. 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实词、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举例。

4. 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

5. 课后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讲解:结合具体例句讲解实词、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分析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

3. 互动: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实词、虚词的用法,组织讨论,加深理解。

4.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练习:1. 请举例说明下列实词、虚词的用法,并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a. 动词b. 形容词c. 副词d. 介词e. 连词f. 助词2. 请辨别下列句子中实词、虚词的使用是否正确,并对错误之处进行修改。

a. 他很努力学习。

b. 我和她一起去商场买东西。

c.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d. 他们两个人很相似。

3. 请用所学实词、虚词造句,要求句子意思完整、通顺。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实词、虚词概念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后练习、课堂讨论、提问回答。

3. 评价内容:实词、虚词的概念记忆、用法辨析、句子构造。

4. 评价时间:课后、课堂。

七、教学拓展1. 实词、虚词在古汉语中的应用。

2. 对比分析现代汉语与古汉语中实词、虚词的差异。

3. 引导学生阅读古代文献,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

八、教学资源1. 教案、课件。

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虚词【知识梳理】一、虚词1.副词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范围、程度、肯定、否定、语气的词。

语法特点:①能作状语,一般不能作定语;②大多数不能单独回答问题;③副词有关联作用,成对的副词相呼应,跟介词相呼应,跟连词相呼应;④不能修饰名词。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短语前,组成“介宾短语”,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词。

语法特点:①不能独立成句,也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它只能组成介宾短语;②不能重叠;③不能加助词“着、了、过”和表示趋向的动词“来、上、下”等。

3.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语法特点:①只有连接作用;②不起修饰、限制作用;③不作句子成分;④连接句子时常成对使用,不能更换。

4.助词附着在别的词,短语或句子的后面,起辅助作用,表示一些附加意义的词,分为:①结构助词(的,地、得,所);②时态助词(着、了、过);③语气助词(呢、吗、啊、罢了)。

语法特点:①不作句子成分:②没有实在意义;③除“所”外,都念轻声。

5.叹词表示感叹或者呼唤应答声音的词,它分:表示悲伤、痛苦的;表示愤怒、鄙视的(哼、呸);表示惊讶的(唉呀、咦):表示呼唤的(喂);表示应答的(嗯);表示喜悦的(哈哈)。

语法特点:①不同别的词发生组合关系;②有的单独的—个词就可以成为一个句子;③有些叹词的汉字写法不固定,例如:“啊”因为音变,又可写成“呀”“哪”“哇”等。

6.拟声词用语音摹拟声音的词。

语法特点:①可单独成句;②有时可作句子成分。

二、试题特点高考对虚词的考查全用选择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二是辨别文句中虚词使用的正误。

从命题的角度来说,有下列特点:1.注重常用虚词的使用现代汉语的虚词总量比起实词来要少得多。

尽管数量较少,使用频率较高,但高考涉及的虚词是更常用的。

2.注重近义虚词之间微细差别的比较一些常用虚词之间在意义,用法上的差别比较细微,如“再”和“又”、“进而”、“从而”等,高考的试题往往注重这些差别的比较,以求准确使用。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成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成语)

B “化装”和“化妆”,前者强调身 份或者形象的改变,其结果是“隐藏”自 己;后者则仅仅是为了美化自身,主要是 容貌的打扮,结果反而是为了更好地展现 自身。 ①迟疑和迟钝, ②演练和演示, ③懊悔和懊恼, ④浮躁和急躁
4、区分个体和集体 (或具体与概括)
这一角度主要针对名词近义词,看起来 没有区别的一些近义词,意义差异并不大, 但有的表示个体或具体概念,有的表示集体 或抽象概念,表示个体或具体的概念一般可 数,表示集体或者抽象的概念往往不可数。 A “人”和“人口”,“人”可以数, 是个体概念,而“人口”是集体概念,不 可数。 ①书和书本,②车和车辆, ③纸和纸张,④书和书籍
B “鸟儿在天上飞”,文学语言往往 写成“鸟儿在天空飞翔”;再如“这个 人小气”,文学语言往往写成“这个人 吝啬”。在选用近义词时,从是否有文 学色彩来考虑问题进行辨析,也是一条 思路。 ①吓唬和恐吓,②开刀和手术,③兄弟和 昆仲(伯仲),④想念、思念和眷念
“退化”和“蜕化”
退化:功能减退,由优变劣。如,“这种动物的耳朵已经退化了。” 蜕化:(1)指由动物蜕皮引申为事物脱胎演化。 如“由奴隶社会蜕化为封建社会。” (2)指人的品行变质、腐化堕落。如“蜕化变质”。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 一组是 D 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 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_____。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 巴斯白山羊的品质正在逐步地________。 ③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 大街小巷,_______想起许多往事。 A.终止 蜕化 难免 B.中止 退化 难免 C.中止 蜕化 不免 D.终止 退化 不免
二、从色彩方面辨析 汉语的词语除了本身的意义外,还有 附加的意味,这种意味是在使用过程中逐 渐形成的,它使词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 “挑剔性”,使用时带有了某种色彩。这 种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与虚词的概念2. 掌握实词和虚词的分类3. 能够辨别和运用实词和虚词二、教学内容1. 实词的概念与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等2. 虚词的概念与分类: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标点符号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2. 举例法:通过具体例句解析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四、教学步骤1. 引入实词与虚词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2. 讲解实词的分类,并举例说明3. 讲解虚词的分类,并举例说明4. 进行实词与虚词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2. 找出五个实词和五个虚词,并说明它们的用法第二章:实词的用法与辨析一、教学目标1. 掌握实词的用法2. 能够辨析不同实词的用法和含义二、教学内容1. 实词的用法: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2. 实词辨析: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实词的用法,并举例说明2. 讲解实词的辨析方法,并举例说明3. 进行实词用法和辨析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找出五个实词,并说明它们的用法和辨析方法第三章:虚词的用法与辨析一、教学目标1. 掌握虚词的用法2. 能够辨析不同虚词的用法和含义二、教学内容1. 虚词的用法:介词、连词、助词等2. 虚词辨析: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虚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虚词的用法,并举例说明2. 讲解虚词的辨析方法,并举例说明3. 进行虚词用法和辨析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虚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找出五个虚词,并说明它们的用法和辨析方法第四章:实词与虚词的搭配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 掌握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2. 能够正确运用实词与虚词二、教学内容1. 实词与虚词的搭配:动词与介词、形容词与副词等2. 实词与虚词的运用:句子结构、句子成分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及运用技巧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并举例说明2. 讲解实词与虚词的运用技巧,并举例说明3. 进行实词与虚词搭配与运用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及运用技巧2. 造五个句子,运用所学的实词与虚词第五章:实词与虚词的辨析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实词与虚词的辨析能力2. 能够灵活运用实词与虚词二、教学内容1. 实词与虚词的辨析技巧2. 实词与虚词的运用练习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与虚词的辨析技巧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章:语境与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语境对实词、虚词使用的影响2. 学会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语境的概念及作用2. 实词、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正确使用1. 讲解法:讲解语境的概念及作用2. 举例法:通过具体例句展示实词、虚词在语境中的正确使用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语境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2. 讲解实词、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正确使用3. 进行语境中实词、虚词使用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语境的概念及作用2. 找出五个句子,分析其语境并判断实词、虚词的使用是否正确七章:病句修改与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一、教学目标1. 学会识别病句2. 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3. 在修改病句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3. 实词、虚词在修改病句中的正确使用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修改病句的方法1. 讲解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讲解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3. 通过练习题,学会在修改病句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五、课后作业1. 复习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找出五个病句,并加以修改,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八章:阅读理解与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一、教学目标1.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 在阅读理解中正确运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实词、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正确运用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练习法:通过阅读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讲解实词、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正确运用3. 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五、课后作业1. 复习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阅读一篇文章,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并回答相关问题九章:写作与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一、教学目标1. 提高写作能力2. 在写作中正确运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写作的基本技巧2. 实词、虚词在写作中的正确运用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2. 练习法:通过写作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2. 讲解实词、虚词在写作中的正确运用3. 进行写作练习,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五、课后作业1. 复习写作的基本技巧2. 写一篇短文,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十章:综合练习与提高一、教学目标1. 巩固所学的实词、虚词知识2. 提高学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综合练习题2. 语言运用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综合练习题的解题方法2. 分析法:分析实际语言运用中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四、教学步骤1. 讲解综合练习题的解题方法2. 通过实际语言运用实例,分析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3. 进行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综合练习题的解题方法2. 完成一套综合练习题,提高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重点关注环节: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补充和说明:通过具体例句和实例,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实词与虚词的区别和特点,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用法。

正确使用词语——虚词(学生用)

正确使用词语——虚词(学生用)

正确使用词语——虚词什么是虚词虚词是指不能单独成句,意义上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汉语的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1.副词: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范围、程度等,而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的词。

如:都、只、再三、屡次、很、更、越、也、还、不、竟然、居然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如:从、自、往、朝、在、当(方向、处所或时间)、把、对、为(对象或目的)、以、按照(方式)比、跟、同(比较)、被、叫、让(被动)等。

3.连词:连接词、词组或句子动词。

如:和、与、而且、但是、因为、如果、只要等。

4.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时间助词,如了、着、过,语气助词,如呢、吗、吧、啊。

叹词、象声词从略。

试题特点高考对虚词的考查全用选择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二是辨别文句中虚词使用的正误。

从命题的角度来说,有下列特点:1.注重常用虚词的使用现代汉语的虚词总量比起实词来要少得多。

尽管数量较少,使用频率较高,但高考涉及的虚词是更常用的。

2.注重近义虚词之间微细差别的比较一些常用虚词之间在意义,用法上的差别比较细微,如“再”和“又”、“进而”、“从而”等,高考的试题往往注重这些差别的比较,以求准确使用。

辨析方法(单个虚词使用)一、从词性的角度辨析有些虚词兼有两种词性,如“和、与、跟、同”,既是连词又是介词,这就要结合语境认真辨析。

此类词语主要有:忽然(副词)——突然(形容词)、剧烈(副词)——激烈(形容词)、必须(副词)——必需(形容词)、未免(副词)——难免(动词)、特别(副词)——甚至(连词),等等。

例1: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______(必须,必需)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

例2:台湾岛内的分裂分子挑衅“一个中国的原则”由来已久。

在吕秀莲之前,最臭名昭著的,莫过于(刚才,刚刚)被民众轰下台的李登辉。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03.3正确使用词语(虚词)教学目标明确考点要求,掌握正确使用词语(虚词)的方法技巧教学重点正确使用词语(虚词)的几种辨析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做题规律教学过程一考点概要虚词在语言中起着“经络”的作用,虽然数量比实词少得多,但使用频率很高。

虚词往往没有实在意义,使用十分灵活。

在高考命题中一般与实词合并命题,更多体现在语病辨析题中,要想准确辨析或使用虚词,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二题点讲解(一)正确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虚词“五看”辨析虚词使用正误1.看词性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只有把握词性,才能准确使用。

例如:“固然”和“诚然”都可充当连词,但“诚然”还可充当副词意思是“实在”。

[例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过分推崇文笔,其实折射出的是一种孱弱的文学观。

文笔差劲不行,但仅仅文笔好,也实在不配自傲。

若沉迷其中,对自己抚词弄句的能耐沾沾自喜,可能耽误自己更上层楼。

退一步说,在随笔里,对文采的推崇应有所节制。

文采若不能与主题、风格水乳交融,只是一种美感噱头,类似汤面上的几根青葱、奶油蛋糕上的几朵花。

A.虽然就算还绝对B.固然即使也充其量C.诚然尽管却或许D.当然如果仍实际上2.看搭配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混用。

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关联词是否搭配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的搭配关系。

一些虚词如有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则只能与“反而”搭配。

常用关联词语如下: (详见课件)[例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定延续的基本前提。

人类社会的活动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对另一些生物物种漠然视之,对某些物种厌恶有加,在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的生物物种,在人类社会中总会受到各不相同的待遇。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掌握实词和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

3. 能够正确辨别和运用实词和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教学内容1. 实词的分类及用法: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量词等。

2. 虚词的分类及用法:介词、连词、助词、叹词、问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分类、用法及搭配。

2. 教学难点:虚词的辨析和正确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分类及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实词和虚词。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新课内容:讲解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搭配,分析典型例句。

3. 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辨别和运用实词和虚词。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对实词和虚词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作业提交评估他们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包含实词和虚词分类、用法及搭配的PPT,辅助教学。

2. 练习题库:准备一系列实词和虚词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书籍、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专题共计10课时,每周1课时。

2. 教学安排:按照实词和虚词的分类及用法进行授课,每节课重点讲解一种词性,并结合练习巩固。

九、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实词和虚词的笔记。

2. 完成练习题,加深对实词和虚词用法的理解。

3. 自主查找相关资料,拓展对实词和虚词的认识。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制度、法令等 ” 采用”的意思是“ 制度、法令等)”,“采用”的意思是“认为合适而使 句中, 两步发酵法技术” 用”。②句中,“两步发酵法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 生产维生素C的世界最先进的技术 的世界最先进的技术, 生产维生素 的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而不是两个国 际药业巨头自身过去的生产技术, 际药业巨头自身过去的生产技术,所以应选
解析: 解析: ②“粉饰 常指装点门面,掩盖实际,带有贬义; 粉饰” ②“粉饰”常指装点门面,掩盖实际,带有贬义; “修饰”则指修整装点,使外表整洁美观,偏于褒义 修饰”则指修整装点,使外表整洁美观, 结合语言环境, 结合语言环境,应选
B
第二编·第一部分 专题四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栏目导引
2.注意语体色彩 .
第二编·第一部分 专题四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栏目导引
典型例题
选出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 选出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 革命化、专业化、 ①革命化、专业化、________化的高素质联合指挥人才队 化的高素质联合指挥人才队 是国防力量的脊梁,也是统兵强军的先锋。 年轻 伍,是国防力量的脊梁,也是统兵强军的先锋。(A.年轻 B.年青) .年青 解析:这是两个同音近义实词, 解析:这是两个同音近义实词,可以从词语的不同语素 意义上区分: 年纪小; 借指青少年。 意义上区分:“轻”,年纪小;“青”,借指青少年。 年轻” 年纪不大 年纪不大; 年纪比相比较的对象小 年纪比相比较的对象小, “年轻”a.年纪不大;b.年纪比相比较的对象小,有相比 较而言之义。 较而言之义。 年青”则为处于青少年时期。 “年青”则为处于青少年时期。 依据语境,应该选 。 依据语境,应该选A。
第二编·第一部分 专题四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解析】“尽管”是个连词,它有表示让步的意思,后面可
用表转折的“但”一类的词与它相呼应,B项符合了这一要 求,所以“尽管”一词在B项中使用得很恰当。本题答案是 B。“再”是个副词,它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的重复或 继续,但它多用于指未实现或经常性的动作,对于已实现的 动作只有用“又”。A项中“他”第二次拿起“望远镜仔细 地看了一阵”是已经实现的动作,所以不能用“再”。“得 以”是助动词,有能够、可以的意思,它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也不能用否定式,故C项中说“它毕竟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 得以解决”,就不恰当了。“进而”是个连词,用于连接分 句,后面的一个分句,往往是表示在前一个分句行动的基础 上采取的进一步的行动。D句中“进而”后面的分句“忽视 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只是前面分句的结果,而不是在前一 分句行动基础上的进一步行动,因此,这一项中的“进而” 用得不恰当,应当改为“从而”。
绝妙好题,助您成功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法庭审理案件时,允许被告人为自己或辩护 人为被告人申辩。 B.出了这种事,心里当然不酣畅。不管你怎么 逗他,他也高兴不起来。 C.善良的人对于那些受苦难的人往往会寄予恻 隐之情。 D.经过好长时间开导、教育,他的态度仍抵触 得很厉害。
二、选填关联词语要注意的问题
4.要善于分析语意,比较用怎样的关联词语能够 使语脉更清晰。
例如下面一句话:“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 算, [ ] 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 横线处填“而且”、“况且”似乎都可以。“而 且”主要用于表示后一成分比前一成分进了一层; “况且”有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 的理由的用法。仔细体会一下,句中“井的四周 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就是说话者补充、追加 自己不赞成“挖这样的井”的理由,因此,选用 “况且”更恰当,它能使语脉更清晰。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教学案一、考纲阐释词语的使用,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明确规定: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级。

“使用”是指考查考生使用词语的能力在于理解和辨析,同时也表明词语的具体解释、词性、结构等知识不是考查的范围,只是必须掌握的基础。

具体考查包括两个层面:正确理解,正确使用。

即正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并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等。

其中不仅包含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包含使用是否更好的问题。

本考点涉及实词、虚词和熟语三个方面,本部分重点解析实词和虚词。

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虚词主要指副词、介词、连词。

二、考点透析(一)实词正确使用实词的前提是正确理解实词。

近几年高考侧重于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能力。

近义词主要有两类:一是同音近义词,如:“学力”和“学历”,“必须”和“必需”;二是异音近义词,如:“迟缓”和“犹豫”,“称道”和“称奇”。

无论哪种类型,准确把握词语含义,辨析、判断用法迥异或微殊的词语都是高考不变的考查方向。

近义实词的辨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意义方面辨析(1)辨明范围有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的总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部分。

只有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

如:“事件”和“事情”都表示人类生活中的活动和社会现象,但“事件”限于指历史上或社会上的不平常的大事情,适用范围小;“事情”可指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和所遇到的一切社会现象,适用的范围广。

又如:“边疆”和“边境”,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而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所指范围较小。

如果不注意它们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就会用错。

(2)把握轻重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也就不一样。

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

正确使用词语_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_实词、虚词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加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 ) 人心是好的。 的同志,应该是每个
①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但他还是 ②讲诚信,做一个值得他人
公民的为人准则。
③鲁迅是中国革命最可 的朋友。
A.相信
C.相信
信赖
信任
信任
信赖
B.信赖
D.信任
信任
相信
相信
信赖
解析:选 C
相信:认为正确或确实而不怀疑;信任:相信 而敢于托付;信赖:信任并依靠。几个词的词
阻碍(动词)封建剥削阻碍生产发展。 障碍(名词)排除一切障碍。 强大(形容词)强大的动力来自崇高的理想。 壮大(动词)人多可以壮大声势。 “公然”“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 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 侵入”。“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充当谓 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可充当状语,如“公 开表明态度”;可充当定语,如“公开的秘密”。
多用于人才方面;“筛选”指用淘汰的方式挑选,多
用于物。
2.把握轻重 实词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就不一样。 一组实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 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
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
因而只要把握其上述区别,就可以准确答题。请 看下面一道题:
[例证2] 组是 (
2.明确搭配,辨清词性
不同的词语有不同的搭配对象,使用和辨别的时候一 定要根据搭配习惯仔细分析。如“雄伟”和“宏伟”,意 思相近,但“雄伟”可用来形容山峰、富有历史意义的大 型建筑,也可以指乐曲、绘画的雄壮;而“宏伟”指大型
建筑或计划的宏大,可以说“宏伟的计划”、“宏伟的蓝
图”,但一般不能说“宏伟的乐章”。再如“充分”、“ 充足”都有“满”和“够”的意思。经常说“阳光(水源、 理由)充足”、“条件充分”、“精力充沛”,但不可乱 搭配。

正确使用虚词(完整版)

正确使用虚词(完整版)
(9)因为大家缺乏经验,所以前几次实验都没有成功。
5.而——而且、从而、进而、因而、反而、而后、 幸而、而况
(10)天亮后,雨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了。
(“而且”不能表反方向的递进,应改为“反而”)
(11)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而且包装也 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连词有的表示并列、选择、递进等关系,有 的表示因果、条件、假设、转折等关系。连 词有时也与副词合起来表示语句的关联。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连词和表示关联的副词,并指出 表示哪种关系。
1、请老师和学生都来。 并列
2、请老师或学生都行。 选择 3、不但请老师来,而且请校长也来。 递进
4、由于没有完成作业,所以电视就不能看。因果 5、只要没有完成作业,电视就不能看。 条件
(22)专门的学问虽然不容易掌握,但是如果有了 相当的条件,只要深入钻研,在较短时间内,就有 可能出成绩;而广博的知识,则不是短时间所能掌 握的。
8.刚——刚才 “刚”表示行动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以前,是副
词;“刚才”指刚过去不久的时间,是形容词 。 (21)在吕秀莲之前,最臭名昭著的,莫过 于刚才被民众轰下台的李登辉。(“刚才”应 改为“刚”)
9.则——否则
“则”表因果或情理上的关系,也可表转折。“否则” 意思是“如果不这样”,常用在下句的开头。
(3)院子里种着大丽花、矢车菊、夹竹桃及(以 及)其它的花木。
(4)不仅要掌握实词的常用义和用法,还要注意 去掌握实词的运用情况及其基本规律。
3.由——由于 “由”是介词,表凭借。“由于”作连词或
介词,表原因或理由。
(5)一个人的天性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出身、 生活环境和经历决定的。(“由于”应改为“由”)

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既……也(又)
……也……也……
又……又……
有时……有时……
一方面……(另、又)一方面……
一边……一边……
一会儿……一会儿……
不是……而是
2、表示顺承关系的:
首先(起先)……然后(后来)……
3、表示选择关系的:
或者(或)……或者(或) …… 是……还是……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无宁)…… 宁可……也 不……
因为、如果、只要”等。
1、关联词误用
①、欣逢这个伟大的日子,我谨代表我国政 府、人民和我本人向阁下及通过阁下向贵国 政府和人民致以热烈地祝贺。
◆解析:“及”只能连接名词性词语,若连接 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应用“并”
②、才能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实 践的多少决定的。
◆解析:“由于 ”表原因,应当去掉“于” 字,“由……决定”是习惯用法。

◆解析:(3)在把、被字句中,否定词应置于“把”“被” 前。 (4)副词“就”可置于主语前,也可置于主语后,置前 修饰范围,置后修饰时间。这句强调时间,应把“就” 放在动词“干”前。
(三)成双配套的关联性
(5)他因为违背上帝的告诫,立即变成了石人。 (6)向社会筹款,是动员群众参与建立事业新体 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解决文博单位经费短缺 的有效措施。
◆解析:例(5)逻辑关系不明,应加上
“所以”,语意才明确。 (6)“又是”应改为“也是”。“是……也 是”是成双配套使用。
(四)虚词运用的简洁性
有时不必用而用,造成句子啰嗦、生硬,甚至不能 准确表达语意。如:
◆ (7)因为怕要下雨,所以我还是带把伞走。 ◆ (8)有的人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
◆解析:(7)去掉“因为……所以”。日常 生活用语,因果关系清楚,去掉虚词简洁 自然。 (8)虚词滥用,应去掉“在……上”。

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语境准确选用关联词的能 力。题面给的语段由三句话组成。第一句先概括 说生物计算机具有密度的突出优点,第二句、三 句具体解说这一优点。解说时,第二句先说“体 积小”,第三句进一步说“密度高”,两句之间 有递进关系,因此,第三条横线处应填表递进的 词语“而且”。第二句中有“将”字,表明前面 说的“用DNA分子制成生物电子元件”只是一种 假设,因此,第一条横线处应填入表示假设关系 的词语“如果”。第二条横线后的“可小到几十 亿分之一米”是在前面的“小得多”的基础上进 一步说明“小”的程度,前面有明显的递进关系, 因此,第二条横线处应填表示递进关系的词语 “甚至”。本题答案是C
要点精讲
• 一、解答思路和方法: • 1、掌握用法: • 有些虚词,在使用过程中有范围、意义、 语法等方面的特殊的规定,只有弄清这些 规定要求,才能做到准确运用。如: “或者”不 • ①赵明十分诧异地问:“难道他到现在还 用于疑问 没拿定主意考文科或者考理科?” 句 • ②他非常用心地写生,以致野地里刮起沙 来也不理会 因果,多指
• 6、从语气的角度辨析: • 主要指语气副词和助词。如“难道”多用 加强反问语气,“莫非”多用于揣测语气, 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及前者强 烈。
二、选择关联词语的方法
• • • • 1、正确分析语句间的逻辑关系 2、准确把握语句间的语气 3、分析句意,选择最佳答案 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①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 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②不把 学到的全部知识融会贯通,共产主义就会变成空 中楼阁,③会成为一块空招牌,共产主义者④只 会是一些吹牛家。( D ) A.因为 所以 而且 就 B.尽管 但是 而且 却 C.但是 如果 也 就 D.但是 因为 就 也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 一项是( D ) • A.从地形来看,这里必然有优质的矿泉 水。 • B.科学技术事业的繁荣或许离不开科学 技术工作者的刨造性劳动,但从根本上说, 它是一定经济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 C.只有学好语文、数学,才能学好史地、 理化,这是必定的道理。 • D.一道闪电划过长空,接着便是石破天 惊似的一声炸雷,大雨已是倾盆而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成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成语)
A 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____(化装/化妆) 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语境意义是明显的,是指她把自己打扮成一 个阔太太。"化装"与"化妆",相异语素是"装"与 "妆"。都有修饰、打扮意义,但"装"有服装义, "化装"就是改变自己的服饰而装扮成某种身份的 人,"妆"就是打扮义,使自己容颜美丽。因而应 选"化装"。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空白处的词语,最恰
当的一组是
A
阅读优秀作品,
其语言,感受其
思想、艺术自然力,不仅可以
大自然
和人生的多姿多彩,还可以激发
自然、
热爱生活的感情。
A品味 体味 珍爱
B品评 体验 珍惜
C品评 体验 珍爱
D品味 体味 珍惜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
一组是
D
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
组是 C
①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宣布从2004年开始将先后 _____新的会徽和吉祥物标志。
②如果没有_____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又怎么 能真正懂得长辈们创业的艰难呢?
“人言可畏”。
③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了,但是,现在想起来,
他内心深处还感到

④他心烦意乱,意志消沉,经常独自_____街头。
A.锋利 流言 内疚 流连
B.犀利 流言 歉疚 踯躅
C.锋利 谎言 歉疚 踯躅
D.犀利 谎言 内疚 流连
A.锋利 流言 内疚 流连 B.犀利(言论、目光等锐利) 流言 歉 疚 踯躅(徘徊犹豫) C.锋利 谎言 歉疚(觉得对不起别人, 对自己的过失感到不安) 踯躅 D.犀利 谎言 内疚(内心感觉惭愧不安) 流连(不舍离开)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掌握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

3. 能够正确辨别和使用实词、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实词、虚词的分类和基本用法。

2. 难点: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练习巩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实词、虚词的案例及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知识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分类,引导学生关注实词、虚词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2. 知识梳理:讲解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

3.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辨别和运用实词、虚词。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 课堂讨论:选取典型例句,引导学生分析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实词、虚词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积累和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实词、虚词的知识,提高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取:挑选一些常见的实词、虚词误用例子,如“他的成绩非常的好”、“我昨天吃了一碗大大的米饭”。

2. 分析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错误,并提出修改建议。

3. 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词、虚词的正确用法,提醒学生在日常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注意避免类似错误。

七、实词、虚词辨析练习1. 练习设计:编写一些实词、虚词辨析的练习题,如“辨析下列词语的用法:好好、美好、好好地”。

2. 练习解答: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后给予讲解和反馈。

3. 错题分析:针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错题分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5、位置不当
“没有”应移到“把”字前。
【提示】一般来说,副词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前;在“把”字句中,表达否定意义的“不”“没有”等否定词必须放在“把”字前。
(2004年湖南高考题) 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集于镜头。
解析: A.“终于”与“最终”都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结果,但“终于”较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不合语境。依照B句我们可以另造一个句子:“他不反对这样做,他提倡这样做。”显然前后分句间不是转折关系,而是递进关系,因此B宜用“而且”。D.“恰好”侧重表示“正好、正合适”;这里宜用“恰巧”,表示偶然的巧合。 答案: C
句中的虚词“或”用错了,“或”是表选择关系的连词,而且“或”与“都”不能搭配,它应改为“和”。
最明显的错误是不应用“再”,而应用“又”,“看了一阵”“了”这一时态助词表示了“看”这一动作已经完成,那就不能用“再”而应用“又”表示。
新来的班主任同老班主任一样,更 会体贴我们。 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逐渐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更”表示程度进一步增加,用于程度比较时,两个班主任既然“一样”,就不能用“更”,应改为“很”。 “逐渐”侧重于渐进性,而“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不能渐进,只能分步进行,所以“逐渐”应改为“逐步”。
或者(或)……或者(或) …… 是……还是……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无宁)…… 宁可……也不……
二要熟悉它们各自所表示的关系和固定的搭配对象。
表示递进关系的:
【解析】:“偶然”是adj,而“偶尔”是adv,不能作谓语。①句中应用“偶然”。③句中的“刚才”是n,不能充当“轰”的状语,应换用时间副词“刚刚”。

正确使用现代汉语虚词

正确使用现代汉语虚词
2、一月三十日夜,本市普降大雪,对城市交通带 来不便。 “对”应改为“给”。第三句应在句首加上“从”。
3、学生在这次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可 以看到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所造成的严重影响。
4、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 “尽管”用于让步转折句,“不管”用
于无条件式的条件复句。应把“尽管……
因例求法四: “过”表动作曾发生,但未延续至今
从虚词使用角度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1、“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
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
范畴。2、教“育并启非蒙”与之“路是不”重通复,历史遂将此重任×寄托
于一场新文化运动,“五四”于是应运而生。
3、“江于北是地”区与“的应新运石而生器”时重代复文化,会议展×开了

因为、由于…… 所以……
由于……因此、因而 ……(前面不 能用因为)
未尝不……
构成双重否
定,表委婉语气
即使……也……

然……就……
“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 情况不以为然,侧重在评价。 “不免、难免”表示客观上 不易避免。
五.“虽然”“固然”都表示转折关系,“虽然”侧重于确认某种事实,“固然” 侧重于让步,先确认某一事实,接着说同时也应承认另一事实。
流星雨。 × 应在“轨道”后加“的时候”以与
“当”呼应
五、选择准确的关联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么大的风浪
也得上下颠簸,
这么一条小船。
②、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
井的四壁都是沙土,很容易塌坍
③、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
新颖了,
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
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A、况且 何况 而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词
经典案例
【案例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 案例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 恰当的一组是: 恰当的一组是: ( ) A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 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 讲故事或作报告, 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 讲故事或作报告, 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 不写稿子, 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 不写稿子, 应像一篇文章。 年全国卷) 应像一篇文章。 (1998年全国卷 年全国卷 A.虽然 而 . B.尽管 可是 . C.尽管 而 . D.虽然 相反 . 却 即使 也 而 虽然 但 却 虽然 但 可 即使 也
③岳飞戎马一生,是一位抗金英雄,可最后终于被奸 岳飞戎马一生,是一位抗金英雄, 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在风波亭。 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在风波亭。
(“终于”与“最后”重复,去掉这个副词) 终于” 最后”重复,去掉这个副词)
他说得很对,有些事仅仅说句感谢, ④ 他说得很对 , 有些事仅仅说句感谢 , 是很轻飘 飘的。 飘的。 我们的同志,眼睛最雪亮,爱憎最分明。 ⑤我们的同志,眼睛最雪亮,爱憎最分明。 解析: 轻飘飘、雪亮、分明” 解析:“轻飘飘、雪亮、分明”本身就含有程度 深的意思,不能再接受程度副词“ 深的意思,不能再接受程度副词“很、最”的修 饰。 经过治理整顿,剧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 ⑥经过治理整顿,剧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 观众出入不再互相拥挤。 观众出入不再互相拥挤。
考查虚词实际是对句意的理 解和把握,除要求掌握虚词 运用的常识外,还要求充分 运用语境,搞清句子之间的 逻辑关系。
因而对于虚词的运用能力, 因而对于虚词的运用能力,只能 是通过增强语感, 是通过增强语感,有意识地体味 一些常见虚词在句中的用法来提 高。在做题时要注意分清它们间 细微差别, 的细微差别,结合语境及句子内 部关系, 部关系,并注意词与词间的成套 搭配。 搭配。
字句中,表达否定意义的 “不”“没有”等否定词必 须放在“把”字前。
6、用法不明 、
①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钢要》,决心 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钢要》 统筹安排,因地制宜,逐渐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统筹安排,因地制宜,逐渐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逐渐”侧重于渐进性,而“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 逐渐”侧重于渐进性, 不能渐进,只能分步进行,所以“逐渐” 革”不能渐进,只能分步进行,所以“逐渐”应改为 逐步” “逐步”) 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 ②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 图上画了一些符号, 图上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 阵。 该用“ 却用了“ 因为“ (该用“又”,却用了“再”。因为“又”、“再” 两个副词都表示重复的动作, 两个副词都表示重复的动作,但“又”表示已经重 复的动作, 表示将要重复的动作。) 复的动作,而“再”表示将要重复的动作。)
“逐渐”侧重于渐进性,而“推进农村教育综合 改革”不能渐进,只能分步进行,所以“逐渐” 应改为“逐步”。
二、 介词
概念:用在名词、 概念: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 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方向、 如“从、自、往、朝、在、当(方向、处 所或时间)、 )、把 对象或目的)、 所或时间)、把、对、为(对象或目的)、 按照(方式) 比较)、 以、按照(方式)比、跟、同(比较)、 被动) 被、叫、让(被动)”等。
3、重复赘余 、
①经过治理整顿,剧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观众出入 经过治理整顿,剧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 不再互相拥挤。 不再互相拥挤。
(“互相”表意上与“拥挤”重复,应去掉这个 互相”表意上与“拥挤”重复, 副词) 副词 ,细究起来, 华厦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 其实, ②其实)细究起来,“华厦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
介词的语法特征
1、不能单独成句,也不能单独充当句 不能单独成句, 子成分, 子成分,只能组成词短语在句中充当状 语或补语。 语或补语。 不能重叠。 2、不能重叠。 介词后面不能加动态助词“ 3、介词后面不能加动态助词“着、 和趋向动词“ 了、过”和趋向动词“来、上、下”等。
为了” 为着” 当着” 【说明】“为了”、“为着”、“当着”中 为了 的“了、着”不是动态助词,而是和前面的 不是动态助词, 构成一个词。 “为、当”构成一个词。
介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1、滥用介词
“在……中”构成了一个介词短语, 中 构成了一个介词短语, 在句中充当状语, 在句中充当状语,这就造成了主语的 残缺,应当删去“ 残缺,应当删去“在”和“中”,使 这部作品”充当主语。 “这部作品”充当主语。 年浙江卷): ①(2005年浙江卷 :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 年浙江卷 在这部作品中, 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 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 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一、副词
概念: 概念: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 容词,表示范围、程度、时间等, 容词,表示范围、程度、时间等, 而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的词。 而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的词。 再三、屡次、 ◆如:“都、只、再三、屡次、很、更、 竟然、居然” 越、也、还、不、竟然、居然”等。
副词的语法特征
1、都能作状语,“很”、“极”也可 、都能作状语, 以作补语,一般不能作定语。 以作补语,一般不能作定语。 2、大多数副词不能单独回答问题,有 、大多数副词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少数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少数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如“不”、“没 也许” 有点儿” 有”、“也许”、“有点儿”等 3、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有 、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 单用的,也有成结呼应的,还有跟介词、 单用的,也有成结呼应的,还有跟介词、 连词相呼应的。 连词相呼应的。
此句和上例①一样,由于滥用介词“对于” 此句和上例①一样,由于滥用介词“对于”而 造成主语残缺,删掉“对于” 凡是…… 造成主语残缺,删掉“对于”,使“凡是 人员”充当主语。 人员”充当主语。 ②对于凡是在科学研究上做出成果的科学家、 技术人员都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 ③消费者权益受到无理侵犯或粗暴践踏时,当 事人应诉诸于法律,切不可采用个人行为私自 解决。 “诸”是一个文言兼词,相当于“之于”, 是一个文言兼词,相当于“之于” 已经包含一个和“ 字在内, 已经包含一个和“于”字在内,再在后面加 就造成了重复,应删掉“ “于”就造成了重复,应删掉“于”。
2、词性不明
例:①他常常写小说,偶然也写诗歌。 他常常写小说,偶然也写诗歌。 也写诗歌 他在工作中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不是偶尔 偶尔的 ②他在工作中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不是偶尔的。 台湾岛内的分裂分子挑衅“一个中国” ③台湾岛内的分裂分子挑衅“一个中国”的原则 由来已久。臭名昭著的,莫过于刚才 刚才被民众轰下台的 由来已久。臭名昭著的,莫过于刚才被民众轰下台的 李登辉。 李登辉。
③新来的经理同老经理一样,更会体贴职工。 新来的经理同老经理一样,更会体贴职工。
(“更”表示程度进一步增加,用于程度比较时。两 表示程度进一步增加,用于程度比较时。 个经理既然“一样”,就不能用“更”,而应当用 个经理既然“一样” 就不能用“ “很”)
“更”表示程度进一步增加,用于程度比 4、用法不明 、 较时,两个班主任既然“一样”,就不能 用“更”,应改为“很”。 ①新来的班主任同老班主任一样,更 会体 贴我们。 ②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 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逐渐推 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高考虚词考查的核心是“ 高考虚词考查的核心是“灵活使 主要考查虚词的混用 混用、 用”,主要考查虚词的混用、误 滥用、搭配不当等问题 等问题。 用、滥用、搭配不当等问题。考 查的重点是副词 介词、连词、 副词、 查的重点是副词、介词、连词、 助词等几类词 等几类词, 助词等几类词,其中考查最多的 连词, 是连词,尤其是复句中关联词的 运用。 运用。
虚词的“个性”很强,即使是同一类的词,其意义用法 接近,也仍有不同。
【考点透视 考点透视】 考点透视
正确使用虚词是从“ ◆正确使用虚词是从“正确使用词 中分解出来的一个考点。 语”中分解出来的一个考点。重 现率很高, 现率很高,是高考常考的考点之 除了在“正确使用词语” 一。除了在“正确使用词语”这 个考点之外, 个考点之外,在“辨析并修改病 考点和“语言表达要简明、 句”考点和“语言表达要简明、 连贯、得体”考点, 连贯、得体”考点,也常常考到 虚词的运用。 虚词的运用。
常见典型副词顺口溜 都 很 又 不 刚刚,
稍微 十分
马上, 挺,
忽然 渐渐 更
大概 一定 经常。
副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1、自相矛盾 、
例:经专家鉴定,这一只明朝景泰年间制 经专家鉴定, 作的景泰蓝铜罐价值至少在三万以上。 作的景泰蓝铜罐价值至少在三万以上。
“至少”是表示最小限度 至少” 的副词, 三万元以上” 的副词,而“三万元以上” 表示的不是最小限度, 表示的不是最小限度,虚词 与语境矛盾,应删去“ 与语境矛盾,应删去“以 上”。
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 稳定范畴。 稳定范畴。
(“并非”是一个副词组合,表示略带反驳意味的强 并非”是一个副词组合, 化否定,相当于“并不是” 它与后面的“ 重复, 化否定,相当于“并不是”。它与后面的“是”重复, 应去掉“ 才行) 应去掉“是”才行)
解析:副词“互相”是“表示彼此同样对待的 解析:副词“互相” 关系” 拥挤” 挤在一起” 关系”的意思 ,而“拥挤”是“挤在一起”的 意思,含互相意,在表意上重复,应去掉。 意思,含互相意,在表意上重复,应去掉。
【提醒】有些副词,看上去 语意相近,用法差不多,但 限制修饰作用不同,表达效 果也不一样,在使用时不可 该用甲副词而用了乙副词。
偶然” 的状语, 【解析】:“偶然”是adj,不能作“写”的状语, 解析】 ,不能作“ 偶尔” 而“偶尔”是adv,不能作谓语。①句中应用 “偶 偶尔 ,不能作谓语。 偶 句中应用“偶然” 句中的“刚才” 尔”,②句中应用“偶然”。③句中的“刚才” 的状语, 是n,不能充当“轰”的状语,应换用时间副词 ,不能充当“ 刚刚” “刚刚”。 提醒】 有些adv容易与 和adj发生混淆,要 容易与n和 发生混淆 发生混淆, 【提醒】:有些 容易与 把准词性。 把准词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