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把“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改为“我已歼灭一切抵抗之敌”或“我 已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可以吗?为什 么?
的 意思。“歼灭”就是打死了,而 “击溃”,只是打败,没有打死。 当时 实际战况是,有的敌军被我军打死, 有的被打退,所以改成那两
首先要理解“歼灭”与“击溃”
4.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 彩的词语。
我军:突破、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微弱、不想
再打了、泄气
及时性
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 “至发电时止”。
简明性 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 破敌阵”“横渡长江”,再比如 “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 军亦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字 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 主体 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
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和阐释。
辅助
– 背景 背景指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 然环境。这两部分有时在主体中, – 结语 有时可省略。
★消息的特点:
真实性: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及时性: 报道迅速及时。
简洁性: 语言简明扼要。
预习一
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 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民解放军的渡江 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 (“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因为九江尚未解放)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 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地 区,共渡过了30万人。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 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 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越过”只表示经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 “突 破”表明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③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课文中关于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三个层次的内容
★用几段话具体地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主体
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著名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国) 路透社(法国) 共同社(日本) 美联社(美国) 塔斯社(俄罗斯)
新闻知识
1.概念 新闻,它是用事实说话,及时报 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广义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
狭义新闻:专指消息。消息,是报纸常用的 一种文章样式。
2 .消息结构的五个部分
必 不 可 少 的 三 部 分
– 标题 是对事件的高度概括
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 – 导语 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起 下文。
• 写一则消息,报道当前社会 或校园中的发生的事件。 要求: 1 ﹒拟出恰当的标题。 2 ﹒注意导语的概括性和准确性。 3 ﹒要简明,以200字左右为好。
课文阅读分析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语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__________ ,在文中的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 。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 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
背景介绍
1948年,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 海、平津战役,给国民党以致命的打击。 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蒋介石拒 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1949年4 月21日,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 令” ,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 底、干净、全部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 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保卫中国领 土主权的独立完整,于是发动了渡江战役。
中路军: 首战告捷
渡江战况
西路军: 锐不可当 东路军: 战绩辉煌
三路大军的战况(主体)
百万大军
渡江发起 时间 20日夜 21日下午 5时
渡江区域
敌军抵抗 兵力 渡过的比例 程度 30万 全部 甚为微弱
中路军 西路军
安庆-芜湖 九江—安庆
已渡过三分之 35万 二 甚为微弱
东路军
21日下午 5时
南京—江阴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 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 阴要塞,封锁长江。
上句只交代了我军取得了胜利并占领了哪 些区,下句用“整天激战”、“歼灭”、“击 溃”等词突出战斗的艰巨,表现我军的英勇无 畏,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芜湖 wú 荻港 歼灭 jiān要塞 dí 溃退 锐不可当 s à i kuì dāng
预习二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 ①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最简洁地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标题
②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
★用一段话在开头概括地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导语
朗读
七 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则新闻及时报道了渡江战役的 战况,歌颂了我军的 英勇善战 ,嘲笑 溃不成军、毫无斗志 了敌军的 ,给全国人民和 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
课文阅读分析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 不是,因三路大军加起来正好一百万。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 区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 “不含”是不包括,当时九江尚未解放,体现了本文语言 确凿无误的特点; “均”是全的意思。突出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 着自豪之情。
★消息的特点:
真实性: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及时性: 报道迅速及时。
简洁性: 语言简明扼要。
语言赏析
1.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 江”行不行? 真实性 2.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渡江役 胜利之后再发表,不就可以改为“胜利 渡江了吗? 及时性
准确性
1、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结果就在21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 破了。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 又被我军突了。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 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 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 在二十日那一天”,只是一般交代了时间,毫 无感情色彩,且与上句“二十一日”重复。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导语
1、找出文章的导语部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 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 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 放军的渡江区域。
2. 导语部分传达了哪几点信息?
主体
3、自读消息的主体部分,划分层次, 各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三路大军的渡江 战况。 第一层:写中路军的渡江情况。 第二层: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加以评论。 第三层:写东路军的渡江情况。
35万 大部
较为顽强
自读课文:
对照地图,复述三路大 军的渡江情况。
江阴 江阴 芜湖 芜湖
安庆
九江 九江
4、概括出该消息的背景和结语。
背景: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议。 结语:人民解放军于23日全体渡过长江。
探究质疑
1、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 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 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最 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到达”只表示一般的“到了”“抵达”之意, “渡至”表现的是“从水路进军,来到了——” ,且文 字简洁有力。 “共”表示一般的总结性的统计,“24小时内即 已”时间明确,且强调了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 下午,东路军已战胜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 江、江阴诸县,封锁长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