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文学的缘起-第一讲《诗经》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
7、《诗经》的分类: 《诗经》中的诗歌均为曾经入乐的歌曲,
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风》诗共有160篇。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是周王朝直接 统治地区的音乐。《雅》诗共105篇,按音 乐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他们 大多是宫廷宴享的乐歌,大部分是西周时的 作品。
我徂东山,慆 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 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 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源自文库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 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 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 其马。亲结其缡, 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
11
5、征役诗 写征战、徭役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诗经》中的征役诗,开创了后代边塞诗的先河。
我徂东山,慆 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 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 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 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 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 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
3
5、产生的时代
确切年代已难一一确考。可大致确定作于西周初年 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约五百年间。“三 颂”最早,有人研究说《商颂》是商代的作品。
6、《诗经》诗篇的来源和编订 诗三百来源和编 订,先秦古籍无明确记载,历来有三种说法:
(1)、献诗说。
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国 语·召公谏弭谤》:“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 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 公卿列士所献之诗,既有自己的创作,也有采集来 的作品。
-
4
(2)、采诗说。 周代朝廷采诗、献诗以制作礼乐。班固《汉书·食货
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动木铎徇于 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 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 诂》:“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 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 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 子”。这种采诗制度的目的是观风察政。 (3)、删诗说。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篇, 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零五篇, 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东汉王充 《论衡·正说》:“《诗经》旧时亦数千篇,孔子删 其重复,正而存三百五篇”。删诗说影响很大,至今 有人坚持,但多数学者认为此说不确 。
-
10
4、感伤诗 因诗人感时伤世而作。
《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⑴,彼稷之苗。行迈靡靡⑵,中心 摇摇⑶。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 天!此何人哉⑷?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⑸。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
2
3、作者 《诗经》只有少数篇目可知作者,如《小雅·节南
山》“家父作诵”,《小雅·巷伯》“寺人孟子,作 为此诗”,《墉风·载驰》据《左传·闵公二年》 所记为“徐穆夫人”所赋等,大部分篇目的作者 已难确考。 4、产生的地域 《诗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周颂》出于镐 京,“二雅”乃王畿之乐(西周都镐京,东周都 洛邑及其周围地区),至于“十五国风”,其名 称大都标明了产生的地域;唯《豳风》和“二南” (《周南》、《召南》)尚难确指。总之,《诗 经》产生的地域甚广,大抵以黄河流域为中心, 向南扩展到江汉流域,延及当时的中国大部。
在《雅》诗和《国风》中,与颂歌异调的,是怨 刺诗。亦即前人所谓“变风”、“变雅”。《毛 诗序》指出:“至于王道衰,礼仪废,政教失, 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
9
3、农事诗
《豳风·七月》 这是《国风》中最长的一 首诗。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公 刘时代周之先民还是一个农业部落。这首 诗就反映了这个部落一年四季的农业劳动 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从各 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
《诗经》
-
1
一、《诗经》概说
1、名称 《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汉
武帝“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置五经博 士”(《汉书·武帝纪》),崇《诗》为经,称 《诗经》。 2、篇数 《诗经》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 《华黍》、《由庚》、《崇丘》、《由仪》乃所 谓“笙诗”,有目无辞,故实有305篇。《墨 子·公孟》:“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 舞诗三百。”《史记·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 子皆弦歌之。”都说明《诗经》是可以配乐演唱 的乐歌总集。
《诗》遭秦火之后,因易于记诵的特点,特 赖口耳相传得以保全。汉代有齐(齐人辕固 生)、鲁(鲁人申培公)、韩(燕人韩婴)、 毛(大毛公鲁人毛亨和小毛公赵人毛苌)四 家传授《诗经》。
-
7
二、《诗经》的内容
《诗经》内容广泛,形象深刻的反映了西周至春 秋中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 民俗风习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是中国古典 诗歌之祖,又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情况的珍贵数 据,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周民族史诗 《诗经·大雅》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民族史诗:
《生民》、《公刘》、《绵》、《皇矣》、《大 明》,记述了从周世祖后稷诞生到武王灭商的一 些传说和英雄事迹。
-
8
二、颂歌和怨刺诗
古诗素有“美刺”传统,具有鲜明的功利性和实 用性。《诗经》首开其端。其中庙堂和宫廷乐歌 多歌功颂德之作,出自公卿列士和乐工之手,在 《颂》诗中保存最多,《雅》诗中也有不少。有 的颂帝王歌天命,有的颂扬文王之德。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颂》诗分为 《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 祭祀的乐歌。共40篇。
-
6
8、用诗和传诗:
诗三百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 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 的重要工具。编辑成书后,广泛流行于诸侯 各国,运用于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 在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