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轻重、高矮、大小、多少、宽窄的比较

合集下载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四制一年级上册妈妈的小帮手 比较知识点总结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四制一年级上册妈妈的小帮手 比较知识点总结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四制一年级上册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浩瀚的知识海洋伴你成长,每天都有新的进步!让我们一起快乐的学习吧!妈妈的小帮手比较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4页的信息窗2及自主练习的1、2、3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在比较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使学生经历具体比较活动的过程,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明确目的。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帮妈妈把衣服整理好了,那么衣服整理好了该放在哪儿呢?(学生独立回答)现在咱们一起去看一下小明和妈妈是怎样放的。

2.观察信息窗2,并提出问题。

(1)小明和妈妈是怎样放衣服的?(2)图中还有什么?你想对大家说什么?二、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1.教师引导提问:看看这些衣服,你能看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1)生独立思考。

(有的可能看出衣服的多少,有的可能看出衣服的长短)(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出对多少、厚薄的比较,引出课题。

在交流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用“谁比谁……”的形式表达比较的结果: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长,妈妈的衣服比爸爸的短……(渗透比较的相对性。

)2.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指名说结果,并说一说理由。

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补充练习:伸出各自的手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第几根手指比第几根……谁最长,谁最短?)(3)比较:除了衣服,再看看其他的东西,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自由发言,交流想法。

)3.巩固(1)自主练习第2题:先向学生介绍天平,再让学生独立做。

教师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到的三个红萝卜的重量与一个青萝卜的重量相等,判断出一个红萝卜的重量比一个青萝卜的重量轻,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2)自主练习第3题:①让学生先观察,再独立做,并说一说理由。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上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集备记录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上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集备记录
第6题,比较长短,练习时让学生先两两比较,最后通过推理得出谁的手最长,然后完成书上的练习。
第7题是想一想,比一比。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通过思考作出判断,说清楚自己是怎么判断的。比如右边一幅图是打水的场景,先引导学生明白图意,在粗细不同的滚子上都饶了3圈,说明粗滚子上的绳子长一些。
“我学会了吗”,该栏目内容既是对教材中“比较”的补充,又是本单元知识的综合练习。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练习题目。练习时要注意让学生充分观察和交流,在给小动物分类时要注意分类的多样性,只要分类合理就要肯定。特别要重视对大叔高矮、粗细等多方面比较的交流。
(4)小结。分类的方法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这个绿点问题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自己确定分类标准,学会正确的分类。
4.自主练习。
第1、2、3题,按指定标准分类的练习。1、2题按照标准圈出相应的食物,第3题,先让学生说出交通工具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按题目要求进行分类,用不同的符号进行标注,让学生体会同一标准分类的准确性,同时渗透符号化的思想。完成后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分类?交流时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分类的标准。
信息窗2:
教学内容: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比较
课时数:1课时
教学重点:按指定标准比较物体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怎样自定标准对物体比较。
教学内容及建议:
第一个红点问题: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
(1)观察情境图中挂着的两条裤子,做出直观的判断:你觉得哪条裤子长?(学生出现争议)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比一比,量一量)
在这一环节,要让学生意识到,整理衣服的过程就是将衣服分类的过程,分类的依据就是衣服的所属,让学生初步感悟分类的标准一定,结果也一定。

一年级上册研说教材稿

一年级上册研说教材稿

教材研说稿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临朐县龙泉小学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龙泉小学的沈爱华,今天很高兴能大家一起研说教材,高兴之余又有些紧张,为什么呢?因为心虚,为什么心虚呢?因为在座的有领导、有专家、有名师。

我仅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谈一下对教材的解读,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有的老师可能问:研说教材的目的是什么呢?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就是准确理解课程标准,把握教材体系,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队伍科研化。

我研说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过青岛版教材的老师对比较教材熟悉,但是没教过的老师可能还不是很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岛版,领略她的个性与风采。

我的研说流程,包括三部分: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说课标包括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说教材包括教材编写体例和意图、教材特点、知识和技能的整合、单元教材分析;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一年级处于第一学段,本学段的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作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方面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发展数感。

2、在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方面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大小、轻重》比一比PPT教学课件

小学数学《大小、轻重》比一比PPT教学课件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汽车大
轿车小
大象大 松鼠小
饮料重,面包轻。


比大小时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占空间大 的那个物体就大。
比轻重可以用手来掂一掂或者通过天平 来判断,天平下降的一方重。
1.在大的后面画“√”,在小的后面画“○”。


2.在最重的后面画“√”,最轻的后面画“○”。
○ √
3.把□涂色。最轻的涂黄色,最重生活经验了解大小、轻重的含义。 在具体情景中进行大小、轻重的比较并得出结论。
重点 掌握大小、轻重的比较方法。 难点 比较两个以上不同物体的大小、轻重。
哪个大?哪个小?
比较大小时,用肉眼直接观 察,占的空间大的事物就大, 反之则小。
哪个重?哪个轻?
轻是指物体的质量小,与“重” 相对;重是指物体的质量大, 与“轻”相对。比较时可用手 掂一掂,也可以用称量工具 (如天平)进行比较。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比较》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比较》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比较》教学思路:通过观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目标或者自定的目标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经历分类和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但是专门让孩子被动的认知让整个课堂很枯燥,孩子也没有兴趣。

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时候,我想采用一系列游戏的方式和方法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如《小组找家》《男女小朋友找家》《小小花果山》《美丽的大海边》,一环接一环,让孩子在新奇的时候就结束,意犹为尽,既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又保证了孩子在玩中所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或自定的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后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

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选取学生习惯的生活环境场景为基本素材。

通过帮妈妈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和比较,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信息窗是帮妈妈分类放衣服,通过妈妈和小朋友的谈话启发学生利用经验,学习比较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在我学会了么栏目中比较远近宽窄,达到宽展巩固的目的。

学校学生情况分析:学校处于城市,教室里设有多媒体,利用课件让学生投入这个学习活动中。

学生在家也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教材的生活场景基本差不多,所以对于孩子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大小多少轻重高矮的分类不是太难。

教学过程:一、动手游戏导入课题《比较》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我们一起玩一个《老师说你们做》的游戏。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课时划分
分类1课时
比较1课时
综合练习1课时
第一册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
分类




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3.在操作中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4.渗透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应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教学重点
(一)自主练习第1题: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时。
(二)自主练习第2题: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自主练习第三题学生分完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5、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一册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
比较




1.通过观察、操作,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教学重难点
1.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突破措施
启发学生利用经验或其他方法,学习比较“厚薄”、“长短”,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在“我学会了吗?”栏目中比较“远近”和“宽窄”,达到扩展巩固的目的。
教师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到的三个红萝卜的重量与一个青萝卜的重量相等,判断出一个红萝卜的重量比一个青萝卜的重量轻,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二)自主练习第3题:让学生先观察,再独立做,并说一说理由。说一说,你还能比什么?
(三)自主练习第4、5题。

2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

2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
TIP2:很多我们觉得比较容易背的古诗词,大多不超过七个字,很大程度上也 是因为在“魔力之七”范围内的缘故。我们可以把要记忆的内容拆解组合控制 在7组之内(每一组不代表只有一个字哦,这7组中的每一组容量可适当加大)。 TIP3:比如我们记忆一个手机号码18820568803,如果一个一组的记忆,我 们就要记11组,而如果我们拆解一下,按照188-2056-8803,我们就只需 要 记忆3组就可以了,记忆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返回
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
费曼学习法-实操 第四步 循环强化
(四) 循 环 强 化
1. 循环加强需要在前面三个步骤已完成的基础上进行; 2. 如果对第二三步的复述还不是很满意, 那么就重复二三步骤,不断回顾加强,直至复述效果满意; 3.如果复述结果已经满意,尝试运用更简单精炼的语言概括。
(不断地提炼,会培养你提炼知识精华的能力哦~)
返回
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
费曼学习法-实操 第五步 反思总结
(五) 反 思 总 结
1. 反思你前面哪个步骤停留时间最长 ;
2. 总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是之前相关知识基础不牢固 还是这次的某个概念自己理解错了) ; 3.反思你思考的时候在哪里卡住 了, 着重这个地方,再次理解。
返回
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
备习惯
















返回
高效学习 模型
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
高效学习模型-学习的完
整过程
方向
资料
筛选
认知
返回
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

大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教案反思1、大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孩子不断的变宽变窄,可以正确的表达比较的结果,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宽度和宽度的相对关系。

2.除了目测比较外,引导幼儿尝试用物品作自然测量比较。

3.进一步培养孩子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以及进行宽窄比较的兴趣。

4.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动手能力。

5.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1.宽窄不一的毛巾、围巾、手绢、纸板若干。

2.幼儿挂书第16页。

活动过程:1.使用儿童读物的第16页。

(1)请幼儿看一看:图中有哪两个动物?它们长得怎样?(2)请幼儿观察比较:哪张床最宽?哪张床最窄?它们分别是谁的?请把动物与相应的床连线。

2.使用准备好的物品进行宽度比较。

(1)教师两两拿出物品,请幼儿说一说:这两个物品哪个宽?哪个窄?你怎么知道的呢?(2)教师提问:"我们除了用眼睛看,还能够用其他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宽和窄吗?"鼓励幼儿积极动脑筋思考。

(3)让孩子尝试用书本、积木等物品来测量其他物品的宽度。

教学反思:继续引导孩子在教室、幼儿园、家里注意什么是宽,什么是窄。

请用绳子或其他东西丈量自己的小床,父母的大床,家里的餐桌,书桌,茶几。

看看有什么不同。

让孩子学会在户外用步幅、脚印、竹竿、绳子等进行自然测量。

,并比较道路、墙壁等的宽度。

百科:宽度是三维空间中相对较短的维度。

另一层含义有辽阔的地域、宽宏大量、安逸和富裕。

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宽窄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幼儿继续比较宽和窄,能正确地表达比较的结果,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物体宽窄的相对关系。

2.除了视觉比较,引导孩子尝试与物品进行自然的测量比较。

3.进一步培养孩子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以及进行宽窄比较的兴趣。

4.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动手能力。

5.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10.轻重、高矮、大小、多少、宽窄的比较

10.轻重、高矮、大小、多少、宽窄的比较

轻重、高矮、大小、多少、宽窄的比较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30页信息窗2 第1个红点标示的例题和2个红点标示的第一个例题。

二、教材分析观察并进行比较,是常用的思维方法,也是常见的基本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

教材安排“比一比”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习惯和比较的能力。

教材选取了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背景,创设“帮妈妈放衣服”的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启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比较“厚薄”、“长短”,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比较意识。

三、学情分析在知识上,学生在第一单元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在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比厚薄、比长短、比多少的直接认识,有比较多的感性经验。

四、教学目标(一)通过观察、操作,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长短、厚薄等。

(二)在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三)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学生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掌握比较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比较的结果是相对的。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过程设计(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请看黑板,教师把左手五指叉开按在黑板上,画出一只手的轮廓,这是老师的手,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手也画在黑板上呢?(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左手五指叉开按在黑板上,教师帮助他画出手的轮廓。

)大家看这两只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说出老师的手大,学生的手小,)老师直接在黑板上画出的大的手心里写上“大”字,在小的手心里写上“小”字。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回答是通过看一看或比一比的方法得出来的。

)同学们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了老师的手大,××同学的手小,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很多时候需要进行比较。

2019-2020年青岛版数学一上《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信息窗》教案2

2019-2020年青岛版数学一上《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信息窗》教案2

2019-2020年青岛版数学一上《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信息窗》教案2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24-27页。

教材简析: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本课教学以“帮妈妈放衣服”为主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比较“厚薄”,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

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4、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游戏:对口令。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配以动作演示)。

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教师请班里一名比较高的同学与自己合作比一比个子。

师:我觉得这名同学矮,你们认为呢?学生讨论,自由发表观点。

有的学生会同意老师的观点,因为他比老师矮很多;也有学生会不同意老师的观点,认为他不矮,因为他虽然比老师矮很多,却比我们班很多同学都高……师:有的同学认为他高,有的同学认为他矮,还有的同学觉得和他差不多高,这些结论都是通过“比一比”得到的(板书:比一比),今天我就来研究“比一比”,看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还能知道些什么?二、引导探究。

海伊斯科普教育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

海伊斯科普教育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

海伊斯科普教育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王马龙海伊斯科普(High/Scope)课程是当今在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的幼儿教育方案之一。

其开发始于1962年,当时是海伊斯科普佩里(校名)学前教育科研项目的一个部分,最初的目的是为美国处境不利的儿童编制一个特殊的学前教育课程。

1963年,课程开发人员开始接触皮亚杰的理论,认识到皮亚杰理论所研究的认知发展问题也就是他们课程开发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他们开始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来设计课程,即后来的海伊斯科普认知发展课程。

70年代初,认知发展课程在根据一整套关键经验来组织学校课程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这套关键经验主要来源于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和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们在10年的儿童教育实验中所得的经验。

同时,70年代以后,海伊斯科普课程也被广泛应用于所有经济背景和所有能力水平的儿童,并取得了广泛的成功。

进入90年代以后,海伊斯科普课程的应用已遍及世界的许多国家,成为当代主要的学前儿童课程模式之一。

一、海伊斯科普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其组织(一)课程的主要内容——关键经验海伊斯科普课程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吸取了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是一种颇具特色的幼儿认知发展课程,其主导思想就是让幼儿在主动的活动中学习并获得发展。

该课程的内容主要围绕幼儿认知发展应获得的49条关键经验展开,教师在幼儿园一日的各种活动中为幼儿创设环境、提供条件,帮助幼儿在其活动中逐步获得这些经验,以促成他们良好的发展。

这49条关键经验是在概括皮亚杰有关“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所具有的最重要的认知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涉及到幼儿认知发展的各个领域:主动学习、语言、经验和表征、分类、排序、数概念、空间关系、时间关系。

这些儿童智慧发展所必需的最有效的经验主要是针对3-5岁幼儿的。

各领域具体的关键经验为:1.主动学习方面的关键经验让幼儿运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探索通过直接经验来探索关系制作、转换和组合物体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和进行活动获得使用工具和设备的技能使用大肌肉进行活动让幼儿自己做事,解决日常问题2.语言运用的关键经验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有意义的经验描述物体、事件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用语言表达情感由教师把幼儿自己的口头语言记录下来并读给他听从语言中获得乐趣:念儿歌、编故事、倾听诗歌朗诵和故事讲述3.经验和表征的关键经验通过听、摸、尝、闻来认识物体模仿动作把图片、照片以及模型与真实的场景与事物联系起来玩角色游戏和装扮游戏用泥、积木等材料造型用不同的笔绘画4.发展逻辑推理的关键经验(1)分类探究和描述事物的特征注意并描述事物的异同,进行分类和匹配用不同的方式使用和描述物体描述事物所不具有的特征或不归属的类别同时注意到事物的一个以上的特征(如:你能找到既是红的又是木头做的东西吗?)区别“部分”和“整体”(2)排序比较:比大小、轻重、软硬、长短、高矮、宽窄等根据某种特征来排列物体,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哪一个最长,哪一个最短等)(3)数概念比较数和量用一一对应匹配的方式来比较两个数群的数量(如:篮子里的苹果的数量和小朋友的数量是否一样多?)点数物体和唱数5.理解时间和空间的关键经验(1)空间关系装拆物体重新安排一组或一个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并观察由此而产生的空间位置的变化从不同的空间角度观察事物和场景体验和描述物体的相对空间位置(如:在中间、在旁边、上去、下来、在顶上等)体验和描述物体和人的运动方向(如:去、来自、进去、出来、朝向、远离等)体验和描述事物之间和地点之间的相对距离(如:靠近、邻近、远离、紧靠、相隔、在一起等)体验和表征自己的身体:有什么样的结构、身体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学习确定教室、幼儿园以及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位置理解绘画和图片中所表征的空间关系识别和描述各种形状(2)时间制定计划和完成计划描述和表征过去的事件用语言推测将要发生的事件,并为此作好适当的准备按信号开始或停止一个动作识别、描述和表征事件的顺序体验和描述不同的运动速度在讲述过去和将来的事件时学习使用惯例的时间单位(如:早晨、昨天、小时等)比较时间的间隔(如:短、长、新、旧、年轻、年老、一会儿、长时间等)注意观察把钟表和日历当作时间消逝的标记观察季节的变化上述49条关键经验并非是零散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分析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分析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分析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一、单元教材分析这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本单元是学习“数与代数”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建立初步的数感、符号感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要根据刚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书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读、写10以内各数,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区分几个和第几个,认识“=”、“>”、“<”,并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操作活动,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10各数;在具体情境中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结合具体实例,认识“=”、“>”、“<”的含义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经历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

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是理解1—10个数的意义和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2.难点是写1—10各数。

四、单元课时安排:10课时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一、单元教材分析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长短、高矮、粗细、厚薄等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二、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大小、轻重》比一比

大小、轻重》比一比
安全性
车辆的重量直接影响其安全性。较重的车辆在发生碰撞时往 往能够更好地保护乘客,而较轻的车辆则更容易受到碰撞的 影响。
建筑工程领域
结构设计
在建筑工程领域,大小和轻重对于结构设计至关重要。建筑师需要精确计算结构 部件的重量,以确保建筑物既安全又稳固。同时,他们还需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 地利用空间,以满足建筑物的功能需求。
轻重
物体受到的重力作用的大小。在 物理学中,轻重通常用质量来表 示。
大小和轻重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大小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在几何学中,大小的单位可以是米( m)、厘米(cm)、毫米(mm) 等。测量方法可以使用直尺、卷尺、 激光测距仪等工具。
轻重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在物理学中,轻重的单位可以是千克 (kg)、克(g)等。测量方法可以 使用台秤、电子秤等工具。
轻资产个人则更注重财务规划和投资组合的多样化,以 降低财务风险并追求更高的收益。
05
如何正确使较方法
大小比较
对于两个同类物体,可以通过视觉观察和实际测量两种方式进行比较。视觉观察时,可以比较物体在 空间上的大小,如面积、体积等;实际测量时,可以比较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尺寸,如长、宽、高等 。
测量方法统一
在进行实际测量时,需要注意使用相同的测量方法。例如,对于长度测量,可以使用直尺、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对于重量测量,可以使用电子秤、台秤等工具进行测量。
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比较
实际应用场景
大小和轻重比较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 的应用。例如,在购买商品时,可以通 过比较商品的大小和轻重来选择合适的 尺寸和重量;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 比较建筑结构的大小和轻重来优化设计 。
对个人的影响
大小:企业和个人的大小对其生活质量和职业发展也有 一定影响。

简述认知领域中数学领域的观察要点

简述认知领域中数学领域的观察要点

简述认知领域中数学领域的观察要点一.小班(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2)学习按物体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4个以内物体的排序,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3)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

(4)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5)学习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4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能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目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

(6)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7)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里外的空间方位及认识早、晚的时间概念,知道早、晚有代表性情节的日常变化。

(8)听懂老师的话,学习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大胆地回答问题,初步学习用语言讲出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9)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材料;能在老师帮助下学习按要求拿取、摆放操作材料。

中班:(1)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学习10以内的基数:顺着数、倒着数、学习目测群数,学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感知和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

(3)学习10以内的序数。

(4)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

(5)学习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学习概况图形的两个特征;能按两个特征对同一类物体进行逐级分类。

(6)学习按量(粗细、高矮等)的差异进行6以内的正逆排序;学习按特定的规则排序。

(7)能听清楚老师的话,能按要求进行活动,并学习按照要求检查自己的活动。

(8)能安静地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学习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活动过程和结果。

(9)观察、比较、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逐步建立等量观念;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的问题,学习新的知识,促进初步的推理和迁移能力的发展。

(10)能自己选择小组活动,即能根据各个小组的活动情况,确定自己去哪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喜欢选择数学游戏活动。

《大小、轻重》比一比

《大小、轻重》比一比

3
绿色物流
通过优化物流环节、使用更高效的物流设备, 降低了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从而减 少了产品的重量。
社会对大小和轻重的影响
健康意识
01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轻便、便携、易于使
用且对健康有益的产品需求将不断增加。
人性化设计
02
产品设计将更加注重人性化,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使产品更
对于不同物体或情境,大小和轻重 的重要性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建 筑、机械、航空等领域中,对物体 的大小和轻重都有严格的要求。
下一步研究方向
进一步研究物体大小和轻重之 间的关系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 作用,如建筑设计中的结构强 度与材料选择等。
探讨如何更准确、有效地测量 和比较物体的大小和轻重,特 别是在微小尺度下的测量技术 。
易于使用和携带。
共享经济
03
通过共享资源,减少了不必要的生产和浪费,使产品更轻便且
更具有可持续性。
06
总结
主要观点总结
大小和轻重是物体最基本的物理属 性,对于人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 中都有重要意义。
大小和轻重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例如,重量与体积或面积的关系, 但它们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
大小和轻重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 行比较和测量,如使用长度、面积 、体积等度量单位,或使用天平、 衡器等称重设备。
不同形状的大小和轻重比较
球形
球形的物体具有最大的表面积和体积,因此相对于其他形状,它 具有最大的重量。例如,地球是球形,因此它非常重。
立方体
立方体的物体具有最大的体积,因此相对于其他形状,它具有最 大的重量。例如,铁块是立方体,因此它很重。
细长形状
细长的物体具有较小的表面积和体积,因此相对于其他形状,它 较轻。例如,铅笔是细长的,因此它很轻。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轻重宽窄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轻重宽窄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轻重宽窄对于中班(即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育,教案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教案既要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又要确保教学内容的适宜性和深入性。

在教案设计过程中,轻重宽窄是两个重要的方面,本文将从这两个角度分析中班数学教案设计的要点。

一、轻重在教学过程中,中班数学教案的轻重涉及到数学概念的复杂程度、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学目标的把握。

1. 数学概念的复杂程度中班阶段,幼儿对于数学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教案中应尽量选择简单、易于理解的数学概念。

可以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出发,引导幼儿认识数学概念。

例如,通过贴纸游戏,让幼儿认识“少”和“多”的概念;通过积木拼图,让幼儿认识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

通过这种方式,幼儿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步建立数学概念。

2. 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针对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及实际能力,教案的学习任务要选择适当的难度。

过于简单的任务容易让幼儿产生厌倦感,而过于难的任务则可能使幼儿产生挫败感。

因此,教案中的学习任务应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逐步提升。

例如,最初可以让幼儿进行简单的计数活动,之后再逐步引入加减法的概念。

3. 教学目标的把握中班数学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应用能力以及数学兴趣爱好。

因此,在教案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结合幼儿的兴趣和实际生活,让幼儿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增加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宽窄中班数学教案的宽窄主要涉及到教案的内容多少、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以及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

1. 教案的内容多少中班数学教案的内容要适度,既不能过于宽泛,也不能过于狭窄。

要确保教案的内容与教学目标相符,同时又能够覆盖到幼儿数学学习的各个方面。

教案中的内容可以包括数字与数量、形状与空间、图形与配对等。

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内容,可以帮助幼儿全面发展数学智力。

2.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中班数学教案的设计要注重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比较》教学建议

《比较》教学建议

《比较》教学建议信息窗2——帮妈妈放衣服本信息窗是小明在帮妈妈整理完衣服后,与妈妈一起放衣服的情境。

图中左边是挂衣橱,它的里面挂着两条裤子;右边是摆放着瓷马、花瓶、琉璃球的博古架。

学生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掌握比较长短的一般方法,并能正确选择合适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轻重、高矮、大小、多少、厚薄、宽窄的比较。

教学时,教师可以延续上一情境图的内容进行创设:小明帮妈妈将衣服分好类了,看,现在他又在帮妈妈干什么这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情境串。

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或挂图出示该情境图,先让学生观察衣柜和博古架中都有什么,认一认,说一说,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入新知的学习。

“你说我讲”有1个红点标示的问题和电脑小博士的问题。

红点标示的问题是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电脑小博士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究比较其他物体的方法,如轻重、高矮、大小、多少、宽窄等。

红点标示的问题是:“哪条裤子长”教材出示了两种不同的比较方法:把裤子的一端对齐比一比,用手拃一拃。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挂着的两条裤子,做出直观的判断:你觉得哪条裤子长由于裤子挂的高低不同、长短接近,学生很容易出现争议,有的会认为左边的长,有的会认为右边的长。

到底哪条长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接着让学生借助学具探究哪条裤子长。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可能会想到把两条裤子放在一起比一比或者把这两条裤子分别量一量的方法。

教师在肯定学生想法正确的同时,提示学生:情境图中的裤子拿不下来,我们没法去这样比一比、量一量,该怎么办然后引导学生想出可以用别的物体代替裤子的办法。

这时教师就要及时予以肯定,引导学生用小纸条或者其他学具来代替裤子,通过动手操作比较两个学具的长度,从而对两条裤子的长短做出判断。

学生在经历比较物体长短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初步建立了替换的数学思想,体验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电脑小博士的问题是:“还可以比什么”教材出示了3名小朋友用不同方法比较不同物体的叙述。

幼儿数学教学中对量的比较及自然测量要求

幼儿数学教学中对量的比较及自然测量要求
幼儿数学教学中对量的比较及自然测量要求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量(分离量)和连续量(相关量.如:长度、面积、体积)
幼儿认识的通常是连续量。如:多少、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厚薄、宽窄、轻重、远近。
长短——物体两端之间距离的长度
高矮——物体在一水平线上从下到上距离的长度
宽窄——物体横面边长的长度
粗细——横截面直径(半径)的长度
厚薄——扁平物体上下面之间的长度
二、量的比较教学内容
(1) 比较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厚薄、宽窄、轻重、容积等量的差异。
(2) 学习量的正逆排序
(3) 感知量的守恒
(4) 体验量的相对性和传递性
小班:长短、大小比较;3~4正逆排序
中班:高矮、粗细、厚薄、宽窄、比较;6左右正逆排序;体验量的相对性
大班:轻重、容积比较;10左右正逆排序;体验量的相对性和传递性;感知量的守恒
三、量的比较设计要点
(1) 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比较物体的量(目测、触摸觉、运动觉-掂、提)
(2) 运用发现和寻找的方法感知物体量的差异
(3) 运用游戏法巩固对量的认识
四、幼儿长度测量的学习路径
(1)能把长度单位首尾相接地排在一起
(2)重复使用一个单位进行测量;能在测量单位的大小与其数量之间建立明确的相关
(3)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
(4)理解零点在尺子上的意义.以及不同单位之间的关系
五、测量设计要点
(1) 运用不同量具尝试操作实践
(2) 关键性测量技能要重点演示和强化
(4) 两两比较.帮助幼儿有序推理
(5) 教具的选择和使用要正确
(6) 明确区分量的排序和模式排序
排序:将两个以上的物体按照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或一定的规则排列成序。分为:按次序规则排序和按特定规则排序。它建立在量的比较基础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重、高矮、大小、多少、宽窄的比较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30页信息窗2 第1个红点标示的例题和2个红点标示的第一个例题。

二、教材分析
观察并进行比较,是常用的思维方法,也是常见的基本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

教材安排“比一比”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习惯和比较的能力。

教材选取了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背景,创设“帮妈妈放衣服”的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启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比较“厚薄”、“长短”,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比较意识。

三、学情分析
在知识上,学生在第一单元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在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比厚薄、比长短、比多少的直接认识,有比较多的感性经验。

四、教学目标
(一)通过观察、操作,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长短、厚薄等。

(二)在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三)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
有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掌握比较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比较的结果是相对的。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请看黑板,教师把左手五指叉开按在黑板上,画出一只手的轮廓,这是老师的手,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手也画在黑板上呢?(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左手五指叉开按在黑板上,教师帮助他画出手的轮廓。

)大家看这两只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说出老师的手大,学生的手小,)
老师直接在黑板上画出的大的手心里写上“大”字,在小的手心里写上“小”字。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回答是通过看
一看或比一比的方法得出来的。


同学们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了老师的手大,××同学的手小,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很多时候需要进行比较。

板书课题:“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拓大小手的手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黑板上直观的表现出大手和小手的比较,便于学生感知、理解,为下面“比一比”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活动一:整体感知情境图
播放课件,先出示第21页的信息窗1,接着再出示第24页信息窗2的衣橱部分。

同时教师进行谈话:同学们,小明是妈妈的好帮手,和妈妈一起先把衣服进行了分类,再把它们整齐地放置到衣橱里。

观察这幅图,说说图上都有什么?
(学生交流,会说出图的左面是挂衣橱和存衣柜,放有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右面是博古架,放有瓷马、花瓶、琉璃球等。


[设计意图:联系上个信息窗,引出这节课的学习,保持了主题的一致性,情境的连续性。


活动二:比多少、比厚薄
在摆放衣服的时候,小明又有了新发现。

课件出示小明的话:妈妈的衣服可真多呀!
指名读一读。

你同意小明的看法吗?为什么?
(学生可能表达以下意见:①比一比妈妈、爸爸、小明他们衣服的件数,发现妈妈的衣服多。

②比一比妈妈、爸爸、小明叠放衣服的厚薄,看出妈妈的衣服多。

……)(在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时,教师引导学生把话表达清楚。


当学生回答出妈妈叠放的衣服厚时,用课件演示比较三摞衣服厚薄的过程。

说明妈妈叠放的衣服厚,爸爸和明明叠放的衣服薄,所以妈妈的衣服多。

教师板书:厚、薄。

)总结:同学们刚才用了很多好方法比较出妈妈的衣服多,看来我们用“比一比”的方法可以用来发现和分析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小明帮妈妈整理衣服时发现“妈妈的衣服真多”引出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从而引入对三人衣服的比较,学生对三摞衣服多少的感知是很直接的,可以比较件数,也可以比较厚薄,所以采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进行教学。

但能否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是关键,所以在设计中特别强调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时,教师要及时评价,帮助学生把话表达清楚。


活动三:比长短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2中衣橱的左面部分的挂衣柜,进行谈话:天凉了,妈妈准备了三件外套挂在挂衣柜里,比一比这三件衣服,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派代表全班汇报。


教师:我们前面已经分好了学习小组,那么在自己想好了以后,先把自己的想法跟小组内的同学说说,别人说时要仔细听,听不懂的可以问,不同意见可以互相说说,说的好的地方要学着去说。

看哪个小组里说的最好。

【流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意见:
1.的衣服比妈妈的衣服长,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

2.的衣服比妈妈的衣服短,妈妈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

3.的衣服比妈妈的衣服长,妈妈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

4.的衣服比妈妈的衣服短,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

5.的衣服最长,小明的衣服最短。

……】
对表达清楚、能用多种标准比较的小组及时表扬,对表达不规范的小组要帮助他们把话说明白,对出错的小组要及时纠正,比如学生说“妈妈的衣服长,小明的衣服短”或“妈妈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长”时要告诉学生比较是有标准的,一定要说明白是谁跟谁比。

教师板书:长、短。

教师总结: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了三件衣服的长
短,我们在比较的时候,一定要先确定比较的标准是什么,也就是要确定跟谁比,比较的标准不同,比较的结果也就不同。

说的时候要表达清楚,说明白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教师总结,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设计意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里教师由扶到放,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补充,互相启发,建立对新知识全面的认识。


活动四:闯关训练
我们今天学习了比较,你都学会了吗?现在我们一起来进行闯关小测试吧,每过一关就会得到小奖励哦!比一比谁过关过得最顺利。

第一关:教材第25页自主练习题1。

指名读题,问: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题目要求我们怎么做?(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对错,指名回答哪本书最厚,哪边书最多,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表达得是否规范,及时评价。

第二关:完成教材第26页自主练习题2。

指名读题:题目中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全班交流比较的结果,并说出比较的依据。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可以结合压翘翘板的游戏说明。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模拟演示天平称水果的过程,使学生明白天平的原理,知道怎样根据天平的平衡状况作出判断。

教师用课件出示教师教学用书第43页第3题,比较桃子、香蕉、菠萝的重量,通过图示使学生明白,桃子比香蕉重,菠萝比桃子重,所以香蕉最轻,菠萝最重。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多媒体演示,变静态为动态,为学生认识天平,理解天平的原理,提供了直观的感知和实际生活经验。


第三关:独立完成教材第26页自主练习题3。

(全班交流,并说出判断的根据。


图中还可以比较的是团线的大小,小猫的大小、高矮等。

[设计意图:提供主题图,让学生先根据书本的要求进行比较,然后自己寻找其他可以比较的方面,体现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学会自己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第四关:实践活动。

我们的教室里有很多物品,你能选择哪些物品来进行多少、厚薄、长短的比较?请你提出问题,考考你们小组的同学。

(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但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知识从生活中
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的思想。

在练习中采取闯关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每过一关就获得一份鼓励,吸引学生积极投入下一环节的练习,这是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的。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简要回忆总结,教师表扬自主而有条理的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与评价,梳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比较大(大手印)小(小手印)
厚薄长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