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欣赏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社会的发展对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文学欣赏课程的建设,是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既能获得一定的发展,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大空间,为造就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兼备的现代化中职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文学欣赏是一门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课,人文性是其基本性质。

文学欣赏通过重返文学经典,促进学生整体精神素质全面、自由而充分地发展,扩展学生精神的丰富性,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造就他们广阔而深邃的精神视野。

二、课程的基础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充分发挥本课程育人的功能。

文学欣赏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阅读欣赏文学经典,使学生返回历史,重温传统,在深深地浸润中,真正体会到整个人类生存的艰巨性和伟大性。在与经典的心灵交融中,使学生对自身的生存状态多一份深邃体验,一份清明理解,从而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二)注重审美应用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穿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文学欣赏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捷,富有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深刻的、个性化的思考和认识。中职学生身心发展已渐趋成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也将成为本课程的重要任务。在阅读欣赏中,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及广读,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方法,巩固探究成果。本课程学习的过程将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课程。

文学欣赏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的文学素养都获得一定的发展,同时,必须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自我发展及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为了适应中职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中职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的对己的不同期待,文学欣赏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既讲究知识的系统性、相对稳定性,又能适当接触学科的前沿,引发不同专业学生的跨学科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二)课程包括虚拟课堂上的专题欣赏和课后的阅读选修两部分。课程结构图示如下:

课堂欣赏

→……

课后自读

(三)欣赏课程必须突出基础性和均衡性。以现、当代文学研究专题为主,包括小说系列、诗歌系列、戏剧系列八个专题。通过学习交流,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将得到一定的发展,在文学审美,探究能力方面也会得到协调发展。课后自读内容根据三点定面:根据知识点确定选读扩大面;根据疑难点确定选读则面;根据学生能力点确定选读结合点。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有个性地发展。

(四)文学欣赏包含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方面目标。安排学生在一学期中内完成。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通过文学欣赏课内、课外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得到发展。

积累·整合

能围绕所选择的学习目标加强知识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了解文学流派的多种风格,掌握基本的欣赏方式。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阅读欣赏方式。能根据需要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切实提高文学素养。

感受·鉴赏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努力提高对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鉴赏,体会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情性,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思考·领悟

通过重返经典,与文本对话;通过阅读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逐步扩展深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习惯。培养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应用·拓展

能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将阅读与欣赏中的体验与发现展现出来,并在运用中,发现自我潜能,以便有所发展。

增强文化意识,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前沿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拓展学习范围,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发现·创新

关注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敢于探异求新,尝试新方法,追求思维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经典能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点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阅读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学风。

1、在阅读与欣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

识。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面对文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对文本做出自己的批判,并努力从不同角度、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3、注意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感受。

4、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提高阅读效率。

5、善于运用多种方式表达阅读感受。

6、阅读欣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味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7、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发展阅读素养。

8、注意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9、借助工具书、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论著作者情况,相关的文化背景和论著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能对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10、关注现实和社会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学习分析和解释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认识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