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农村居民建房管理办法
居民建房管理办法

居民建房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居民建房行为,保障城乡规划的实施,维护居民合法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居民新建、改建、扩建和翻建住房的活动。
第三条居民建房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性原则,建房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城乡规划要求;(二)安全性原则,确保建房质量和使用安全;(三)环保性原则,建房应符合环保要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四)美观性原则,建房应与周围环境协调,保持美观。
第二章建房申请与审批第四条居民建房前应向当地城乡规划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一)建房申请书;(二)户籍证明;(三)土地使用权证;(四)建筑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五)法律法规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五条城乡规划部门应在收到申请后XX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不予批准的,应书面说明理由。
第三章建房要求第六条居民建房应符合以下要求:(一)不得占用农田、绿地等非建设用地;(二)不得超过批准的建筑高度、层数和面积;(三)应遵守建筑设计规范,确保建筑结构安全;(四)应合理布局,满足采光、通风等居住条件。
第四章施工管理第七条建房施工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承担,并遵守国家有关建筑施工的规定。
第八条施工过程中,居民应接受城乡规划部门的监督检查,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第五章竣工验收与产权登记第九条建房竣工后,居民应申请竣工验收。
城乡规划部门应在收到申请后XX个工作日内完成验收。
第十条竣工验收合格后,居民可凭验收合格证明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建房或未按批准要求建房的,由城乡规划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二条施工单位违反施工规定,造成安全事故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第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XX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办法如与上级法律法规相抵触,以上级法律法规为准。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示例性质的管理办法草案,具体内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地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和完善。
农村新建住房的规章制度

农村新建住房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农村新建住房建设行为,保障农民群众的住房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农村新建住房规章制度适用于我国农村地区的新建住房建设活动。
第三条农村新建住房应当坚持经济、适用、美观、舒适、环保的建筑设计原则。
第四条农村新建住房应当遵守国家建筑法律法规,并符合当地的规划控制要求。
第五条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新建住房建设的监督管理,确保建筑质量安全。
第六条农民群众有权利依法享有宅基地建房的权利,同时也有义务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第七条农村新建住房规章制度由国家住房建设有关部门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
第二章宅基地使用和规划第八条农村宅基地使用应当符合村民集体所有,专家审核,可附加耕地使用权等规定。
第九条宅基地规划应当符合农村住宅建设规划,合理规划布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第十条宅基地建筑面积不得超过规定标准,不得随意增加建筑面积。
第十一条宅基地建筑应当符合国家建筑法规,不得违法占用土地资源。
第十二条违法违规建房者将依法予以处理,责令停工,拆除违建,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章建筑材料和施工质量第十三条农村新建住房应当使用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建筑材料,不得使用假冒伪劣产品。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应当遵守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第十五条定期对农村新建住房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第十六条对于建筑质量不合格的工程将依法责令整改,直至拆除重建。
第四章绿色环保和节能节材第十七条农村新建住房应当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尽量使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第十八条促进农村新建住房的节能节材设计,提高建筑能效,降低用能成本。
第十九条鼓励农村新建住房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提高建筑质量和使用寿命。
第二十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节能节材的意识。
第五章保障政策和资金支持第二十一条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新建住房的扶持政策和补助力度,帮助农民群众解决住房问题。
第二十二条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村新建住房的贷款支持,降低贷款利率。
规划区内乡村居民点建房规章制度范本

规划区内乡村居民点建房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乡村居民点建房行为,保障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乡村建设规划,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范围包括本区内所有乡村居民点的建房活动。
第三条乡村居民点建房应遵循“合理规划、科学布局、环保节能、文化传承、安全可靠”的原则。
第二章建房范围和用途第四条乡村居民点建房范围包括居住房屋、辅助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第五条居住房屋可分为独立住宅、联排住宅和多层住宅,用于满足农村居民的住房需求。
第六条辅助设施包括厕所、储藏室、车库等,用于提供生活便利和增加居住舒适度。
第七条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垃圾站、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场所等,用于满足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
第三章建房规划和审批第八条乡村居民点建房应按照区里的总体规划进行合理规划,并报区县相关部门审核和批准。
第九条建房规划应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确保建筑布局合理,绿化率达标。
第十条建房审批过程应确保信息透明,拒绝任何形式的腐败和不正当行为。
第十一条建房审批过程中,应全面考虑乡村居民的实际需求,合理解决居民的产权问题。
第四章建房设计和施工第十二条建房设计应符合国家建筑规范和相关要求,确保建筑结构安全稳固、符合防火和防震要求。
第十三条建房施工应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禁止违法建设和违章施工行为。
第十四条建房施工过程中,应确保环保要求的落实,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管理和维护第十五条完成建房后,居民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房屋登记,并及时缴纳相关税费。
第十六条居民应合理使用和管理自己的房屋,确保房屋和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第十七条居民应积极参与乡村居民点的管理工作,维护乡村环境的整洁和秩序的良好。
第六章监督和处罚第十八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乡村居民点建房的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建房行为。
第十九条对于违规建房行为,依法予以处罚,并责令改正。
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桐乡市农村居民建房管理办法

桐乡市农村居民建房管理办法桐乡市农村居民建房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我市农村居民建房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浙江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浙江省建筑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农村居民建房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农村居民建房用地(也称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经依法批准建造私有房屋的建设用地。
第四条市规划建设局是本市规划主管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村居民建房规划、建设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国土资源局是本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村居民建房用地的监督管理工作;受市人民政府委托负责全市农村居民建房用地的审批、土地使用权的收回和土地使用权的登记、发证工作。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是本市行使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专门机关,负责对城市(镇)规划区内规划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农村居民建房用地的审核和农村居民建房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村民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本村宅基地使用方案,讨论决定村民建房用地申请,协助有关部门和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农村居民建房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农村居民建房管理应坚持以下原则:(一)统一规划原则。
农村居民建房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并在规划确定的范围内合理安排,村庄规划区外的非定点区域除危房维修外一律不准建房。
(二)节约用地原则。
农村居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鼓励农村居民建房向城镇型社区和中心社区集聚;严格控制独立建房,推广联排建设,鼓励建造公寓式住宅。
(三)先拆后建原则。
农村居民建房属于拆旧建新的,地上建筑物应当先行拆除,原宅基地应交还所在村民委员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并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注销原宅基地土地使用权证。
(四)依法审批原则。
农村居民建房必须按照规定的宅基地面积和法定程序、权限审批。
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与审批流程

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与审批流程
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与审批流程大致如下:
1. 宅基地管理制度: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用于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集体建设用地。
宅基地的使用需要遵循“一户一宅”的原则,即每户农村居民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宅基地的面积标准根据不同地区的规定有所差异,一般根据家庭人口数量和土地资源状况确定。
2. 宅基地审批流程:
- 农户申请: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农户向村集体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宅基地申请表,并提供相关材料。
- 村级审查:村集体对农户的申请进行初步审查,核实申请人的资格和申请条件,确保符合相关规定。
- 乡级审批:乡镇政府对村级上报的申请进行审批,包括核实申请人的资格、宅基地选址是否符合规划等。
- 县级核准:县级政府对乡级审批通过的申请进行核准,核发宅基地批准文件。
- 宅基地划拨与登记:宅基地经批准后,由村集体按照规定的程序划拨给农户,并进行宅基地使用权登记,颁发宅基地使用证。
村级建房规章制度内容范本

村级建房规章制度内容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村级建房管理,规范建房行为,维护村民利益,特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村级建房规章制度适用于本村的建房活动,包括自建房和集体建房。
第三条遵守本规章是村民的义务,违反规章者将受到相应处罚。
第四条村民在建房前应当向村委会报备,并遵守相关建房规定和标准。
第五条村委会负责监督和管理村级建房活动,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第二章建房标准第六条村级建房应当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的建筑标准和技术要求。
第七条村民自建房应保持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不得破坏村容村貌。
第八条集体建房应按照规划设计,严格控制建筑面积和高度。
第九条建房材料应符合安全环保要求,不得使用劣质材料。
第十条建房过程中应遵守施工规范,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第三章建房程序第十一条村民在建房前须向村委会提出建房申请并报备相关材料。
第十二条村委会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审查建房申请,并核实相关资料。
第十三条审查合格后,村民可获得建房许可证,方可开工建房。
第十四条建房过程中,村民应当遵守相关规定,配合村委会进行监督。
第十五条建房完成后,必须通过竣工验收并办理相关手续。
第四章违规处罚第十六条违反本规章者,村委会有权责令停工,并依法给予相应处罚。
第十七条严重违规者,村委会可暂扣建房许可证,并移交给有关部门处理。
第十八条对于违规行为造成的损失,责任人须承担相应经济赔偿责任。
第十九条对一再违规行为者,村委会有权采取强制拆除等措施。
第五章附则第二十条本规章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如有修订,须按规定程序进行。
第二十一条对于未定明事宜,可由村委会另行制定相关规定并施行。
第二十二条村民有权监督村委会对建房行为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二十三条对遵守本规章的村民,村委会将给予适当奖励和表彰。
第二十四条对于屡教不改的违规行为,可移交给公安机关处理。
以上就是村级建房规章制度的内容范本,希望村民们能够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共同维护村级建房秩序,确保村民居住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农村建房管控规章制度

农村建房管控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农村建房行为,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农村范围内的房屋建设及相关管理活动,包括自建房屋、翻建、扩建等行为。
第三条农村建房应符合规划,按照国家、省、市、县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批并符合相关建设标准和规范。
第四条农村建房应遵循环保建设原则,保护好土地资源,确保农村环境质量。
第五条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农村建房的资金补贴政策,鼓励农民建设环保、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第六条农村建房应当符合防火安全、地质安全等相关规定,保障建筑质量,确保人身、财产安全。
第七条本规章制度由县级区域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具体实施与监督。
第二章农村建房审批管理第八条农村自建房屋应提交建设项目申请书、土地证、规划许可证等相关材料向办理房屋建设的相关部门进行审批。
第九条农村翻建、扩建等工程应提交设计施工图、规划许可证、房屋所有权证等相关材料进行审批。
第十条审批机关应当在收到相关申请后依法进行审查,符合规定的,予以批准,不符合规定的,予以驳回并告知理由。
第十一条审批机关应当依法对农村建房项目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建设方按照批准的方案进行施工,并保证建筑质量合格。
第十二条农村建房审批机关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完成审批工作,对符合规定的,及时出具相关证明文件。
第三章农村建房设计第十三条农村建房设计应当符合当地的土地利用规划,以节约土地资源、合理布局为原则。
第十四条农村建房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地域特点、气候条件,确保房屋建筑结构稳固、地基牢固。
第十五条农村建房设计应充分考虑环保理念,选择绿色建材,注重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农村建房施工管理第十六条农村建房施工应当遵守相关建设标准、施工规程,确保建设质量符合要求。
第十七条农村建房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安全第一,遵守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第十八条农村建房施工单位应当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
村庄房屋管理制度

村庄房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维护村庄房屋的良好秩序,保障居民的生活安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房屋归属村庄内的房屋归属于村民个人所有,不得转让或出租给非本村村民。
基于特殊原因需要转让或出租的情况,需获得村民委员会的书面许可。
三、房屋建设1.村庄内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需符合国家相关建筑规范和安全要求,须向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并获得批准后方可施工。
2.禁止在传统村庄内随意拆除或改动房屋,如确需改动,需向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并获得批准后方可进行。
四、房屋维护1.村民个人需对自己房屋的维护和修缮负责,不得因私自扩建或改建影响他人利益。
2.如有房屋内外装修、维护等需求,需提前通知邻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五、房屋租赁1.村庄内的房屋出租给非本村村民时,需向村民委员会提供出租相关资料,村民委员会将审核并登记。
2.出租方需与租户签订书面合同,明确租金、租期等事项,严禁以虚假信息欺骗他人。
3.出租方需保证出租房屋的安全和卫生,定期对房屋进行检查,并及时解决问题。
六、房屋交易1.村民个人拥有对自己房屋进行买卖的权利,但需获得村民委员会的书面许可。
2.买卖双方需签订正规的买卖合同,明确房屋的权属和价格等内容,交易过程需公开透明。
七、房屋管理1.村民委员会负责对村庄内的房屋进行管理,定期巡视房屋的安全情况,发现安全隐患需及时通知相关居民进行整改。
2.村民委员会将编制并更新房屋登记册,确保房屋信息的及时、准确记录。
3.村民委员会负责处理房屋纠纷,协助居民解决房屋相关问题。
八、违规处理1.对于违反本管理制度的行为,将给予警告、责令整改、罚款等处罚,并在必要时报请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2.对严重违规行为的村民,可视情况予以取消其房屋使用权。
九、附则1.本管理制度由村民大会通过,并报自治区相关部门备案。
2.本管理制度的解释权归村民委员会所有,如有疑问或意见,可向村民委员会提出。
3.本管理制度制定后,需在村内张贴公示30天后正式执行。
xx市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管理办法

xx市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农村村民建房用地(也称宅基地),是指农村村民经依法批准用于建造私有住宅包括生活用房生产用房庭院等的集体建设用地。
村民对建房用地只享有土地使用权。
第四条农村村民宅基地必须符合镇乡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村庄集镇建设规划。
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建房;鼓励农村村民建房向中心村集聚;提倡统建联建和建造寓式住宅。
第五条属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村村民,可申请宅基地:一符合分户条且现有宅基地面积低于分户后本办法规定限额标准的;二现有宅基地面积尚未达到本办法规定限额标准需扩建的;三现有房屋属旧房危房需拆建的;四因国家集体建设需要迁建的;五灾毁住房需要重建的;六法律法规规另有规定的。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宅基地申请不予批准:一现有宅基地面积已达到本办法规定限额标准再申请宅基地的,但为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进行旧村改造的除外;二出租出卖或以其他形式转让房屋,再申请宅基地的;三不符合分户条而以分户为由申请宅基地的;四征地拆迁过程中按调产安置或货币安置方式进行补偿安置的;五其他不符合申请宅基地条的。
第七条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立户必须符合下列条:户主须是在册的农村村民,且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男周岁女周岁;为本集体经济组织土地的家庭承包方并承担相应义务。
第八条属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村村民,不得以分户为由申请宅基地:一丈夫与妻子之间;二子女与父母之间;三孙子女与祖父母之间。
第九条建房户户内人数按本户常住在册农业人口计算,以下人员也可计入户内人口数:一独生子女按二人计算;二家庭成员中的现役义务兵;三正在服刑劳教的人员;四法律法规规规定的其他可计入人员。
第十条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每户宅基地面积标准如下:一生活用房用地面积按每人平方米计算,每户最高不得超过平方米。
规划区内乡村居民点建房规章制度(2篇)

规划区内乡村居民点建房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定所称规划区是指我市办事处、港办事处和湖办事处所辖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以及从市中心城区北至中伙铺镇街道。
统一规划建房的安置点。
乡村居民点是指在规划区内的农民实行集中安置。
第二条规划区内的农民新建、扩建、改建自用住房。
第三条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规划区内乡村居民点建房的规划审批及规划实施管理工作。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规划区内设置三个规划管理派出机构。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规划区内乡村居民点建房的用地审批及监督管理工作。
各乡镇、办事处国土资源所负责规划区内农民建房用地日常管理工作。
第四条严禁城镇居民和非本村农民在规划区乡村居民点内购地建房;严禁农民将自住建房基地非法用于与他人联营入股、合作开发房地产;严禁乡村村民非法出租、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严禁为城镇居民和非本村农民非法购地建造的住房发放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
第二章乡村居民点管理要求第五条规划区内乡村居民点的选址应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
由各乡镇、办事处组织编制所辖区域内经选定的乡村居民点修建性详细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作为乡村居民点建设的规划依据。
第六条对已经明确需要拆迁腾村归并的村庄和零星分布的农民住房。
该村庄内只拆不建。
农民现有住房如经危房鉴定部门鉴定确实存在安全隐患的应优先安排在乡村居民点内建房。
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对依托原村庄进行建设或依据规划可以保留现状的乡村居民点。
结合居民点周边环境及村民意愿,划定居民点用地红线控制范围,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建设方案,经审批后方可实施。
必须在该居民点现场进行公布。
乡村居民点的规划一经批准。
第七条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辖区内符合建房条件的农民建房所需宅基地。
第八条规划区内的农民在乡村居民点内按规定程序建设自用住房。
使用未利用土地的面积每户不得超过____平方米。
农民建房使用农用地的面积每户不得超过____平方米。
第三章申请条件和申报程序第九条申请条件(一)农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规定的乡村居民点内可以申请新建、改建、扩建住房:1无房户;2因子女已达到婚龄。
《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

《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本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引导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推进新农村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上农村村民新建、改建、扩建和翻建住房(以下统称“村民建房”)及其管理。
第三条(有关用语的含义)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一)农村村民,是指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本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二)个人建房,是指由单户村民自行建造住房的活动。
(三)集体建房,是指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新建农村村民住房的活动。
第四条(管理部门)**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以下简称“市房地资源局”)是本市村民建房用地和配套设施建设的主管部门;区(县)房地产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村民建房的用地管理和配套设施建设管理,镇(乡)土地管理所作为其派出机构具体实施相关的管理工作。
**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以下简称“市规划局”)是本市村民建房的规划主管部门;区(县)规划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村民建房的规划管理。
**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设交通委”)是本市村民建房的建筑活动主管部门;区(县)建设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村民建房的建筑活动监督管理。
区(县)人民政府和镇(乡)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村民建房的管理。
镇(乡)人民政府受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委托,审核发放个人建房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个人建房进行开工查验和竣工验收;受区(县)建设管理部门委托,进行个人建房安全质量的现场指导和检查。
发展改革、农业、环保、市容环卫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五条(基本原则)农村村民实施建房活动,应当符合规划、节约用地、集约建设、安全施工、保护环境。
农村村民建房的管理和技术服务,应当尊重农村村民的生活习惯,坚持安全、经济、适用和美观的原则,注重建筑质量,完善配套设施,落实节能节地要求,体现乡村特色。
规划区内乡村居民点建房规章制度

规划区内乡村居民点建房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农村居民点的规划和建设,规范乡村居民点的建房行为,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规划区内的乡村居民点建房行为。
第三条乡村居民点建房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村规划,符合当地的发展规划和建设要求。
第二章建房审批第四条居民在乡村居民点建房,需按照规划、设计、勘察、施工、竣工等程序进行,并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
第五条居民在乡村居民点建房时,应先向当地农村规划和建设部门递交建房申请,并提供相关的材料和证明文件。
第六条农村规划和建设部门在收到建房申请后,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要求进行审核,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审批决定。
第七条乡村居民点建房审批时,应注重保护传统农村风貌和农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严控房屋建筑面积和高度。
第三章建房规划第八条乡村居民点建房应按照规划要求,合理布局,统一风格,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第九条建房规划应充分考虑乡村居民的生活需求和文化特色,合理划定住宅区、公共设施区、农田绿地区等功能分区。
第十条乡村居民点建房应注重节能环保,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保证建筑质量,并配备低碳设施和设备。
第四章建房设计第十一条建房设计应符合规划要求和建筑技术标准,注重建筑的结构安全和舒适性。
第十二条建房设计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合理选取建筑材料,确保建筑的耐久性和适应性。
第十三条建房设计应注重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注重室内外空间的布局和功能的合理性。
第五章建房施工第十四条创建施工队伍,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和安全意识,并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施工。
第十五条建房施工应遵守有关安全和环保的法律法规,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环保措施。
第十六条建房施工过程应不损坏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保证农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第六章建房验收第十七条建房竣工后,应进行建房验收,由相关部门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房产证手续。
桐乡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技术规定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用地管理 (1)第一节城市用地分类和建设分区 (1)第二节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3)第三节其他建设用地的管理要求 (5)第三章建筑管理 (6)第一节建筑间距 (6)第二节建筑退让 (10)第三节建筑高度 (16)第四节绿色建筑 (17)第四章建筑外部环境管理 (18)第一节建筑外部环境 (18)第二节绿地 (22)第三节低影响开发 (25)第五章城市道路及停车 (26)第一节城市道路 (26)第二节停车场(库) (29)第六章技术指标计算规则 (33)第一节建筑密度 (33)第二节容积率 (34)第三节建筑高度 (36)第四节绿地率 (38)第七章附则 (40)附录一 (40)附录二 (43)附录三 (50)附录四 (51)附录五 (52)桐乡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相关技术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桐乡市城市(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市域内乡村建设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一般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城市有机更新范围内、历史街区、新区核心区域等对用地和建设管理有特殊要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突破本技术规定,突破内容应在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中作专题说明。
第四条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应当按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未予规定的,按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用地管理第一节城市用地分类和建设分区第五条用地分类包括城乡用地分类和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两部分,具体分类和代码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附录四、附录五)执行。
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用地相容性要求应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予以明确,按照《用地兼容表》(见表2-1)的规定执行。
某乡镇农民建房管理办法

某乡镇农民建房管理办法1.0 引言为了规范某乡镇农民建房的管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加强农村土地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籍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乡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2.0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某乡镇辖区内所有农民建房的审批、建设、维护和管理事宜。
3.0 农民建房的审批和建设流程(1)初步评估:农民需要填写《农民建房申请表》,并提交相关建房规划图和用地证明。
乡镇政府将对申请进行初步评估,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予以审核通过。
(2)村民评议:经初步评估合格的申请人需向所属村民委员会申请,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评议,并提交评议结果。
(3)乡镇审批:乡镇政府应在30个工作日内对通过村民评议的建房申请进行审批,必须在审批15个工作内做出决定。
(4)建设报告和验收:建设单位应按要求填写《建设工程规划申请书》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申请书》,进行建设,完成后需进行竣工验收。
4.0 建房要求和标准(1)规划设计:农民建房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乡镇规划标准进行规划设计,设计时应确保建筑安全,考虑自然环境和周边居民的利益,不得影响邻里关系。
(2)建筑材料:农民建房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材料,材料品质应达到国家要求。
(3)建筑面积:农民建房的建筑面积应当按照在地和农村的相关规定规范建设,不得超出规定建筑面积。
(4)建筑施工:农民建房应按照国家和乡镇相关规定进行施工,确保施工安全,运用的建筑技术和方法必须符合建设要求,工程质量应达到国家标准。
(5)国家安全:农民建房的建设和使用必须符合国家安全要求。
5.0 建房维护和管理(1)责任主体:农民建房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属于建房申请人,在维护和管理方面应承担全部责任。
(2)日常维护:申请人应对农民建房进行日常维护,保证房屋的安全性、完整性及外观卫生。
(3)产权转移:在土地流转、乡镇改变规划等情况下,产权所有人应按照法律法规将产权转移给新的所有人,确保农民建房的不可分割性。
镇村民建房管理工作方案范文

镇村民建房管理工作方案范文标题:镇村民建房管理工作方案一、前言近年来,我国城乡建设迅速发展,改善了广大农民的住房条件,但也带来了一系列与农民建房相关的管理问题。
为了规范农村建房管理,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提高农村建房质量和环境,我们制定了本方案。
二、总体目标1. 健全农村建房管理制度,加强农民建房行为监督;2. 提升农村建房质量,促进农村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3. 搭建农民建房交流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和互助。
三、具体措施1. 建立健全农村建房安全监测制度a. 设立农村建房安全监测机构,负责对农民建房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纠正安全隐患;b. 制定农村建房安全监测标准,明确监测范围、频次和方法,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
2. 强化技术指导和监督a. 设立农村建房技术指导服务机构,向农民提供建房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b. 加强对施工单位和工人的资质管理和监督,严格落实农村建房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要求。
3. 加强农民建房信息管理a. 建立健全农民建房信息管理平台,记录农民建房相关信息,包括建房者身份证明、建房资金来源、建房用地情况等;b. 注重信息公开和透明,让农民能够随时查询自己建房信息并了解建房进度。
4. 完善农民建房立项审批制度a. 设立农民建房立项审批机构,负责对农民建房项目的立项审批;b. 优化审批流程,简化手续,提高审批效率,确保农民合法建房活动得到及时批准。
5. 加大农村建房违法行为查处力度a. 加强对农村建房违法行为的监测和巡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b. 加强与公安、土地管理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农村建房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整治工作。
6. 加强农民建房培训和宣传教育a. 组织开展农民建房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建房意识和技能水平;b. 制作宣传材料,广泛宣传农村建房管理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农民依法建房的意识和能力。
四、实施计划1. 第一年:制定农村建房管理制度和相关标准,建立农村建房安全监测机构和技术指导服务机构。
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制度

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制度一、制定背景在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村庄建设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其中,村民住房建设管理不规范、建房质量低劣、安全隐患存在等问题比较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障村民住房建设的合法性、安全性和质量,提升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制定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制度内容1.建房规划管理村民建房前,应向村委会提交建房规划方案,经过审核批准后方可动工建设。
建房规划方案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地方政府的规划要求,不得违法违规建设。
2.建房用地管理村民建房需申请使用土地,土地使用权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占耕地和集体土地资源。
同时,村民建房用地应按规定进行流转或者出让,确保土地使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3.建房施工管理村民建房施工应遵守相关规定,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资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施工,不得影响周边环境和他人生活。
建房施工应按照规划设计及时验收,确保建房质量符合要求。
4.建房质量管理村民建房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应保证房屋结构稳固、防水、防火、抗震等功能齐全。
建房竣工后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验收,村民住房质量应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
5.建房安全管理村民建房施工过程中应遵守相关安全规定,保障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防范火灾、闪电等自然灾害。
建房后应做好房屋的使用和维护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6.建房监督管理村民住房建设应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村民住房建设的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保障村民住房建设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三、制度实施为了有效实施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制度,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村民遵守法律法规,提高村民的建房意识和规范能力。
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及时处理住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
四、总结展望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对于规范村民建房行为,提高建房质量,保障村民的安全和权益具有积极意义。
乡镇农民建房实施管理办法

@@@农民建房管理暂行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农村建房秩序,切实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秉着科学规划、节约用地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江西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镇村庄集体土地上的农民建房许可管理,适用本办法.二、组织机构第三条为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管理机构,成立@@@农民建房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全镇农民建房进行管理。
第四条各村(居)委会分别成立农民建房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辖区内农民建房的规划报批、用地报批和监督巡查,对违法用地、违规建房依法进行查处.三、建设规划第五条镇人民政府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编制乡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村庄规划和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六条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农民建房原则上安排在集中建房点内,引导农民建房有计划地向集中建房点集中。
对零星建房的,原则上停止审批,严禁占用基本农田建房.属危房改造的,在符合我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村庄规划的前提下,经本人申请,并按程序办理审批手续后方可施工建设。
集中建房点实行“四统一”管理(即统一规划、统一用地、统一配套、统一管理).第七条在历史文化名村、风景名胜区规划区范围内进行村民建房的,除应遵守本办法外,还应遵守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条例和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四、建房要求第八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村民,方可申请使用宅基地:(1)、年满十八周岁的本村村民因原有住房面积不足确需分户建房,且原建筑面积低于人均40平方米的;(2)、灾毁或实施村庄规划改造需要拆迁的;(3)、因国家、集体建设项目占用需要拆迁的;(4)、经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回原籍落户定居,且确无住房的;(5)、原有住房破旧需要改造或拆除,在原址新建且符合规划的;(6)、原有住房破旧需另选址新建住房,新选建房地址在规划区内,本人同意将原宅基地退还集体并将原有住房拆除的;(7)、无住宅用地的;(8)、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请住宅用地的其它情形。
桐乡宅基地新建政策申请流程

桐乡宅基地新建政策申请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桐乡宅基地新建政策申请全攻略桐乡市,作为浙江省嘉兴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对于农村宅基地的管理有一套明确且严格的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桐乡市农村居民建房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我市农村居民建房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浙江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浙江省建筑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农村居民建房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农村居民建房用地(也称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经依法批准建造私有房屋的建设用地。
第四条市规划建设局是本市规划主管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村居民建房规划、建设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国土资源局是本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村居民建房用地的监督管理工作;受市人民政府委托负责全市农村居民建房用地的审批、土地使用权的收回和土地使用权的登记、发证工作。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是本市行使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专门机关,负责对城市(镇)规划区内规划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农村居民建房用地的审核和农村居民建房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村民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本村宅基地使用方案,讨论决定村民建房用地申请,协助有关部门和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农村居民建房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农村居民建房管理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统一规划原则。
农村居民建房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并在规划确定的范围内合理安排,村庄规划区外的非定点区域除危房维修外一律不准建房。
(二)节约用地原则。
农村居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鼓励农村居民建房向城镇型社区和中心社区集聚;严格控制独立建房,推广联排建设,鼓励建造公寓式住宅。
(三)先拆后建原则。
农村居民建房属于拆旧建新的,地上建筑物应当先行拆除,原宅基地应交还所在村民委员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并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注销原宅基地土地使用权证。
(四)依法审批原则。
农村居民建房必须按照规定的宅基地面积和法定程序、权限审批。
有关宅基地的规划选址、许可,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有关宅基地的土地使用,须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建房使用农用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第二章申请条件和面积
第六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农村居民可申请宅基地:
(一)具备分户条件,确需另立门户建房的;
(二)现有宅基地面积尚未达到本办法规定标准需扩建的;
(三)现有房屋属旧房、危房需拆除新建的;
(四)因国家或集体建设,原有住房需要搬迁新建的;
(五)灾毁住房需要重建的;
(六)其他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情形的。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宅基地申请不予批准:
(一)现有宅基地面积已达到本办法规定标准再申请宅基地的;
(二)出租、出卖、赠与或以其他形式转让房屋,再申请宅基地的;
(三)以所有家庭成员为一户申请批准宅基地后,不具备分户条件而以分户为由申请宅基地的;(四)征地拆迁中按产权调换或货币方式进行安置补偿的;
(五)夫妻离婚未满2年申请宅基地的(一方已再婚的除外);
(六)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农村居民分户申请宅基地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户主必须达到法定结婚年龄;
(二)属本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承包方并承担相应义务。
第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村居民,不得以分户为由申请宅基地:
(一)丈夫与妻子之间;
(二)子女与父母之间;
(三)孙子女与祖父母之间。
第十条农村居民申请宅基地除户籍在册人员外,下列人员可计入本户人口:
(一)家庭成员中的在校大中专院校学生;
(二)家庭成员中的现役义务兵;
(三)家庭成员中在服刑、劳动教养的人员;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计入的其他人员。
第十一条农村居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宅基地面积标准为:1人户每户60平方米,2人及2人以上户每户120平方米。
第十二条农村居民建房应当按照具体的村庄规划进行建设,建筑层数控制在4层以内,建筑檐口高度不得超过13.2米。
建筑外观样式应按照统一设计要求建造。
第三章审批程序
第十三条农村居民申请宅基地建房,应当向户口所在地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经村民委员会讨论通过并予以公布,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四条农村居民建房审批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填写《农村居民建房用地申请审批表》,经所在村民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将该户申报的本户人口、申请宅基地面积、建房选址等情况予以公布;
(二)向所在地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由所在地土地管理机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会同村民委员会派员进行实地踏勘和核实;
(三)由所在地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出具《农房建设选址规划图》,建房用地位于城市(镇)规划区内的,还应当由所在地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出具规划条件,报市规划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批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四)持村民委员会讨论通过的《农村居民建房用地申请审批表》和《农房建设选址规划图》或《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向所在地土地管理机构申请办理土地审核手续;(五)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六)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所在地土地管理机构通知村民委员会将批准结果向村民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七)向所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开工申请,经市规划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镇人民政府、
街道办事处依法审查,发给《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开工建房。
第十五条土地、规划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各自在收到农村居民提交的有关建房规划和宅基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审批或许可的决定。
涉及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的所需报批时间不计算在本规定期限内。
第十六条农村居民建房用地管理实行“四公开、四到场”制度。
所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应当分别对上级下达的村民建房年度用地指标、核定村民建房户数、申请建房户名单、建房审批结果实行“四公开”。
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土地管理机构应当指派工作人员,会同所在村民委员会实施批前现场踏勘、批后放样打桩、砌基丈量、竣工验收“四到场”管理。
第十七条宅基地依法实行登记发证制度。
房屋竣工验收合格后,由市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定建设用地使用权。
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农村居民建房用地审批自批准之日起一年内有效,逾期自行作废;因特殊情况无法按期建房的,经建房户申请,报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可再延期6个月。
第十九条农村居民在城市(镇)规划区外未依法取得规划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规划许可文件或者未按照有关规划许可文件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强制拆除。
第二十条农村居民在城市(镇)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规划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规划许可文件或者未按照有关规划许可文件的规定建造住房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依法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
第二十一条农村居民未经批准或者以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宅基地,非法占地建房的,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第二十二条施工单位不按照工程设计文件或施工强制性标准进行施工的,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浙江省建筑业管理条例》的规定给予警告,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村镇建筑工匠擅自修改农村居民建房设计图纸或者未按设计图纸施工的,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浙江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规定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土地、规划建设、城管执法等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民委员会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监察机关或者所在单位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施行前经批准尚未实施完毕的征地拆迁安置项目及当地政府尚未处理的有关农村居民建房遗留问题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可仍按原相关规定执行,执行原规定的截止期原则上为2010年12月31日。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
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的《桐乡市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37号)同时废止。
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桐乡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43号)有关村民建房的相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