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建云辨治喉源性咳嗽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蒋建云辨治喉源性咳嗽经验
罗瑞雪1何翠蓉1杨国荣1指导:蒋建云2
1 四川省蓬安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四川蓬安637800)
2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呼吸科(四川成都610072)
摘要:四川省名中医蒋建云教授辨治喉源性咳嗽经验丰富,蒋师认为喉源性咳嗽以风热郁痰结滞于咽喉为主,治疗上以疏风利咽、清热祛痰、润肺生津、活血化瘀为法。
强调治疗的关键是清利咽喉。
本文重点介绍了其经验方利喉止咳汤的组成、特色及其临床加减运用。
关键词: 喉源性咳嗽;利喉止咳汤;名中医经验;蒋建云
蒋建云教授为四川省名中医,临证数十年,学验俱丰,其应用经验方利喉止咳汤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颇佳。
笔者跟随老师学习,获益匪浅。
现就跟师临证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喉源性咳嗽是指因咽喉疾病引起的咳嗽,实为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诱因引发的一种咽喉部疾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咳嗽[1]。
属中医学“咳嗽”、“喉痹”范畴。
于1987年由著名老中医干祖望教授首先提出该病名[2],该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一般病程较长,不易治愈。
蒋师认为本病主要是因外邪滞留于肺经,风邪与郁痰结于咽喉的病变,其中风热郁痰留滞肺经者占十之七八。
咳嗽为肺之主症,凡咳嗽皆为肺气宣肃不利,开阖失司所致。
《景岳全书·咳嗽篇》云:“咳证虽多,无非肺病。
”咽喉为肺之门户,与肺直接相通又在肺之上端,《素问·太阴阳明论》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故外邪最易侵犯。
《重楼玉钥·喉科总论》也指出:“喉者空虚,主气息出入呼吸,为肺气之道也。
”故肺的气机调畅,则喉的功能正常,呼吸通畅,语音清亮。
若感受风邪,不能宣散,困于肺经,独郁于喉,壅
塞肺气,肺气滞塞,水道不利,停湿为痰,气滞与痰凝互为因果,胶结喉窍,气道不利,逆而为咳。
此病机一为感受外风,风盛则痒;二为外邪久郁,化火生痰并生痒,痒造成本病。
久咳伤及肺之气阴,则见阴虚;久咳肺失治节、“久病入络”,则见血瘀。
故蒋师同时指出临床上也常见风寒、阴虚、血瘀等证,医者当详辨,不可犯虚虚实实之戒。
2 辨治原则
对于喉源性咳嗽的治疗原则,蒋师推崇明清温病学派的治疗方法,尤重清·程永培《咽喉经验秘传·通喉痹论》所论“凡喉症之生,属痰、属风、属热,多因郁火而兼热毒。
大要去风痰,解热开郁为极紧”,提出治疗当疏风利咽、清热祛痰、润肺生津、活血化瘀,以达祛邪扶正、去痒止咳之目的。
蒋师认为治疗该病的关键是清利咽喉。
因其病位主要在咽喉部,若喉得畅利,肺得清肃,津液输布,气机调畅,则咳嗽自止。
故蒋师反复强调辨证时必须仔细检查患者的咽喉部,要把患者的局部表征与全身症状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咽喉黏膜充血红肿、声带充血者当属风热;咽喉黏膜肿胀、声带水肿但不甚鲜红者当属风寒;咽喉黏膜、声带肥厚者当属血瘀;咽喉黏膜干燥萎缩者当属阴虚。
3利喉止咳汤临床运用
3.1药物组成:桔梗12g,牛蒡子12g,杏仁12g,瓜壳12g,浙贝母12g,威灵仙30g,矮地茶20g,南沙参30g,僵蚕10g,蝉蜕10g,甘草6g。
方中桔梗辛开苦泄,功擅疏风解表,祛痰利咽,且性平不燥,质轻上浮,专走肺经宣降肺气。
《本草汇言》云:“主利肺气,通咽喉,宽中理气,开郁行痰之要药也。
”现代药理研究桔梗有使痰液稀释,易于排除,抗炎,镇咳,增强免疫作用,〔3〕故用为君药。
牛蒡子宣肺利咽,解毒消肿,与桔梗相伍解毒利咽作用加强;杏仁
止咳化痰,润燥下气,与桔梗相伍一升一降,升降调和,祛痰止咳力强;浙贝母润肺化痰,清热散结,与桔梗相伍使肺气得以宣通,痰结得以润化;共用为臣药。
瓜壳清肺化痰,利气宽胸;威灵仙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既可驱散在表之风邪,又能温化在里之痰湿;矮地茶祛痰止咳,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南沙参养阴清肺,祛痰生津;白僵蚕祛风止痛,化痰散结;蝉蜕疏风清热,利咽开音;共用为佐药。
甘草泻火解毒,润肺祛痰,调和诸药,与桔梗相伍宣肺祛痰,解毒利咽之力增强,为使药。
全方共达疏风清热、祛痰利咽、润肺生津、活血化瘀之效,故咽喉利、痰热清、咳嗽止。
3.2用药特色:蒋师认为治疗疾病选药组方应力求平淡,以求实效。
该方用药重视药物归经,利用桔梗、牛蒡子等清利咽喉药物使药力直达病所,达到迅速解除患者痛苦的目的;正确处理扶正与祛邪的关系,除使用常规祛痰止咳药物如瓜壳和浙贝母外,还使用大剂量南沙参养阴益气以扶正;根据“无风不作痒”、“风盛则挛急”的理论,应用质地清扬的虫类药物祛风,如蝉蜕、白僵蚕之属;依据“久病入络”、“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加入矮地茶、威灵仙活血化瘀;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结果组织药方:方中牛蒡子、瓜壳、杏仁、桔梗、矮地茶、威灵仙能抑制多种细菌和病毒;浙贝母又能扩张支气管平滑肌;瓜壳、矮地茶、杏仁所含成分既能祛痰,又能抑制咳嗽中枢而镇咳;矮地茶等药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进局部血循而消除炎症,可能对咽、喉黏膜下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4]。
3.3 随症加减:口干咽痛、痰黄、苔黄脉数,辨证属外感风热者,加金银花、连翘各20g,板蓝根30g,甚者加水牛角粉30g,以疏风清热、解毒利咽;咯痰清稀、苔白不渴、脉缓,辨证属外感风寒者,加炙麻黄10g、细辛6g、肺经草30g
以疏风散寒,温肺利咽;病久见喉源性咳嗽反复发作属瘀血者,加赤芍、丹皮各15g以化瘀散结利窍;属阴虚者,加生地、麦冬、玄参各15g以滋阴润窍。
4 典型病案
李某,女,50岁,音乐老师,2008年1月23日初诊。
3天前因感冒后出现咽喉灼痛,声音嘶哑,发热恶寒,体温38.3℃,鼻流浊涕,咳吐黄白色稠痰。
自服阿莫西林、克感敏等药,症不减, 2天前在上述症状基础上出现频咳不止,咽痒即咳,咯痰黄稠,但无胸闷气紧。
就诊时,查见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咽喉充血水肿明显,双侧扁桃体Ⅱ度红肿,鼻黏膜充血,双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 听诊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
查血常规:WBC:10.34×109/L,N:78%,L:21%。
诊断:喉源性咳嗽。
病机为风热犯肺,化毒灼喉,气滞痰凝,肺失清肃,肺气上逆,冲击喉道。
治以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方以利喉止咳汤加金银花20g、连翘20g、板蓝根30g、水牛角粉30g,水煎服,每日1剂。
连服3天,诸症大减,复查血象恢复正常,原方去水牛角粉继进3剂,诸症悉除,咽部及咽后壁黏膜也恢复正常,病告痊愈。
参考文献
1刘小会.中医药治疗喉源性咳嗽近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4)74
2干祖望.中医喉科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127
3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439-440
4蒋建云.自拟利喉止咳汤治疗喉源性咳嗽64例[J].四川中医,2002,29(11):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