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建云辨治喉源性咳嗽经验

合集下载

喉源性咳嗽临证经方探微

喉源性咳嗽临证经方探微

喉源性咳嗽临证经方探微
刘朋云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年(卷),期】2011(18)4
【摘要】@@ 喉源性咳嗽是由著名中医耳鼻喉专家干祖望首创的中医病名[1],是指急慢性咽喉炎及变应性咽喉炎引起的咳嗽,临床多表现为咽喉烦痒则咳,痒息咳止,常伴有咽干、咽痛或者声音嘶哑,无痰或少痰、痰质黏稠.笔者近日温习经典,发现经典之中许多论述与本病临床表现颇为相合,且临证运用收效颇佳,现总结于下,愿与同道共探讨.
【总页数】2页(P88-89)
【作者】刘朋云
【作者单位】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6.61
【相关文献】
1.喉源性咳嗽临证浅析
2.针对喉源性咳嗽的经方治疗
3.杨淑荣临证运用经方治疗喉源性咳嗽
4.喉源性咳嗽中医临证探析
5.喉源性咳嗽280例临证辨治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蒋健教授诊治“喉咳”的临床经验

蒋健教授诊治“喉咳”的临床经验
验案 1:某,女,48岁,20பைடு நூலகம்3年 5月 21日就诊。
主诉:咽痒咳嗽 2个月余。自今年 3月 8日感冒发 热以来一直咳嗽至今,伴咽痒,白昼尚可,夜间尤甚, 痰少。曾自行服用过各类止咳药,均告罔效。舌淡 红,苔薄,脉细弦。证属喉咳,治以抗敏利咽,清热养 阴;处方:柴胡 15g、防风 12g、蝉蜕 10g、土茯苓 30 g、白鲜皮 12g、生甘草 12g、白僵蚕 12g、桔梗 12g、 胖大海 3g、金银花 15g、玄参 12g、麦冬 12g、生地 黄 15g,7剂。
Abstract “Laryngealcough”isanewsyndromeproposedbyNationalTCM Master,GanZuwang.Ithasaclinicalfeature,thatis, thepatient′scoughiscausedbythroatitching,andwhenthroatitchingstops,coughalsostops.ProfessorJiangJianaddedthefol lowingmajoracademicinsightstothis:Thepathogenicfactorsof“laryngealcough”is“6+1”,whichiscausedbythe“haze”of airpollutioninadditiontothetraditionalsixevilswind,cold,heat,dampness,drynessandfire.Whenwetrytodiagnose“laryngeal cough”,donotforgettoaskourpatientswhetherhiscoughiscausedbythroatitchingornot.Inthetreatmentof“laryngeal cough”,ProfessorJiangJianpointedoutfourmaintherapeuticprinciples,whicharebasedonantiallergy,replenishingyintoease thethroat,clearingheatandtoxicmaterials,ventilatingthelungtosuppresscough.Thesefourprinciplescanbeflexiblycombined. Alloftheaboveacademicinsightshaveenrichedthetherapyof“laryngealcough”further. KeyWords Laryngealcough;Experience;Academicinsights;@ JiangJian 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8.10.044

喉源性咳嗽的中医辨证分型和常用治法

喉源性咳嗽的中医辨证分型和常用治法

喉源性咳嗽的中医辨证分型和常用治法一、起源与定义喉源性咳嗽,又称喉咳,首次见于1989年干祖望编著的《中医喉科学讲义》[1]。

基于“喉为肺系”的理论,干老首创“喉源性咳嗽”的病名,通过辨证求因,疗效卓著,充分体现了中医药辨证论治的优势。

干老认为:喉源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因过敏因素的增多,患病的机率更高,但是临床治疗往往与普通的咳嗽混为一谈,所以治疗效果多不理想。

只有从临床病例中不断探索该病的症状特点、病因病机、辨治原则等,才能有的放矢,提高临床疗效。

本病属于中医学“慢喉痹”“风热喉痹”等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慢性咽炎”或“上呼吸道感染”[2]。

近年来,随着气候改变、环境污染加重,喉源性咳嗽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抗生素为主,疗效不佳,并且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大,中医药治疗收效显著,具有明显优势。

喉源性咳嗽胸透、实验室检查多无明显异常,抗生素治疗效不佳,一般止咳中成药也难以奏效。

该病迁延难愈,治疗不当,可迁延数月或经年。

此病类似中医秋燥咳嗽,实则四季均可发生,且用养阴清肺法治疗多不效。

二、临床表现喉源性咳嗽好发于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多数患者既往有慢性咽炎病史。

喉源性咳嗽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①咽喉痒如蚁行,阵发性咽喉奇痒作咳,一痒必咳,连连不止,痒息咳止,不痒不咳;②咳呈连续性甚至痉挛性,痰少或痰黏难咳,咳出则爽;③咳嗽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亦有不定时者,咳嗽每天常有7-8次,严重时每小时10次以上;④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咽喉部干燥微痛或异物感;⑤少数患者可有发音音色粗糙,甚至嘶哑;⑥油烟、灰尘、冷空气、说话多、刺激性气味等容易诱发,有时表现为难以抑制的刺激性咳嗽;⑦病情轻重不等,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则数周,长则数月甚至数年;⑧咽喉部检查可见黏膜慢性充血、增厚,有或无咽部淋巴滤泡增生。

肺部X线检查多无异常[3]。

三、病因病机喉源性咳嗽的病因病机繁杂,涉及到诸多脏腑[4]。

喉痒呛咳、越咳越痒,不能单纯止咳,此方最起效!

喉痒呛咳、越咳越痒,不能单纯止咳,此方最起效!

喉痒呛咳、越咳越痒,不能单纯止咳,此方最起效!咳嗽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的小毛病,大家往往也不太重视。

但若是细细分辨,我们会发现咳嗽的症状其实并不相同。

有一种咳嗽,表现为喉痒呛咳,连咳数十声且越咳越痒。

这种咳嗽往往吃传统止咳药效果欠佳。

今天,余国俊老师告诉我们,这种咳嗽就是干祖望老先生提出的“喉源性咳嗽”,治疗方法应当这样——风燥伤津,咽喉失濡,喉痒呛咳,越咳越痒,越痒越咳,痰少难咯者,祛风润燥,宣肺祛痰,加味喉科六味汤主之。

加味喉科六味汤方荆芥10g,防风10g,桔梗10g,甘草6g,薄荷10g,僵蚕10g,蝉衣10g,紫苏叶10g,木蝴蝶10g加味喉科六味汤方荆芥10g,防风10g,桔梗10g,甘草6g,薄荷10g,僵蚕10g,蝉衣10g,紫苏叶10g,木蝴蝶10g一、方证浅识本方治疗喉源性咳嗽。

“喉源性咳嗽”这一病名,由现代中医喉科奠基人于祖望老先生创造。

此病之主要症状是咽喉干燥、发痒,痒则咳,咳则呛,持续不断,越咳越痒,越痒越咳,形成恶性循环。

其主要病位在咽喉;主要病机为风燥伤津,咽喉失濡。

亟须祛风润燥,宣肺解痉。

《喉科秘旨》之六味汤,以荆芥、防风宣肺祛风,桔梗、甘草祛痰清火,薄荷、僵蚕祛风解痉,余加蝉衣助僵蚕祛风解痉,加紫苏叶、木蝴蝶疏肝和胃、宣肺利咽,锦上添花也。

二、用方缘起我早年治咳嗽,喜用杏苏散、止嗽散、参苏饮等,疗效平平。

后来受江老点化,学用江氏金沸草散,疗效显著提高。

但江氏金沸草散治西医喉科诊断的“咽喉炎”,疗效不好。

1989年,北京名医何绍奇先生邀我为其主编的《现代中医内科学》一书撰稿。

该书出版后送我一本,书中就有干祖望老先生撰写的“喉源性咳嗽”一节。

余再三拜读之后,陶渊明“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诗句不禁涌上心头。

干老指出,喉源性咳嗽之主要病机为风燥伤津液、咽喉失濡养,而一般不存在“肺气不降”这一普通咳嗽的基本病机。

干老强调说:“一切慢性咽炎,主症就是咽部干燥。

六味汤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92例

六味汤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92例

部 x线检查正常 , 听诊双肺 呼吸音清晰或粗糙 , 咽部可见
黏膜充血或 咽后壁有淋 巴滤泡增生 。 1 3 治疗方法 . 予六 味汤加味 。药物组 成 : 芥 、 荆 防风 、
薄荷各 1 , 0 g 白僵 蚕 1 , 0 g 白芍药 1 , 梗 1 , 菀 5g桔 5g紫 l , 5g款冬花 1 , 5g 百部 1 , 5g木蝴蝶 1 , 0g 牛蒡 子 1 , 5g 玄
肺气 , 下气化痰止咳 , 且性 温而不热 , 润而 不燥 , 牛蒡子辛 寒, 疏散风热 , 咽, 利 玄参 滋 阴降 火 , 咽喉 , 门冬 养 阴 利 麦
生 津 润 肺 , 蝴 蝶 苦 甘 凉 , 肺 热 , 咽 喉 , 芍 药 、 草 木 清 利 白 甘
14 疗效标准 .
2 结 果
治愈 : 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 ; 好转 : 咳嗽减
4 讨 论
12 诊 断标 准 .
痰或少痰 , 有时咳则呛而持续 不断 , 受凉 或闻吸刺激 性气
味 咳嗽加重 , 起病前有上 呼吸道感染 的病史 。血常规 、 胸
喉源性 咳嗽为临床常见 病 , 因咽喉疾 病致 咳嗽 , 是 咽
痒如蚁行 , 咽痒则 咳 , 多诊 断为急 、 性咽炎 。肺部 、 慢 气 管、 支气 管相关 检查 大多数 无明显异 常 , 咽部检查 可见慢 性充血 , 咽后 壁淋 巴滤 泡增生 。 或 喉源性 咳嗽属 中 医学 咳嗽 、 喉痹 范 畴, 因有 内、 病 外 之分 , 因多为伤风感 冒后失 治 、 治或过 服甜味 的止咳 外 误
2 0 0 - 20 0 7— 4 09—0 , 们应 用六 味汤 加味 治疗 喉 6我 源性咳嗽 9 2例 , 结果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老中医治喉源性咳嗽经验

老中医治喉源性咳嗽经验

老中医治喉源性咳嗽经验喉源性咳嗽一词由著名耳鼻喉中医专家干祖望在其《干祖望经验集》一书中首次提出,此病的主要特点为:痒为主症,阵发性咽痒,干咳,不痒不咳,多为阵发性顽固咳嗽,咳甚则剧,咳后吐出少许白色黏痰。

湖北中医学院成肇仁教授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者李培生教授,并为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田玉美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成肇仁用疏风和解法治喉源性咳嗽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临床,受益匪浅,浅析其经验。

病因病机喉源性咳嗽患者多因感冒起病,外感风寒风热,有些患者有慢性咽炎、支气管炎病史,滥用抗生素、过服味甜滋腻的糖浆、过用收敛药等不当治疗导致闭门留寇,进而成喉源性咳嗽。

内因方面多因素体虚弱或过敏体质易感外邪,饮食失宜如嗜食鱼虾海鲜、辛辣刺激之物,疲劳过度。

外感风邪不解而流恋咽喉,肺气不利、肺失宣降,郁而化火化燥,喉失液濡。

火邪循经而行,所过之处津液受灼为痰,如《丹溪心法·咳嗽十六》所载“干咳嗽,难治。

此系火郁之症,乃痰郁其中,邪在中”,肺经受邪,则咳吐痰涎,胸胁胀闷。

燥邪既可化火伤津,炼液成痰,又可生风进一步加重干痒,即“无风不作痒”。

辨治方药成肇仁认为,喉源性咳嗽宜用祛风和解之法,根据他多年的经验,他惯用有小柴胡汤、止嗽散、杏苏散。

陈修园在其《医学三字经》中写到:“气上呛,咳嗽生……挟水气,小龙平;兼郁火,小柴清”,其《医学实在易.卷二》一书中亦有:“胸中支饮咳源头,方外奇方勿漫求。

更有小柴加减法,通调津液治优优。

”少阳为气机升降枢纽,枢机不利,火郁内扰,则水液不布、聚液生痰。

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疏利肝胆、通达表里的重要方剂,柴胡减量应用,可以用于开郁调气,治疗郁火咳嗽。

如果没有明显的正虚,成肇仁多用小柴胡汤,取柴胡、黄芩、法半夏和解以宣畅气机、发散郁火。

咳嗽迁延难愈,多用寒热相宜的止嗽散止咳化痰、疏风肃肺,其组成为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

经验方治疗喉源性干咳138例疗效体会

经验方治疗喉源性干咳138例疗效体会

经验方治疗喉源性干咳138例疗效体会黄勤伟(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中医院,贵州道真563500)2.32组疼痛消失时间、JOA 评分比较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JOA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2.42组不良反应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 >0.05)。

见表4。

3讨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工作压力,饮食变化和职业因素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持续增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痹证”、“腰痛”范畴,以肾虚为本,由经络损伤引起,中医骨科和辨证施治给予药物多靶点治疗,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病情。

通过改善血液循环,补益气血等可有效缓解疼痛[5-7];中医骨伤手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和络脉紧张和僵硬,促进炎症物质吸收,减轻炎症水平。

独活寄生汤组成有独活、桑寄生、牛膝、防风、细辛、人参、秦艽、杜仲、川芎、白芍、当归、生地、茯苓、甘草、桂枝,诸药合用,可有效发挥益肝肾、祛风湿、补气血和止痹痛等作用,如独活可强壮筋骨、驱寒祛湿;细辛可祛风止痛;防风可祛风制湿;秦艽可舒筋祛风;牛膝、寄生和杜仲可活血化瘀止痛。

各种药物共奏强壮筋骨,活血化瘀、祛风祛湿之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缓解疼痛。

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可以更好地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减少炎症反应,镇痛效果明显,可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进展[8-10]。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取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观察组则采取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汤剂治疗。

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疼痛消失时间、JOA 评分、腰痛证候积分、舌苔黄腻积分、肢体无力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2组不良反应接近(P >0.05)。

综上所述,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较好,可更好地改善腰痛证候积分、舌苔黄腻积分、肢体无力积分,值得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1]周伟,郑红波,冯穗,等.中医骨伤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化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5):129-131.[2]陈峰,石晓兵,朱烨,等.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8,24(18):90-92.[3]陈普庆,余通汉.中药汤剂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0):149.[4]陈信.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研究[J].陕西中医,2018,39(3):371-373.[5]杨阳.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4):96-97.[6]汤金泉.中药汤剂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8):66-67.[7]张霖,程德根,邝剑彬.补腰健肾汤口服联合肾腧穴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4):611-613.[8]冯会宾.中医骨伤手法+中药汤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分析[J/CD].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0):9826-9827.[9]严学耕.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8):58-59.[10]郭华,李刚,李阳,等.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8):1123-1125、1129.(收稿日期:2019-01-21)作者简介:黄勤伟,男,本科,副主任医师。

感冒过后咳嗽难愈?这种喉源性咳嗽,名医岳美中这个方子大有奇效

感冒过后咳嗽难愈?这种喉源性咳嗽,名医岳美中这个方子大有奇效

感冒过后咳嗽难愈?这种喉源性咳嗽,名医岳美中这个方子大有奇效咳嗽在生活中其实是再常见不过的一种症状了,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比如不小心喝水被呛到了,我们的身体也会咳个不停,当然这是为了排出误入气管中的水,防止出现更严重的后果而出现的生理性反射。

虽然咳嗽很常见,但我们决不能对其过于疏忽,许多慢性的咳嗽正是因为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全面而遗留下的,喉源性咳嗽便是这样一种情况。

喉源性咳嗽是现代中医名家、国医大师干祖望老先生提出的一个中医概念,主要的症状就是咳嗽迁延难愈,咽喉作痒即咳,干咳少痰或者无痰,如果对咽喉部进行检查的话可以发现咽后壁有不同程度的滤泡增生。

且许多病人曾经都有发烧感冒等历史,在经过治疗以后只剩下咳嗽还未痊愈。

对于这样的一种慢性咳嗽,有一个方子能够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那就是锄云利肺汤。

锄云利肺汤是名医岳美中老先生自创的一个方子,方中药物组成是:马兜铃、牛蒡子、桔梗、枳壳、白薇各6克,化橘红4.5克,沙参、山药、杏仁、贝母各9克,甘草3克。

方中马兜铃清肺降气、止咳平喘;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缓解咽喉不适;桔梗宣化肺气,而枳壳功能降气平喘,两者一宣一降,恢复肺之正常气机,也是治疗咳喘常用的一对药物。

白薇清透肺之邪气,且可益阴退虚热;沙参滋补肺阴,山药补益肺脾之气,共同补充肺之气阴;橘红在此处为岳老之经验用药,认为其善治咳而喉痒;杏仁止咳平喘,贝母润肺止咳,甘草则调和诸药。

锄云利肺汤虽然药物比较多,但其药物配伍和“分工”仍然是紧扣病机,共同构成润肺滋阴、利气化痰、利咽止咳之功效。

而对于喉源性咳嗽这样一个疾病,目前多认为其病机为外邪困阻于肺日久,耗伤肺之气阴,扰乱气机,形成痰、虚火之标实与气阴受损之本虚并存,因此在治疗上肯定需要标本并治。

但对于这个方子,其实里面存在一味比较有争议的药物,那就是马兜铃。

当然,我们在使用此方时完全可以用功效相似的桑白皮以替代马兜铃,防止对我们身体带来潜在的危害。

中医辨证治疗顽固性咳嗽

中医辨证治疗顽固性咳嗽

中医辨证治疗固执性咳嗽中医辨证治疗固执性咳嗽蒋吉林、李承珍察看了中医辨证治疗固执性咳嗽的临床疗效。

方法:肺失宣降:治以宣肺止咳,用止嗽散加味。

药物构成:桔梗、杏仁、荆芥、紫菀、百部、甘草、橘红、白前、蝉蜕、木贼、牛蒡子、鱼腥草、浙贝母、红藤等,体虚易感加生黄芪、白术、防风。

肺热阴虚:治以清肺化痰,养阴生津,用清金化痰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

药物构成:桑白皮、黄芩、知母、浙贝母、全栝楼、桔梗、麦门冬、甘草、北沙参、制大黄、芦根、紫菀、百部、金荞麦根、鱼腥草。

若有怒火偏旺加青黛、海蛤壳、了哥王片(每次 3 片,日 3 次)。

痰气上逆:治以化痰降逆,宣肺止咳,兼备肺阴,用基本方。

药物构成:旋覆花、代赭石、南沙参、北沙参、姜半夏、浙贝母、甘草、栝楼皮、杏仁、桔梗、百部、紫菀、苏子、知母等。

肺阴不足:治以清燥润肺,止咳,用清燥救肺汤加减。

药物构成:桑叶、石膏、杏仁、甘草、麦门冬、西洋参、阿胶、胡麻仁、枇杷叶、川贝母、紫菀、代赭石等。

随症加减:兼肾阴不足加鳖甲、玄参、乌梅;痰中带血丝加牡丹皮、生地黄、藕节炭、侧柏炭等。

肺胃阴虚:治以润肺滋胃,止咳,用沙参麦冬汤加减。

药物构成:南沙参、北沙参、麦门冬、知母、玄参、川贝母、生地黄、白前、紫菀、百部、栝楼仁、乌梅、代赭石、石膏等。

随症加减:舌质黯红加红藤、桃仁。

疗效标准: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逝, 2 周以上未复发。

好转:咳嗽减少,痰量减少或干咳转为有痰。

有效:咳嗽好转,但未消逝。

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显然改变。

本组 165 例,治疗 7~28 日,治愈 142 例,好转 23 例,总有效率 100%.。

止嗽散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67例临床效果观察

止嗽散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67例临床效果观察

熟 ,其 半 衰 期 短 ,仅 数分 钟 ,作 用 时 间快 ,可 用来 缩 短 产 程 中 活跃 期 时 间 ,增 强 子 宫收 缩 力 ,加 快 活跃 期 宫 口扩 张速 率 ,减 少 第 l 程 时 间 ,保 存 体 力 ,使 产妇 免 经 受数 小 时 痛 苦 ,增 加 产
母 婴安 全 系 数 。 但缩 宫 素 半 衰 期 较短 ,仅 为 3 i,大 量 使 ~4r n a
用 缩 宫 素 ,有 可 能导 致 水 中毒 。欣 母 沛 又 名 称 卡前 列 素 氨 丁 三 醇 ,与 传 统 前 列 腺 素 类 物 质 比较 ,其 半 衰 期 较 长 ,作 用 时 间
可持 续 2~3h ,生 物 活 性 增 强 ,对子 官 平 滑 肌 群有 较 强 收 缩 作
产 科专 用 有刻 度接 血 盆放 入产 妇臀 下 收集 阴道 出血 量 。称 重法 是
克 ,是 导 致 产 妇 死亡 主要 原 因之 一 。约 7 % ~8 %产后 出血 源 0 0
明 显不 适 为宜 ;② 观 察组 :在 对照 组基 础 上采 用欣 母 沛治疗 ,国 辉 瑞 制药 有 限 公 司生 产 欣母 沛 02 宫 体 注射 ,具 体方 法 :常 .5mg 规 消毒 后 脐下 2 横指 腹 壁 ,针刺 达官 体 ,f抽 无 回血 注入 子宫 ~3 J Ⅱ 肌层 ,效果 不佳 时 ,l ~9 i内可重 复使用 ,总量不 超过2m 。 5 0n rn g 1 评 价 指 标 :比较 两组 治疗 后 效果 及 产 后 出 血量 。① 判定 标 . 3
1 统 ‘ 理 :采用 S S 30 . 4 学处 P S 1.统 学 软 件 ,结果 以均 数 ±标 准差 ( S i± )表 示 ,组 问 比较采 用t 验 ,率 比较 采 用 x2 检 检 验 , 以P<O 5 . 为差 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 0

治喉源性咳嗽验方五则

治喉源性咳嗽验方五则

治喉源性咳嗽验方五则
作者:暂无
来源:《家庭医学(上半月)》 2021年第2期
丁树栋(诸城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诸城 262200)
喉源性咳嗽多是由咽喉炎症引起的咳嗽。

炎性反应刺激感觉神经末梢,产生反射性咳嗽。

其主要症状是咽痒、咳嗽、痰少或无痰,越咳越剧,呈呛咳,甚则痉挛性咳嗽,多为阵发性发作。

少量饮水润喉能使症状暂时缓解,遇刺激性气体、粉尘等可使症状加剧。

本病属中医学中“咽痒”“咳嗽”等范畴。

现介绍治疗该病的验方如下,供参考。

⒈金银花30克,荆芥、桔梗、紫苑、款冬花、牛蒡子、连翘、麦冬各10克,百部、薄荷、甘草各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⒉忍冬藤、桑叶各12克,防风、荆芥、款冬花、麦冬、桔梗、前胡、杏仁、沙参各10克,薄荷、甘草各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⒊野菊花、蒲公英、生姜各15克,橘络12克,牛蒡子、瓜蒌、川贝母、荆芥、防风、甘
草各10克,百部、射干各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⒋金银花30克,生地15克,玄参、芦根各12克,半夏、杏仁、瓜蒌、荆芥、防风、牛蒡子、甘草各10克,薄荷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⒌桑白皮、川贝母、杏仁、苏子、半夏、黄芩、百部、防风、荆芥、牛蒡子、沙参、麦冬、甘草各10克,薄荷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精)

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精)

3.感冒、时邪、疫毒 3.1退热灵方(汪履秋〔组成〕银花15G,连翘15G,薄荷10G〔后下〕,荆介10G,板蓝根30G,半边莲30G。

(成效疏风散邪,清热解毒(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感冒,包括外感风热证和风寒化热证,临床表现发热重,恶寒轻,或发热不恶寒,无汗或少汗,头身疼痛,苔薄脉浮等。

〔用法〕每剂水煎二次,薄荷后下,煮一、二沸即可,重者可一日三四服。

〔方解〕本方中银花、连翘、板蓝根、半边莲意在清热解毒,降热退烧,究其药性寒凉清解,假设不复辛品,则无散邪解毒之效,“风为百病之长”,四时皆有,故再取辛散的薄荷、荆介二药辛凉、辛温合用,以冀辛平疏风散邪,共奏散热、清热、退热之功。

〔加减〕兼见鼻塞咳嗽时,加用杏仁、桔梗、苍耳子、前胡,夹有咽喉红肿疼痛,可参入牛蒡子、山豆根、僵蚕、蚤休之类。

〔按语〕此方集辛温、辛凉、清热药于一体,药性清灵,适应范围广,疗效确切可靠,凡新感外邪,肺卫郁闭者,皆可取其散邪清热,对风热、风寒化热及温热病初起邪在表有“退热灵,一用就灵”之誉,曾对100例患者进行观察统计,有效率95%以上,平均退热时间48小时。

〔典型病例〕陈某某,男性,58岁,南京人。

因恶寒发热三天而求治,查T39.2度,头痛微寒,服APC能得汗,但热仍不退,舌苔薄黄,脉象浮数,拟用本方煎服,每日二剂,药后次日即热退身凉,诸症悉平。

3.2清暑定中汤〔祝伯权〕〔组成〕佩兰10G,生地10G,麦冬10G,藿香10G,竹茹10G,半夏曲10G,陈皮10G,扁豆10G,川厚朴6G,焦曲12G,茯苓10G,滑石块10G 〔成效〕养阴清热,利湿化浊〔主治〕夏季感受暑湿之邪,症见头晕,头痛,身倦,恶心或吐或不吐,自汗或无汗,其恶寒与伤寒略同,不过发热较重,心烦较甚,脉虚等是其别也。

〔用法〕日一剂,清水浸泡30分钟,文火煮沸5分钟即可,二煎共取汁400ML,二次分服。

〔方解〕本方据香薷饮、六合定中汤、人参白虎汤等方加减,方中生地、麦冬养阴生津;佩兰、藿香消暑化湿去浊,醒脾和中止呕;竹茹清胃热止呕;半夏曲、神曲健脾胃消食止呕;陈皮、厚朴秆气除湿散满;扁豆清暑渗湿和脾;茯苓健脾祛湿;滑石清暑除热,渗湿利尿。

跟师笔记之六拿几个医案说事儿

跟师笔记之六拿几个医案说事儿

跟师笔记之六拿几个医案说事儿案一:2010年7月28日,马某,女,45岁。

主诉:慢性咽炎十余年。

近咽痒咳嗽,咽部异物感。

黄痰,纳可,大便调,眠可。

舌暗苔薄白脉细弦缓。

处方:生麻黄3 炒杏仁12 姜半夏9 僵蚕12 蝉衣9 桔梗12 射干15 浙贝母12 生甘草3五剂高建忠案二:2010年8月1日,王某,女,26岁。

主诉:声嘶近半年。

咽部异物感,痰粘。

舌淡红苔白脉细缓。

处方:生麻黄3 炒杏仁12 僵蚕12 蝉衣9 浙贝母12 桔梗12 生山楂12 射干12生甘草3四剂高建忠列位看官,不知道大家看出点什么问题没有?这是个什么方子,呵呵。

如果我说这是三拗汤加减,些许您可能还能接受。

可是如果我告诉您,这是一张很纯正地道的麻杏石甘汤,不知道您的心灵是否能承受住这样的视觉冲击?的确,这样理解这个方子,真的需要勇气。

欲知内情如何,且听我慢慢道来:高老师说:“中药是用性味治病的。

”麻杏石甘汤里面的三味药都有,唯独没有石膏。

石膏哪里去了?如果我们拿高老师的这句话来寻找答案,中药是用性味来治病的。

石膏虽然不在,那么石膏的性味在不在呢?《本经》说,石膏,辛、甘、寒。

看看我们案里面的方子,僵蚕、蝉衣味辛而上行。

以代麻杏石甘汤中石膏之辛;桔梗、射干味寒而清利。

以代麻杏石甘汤中石膏之寒。

这样说来,石膏的形虽然不在,但是石膏的神却赫然纸上。

仲景立方垂万世之法,有人说伤寒的113方实际上是仲景的113法。

不妨看看,仲景先师随便将麻黄汤中的桂枝拿出来,再放进去一味石膏。

寒温立变,一首辛温解表的方子马上变成了一首辛凉甘润(你说是辛凉宣散,我也没意见)的方子。

他这样做的目的莫非是想告诉我们:“你们看,我的这本书,方子里的药如果变一变的话,其乐无穷,其用也无穷呀!”(当然,张老没有这么直说,而是委婉的表达了这个意思。

因为他知道,这话要说给笨蛋听了,他的方子指不定变成什么凄惨的德行了)那么后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用药思维?说后世医家在不同的程度发展了伤寒论,甚至在不同的领域超越了伤寒论。

仁者医堂医话(6)喉源性咳嗽案

仁者医堂医话(6)喉源性咳嗽案

仁者医堂医话(6)喉源性咳嗽案
喉源性咳嗽是由国家级名老中医干祖望教授首次提出的。

喉源性咳嗽顾名思义就是喉咙疾患所引起的咳嗽。

它的主要特点是:病史长,反复发作,痒为主症,咽痒如蚁行,阵发性咽痒,干咳,不痒不咳,咳的起点在声门之上,多为阵发性咳嗽,咳甚则痉挛状,咳嗽后吐出少许白粘痰。

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咳嗽,属中医学“咳嗽”、“喉痹”范畴。

笔者认为本病主要是因外邪滞留于肺经,风邪与郁痰结于咽喉的病变,其中大部分为风热郁痰留滞肺经。

典型病例:
金某,男,37岁,因“咽痒咳嗽7年加重1周”于2017年2月15日来诊。

患者7年来咽痒,如蚁行,咳嗽阵发,无痰,近一周自觉受凉后病情明显加重,夜间症状明显,影响睡眠。

舌质淡红,苔薄根部腻带黄,脉滑,发病无咯血胸痛,无喘息。

查:双肺无明显干湿啰音,咽喉部轻度充血水肿,干燥无液.后壁粘膜干枯。

辩证:风邪与郁痰结于咽喉
治拟:祛风利咽,化痰止咳
方选:利咽止咳汤加味
桔梗10g牛蒡子10g杏仁10g瓜壳10g浙贝母10g威灵仙15g 矮地茶15g南沙参20g僵蚕10g蝉蜕5g甘草3g麻黄6g柯子5g 7贴
2017年2月22日复诊。

患者高兴的说,1贴药后咳嗽减半,7贴后基本不咳,效不更方,原方再服7贴,巩固疗效。

虞山医话:所有病例均来自笔者临床验案。

作者简介
张建忠虞山国医馆馆长主任中医师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肺系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呼吸病﹑过敏性疾病和肥胖相关代谢性病﹑亚健康各症﹑疑难杂病(胆石症﹑银屑病﹑萎缩性胃炎﹑帕金森病﹑中风后遗症)的纯中医调治。

慢性咳嗽治疗体会

慢性咳嗽治疗体会

慢性咳嗽是指持续 咳嗽 > 3周 , x线
胸 片 正 常 , 明 肺 部 疾 病 的 咳 嗽 。长 期 无
白皮 、 芦根 、 花 、 银 鱼腥 草等 , 而少 用或 不 用 苦寒之 品 , 山栀 、 如 野菊 、 大青 叶 、 山豆
根 等 ; 遣 方 用 药 时 常选 用炒 制 或蜜 炙 之 在 品, 以折 其 寒 性 , 护 脾 胃 , 炒 前 胡 、 顾 如 炒
肺 脾 同补 , 用 炒 扁 豆 、 白术 、 山药 之 选 炒 淮 类 以巩 固疗 效 。
慢性咳嗽常 由外感 六淫 、 食不 节 、 饮
情 志 失 调 、 累 过 度 所 致 , 疗 以调 畅 肺 劳 治
邪束表之象 , 当首以疏风解 表为治 。
辨 证 辨 病 须 合 参
腑气机为基本 大法 , 同时需 结合 时令 , 辨 其内外缓急 , 灵活化裁 。 宣肃并用 , 畅肺气《 调 医学心 悟》 : 言 “ 肺体属金 , 若钟然 , 非 叩不 鸣 , 譬 钟 风寒 暑湿燥火六淫 之邪 , 自外 击之则 鸣 , 劳欲 情志 , 食 炙J 之火 白内攻 之 则亦 鸣。 饮 博 ” 所 以不论外感 内伤 , 咳嗽不 止于肺 , 而不 离于肺 , 总归于邪客于肺所致 。故治疗慢
覆花 、 代赭石之类 以降逆 和 胃。辨缓急 是 指辨清患者就诊时以虚证为主 , 还是 以实
证 为 急 。慢 性 咳 嗽 病 程 较 长 , 一般 都 有 肺 脏 的虚 损 之 象 , 若 诊 时 新 感 外 邪 , 风 但 有
苏子 、 炙桑 白皮等 , 并常加用焦 山楂 、 焦六 曲、 炒谷麦芽 、 炒鸡金 等健 胃消食 之 品以 增强脾 胃运化功能 ; 在缓解期 捌补 时更 须
0 18 7. 8

风药在喉源性咳嗽中的应用探析

风药在喉源性咳嗽中的应用探析

风药在喉源性咳嗽中的应用探析王东梅;蒋建云【摘要】@@%目的:探析风药在喉源性咳嗽中的应用.方法:从风药主散,疏风利咽;风药主行,祛风豁痰;风药能发,疏散郁火;风药走窜,搜风通络;风药升散,上通鼻喉二窍;风药走上,引经报使等方面探讨了风药在喉源性咳嗽中的应用.结论:风药是一类味辛质薄、药性升浮,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邪病证的药物.【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2(033)009【总页数】3页(P1220-1222)【关键词】咳嗽/中医药疗法;风药(中药)/治疗应用【作者】王东梅;蒋建云【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61007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6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7风药指味辛质薄、药性升浮,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邪病证的一类药物。

喉源性咳嗽最早由我国著名中医耳鼻喉专家干祖望老先生提出,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耳鼻喉科或呼吸科门诊的主要病种之一。

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大气污染的加重,喉源性咳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中医治疗喉源性咳嗽有其自身优势,临床报道很多,有辨证分型论治者,有验方治疗者,有穴位治疗者,有针灸治疗者,有刺血疗法者,有咽喉局部雾化或喷雾治疗者。

笔者擅长于辨证应用中药汤剂治疗喉源性咳嗽,并从临床实践中体会到风药的合理运用在该类咳嗽的治疗中十分重要,并且尚未见有关方面的专门报道,故撰此文探讨风药在喉源性咳嗽中的应用,以飨同道。

1 风药的含义、特点、分类及品名“风药”之名最早由金元四大家李东垣明确提出。

风药以风冠名,取其风性清扬、风性开泄、风主动、风善行、风易走阳位之义,风药一般质地轻薄,气味辛香,主升主浮。

风药具备升、散、行、透、窜、动、通等特点。

风药通常分为驱散外风药和平熄内风药两大类,临床上多指驱散外风药。

临床风药约三十余种,在此无需逐一赘述,笔者用于治疗喉源性咳嗽的风药多选用蝉蜕、薄荷、桔梗、牛蒡子、荆芥、防风、射干、前胡、细辛、白芷、辛夷花、苍耳、银花、连翘、桑叶、菊花、腊梅花、僵蚕、地龙、威灵仙等品。

治疗咳嗽的点滴体会

治疗咳嗽的点滴体会
导 , 结 归纳 为新病有 表证 者为 外感 , 病 反复发 作者 为 内 总 久 伤 , 感 治 以辛 温 发 散 , 外 内伤 治 以清 润 培补 。
羊藿配蛤蚧 等补命 门真 火 ; 盆子配金樱子 、 覆 诃子配五 味子 、 芡实配莲 子稳 固肾气 ; 知母配 黄柏 、 皮配生地泻 肾之 虚火 ; 丹 补上焦用人参配黄芪 , 补中焦用 白术配 山药 , 补下焦用 附子配 肉桂 、 黄配枸杞 ; 地 泻上焦用 黄芩配栀 子, 中焦 用生石膏配 泻
涸 ; 为 生 化之 源 , 土 , 惧 虚 、 。因 此 , 内 伤 咳 嗽 不 宜 脾 属 最 湿 治
喉源性 咳嗽 、 咳嗽变异性 哮喘 、 鼻后滴漏综 合征 及胃、 管返 流 食
性咳等 , 应仔细甄别 , 有针对性 的治疗 , 才能 取得好的疗效 。 如喉源性咳嗽常 为刺 激性 干咳或呛 咳, 伴有 咽痛、 痒或 咽部 异
术 燥 脾 湿 ; 苓 配 山 药 渗 脾 湿 ; 胡 配 升 麻 提 中气 ; 丝 子 配 茯 柴 菟 狗 脊 、 戟 天 配 淫 羊 藿 、 虫 夏 草 配 蛤 蚧 等 温 肾 阳 ; 贞 子 配 巴 冬 女 旱 莲 草 、 地 配 枸 杞 、 胶 配何 首 乌 等 滋 肾 阴 ; 熟 阿 附子 配 肉 桂 、 淫
物 感 , 干 燥 等 。治 疗 多 以 清 润 为 主 , 沙 参 、 冬 、 冬 、 咽 如 麦 天 知 母、 贝母 等可 选 用 ; 咳嗽 变 异性 哮 喘 又 称 咳 嗽 型 哮 喘 , 以 慢 性 是
咳嗽为唯一临床症状的一种特殊类型哮喘 , 主要表现为反复发
作 的 刺激 性 、 固性 干 咳 , 缘 无 故 地 咳 嗽 不 止 , 续 几 个 月 顽 常无 持
2 6

泻白散合沙参麦门冬汤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87例

泻白散合沙参麦门冬汤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87例

8 7例 中 , 治愈 ( 嗽 、 咳 咽痒 、 咽痛 、 咳痰 等症 状 消 失 , 喉粘 膜 光 滑 无 充 血 , 后 壁 淋 巴 滤 泡 完 全 消 咽 咽
毒糖浆类药物, 伤及脾 胃, 脾为后天之本 , 气血生化
之 源 , 虚可 导致 气 血 不 足 , 血 同 源 , 亏致 喉 痒 脾 津 津
失)2 , 8 例 好转 ( 咳嗽、 咳痰 、 咽痒症状减轻 , 相关体 征好转 ) , 4例 无效 ( 咳嗽 、 咽痒症状及体征 与治疗前 无 咀显变化 ) … 有效 率 9 .5 , 程 2天 ~ 1例 88 % 疗 3

咳嗽, 咽喉干燥 , 这也正体现 了《 素问・ 阴阳类论》 中
糖 控制 可 , 诊断 为 喉源性 咳嗽 , 予上 方并 交待 徐缓慢
咽 的服 法 。2剂 后 , 痒 及 咳 嗽 明显 减 轻 。再 服 5 喉
剂 , 状 消失 。随访 3个 月未 见复 发 。 症
5 讨 论
喉源性 咳嗽是 由南京 中医药大 学 干祖望 教授在
药 物组 成 : 沙参 1 , 冬 1 , 叶 1 , 甘 5g 麦 0g桑 2g 生

减治 疗喉 源 性 咳 嗽 8 7例 , 得 了较 好 的疗 效 , 取 恨道如 下因 后 医 疗l :3 。 月 感 在 院 咳个 3前 冒 某 治
痛等症 状 消失 , 咳嗽 始终 不 除 , 唯 咽痒 则 咳 , 咳痰 频
少 。以夜 间为 甚 , 愈痒 愈 咳而无法 中止 , 只有 饮水 可
枣: 目的 : 观察 泻白散合 沙参麦 门冬汤加减治 疗喉 源性 咳嗽 的 临床 疗效 。方法 : 对近期 上呼 吸道感 染后 , 其他症 状 消失, 唯
艮或的.服:参冬疗切 频 缓的。:2 转, 吏总 8%论 沙门治确 量. 下法果 8好 _, 率8结 和麦汤,。 服 咽服结 愈 , 例_ 不加 7人白治源嗽 采 徐 I有9 。散疗性 效 例 效例 本 止剧8 泻法喉咳 并少 病 5 用 治例 4

“加味三拗方”治疗喉源性咳嗽

“加味三拗方”治疗喉源性咳嗽

体消瘦,阴阳皆虚不耐攻伐,维护正气是治疗的关键,取“中病即止”之意即可。

3 结语恶性肠梗阻病位在肠,大肠隶属六腑,“六腑以通为用”,其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

热、寒、湿等内邪伏留、饮食不节、术后气血瘀滞等因素导致肠腑传导失常,通降受阻,以致水液潴留,闭阻于中,进而产生梗阻的表现。

肿瘤病人体质虚弱,罹患肠梗阻之际,病情进展较快;又因气血阴液暗耗,若出现全身中毒甚至亡阴亡阳之危象,则情况紧急,后果难料,故应尽早干预。

复方积雪草灌肠剂方中,积雪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血证论·便闭》云:“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遗热于大肠则便结。

肺津不润则便结。

肺气不降则便结”,重用五指毛桃,取其“补肺行气”之意,上下同治,使肺得宣降,津液以行,腑气得通;当归活血止痛,润肠通便;槐花凉血清肝;生大黄泻下攻积,解毒逐瘀;煅牡蛎软坚散结,止痛;益母草活血;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苦参逐水除痈。

诸药合用,扶正祛邪并用,攻破补养兼施,使气机通调、升降平衡。

灌肠疗法首见于《伤寒论》,临床使用中药保留灌肠,通过肠壁对中药成分的吸收可治疗局部甚至全身的病变,适用于恶心呕吐而不能口服药液的患者,药物直达病所,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了局部的血药浓度。

在患者拒绝手术的情况下,予中药浓煎灌肠,起到了较好的泻下通腑作用。

复方积雪草灌肠剂组方灵活,毒副反应小,操作简单,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 赵禹博,王锡山.恶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5,4(5):80.第一作者:赵良辰(1993—),女,硕士研究生,中医肿瘤学专业。

通讯作者:方灿途,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3568076269@修回日期:2020-09-15编辑:吕慰秋喉源性咳嗽是指以阵发性咳嗽、咽痒即咳、咳时不爽、连续不息,甚呈痉挛性,咳痰少而黏或无痰干咳为临床特点的疾病。

因狂咳刺激,咽部检查可见咽峡或声带轻度充血,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

辨证治疗喉源性咳嗽144例

辨证治疗喉源性咳嗽144例

辨 证 治 疗 喉 源 性 咳 嗽 1 4例 4
庄振 裕 . 新 主 费 ( 建省泉 州卫 生学 校 3 20 ) 福 6 0 。
[ 中图分类号 3  ̄ . 1 [ 献标识码 ] [ R2 6 1 文 B 文章 编 号] 0 4 2 1 ( 0 2 2 0 6 2 1 0 - 8 4 2 0 ) ~0 1 —0
19 年 5 93 月 ̄20 年 1 00 0月. 我们采用辨证论治 的原则 治疗喉 潦性咳嗽 14 , 4 例 取得 良好效果 . 卜 现彳绍如下。
1 临床赉料 1 4倒 . 9 例 . 4 4 男 7 女 7例 ; 年龄 B ~5 3 1岁 1 7倒,0 8 5 ~3 岁 6 .7 5岁 3 例 ,4 2岁 2 6例 3 ~2 6 2 ~1 5例。 均 3 士7 5岁‘ 平 O . 病 程 1年 以下 2 倒 . ~2年 4 5 1 7例 ,~4年 s . 年 上 2 7倒 5
滋阴利咽或 滋养肺 肾. 清热剥咽 ,肺 胃阴伤者 沙参麦冬 汤加减 : 参、 沙 扁豆 、 生地 、 参、 元 花粉 、 梅各 1g 麦冬 1 . 乌 5. 2 g 川 见末 6 , g 桔梗 、 生诃子各 1 . 0 甘草 3; g g 肺肾 阴伤 者用麦 味 地黄汤 加减 ; 生地、 山药、 山茱萸各 1g 丹 皮、 、 o. 玉蝴骠各 1 气用两伤者 缸; 加太 子参 、 生黄芪 ; 阴虚火旺者加知母 、 黄柏 女贞子。 寒痰 湿 l 倒; 5 教师 I 例 . 6 营业员 2 倒 . 户 2 例 . 工作者 1 1 个体 9 文体 7 阻型: 咳嗽. 痰粘或滑稽. 色白量步, 或嗳鼻时清稀疲可从咽 例. 生 9 . 学 例 其它 2 ; 2例 痰热蕴结 型 4 倒 . 9 风火 内郁 型 3 1 部 咳出, 底粘膜苍 白精润, 晒 密性分秘物 增多 . 塞 . 鼻 呼吸欠 例. 痰淤阻结型 3 例 . 7 阴虚内热型 1 倒 . 寒痰湿阻型 l 倒 7 o 畅. 受凉时症状加重. 伴有胸闷, 恶心欲呕, 舌淡苔白腻. 脉濡 全部 病例均经西 医五 官科门诊确 诊为慢 性咽喉性 疾病 , 均表 缓 多见于慢性鼻 咽炎 . 肥厚性咽炎者 治 以温化寒痰, 通窍 现出不同程度 的咳嗽 或干 咳、 咽喉痒 、 干姻 痛、 咽 声音嘶哑或 利咽 用苓甘 五昧 姜辛汤加味 : 茯苓、 半夏 、 白芥子各 1 . 五 咽喉 梗塞感 。 味子、 干姜 准 枝 、 煨诃子各 8 , 、 g细辛 炙甘草各 5, g杏仁 l . O g 2 治疗方法 辛黄花 lg 2。脾虚湿盛加苍术、 白木; 风寒者加苏叶、 麻黄。 痰热蕴结型 : 咳嗽 . 咯吐痰 黄稠粘 而不爽 , 咽部充 血. 咽 另外. 热象明显者常 银花、 野菊花、 一点红、 黄鹤菜、 穿 后壁淋巴滤泡增 生. 有黄色分泌物滞 留或吞咽梗塞或作呕吐 心莲 、 爵麻、 生甘草 等中草药任选 1 味 . 水煎. ~3 适量 古咽 日 状.1 , I渴 舌红苔黄腻 . : 棘弦滑数 。 多见于慢性喉炎 、 肥厚性咽 数次 咽部 充血者 以珠 黄散、 西瓜霜 吹布 . 若咽喉滤泡增生 . 炎急性 发作或 反复发作者。 以清热化痰 . 治 剥咽散结。 用黄连 或有小结节者 . 以锡类散吹布 则 上方 中药水 煎服 . 1 服 2 为一疗程 . 日 剂, 0剂 可连服 3 温胆汤加 嚷 : 、 黄连 枳壳 、 夏各 1g陈 皮、 半 . O 胆南 星各 8 , g竹 沥汁3m1 0 . 茯莓、 山豆根各 1g 甘草 5。 5. g 痰稠难咯加浙贝、 个疗程 全 3 疗效 标准 瓜萎、 浮海石 ; 红、 痛加赤芍 、 、 。 咽 肿、 黄芩 山栀 风 火内部塑 : 干咳少痰 . 呛咳连莲 . 咽痒咽痛 . 声嘶 , 咽 吞 显效 : 治疗后 自觉症状 消失 . 咽部粘 膜慢 性充血捎失 咽 时疼痛更甚 . 咽峡部粘膜充血 明显 。腭扁桃腺肿大或咽底 淋 后壁淋 巴滤泡或 声带结 节消失或 明显j轻 ; 舂 有建; 岛黄症状 巴滤泡充血 、 白色分泌钧舯着 , 为风热 诱发或寒包火症 者 . 明显好转, 若 咽牯膜慢性充血j轻, 舂 淋巴滤泡缩小或减少: 无 可伴见寒热, 鼻塞 等表 证, 尖红苔薄黄 . 舌 棘数或 浮散。多见 效: 治疗后 自 觉症状改善甚少. 咽部体征仍存。 于鼻咽炎、 慢性扁桃腺炎- 慢性咽喉炎急性发作者。 治以清热 4 治疗 结暴 蔼 火或疏风 清热 . 肿利 咽。风热所致 者用银翘散加减 : 消l 银 14 中 显 敏 5 倒 . 3 .7 ; 效 6 例 , 4捌 O 占 4 2 有 7 占 花、 板兰根 、 连翘各 1g桔梗 、 , 5 荆芥 各 lg牛蒡子 1 , o. 薄荷 、 4 3 ; 2 g 65 无效 2 例 . 1 .5 ; 7 占 7 总有效率 为 8 .5 。其中 8 12 马勃 各 8 , g 甘草 3 ; g 吠热 内部 用甘拮汤 加昧 : 甘草、 梗, 桔 荆 痰热蕴结. 风呔内部困挟井邪. 热象明显者着童清热化臻制 芥、 花粉、 生地、 黄芩 、 山栀 、 黄连 、 大青 叶、 兰根 . 风寒 者 咽, 板 夹 效果鞍显; 痰淤阻结、 阴虚内热、 寒痰谩毂荨型因暗伤或 加重稍芥量. 井加辟风、 僵蚕, 咽痒声嘶加射辛 、 蝉衣 挟病理产梅痰浊与淤血. 咽喉局灶慢性病变明星, 疗效稍逊。 各型疗效 见表 l 。 痰 撒阻结 型 喉痒 , , 咳嗽 嚷痍色 褐粘 . 喉部有异物感 , 咽 1 表 J 各星开 比 墓 恻( 毛键不适 . 时或刺 痛, 声嘶 . 扁桃 琼或咽后 壁淋巴滤抱量 糙 腭 米群增生. 表面碍见粘性分泌物附着. 咽干. 舌质暗红或有淤 斑 . 萏白浊蒜 . 舌 脉弦精 多见 于慢性 咀炎 、 咽角化症 、 小 声带 结者。 治 涤痰消结 . 化淤利咽 , 用消壤 丸台二陈汤加减 : 茯 苓、 象贝各 1g元参、 5. 牡蜗各 3g红花 6. 0, g赤芍 1g半夏、 2. 陈皮 、 郁金各 1g 甘草 3 。 Ot g 疲结较甚可 加黄药子 、 白射子 . 淤 血明显加当归琵 、 丹参 . 挟痰热者加垒银花 、 黄芩、 夭竺黄 。 阴虚 内热型 : 咽喉 干燥 . 部有异 物感 . 咽 咽红干痛 . 咳 干 5 典 型病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蒋建云辨治喉源性咳嗽经验
罗瑞雪1何翠蓉1杨国荣1指导:蒋建云2
1 四川省蓬安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四川蓬安637800)
2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呼吸科(四川成都610072)
摘要:四川省名中医蒋建云教授辨治喉源性咳嗽经验丰富,蒋师认为喉源性咳嗽以风热郁痰结滞于咽喉为主,治疗上以疏风利咽、清热祛痰、润肺生津、活血化瘀为法。

强调治疗的关键是清利咽喉。

本文重点介绍了其经验方利喉止咳汤的组成、特色及其临床加减运用。

关键词: 喉源性咳嗽;利喉止咳汤;名中医经验;蒋建云
蒋建云教授为四川省名中医,临证数十年,学验俱丰,其应用经验方利喉止咳汤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颇佳。

笔者跟随老师学习,获益匪浅。

现就跟师临证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喉源性咳嗽是指因咽喉疾病引起的咳嗽,实为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诱因引发的一种咽喉部疾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咳嗽[1]。

属中医学“咳嗽”、“喉痹”范畴。

于1987年由著名老中医干祖望教授首先提出该病名[2],该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一般病程较长,不易治愈。

蒋师认为本病主要是因外邪滞留于肺经,风邪与郁痰结于咽喉的病变,其中风热郁痰留滞肺经者占十之七八。

咳嗽为肺之主症,凡咳嗽皆为肺气宣肃不利,开阖失司所致。

《景岳全书·咳嗽篇》云:“咳证虽多,无非肺病。

”咽喉为肺之门户,与肺直接相通又在肺之上端,《素问·太阴阳明论》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故外邪最易侵犯。

《重楼玉钥·喉科总论》也指出:“喉者空虚,主气息出入呼吸,为肺气之道也。

”故肺的气机调畅,则喉的功能正常,呼吸通畅,语音清亮。

若感受风邪,不能宣散,困于肺经,独郁于喉,壅
塞肺气,肺气滞塞,水道不利,停湿为痰,气滞与痰凝互为因果,胶结喉窍,气道不利,逆而为咳。

此病机一为感受外风,风盛则痒;二为外邪久郁,化火生痰并生痒,痒造成本病。

久咳伤及肺之气阴,则见阴虚;久咳肺失治节、“久病入络”,则见血瘀。

故蒋师同时指出临床上也常见风寒、阴虚、血瘀等证,医者当详辨,不可犯虚虚实实之戒。

2 辨治原则
对于喉源性咳嗽的治疗原则,蒋师推崇明清温病学派的治疗方法,尤重清·程永培《咽喉经验秘传·通喉痹论》所论“凡喉症之生,属痰、属风、属热,多因郁火而兼热毒。

大要去风痰,解热开郁为极紧”,提出治疗当疏风利咽、清热祛痰、润肺生津、活血化瘀,以达祛邪扶正、去痒止咳之目的。

蒋师认为治疗该病的关键是清利咽喉。

因其病位主要在咽喉部,若喉得畅利,肺得清肃,津液输布,气机调畅,则咳嗽自止。

故蒋师反复强调辨证时必须仔细检查患者的咽喉部,要把患者的局部表征与全身症状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咽喉黏膜充血红肿、声带充血者当属风热;咽喉黏膜肿胀、声带水肿但不甚鲜红者当属风寒;咽喉黏膜、声带肥厚者当属血瘀;咽喉黏膜干燥萎缩者当属阴虚。

3利喉止咳汤临床运用
3.1药物组成:桔梗12g,牛蒡子12g,杏仁12g,瓜壳12g,浙贝母12g,威灵仙30g,矮地茶20g,南沙参30g,僵蚕10g,蝉蜕10g,甘草6g。

方中桔梗辛开苦泄,功擅疏风解表,祛痰利咽,且性平不燥,质轻上浮,专走肺经宣降肺气。

《本草汇言》云:“主利肺气,通咽喉,宽中理气,开郁行痰之要药也。

”现代药理研究桔梗有使痰液稀释,易于排除,抗炎,镇咳,增强免疫作用,〔3〕故用为君药。

牛蒡子宣肺利咽,解毒消肿,与桔梗相伍解毒利咽作用加强;杏仁
止咳化痰,润燥下气,与桔梗相伍一升一降,升降调和,祛痰止咳力强;浙贝母润肺化痰,清热散结,与桔梗相伍使肺气得以宣通,痰结得以润化;共用为臣药。

瓜壳清肺化痰,利气宽胸;威灵仙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既可驱散在表之风邪,又能温化在里之痰湿;矮地茶祛痰止咳,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南沙参养阴清肺,祛痰生津;白僵蚕祛风止痛,化痰散结;蝉蜕疏风清热,利咽开音;共用为佐药。

甘草泻火解毒,润肺祛痰,调和诸药,与桔梗相伍宣肺祛痰,解毒利咽之力增强,为使药。

全方共达疏风清热、祛痰利咽、润肺生津、活血化瘀之效,故咽喉利、痰热清、咳嗽止。

3.2用药特色:蒋师认为治疗疾病选药组方应力求平淡,以求实效。

该方用药重视药物归经,利用桔梗、牛蒡子等清利咽喉药物使药力直达病所,达到迅速解除患者痛苦的目的;正确处理扶正与祛邪的关系,除使用常规祛痰止咳药物如瓜壳和浙贝母外,还使用大剂量南沙参养阴益气以扶正;根据“无风不作痒”、“风盛则挛急”的理论,应用质地清扬的虫类药物祛风,如蝉蜕、白僵蚕之属;依据“久病入络”、“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加入矮地茶、威灵仙活血化瘀;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结果组织药方:方中牛蒡子、瓜壳、杏仁、桔梗、矮地茶、威灵仙能抑制多种细菌和病毒;浙贝母又能扩张支气管平滑肌;瓜壳、矮地茶、杏仁所含成分既能祛痰,又能抑制咳嗽中枢而镇咳;矮地茶等药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进局部血循而消除炎症,可能对咽、喉黏膜下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4]。

3.3 随症加减:口干咽痛、痰黄、苔黄脉数,辨证属外感风热者,加金银花、连翘各20g,板蓝根30g,甚者加水牛角粉30g,以疏风清热、解毒利咽;咯痰清稀、苔白不渴、脉缓,辨证属外感风寒者,加炙麻黄10g、细辛6g、肺经草30g
以疏风散寒,温肺利咽;病久见喉源性咳嗽反复发作属瘀血者,加赤芍、丹皮各15g以化瘀散结利窍;属阴虚者,加生地、麦冬、玄参各15g以滋阴润窍。

4 典型病案
李某,女,50岁,音乐老师,2008年1月23日初诊。

3天前因感冒后出现咽喉灼痛,声音嘶哑,发热恶寒,体温38.3℃,鼻流浊涕,咳吐黄白色稠痰。

自服阿莫西林、克感敏等药,症不减, 2天前在上述症状基础上出现频咳不止,咽痒即咳,咯痰黄稠,但无胸闷气紧。

就诊时,查见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咽喉充血水肿明显,双侧扁桃体Ⅱ度红肿,鼻黏膜充血,双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 听诊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

查血常规:WBC:10.34×109/L,N:78%,L:21%。

诊断:喉源性咳嗽。

病机为风热犯肺,化毒灼喉,气滞痰凝,肺失清肃,肺气上逆,冲击喉道。

治以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方以利喉止咳汤加金银花20g、连翘20g、板蓝根30g、水牛角粉30g,水煎服,每日1剂。

连服3天,诸症大减,复查血象恢复正常,原方去水牛角粉继进3剂,诸症悉除,咽部及咽后壁黏膜也恢复正常,病告痊愈。

参考文献
1刘小会.中医药治疗喉源性咳嗽近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4)74
2干祖望.中医喉科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127
3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439-440
4蒋建云.自拟利喉止咳汤治疗喉源性咳嗽64例[J].四川中医,2002,29(11):70-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