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共38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共38张ppt)

溃(kuì)退 匮(kuì)乏 馈(kuì)赠
2、请解析下面的词语: 高屋建瓴 ——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 有利形势。“瓴”,古代一种盛 水的瓶子。 负隅顽抗 ——垂死挣扎,顽固抵抗。
气势磅礴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阻遏 ——阻止
溃退 ——败退。“溃”,溃败。
悍然 ——蛮横的样子。
(一)新闻的概念: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
战线:长
战况: 所向披靡 无坚不摧 战绩辉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数 区域
时间
中路军
30万 安庆-芜湖
20日夜-- 21日夜
西路军 35万
九江(不含) 21日17时-
-安庆
-22日22时
战况 全部渡过
渡过2/3
东路军 35万 芜湖-江阴 21日17时- -22日22时
大部分 已渡过
议论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 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 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 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 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 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 不起丝毫作用。
课文拓展积累
课文拓展积累
“金陵”名称的来历还有另外一说,即“埋金之说”。相 传金陵的名称是因秦始皇在今城北龙湾金陵岗埋金以镇王气而 得。《景定建康志》记载:“父老言秦( 始皇) 厌东南王气, 铸金人埋于此。”并说在秦始皇埋金的金陵岗曾立一碑,上刻 :“不在山前,不在山后,不在山南,不在山北,有人获得, 富了一国。”又传说秦始皇并没有真的埋金,而是诡称在山中 埋金,这样,让寻金的人在山的前后南北“遍山而凿之,金未 有获,而山之气泄矣”。这是秦始皇驱人凿断山脉破坏王气的 计谋。不过,“埋金之说”有明显的传说和迷信色彩,并不可 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
第1课 消息二则——人民 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 泽 东
课时目标
01 理解并积累“歼灭”“业已”“锐不可当”等重点词语。 02 把握文章的新闻要素,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章语言特点。(重点)
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
03
人的大无畏精神。
导入
1949年4月22日2时,新华社发布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 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解放军万船齐放、突破敌阵、占领南岸 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 战况的新闻稿。让我们一起来关注。
本篇报道的主体是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从中路军写起?何处详写,何处 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1)中路军于二十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二十一日夜即已渡完,只用一句话就 交代清楚。
(2)对于中路军受阻情况,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所以 此路略写。次写西路军,详写。最后写东路军,详写。
1.文中有许多语句极富表现力。自主阅读课文,揣摩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不含”指不包括,体现了语言的准 确性,去掉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
(2) 横渡长江。
“百万”“冲破”“横渡”以数量的庞 大和动作的激烈显现出战役的壮阔,表 现了我军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气势。
生》萧红)
D项“不以为意”的意思是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放在此处语境里,和句子前面的“以为”语义重复。
小结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 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 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细心品味。文中的语 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秀PPT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秀PPT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横渡长江
毛泽东
1、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 象、新成就的报道。
从广义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本课就是一 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新闻的“ 三特征、五结构、六要素
2、新闻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必不 (2)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 消息的核心内容。 可少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歼灭及击溃一切抵 抗之敌, 占领扬中、镇江、 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控制江阴要塞, 封锁长江。 切断镇江、无锡段 铁路线。


七 律

人 民 解 放 军 占 领 南 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 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 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 在 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 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 日, 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 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夜,毛泽东写了这则全面报道渡江战役 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 万大军横渡长江》。
(3)主体: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 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4)背景和结语: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 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没有明显标志。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精品课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精品课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精品课件CATALOGUE目录•背景介绍•课文赏析•语言文字•历史事件和人物•总结评价01背景介绍1949年4月,解放军百万大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实施宽正面、多地段的突然强渡,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本文是作者当时为新华社写的新闻稿,真实报道了这一历史事件。

本文背景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百万雄师于21日凌晨全面发动渡江战役。

经过27个半小时的奋战,人民解放军全线突破了国民党军的江防阵地,攻占南京。

1 2 3本文是作者当时随军采访的实录,真实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场景。

作者以亲身经历和见证者的身份,用新闻报道的手法,再现了当时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的情景。

文章以客观、真实、迅速的新闻手法,生动地报道了这一历史事件。

02课文赏析本文的总体结构为:文章开头简述战争背景,然后以三个小标题分别记述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战况,最后以简短议论作结。

三个小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结构写作特点01本文在记叙中穿插议论,以议论作为点睛之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02本文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抒情、说明等,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03本文的语言简洁明快,气势磅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这一段用简洁的语言交代了东路军渡江的情况和进程,语言准确、简明。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指挥正确;一方面由于蒋介石的军队已经到了十分疲惫、毫无斗志的境界,才被我军一击如此容易瓦解。

”这一段议论揭示了这场战争胜利的原因,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名段赏析03语言文字生字、生词chéng,意思是清澈。

例如:江水澄澈。

澄荻缆幢dí,一种草本植物,类似于芦苇。

例如:江岸荻花。

lǎn,指系船用的粗大绳索。

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共24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共24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4
1949年初,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 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 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 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 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 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 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 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 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 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4.这则消息中,作者对我人民解放军的看 法是什么?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
21
课外阅读比较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1)英勇的人民解 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2)渡江战斗 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3)国民党 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 似摧枯拉朽,毫无斗志,纷纷溃退。(4)长江风平浪静, 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 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在向繁 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5)人民解放 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 令的命令。
20
1.这则消息也是毛泽东同志写的,比课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早播发20个小 时。这则消息的导语是________。
2.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定国 内和平协定。本消息点明渡江战斗在“二十日午 夜”开始,其意义是什么?
3.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 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11
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全文?

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共26张PPT)

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共26张PPT)
1949年4月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 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横渡长江》。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 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 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中国 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主要缔造者及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作用意义: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 立少数,瓦解敌军。同时,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 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此处着重评论这一点,更 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动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在新 闻中作者将自己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融入了其中。
各路军渡江情况:
起止地点 渡江时间
兵力 渡过兵力 渡过地区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安庆-芜湖
20日夜 到21日夜 30万
30万
繁昌等地
九江-安庆
21日17时 22日22时
35万
三分之二
贵池等地
南京-江阴
21日17时 到22日22时
35万
大部分
扬中等地
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 渡江的战斗情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 排材料的?
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 来安排结构顺序的。 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 小,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为顽固,所以中路军、 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东路军后写。 而中路军渡长江行动在前,西路军在后,因此, 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
第二部分:主体,具体交代三路大军的渡江时间、 人数、区域及战果。
• 消息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 的战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秀实用课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秀实用课件

合作探究
这两方面原因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 么?
不能颠倒。因为我军英勇善战是胜 利的首要条件,而且从行文的气势和语 言的衔接看(下文要写的东面敌军抵抗 较为顽固更突出“英勇善战”),也以 现在的写法为佳。
合作探究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 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 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 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突破” “渡 至”能否换成“越过”“到达”?“二十 四小时即已”能否换成“共”?为什么?
写作特色
(3)语言精当,极富表现力。 运用一系列动词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如在描述东路军的战况时,作者选用“突 破”“歼灭”“击溃”“占领”“控制” “封锁”“切断”等一系列动词,准确地 表现出我军英勇善战、节节胜利的英雄气 概和战斗豪情。
课堂小结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 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写的一篇新闻 稿。它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情况,宣告了 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国民党反 动派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报道强调了我军 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大意 义,揭示了“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的深刻 含义。语言准确简洁,气势磅礴,实在是大 手笔。
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略写我军情况,详写敌军情况。因 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是不言而喻 的,“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已说明了这 一点。而敌军的情况则要详议几笔,这 样可以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区别开 来,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 军;着重点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 原因是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我 军师出有名。
所遇敌情一样”,将二者衔接起来)。
合作探究
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 构的哪个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25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25张PPT)

1.根据上节所学内容,找出本则消息的新闻要素。
何人: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时: 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日22时 何地: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
长江战线
何事: 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故:国军民为党打反倒动蒋派介拒石绝,签解订放和全平中协国定而,发人起民的解渡放江
朝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彰显了我国不畏强敌、维护世界和平、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附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疫情全球蔓延之际,中国以实际行动展现大国担当,以中国智 慧贡献抗疫力量。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 开幕式上提出关于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科学 评议全球抗疫需要,凝聚世界抗疫共识,反映人类发展的切实 需求,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全球战“疫”刻不容缓,构 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正当其时。 (1)一句话概括新闻报道内容。不超过15个字。
•2.找出本文的议论句(评价事件,发 表见解),看看它属于新闻的哪个部 分,有什么效果?
1.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 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时间上,中路军最早渡江。
中、西两路军所遇敌情一样,即抵抗都很微弱;
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将东路军的激战放
在最后写,可使

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东路军,也体现了
纪念章使用紫铜胎镀金、银材质,通径为50毫米。纪念章核心部分为 志愿军战士形象和70束光芒,以和平鸽、水纹和中朝两国国旗元素编制的 绶带环绕四周,外围采用五星、桂叶和象征五次战役的箭头等元素,组成 金达莱花的五瓣造型,象征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寓 意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伟大的抗美援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

结语
内容探究: 1、南阳解放战争中取得哪些成就?
①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扩大 了老根据地。 ②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 ③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 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2、为什么不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要概述一年 多来南线我军的战况?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新 闻的内容。
思 考 题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 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 的原因、经过、结果。作为读者, 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 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 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2、为什么不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要概述一 年多来南线我军的战况? 南阳的解放,是南线我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 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一年多来伟 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其次,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 也可以说明将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语言品味: 结合“研讨与练习三”中第三组语 句思考:课文原句运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什语
作者简介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 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 人毛泽东之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23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23页

3、新闻的结构
标题 高度概括事件(迅速了解新闻主要内容,要看 标题) 导语 简洁明了的叙述事件。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 句话或第一段。(较详细了解新闻内容,要看导语) 主体 导语后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 中心部分。(详细地的了解新闻内容,要看主体) 结语 是新闻的结尾,一般指新闻的最后一句或一段。 (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背景 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从 属部分,一般插在主体中,也插在“导语”或 “结语”中。
拓展延伸
1、请找出下面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标题 温家宝强调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 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 加强全国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做好 健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制度等工作。 导语: 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 主体:“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强调,……保障制度等工作。”
标题之二:飓风“卡特里娜” 重创美 国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1949年4月
注释:
到了革命暴风雨的袭击。
钟 山 风 雨 起 苍 黄, 钟山风雨起苍黄:南京突然遭
百 万 雄 师 过 大 江 。 虎踞(jù)龙盘:形容地势优异 。
虎 踞 龙 盘 今 胜 昔 , 慨而慷:感慨而激昂。
天 翻 地 覆 慨 而 慷 。 剩勇:余勇;穷寇:走投无路
2、请根据下列新闻内容 补上新闻标题
标题:
(新浪9月1日讯) 飓风“卡特里娜”连日来横 扫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各州,为密西西比河注入了大 量雨水并造成新奥尔良洪水泛滥,飓风可能已经造 成美国数百人死亡。
据估计,飓风“卡特里娜”给美国经济造成的 损失将是美历史上最大的一次。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示范课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示范课教学课件

中路军——首战告捷(略) 主体 西路军——所向披靡(详)

东路军——战绩辉煌(详) 述
展 渡 江
背景:一方面……另一方面……

结语:控制要塞 封锁长江

拓展延伸
毛泽东最广为流传的三句话:
最鼓舞人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豪迈、最傲气: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最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板书设计

标题:百万(兵力)横渡(锐不可当) 百万(渡江人数) 总
将 士
导语:展渡江盛况 冲破(排山倒海) 述 神
横渡(一往无前)

人民解放军
百万大军横 渡长江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业已 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用“歼灭及击溃”而不是笼统地说“消灭”或“打 垮”;对“要塞”用“控制”,说明江阴要塞已为我军所 用;对“长江”用“封锁”,说明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 “铁路线”用“切断”,说明我军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 的退路。
词语搭配准确有力,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赏析句子 1 列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语,分析其效果。
二十日夜起……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如用“越过”则不准确,因为“越过” 的对象是静态的,表现不出战斗经过)。
“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用“到达”则太宽泛)。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限明确,准确表现了我军渡江神速的特点( 如用“共”,则时限不明,一般化)。 “至发电时止”,时间比“现在”更为确切。用“余部”这一军事术 语比用“剩下的”更为准确得体。
课堂小结
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攻 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 历史,看到了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 之不易。这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 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 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 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知水平。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ppt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ppt

2019年10月13
谢谢你的阅读
6
画渡江示意图:
你能根据新闻的主体 部分绘出三路军渡江 的示意图吗?
2019年10月13
谢谢你的阅读
看图 7
2019年10月13
谢谢你的阅读
8
看图描述战争场面:
2019年10月13
谢谢你的阅读
9
谈谈感受:
学习了这则消息后, 你有哪些感想,请小 组内交流。
2019年10月13
点我听朗诵
3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
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
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
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
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
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
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2]、
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
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
谢谢你的阅读
10
课后学习:
写一则消息,报道当前社会 或校园中的发生的事件,并 向报社或校园刊物投稿。
2019年10月13
谢谢你的阅读
11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2019年10月13
谢谢你的阅读
4
感知课文,完成表格:
渡江区域 地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达”只表示一般的“到了”“抵达”之意, “渡至”表现的是“从水路进军,来到了——” ,且文 字简洁有力。 “共”表示一般的总结性的统计,“24小时内即 已”时间明确,且强调了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 下午,东路军已战胜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 江、江阴诸县,封锁长江。
芜湖 wú 荻港 歼灭 jiān要塞 dí 溃退 锐不可当 s à i kuì dāng
预习二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 ①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最简洁地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标题
②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
★用一段话在开头概括地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导语
中路军: 首战告捷
渡江战况
西路军: 锐不可当 东路军: 战绩辉煌
三路大军的战况(主体)
百万大军
渡江发起 时间 20日夜 21日下午 5时
渡江区域
敌军抵抗 兵力 渡过的比例 程度 30万 全部 甚为微弱
中路军 西路军
安庆-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九江—安庆
已渡过三分之 35万 二 甚为微弱
东路军
21日下午 5时
南京—江阴
课文阅读分析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 不是,因三路大军加起来正好一百万。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 区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 “不含”是不包括,当时九江尚未解放,体现了本文语言 确凿无误的特点; “均”是全的意思。突出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 着自豪之情。
新闻知识
1.概念 新闻,它是用事实说话,及时报 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广义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
狭义新闻:专指消息。消息,是报纸常用的 一种文章样式。
2 .消息结构的五个部分
必 不 可 少 的 三 部 分
– 标题 是对事件的高度概括
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 – 导语 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起 下文。
– 主体 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
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和阐释。
辅助
– 背景 背景指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 然环境。这两部分有时在主体中, – 结语 有时可省略。
★消息的特点:
真实性: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及时性: 报道迅速及时。
简洁性: 语言简明扼要。
预习一
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35万 大部
较为顽强
自读课文:
对照地图,复述三路大 军的渡江情况。
江阴 江阴 芜湖 芜湖
安庆
九江 九江
4、概括出该消息的背景和结语。
背景: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议。 结语:人民解放军于23日全体渡过长江。
探究质疑
1、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 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 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最 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③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课文中关于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三个层次的内容
★用几段话具体地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主体
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著名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国) 路透社(法国) 共同社(日本) 美联社(美国) 塔斯社(俄罗斯)
★消息的特点:
真实性: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及时性: 报道迅速及时。
简洁性: 语言简明扼要。
语言赏析
1.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 江”行不行? 真实性 2.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渡江役 胜利之后再发表,不就可以改为“胜利 渡江了吗? 及时性
准确性
1、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结果就在21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 破了。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 又被我军突了。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 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 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 在二十日那一天”,只是一般交代了时间,毫 无感情色彩,且与上句“二十一日”重复。
朗读
七 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则新闻及时报道了渡江战役的 战况,歌颂了我军的 英勇善战 ,嘲笑 溃不成军、毫无斗志 了敌军的 ,给全国人民和 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
3 把“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改为“我已歼灭一切抵抗之敌”或“我 已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可以吗?为什 么?
的 意思。“歼灭”就是打死了,而 “击溃”,只是打败,没有打死。 当时 实际战况是,有的敌军被我军打死, 有的被打退,所以改成那两
首先要理解“歼灭”与“击溃”
4.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 彩的词语。
• 写一则消息,报道当前社会 或校园中的发生的事件。 要求: 1 ﹒拟出恰当的标题。 2 ﹒注意导语的概括性和准确性。 3 ﹒要简明,以200字左右为好。
课文阅读分析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语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__________ ,在文中的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 。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 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
(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 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 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 (“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因为九江尚未解放)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 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地 区,共渡过了30万人。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 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 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越过”只表示经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 “突 破”表明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我军:突破、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微弱、不想
再打了、泄气
及时性
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 “至发电时止”。
简明性 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 破敌阵”“横渡长江”,再比如 “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 军亦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字 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 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 阴要塞,封锁长江。
上句只交代了我军取得了胜利并占领了哪 些区,下句用“整天激战”、“歼灭”、“击 溃”等词突出战斗的艰巨,表现我军的英勇无 畏,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导语
1、找出文章的导语部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 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 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 放军的渡江区域。
2. 导语部分传达了哪几点信息?
主体
3、自读消息的主体部分,划分层次, 各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三路大军的渡江 战况。 第一层:写中路军的渡江情况。 第二层: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加以评论。 第三层:写东路军的渡江情况。
背景介绍
1948年,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 海、平津战役,给国民党以致命的打击。 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蒋介石拒 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1949年4 月21日,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 令” ,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 底、干净、全部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 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保卫中国领 土主权的独立完整,于是发动了渡江战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