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解的层次分析杨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卷 第2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2 No.2 2013年2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Feb. 2013

70 文章编号:1008-8717(2013)02-0070-03

误解的层次分析

杨 坚

(红河学院, 云南 红河 661100)

摘 要:在不同的情况下误解的原因也各有不同。如果没有一项普遍的规律,要避免误解就变得相当困难。作者研究了许多口语误解的例子并提出了一种图示来解释误解形成的过程。图示表示当误解发生时,说话者与受话者没有处于同一理解层面上。这是解释误解的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 误解;图示;理解层面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误解是言语交际中的常见现象,语言交际的目的是正确地传达和接受信息,示意和领会意图,而误解影响语言交际的效率,还直接影响交际双方的感情及合作。语言学家一直关注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对误解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对误解产生的原因作出解释。例如,语法学家Bolinger 与Genstman 等后布龙菲尔德学派认为,语音因素,如连接、切分、重音、语调等是歧义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语言学家Gumper 和Tannen 等认为语境影响人们对会话的理解,对语境暗示的错误理解,是造成误解的重要原因;跨文化语用学强调文化差异是造成语用失误的重要原因;认知语用学用关联理论来解释误解的发生,Sperber 和Wilson 认为说话人设想的语境与听话人实际上使用的语境的不一致可能导致误解……前人发现并对误解产生的诸多原因做了详尽的分析,然而这些原因只针对比较具体的语言误解实例。误解的产生机制能否用比较宏观的方法进行描述呢? 从这个问题出发,笔者尝试用误解的层次分析图来对误解的产生机制进行比较宏观的描述与分析。

二、误解的层次 (一)背景

在对误解的研究中,有学者将误解的众多现象进行归纳。英国学者Thomas 在“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1983)一文中将误解分为两个层

次,第一层次为语言语用失误,第二层次为社会语用失误。在跨文化语用学中,误解的研究常和语用失误联系在一起,所谓语用失误是指未能通过所说的话理解其所想表达的意思。Thomas 认为第一层是一个高度规约化用法的问题,可以作为语法的一部分教给学生,而第二层次就要复杂得多,她把第二层次进一步分为四个方面:

(1)听话人把说话人所欲表达的用意理解得过强或过弱;(2)听话人把说话人意欲表达的命令理解成了请求;(3)听话人把说话人的明确话语理解成了故意含混的话语; (4)听话人本可以推出说话人的用意,但由于缺乏该推理所需要的必要知识或信息而未能推出该用意。

Thomas 的分类法受到许多学者的认同,许多国内学者如:冯寿忠(1983)、赵毅(1995)、程雨民(1997)、宗世海(2000)等对误解的分类也都采用了二分法的模型。一方面是语言的,另一方面是文化、意图、言语或者是话语含义。虽然Thomas 的二分法为许多学者接受,然而其第二层次显得不够全面,不能对误解现象进行全面的解释,所以后来的学者都对第二层次提出不同的补充。

关联理论也对误解现象给出有力的解释。根据Sperber 和Wilson(1986)的关联理论,语言交际是明示-推理交际。话语的含义有明说与暗含两层含义。明说指字面意义而暗含是对说话人意义的间接表达,它往往是在说话人示意的话语加上语境知

收稿日期:2012-11-13

作者简介:杨坚(1982—),女,云南红河人,红河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

学及应用语言学。

识的基础上经过推理而得出。而语境是交际双方进行推理的基础。关联理论指出了语言交际的实质在于推理思维,然而它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张亚非在其“关联理论评述”一文中指出“关联理论仅以语境效果和处理这两个变量的较长关系为转移,来解释复杂多变的语用现象”(1992)是其突出的缺陷。

在对误解的分析中,大家对第一层次即文字层面的误解都是认可的,然而对第二层次的解释却无法概括全面。误解的发生除了言语层面或者说是文字层面的误解之外,其余深层次的误解因不同语言实例而变化,包含了文化、语境、心理等各方面的因素。本文尝试用一种新的图示来宏观地解释这种现象。

(二)误解的层次分析图解

在误解发生时,人们常常会及时地进行纠正与解释。当误解发生在语言层面时,人们常常乐于作出解释并及时纠正,这样的误解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误解发生在语言层面之外,就难以被双方发现,从而对交际双方的感情及合作等造成伤害。人们在对这类误解的解释时,常说:“你想多了”。一方会认为另外一方想多了,这是因为双方的理解没有在同一层次上。本文提出的误解层次第一层,就是语言层次。在交谈没有隐含意义的时候,只要双方对所说的话语理解没有障碍,说话人和听话人就处于同一层次,那么语言交际取得成功。无论什么原因让听话人对说话人的语言理解出现障碍,那么双方就不在同一层次,误解就产生了。这时说话人处于第一层次,而听话人连第一层次也没有到达,处于零层次。误解层次从第二层开始,属于推理层次。推理就是对话语的隐含意义进行推理。人们“想得越多”话语需要推理的层次就越多,这个层次是随隐含意义的深度扩展的,原则上没有尽头。只有听话人与说话人想得同样多时,双方才处于同一层次上,交际才取得成功。而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与概念、判断一样,同语言密切联系在一起,推理的语言形式为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或具有因果关系的句群。常用“因为……所以……”、“由于……因而……”、“因此”、“由此可见”、“之所以……是因为……”等作为推理的系词。本文层次之间的推理通过“为什么”这个词语桥梁进行。“为什么”是“为什么说话人要说这句话”的缩略语。以下是误解层次分析的例子及图示说明:

例1 (A、B 是母女关系)

A : 你昨晚上哪儿去了? 那么迟回来?

B : 上“网吧”去了。

A : 什么“网吧”?

B : “网吧”就是“网吧”。

A : 哼, 肯定不是什么正经地方。以后别出去了!

说话人 (女儿) 听话人(母亲)

(第一层)

反应:

这是误解研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黄清贵

(2001)曾用关联理论对这个例子进行分析,他指

出误解的产生是由于母亲没有“网吧”的相关知识。

本文用误解层次来对这个例子进行分析:误解的产

生发生在第一层次(语言层次),由于母亲对网吧

这个词语没有达成理解,因此误解产生了。说话人

女儿对自己所说话语是完全理解的,因此女儿处于

第一层次,母亲则没有达到第一层次的理解,处于

零层次。因此母亲作出不让女儿出去的反应。

然而更多误解的情况并不是发生在语言层面,

而是发生在对隐含意义的推理层面。以下就是不同

推理层面的误解实例:

例2 (正在写论文的A 注意到B 正要打开电

视)

A : 下午电视里没有什么好节目。喏,这里有本

绝对精彩的小说。你要不要看?

B : 哦, 不了, 谢谢。我宁可看电视,电视再无

聊也比书好看。

黄清贵(2001)认为B之所以误解了A的意

思是没有注意到“非常有趣”这个词语对语境的补

充,因此没有听出A的言外之意。误解层次分析

认为误解发生在第二层次,B对A所说的话在语言

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