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中考生物显微镜知识点归纳

中考生物显微镜知识点归纳

中考生物显微镜知识点归纳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对于中考生物科目来说,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相关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中考生物显微镜知识点的归纳:显微镜的结构1. 镜筒:显微镜的主体部分,包括物镜和目镜。

2. 物镜:位于镜筒下方,用于放大标本的镜头。

3. 目镜:位于镜筒上方,用于观察物镜放大后的图像。

4. 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平台,通常配有压片夹固定标本。

5. 调焦旋钮:用于调节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6. 光源:提供照明,使标本可见。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

2.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整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3. 放置标本:将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固定。

4. 观察:左眼注视目镜,转动粗准焦旋钮,使物镜逐渐靠近标本,直到看到图像。

5. 调焦:转动细准焦旋钮,使图像清晰。

6. 清洁和收镜:观察结束后,用擦镜纸清洁镜头和载物台,将显微镜放回原处。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基于光学原理,物镜和目镜共同作用,将标本放大。

物镜负责初步放大,目镜则进一步放大物镜的成像。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例如,10倍物镜和10倍目镜的显微镜总放大倍数为100倍。

显微镜的分类1. 光学显微镜:使用可见光进行观察。

2. 电子显微镜:使用电子束进行观察,分辨率远高于光学显微镜。

显微镜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显微镜在生物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细胞结构观察、组织切片分析、微生物研究等。

显微镜的维护和保养1. 避免强烈震动和高温。

2. 定期清洁镜头和载物台。

3. 存放时避免潮湿和直射阳光。

结束语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相关知识点,对于中考生物科目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学习,可以提高观察和分析生物标本的能力,为生物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显微镜。

显微镜基础知识检测

显微镜基础知识检测
B.转动,方向使镜筒缓缓,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侧面看着,目的是C.左眼看内,同时缓缓转动,使镜筒,直到看到物像,再稍稍转动,使看到的物像。
4、:取下载玻片,擦干外表,镜头(物镜、目镜)用擦。送进镜箱,放回原处。
5、显微镜使用的注意点:
(1)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是(种类:)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指或者的放大倍数,不是面积放大倍数)
(7)视野中的污点有三种情况:。移动,如果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上;移动,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如果前两次都不能移动污点,则污点在上。
(8)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呈反比计算。
例:某台显微镜放大100倍时,可看到一行8个细胞;若放大到400倍时,则只可看到一行个细胞。
(8)图形视野内细胞数量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2)显微镜中看到的像是放大的。如,玻片中写的“d”,视野中看到的就是“”;玻片中写的“69”,视野中看到的就是“”。(上下与左右都颠倒,即旋转)
(3)光线较弱换用上的和的;光线较强换用上的和的。
如果要观察植物细胞的液泡应
(4)移动玻片标本,物像向方向移动。(要使物像向右移动,就要向移动玻片;物像偏在右上方,要移到中央,就要向移动玻片)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
考点一、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认识显微镜:观察右图,辨认显微镜的每一部分,弄清每一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1)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细准焦螺旋、、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
(2)照明部分:(含和)、、
(3)光学部分:、(低倍镜、高倍镜)。作用
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
(5)低倍镜(放大倍数越)下看到的细胞数目,视野范围越,体积越,光线越;物镜离玻片。高倍镜(放大倍数越)下看到的细胞数目,视野范围越,体积越,光线越;物镜离玻片。

显微镜基础知识及主要参数说明

显微镜基础知识及主要参数说明

第一章:显微镜的几个重要光学技术参数在镜检时,人们总是希望能清晰而明亮的理想图象,这就需要显微镜的各项光学技术参数达到一定的标准,并且要求在使用时,必须根据镜检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来协调各参数的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显微镜应有的性能,得到满意的镜检效果。

显微镜的光学技术参数包括:数值孔径、分辨率、放大率、焦深、视场宽度、工作距离、覆盖差等。

这些参数并不都是越高越好,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在使用时,应根据镜检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来协调参数间的关系,但应以保证分辨率为准。

1.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rture)简写NA数值孔径是判断物镜性能(分辨率,焦深和亮度)的关键要素,计算公式如下:N.A.=n×Sin(u/2)n = 试样与物镜之间介质的折射率(空气:n=1、油:n=1.515)u:孔径角又称“镜口角”,是物镜光轴上的物体点与物镜前透镜的有效直径所形成的角度,也是光轴与离物镜中心最远折射光形成的角度。

孔径角越大,进入物镜的光通亮就越大,它与物镜的有效直径成正比,与焦点的距离成反比。

空气的折射率为n=1,孔径角最大不能超过180度,否则会因为物镜工作距离等于零而无法工作。

Sin(180/2)=1,所以空气介质的NA值小于1。

显微镜观察时,若想增大NA值,孔径角是无法增大的,唯一的办法是增大介质的折射率n值。

基于这一原理,就产生了水浸系物镜和油浸物镜,因介质的折射率n值大于1,NA 值就能大于1。

数值孔径最大值为1.4,这个数值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达到了极限。

目前,有用折射率高的溴萘作介质,溴萘的折射率为1.66,所以NA值可大于1.4。

这里必须指出,为了充分发挥物镜数值孔径的作用,在观察时,聚光镜的NA值应等于或略大于物镜的NA值,数值孔径与其他技术参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几乎决定和影响着其他各项技术参数。

它与分辨率成正比,与放大率成正比,与焦深成反比,NA值增大,视场宽度与工作距离都会相应地变小。

七年级上生物显微镜知识点

七年级上生物显微镜知识点

七年级上生物显微镜知识点生物显微镜是生物学中最基础的工具之一。

通过它我们可以观察到肉眼所看不到的微小生物和细胞结构。

在七年级上学习生物显微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五个主要知识点。

一、生物显微镜的原理生物显微镜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光学的放大和聚焦性质观察细胞和微生物。

它由光源、凸透镜、物镜、目镜和台座组成。

当光源照射到材料上时,凸透镜将光线聚焦,然后通过物镜和目镜再次进行放大,最终可以看到高清晰的影像。

二、常见的生物显微镜在学习生物显微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常见的生物显微镜类型,包括底光显微镜、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

底光显微镜是最常用的显微镜,倒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则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实验和研究领域。

三、生物样品的制备为了观察到清晰的细胞和微生物结构,我们需要精细制备样品。

制备过程包括采样、固定、切片、染色等步骤。

采样时需要保证取样区域干净、无细菌污染,并选择适合的样品处理方法。

四、使用生物显微镜的技巧生物显微镜的操作需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光线、温度和湿度等因素,还需要掌握样品放置和操作显微镜的技巧。

例如,为了减少环境光的影响,需要关闭附近的灯光。

五、生物显微镜的应用生物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和医学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观察细胞、细菌、病毒、组织等生物结构,并且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各种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在学习七年级生物显微镜知识点时,我们需要理解每一个知识点的重要性,这些知识点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我们能够熟练掌握这些知识,那么我们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生物学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显微镜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显微镜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显微镜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若在视野左下方,要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向()移动。

A. 右上方B. 右下方C. 左上方D. 左下方答案:D解析:因为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物像在左下方,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才能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2. 使用显微镜时,若光线太暗,应选用()A. 大光圈、平面镜B. 大光圈、凹面镜C. 小光圈、平面镜D. 小光圈、凹面镜答案:B解析:大光圈可以通过更多的光线,凹面镜有聚光作用,光线太暗时应选用大光圈和凹面镜来增加亮度。

3. 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1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是()A. 5 倍B. 10 倍C. 15 倍D. 50 倍答案:D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乘以物镜放大倍数,即5×10 = 50 倍。

4. 要使视野中单个细胞最大,你认为应选用的显微镜镜头组合是()A. 1 和4B. 2 和6C. 3 和4D. 1 和6答案:C解析: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要使视野中单个细胞最大,应选用放大倍数最大的目镜3 和物镜4 的组合。

5. 用显微镜观察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A. 目镜B. 物镜C. 反光镜D. 镜筒答案:B解析: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防止物镜压坏玻片标本。

6. 当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均为“10×”时,学生在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如右图所示。

如果仅将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一般是()A. 2 个B. 4 个C. 10 个D. 40 个答案:A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原来放大10×10 = 100 倍看到8 个细胞,换成40×10 = 400 倍,放大倍数增大 4 倍,看到的细胞数目为原来的1/4,即8÷4 = 2 个。

小学生显微镜的知识点总结

小学生显微镜的知识点总结

小学生显微镜的知识点总结显微镜是一种用来观察微观世界的仪器,它可以让我们看到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细节,比如细胞、细菌、微生物等等。

在科学实验室或者学校的实验室里,显微镜是常见的仪器之一,它在生物、化学、地理等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显微镜的知识吧。

一、显微镜的种类显微镜有许多种类,其中主要有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大类。

1.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可见光来观察样品的一种显微镜。

它主要包括荧光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螺旋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等各种类型。

荧光显微镜可以对生物样品中的某些部分进行特异性标记,使其在显微镜下呈现出荧光,从而可以对特定的细胞结构或者分子进行观察和研究。

2.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则是利用电子束来观察样品的一种显微镜。

它可以对样品进行高倍率的放大,从而让人们能够看到更加微小的细节和结构。

电子显微镜主要有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两种类型,它们在生物学、材料科学、地质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显微镜的构成1.物镜物镜是显微镜中用来放大样品的部分,一般情况下一个显微镜会有多个不同倍率的物镜,比如4倍、10倍、40倍等。

物镜的放大倍率不同,所能观察到的细节也会有所不同。

2.目镜目镜是用来观察物镜放大后的样品的部分,它一般有一个或者两个,视觉舒适度更好。

3.镜头显微镜的镜头也非常重要,它会影响到观察到的图像的清晰度和质量。

一般来讲,优质的镜头能够让图像更加清晰、细节更加丰富。

4.支架支架是显微镜的支撑结构,质量好的支架能够保证显微镜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并且支架上的焦螺距能够调节物镜和目镜的位置,以达到最佳的观察效果。

5.光源显微镜通常需要透过样品进行观察,为了让样品的细节更加清晰,需要光源来照亮样品。

一般情况下显微镜会配有自己的光源,或者可以使用环境光源。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需要用到偏光装置来观察一些特殊的样品。

三、显微镜的使用1.准备工作在使用显微镜之前,首先要对显微镜进行一些准备工作,比如先检查一下显微镜有没有损坏,然后调节一下焦距和光源,最后检查一下有没有灰尘和杂质。

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和物像移动规律(基础版)

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和物像移动规律(基础版)

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和物像移动规律(基础版)【知识梳理】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和反光镜组成。

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焦距不同。

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目镜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该实像又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反光镜用来反射,照亮被观察的物体。

反光镜一般有两个反射面:一个是平面,在光线较强时使用;一个是凹面,在光线较弱时使用。

(1)成像特点: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虚像,即上下、左右均是颠倒的。

实物与像之间的关系是实物旋转180°就是像。

如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q”。

(2)移动规律:在视野中物像偏向哪个方向,则应向哪个方向移动(或同向移动)装片。

如物像在偏左上方,则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例题领悟】例题1 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解析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视野,再换用高倍物镜观察,A项错误;为了使高倍物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B项正确;换上高倍物镜后,禁止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应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C项错误;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丙方向移动,D项错误。

A.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B.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C.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D.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甲方向移动答案B例题2 在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解析由图可知,乙是高倍镜下的视野,甲是低倍镜下的视野,乙与甲相比,视野较暗,故A正确;甲放大倍数较小,乙放大倍数较大,甲中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不会都被观察到,故B错误;视野中物像是倒立的,物像与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若玻片右移,则甲、乙的物像都会向左移,故C错误;若在甲中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乙也不会看到清晰的物像,故D错误。

光学显微镜基础知识

光学显微镜基础知识

光学显微镜基础知识利用光学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以供人们提取微细结构信息的光学仪器。

简史早在公元前1世纪,人们就已发现通过球形透明物体去观察微小物体时可以使其放大成像。

后来逐渐对球形玻璃表面能使物体放大成像的规律有了认识。

1590年,荷兰和意大利的眼镜制造者已经造出类似显微镜的放大仪器。

1610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和德国的j.开普勒在研究望远镜的同时,改变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得出合理的显微镜光路结构,当时的光学工匠遂纷纷从事显微镜的制造、推广和改进。

17世纪中叶,英国的r.胡克和荷兰的a.van列文胡克都对显微镜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665年前后,胡克在显微镜中加入粗动和微动调焦机构、照明系统和承载标本片的工作台。

这些部件经过不断改进,成为现代显微镜的基本组成部分。

1673~1677年期间,列文胡克制成单组元放大镜式的高倍显微镜,其中9台保存至今。

胡克和列文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在动、植物机体微观结构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19世纪,高质量消色差浸液物镜的出现使显微镜观察微细结构的能力大为提高。

1827年g.b.阿米奇第一个采用浸液物镜。

19世纪70年代,德国人e.阿贝奠定了显微镜成像的古典理论基础。

这些都促进了显微镜制造和显微观察技术的迅速发展,并为19世纪后半叶包括r.科赫、l.巴斯德等在内的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发现细菌和微生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显微镜本身结构发展的同时,电子显微镜观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1850年发生了偏光电子显微镜之术,1893年发生了干预电子显微镜之术,1935年荷兰物理学家f.泽尔尼克缔造了相配电子显微镜之术,他为此在1953年被授与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古典的光学显微镜只是光学元件和精密机械元件的组合,它以人眼作为接收器来观察放大的像。

后来在显微镜中加入了摄影装置,以感光胶片作为可以记录和存储的接收器。

现代又普遍采用光电元件、电视摄象管和电荷耦合器等作为显微镜的接收器,配以微型电子计算机后构成完整的图象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

初一生物显微镜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显微镜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显微镜知识点总结初一生物显微镜知识点梳理一、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二、显微镜的使用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支持、保护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细胞液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普通光学显微镜基础知识

普通光学显微镜基础知识

普通光学显微镜基础知识普通光学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

以往最简单的显微镜仅由几块透镜组成,而当前使用的显微镜由一套透镜组成。

普通光学显微镜通常能将物体放大1500~2000倍。

(一)显微镜的构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可分为两大部分:一为机械装置,一为光学系统,这两部分很好的配合,才能发挥显微镜的作用。

1、显微镜的机械装置显微镜的机械装置包括镜座、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推动器、粗动螺旋、微动螺旋等部件(1)镜座镜座是显微镜的基本支架,它由底座和镜臂两部分组成。

在它上面连接有载物台和镜筒,它是用来安装光学放大系统部件的基础。

(2)镜筒镜筒上接接目镜,下接转换器,形成接目镜与接物镜(装在转换器下)间的暗室。

从物镜的后缘到镜筒尾端的距离称为机械筒长。

因为物镜的放大率是对一定的镜筒长度而言的。

镜筒长度的变化,不仅放大倍率随之变化,而且成像质量也受到影响。

因此,使用显微镜时,不能任意改变镜筒长度。

国际上将显微镜的标准筒长定为160mm,此数字标在物镜的外壳上。

(3)物镜转换器物镜转换器上可安装3—4个接物镜,一般是三个接物镜(低倍、高倍、油镜)。

Nikon显微镜装有四个物镜。

转动转换器,可以按需要将其中的任何一个接物镜和镜筒接通,与镜筒上面的接目镜构成一个放大系统。

(4)载物台载物台中央有一孔,为光线通路。

在台上装有弹簧标本夹和推动器,其作用为固定或移动标本的位置,使得镜检对象恰好位于视野中心。

(5)推动器是移动标本的机械装置,它是由一横一纵两个推进齿轴的金属架构成的,好的显微镜在纵横架杆上刻有刻度标尺,构成很精密的平面座标系。

如果我们须重复观察已检查标本的某一部分,在第一次检查时,可记下纵横标尺的数值,以后按数值移动推动器,就可以找到原来标本的位置。

(6)粗动螺旋粗动螺旋是移动镜筒调节接物镜和标本间距离的机件,老式显微镜粗螺旋向前扭,镜头下降接近标本。

新近出产的显微镜(如Nikon显微镜)镜检时,右手向前扭载物台上升,让标本接近物镜,反之则下降,标本脱离物镜。

显微镜基础知识优秀课件

显微镜基础知识优秀课件

显微镜简史
大约在500年之前,简单的玻璃放大镜 就已经发明出来了。这种放大镜为凸透 镜(中间比边缘厚)。将放大镜放于标 本与眼晴之间即可进行调焦。这种“简 单显微镜”可通知过增加视角将图像放 大并成于视网膜上。
在1600年,通过Anton von Leeuwenhoek的 努力使该类“简单显微镜”或称之为放 大玻璃的性能达到了最完善的状态。这 种简单显微镜可用来观单细胞的动物 (他称这为微生物)及一些较大的细菌。 这类产品见图3。由一个十分靠近人眼 的放大镜将标本成像成于标本同一边, 该图像看起来距人眼大约为10英寸远。 该像为虚像,不能被胶片捕获。
显微镜简史
前面的章节涉及了显微镜的基本概念以及 从17世纪到现代的简要发展史。事实上, 对于显微镜来讲,作为一种常见的科学仪 器,显微镜广泛应用于多类科研、常规检 查及教育的各个领域,如对科学家来说, 显微镜及显微摄影术很早就是一个有用的 科研工具了。同时,在显微镜的发展过程 中,也极大地推动了细胞学、微生物学、 遗传学、病理学、材料学以及最新的半导 体产业的发展。在生命之谜的研究上显微 镜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显微镜简史
因为很多的使用者均是用眼直接对显微镜进行观察,所以了解显微镜与眼晴之间的 相互关系显得很重要。人眼具有区别可见光谱范围可从紫光到红光,但人眼无法区 别紫外光和红外光。人眼也可感觉从黑色到白色之间的所有的亮度灰阶。这样,对 于人眼可看到的图像来说,它应具有可见光谱范围内的颜色变化及光亮度变化。人 眼视网膜上接受光颜色的传感器为锥细胞,能区别光亮度而不能区别光颜色的为杆 细胞。这些细胞位于人眼内后面的视网膜上。眼的前面(见图1)包括虹膜、弯曲
显微镜简史
在19世纪末期,由于在显微镜的制造上 产生了较为激烈的竞争及发展,制造成 本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黄铜作为一种 显微镜的制造材料已显得十分昂贵。用 黄铜制作的显微镜主体及其它零件需要 冗长的加工及抛光工期。为了降低成本 显微镜制商开始在显微镜的主体、载物 台及其它外露的非运动部件上采用喷漆 的工艺方式。

生物七年级知识点显微镜

生物七年级知识点显微镜

生物七年级知识点显微镜生物七年级知识点-显微镜显微镜是一种用于放大小物体的仪器,也是生物学领域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它的发明为人们研究微观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户。

在生物七年级的学习中,显微镜的应用非常普遍,因此对于显微镜的了解和掌握非常关键。

本文旨在介绍生物七年级常见显微镜及其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帮助初学者快速掌握显微镜的基础知识。

一、常见显微镜及其结构在生物学的实验室中,常见的显微镜种类有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等。

但是,在初中生物学的学习中,光学显微镜是最常用的类型,因此我们主要介绍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组成部分。

光学显微镜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目镜: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观察样本的镜头,也称为接目镜。

2.物镜:负责将样本放大的镜头,通常有3-4个不同倍率的物镜。

3.旋转镜:可以旋转的镜片,可用于切换不同倍率的物镜。

4.聚光镜:位于物镜下方的一组镜片,主要用于聚焦样本,调节样本的清晰度。

5.台子:支撑样本的平台。

6.光源:提供样本照明所需要的光源。

二、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两个凸透镜使得光线在通过物镜后会聚在焦点上,并且这个焦点位于目镜的焦点上,从而实现放大的效果。

在正常使用显微镜的时候,我们需要分别调整物镜和目镜的位置,调节聚光镜,使得样本清晰可见。

不同倍率的物镜和目镜会带来不同的放大倍数,因此需要根据待观察的样本特性和希望达到的放大倍数来选择合适的物镜和目镜。

三、使用显微镜的方法1.调节样本位置:将待观察的样本放置于显微镜的台子上,并用卡子固定好,使其与物镜成为垂直方向。

2.聚焦:先用最小的物镜将聚光镜调至最佳状态,再根据需要逐渐调整到大倍镜,这样可以使样本的清晰度更高。

3.调节焦距:通过旋转调节聚光镜,让样本在不同方向上的清晰度都尽量相等。

4.调节光源:根据不同的样本需求来调整照明的光源,以达到合理的亮度和明暗状态。

四、拓展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显微镜的应用已经拓展到许多领域。

光学显微镜的基础知识详细介绍

光学显微镜的基础知识详细介绍

光学显微镜的基础知识详细介绍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典型的光学显微镜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目镜和物镜:目镜是位于显微镜顶部的镜筒,用于放大目视到的物体。

物镜是位于显微镜底部的镜筒,放大样本的细节。

2.言镜:它是光学系统中的一个组件,用于聚焦光线。

3.显微镜台:位于显微镜底部,用于支撑样本。

4.光源:提供样本照明的光源,可以是白炽灯、LED等。

5.镜头:在样本和物镜之间,用于调节光线的透过率和方向。

二、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具体来说,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步:1.光线入射:光线通过光源发出,并经过下面的镜片组。

2.聚焦:光线进一步被物镜折射,并在焦点处聚焦,形成实像。

3.放大:实像通过光学系统传递到目镜,通过放大镜片放大,使图像更清晰。

4.观察:放大的图像通过目镜,使眼睛能够看到样本的细节。

三、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方法为了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1.调节目镜:将目镜向上或向下移动,直至适应眼睛的焦距。

通常有一个调焦轮来完成。

2.放置样本:将样本放置在显微镜台上,并使用夹子或夹具固定。

确保样本位于光源的中心,以获得最佳照明效果。

3.选择物镜: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物镜。

通常,较低的放大倍数适用于大范围观察,而较高的放大倍数适用于细节观察。

4.调焦:使用调焦轮或调焦杆将物镜向上或向下移动,直到图像清晰可见。

注意,当调焦时要小心,避免物镜与样本接触,以免损坏样本或物镜。

5.调光:根据需要调整光源的强度和方向。

可以使用光源附近的调光器或者调整物镜下的镜头来控制。

以上是光学显微镜的基础知识的详细介绍。

光学显微镜通过使用光学原理,能够放大样本并观察其细节。

了解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用它来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工作。

光学显微镜基础知识

光学显微镜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物镜的种类
按色差和场曲校正程度分:
• 消色差物镜(Ach) • 平场消色差物镜(PlanAch) • 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Plan-FL或PLFL) • 平场复消色差物镜(PlanApo) • 平场超级复消色差物镜(PlanSApo)
基础知识
UPLSAPO物镜
VIS


轴向色差 侧向色差
ACH
物镜的色差校正 消色差 Ach 半复消色差Fluorite 复消色差Apo 超级复消色差Super Apo – – – – 蓝 (486nm) 和红 (657nm) 兰和红 + (绿, 紫色(437nm)) 437-657nm 430-1000nm
轴向色差 侧向色差
ACH FL
Competition comparison
OLYMPUS UIS Nikon CFI60 ZEISS ICS Leica DHC
f(TL) 180 200 160 200
物镜校正 F F Tc Tc
齐焦距离 45 60 45 45
F : Fully Primary Correction in objective & tube lens Tc : Tube-lens Compensation
θ2 = 19.47°
透镜的折射
透镜的折射
透镜的折射
透镜光线
平行于光轴的光线
焦距
F 焦点
透镜光线
从焦点发射的光线
透镜光线
光轴上不同位置发射的光线
透镜光线
通过透镜中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
透镜成像
平行光线通过透镜经过焦点
F’ F
倒立缩小 实像

显微镜专题

显微镜专题

显微镜专题一.基础知识1.显微镜的主要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粗细准焦螺旋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目镜﹑物镜的倍数高低与长短关系:目镜是越长倍数越低;物镜是越长倍数越高;目镜﹑物镜的模型:物镜离载玻片距离远近与倍数高低之间的关系:距离越近倍数越大3.显微镜的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物体的像再换高倍镜观察,此时视野变暗﹑物体的像变的模糊同时放大;双眼同时睁开,左眼看目镜4.粗细准焦螺旋的调节:使用低倍镜时先粗调再细调换用高倍镜时只能细调不能粗调5.反光镜的选择:光强时用平面镜小光圈;光暗时用凹面镜大光圈6.物象的移动:同向移动(物体的像位于视野的左下方时要把像调到视野的中央只需把载玻片向左下方移动即可)7.物象变换(由物体的位置变成像的位置):只需旋转180°即可。

如:“b”在观察时像下“d”8.物体的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边长或圆的半径而不是指物体的面积。

如: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其实际面积为1平方厘米而再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下其物体像的面积变为100厘米×100厘米=1×104平方厘米而不是1×10²平方厘米9.调节光线时调反光镜;调视野清晰度时调细准焦螺旋10.找污点以及科学使用。

11.盖玻片的使用方法以及水泡的处理;标本的染色二.讲解的方法即讲解如何理解并掌握基础知识技巧三练习1.低倍镜改用高倍镜观察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细胞大小和视野亮度的变化分别是()A.增多、变小、变亮 B.增多、变小、变暗C.减少、变大、变亮 D.减少、变大、变暗2.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下视野变暗,但细胞变大,数目减少B.要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C.用显微镜的凹面简易反光,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多,但细胞小D.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在高倍镜的视野中可以看到一个细胞从分裂前期到末期的变化3.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镜后模糊不清,此时应该A.移动装片 B.调节反光镜 C.调节粗准焦螺旋 D.调节细准焦螺旋4.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能看到一行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可推算在视野范围内将看到的细胞数目为()A.2个B.4个C.16个D.32个5.如下图所示,a、b、c、d为物镜和目镜长度,e、f为观察时物镜与标本其切片距离大小。

显微镜知识总结

显微镜知识总结

显微镜知识总结(一)显微镜的基础知识:1.显微镜的成像:光源(天然光或人工光源)→反光镜→光圈→物体→物镜→在镜筒内构成物体压缩的虚像→目镜→把经物镜构成的压缩虚像进一步压缩。

2.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压缩倍数就是指物体的长度或宽度或直径的压缩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压缩倍数3.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关系: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

4.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恰好相反5.调节视野亮度的方法:①进一步增强或弱化光源亮度;②减小或增大光圈;③反光镜采用平面镜或凹面镜(二)使用低倍镜观察的步骤:1.取镜与放置:(1)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2)把显微镜放到实验台的前方稍偏右(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挑选一很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凝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

旋转反光镜,并使光线通过通光孔散射至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见白亮的视野。

3.低倍镜观察:(1)把必须观测的玻片标本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挡住,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镜头与标本之间,防止两者相撞);(3)左眼见目镜内,同时逆向缓缓旋转粗准焦螺旋,并使镜筒下降,直至看见物像年才,再稍稍旋转细准焦螺旋,并使看见的物像更加准确。

(三)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1.操作步骤:(1)低倍镜观察(先对光,后调焦)(2)移动玻片,将要放大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3)旋转转换器,安远走高倍物镜,穿上高倍物镜(4)调节光圈和反光镜,并使视野亮度适合(5)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2.注意事项:(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注视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约0.5cm)时或者粗准焦螺旋不能再向下转动为止时停止下降(2)采用高倍镜观测时,无法旋转粗准焦螺旋1、光照明亮的教室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中能够清晰地看到细胞,但看不清内容物,为便于观察,此时应()a.转用凹面反光镜,摆大光圈b.转用凹面反光镜,增大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解析:光照光亮时,必须将视野变暗才可以确切的看见细胞中的内容物,因此换平面镜和小光圈。

八年级生物显微镜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显微镜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显微镜知识点
随着生物学研究的深入,显微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显著。

在生物实验室中,显微镜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那么,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八年级生物显微镜知识点。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I. 显微镜的种类
在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显微镜有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

本文重点介绍光学显微镜。

II. 光学显微镜结构
1. 目镜:位于显微镜的上部,用于放大显微镜底物的像;
2. 物镜:位于显微镜的下部,通过对显微镜底物进行放大以形成像;
3. 样品台:用于放置样品;
4. 光源:通过样品台,照亮样品;
5. 对焦轮:用于调节物镜与样品之间的距离。

III. 光学显微镜使用
使用光学显微镜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1. 将样品放在样品台上;
2. 调节光源,照亮样品;
3. 选择合适倍数的物镜;
4. 使用对焦轮将物镜与样品之间的距离调整到合适位置;
5. 通过目镜观察样品。

IV. 光学显微镜的配件
在进行光学显微镜实验时,还需要一些配件,如目镜清洁杆、差分干涉仪、热像仪等。

V. 光学显微镜的应用
生物学研究中,光学显微镜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
1. 观察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与形态;
2. 研究昆虫、植物和动物的组织构造;
3. 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数量和分布。

总结:
如上述所述,八年级生物显微镜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光学显微镜的应用性广泛,其结构也比较简单,使用也比较方便。

介绍完毕,希望本文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显微镜的基础知识和应用

有关显微镜的基础知识和应用
答案: ①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镜头应用擦镜纸擦拭, 不能用纱布擦拭) ②未加盖盖玻片 ③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1cm~2cm处停止(应将物镜 降至距玻片标本0.5cm处停止)
命题探究
命题点一 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操作 1.(2018·永州模拟)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切片时,先用低倍镜再换用高倍镜,其原因是低倍镜视野大, 易找到
2.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 物镜观察
√B.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C.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 至物像最
清晰 D.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甲方向移动 解析 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丙方向移动,D项错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练习
在光学显微镜下,选用6倍目镜和5倍物镜观察一
个直径为1mm的小圆点,则视野内所看到的小圆点
() A.面积为30mm 2
√B.直径约为30mm
C.面积扩大到30倍
D.直径约为110mm
有关显微镜的基础知识和应用
放大倍数的扩大或缩小与视野内的数量关系
放大倍数变大
有关显微镜的基础知识和应用
显微镜成像特点
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虚像。 物像移动与玻片移动的关系: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 移动的方向_相__反__。
物像偏 左下方
结论:物像偏什么 方向,玻片向什么 方向移动。
练习
将“b’’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内看到( )
√ A.b B.d C.q D.p 字体判断:水平180度旋转。
(1)对光时,阳光照在反光镜上,视野越亮越好

显微镜基础知识

显微镜基础知识

显微镜基础知识①目镜②镜筒③镜筒④粗准焦螺旋⑤转换器⑥物镜⑧载物台⑦细准焦螺旋⑨镜臂⑩反光镜⑪固定螺丝⑫镜柱⑬镜座1.转换器和遮光器转换器:位于镜筒下方转动圆盘,上有三个孔且有螺纹,可按低倍物镜、高倍物镜和油镜(分组实验一般不用)。

转动转换器,可根据实验的需要在三种物镜之间转换。

遮光器:位于载物台前下方的一个圆形、多孔、可转换的较薄的板,上面的孔叫光圈。

转动遮光器,可以改变光圈的大小,从而调节视野的亮度。

2.通光孔和光圈通光孔是载物台中央的圆形孔,其直径大小是固定的、无法改变的。

光圈是位于遮光器上的大小不同的圆孔。

就位置来说,光圈位于通光孔的下方。

反光镜反射的光线,先通过光圈,再通过通光孔,才能到达要观察的标本。

3.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二者均是通过螺纹固定在转换器上,因接近要观察的标本而得名。

区别二者的方法是看物镜的长短,较短的是低倍物镜,放大倍数多数为10倍(10 X);较长的物镜是高倍物镜,放大倍数多为40倍(40 X)。

4.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二者是固定在镜臂上的两个大小有别的旋钮,大的叫粗准焦螺旋,小的叫细准焦螺旋。

旋转粗准焦螺旋,可快速地升降镜筒:旋转细准焦螺旋,镜筒上升的幅度很小,不注意观察不易发现镜筒的升降。

使用细准焦螺旋,可实现对焦距的精确调节,使物像达到最清晰。

5.显微镜使用基本步骤(1)安放打开镜箱,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将显微镜放自己前方稍偏左(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着通光孔。

在镜筒的上方装上目镜,用左眼接近并注视目镜内,用手来回转动反光镜,当转到某一角度时,左眼看到一个圈形的、明亮的视野,对光就完成了。

(3)压片是指将装片或永久切片、涂片等玻片标本用金属夹固定在载物台上。

压片时,要使玻片上的标本对准通光孔的中心,标本很小时尤其应当这样做,否则,标本会偏离视野,调焦时会找不到标本。

(4)调焦调焦时,要先使用低倍物镜。

下降镜筒并用眼从侧面注视镜下端使其接近玻片,然后左眼从目镜往下看,右手逆时针方向缓慢升高镜筒,当升至某一高度时,即能看到标本的图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微镜基础知识第一章:显微镜简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需要观察微观世界,显微镜正是这样的设备,它突破了人类的视觉极限,使之延伸到肉眼无法看清的细微结构。

显微镜是从十五世纪开始发展起来。

从简单的放大镜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单透镜显微镜,到1847年德国蔡司研制的结构复杂的复式显微镜,以及相差,荧光,偏光,显微观察方式的出现,使之更广范地应用于金属材料,生物学,化工等领域。

第二章显微镜的基本光学原理一.折射和折射率光线在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中,两点之间以直线传播,当通过不同密度介质的透明物体时,则发生折射现像,这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的。

当与透明物面不垂直的光线由空气射入透明物体(如玻璃)时,光线在其介面改变了方向,并和法线构成折射角。

二.透镜的性能透镜是组成显微镜光学系统的最基本的光学元件,物镜、目镜及聚光镜等部件均由单个和多个透镜组成。

依其外形的不同,可分为凸透镜(正透镜)和凹透镜(负透镜)两大类。

当一束平行于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于一点,这个点称“焦点”,通过交点并垂直光轴的平面,称“焦平面”。

焦点有两个,在物方空间的焦点,称“物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物方焦平面”;反之,在像方空间的焦点,称“像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像方焦平面”。

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成正立虚像,而凸透镜则成正立实像。

实像可在屏幕上显现出来,而虚像不能。

三.影响成像的关键因素—像差由于客观条件,任何光学系统都不能生成理论上理想的像,各种像差的存在影响了成像质量。

下面分别简要介绍各种像差。

1.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色差是透镜成像的一个严重缺陷,发生在多色光为光源的情况下,单色光不产生色差。

白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组成,各种光的波长不同,所以在通过透镜时的折射率也不同,这样物方一个点,在像方则可能形成一个色斑。

光学系统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消色差。

色差一般有位置色差,放大率色差。

位置色差使像在任何位置观察都带有色斑或晕环,使像模糊不清。

而放大率色差使像带有彩色边缘。

2.球差(Spherical aberration)球差是轴上点的单色相差,是由于透镜的球形表面造成的。

球差造成的结果是,一个点成像后,不在是个亮点,而是一个中间亮边缘逐渐模糊的亮斑,从而影响成像质量。

球差的矫正常利用透镜组合来消除,由于凸、凹透镜的球差是相反的,可选配不同材料的凸凹透镜胶合起来给予消除。

旧型号显微镜,物镜的球差没有完全矫正,应与相应的补偿目镜配合,才能达到纠正效果。

一般新型显微镜的球差完全由物镜消除。

3.慧差(Coma)慧差属轴外点的单色像差。

轴外物点以大孔径光束成像时,发出的光束通过透镜后,不再相交一点,则一光点的像便会得到一逗点状,型如慧星,故称“慧差”。

4.像散(Astigmatism)像散也是影响清晰度的轴外点单色像差。

当视场很大时,边缘上的物点离光轴远,光束倾斜大,经透镜后则引起像散。

像散使原来的物点在成像后变成两个分离并且相互垂直的短线,在理想像平面上综合后,形成一个椭圆形的斑点。

像散是通过复杂的透镜组合来消除。

5.场曲(Curvature of field)场曲又称“像场弯曲”。

当透镜存在场曲时,整个光束的交点不与理想像点重合,虽然在每个特定点都能得到清晰的像点,但整个像平面则是一个曲面。

这样在镜检时不能同时看清整个像面,给观察和照相造成困难。

因此研究用显微镜的物镜一般都是平场物镜,这种物镜已经矫正了场曲。

6.畸变(Distortion)前面所说各种像差除场曲外,都影响像的清晰度。

畸变是另一种性质的像差,光束的同心性不受到破坏。

因此,不影响像的清晰度,但使像与原物体比,在形状上造成失真。

四. 显微镜的成像(几何成像)原理显微镜之所以能将被检物体进行放大,是通过透镜来实现的。

单透镜成像具有像差,严重影响成像质量。

因此显微镜的主要光学部件都由透镜组合而成。

从透镜的性能可知,只有凸透镜才能起放大作用,而凹透镜不行。

显微镜的物镜与目镜虽都由透镜组合而成,但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为便于了解显微镜的放大原理,简要说明一下凸透镜的5种成像规律:(1)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二倍焦距以外时,则在像方二倍焦距以内、焦点以外形成缩小的倒立实像;(2)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二倍焦距上时,则在像方二倍焦距上形成同样大小的倒立实像;(3)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二倍焦距以内,焦点以外时,则在像方二倍焦距以外形成放大的倒立实像;(4)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焦点上时,则像方不能成像;(5)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焦点以内时,则像方也无像的形成,而在透镜物方的同侧比物体远的位置形成放大的直立虚像。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就是利用上述(3)和(5)的规律把物体放大的。

当物体处在物镜前F-2F(F为物方焦距)之间,则在物镜像方的二倍焦距以外形成放大的倒立实像。

在显微镜的设计上,将此像落在目镜的一倍焦距F1之内,使物镜所放大的第一次像(中间像),又被目镜再一次放大,最终在目镜的物方(中间像的同侧)、人眼的明视距离(250mm)处形成放大的直立(相对中间像而言)虚像。

因此,当我们在镜检时,通过目镜(不另加转换棱镜)看到的像于原物体的像,方向相反。

五.显微镜光学系统简介显微镜光学系统的设计有三种光学系统。

1 . 长筒光学系统2 . 万能无限远校正光学系统:是较先进的光路设计,它体现了无限远校正方式的优越性。

光线通过物镜后成为平行光束通过镜筒,并在结像透镜处折射或完成无像差的中间像。

物镜与观察筒内结像透镜之间可添加光学附件,而不影响总放大倍数。

另外这种光学系统不需要安装附加校正透镜,都能得到最佳的显微图像。

3. 万能无限远双重色差校正光学系统:是目前最先进的光路设计,不但能矫正位置色差,同时还能矫正倍率色差可提高水平分辨率12%,提供最高反差、最高衬度、最高分辨率的最锐利图象。

第三章显微镜的重要光学技术参数在镜检时,人们总是希望能得到清晰而明亮的理想图像,这就需要显微镜的各项光学技术参数达到一定的标准,并且要求在使用时,必须根据镜检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来协调各参数的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显微镜应有的性能,得到满意的镜检效果。

显微镜的光学技术参数包括:数值孔径、分辨率、放大率、焦深、视场宽度、覆盖差、工作距离等等。

这些参数并不都是越高越好,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在使用时,应根据镜检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来协调参数间的关系。

一.数值孔径数值孔径简写NA(蔡司公司的数值孔径简写CF),数值孔径是物镜和聚光镜的主要技术参数,是判断两者(尤其对物镜而言)性能高低(即消位置色差的能力,蔡司公司的数值孔是代表消位置色差和倍率色差的能力),的重要标志。

其数值的大小,分别标科在物镜和聚光镜的外壳上。

数值孔径(NA)是物镜前透镜与被检物体之间介质的折射率(η)和孔径角(u)半数的正玄之乘积。

用公式表示如下:NA=ηsinu/2 孔径角又称“镜口角”,是物镜光轴上的物体点与物镜前透镜的有效直径所形成的角度。

孔径角越大,进入物镜的光通亮就越大,它与物镜的有效直径成正比,与焦点的距离成反比。

显微镜观察时,若想增大NA值,孔径角是无法增大的,唯一的办法是增大介质的折射率η值。

基于这一原理,就产生了水浸系物镜和油浸物镜,因介质的折射率η值大于一,NA值就能大于一。

数值孔径最大值为1.4,这个数值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达到了极限。

目前,有用折射率高的溴萘作介质,溴萘的折射率为1.66,所以NA值可大于1.4。

这里必须指出,为了充分发挥物镜数值孔径的作用,在观察时,聚光镜的NA值应等于或略大于物镜的NA值,数值孔径与其它技术参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几乎决定和影响着其它各项技术参数。

它与分辨率成正比,与放大率成正比,与焦深成反比,NA值增大,视场宽度与工作距离都会相应地变小。

二.分辨率分辨率又称“鉴别率”,“解像力”。

是衡量显微镜性能的又一个重要技术参数。

显微镜的分辨率用公式表示为:d=0.61λ/NA 式中d为最小分辨距离;λ为光线的波长;NA为物镜的数值孔径。

可见物镜的分辨率是由物镜的NA值与照明光源的波长两个因素决定。

NA值越大,照明光线波长越短,则d值越小,分辨率就越高。

1. 要提高分辨率,即减小d值,可采取以下措施。

降低波长λ值,使用短波长光源。

2.曾大介质η值和提高NA值(NA=ηsinu/2)。

3.消色差。

4.增加明暗反差。

三.放大率放大率就是放大倍数,是指被检验物体经物镜放大再经目镜放大后,人眼所看到的最终图像的大小对原物体大小的比值,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放大率也是显微镜的重要参数,但也不能盲目相信放大率越高越好,在选择时应首先考虑物镜的数值孔径。

四.焦深焦深为焦点深度的简称,即在使用显微镜时,当焦点对准某一物体时,不仅位于该点平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清楚,而且在此平面的上下一定厚度内,也能看得清楚,这个清楚部分的厚度就是焦深。

焦深大, 可以看到被检物体的全层,而焦深小,则只能看到被检物体的一薄层,焦深与其它技术参数有以下关系:1.焦深与总放大倍数及物镜的数值孔镜成反比。

2.焦深大,分辨率降低。

由于低倍物镜的景深较大,所以在低倍物镜照相时造成困难。

在显微照相时将详细介绍。

五.视场直径(Field of view)观察显微镜时,所看到的明亮的原形范围叫视场,它的大小,是由目镜里的视场光阑决定的。

视场直径也称视场宽度,是指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圆形视场内所能容纳被检物体的实际范围。

视场直径23最为科学,大视场容易引起场曲。

F=FN/Mob F: 视场直径,FN:视场数,Mob:物镜放大率。

视场数(Field Number, 简写为FN),标刻在目镜的镜筒外侧。

由公式可看出:1.视场直径与视场数成正比。

2.增大物镜的倍数,则视场直径减小。

因此,若在低倍镜下可以看到被检物体的全貌,而换成高倍物镜,就只能看到被检物体的很小一部份。

六.覆盖差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也包括盖玻片在内。

由于盖玻片的厚度不标准,光线从盖玻片进入空气产生折射后的光路发生了改变,从而产生了像差,这就是覆盖差。

覆盖差的产生影响了显微镜的成像质量。

国际上规定,盖玻片的标准厚度为0.17mm, 许可范围在0.16—0.18mm.,在物镜的制造上已将此厚度范围的像差计算在内。

物镜外壳上标记0.17,即表明该物镜要求盖玻片的厚度。

七.工作距离工作距离也叫物距,即指物镜前透镜的表面到被检物体之间的距离。

镜检时,被检物体应处在物镜的一倍至二倍焦距之间。

因此,它与焦距是两个概念,平时习惯所说的调焦,实际上是调节工作距离。

在物镜数值孔径一定的情况下,工作距离短孔径角则大。

数值孔径大的高倍物镜,其工作距离小。

第四章显微镜的光学附件显微镜的光学部件包括物镜,目镜,聚光镜及照明装置几个部分。

各光学部件都直接决定和影响光学性能的优劣,现分述如下:一.物镜物镜是显微镜最重要的光学部件,利用光线使被检物体第一次成像,因而直接关系和影响成像的质量和各项光学技术参数,是衡量一台显微镜质量的首要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