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课本实验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课本试验完整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课本实验完整答案科学探究:钾与钠金属性强弱比较1.将一干燥的坩烟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投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
回忆纳与氧气的反应,进行对比。
2、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绿豆大的钾,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培养皿中,观察现象。
回忆钠与水的反应,进行对比。
K > Na 。
科学探究:镁、铝的金属性1.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
向试管中加RmL水,并滴入取一小段镁带和一片铝,用砂纸磨去它们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只试管,再各加入2mL 1mol/L盐酸。
观察发生的现象。
结论:镁、铝的金属性:Mg > Al实验1-2:钠与氯气的反应:取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
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
第2页共8页实验2-1:金属与酸反应能量的变化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6mol/L 的盐酸,再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
观察现象,并用温 度计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实验2-2: Ba(OH)2 • 8H 2O 晶与NH 4CI 晶体反应能量的变化将约20g Ba (OH ) 2 • 8H 2O 晶体研细后与约10gNH 4cl 晶体一起放入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 滴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上,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闻气味,用手触摸杯壁下部,试管用手拿起烧杯,观察现象。
实验2-3:中和反应能量的变化在50mL 烧杯中加入20mL 2mol/L 的盐酸,测其温度。
另用量筒量取20mL 2mol/L NaOH 溶液,测其温度,并缓缓地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
观察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过程, 并作好记录。
第3页共8页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在2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装入2〜3mL约5%的H2O2溶液,分别滴入1~2滴1mol/L FeCl3溶液。
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报告
平山中学高中化学必修Ⅱ探究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座号【实验名称】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仪器和试剂】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1.实验步骤(1)现象:。
(2入。
2.1.2.平山中学高中化学必修Ⅱ探究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座号【实验名称】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仪器和试剂】4%的过氧化氢溶液、12%的过氧化氢溶液、0.2mol/L氯化铁溶液、二氧化锰粉末、热水、滴管、烧杯、试管。
【实验过程】2.通过实验使学生树立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观念,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实验仪器和试剂】、KSCN溶液。
试管、滴管、0.1mol/L氯化铁溶液、0.1mol/LKI溶液、CCl4【实验过程】1.实验步骤(1)取一支小试管,向其中加入5mL0.1mol/LKI溶液,再滴加0.1mol/L氯化铁溶液5~6滴。
现象:。
,充分振荡后静置。
(2)向试管中继续加入适量CCl4现象:。
(3)取试管中上层清液,放入另一支小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3~4滴KSCN溶液。
现象:。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1.实验步骤(2)和实验步骤(3)即I的检验与Fe3+的检验顺序可否交换?为什么?22.若本实验步骤(1)采用5mL0.1mol/LKI溶液与5mL0.1mol/L氯化铁溶液充分混合反应,推测反1.2.实验1实验2有关化学方程式:。
结论:。
【问题讨论】实验1.2中反应物能量总和与生成物能量总和的相对大小有什么关系?平山中学高中化学必修Ⅱ探究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座号【实验名称】探究铜锌原电池【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2.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验仪器和试剂】锌片、铜片、稀硫酸、导线、灵敏电流计、烧杯。
生物必修二 豌豆杂交实验一 (2019新教材)
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
4上
套袋隔离
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 传粉后所结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观察实验,发现问题
P:
(亲本)
× (杂交)
高茎
矮茎
F1
(子一代)
高茎
自 交
⊗
F2
(子二代)
3∶1
方法:人工异化传粉进行正交、反交。
现象:正交、反交的子一代都是高茎。
问题:为什么F1都是高茎? 矮茎消失了吗?
DdDDddDDdDdDdddDDDddD
D d
d
D dd
D
DDdDDd d dD
探究·实践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 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 雌、雄生殖器官
(2) 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 雌、雄配子
(3)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 殖过程中:
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探究·实践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优点二:
豌豆有易于区分的性状;豌豆的花大,便于人工授粉。
性状: 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相对性状: 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单眼皮和双眼皮 长毛和短毛吉娃娃
棕色和米色泰迪
小试牛刀:
1.请判断下列性状是否为相对性状: A.牵牛花的阔叶与小麦的窄叶 ( )
B.兔的白毛与黑毛
纯合子
受D控制
高茎
P _D__D____
________
受d控制
矮茎
dd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 成对 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
配子___D__ (受精) __d___
因子 彼此分离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随机 的。 F1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实验活动:简单配合物的形成
配合物
配离子
A [Co(NH3)5H2O]Cl3 [Co(NH3)5H2O]3+
B [Co(NH3)5Cl]Cl2·H2O [Co(NH3)5Cl]2+
中心离子 Co3+ Co3+
配体 NH3和H2O NH3和Cl-
【总结】
配合物的形成对性质的影响
(1)溶解性的影响 如:AgCl→[Ag(NH3)2]Cl,由难溶于水的沉淀,转变为易溶于水的物质。 (2)颜色的改变 当简单离子形成配离子时其性质往往有很大变化。颜色变化就是一种常见 的现象,我们根据颜色的变化就可以判断是否有配离子生成。如Fe3+与 SCN-在溶液中可生成配位数为1~6的配离子,这些配离子的颜色是红色的。 (3)稳定性增强 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配合物中的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当中 心离子相同时,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体的性质有关。
实验完毕,试管内的银氨溶液要及时处 理,不能直接当废液倾倒。
简单配合物的形成
实验 步骤
实验 现象
滴加氨水后,试管中先出现蓝色沉淀, 氨水过量后沉淀逐渐溶解, 滴加乙醇后析出深蓝色晶体。
先产生白色沉淀, 滴加氨水后白色沉淀溶解。
Cu(OH)2(s)
解释
Cu2+(aq) + 2OH-(aq)
+ 4NH3·H2O
Fe3++6CN- Fe(CN)63- K稳 [Fe(CN)63-]=1.0×1042
解析:Fe(CN)63- + 3SCN- Fe(SCN)3 + 6CNK = K稳 [Fe(CN)63-]/K稳 [Fe(SCN)3] = (1.0×105)/(1.0×1042) = 1.0×10-37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优秀7篇】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优秀7篇】篇一:教学过程篇一[新课导入]首先让学生观看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录像、图片等,或提出一个有关能源的社会实际问题进行讨论→进入实际应用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意义。
[板书]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学生实验]课本实验2-1[思考]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铝片?[学生思考回答]因为铝片表面有氧化膜,它阻止铝片与酸的接触,使反应不能进行。
[分组探究]实验中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热量变化,那我们应换什么方法去了解热量变化呢?[学生思考]讨论出多种方案,同时纪录实验现象,完成下面表格实验步骤x 眼睛看到的现象用手触摸的感觉用温度计测量的数据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6mol/L的盐酸溶液向含有盐酸溶液的试管中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结论[演示实验]课本实验2-2[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1、为什么要将八水氢氧化钡晶体磨成粉末?2、为什么混合后要立即用玻璃棒搅拌?3、反应后有什么气体产生,应如何处理?[学生探究]根据实验现象完成下面表格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有NH3气生成用手触摸烧杯下部感觉烧杯变凉反应吸热用手拿起烧杯烧杯下面的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粘到了烧杯底部反应吸收热量使体系温度降低,使水结成冰将粘有玻璃片的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一会儿再拿起玻璃片脱离上面烧杯底部冰融化反应完后移走烧杯上的多孔塑料片,观察反应物混合物成糊状有水生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演示实验]实验2-3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要点]通过三组强酸和强碱之间的反应对比实验,定性的抽象出“中和热”概念。
在实验中要注意:(1)三组实验所处条件要相同,如使用的仪器、外界环境中温度和压强要相同;(2)三组实验酸和碱的用量要相同,以保证生成水的量相同;(3)控制相同的反应时间。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实验活动6课件
电极材料 锌片、铜片 锌片、石墨棒
电流表指针是否发生偏转
解释
• (2)将锌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现象;再插入 铜片,观察现象;取出铜片,插入石墨棒,观察现象。
电极材料 锌片
锌片、铜片 锌片、石墨棒
实验现象
解释
• 【答案】(1)否 否 没有电解质溶液不能构成原电池 • (2)锌片周围有气泡 活泼金属锌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 气 锌片周围有气泡,而铜片周围无气泡 锌能与稀硫酸反 应产生氢气而铜不能 锌片周围有气泡,石墨棒周围无气泡 锌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而石墨棒不能
• 【问题探究】 • 根据以上实验,说明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工作原理。 • 【答案】(1)原电池构成条件。
活动性不同的两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 作电极 原电池电解质溶液 能自发地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形成闭合回路
即:两极一液一连环,负极氧化正极还原。
•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
如图,A、B、C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物质的量浓
• 2.原电池实验
• 如下表所示,选择不同的电极材料以及稀硫酸、导线和 电流表,组装原电池,试验其能否产生电流,并作出解释。
电极材料 锌片、铜片 锌片、石墨棒 铜片、石墨棒
实验现象
解释
• 【答案】电流表发生偏转,铜片周围有气泡 锌片、铜 片、稀硫酸构成原电池 电流表发生偏转,石墨棒周围有气 泡 锌片、石墨棒、稀硫酸构成原电池 电流表不发生偏转, 且铜片、石墨棒周围没有气泡 铜片、石墨棒、稀硫酸不能 构成原电池
• 某学习兴趣小组根据原电池的工来自原理,组装了以下装置,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
【答案】A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 【实验目的】 • 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能转化成电能过程中的作用, 体会化学的价值。
高中生物必修二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人体不同部位的细胞形态,了解人体细胞结构的特点及功能。
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盐水、碘液、玫瑰红染色液、酒精、各种细胞玻璃切片。
实验步骤:
1. 将载玻片放入盐水中浸泡,用玻璃棒将细胞刮取到载玻片上。
2. 将取下的细胞涂抹均匀后,用碘液加玫瑰红染色液进行染色处理,使细胞呈现出明显的
形态。
3. 用显微镜将载玻片放大观察。
首先观察口腔黏膜细胞,记录其形态特征和数量;然后观
察皮肤表皮细胞,记录其形态特征和数量;最后观察血液细胞,记录其形态特征和数量。
4. 将观察结果整理成报告,包括细胞形态的特点和不同部位细胞的功能。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细胞刮取的平整和染色的均匀。
2. 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调整放大倍数,保持载玻片平整,以便观察细胞形态。
3. 在观察时要注意保持环境清洁,以避免细菌等杂质对细胞形态的影响。
实验结果分析:口腔黏膜细胞为鳞状上皮细胞,呈扁平形状;皮肤表皮细胞为角质细胞和
基底细胞,呈多边形和不规则形状;血液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呈圆形、类
似球形和椭圆形。
拓展实验:可使用不同的细胞染色液进行染色处理,观察不同染色方法对细胞形态的影响;也可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形态差异,进一步了解不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人体不同部位细胞的形态特点和功能,为进一
步研究细胞学和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实验,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体细
胞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实验活动5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原因:
。
(3)若将SO2通入H2S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该反应中体现了SO2
的
(填“还原性”或“氧化性”)。
答案 (1)SO2+Ba2++2OH- BaSO3↓+H2O
3BaSO3+2H++2NO3- 3BaSO4+H2O+2NO↑ (2)①BaSO3 ②BaSO4 ③有白色沉淀生成,NO2 溶于水生成硝酸,生成的硝酸将 SO2 在溶液中氧化成
【实验过程和结论】 1.验证含硫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实验操作过程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 mL
Na2S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边振 第一支试管中溶液 Na2S与H2SO3溶液反
荡边滴加H2SO3溶液,向另一支试 变浑浊(或产生淡黄 应生成硫;KMnO4具
管边振荡边滴加酸性KMnO4溶 色沉淀),第二支试管 有强氧化性,把S2-氧
铜片逐渐溶解, 有气泡产生,产
加热条件下,发生 反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的气体能使
品红溶液褪色; Cu+2H2SO4(浓)
溶液冷却并稀
CuSO4+
释后呈蓝色 SO2↑+2H2O
3.验证硫单质的氧化性
实验操作过程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将0.5 g硫粉和1 g铁粉均
匀混合,放在石棉网上堆 铁与硫会发生化合反应:
成条状。用灼热的玻璃 混合物继续保持红热 Fe+S FeS,产物为黑色
第五章 实验活动5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硫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认识。 2.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实现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实验器材及试剂】 1.器材 试管、天平、量筒、酒精灯、铁架台、试管架、橡胶塞、乳胶管、胶头 滴管、玻璃导管、石棉网(或陶土网)、玻璃棒、药匙、棉花、镊子、火 柴。 2.试剂 浓硫酸、铜片、硫粉、铁粉、Na2S溶液、酸性KMnO4溶液、NaOH溶液、 H2SO3溶液、品红溶液。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别人资料参考使用(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2 教材实验目录01钾的化学性质(必修2,P6) (2)0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必修2,P9) (2)03金属与水、酸的反应(必修2,P15-P16) (3)04钠与氯气反应(必修2,P21) (3)05 放热反应(必修2,P33-P34) (4)06 吸热反应(必修2,P34) (4)07 酸碱中和反应的能量变化(必修2,P34) (5)08 锌铜原电池(必修2,P40-P41) (5)09 原电池的设计(必修2,P41) (5)10 水果电池(必修2,P42) (6)11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必修2,P48) (6)12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必修2,P48) (7)13甲烷的取代反应(必修2,P61) (7)14石蜡油的分解实验(必修2,P67) (8)15乙烯的化学性质(必修2,P68) (9)16苯的性质实验(必修2,P69) (9)17*溴苯的制取(必修2,P70) (9)18*硝基苯的制取(必修2,P70) (10)19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必修2,P73) (11)20乙醇的催化氧化(必修2,P74) (11)21 乙酸的酸性(必修2,P75) (12)22乙酸的酯化反应(必修2,P75) (12)23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必修2,P79) (13)24 蔗糖的水解反应(必修2,P79-P80) (13)25 铝热反应(必修2,P89) (14)26 证明海带中存在碘元素(必修2,P91) (14)27*煤的干馏(必修2,P95) (15)28*石油的蒸馏(必修2,P96) (15)2NaBr+Cl=2NaCl+Br,2KI+Cl=2KCl+I,2KI+Br=2KBr+I熔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剧烈燃烧,火焰为黄色,产生大量白烟。
实验结论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在一起。
实验说明当钠熔成小球后,立即撤去酒精灯并倒扣集气瓶。
【新教材】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实验计划
高一下期化学实验计划教材必修第二册高一年级教师年月序号实验名称所需器材及药品周次1实验5-1、5-2二氧化硫的性质带胶塞的试管、PH试纸、水槽、火柴、酒精灯盛有二氧化硫气体的试管、水、品红溶液2实验5-3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带铁夹的铁架台、大试管、小试管2支、火柴、酒精灯、石蕊试纸、棉花、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铜丝、浓硫酸、品红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水3实验5-4SO42的检验-试管4支、H2SO4溶液、Na2SO4溶液、Na2CO3溶液、HCl溶液、 BaCl2溶液4实验5-5NO、NO2与水反应50mL的注射器、装有NO的贮气瓶、水、乳胶管、弹簧夹5实验5-6氨的性质(喷泉实验)喷泉实验装置新制氨气一满圆底烧瓶、酚酞试液、6实验5-7氨盐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NH4Cl 溶液、NH4NO3溶液、(NH4)2SO4溶液、NaOH溶液、试管4支、酒精灯、火柴、镊子、红色石蕊纸、水、烧杯、玻璃棒7实验展示氨的实验室制法带铁夹的铁架台、大试管、小试管、火柴、酒精灯、石蕊试纸、棉花、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水、碱石灰、氯化氨固体8实验5-8铜与浓、稀HNO3的反应铜丝、浓HNO3、稀HNO3、NaOH溶液、具支试管2支、橡胶塞、乳胶管、烧杯9实验活动4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玻璃棒、100ml的小烧杯(每组两个)、滤纸、托盘天平、药匙、酒精灯、坩埚钳、石棉网、火柴、胶头滴管、量筒、药匙、粗盐、水、0.1mol/LBal2溶液、20%NaOH溶液、Na2CO3溶液、6mol/L盐酸、PH试纸10实验活动5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试管、托盘天平、量筒、酒精灯、铁架台、试管架、橡胶塞、乳胶管、胶头滴管、玻璃导管、石棉网、玻璃棒、药匙、棉花、镊子、火柴、浓H2SO4、铜片、硫粉、铁粉、品红溶液、Na2S溶液KMnO4溶液NaOH溶液、H2SO3溶液11 实验(6-1、6-2)认识和感受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实验盐酸、砂纸、镁条、温度计、氢氧化钡晶体、氯化铵晶体、烧杯、玻璃片、小木板、试管、托盘天平、滤纸。
高中必修二化学实验教案
高中必修二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酸和碱的性质,学会利用酸碱指示剂进行酸碱中和实验,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溶液的性质。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洗瓶、锥形瓶、PH试纸、酚酞溶液、稀盐酸、稀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步骤:
1. 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少量酚酞溶液和PH试纸。
2. 将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稀氢氧化钠溶液。
3. 用PH试纸测试两种溶液的PH值。
4. 逐滴地将稀盐酸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同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
1. 酚酞溶液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碱性溶液中呈现蓝色。
2. PH试纸在不同PH值下显示不同颜色。
3. 在酸性溶液中加入碱性溶液后,溶液颜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酚酞溶液和PH试纸的颜色变化,以及溶液中的酸碱中和现象,可以判断出酸碱溶液的性质,并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
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注意避免溶液溅出。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试管及其他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台面整洁。
3. 实验后记得用试管架晾干试管,将实验废液分类处理。
拓展实验:学生可以尝试使用其他酸碱指示剂,如溴甲酚溶液或甲基橙溶液,进行类似的
酸碱中和实验,观察不同指示剂在酸碱中和反应中的表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葡萄糖和淀粉的性质》实验报告
热%观察现象
(0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7(/
1管@%:.一!边溶逐液滴%然加后入
一边振荡试 (/稀氨水%
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
止%得 到 银 氨 溶 液'再 加 入
%$7%"/ 葡 萄 糖 溶 液%振 荡%
然后放在水浴中加热%观察现象
,!
+ ,
实验' (!淀粉的性质
7 8
实验步骤
9 +
%0将碘溶液滴到一片馒头或土豆
, :
上%观察现象
;
(0'热在$'试7待(管溶$中E液8/加冷7入却6"(后&-,.向'@其溶淀中液粉加%
和 加 入
:9.6 溶液%将溶液调至碱性%
再加热加'入观少察量并新解制释的现3象B#.6$(%
交流心得 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
解释
! !
%0医生如何确诊病人患有糖尿病&
(0新制 3B#.6$(的配制及银氨溶液的配制要注意哪些方面&
然而葡萄糖于%*!*年才被命名四位法国科学家联名发表的对于自然和糖的 化学性质的研究一文中写道那些源自葡萄淀粉蜂蜜甚至导致糖尿病的物质具 有相同的构成和属性将这种单一物质命名为葡萄糖
由于葡萄糖在生物体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其化学组成和结构成为%)世纪有机化学 的重要课题%**'年德国化学家费歇尔开始研究糖类当时所知的单糖只有四种 两种己醛糖葡萄糖半乳糖两种己酮糖果糖山梨糖它们具有相同的分子式 3+6+.+慕尼黑大学的化学家吉连尼初步探明葡萄糖和半乳糖是直链的五羟基醛 果糖和山梨糖是直链的五羟基酮
,%
!
<=>?
高中物理必修2-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知识集结知识元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知识讲解一.利用橡皮筋做功探究动能定理1.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2)体会探究过程和所用的方法.2.实验原理(1)功的确定:让橡皮筋拉动小车做功使小车的速度增加,使拉小车的橡皮筋的条数由1条变为2条、3条……则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2W,3W,….(2)速度的计算:通过对打点计时器所打纸带的测量计算出每次橡皮筋做功结束时小车的速度.(3)分析每次橡皮筋做的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即可总结出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3.实验器材木板、橡皮筋(若干)、小车、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纸带、刻度尺等.4.实验步骤(1)按如图所示安装好仪器.(2)平衡摩擦力:将安装有打点计时器的长木板的一端垫起,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不挂橡皮筋,接通电源,轻推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间隔均匀的点.(3)第一次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1,设此时橡皮筋弹力对小车做功为W,并将得到的数据记入表格.(4)换用2条、3条、4条……同样的橡皮筋做实验,并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和第一次相同,测出速度为v2,v3,v4,…,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分别为2W,3W,4W,…,将数据记入表格.(5)分析数据,尝试做W-v、W-v2等图象,探究W,v的关系.5.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将木板一端垫高,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找到木板的一个合适的倾角.(2)测小车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的,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的.(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4)每次释放小车时,都要让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运动.(5)小车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6)使小车挂住橡皮筋的中点,放正小车,使小车沿木板的中间线运动.6.数据处理(1)速度数值的获得:实验获得的是如图所示的纸带,为探究橡皮筋弹力做功与小车速度的关系,需要测量的是弹力做功结束时小车的速度,即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速度.所以,应该在纸带上测量的物理量是图中A1、A3间的距离x,小车此时速度的表达式为v=,其中T是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即选择相邻距离基本相同的若干点A1,A2,A3,…来计算小车匀速运动时的速度.(2)计算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时对应的v,v2,v3,的数值,填入表格.(3)逐一与W的一组数值对照,判断W与v,v2,v3,的可能关系或尝试着分别画出W与v,W与v2,W与v3,W与间关系的图象,找出哪一组的图象是直线,从而确定功与速度的正确关系.7.误差分析误差类别产生原因减小方法偶然误差①橡皮筋长短、粗细不一②纸带上“点”间距离测量不准③描点不准①选用规格相同的橡皮筋②测量、描点尽量准确系统误差忘记平衡摩擦力或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实验前精确地平衡摩擦力二.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探究动能定理1.实验目的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2.实验原理(1)在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可以认为细绳的拉力就是砝码和砝码盘的重力.(2)平衡长木板的摩擦力(3)在砝码盘中加放砝码并释放砝码盘,木块在砝码盘对他的拉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记录的物体的匀加速阶段,适当间隔的取两个点A和B.只要取计算一小段的平均速度即可确定A 和B两点各自的速度v A和v B,在这段过程中物体运动的距离s可通过运动的纸带测出,我们即可算出合外力的功W合=F绳s AB,另一方面,此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变化量为ΔE k=-,通过比较W和ΔE k的值,就可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3.实验器材长木板(一端带滑轮)、刻度尺、打点计时器、纸带、导线、电源、小车、细线、砝码盘、砝码、天平.4.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1)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M,及砝码、砝码盘的总质量m.把器材按图装置好,纸带一端固定在小车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2)把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用手按住.先接打点计时器电源,再释放小车,让它加速运动.当小车到达定滑轮处(或静止)时,断开电源(3)取下纸带,重复实验,得到多条纸带(4)选取其中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先在纸带标明计数点,然后取间隔适当的两点A、B两点间的距离S AB,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求A、B两点间的速度v A、v B.与E kAB,通过比较W和ΔE k,就可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关(5)通过实验数据分别求出W合系.5.注意事项(1)实验前应调整长木板的倾角以平衡摩擦力,否则砝码和砝码盘的重力就不是小车受到的合外力.(2)实验时要求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远小于滑块的质量.(3)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后释放小车,使其运动.6.误差分析(1)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2)利用打点的纸带测量位移和计算小车的速度时不准确也会带来误差.例题精讲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例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必修二 化学实验
必修二第一章1.探究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的规律(P6)(1)实验步骤:①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投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
再与钠与氧气的反应进行对比。
②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黄豆粒大的钾,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培养皿中,观 察现象。
再与钠与水的反应对比。
(2)实验现象:钾钠与氧气反应在热坩埚中能迅速燃烧并产生紫色火焰。
在加热的条件下,钠能在空气中燃烧并产生黄色火焰与水反应浮在水面,融化成小球,四处游动,不时发出轻微爆炸,很快消失。
浮在水面,融化成小球,四处游动,钠与水反应不能发生爆炸反应。
(3)实验结论:钾比钠更容易与氧化合,钾比钠更容易与水反应,钾比钠金属性强。
2.探究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规律(P8-9)(1)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将少量氯水分别加入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加入氯水后,NaBr溶液呈黄色;加入四氯化碳后,油层呈橙红色。
加入氯水后,KI溶液呈黄褐色;加入四氯化碳后,油层呈紫红色。
2NaBr+Cl2=2NaCl+Br22KI+Cl2=2KCl+I2将少量溴水加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加入溴水后,溶液呈黄褐色;加入四氯化碳后,油层呈紫红色。
2KI+Br2=2KBr+I2(2)实验结论: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能将较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的阴离子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由此可以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
3.探究金属性变化规律(P15-16)Ⅰ.(1)实验方法: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
向试管中加入2 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过一会加热试管至水沸腾,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加热之前,镁条的表面上慢慢地形成了少量的无色气泡,气泡无明显的逸出现象;溶液未变红。
加热之后,镁条的表面上较快地形成无色气泡并逸出,溶液变为红色。
Ⅱ.(1)实验方法:取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磨去它们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支试管,再各加入2 mL1 mol/L盐酸。
高中化学课本实验全(完整答案,教参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必修1课本实验实验1-1 题目:过滤食盐和泥沙蒸发食盐水实验目的:粗盐的提纯(粗盐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如不溶性的泥沙,可溶性的CaCl2和MgCl2以及一些硫酸盐)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①“一贴”是指滤纸折叠角度要与漏斗内壁口径吻合,使湿润的滤纸紧贴漏斗内壁而无气泡,因为如果有气泡会影响过滤速度.②“二低”是指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二是在整个过滤过程中还要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这样可以防止杂质未经过滤而直接流到烧杯中,这样未经过滤的液体与滤液混在一起,而使滤液浑浊,没有达到过滤的目的。
③“三靠”一是指待过滤的液体倒入漏斗中时,盛有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烧杯嘴要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飞溅和待过滤液体冲破滤纸;二是指玻璃棒下端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以防碰破滤纸(三层滤纸一边比一层滤纸那边厚,三层滤纸那边不易被弄破);三是指漏斗的颈部要紧靠接收滤液的接受器的内壁,以防液体溅出。
原理:利用泥沙不溶于水来分离出来操作步骤及现象:思考:你认为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是比较纯的氯化钠吗?可能还有什么杂质没有除去?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出它们?不纯CaCl2和MgCl2以及一些硫酸盐Ca2+用碳酸根除去,镁离子用氢氧化钠除去实验1-2:题目:除杂:除去食盐中的硫酸盐、CaCl2和MgCl2原理:利用碳酸钙是沉淀除去钙离子,利用硫酸钡除去硫酸根,利用氢氧化镁除去氢氧根步骤:(加的试剂及化学方程式)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除去Na2SO4:BaCl2+Na2SO4==BaSO4↓+2NaCl然后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MgCl2:MgCl2+2NaOH==Mg(OH)2↓+2NaCl然后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除去CaCl2和BaCl2(两个反应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 Na2CO3+BaCl2==BaCO3↓+2NaCl过滤最后滴加适量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体,除去NaOH和Na2CO3(可以用PH试纸检测酸碱度,也有两个反应方程式):HCl+NaOH==NaCl+H2O2HCl+Na2CO3==2NaCl+H2O+CO2↑蒸发溶液,析出NaCl晶体。
化学必修2第五章 实验活动4-5 实验报告
粗盐的提纯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2)通过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质方法的讨论,加深对物质分离及提纯操作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3)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实验用品
药品:粗盐,水,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
仪器:烧杯2,玻璃棒,药匙,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胶头滴管,滤纸,剪刀,火柴
实验活动5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硫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认识。
2.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实现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实验用品]
试管、天平、量筒、酒精灯、铁架台、试管架、橡胶塞、乳胶管、胶头滴管、玻璃导管、石棉网(或陶土网)、玻璃棒、药匙、棉花、镊子、火柴。
浓硫酸、铜片、硫粉、铁粉、Na2S溶液、酸性KMnO4溶液、NaOH溶液、H2SO3溶液、品红溶液。
注意事项:观察演示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
注意事项:上述反应中硫元素的价态变化是怎样的?。
【2019统编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全册实验教案导学案(实验4-9)
实验4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沉淀法的原理,进一步提高过滤的操作技能,并初步学会运用化学沉淀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2.更加明确酸、碱、盐之间发生反应的规律及其应用。
【学习重难点】重点:明确酸、碱、盐之间发生反应的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初步学会运用化学沉淀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学习过程】一、除杂原则1.不增:不增加新的杂质2.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物质3.易分离:被提纯物和杂质易分离4.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容易复原二、除杂方法:利用复分解反应,将杂质离子转化成气体、沉淀或水去除三、除杂的三必须1.除杂试剂必须过量2.过量试剂必须除去3.除杂途径必须最佳例题:除去NaCl中的杂质Na2SO4牛刀小试:你会选择什么试剂呢?1.NaCl(Na2CO3)2.KCl(K2SO4)3.NaOH(Ca(OH)2)4.NaCl(HCl)四、探究开始:1.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离子的除杂顺序及操作:1.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步骤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注意事项:(1)Na 2CO 3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的CaCl 2和BaCl 2杂质,所以,必须放在BaCl2之后; (2)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多余的Na 2CO 3和NaOH ,应放在过滤之后,蒸发过程利用其挥发性除去。
2022-2023学年 必修2 人教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案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标要求核心素养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1.通过遗传图解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理解假说演绎法在发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过程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2.通过实例分析,明确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3.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解释并预测种群内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4.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育种和人类遗传病的预防等方面的应用。
(科学思维、社会责任)基础知识·双基夯实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P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1__黄色圆粒__↓⊗F2黄色圆粒:__黄色皱粒__∶__绿色圆粒__∶绿色皱粒比例9∶3∶3∶1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作出假说1.理论解释(1)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__彼此分离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__自由组合__。
(2)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随机的__。
2.遗传图解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1.验证方法:__测交实验__。
2.遗传图解四、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结论控制__不同__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__互不干扰__的;在形成__配子__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__分离__,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__自由组合__。
五、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得当:选择__豌豆__作为实验材料。
2.科学地确定研究对象:先研究__一__对相对性状,再研究__多__对相对性状。
3.科学的统计方法:运用__数学统计__的方法。
4.科学的实验程序设计:提出问题→__作出假说__→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表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__性状__。
2.基因型:与表型有关的__基因组成__。
3.等位基因:控制__相对性状__的基因。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三篇 教材实验归纳篇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三篇教材实验归纳篇新人教版必修2 1.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2.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指导]1.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1)实验材料的选取宜选用雄性个体生殖器官,其原因为:①雄性个体产生精子数量多于雌性个体产生卵细胞数。
②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排出的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继续完成减Ⅱ分裂。
(2)实验流程①装片制作(同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压片②显微观察:2.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1)实验原理①正常进行有丝分裂的组织细胞,在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子染色体在纺锤体作用下分别移向两极,进而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②低温可抑制纺锤体形成,阻止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2)实验流程①根尖培养:将洋葱等材料放在装满清水的广口瓶上,底部接触水面,置于适宜条件下,使之生根。
②低温诱导:待不定根长至1 cm时,将整个装置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 h。
③材料固定:剪取根尖约0.5~1 cm,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h,固定其形态,然后用95%酒精冲洗两次。
④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⑤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变异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⑥结论:低温能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加倍。
(3)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的试剂及其作用(4)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有关的3个注意点①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是已被盐酸杀死的细胞。
②选材应选用能进行分裂的分生组织细胞,否则不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情况。
③对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原理的理解关键信息:低温处理分生组织细胞、抑制纺锤体形成、染色体不能被拉向两极、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
错误理解:将“抑制纺锤体形成”等同于“着丝点不分裂”,将低温处理“分生组织细胞”等同于“任何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2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科学探究:钾在空气中的燃烧、钾与水的反应P6操作步骤:1、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投到热坩埚中。
回忆钠与氧气反应,进行对比。
2、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绿豆大的钾,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培养皿中。
回忆钠与水反应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1、钾迅速熔化成一个小球,燃烧,产生紫色火焰。
2、钾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咝咝的声音,产生紫色火焰。
反应后的溶液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
2、实验1-1:Cl2、Br2、I2氧化性的比较P8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1、将少量氯水分别加入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盛有NaBr溶液的试管中的液体分两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
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的液体分两层,上层无色,下层紫色。
①2NaBr+Cl2=2NaCl+Br2②2NaI+Cl2=2NaCl+I22、将少量溴水加入盛有KI 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的液体分两层,上层无色,下层紫色③2NaI+Br2=2NaBr +I23、科学探究:Mg、Al金属性强弱的比较P15操作步骤:1、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2 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过一会儿加热试管至水沸腾,观察现象。
2、取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磨去它们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支试管,再各加入2mL1 mol/L盐酸。
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1、镁与冷水反应缓慢,镁条表面溶液变红,加热后,反应迅速,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变红。
2、镁带和铝片都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
镁带比铝片反应剧烈。
4、实验1-2:Na与Cl2的反应P21取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
现象Na与Cl2剧烈反应,生成大量白烟。
化学方程式2Na+Cl2=2NaCl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实验2-1: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P33在一支试管中加入6mol/L的盐酸,再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观察现象,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现象结论铝片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溶液温度升高。
反应放出热量2、实验2-2: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P34将约20 g Ba(OH)2·8H2O晶体研细后与约10 g NH4Cl晶体一起放入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上,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闻气味,用手触摸杯壁下部,试着用手拿起烧杯,观察现象。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有氨气产生用手触摸烧杯底部感觉烧杯变凉反应吸热用手拿起烧杯烧杯下面的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粘到了烧杯底部。
反应吸收热量使体系温度降低,使水结成冰。
将粘有玻璃片的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一会再拿起玻璃片脱离上面烧杯底部冰融化反应后移走烧杯上的多孔塑料片,观察反应物混合物呈糊状有水生成3、实验2-3: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P34在50 mL烧杯中加入20 mL 2 mol/L的盐酸,测其温度。
另用量筒量取20 mL 2 mol/L NaOH溶液,测其温度,并缓缓地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过程,并作好记录。
实验现象:盐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相同,混合后溶液温度升高。
4、实验2-4:原电池P40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实验现象:铜片表面有大量无色气泡产生,锌片溶解,没有气泡,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5、实验2-5: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P48在2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装入2~3 mL约5%的H2O2溶液,分别滴入1~2滴1 mol/L FeCl3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另一支试管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进行对比。
待放入热水烧杯中的试管里出现大量气泡时,用带火星的火柴梗检验放出的气体。
实验现象:放入热水中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比放在冷水中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快,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火柴梗复燃。
实验结论:说明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6、实验2-6: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P48在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2~3 mL约5%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MnO2粉末、1~2滴1 mol/L FeCl3溶液。
对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MnO2的试管中产生气体的速率比加入FeCl3溶液的试管中产生气体的速率快。
实验结论:MnO2和FeCl3均可以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1、科学探究:CH4的取代反应P61操作步骤:取2支硬质大试管,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各收集半试管甲烷和半试管氯气,分别用铁架台固定好。
其中1支试管用预先准备好的黑色纸套套上,另1支试管放在光亮处(不要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
片刻后,比较2支试管中的物质二者是否出现了区别。
实验现象:用黑色纸套套上的试管中的气体没有明显变化。
放在光亮处的试管中气体颜色变浅,试管内壁有无色油状液体生成。
试管内液面上升,2、科学探究:乙烯的化学性质P67将浸透了石蜡油(17个碳原子以上的液态烷烃混合物)的石棉放置在硬质试管的底部,试管中加入碎瓷片,给碎瓷片加强热,石蜡油蒸汽通过炽热的碎瓷片表面发生反应,生成一定量的气体。
利用该气体进行如下实验:1.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现象;2.将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现象;3.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观察燃烧的情况。
实验现象: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3、乙烯燃烧,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3、实验3-1:苯的稳定性P69操作步骤: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溴水,振荡后,观察现象。
2.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溶液分层,下层接近无色,上层为橙红色。
2、溶液分层,下层紫色,上层无色。
4、实验3-2:乙醇与钠的反应P73操作步骤:在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入一小块新切的。
用滤纸擦干表面煤油的金属钠,在试管口迅速塞上配有医用注射针头的单孔塞,用小试管倒扣在针头之上, 收集并验纯气体,然后点燃,并把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如图3-14),片刻在烧杯壁上出现液滴后,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钠块沉在乙醇底部,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
收集一小试管气体,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噗”的一声。
把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
5、实验3-3:乙醇的还原性P74操作步骤:向一支试管中加入3~5 mL乙醇,取一根10~15 cm长的铜丝,下端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插入乙醇中,反复几次。
注意观察反应现象,小心闻试管中液体产生的气味。
实验现象: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表面变黑,插入到乙醇中,表面又变红,反复几次后,试管中有刺激性气味。
6、实验3-4:实验室制乙酸乙酯P75操作步骤: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mL乙酸,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上生成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滴加药品的顺序:乙醇、浓硫酸、乙酸使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有利于酯和水溶液的分层,碳酸钠可以吸收挥发出的醋酸、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气味。
7、(3-5)实验题目:葡萄糖、淀粉、油脂的性质P79操作步骤:1.观察葡萄糖样品,取约2g葡萄糖固体加入盛有5 mL水的试管中,充分溶解,然后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观察并记录现象。
2.将碘酒滴到一片土豆或面包上,观察并记录现象。
3.取一小块鸡皮,置蒸发皿中,滴加3~5滴浓硝酸,在酒精灯上微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实验现象:1、观察葡萄糖为白色粉末,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2、土豆断面滴有碘酒的地方变蓝。
3、鸡皮变黄。
8、实验3-6:蔗糖的水解P79操作步骤:取1 mL20%的蔗糖溶液,加入3~5滴稀硫酸。
水浴加热5 min后取少量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调溶液pH至碱性,再加入少量新制备的Cu(OH)2,加热3~5 min,观察,记录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后生成砖红色沉淀。
解释:双糖、多糖可以在稀酸的催化下,最终水解成葡萄糖或果糖。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实验4-1:铝热反应----P89操作步骤:1.把两张圆形滤纸分别折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取出内层滤纸,在其底部剪一小孔后用水润湿,再套回原处,并架在铁圈上,下面放置一盛沙子的蒸发皿。
2.将5g干燥的氧化铁粉末和2g铝粉均匀混合后放入纸漏斗中,在混合物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固体,中间插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
3.用燃着的小木条点燃镁条,观察现象(反应时会产生高温,发出强光,观察时请注意安全)。
现象有红色熔融物滴落到表面皿中,冷却后为黑色固体铝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4-2:海带中碘的提取P91实验仪器:砝码、天平、刷子、剪刀、坩埚、三脚架、泥三脚、酒精灯、坩埚钳、烧杯、玻璃棒、石棉网、漏斗、滤纸实验药品:干海带、酒精、蒸馏水、稀硫酸、3%的H2O2、淀粉溶液操作步骤:1.取3g左右的干海带,把干海带表面的附着物用刷子刷净(不要用水冲洗),用剪刀剪碎后,用酒精润湿,放入坩埚中,点燃酒精灯,灼烧海带至完全变成灰烬。
停止加热,冷却。
2.将海带灰转移到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 mL蒸馏水,搅拌,煮沸2~3 min。
过滤。
3.在滤液中滴入几滴稀硫酸(3 mol/L),再加入约1 mL H2O2(质量分数为3%),观察现象,加入几滴淀粉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淀粉后溶液变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