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 1940年受聘为俄亥俄大学心理学教授 • 1945——1957年任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 • 1962年起在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级研究 中心任研究员。 • 1964—1968年在加利福尼亚州西部行为科 学研究所任常驻研究员。
问题
• 1、为什么我们需要空气、水、食物? • 2、为什么我们需求安全和爱? • 3、为什么学走路的小孩摔倒了,会擦 干眼泪继续前行?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李彦章
心理学第三势力
• 第一势力:精神分析(伤残心理学) • 第二势力:行为主义(幼稚心理学) • 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健全心理学)
人本主义研究对象
• 整体的人或人的整体(人格); • 出类拔萃者或精英(自我实现者); • 人的本性、潜能、价值、经验; • 健康人的心理或健康的人格。
经验和现象场 (phenomenal field)
• 每一个人所经验到的「现实」是不 同的。 • 因为现象场决定了个人的行为,所 以,Rogers很重视个人主观的自我 报告。
人格结构:自我
• 个人与外在的接触,逐渐形成自我的 知觉。也就是「我」。 • 虽然每个人并非随时能意识到自我的 所有层面,但自我确是存在于意识中 的。 •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罗杰斯自我理论的评价——贡献
• 2、理论的贡献 • 对自我的操作性测量(Q分类技术) • 建立独特的心理治疗理论 • 对教育、工商业等领域的影响
罗杰斯自我理论的评价——不足
• (1)很少提及成长与发展的过程, 不对心理 疾病作诊断的分类,也不太承认病人在症状 上的差异及不同的成因。 • (2)理论中几乎找不到性、攻击和压抑、罪 恶感,而我们的生活显然和这些有关连。 (3)强调自由选择, 将走向神秘主义,过分的 自由选择也是个人主义的温床。
罗杰斯人本主义主要观点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观点包括但不限于:1、人格的自我理论:关于自我的理论是罗杰斯人格理论的核心,也是他的心理治疗理论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
罗杰斯认为,个体是完整的有机体的存在,是一切体验的发源地,且在自我实现倾向的驱使下成长与发展,其结果就是“自我”、“自我概念”的发展、扩充及实现。
2、心理治疗理论:罗杰斯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代表着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主要趋向。
即如果给来访者提供一种最佳的心理环境或心理氛围,他们就会倾其所能,最大限度地去进行自我理解,改变他们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指导行为,并最终达到心理健康的水平。
3、教育观: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罗杰斯把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扩展到了心理治疗领域之外,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
他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经验学习,它以学生经验的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与主动性为学习动机。
因此,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变化和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成为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有独特人格特征而又充分发挥作用的“自由人”。
罗杰斯强调,在达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贯彻“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与策略,即教师要尊重学生、珍视学生,在感情上和思想上与学生产生共鸣;应像治疗者对来访者一样对学生产生同情式理解,从学生的内心深处了解学生的反应,敏感地意识到学生对教育与学习的看法;要信任学生,并同时感受到学生信任。
这样才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罗杰斯的主要贡献:1、发展了人格理论:罗杰斯是 20 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西方重要的人格理论家之一,他强调人格的完整性,强调人格中自我的作用,注重健康人格的培养,因此对自我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另外,罗杰斯尝试运用 Q 分析技术来了解人的自我概念相机体经验,为他的人格理论的某些关键概念成为可操作的技术,因而受到主流心理学家们的重视。
许多人仍对罗杰斯的人格理论深感兴趣,并在各自的实践中验证和发展其理论观点。
人格心理学的人本主义流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个 心理学的新流派,是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西 方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与其他人格 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假设人应该为其行为负主 要责任,因为人有自由意志。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第二节 马斯洛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理论 第三节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第四节 罗洛•梅的存在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五个中心论点
(1)人本主义心理学具有强烈的现象学倾向,他们强调 人的主观体验,对人主观世界的心理内容有强烈的兴 趣,且超越了当代心理学家的逻辑实证主义倾向。
(2)人本主义心理学坚持人类本质的统一与完善。 (3)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承认人发展限制的同时,认为人
类有一种不可缺少的自由选择和自主倾向,人能够努 力克服自身条件的限制。 (4)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心理学中的还原论,主张按照 意识的本来面貌来看待意识经验。 (5)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信不可能对人性进行穷尽的解释, 人的人格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人有实现自己潜能, 不断超越自我的能力。
(三)现象学——人本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重在现象或直接经验的审视和描述而不是因果分析。 马斯洛指出,由于现象学更强调自我的内在感受,因 此,现象学方法适合于研究人类的个体心理现象,应 成为心理学所适用的方法。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一 个重要流派,在20世纪50-60年代曾是欧美最为时髦的 哲学思潮。
4、存在主义哲学在本体论上十分重视的两个基本问题: a)人性的本质是什么?b)个体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存在 主义提出重视研究人的本质、尊严、自由、价值及个体 存在等,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社会文化背景(p232) (1)二战后,经济繁荣发展,物质生活富
7_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_J.Guan
• 《问题儿童的临床治疗》(1939):是罗杰斯十余年 儿童指导工作总结性著作。这部处女作中虽尚未形 成“非指导性咨商”和以患者为中心疗法,但可以 看到一些思想端倪,特别强调了治疗者的作用。 • 《咨商与心理治疗:新的概念和实践》(1942):是 罗杰斯20世纪40年代关于心理咨商和心理治疗的一 部开拓性与指导性的著作。书中除详细批判了传统 的心理治疗外,首次阐述了自己提出的非指导式咨 商的新模式。 • 罗杰斯直到1987年2月4日去世前仍然十分活跃,晚 年他探讨了将会心团体的技术应用于解决国际冲突, 主要是在中美洲和原苏联的文化交流方面。
2.成长需要:由个体自身的健康成长和自我实 现趋向所极力的需要。 特点: (1)成长需要者均采取积极、欢迎和认可的态 度。 (2)成长需要会产生正效应,增进动机强度、 身心健康和人生乐趣。 (3)成长需要较少依赖于环境和他人的给予。 (4)成长需要往往不以自我而以问题为中心。 (5)成长需要具有较大的个别差异。
二.高峰体验的结构: 1.认同体验(identity-experience):人回归自然或人 与自然合一的认同体验。 2.存在认知(being cognition):是摆脱一切偏狭功利 取向而以坚持存在价值为本体的真正人的认知形式。
三.高峰体验的价值: 1.高峰体验对自我实现的重要意义: (1)是自我实现者的重要特征; (2)时达成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 2.高峰体验的后效: (1)具有心理治疗作用; (2)具有改变世界观、人生观和自我观的作用; (3)具有开发人的创造力的作用。
• 《来访者中心疗法:它的实践、含义与理论》 (1951):涉及以个人为对象的个别治疗、游戏治 疗、团体治疗,甚至组织管理与领导,以及以学 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并提出了人格及其变化的 理论。 • 《论人的成长》(1961):是罗杰斯自1955~1961年 间的学术论文集。全书涉及对人的生存目标、健 全生活、人际关系、人学、教育和家庭生活等方 面的许多哲理和实际问题的探讨,引起了全世界 的关注。
人格心理学08:人本主义流派
充分发挥功能的人的特征
• 坦诚对待自己的体验;试图生 活在现实的空间里。他们的目 的是体验生活,而不仅仅是过 日子。
• 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对别人 的需要感觉敏锐,但不会屈从 于社会行为标准对他们的要求, 他们似乎更遵从自己的兴趣、 价值观和需要。
• 能深刻而敏感地体会自己的情 感,包括积极和消极的情感。
人本主义流派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一)20世纪中期之前,人格心 理学中精神分析流派与行为主 义流派大行其道。
精神分析流派—强调本我的原始欲 望与人的无意识;人受性本能和攻 击本能控制。 行为主义流派—把人格看成是一套 由环境决定的行为模式,把人降低 为“一只较大的试验白鼠或一架较 慢的计算机”。
8条具体途径
• 全身心投入或献身于某一工作或事 业,彻底忘记自己的伪装和角色, 真正进入“无我”的境界,从而完 全成为自己。
• 每当面临前进和倒退、成长与安全 的选择时,要尽量做出成长的选择 而不是安全和退却。
• 要有高度的自发性,倾听自己内在 冲动的呼唤,任其显露出来。
• 在怀疑时,要诚实地说出来,而不 要隐瞒,因为你的顺从也要承担责 任。
8条具体途径
• 从小处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
• 自我实现不是一种终极状态, 而是一个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
• 高峰体验非常短暂,但对于自 我实现的意义重大。
• 要识别自己的防御心理,并有 勇气放弃这种防御。
三、罗杰斯的理论
(一)充分发挥功能的人 好的人生,是一种过程,而不 是一种状态;它是一个方向, 而不是终点。人的本性就是要 努力做到因满足于个人生活而 保持乐观态度。 他把达到这一目标的人称为充 分发挥功能的人。
• 自尊与对失败的反应 • 自我价值组合 • 自尊和文化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自我实现论
1、自我实现的含义 、 从总体上说, 从总体上说,可以将自我实现定义为不断实现 潜能、智能和天资, 潜能、智能和天资,定义为完成天资或称之为 天数、命运和禀性, 天数、命运和禀性,定义为个人内部不断趋向 统一、整合或协同动作的过程。对一个人来说, 统一、整合或协同动作的过程。对一个人来说, 自我实现意味着他更真正地成为了他自己, 自我实现意味着他更真正地成为了他自己,更 完善地实现了他的潜能, 完善地实现了他的潜能,更接近了他的存在核 成了更完善的人。 心,成了更完善的人。
于是以交朊友小组的形式迚行集体咨询便成为他研究工作的重点之一对罗杰斯人格理论的简评他的理论在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为探讨个性的本质开辟了新的领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是20 ) 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新思潮 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新思潮, 世纪 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新思潮,也称 为现象学的心理学(Phenomenological 为现象学的心理学 Psychology)。它重视研究人的本性、动机、潜能、 。它重视研究人的本性、动机、潜能、 经验以及价值。到了60、 年代 年代, 经验以及价值。到了 、70年代,迅速形成与发展 起来,成为西方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之一,也成 起来,成为西方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之一, 为第三势力。 为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反 响巨大、影响深远。 响巨大、影响深远。
人格的人本主义理论
Humanisticpsychology主要内容第一节兴起和基本观点第二节马斯洛(Abraham Maslow)第三节罗杰斯(Carl Rogers)第四节罗洛∙梅(Rollo May)第一节兴起和基本观点•社会背景–人本主义是适应改变后工业社会反人性化走向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人本主义是对蔑视个人尊严、价值,使人卷入战争表示愤怒和反抗的表现。
•哲学背景–人道主义和人性论•反对禁欲主义,主张人性解放,强调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促使人得到充分的发展。
–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强调心理学应把独特的个人及其尊严和成长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强调个人的主体体验、自由选择、创造与责任等。
•心理学背景–精神分析•性本能和攻击本能–行为主义•人对环境的刺激作出反应,而非个体的选择。
–人本主义•20世纪60年代正式产生,称为“第三势力(思潮)”•1967年,马斯洛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标志着人本主义理论已被众人接受。
•基本内容–强调人的责任人可以选择、改变自己的生活,如果不能够改变,只是自身有局限。
所以,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此时此地过去经验会形成和影响我们是谁和怎么做,但是人如果被困在过去的阴影中,就不能够生活在今天;只有按生活本来面貌去生活,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完善(fully functioning)的人。
•基本内容–个体的现象学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
别人建议只是参考,必须作出自己的决定,解决自己的问题。
–人的成长眼前需要满足之后,个体不会感到满意,而要积极地寻求发展。
成长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特征。
我喜欢不断开垦荒地,而不会从旁边走开。
我喜欢发现,而不是去改进。
——亚伯拉罕∙H∙马斯洛第二节马斯洛•生平介绍•理论观点•理论应用•理论评价生平介绍•亚伯拉罕∙H∙马斯洛( 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生于美国纽约,父母是俄罗斯犹太移民。
童年冰冷孤独。
•大学放弃法律-选择动物心理学,1934年获得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博士,指导教师为哈洛(Harry F.Harlow,1905-1981)。
人格心理学各流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人格心理学各流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1、精神分析学派;2、特质学流派;3、生物学流派;4、人本主义流派;5、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流派;6、认知学流派第一章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第一节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1、脑解剖模型(意识、前意识、无意识)2、结构模型(伊底、自我、超我)3、本能和紧张的缓解4、防御机制压抑、升华、替代、拒绝、反应生成、理论智化、投射5、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6、了解无意识的东西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催眠、象征行为等。
二、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应用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之父,他第一个提出用于治疗心理障碍的精神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
三、人格评价——投射测验1、投射测验的含义2、投射测验的类型3、对投射测验的评价四、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与批判1、贡献2、批判第二节弗洛伊德理论的相关研究一、梦的解释二、恋母情结三、幽默四、催眠第二章新精神分析人格的理论第一节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一、新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人及其观点1、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人物及主要观点介绍1)寻求优越;2)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3)出生顺序。
2、卡尔?荣格(人物及主要观点介绍)1)集体无意识;2)一些重要的原始意象3、埃里克?埃里克森1)埃里克森的自我概念2)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人格发展八阶段基本信任对不信任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主动性对内疚勤奋对自卑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独繁殖对停滞自我完善对绝望4、凯伦?霍尼(人物及主要观点的介绍)在她的研究中,强调文化和社会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她对精神分析方法中的两方面贡献是:1)神经病;2)女性心理学。
5、哈里?斯塔克?沙利文1)人格意象;2)发展时期6、艾里克?弗洛姆(人物简介,主要观点)1)逃避的手段;2)积极的自由二、新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新精神分析理论与宗教三、人格评价——测量类型1、荣格的心理类型说2、心理类型的测量:迈尔勘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四、新精神分析理论的贡献与批判第二节新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相关研究一、焦虑与应对策略二、挫折和攻击三、依恋类型和成人的人际关系第三章特质流派的人格理论第一节特质流派的人格理论一、特质流派1、做为特质维度的人格2、特质流派的主要特征二、重要的特点理论家1、高尔顿?奥尔波特(Gordon Allport)2、亨利?莫雷(Henry Murray)3、雷蒙德?卡特尔(Raymond.B.Cattell)卡特尔的十六个根源特质;大巨人格因素分析三、特质理论的应用工作岗位上的人格因素分析四、人格评价——自陈式调查表1、明尼蒙达多项人格调查表。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得美国。
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与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得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与其它学派最大得不同就是特别强调人得正面本质与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得问题行为,并强调人得成长与发展,称为自我实现。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一)自然人性论认为人性来自自然,人生来不具有生理得、安全得、尊重得、归属得、自我实现得等各种不同得基本需要,这些基本得需要就就是人性。
(二)自我实现人格理论认为自我实现得需要就是人格形成与发展得核心动力。
自我实现得需要就就是人追求自我潜能得以实现与发挥得欲望与倾向,也就就是“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她就必须成为什么,她必须忠于自己得本性”(三)来访者中心疗法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疾病患者往往形成了歪曲得、消极得自我概念,心理治疗得目得就就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得、积极得自我概念,即自由地实现自我潜能。
需要三个基本条件:(1)无条件得积极关注(2)真诚一致(3)移情得理解二、人本主义得学习观(一)学习得目得与过程人本主义心理学者认为,教育得目得绝不只限于教授知识或谋生技能,更为重要得就是针对学生得情感发展,使她们能在知识、情感、动机诸方面均衡发展,从而培养其健康人格。
学习得目得与结果就就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得人,一个具有高度适应性与内在自由性得人,一个充分起作用得人,也就就是使学生整体人格得到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教育得宗旨与目标应该就是促进人得变化与成长,培养能够适应变化与成长得人,即培养学会学习得人。
人本主义心理学者认为,学习就是在一定条件下自觉挖掘其潜能,自我实现得过程。
(二)有意义得学习罗杰斯认为学习可分为无意义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无意义学习指只涉及心智而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得学习,就是一种“颈部以上发生得学习”因而与完整得人得成长无关。
所谓有意义得学习,不仅仅就是一种增长知识得学习,而且就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都融合在一起得学习,就是一种使个体得行为、态度、个性及对未来行为方针选择发生重大变化得学习。
人格心理学--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 和罗杰斯(C。
R.Rogers 。
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目录1。
基本理论2。
差异3. 分类4. 自然人性论5. 自我实现人格论及其患者中心疗法6. 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7。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8。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9。
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贡献(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缺陷一、基本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
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产生深远影响的有两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分别是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
Maslow 和罗杰斯(Carl R。
Rogers,1902-1987 。
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别于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界的“第三种力量”,主张从人的直接经验和内部感受来了解人的心理,强调人的本性、尊严、理想和兴趣,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和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才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目标是要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进行全面描述。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行为主义将人类学习混同于一般动物学习,不能体现人类本身的特性,而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认知结构,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观、态度等最能体现人类特性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人本存在主义人格理论课件
要点二
整合其他心理学理论
人本存在主义人格理论可以与其他心 理学理论进行整合,形成更完善的理 论体系。例如,可以结合认知行为疗 法、家庭系统治疗等理论,为个体提 供更全面的心理支持和干预。
要点三
探索心理病理学机制
人本存在主义人格理论在心理咨询和 治疗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未来研 究可以进一步探索该理论在心理病理 学中的机制和应用方法,为心理障碍 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人本存在主义人格理论 课件
• 人本存在主义概述 • 人格理论 • 人本存在主义人格理论的核心概念 • 人本存在主义人格理论的实践应用 • 评价与展望
01
人本存在主义概述
人本存在主义的定义
人本存在主义的发展历程
20世纪中叶,人本存在主义在 欧洲开始兴起,代表人物包括萨
特、海德格尔等。
20世纪60年代,人本存在主义 在美国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代
01 02 03
04
人本存在主义人格理论的实践应用
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强调个体独特性和自由选择 关注个体内在体验和意义 鼓励个体自我觉察和成长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01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02
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
03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重视员工的价值和需 求
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 和工作压力
培养员工的自主性和 责任感
05
评价与展望
对人本存在主义人格理论的评价
01
强调个体独特性和自由意志
02
提供深层次心理分析
03
强调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
人本存在主义人格理论的局限与挑战
主观性和个体差异性
缺乏实证支持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
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一)自然人性论认为人性来自自然,人生来不具有生理的、安全的、尊重的、归属的、自我实现的等各种不同的基本需要,这些基本的需要就是人性。
(二)自我实现人格理论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动力。
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人追求自我潜能得以实现和发挥的欲望和倾向,也就是“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自己的本性”(三)来访者中心疗法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疾病患者往往形成了歪曲的、消极的自我概念,心理治疗的目的就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积极的自我概念,即自由地实现自我潜能。
需要三个基本条件:(1)无条件的积极关注(2)真诚一致(3)移情的理解二、人本主义的学习观(一)学习的目的与过程人本主义心理学者认为,教育的目的绝不只限于教授知识或谋生技能,更为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情感发展,使他们能在知识、情感、动机诸方面均衡发展,从而培养其健康人格。
学习的目的和结果就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具有高度适应性和内在自由性的人,一个充分起作用的人,也就是使学生整体人格得到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教育的宗旨和目标应该是促进人的变化和成长,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成长的人,即培养学会学习的人。
人本主义心理学者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条件下自觉挖掘其潜能,自我实现的过程。
(二)有意义的学习罗杰斯认为学习可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无意义学习指只涉及心智而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的学习,是一种“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因而与完整的人的成长无关。
所谓有意义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及对未来行为方针选择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通过研究个体的行为、情绪和思维方式,帮助我们理解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不同的心理学家提出了多种人格发展理论,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五个重要的人格发展理论,阐述它们各自的观点、主要内容及其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一、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
他认为人格的发展与个体的潜意识密切相关。
这个理论强调了无意识处理的心理过程与早期经历在塑造一个人性格中的重要性。
1.1 冲突三部分模型弗洛伊德提出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部分模型,其中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本我:代表着个体的基本欲望和冲动,如食欲、性欲等,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是一个人的内在驱动力。
自我:是个体与现实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承担着调控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道德要求之间的平衡。
超我:是道德标准和社会规范的内化,负责评判行为是对还是错。
1.2 早期经历的重要性弗洛伊德强调早期童年经历在个体人格发展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早期经历会对一个人的情感反应、社交能力和应对压力的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家庭环境、父母的养育方式,以及个体在关键时期的人际关系都可能成为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二、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人格是通过条件反射和学习过程形成的。
这个理论主要由约翰·沃森和B.F.斯金纳等人发展。
2.1 条件反射根据行为主义者的观点,人格是不稳定的,是随着环境刺激而变化的。
例如,通过经典条件反射(例如,巴甫洛夫的狗实验),个体可以在无意识中形成某些反应模式。
2.2 操作条件反射2.3 行为习得与模仿此外,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
他指出,人格不仅受到直接经验的影响,也受到观察和模仿他人的影响。
通过观看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个体能够学习到新的行为模式。
三、认知理论认知理论主要关注人们如何处理信息以及这种处理方式对其行为和情感状态产生的影响。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完整版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人格心理学论文——六大流派综述第一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经典学说。
其人格理论主要有脑解剖模型、结构模型、本能论、防御机制、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和了解无意识的方法等。
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他把这种划分称为脑解剖模型,心理活动的主体是无意识。
后来,他又提出了结构模型,即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
人类行为受驱力或称本能的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本能分为力比多和塔纳托斯(死的本能),两者相互交织,共同驱动行为。
自我经常会将不符合社会期望的无意识内容控制在意识之外,以避免焦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处理非期望想法和欲望的技术”,包括压抑、升华、移置、否认、反向作用、合理化、投射等。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是在生命早期。
他把早期发展以动情区为标志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岁~青春期)、生殖期(进入青春期后)。
在经历每个发展阶段如果形成了固着,成人后就会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
无意识是人类心理中的主要部分,了解无意识的方法主要有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口误、催眠、意外行为、象征性为等等。
弗洛伊德第一个概述并提出了心理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
“其目的是将重要的无意识东西带入意识,并在意识中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考察”。
移情和反移情是重要概念。
精神分析师经常使用投射测验来考察无意识,常用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痛觉测验和画人测验等。
对投射测验的主要批评是其信度和效度过低,但如果使用正确,投射测验会带来很好的启发。
“新精神分析主要应该被看做在总的精神分析方法内关于人格的不同观点”。
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霍尼、沙利文及弗洛姆。
阿德勒提出需求优越、克服自卑的概念,认为这是人类的主要动机,人人都有一种内在驱力以摆脱源于婴儿期的无助感。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人格是指一个人内在的特质、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是一个人的核心和个体表征。
人格发展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对于自身特质和行为方式的逐步塑造和完善。
在心理学领域中,有许多关于人格发展的理论,其中最著名并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是以下五大理论:1. 弗洛伊德的精神动力学理论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的奠基者之一,他的精神动力学理论对于人格发展影响深远。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潜意识的影响,自我意识在探索与冲突中逐渐形成。
他提出了个人性格结构中的三个组成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代表了原始欲望与冲动的驱动力,自我则是对社会规则和现实情况的认知与适应,超我则代表了个体内化了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特点。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通过这三个部分之间的不断斗争与平衡来实现人格发展。
2.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需要按照一定的层次逐渐满足自己的需求。
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只有在满足了低级需求后,个体才会追求更高级别的需求。
马斯洛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通过满足需求来获得自我实现和个体增长的过程。
3.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概念对于人格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自我行为目标,并且会根据这些目标进行依赖性与独立性的行为选择。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需要被接纳和重视的内在驱动力,并且通过真诚与同理心来帮助他们实现这种自我价值感。
他提出了积极回应(positive regard)和无条件接纳(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等概念来解释这一观点。
4. 卡尔·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荣格是心理学领域另一位重要人物,他创立了分析心理学并提出了许多关于人格发展的观点。
荣格关注个体内部阴暗面(阴影),并强调个体需要探索并整合这些被压抑或被忽略的失衡元素。
他还提出了集体无意识概念,即认为人类共享一些基础性的思维模式和原型,并将其反映在我们对世界和自己的看法上。
理论1-人本主义心流派的人格观
原则二: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认为在这个"主观性林立"的社会里,人与 人之间必然是冲突、抗争与残酷,充满了丑 恶和罪行,一切都是荒谬的。而人只是这个 荒谬、冷酷处境中的一个痛苦的人,世界给 人的只能是无尽的苦闷、失望、悲观消极, 人生是痛苦的。穷人是如此,富人也如此。
原则三:自由选择
5.我们为什么而存在?为什么出生?为什 么必须死去? 6.我们应该如何衡量人类的成功? 7.幸福之路何在?
也体现在以下几个主题上: 发大多数青少年为他们的认同感、他们的目 标、他们的未来而烦恼; 很多中年人面临中年危机; 很多老年人沉浸在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 思考中。 对爱的问题、责任、焦虑和自我实现的 思考弥散在生命的每个阶段。
它能说明我们为什么经常说“我必须”这句话。
“我必须去上课” “我必须去见朋友” “我必须去照料我的孩子”
虽然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我们可以选择这样做, 也可以选择那样做,但是我们终究还是选择了。 而这种选择,就是对不确定的自我的负责。
与弗洛伊德理与行为主义把人是无法自我 控制的个体不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把人看 做是他们自己生活的主动构建者,可以自由 地改变自己,如果不能改变,那只是因为身 体上有局限。 人本主义治疗的主要目标就是使来访者认 识到他们有能力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情。当 然,对许多来说,这种自由是可怕的。
(四)人的成长
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让所有需要 立刻得到满足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当人们眼 前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不会感到满意,而 是会积极地寻求发展。哪怕是独自一人,只 要没有生活中种种困难的阻挡,我们就会朝 着最后的令人满足的状态不断进取。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
人格心理学论文——六大流派综述第一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经典学说;其人格理论主要有脑解剖模型、结构模型、本能论、防御机制、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和了解无意识的方法等;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他把这种划分称为脑解剖模型,心理活动的主体是无意识;后来,他又提出了结构模型,即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人类行为受驱力或称本能的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本能分为力比多和塔纳托斯死的本能,两者相互交织,共同驱动行为;自我经常会将不符合社会期望的无意识内容控制在意识之外,以避免焦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处理非期望想法和欲望的技术”,包括压抑、升华、移置、否认、反向作用、合理化、投射等;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是在生命早期;他把早期发展以动情区为标志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岁~青春期、生殖期进入青春期后;在经历每个发展阶段如果形成了固着,成人后就会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无意识是人类心理中的主要部分,了解无意识的方法主要有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口误、催眠、意外行为、象征性为等等;弗洛伊德第一个概述并提出了心理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其目的是将重要的无意识东西带入意识,并在意识中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考察”;移情和反移情是重要概念;精神分析师经常使用投射测验来考察无意识,常用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痛觉测验和画人测验等;对投射测验的主要批评是其信度和效度过低,但如果使用正确,投射测验会带来很好的启发;“新精神分析主要应该被看做在总的精神分析方法内关于人格的不同观点”;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霍尼、沙利文及弗洛姆;阿德勒提出需求优越、克服自卑的概念,认为这是人类的主要动机,人人都有一种内在驱力以摆脱源于婴儿期的无助感;父母的溺爱和忽略会导致人格问题;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有作用,中间儿是最能取得成就和最少出现心理失调的;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集体无意识是所有人都相同的,从我们的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重要的原始意象有女性原始意象、男性原始意象、阴影、自我等;埃里克森强调自我的积极作用,提出了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霍尼认为男女人格差异主要是由社会影响产生,反对弗洛伊德在人格发展中对本能的过分强调;她对精神分析法有两个重要贡献:关于神经症的看法及女性心理学;沙利文提出了人格意象概念,并强调了青春期的重要性;弗洛姆表现出对精神分析和社会主义理论的混合;他认为自由给人们带来痛苦和焦虑,逃避自由的手段有权威主义、破坏和自动舒适装置三种,而弗洛姆推崇的是了解自己、拥抱自由;与弗洛伊德对宗教的强烈批评不同,荣格用上帝的原始意象概念解释人类对宗教的需要,并认为现代心理治疗可以取代宗教的作用;而弗洛姆认为对宗教的需要产生于逃避自由的需求;新精神分析理论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纠正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并提出了许多重要概念,对后来的人格研究方法有重要影响;第二大流派:特质学流派特质心理学家假定,人格特征具有在时间上和跨情境的稳定性;“特质研究者通常没兴趣预测一个人在某个特定情境下的行为;相反,他们想要预测那些得分处在特质连续体上某一范围内的人有什么样的典型行为表现”;特质研究者通常不注重查明行为机制,更关注描述人格和预测行为;重要的特质理论家有高尔顿奥尔波特、莫雷和卡特尔;高尔顿奥尔波特是第一个公认的特质理论家,他提出了共通特质研究法和个人特质研究法,提出了核心特质和次级特质的概念,以及机能自主性和本体性;莫雷的工作重点是了解“心因性需要”,这是人格的基本要素;卡特尔使用因素分析法,致力于确定构成人格的基本特质有多少种;近期的研究支持人格有五个基本维度“大五”理论;对特质流派的批评者认为特质测量不能够很好地预测行为,且没有证据支持跨情境的一致性;而人格特质的辩护者认为只要特质与行为能够得到准确测量,就可以发现它们的关系,另外,他们认为“由特质所解释的行为编译的数量是相当可观和重要的”;第三大流派:生物学流派汉斯·艾森克从特质理论出发,以因素分析方法和传统的实验心理学方法相结合长期研究人格问题,并把研究兴趣从特质转向维度,从而确定了自己的人格理论;他反对把人格定义抽象化,认为“人格是生命体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的模式的总和”,这种行为模式的总和包括认知智力、意动性格、情感气质和躯体体质四个主要方面;后来他又强调人格具有稳定持久性;汉斯·艾森克是用生物学方法来研究人格的早期提倡者,他认为,可以在三个基本维度上给人划分人格,称为内外向型、神经质和精神质;内向型的人比外向型的人对刺激更敏感;一个着名的气质模型确定了三种气质维度:情绪型、活动型、交际型;心理学家认为气质主要是遗传来的,这些遗传倾向与经验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成年人的人格气质;理论家指出焦虑来自于社会拒绝;他们认为,由于独居降低了种族生存和繁衍的可能性,因此焦虑帮助了种族的生存;气质研究对教育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者们使用了脑电图数据来测查个体在情绪上的差异;一些研究者发现,大脑两半球活动的几率的差异是遗传来的,这种差异使人们在体验消极或积极情绪的容易度上有所不同;一种肯定生物学流派的观点认为,它把人格心理学与生物学原则联系在一起;另外,这一流派的研究查明,关于人格发展的“白板”说模式在实践中有局限性;生物学流派的第三个优势是它非常强调实验研究;第四大流派:人本主义流派目前对于人本主义的范畴没有明确的标准,但一般认为人本主义有四个核心内容:强调人的责任;强调“此时此地“;从现象学角度看个体;强调人的成长;罗杰斯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要努力做到因满足于个人生活而保持乐观态度”;达到这一目标的人被称为心理和谐的人;当遇到与自我知觉不一致的信息时会产生焦虑,人们往往采用扭曲和否认的方法来降低焦虑;跟据罗杰斯的观点,“我们需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来接受我们人格中的所有方面”;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还发现,自我实现这具有一些典型特征如高峰体验;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是对心理学的一大贡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用来解决工作满意度问题;第五大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流派华生在20世纪早期创立了行为主义,他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预测、可人工控制的外显行为;行为主义者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来解释行为,人格是一个人的条件反射经验所导致的结果;斯金纳把自己的行为主义标榜为激进行为主义,偏好可观察的外在事件,拒绝使用像焦虑这样的内部状态来解释行为;社会学习理论者把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进行了扩充;洛特用人的期望和对强化的评价来预言在许多可选择的行为中,哪个行为会被激发;班杜拉认为内部状态、环境和行为三者相互作用,人会调整自己的行为,思维是有目的的并定向于未来,人可以通过观察来学习,但人是否会表现出通过这种学习获得的行为,取决于对奖励或惩罚的预期;行为矫正疗法以条件反射为原理;有些疗法如系统脱敏以经典条件反射为基础,代币制等疗法以操作条件反射为原理;班杜拉提出,在心里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很重要;对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既有肯定也有批评;肯定在于其实验基础和由其产生的心理治疗程序,批评包括它对自由意志和遗传因素的忽视,以及行为主义治疗师把患者的问题归结为可观察的行为;第六大流派:认知心理学流派认知人格理论认为,每个人人格的不同是由人们信息加工的方式不同引起的;乔治凯利是个人建构理论的早期开创者;他认为,人有着去认识世界的本能;他把人比喻为科学家,总是力求更好预测将要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他把这一过程中使用的认知结构成为个人建构;凯利还认为,心理问题源于焦虑,焦虑是由人们不能预测事件引起的;认知心理学家描述了几种认知结构以解释个体差异和个体内部信息加工过程;图示是用来帮助我们知觉、组织和储存信息的认知结构;最重要的认知结构师有关我们自己的认知表征,这一领域的许多研究都与自我图示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当某一信息与我们自己有管事,我们能更容易地知觉到或回忆出;有关未来自我的认知表征会影响人的行为;但是不同自我概念如出现差异会导致消极情绪;阿尔伯特艾利斯是从认知角度对心理治疗进行探讨的早期倡导者;他认为,当人们使用非理性观念时就会出现情绪问题;理性情绪疗法就是帮助来访者看到他们自己用了什么样的非理性观念并用合理的管娘取代之;在自我指导训练中,来访者学会用更恰当更积极的内心独白取代原来消极的;凯利用行为项目网技术来测量人们在建构方面的差异;认知流派对人格探讨的贡献之一就是其强有力的实验背景;其主要问题在于,认知心理学家使用的概念都比较模糊,另一个问题在于,是否有必要总是用认知去解释行为;认知学派没有一个概括的模型吧所有研究工作组织起来;。
教育视角下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理论视野○教育视角下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万梦莹武汉市江夏区郑店小学湖北武汉430200摘要:人本主义人格理论,对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其在教育领域的核心价值是确立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文化观,对指导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后进生良性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本主义;人格理论;教育;价值意义一、引言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与教育学紧密相连,二者相辅相成。
随着马斯洛、罗杰斯等心理学家对人本主义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格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从教育视角审视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价值与现实意义对指导教学、促进教育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本主义人格心理学的核心价值(一)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核心观点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产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胡塞尔创立的现象学以及以海德格尔等人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两大哲学渊源,“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以人为本,研究整体人的本性、经验与价值的心理学。
”其基本观点是:①以人的经验为出发点,强调人的整体性、独特性和自主性。
②以机体潜能为基础,强调人的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③以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为重点,强调把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
④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内容,强调实施教育改革、心理治疗、犯罪防治和社会改造。
(二)人本主义理论在教育领域的核心价值人本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引申到教育领域就是要以生为本。
随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传统上‘以师为本’的教育文化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诟病,‘以生为本’的教育文化观呼之欲出”,人本主义人格理论正好提供理论支撑。
“以生为本”常被简单阐述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生本主义”教育文化观引领下的教育活动,越发重视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致力于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空前重视正是人本主义人格理论在教育领域的核心意义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杰斯自我理论的评价——贡献
• 2、理论的贡献 • 对自我的操作性测量(Q分类技术) • 建立独特的心理治疗理论 • 对教育、工商业等领域的影响
罗杰斯自我理论的评价——不足
• (1)很少提及成长与发展的过程, 不对心理 疾病作诊断的分类,也不太承认病人在症状 上的差异及不同的成因。 • (2)理论中几乎找不到性、攻击和压抑、罪 恶感,而我们的生活显然和这些有关连。 (3)强调自由选择, 将走向神秘主义,过分的 自由选择也是个人主义的温床。
人性观
• 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固有的、先天的维护自我、 提高自我、“自我实现”(Self-Enhancement) 的动机,这是人最基本的、也是唯一的动机和目的, 它指引人朝向满意的个人理想成长。
• 【没有一个人有权利去管理他人生活 】
基本理论建构
经验和现象场(phenomenal field)
• 经验 --- 个人在某一特定时刻的整个 意识范围(即个人的现象场) • 对个人而言,现象场即是现实(reality)。 个人的所有反应都是基于他(她)所 经验到和知觉到的现象场。所以,要了 解一个人必须要设法了解到这个人在 此时此刻的经验。
罗杰斯自我理论的评价——不足
• (4)太依赖受试者的自我报告,往往忽略客 观存在的事实。 (5)对人性本质的理解过于简单,无法解释 为何有人缺乏无条件的积极关怀的经验,却 能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6)个体的现象场、自我,只是个体自身的 经验所在,都是脱离人的实际活动。
三、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Peak-Experiences)是 马斯洛很独特的一个理论范畴。 马斯洛发现,当一个人处于高峰体 验的状态时,他便正处在生命中最 健康、最辉煌的时刻,这时候也是 他达到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
他认为,高峰体验都是自然产生的, 是可以进行科学研究的,而且它的 产生比人们通常所预料的要普遍得 多。
自我实现者的特征
• • • • • • • • 能很好地适应现实和环境 悦纳自己、别人以及周围的世界; 在情绪与思想表达上较为自然; 处理事情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 以自我为中心。 喜欢独处与隐静。 有独立自主的性格。 对平凡事物不觉厌烦,对日常生 活永感新鲜 常经历神秘或高峰经验。
自我实现者的特征
• • • • • • • 社会兴趣 有深刻的人际关系 具有民主风范,尊重别人的意见 有创见,不墨守成规; 非恶意的幽默感 对世俗合而不同; 对生活环境有时时改进的意愿与能力
自我实现的条件
• 只有1%的人可以达到,因为:
• 童年时期充分的爱是自我实现的先决 条件。 • 自我实现是在作每个决定时,选择成 长的途径。 • 多了解自己。 • 要忠实于自己的真实感受或内在讯号。 • 需要觉察并且摒弃自我防卫的方法。
•
需要的特点
• 4) 较高层需求的满足——满意、快乐及充实 感。 • 5)满足较高层的需求比满足较低层需求需要更 好的外在环境(如社会、经济及政治方面) 。 • 6)一个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之前,下一个 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比较不具重要性。 85% biological; 70% security; 50% love & belonging; 40% esteem; 10% self-actual.)
经验和现象场 (phenomenal field)
• 每一个人所经验到的「现实」是不 同的。 • 因为现象场决定了个人的行为,所 以,Rogers很重视个人主观的自我 报告。
人格结构:自我
• 个人与外在的接触,逐渐形成自我的 知觉。也就是「我」。 • 虽然每个人并非随时能意识到自我的 所有层面,但自我确是存在于意识中 的。 •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 1940年受聘为俄亥俄大学心理学教授 • 1945——1957年任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 • 1962年起在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级研究 中心任研究员。 • 1964—1968年在加利福尼亚州西部行为科 学研究所任常驻研究员。
问题
• 1、为什么我们需要空气、水、食物? • 2、为什么我们需求安全和爱? • 3、为什么学走路的小孩摔倒了,会擦 干眼泪继续前行?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李彦章
心理学第三势力
• 第一势力:精神分析(伤残心理学) • 第二势力:行为主义(幼稚心理学) • 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健全心理学)
人本主义研究对象
• 整体的人或人的整体(人格); • 出类拔萃者或精英(自我实现者); • 人的本性、潜能、价值、经验; • 健康人的心理或健康的人格。
马斯洛的理论
我喜欢不断的开垦 荒地,而不是从旁边 走开,我喜欢发现, 而不是去改进. 马斯洛
马斯洛(Abraham Mashw,1908~1970)
研究健康人格和 人类的积极方面
生平
• 马斯洛,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 心理学家。 •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 • 1934年在威斯康馨大学获博士学位。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代斯大学任心理学系 教授兼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获自我实现者的心 理特征进行研究。 • 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 会主席(1967)。
• 2. 价值的条件 (conditions of value) ○ 自小时候起, 父母经常设定一 些条件,如果儿 童的行为表现符 合这些条件,父 母才认定这些行 为是有价值的。
• 只有无条件的正向关怀 ,才能 有助健康人格的成长。
人格的适应
• 自我和经验间的不和谐 ---> 不完全的适 应状况; • 愈不和谐 ---> 威胁感愈大 ---> 愈可能 否认和歪曲事实。 ○ 中等程度的不和谐 ---> 精神官能症 状 ○ 极端的不和谐 ---> 精神病症 • 适应不良是对自我的一种否认性的经验。
人格适应
• 健康人格的特点:充分发挥功能的个体 (1)自我经验的开放态度 (2)生活在现实的空间里 (3)信任自己 (4)具有自由感
心理治疗
• 来访者中心疗法——非指导性 • 注重咨询或治疗关系 • 真诚 • 无条件地关怀:尊重 • 同理心
罗杰斯自我理论的评价——贡献
• 1、学说非常盛行
(1)对人的看法积极乐观,强调人的自我意识 与行为自由。 (2)理论建立在大量的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理 论是有效的,且得到越来越多的验证。 (3)无论是治疗者或父母或教师都可以自己 有意识的实践达到基本的要求, 毋需像精神 分析那样的长期而乏味的训练。
问题
• 1、如果你又渴又饿,哪一个更重要? • 2、如果你很渴,这时有人给你一个有 力的拥抱,让你喘不过气来,哪一个 更重要? • 3、你对某个异性很又感觉,可你连吃 饭的钱都没有,哪一个更重要?
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 需要
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高
低
需要的特点
• 1) 层次较低的需求: 较优先&较强烈 的需求。 • 2) 较高层的需求会较晚出现。 • 3) 较高层的需求对生存较不具有必须 性,所以其满足可以被延迟。
人格动力:实现倾向
• 个体的能力得 到发展,潜能 得到发挥
人格的发展
• ◎ 很少提及发展阶段
◎ 影响人格发展的几个重要因素:
影响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 1. 正向的关怀(Positive Regards)
○ 正向关怀的需求:希望得到重要他人的 肯定、接纳、温暖、爱和尊重的强烈需要。 ○ 能得到正向的他人关怀 ---> 才能发展出正向的自我关怀 (positive self-regard) ---> 独立和成熟的人格。
卡尔.罗杰斯人格理论
当我接受了现实的自 己时,我就发生着变化。
好的人生,是一种过 程,而不是一种状态;它 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
罗杰斯(Carl Rogers,1902~198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平
• 1902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个虔诚 信奉原教旨主义的中产阶级家庭。 • 考取了威斯康星大学农学院 • 1924年大学毕业后,进了纽约的尤君思神 学院,欲从事宗教事业。后转入哥伦比亚 大学的师范学院研究医疗心理学 • 1928年获心理学硕士学位,同年受聘于纽 约罗彻斯特“儿童研究室” • 1931年获博士学位
基本内容
• (1)人的责任:在特定时刻,行为是每个 人自己的选择 • (2)此时此地:只有生活在此时此地,人 才能充分享受生活。 • (3)个体现象学:“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 己”。 • (4)人的成长:当人们眼前的需要得到满 足后,他们不会感到满意,而要积极地寻 求发展
主要代表人物
Abraham Maslow (1908-1970) Carl R.Rogers (1920-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