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麻醉的镇静镇痛术
局部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
• 适应症:四肢手术、浅表手术、小型手术、疼 痛治疗。
• 禁忌症:拟行麻醉的局部感染、癌肿,患者难 以合作,患者主观拒绝局麻(在社会如此发达 的今天,我们应该关注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平衡 。) 、小儿,患者对局麻药有过敏史。
局部麻醉药的药理
• 局麻药结构
亲脂疏水
酯键—酯类 酰胺键—酰胺类
表:2.0
1~3
神阻:0.1~0.3
15
25
60
50~75 120~180
表:2.0~4.0 1~5
300
浸润:0.25~0.5
神阻:1.0~2.0 10~20__ 500
60~120
浸润:0.25 神阻:0.25~0.5
脊麻:0.2~0.5
浸润:0.25 神阻:0.25~0.5
快 10~20__ 快 15
局部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
一、概述 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
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 使这些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 特点:阻滞作用是可逆的(神经生理功能是完全可以 恢复的,对神经组织不产生损害。);感觉、运动、 自主神经功能都被阻滞。
• 优点: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对脏器功能无大的影响 ,患者神智清醒(现在我们也加用镇静药,减少患者的 紧张情绪),能抑制应激反应,可单独、复合使用, 还可用于术后镇痛。
• 1)离解常数(pKa)~麻药显效时间 • pKa越大显效越慢。(可以通过加大药物的浓
度和计量来提高显效速度) • 2)脂溶性与麻醉强度:脂溶性越大越易通过
神经膜则作用越强。 • 3)血浆蛋白接合率与麻醉作用时间:只有非
结合的药物才有活性,则结合越持久麻醉时间 越长。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镇静、镇痛
曲张静脉切除术
耳部手术
肌松药
吸入麻醉药 空气进入胃肠道 抗胆碱酯酶药
较早进食
全身性低血压 迷走神经兴奋
防治PONV指南
危险因素:女性、PONV史或晕车史、不吸烟、术后使用阿片药物
低风险 20% 1个危险因素 未预防性用药
中度风险 40% 2个危险因素 1种止吐药
高风险 60% 3个危险因素 2种止吐药
• 预防
–镇静不宜过深,维持气道通畅 –适当的监测 –专业人员在场负责给药和监护
术后管理
• 疼痛 • 麻醉后恶心和呕吐
– 门诊患者最常主诉的并发症,也是门诊患者 术后住院的主要原因 –好发因素:运动性眩晕病史者,长期应用吗 啡类药,应用N2O,胃胀,严重疼痛,腹腔镜 手术、睾丸固定术、斜视矫正术,体位性低 血压或低氧血症 –治疗:吸氧,5-HT3受体拮抗剂
– 总体并发症可高达1:106,高于全身麻醉 (1:120)、局部麻醉(1:277)和区域麻醉(1:268) – 另一影响因素是手术时间的长短,短于1h 的 手术,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155, 而长于3h为1:35
• 并发症
–促成与麻醉相关并发症的最常见因素
• 气道梗阻 • 误吸 • 支气管痉挛 • 严重心律紊乱
• 应用范围
– 消化道内窥镜术,纤维气管镜术,儿科影像术
– 各种血管造影、介入性诊断及治疗
– 牙科手术,眼、耳鼻喉科手术,体外震荡碎石 – 体表包块和病灶切除及其它整容外科手术 – 关节镜及肢体手术,疝修补、静脉曲张手术 – 膀胱镜,经尿道肿瘤和前列腺切除术
– 经阴道子宫切除及修复术,会阴部手术
– 局部和区域麻醉需要镇静的病人 – ICU需要耐受体内的某些有创或半有创装置的病人
局部麻醉镇静技术
局部麻醉镇静技术㈠概述局部麻醉镇静技术又称清醒镇静技术(conscious sedation),目前在西方国家较为盛行。
肿胀技术结合局部麻醉镇静技术,避免患者感知到注射肿胀液及抽吸脂肪时的不适及疼痛,减轻对手术的恐惧感,避免对患者的心理损伤。
局部麻醉镇静技术的成功实施有赖于患者和术者两方面:①患者方面:惧怕全身麻醉和拒绝全身麻醉的患者或需在局部麻醉下实施手术的高龄和高危患者均为局部麻醉镇静技术的理想适应证;②手术者必须适应在局部麻醉清醒状态下实施手术。
需注意的是焦虑、对疼痛或手术刺激敏感以及智力不全的患者不宜采用局部麻醉镇静技术。
镇静技术是指通过肠道或非肠道方式应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联合或不联合镇痛药物和/或亚麻醉浓度的吸入性麻醉药物,以达到对人体精神活动产生抑制的一种方法。
典型的镇静方法是使患者意识减退,但仍可与术者进行语言交流。
镇静的基本目的是:①在产生危险性极小的前提下,使患者精神镇静或入睡,缓解或消除疼痛等有害刺激,为手术提供便利条件;②使患者产生全部或部份遗忘。
为达此目的,所选用的药物或复合用药均应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和产生遗忘的特征。
并且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低(如呼吸抑制、恶心和呕吐)。
此外,还应能平稳达到所需镇静水平,而且在术毕患者能很快恢复清醒状态。
㈡镇静的方法局部麻醉镇静的控制方法分为麻醉医师控制镇静和患者自控镇静。
1 麻醉医师控制镇静:是指在专业麻醉医师监控下而进行的镇静方法,根据给药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口服、肌肉注射、经直肠、吸入和静脉给药方式镇静。
2 患者自控镇静:患者自控镇静是患者根据手术中的感觉通过自控镇痛泵自控给药镇静的一种镇静方法。
这种患者自控镇静方式要比医生控制镇静的方式优越。
许多研究证明,应用患者自控镇静方式时的患者满意度高。
㈢局部麻醉镇静技术的并发症局部麻醉镇静技术的并发症主要为:呼吸抑制、循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根据美国联邦门诊手术协会的统计结果,局部麻醉镇静技术和全身麻醉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106和1/120,可见局部麻醉镇静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全身麻醉相差不大。
支气管镜操作麻醉方式及无痛支气管镜的相关问题
支气管镜操作麻醉方式及无痛支气管镜的相关问题一、支气管镜操作麻醉方式的分类目前气管镜术前麻醉方法主要有3种:局部麻醉、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镇静镇痛即所谓无痛支气管镜技术和全身麻醉;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镇静镇痛包含两种情况,一是清醒镇静conscious sedation,不需要麻醉医师的参与;二是MAC技术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即监测下的麻醉管理,需要麻醉医师的参与;无论清醒镇静还是MAC都不是全身麻醉,患者有自主呼吸,不需要气管插管或喉罩进行机械通气,MAC技术因麻醉较深,需要麻醉医师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以控制呼吸,而清醒镇静根本就不需要麻醉医师来调控;二、局部麻醉技术早期的气管镜检查采用硬镜,其刺激性大,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20世纪70年代以后,软性纤维支气管镜软镜的应用,绝大多数患者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气管镜检查,该项技术迅速在临床普及应用,对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挥了巨大作用;丁卡因与利多卡因比较适用于气管镜操作时的气道黏膜表面麻醉,而利多卡因安全性最好,因此该药也是2008版的诊断性可弯曲支气管镜应用指南中推荐的局部麻醉药物;成人利多卡因的总用量应≤ mg/kg,如体重60 kg的患者,2%利多卡因用量不超过25 ml;对于老年患者或肝、肾、心功能损害的患者应格外谨慎,在达到预计的麻醉效果时,应尽量减少经支气管镜注入利多卡因的量;局部麻醉可以避免全身性麻醉药对呼吸及心血管的抑制作用,保留患者必要的咳嗽反射,常规软镜检查和简单的治疗均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但是局部麻醉下操作会对患者产生强烈的刺激,特别是敏感患者容易出现精神紧张、恐惧、剧烈咳嗽、屏气、恶心、躁动及窒息感等不适,并可引起心动过速、血压增高及心律失常等,甚至有些患者因不能耐受而使检查中断;部分患者甚至拒绝此项检查;而且对于儿童以及老年痴呆症等不能合作的患者,局部麻醉下难以实施检查;当前一些新的支气管镜诊断技术,如TBNA、EBUS–TBNA、导航等技术操作较以前的常规支气管镜操作技术更为复杂、技术难度大,对患者的配合及安静程度要求更高,局部麻醉往往难于达到要求,因此局部麻醉时施加一定程度的镇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局部麻醉合并镇静用于支气管镜的操作现在已经非常普及了;但如何应用镇静药物、是否同时加用镇痛药物以及如何应用、用药剂量的个体化、镇静深度等并不是每一个呼吸内镜医生都清楚;三、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镇静、镇痛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镇静、镇痛,即所谓的无痛支气管镜技术,欧美国家支气管镜检查时在局部麻醉的同时给予镇静、镇痛药物已成为常规,无论操作是否复杂,有时仅仅是进行很小的黏膜活检操作,也给予镇静、镇痛药物,因为实际上将支气管镜插入患者的气管对患者来讲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痛苦的体验,因此给予镇静、镇痛减轻患者的痛苦是一种人道主义;国内在局部麻醉下支气管镜操作同时给予镇静、镇痛药物的并不多近年有增多趋势,仅在患者不能耐受或做介入操作时给予镇静、镇痛药物,有的仅给镇静药物、有的仅给镇痛药物、有的二者均给;给的药物种类也各不相同,诸如咪唑安定、芬太尼、吗啡、哌替啶、可待因、曲马多以及盐酸二氢埃托啡等,很不规范,因此达到的效果有很大差别,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比较常见;目前国内大多将局部麻醉+镇静、镇痛称为无痛支气管镜技术,但查阅国外文献后发现有无痛胃镜、无痛肠镜、无痛宫腔镜、无痛人工流产等,但却没有查到无痛支气管镜技术的说法,想想也有道理,不同于胃、肠、宫腔等,气管支气管及肺泡并无痛觉神经,因此支气管镜操作并不会引起剧烈的疼痛;由此我们也会提出问题,镇痛药物在支气管镜操作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支气管镜操作需要那么强的镇静与镇痛吗需要麻醉的那么深吗需要MAC技术吗我们知道MAC技术需要麻醉医师的参与,目前大多数医院中实施无痛胃镜、肠镜及宫腔镜等还是占少数,原因是麻醉医师的缺乏,同样在目前给每个气管镜室配备麻醉医师也是不现实的,即使在欧美国家也达不到这个要求而MAC技术必须由麻醉医师实施,这就决定这种"无痛"技术只能用于少数特殊的患者;由于气管镜操作并不会引起如胃镜、肠镜及宫腔镜那样的疼痛程度,采用类似于清醒镇静conscious sedation的深度即可,不需要麻醉医师的参与;清醒镇静是使用一种或多种药物引起中枢抑制,使患者镇静、注意力降低、遗忘,但具有语言交流和合作能力;从而提高患者耐受性,降低应激反应,使诊疗操作得以能顺利进行;需要提出的是,镇静与镇痛药物合用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这里的镇痛药物主要起到增加患者对内镜插入及操作所引起的刺激反应的阈值,提高患者对内镜操作刺激的耐受力,而不是真正的镇痛;适宜的镇痛药物可增加镇静药物的疗效,从而减少镇静药物的剂量;少量的镇静与镇痛药物可使患者维持在基本清醒状态,对呼吸的影响很小,由非麻醉专业的临床医师实施亦很安全;需要指出的是,单独应用镇静或镇痛药物常需要较大剂量才能达到二者合用的效果,这时由于药物剂量过大可能导致呼吸抑制,因此宜镇静、镇痛药物二者合用;因为气管镜操作并不会引起如胃镜、肠镜及宫腔镜那样的疼痛,因此也不需要MAC,而达到清醒镇静的程度就可以了由此笔者觉得"无痛支气管镜技术"的说法似乎不太恰当,当然最终的称谓还有待今后达到共识;四、全身麻醉技术早期的吸入麻醉药如氟烷、异氟烷及七氟烷等,曾作为介入性气管镜检查与手术的麻醉方法,现已极少使用;近年来,随着静脉麻醉技术的进步,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anesthesia,TIVA已成为该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TIVA的成熟应用得益于静脉超短效药物的开发和基于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而进步的静脉给药技术;全身麻醉需要气管插管、喉罩或硬质气管镜来建立人工气道给予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来进行,诊断性支气管镜操作一般不需要全身麻醉特殊情况下除外,如患者极度不合作或血氧低、需要50%以上氧浓度维持血氧分压等,治疗性支气管镜操作由于刺激大、出血多,采用全身麻醉是较安全的方法;由于全身麻醉由麻醉医师来操控进行,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此处不再赘述;来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5,3803: 162-163.。
麻醉科中的术后镇痛治疗策略
麻醉科中的术后镇痛治疗策略在麻醉科的临床实践中,术后疼痛治疗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术后疼痛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恢复,还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制定科学的术后镇痛治疗策略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麻醉科中常用的术后镇痛治疗策略,并分析其优缺点,旨在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术后疼痛镇痛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麻醉科中,我们常用的药物包括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镇静药和肌肉松弛药等。
1. 镇痛药镇痛药是一种常用的术后镇痛治疗药物。
常见的镇痛药包括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镇痛药和局部麻醉药。
阿片类药物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如吗啡、芬太尼等。
它们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疼痛信息传导,达到镇痛效果。
然而,阿片类药物也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因此需要严密监测。
非阿片类镇痛药主要包括草酸氯胺酮、帕洛诺司琼等,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副作用相对较小。
它们通常与阿片类药物联合使用,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和副作用。
局部麻醉药在术后镇痛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局部麻醉药的局部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术后疼痛的程度。
丁卡因、利多卡因等是常用的局部麻醉药。
2.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在术后镇痛中得到广泛应用。
常用的NSAIDs有布洛芬、硫酸氢氯吡格雷等。
NSAIDs的优点是副作用较小,但需要注意对肾脏的不良影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
3. 镇静药和肌肉松弛药除了上述药物,在术后镇痛中,镇静药和肌肉松弛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镇静药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帮助其更好地接受治疗。
常见的镇静药有咪达唑仑、地西泮等。
肌肉松弛药主要用于手术过程中的肌肉松弛,如库拉斯激素等。
二、非药物治疗除了药物治疗,术后镇痛还可以采用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的优点在于无副作用,且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1.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一种常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如热敷、冷敷、电疗等。
清醒镇静镇痛的临床应用
清醒镇静镇痛的临床应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肖晓山随着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存、生活质量和自身的医疗保健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疼痛的忍受能力越来越低,再也不能忍受分娩时的“痛苦的欢乐享受”、人流时的痛苦呼叫、胃肠镜检查时的“艰难历程”和局部麻醉或神经丛阻滞不完善的情况下行手术时“眉头紧皱”的痛苦经历。
这就给麻醉医师提出了挑战,怎样才能在既保证患者安全、舒适、无痛苦的条件下进行检查与治疗,又不延长操作时间和过多增加患者费用?针对这些问题,国内外不少学者提出了清醒镇静,即采用镇静类药物,以安定患者情绪为主要手段,解决了大部份患者的痛苦,但对于人流手术、神经丛阻滞下行颈部手术这一类伤害性刺激比较强的手术却无法解除痛苦,为此我们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类镇痛药对这类患者进行清醒镇痛,取得了满意效果。
一、清醒镇静镇痛的基本概念1、清醒镇静:是指使用一种或多种药物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从而使治疗得以完成的技术,在此过程中仍可同患者进行交流,例如镇静过程中患者仍能遵嘱反应。
清醒镇静能使原本不舒服的检查治疗操作变得更易为患者所接受,主要适用于内镜检查。
一般来说,人们在进行内镜检查时,往往会感到焦虑和对未知的情况感到恐惧,尤其是当置镜时对咽后壁的刺激时的难以忍受的感觉是非常恐惧的。
德国的一项调查表明,31%的要做胃镜或结肠镜检查的患者感到紧张或极度紧张,其程度强烈到使74%的患者要尽可能地延长预约做检查的时间。
加强交流和沟通以及营造内镜室轻松的环境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紧张,但引起紧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和复杂的,并且与性别无关。
清醒镇静的目的在于能对CNS产生抑制,使操作能顺利进行,还要保证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能与患者进行交流且患者能遵嘱活动。
因此,经典的静脉麻醉药,如巴比妥类药物、依托咪酯和异丙酚等,都不主张由非麻醉医生进行清醒镇静使用。
因为这些药物的镇静作用和麻醉作用间的剂量范围非常窄。
而苯二氮卓类药物是一组安全界限宽、治疗指数高的安全药物,临床上最常用的是咪唑安定。
兽医学中的镇痛和镇静技术
兽医学中的镇痛和镇静技术镇痛和镇静技术在兽医学中的应用引言兽医学中的镇痛和镇静技术在动物的医疗和保健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动物福利的关注不断增加,镇痛和镇静技术的发展也得到了加强。
本文将探讨兽医学中常用的镇痛和镇静技术,介绍其原理和应用。
一、镇痛技术镇痛是指通过采用特定的药物或技术手段来减轻或消除动物的疼痛感觉。
在兽医学中,镇痛技术主要应用于手术和创伤后的疼痛处理。
1. 药物镇痛药物镇痛是应用药物来消除或减轻动物的疼痛感。
常用的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和局部麻醉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或外周组织,从而达到镇痛效果。
2. 麻醉镇痛麻醉镇痛是利用麻醉药物来同时实现麻醉和镇痛效果。
麻醉药物能够抑制神经传导,减轻或消除动物的疼痛感。
常见的麻醉药物包括苯妥英钠、异丙酚和氟烷等。
二、镇静技术镇静是指通过给予动物特定的药物或技术手段来使其保持安静、平静或麻痹状态。
在兽医学中,镇静技术常用于动物的诊断、手术和疾病治疗等过程中。
1. 药物镇静药物镇静是通过药物来抑制动物的中枢神经活动,使其保持安静或进入半睡眠状态。
常见的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和α2受体激动剂等。
这些药物能够通过作用于脑干和中枢神经系统来产生镇静效果。
2. 心理镇静心理镇静是通过环境和人际交流等方式来使动物保持安静和放松。
在动物医院或兽医诊所中,提供安静、温暖的环境和适当的人际互动可以帮助动物保持镇静状态,减轻其紧张和焦虑情绪。
结论兽医学中的镇痛和镇静技术对动物的医疗和保健具有重要作用。
药物镇痛和麻醉镇痛可以减轻或消除动物的疼痛感,提高手术和创伤后的恢复情况。
药物镇静和心理镇静可以使动物保持安静和放松,方便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实际应用中,兽医们需要根据动物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镇痛和镇静技术,确保其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1. Flecknell P. Laboratory Animal Anaesthesia. 4th ed.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 2015.2. Seymour C, Duke-Novakowski T, Luna S, et al. Best practices for the use of analgesia in veterinary patients: consensus of an expert panel. Can Vet J. 2016;57(4):414-422.3. Lamont LA, Tranquilli WJ, Grimm KA. Essentials of Small Animal Anesthesia and Analgesia. 2nd ed. Ames, IA: Wiley Blackwell; 2019.。
麻醉科中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效果
麻醉科中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效果麻醉科在术后镇痛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手术对患者来说常常是一次极大的身体负担,术后疼痛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不适。
为了缓解患者的疼痛,麻醉科医生会给予患者相应的术后镇痛药物,以提供有效的镇痛效果。
本文将探讨麻醉科中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效果。
一、术后镇痛药物的分类术后镇痛药物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和给药途径进行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常见的术后镇痛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镇痛类药物:如吗啡、哌替啶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疼痛传递途径,减少患者的疼痛感知。
2. 镇静类药物:如苯二氮䓬类药物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少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从而起到一定的镇痛效果。
3. 局部麻醉类药物:如利多卡因等。
这些药物通过局部应用或局部注射,直接作用于术后创面,减轻局部疼痛。
根据给药途径,常见的术后镇痛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静脉镇痛:通过静脉输注药物,使药物迅速到达体内各组织,迅速发挥效果。
2. 口服镇痛:患者术后可以通过口服药物进行镇痛,方便易行。
3. 局部应用镇痛:将药物直接涂抹或涂敷在术后创面上,直接减轻创面疼痛。
二、术后镇痛药物的效果术后镇痛药物的效果因药物的种类和给药途径而有所差异。
合理选用适当的药物和给药途径,可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以下是常见术后镇痛药物的效果介绍:1. 镇痛类药物效果:镇痛类药物如吗啡、哌替啶等具有很好的镇痛效果,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静脉镇痛、口服镇痛等给药途径应用。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镇痛类药物能够提供较长时间的镇痛效果,减轻患者在术后的疼痛感。
2. 镇静类药物效果:镇静类药物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静脉镇痛等给药途径应用。
镇静类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镇痛的效果。
3. 局部麻醉类药物效果:局部麻醉类药物如利多卡因具有良好的局部镇痛效果。
这些药物可以直接应用于术后创面,通过麻醉创面周围的神经末梢,减轻局部疼痛。
开颅手术的麻醉方法
开颅手术的麻醉方法
开颅手术的麻醉方法有多种,包括局部麻醉、全身麻醉和区域神经阻滞麻醉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麻醉方法及其优缺点:
1. 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方法,通过注射局麻药物(如利多卡因)来阻断神经传导,从而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的手术,如头皮手术或面部整形手术。
优点是简便易行,副作用少,费用较低。
2.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通过静脉注射镇静剂、镇痛剂和肌肉松弛剂等药物,使患者进入深度睡眠状态,从而达到无痛的目的。
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的手术,如脑部肿瘤切除、脑血管疾病治疗等。
优点是可以提供更全面的麻醉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恐惧感。
3. 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区域神经阻滞麻醉是将局麻药物注入特定的神经干周围,阻断其传导功能,从而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这种方法适用于某些特定类型的手术,如颈椎手术或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等。
优点是可以减少对其他神经的影响,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麻醉方法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要求来确定。
在选择麻醉方法时,应该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过程和可能出现的风险,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麻醉效果。
镇静镇痛的用药护理
镇静、镇痛的用药护理
杨岚娟
镇静药
• 是有效帮助睡眠和有效改善睡眠的良药。 镇静药能避免失眠对人体的严重危害,治 疗失眠病,提高睡眠质量。
• 镇静药主要用于焦虑和烦躁等的对症治疗。 常用药物有苯巴比妥、眠尔通、利眠宁和 安定等。一般认为,后两药不易引起呼吸 和循环抑制,安全范围大,而且产生耐受 性和成瘾的可能性较小,因而用于镇静比 较合适。剂量应因人而异,以最小有效为 标准。用药时间宜短,例如一周左右,情 况好转,应及时停药,以免形成耐受性和 成瘾。
• 此外,这些患者需要进行特殊神经功能检 查的可能也低于持续服药的患者,而发生 烦躁、拔出呼吸管等现象的可能也并未升 高。
急性中毒症状
• 1、急性中毒与其他昏迷疾病相鉴别,询问有无高 血压病,癫痫、糖尿病、肝病、肾病等既往史及 一氧化碳、酒精有机溶剂等毒物接触史、检查有 无头部外商之、发热、脑膜刺激征,偏瘫、紫绀 等,再作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综合考虑,可作出 鉴别诊断。 • 2、慢性中毒与躁郁病相鉴别 慢性中毒的轻躁狂 状态病人易疲乏,并伴有震颤,步态不稳等 • 3、戒断综合症与神经精神病相鉴别 • 原发性癫痫以往有癫痫发作史,精神分裂症、酒 精中毒引起的震颤谵妄、前者有既往史、后者有 长期酗酒或戒酒史
注意事项
• 常见的为嗜睡、头昏乏力等,大剂量可有 共济失调震颤 • 禁忌:可致依赖性、青光眼和重症肌无力 患者慎用。 • 一旦对安定产生了药物依赖,成瘾者就不 得不持续服药,而且所需的剂量会越来越 大。这样一来,安定的其他各种副作用就 可能表现出来。最普通的副作用就是晚上 服安定,白天感到困倦、精力不集中、反 应迟钝、记忆减退、眩晕等。
丙泊酚
• 丙泊酚(propofol), 其化学名为2,6-双异丙基 苯酚, 是目前临床上普遍用于麻醉诱导、 麻醉维持、ICU危重病人镇静的一种新型快 速、短效静脉麻醉药。它具有麻醉诱导起 效快、苏醒迅速且功能恢复完善, 术后恶 心呕吐发生率低等优点。 • 适用于麻醉诱导和静脉全身麻醉的维持, 也可用于加强监护病人接受机械通气时的 镇静,及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等。
局麻
1.腭大孔的位置: 2.注射方法: 3.麻醉区域及效果 4.适应范围 5.注意点行腭大孔注射时,麻
药不可过量,注射点不可偏后,以免 同时麻醉腭中,后神经,引起软腭、 腭雍垂麻不适而致腭心、呕吐;腭前 神经与鼻前神经在尖牙腭侧相吻合, 如手术涉及尖牙腭侧组织时,同时行 尖牙腭侧黏膜局部浸润麻醉。
鼻腭神经阻滞麻醉 (block anesthesia of nasopalatine nerve)
神经名 称
颊长神经 舌神经
分布部位
8---5| 5---8的颊侧牙龈、颊部的皮肤粘膜 8---1 |1---8的舌侧牙龈、口底及舌前2/3的黏膜
下牙槽神经
8---1| 1---8及其牙周膜、牙槽骨 4---1 |1---4的唇颊牙龈及相应的口腔前庭黏膜
颏神经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 (block anesthesia ofmaxillary nerve) 1、适应症: 2.方法:(1)翼腭管注射 法 (2)口外注射法 3.注意事项:(1)口外注射法进
围大,被吸收后无明显的毒性反应; (4)易溶于适当的溶媒,特别易溶于 水;(5)性质稳定,可耐高温高压消 毒;(6)可与其他成分如血管收缩药配 伍而不分解。
3.局麻药物的分类问题:
按化学结构分:酯类 普鲁卡因 地卡因 酰胺类 利多卡因 布比 卡因 依作用时间长短,临床分类为 短效 普鲁卡因 中效 利多卡因 丙胺卡 因 长效 布比卡因 丁卡因 按生物学分类:A B C D类,其中临床上所 用的D类最广
血管收缩剂在局麻药物中的
应用
WHY?一方面:多数局麻药对周围血管有 一定作用,如普鲁卡因可减弱血管平滑 肌的紧张度,在浸润麻醉时,可增多手 术区的渗血量,而且所有局麻药都能通 过对交感神经节和节后神经纤维的阻滞, 使血管扩张,而致吸收加快。另一方面, 肾上腺素适量可减慢局麻药从作用部位 的吸收;降低血内局麻药的浓度;延长 局麻药有效时限;减少全身的不良反应。
口腔颌面外科麻醉、镇痛及重症监护考点及试题
第三章 口腔颌面外科麻醉、镇痛及重症监护一、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1、教学内容(1)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又称局部无痛(Local analgesia),指用局麻药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从而使该区域疼痛消失。
主要适用于口腔颌面外科短小手术,特别是门诊手术。
临床分为冷冻麻醉、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和阻滞麻醉等四种方法。
局部麻醉药物可分为酯类和酰胺类两类药物。
酯类药物具有稳定性较差,可引起过敏反应的特性,包括普鲁卡因、的卡因等,其中的卡因由于毒性大,临床主要用作表面麻醉。
酰胺类药物具有稳定性强,极少引起过敏反应的特性。
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卡波卡因等,利多卡因具有迅速而安全的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对室性心律失常的病员常作为首选的局部麻醉药,布比卡因作用强、维持时间长,特别适用于费时较久的手术,卡波卡因具有微弱的血管收缩作用,3%的纯品适用于不宜使用肾上腺素的病员。
临床上使用局麻药时应注意其浓度并控制好一次最大剂量。
为延缓局麻药吸收,延长局麻时间,降低毒性反应以及减少术区出血以使术野清晰,临床常在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等血管收缩药。
但应掌握好加用肾上腺素的适应征并严格限制麻药中肾上腺素的浓度,控制好一次注射量。
局部麻醉可引起晕厥,过敏反应,中毒及其他并发症。
(2)全身麻醉是指用各种麻醉药使人体产生可逆性的全身痛觉和意识消失,同时存在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的一种状态。
口腔颌面外科常用的全麻方法包括: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基础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
各种麻醉各有优缺点。
口腔最常用的是静吸复合麻醉。
绝大部分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均需气管插管。
常用的插管方式包括口腔明视插管、鼻腔明视插管、鼻腔盲探插管、气管切开插管。
全麻后的正确处理是口腔颌面麻醉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
应注意:1)拔管时机的选择2)误吸3)恶心、呕吐4)术后呼吸道梗阻。
口腔颌面外科麻醉还可使用控制性低压和低温麻醉。
麻醉的专业名词解释
麻醉的专业名词解释麻醉是一种通过药物或物理手段控制疼痛感知以及病人的行为和生理反应的方法。
在医疗领域中,麻醉通常是指通过给药使患者处于无痛或缓解疼痛的状态,以便进行手术或其他有创性医疗操作。
同时,麻醉也可以提供镇静、放松和失去意识的状态,使患者在手术期间感到舒适和安全。
一、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指通过在特定部位给药,抑制局部神经末梢的传导功能,从而降低或消除该部位的疼痛感知。
常见的局部麻醉方法包括表面麻醉、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
表面麻醉指的是将麻醉药物直接涂抹在皮肤表面,通过药物的作用迅速减轻局部疼痛感知。
这种方法常用于局部小手术或诊断操作中,例如皮肤切割和针刺。
浸润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需要麻醉的局部组织中,使药物扩散到周围神经末梢,达到局部麻醉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面积的手术操作,例如皮肤切割和局部组织修复。
神经阻滞麻醉是通过注射麻醉药物或将药物输送到神经根或神经干位置,阻断感觉神经传导的方法,实现局部麻醉的效果。
这种方法常用于四肢手术和其他需要区域麻醉的手术操作。
二、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指通过药物的静脉或呼吸途径,使患者失去意识和疼痛感知能力,同时在手术中维持患者的生理稳定状态。
全身麻醉通常由麻醉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和给药途径。
全身麻醉分为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两种主要形式。
静脉麻醉是通过将药物直接注射或静脉输注到患者体内,达到快速诱导和维持麻醉状态的目的。
药物常用的有巴比妥类、苯二氮䓬和氨茶碱类等。
吸入麻醉则是指将挥发性麻醉药物作为气体或蒸气经过呼吸机输入患者的呼吸道,通过吸入和排出调节来达到全身麻醉的效果。
常用的麻醉药物包括七氟醚、异氟醚和氧化亚氮等。
全身麻醉需要在严密的监测下进行,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麻醉监测包括血压、心电图、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以及麻醉深度的测量等,以便麻醉医生能够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监控患者的生理状态。
三、麻醉附加技术除了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外,还存在一些麻醉附加技术,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浅谈局部麻醉方法.
浅谈局部麻醉方法[ 11-02-16 10:45:00 ] 作者:李鹏编辑:studa090420【关键词】局部麻醉药随着麻醉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局部麻醉的方法和实路取得了长远的发展,在满意实施的情况下,局部麻醉是一种十分完美的麻醉方法,它能够使患者、麻醉科医师和外科医师均感到满意和舒适。
但是,成功局部麻醉所带来的喜悦只能是大量艰苦工作的结果。
局部麻醉的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处理与全身麻醉存在有明显的差别,以下将简述局部麻醉患者的临床研究发展。
1 常用局麻药物虽然一些患者在经过麻醉科医师的手术前访视和对拟实施的局部麻醉操作进行详细解释之后就不需要麻醉前用药了,但是大多数的患者则需要应用麻醉前用药。
麻醉前用药的目的是缓解疼痛和焦虑以及预防局部麻醉药的不良反应。
反对局部麻醉的主要理由在于患者的不适感(并且会因此产生体动)、焦虑、镇痛不足以及知晓,所以常需要镇静。
但过度镇静或镇静不足都可能导致躁动、烦躁、不合作和呼吸抑制。
下面我们就以下几种局部麻醉药物进行简单介绍。
普鲁卡因:毒性小,起效快,作用时间约45~60分钟,是最常用的局部浸润麻醉药。
组织穿透性能差。
常用浓度为0.5%~l%。
一次限量成人为1g。
丁卡因:麻醉效能强,其毒性大。
丁卡因起效缓慢,作用时间约2~3小时。
表面麻醉用0.5%~l%溶液,神经阻滞时一般用0.15%~0.3%溶液。
一次限量成人为80mg。
利多卡因:起效较快,毒性相当于普鲁卡因的1.5倍,作用时间约1.0~2小时。
组织穿透性能较好。
神经阻滞常用1.5%~2%溶液,局部浸润用0.5%~1.0%溶液。
一次限量成人为400mg。
表面麻醉常用2~4%溶液,一次限量为200mg。
布比卡因:麻醉效能强,作用时间约为利多卡因的3倍。
组织穿透性差。
神经阻滞用0.5%~0.75%溶液,成人一次限量为150mg。
罗哌卡因:为新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低浓度时产生运动阻滞与感觉阻滞分离现象,即对感觉神经阻滞强于对运动神经阻滞。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应用
1.局部麻醉(除表面麻醉外)
2.封闭疗法
0.25~0.5%
头晕、烦躁不安、 肌肉震颤、惊厥
不良反应和应用注意
1.过量
入血
中毒
先兴奋后抑制
防止吸收:
呼吸衰 竭,乃 至昏迷
注射局麻药时加入微量AD(100ml加 入0.1%AD0.2~0.4ml)
手指、足指、耳廓、阴茎等禁用,高血压、心 脏病禁用
能够尽早离床活动并缩短住院时间,对心肌的
毒性比布比卡因小,有明显的收缩血管作用, 使用时无需加入肾上腺素。适用于硬膜外、臂 丛阻滞和局部浸润麻醉。它对子宫和胎盘血流 几乎无影响,故适用于产科手术麻醉。
表10-1 常用局麻药的比较
药 名 作用特点 稳定 穿透 毒性 性 性 差 小 主 要用途
普鲁卡因 快、弱、短(0.5~1h) 较差
传导,而动作电位的产生又取决于Na+内流。
局麻药以非解离型进入神经细胞内,以解离型
(带电的阳离子)作用在神经细胞膜的内表面, 与Na+通道的一个或多种特异性结合位点结合, 产生Na+通道阻断作用,阻滞Na+内流,降低 动作电位,从而阻断N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产
生局麻作用。
2.吸收作用 主要呈现中枢与心血管作用
除表面麻醉外 的各种局麻
利多卡因 快、中、中(1~2h)
良好
强
中 各种局部麻醉
丁卡因
慢、强、长(2~3h)
较差
强
大
除浸润麻醉外 的各种局麻
布比卡因 强、长(5~10h)
良好 较强
大 浸润麻醉、传 导麻醉、硬膜 外麻
教学病例
1.男,55岁。因手术需行硬膜外麻醉,麻醉 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此时应采用何药治疗?
MAC定义(ASA)
MAC定义(ASA)MAC是在一些局部麻醉或根本不需麻醉情况下,需要专业麻醉医师提供特殊的麻醉服务,监护控制病人的生命体征,并根据需要适当给予麻醉药或其他治疗。
实质介于全麻和局麻之间,镇静/镇痛与(或不与)局部麻醉结合的一个新领域。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05年,历经20多年,MAC的出炉和多次修正无不体现了社会进步、麻醉工作的艰辛和ASA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ASA的工作既规范了MAC的技术标准、为其准确定位,又为拒绝付费消除了障碍。
当然,十几年来的临床实践同时也表明,如果管理不当,MAC期间同样可以引起死亡和永久性脑损害,给病人造成的损伤及其赔偿金额并不亚于其他麻醉方式。
我们应当切记MAC所需的麻醉警示程度应达到顶点,而绝非是起点。
监测下的麻醉管理技术(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MAC)。
而不是麻醉药理学中的那个MAC(其定义是在一个大气压下有50%病人在切皮刺激时不动,此时肺泡内麻醉药物的浓度即为1个MAC)。
随着新型静脉麻醉药物的出现以及手提监护仪的完善使得麻醉医生开始走出手术室工作。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一支丙泊酚、一台微量泵和一台便携式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使得大多数的患者免除了胃镜肠镜检查之苦,以及人工流产以及各种短小手术操作的病人。
走出手术室,到各个诊疗场所实施麻醉,已经成为临床麻醉领域的有一个重要工作内容。
在有些单位,甚至有了专门给胃镜检查病人实施麻醉的专职麻醉医生。
(以下是查到的有关资料)现有能够将上述工作包含在内的专业名词包括: 根据工作场所定义的门诊麻醉(outpatient anesthesia)、手术室以外病人的麻醉(anesthesia at remote locations);根据工作特征定义的清醒镇静(conscious sedation)以及监测下的麻醉管理技术(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MAC)。
“清醒镇静” 由于事实上麻醉操作的难度使其难以被麻醉医生所接受,因此作为专业名词已基本废弃,这一名词的出现也许更多地在于临床医生对于麻醉时间的一种理想追求。
局部麻醉药和镇痛药
O2N
O OH
HOCH2CH2N(C2H5)2 C6H4(CH3)2
O N
O
1.Fe,HCl
2.HCl
H2N
O N
O
. HCl
氧化反应
水解反应
5、理化性质
O N
O
. HCl
H2N
局部麻醉药和镇痛药
判别反应
第10页
1)氧化反应 • 氧化变色(芳伯氨基) • 影响原因:温度、氧、紫外线、金属离子;
O N
局部麻醉药和镇痛药
第19页
(三)氨基甲酸酯类
• 地哌冬和卡比佐卡因
O
NO H
N
OO
HN
(四)脒类
O
• 非那卡因
NN H
O O N
NO H
O
局部麻醉药和镇痛药
第20页
第2节 镇痛药 镇痛药
• 对痛觉中枢有选择性抑制作用,使疼痛减轻或消除药品 – 不影响意识 – 不干扰神经冲动传导 – 不影响触觉及听觉等
(3)氮上甲基被烯丙基、环丙甲基、丙基、环丁甲基等取代,拮抗活性增 加; (3-5碳取代基) (4)烯丙吗啡(纳洛啡),双重作用,镇痛作用较 弱,主要用于解救吗啡中毒;(5)纳洛酮,阿片受体纯拮抗剂,用于麻醉药 过量解毒;
可待因
N
N
O
O
CH3O
O
OH
O
O
O
N OH
海洛 因
HO
O
O
局部麻醉药和镇痛药
第26页
. HCl N
局部麻醉药和镇痛药
第30页
结构特点 • 相当于Morphine A、D环类似物
N N D
A
H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良OAA/S评分
• 1级:完全清醒,对正常呼名的应答反应正常; • 2级: 对正常呼名的应答反应迟钝; • 3级: 对正常呼名无应答反应; 对反复大声呼
名有应答反应;
• 4级: 对反复大声呼名无应答反应, 对轻拍身 体才有应答反应;
• 5级: 对拍身体无应答反应, 但对伤害性刺激 有应答反应.对伤害性刺激无反应为麻醉.
• 4:镇静延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所以九十年代以来,美国麻醉医生采用更精密的 仪器监护麻醉或不用麻醉的门诊病人,以便更为
有效的进行处理,称之为监控麻醉(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MAC),以警惕通气抑制为主
的并发症。
• 平衡镇静概念的提出是人们更加注意到药物间
或其他因素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的标志。
局部麻醉的镇静/镇痛术
• 镇静/镇痛术:
ASA: 镇静/镇痛术为病人能维持足
够的呼吸循环功能,并保持对语音命 令和或对身体刺激有意识反应的前 提下,能耐受不舒适医疗操作的状态
• 镇静的基本目的是:
• 充分镇静,但产生的危险性应极小, • 缓解或消除焦虑心情, • 部分或完全遗忘, • 缓解或消除疼痛以及其他有害刺激。
• 随镇静技术日渐广泛,加之个体对镇静药的
反应千差万别,必须有严密、安全有效 的监测保障。一旦实施镇静,特别是患
者意识丧失时,必须有经验丰富人员管 理,复苏设备 必须齐全。必须牢记,非 可控的镇静是危险
• 局麻镇静/镇痛的并发症
• 1:镇静/镇痛不足
烦躁
镇静/镇痛过度 意识模糊.部分丧失 呼吸道通畅和保护性反射,引起循环呼吸抑制.
• 2:呼吸:
咪唑安定.可减少机体对CO2的通气反应. 咪 唑安定.异丙酚每分通气量下降,可导致一过性 呼吸暂停
• 3:心血管并发症:
• 高.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慢,心律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