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故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故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1-15T11:19:00.350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1期作者:方爽爽

[导读] 故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融入,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能力,有助于快速提升小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增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篇文章主要从故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故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以及故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策略三个方面,对用故事为小学美术课堂增色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美术知识,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浙师大附属义乌小学方爽爽 322000

摘要:故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融入,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能力,有助于快速提升小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增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篇文章主要从故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故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以及故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策略三个方面,对用故事为小学美术课堂增色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美术知识,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故事教学小学美术课堂氛围审美能力

一、故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趣味性

喜欢听故事是每一位小学生所普遍具有的特点,特别是一些情节曲折、画面唯美的故事能够使小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情感体验[1]。所以在故事设计中,要注意故事的趣味性原则,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二)适切性

教学内容是小学生美术学习的主要信息内容,包括课程标准、课程教材等等。故事内容要注意与学生的认知能力,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相连,使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更好的学习美术知识,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三)创新性

小学生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故事设计的创新性原则能够为小学生带来更多的情感体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开拓性

故事中的情境反映了一个环境一个群体,虽然学生只是创作了单个或者少个形态和色彩,但是开拓性思维已经让学生联想到单个形态周围还有哪些类似的形态,类似的色彩,通过故事,其实学生脑海中可以表达的是繁多的,而不是单个的,无形中培养出学生的开拓性思维。(五)互助性

在点评互动环节中,小学生相互点评,老师给予鼓励,对于审美和造型方面不足的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得到周围学生的感染,对于这类学生的进步是很有帮助的,让小学生在轻松的课题气氛中展现了自我,帮助了他人。

二、故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故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更快的吸引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丰富教学的内容,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吸引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故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小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快速走入课堂教学的氛围当中,积极、主动的进行美术学习。当前很多教师都在采用故事导入的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丰富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

单一使用课程教材等内容会使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枯燥。故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丰富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方式中,“照本宣读”的教学模式,扩展小学生的视野。

(三)促进学生美术思维的发展

故事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能够使小学生放松心情,在听故事的同时,展开小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小学生的创作灵感,促进小学生美术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故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故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注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与小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相结合,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课前导入激趣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如果仅仅通过传统教学方式中,组织小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或者学习美术知识,会使小学生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速度会十分有限,而故事在美术课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美术课程学习热情,将故事与课程相结合的方式也有利于小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相关美术作品,灵活的课前导入能够使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加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情感体验。

(二)课中情境实践

美术课程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对于小学生实践创造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发散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在美术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式,给予小学生更多的启发和灵感,满足小学生设计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小学生主动进入到实践活动当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和成就感。在课中情境实践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故事的内容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在小学生的年龄段选择故事,选择小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故事,故事已积极向上的为宜。

2.教师在讲故事的时间安排上要适当,在课时的四分之一为宜,四分之一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想象和创造,四分之一的时间留给学生去绘画和制作,四分之一的时间留给教师和学生对于作品的点评和互动。

3.课程的内容也考验了教师对这门课程的认真负责感,教师必须配合课程在课前准备多个故事,想象情节与课程的协调性,教师要求学生

课前做一些准备工作,教师积极准备,学生主动配合。

教师在准备故事时,尽可能的选择优美,通俗的故事讲给学生,这样的故事,学生好理解易接受,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对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剪雪花》这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为小学生讲解“雪儿精灵”、“下雪”、“冰雪奇缘”等格林童话故事。教师可以在这种氛围中,通过“小朋友们,你喜欢下雪天吗?你觉得下雪天最美的景象是什么呢?在下雪天,你有去室外观察过雪花吗?”等问题,引发小学生对下雪天进行回忆和思考,感受雪景中的美丽。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利用彩纸、剪刀和胶水等材料,寻找雪花外形的规律性,制作雪花剪纸,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三)课终评价互动

美术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形成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表达能力,不断完善小学生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能力。在学生美术知识学习完成或者实践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分享作品,教师可以通过“你做的真棒,老师为你感到骄傲”等鼓励的话语对小学生进行鼓励和评价,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富含层次感,增强小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能力和评价能力,增进学生彼此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结束语

故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融入,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使小学生放松心情,情感交流的同时,拉近教师与学生们的距离感,小学生不会感觉教师是高高在上的,不好亲密的,这样的课程能在看似轻松的节奏中学习到了更充分的知识。在听故事的同时,展开小学生的想象空间,促进小学生美术思维的发展,开拓大脑的创新面,促进教师在课前准备上的责任感,对小学生美术的学习和教师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