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2二力平衡
八年级物理下册8.2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二力平衡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列举三个生活中体现二力平衡的实例,并简要说明其平衡原理。
2.完成课后习题:选取两道与二力平衡相关的习题,涵盖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巩固课堂所学。
1.教师详细讲解二力平衡的定义,强调平衡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特点。
2.结合教具和动画,演示二力平衡的条件,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衡力的性质。
3.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通过图示法解释如何将两个力合成为一个力,以及如何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
4.分析非共线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学生能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解决实际二力平衡问题。
3.掌握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能够解决与二力平衡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学生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物体在水平面和斜面上的平衡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平衡现象作为切入点,如跷跷板、天平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提问学生:“为什么这些物体能够保持平衡?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通过展示一些与二力平衡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衡现象,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3.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设计具有生活背景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8.2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一、教学课题课程名称:二力平衡课题: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2节二力平衡课时:45分钟(1课时)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与力第2节二力平衡。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学中的重点之一。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之后,对力的平衡进行研究,包括其定义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这一节内容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诠释(不受力和受平衡力),也对后面学习摩擦力、压强和浮力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二力平衡或说力的平衡是分析力学问题不可缺少的理论和方法。
所以,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三、学情分析二力平衡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是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学生对二力平衡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比如静止在课桌上的物理课本,学生都知道物理课本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课桌对它支持力,并且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学生在已经学习了第七章力的知识及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学习二力平衡知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方法和经验,为学习本节知识奠定了基础。
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学习,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合作交流、自我发现来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和误区。
实现知识的建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特点,通过学生自己进行具体的实验,最终归纳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括平衡状态的定义以及分类,并且能够列举一些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
(2)、可以分析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平衡力。
(3)、能够归纳二力平衡的条件以及判断物体是否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组织探究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学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关于二力平衡的现象。
(2)、能够比较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异同,并且能够辨认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3)、通过认识平衡状态与平衡力的关系,进一步体会运动与力的密切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组织实验探究,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观察、分析、总结知识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第一部分教学目标分解《二力平衡》教学目标双项表说明:1.学习要求分为三部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分为了解、理解、掌握;过程与方法:指的是具有观察、描述、归纳和分析的能力;情感与价值观:包括反映、体验、领悟。
2.检测方法分为口头检测和书面检测;检测题型包括:A.填空、B选择、C做图、D实验与探究、E计算与运用。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设计关于教材分析与处理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分为力的平衡的概念、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它的应用三部分。
本节教材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首先,本章前两节已学习了惯性定律和惯性现象,为学习二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
其次,本节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为后面学习摩擦力和浮力等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也做好了思路和方法上的准备。
再次,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今后研究问题奠定了能力基础。
因此,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二)、重点难点的确立(1)重点:二力平衡条件是学生进行力与运动关系分析的基础,所以二力平衡条件是重点。
(2)难点:力的平衡概念的建立是难点;由于初中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还处于萌芽状态,对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的分析、判断能力比较弱,所以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本节的难点。
区别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也是一个小的难点。
(三)、教材前后联系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学中的重点之一。
力的概念和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为学生学习二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而二力平衡的学习是学生探究摩擦力、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浮力、压强知识的重要基础,更为高中学习多力平衡以及力矩的平衡做铺垫,所以,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二、关于教学过程设计(一)、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观察,热衷于动手实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2二力平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2二力平衡教案第八章运动和力第2节二力平衡教材解读本节涉及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力的平衡概念、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二力平衡是指物体受两个力作用而保持平衡状态,是物体受力平衡问题中最简单的一种情况,在力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既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延续,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二力平衡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一个纽带。
这部分内容和方法的学习,关系到学生以后会不会进行受力分析,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合作探究探究课题:二力平衡的条件。
猜想假设:引导学生从力的三要素方面考虑,猜想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器材:表面水平光滑的小桌、小车、质量相等的砝码若干、绳子、小盘两个、定滑轮两个。
实验过程:(1)按图组装实验器材。
(2)向两盘中先后加砝码,直到小车静止,观察两盘中砝码数量是否相等。
(3)当小车静止时,保持两盘中砝码相等,两手将小车扭转一定角度,松手后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总结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评估交流:为什么选择光滑的水平桌面进行实验?(尽量减小摩擦对实验的影响) 改进方案:为了弥补教材实验的不足(只有一个小车,不能探究同时施力在不同物体上的情况),建议把教材实验器材中的小车改成硬纸板,同时增加一把小剪刀,便于把一个物体变成两个物体;并且把硬纸板支撑起来,使其不再与桌面接触,进一步降低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教学反思探究二力平衡时,要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环环扣紧,利用符合学生学习胃口的“问题链”,刺激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路,激触学生的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教师问“作用在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上的两个力是不是在同一直线上”,学生回答“是”,到此还需进一步追问,“你怎么知道这两个力就在同一直线上?怎样判断它们?”教师提出问题后要善于等待、善于倾听,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追根究底的好习惯,等学生回答后,再请学生用直尺进行操作演示,并在纸片上用笔画出两力所在的那条直线。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优秀教案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优秀教案-物理大师(重点资料).doc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依据生活经验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的概念,会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否为平衡力。
2会利用二力平衡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2.通过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关系,进一步体会力与运动的密切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
2.在用二力平衡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本专题是在学生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对保持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展开的。
它为后面学习测量摩擦力、浮力等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由“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两部分内容组成。
教学的重点是二力平衡的条件,关键是让学生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是本专题教学的难点,突破它的关键是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
三、教学策略学生在本章中已经学习了力、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内容,了解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与力的关系,这些内容为学习本节内容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教学时从观察实际现象切入,引导学生归纳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进而引申到讨论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接着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二力平衡时力的三要素新课教学(30分钟)(一)二力平衡上面的现象中潜水艇和飞船,两者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书本和电灯都处于静止状态。
引导学生归纳什么是平衡状态?什么是二力平衡?思考:是不是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就一定会处于静止状态或做匀速运动状态呢?也就是说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呢?演示:用手拉着钩码加速往上提。
引导学生思考:(1)钩码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手往上提钩码时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吗?(2)这说明了钩码受到的两个力是平衡力吗?思考: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受到的两个力应该满足什么条件?下面我们通过桌面上的小车进行探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第2节《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2.完成教材第8章第2节后的习题1、2、3,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每道题的解题思路。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二力平衡条件中的“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这两个条件。要求实验步骤清晰,数据记录准确,并分析实验结果。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实验器材,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二力平衡条件。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并针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
3.各小组汇报实验成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心得。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实验中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500字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二力平衡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基本概念:讲解二力平衡的定义,阐述二力平衡的条件。
3.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验证二力平衡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知识应用: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二力平衡条件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二力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谈谈自己对二力平衡现象的理解和体会。
3.教师强调二力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意识。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二力平衡知识,并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二力平衡知识点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第2节《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2二力平衡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8.2 二力平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 掌握二力平衡的判断方法。
3. 学习二力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并能熟练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判断平衡状态。
2.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了解二力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二力平衡的判断方法。
难点:二力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对平衡状态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绳子、挂钩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三角板、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让学生用手拉住一根绳子,绳子上挂一个重物,让学生感受在拉力和重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2. 概念讲解: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二力平衡”四个字,然后解释二力平衡的概念,即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这两个力能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这两个力就称为二力平衡。
3. 条件讲解:4. 判断方法讲解:教师讲解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状态。
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或者运用三角板、直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判断两个力是否满足平衡条件。
5. 实例分析: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状态。
例如,分析一个悬挂在绳子上的重物,判断重物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6.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二力平衡知识进行分析。
例如,判断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7. 板书设计:8. 作业设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判断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并解释原因。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可以对本次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二力平衡的知识。
八年级物理下 8.2 二力平衡教案
8.2二力平衡(一)教学目的1.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二)教具滑轮、硬纸片、钩码、细绳、剪子.(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2.什么叫惯性?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有惯性?二、引入新课教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总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是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那么这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三、力的平衡教师:请大家思考,你见过的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静止状态?教室内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灯保持静止.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水桶静止.课桌受到重力,书本对它向下压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课桌静止.教师: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能见到.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教师: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从吊灯的静止状态可知吊灯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相互平衡.教师: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说法叙述上述各例中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它们个自受到的力之间的关系.(学生叙述)四、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师:二力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研究这种情况.教师演示课本图8.2-2所示实验并讲解这个木块受两个拉力.当两个拉力大小不等时,木块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演示)当两个力大小相等,力的方向互成角度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演示)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行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演示)教师提问:要使木块静止,这两个力应该满足哪些条件?(学生回答)我们使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重复刚才的实验.(演示)我们发现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这两个力是平衡的.(演示)可见,两个力的平衡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同一条直线上力的合成的法则可知,当两个力彼此平衡时,物体受到的合力是0.五、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可以从两方面去掌握.1.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例题:质量是50千克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画出人受力的图示.人受重力G和地面的支持力N.人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重力G和支持力N是平衡的.那么这两个力一定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根据人的质量,计算出人的重力50千克×10牛/千克=500牛顿.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500牛顿,方向竖直向上.(图示略)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不受力,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物体受一个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是力产生的效果.物体受平衡力时,应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例如,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如果牵引力大于阻力,火车将加速;如果牵引力小于阻力,火车将减速;牵引力和阻力相等时,水平方向二力平衡,火车匀速直线前进.六、总结力和运动的关系可以粗略地概括如下.维持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因为物体有惯性,只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时才需要力.但是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会改变.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呢?从理论上说,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就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而实际上物体是没有不受力的,所以物体受平衡力时就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七、作业习题5、6、7.。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2二力平衡
第2节二力平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并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 理解并学会二力平衡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经过举例理解并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形成从实际现象中分析并获得物理规律的推理意识。
【仪器材料】书本、铅笔、毛巾、木板、光滑玻璃
【教学过程】
【实践活动】
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各种各样力的测量工具。
【板书】
第2节二力平衡
一、二力平衡的条件
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我们就说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称为二力平衡。
二、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2二力平衡教案
周官桥中学导学案班级姓名球的引力11、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若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力( )A、肯定是平衡力B、肯定不是平衡力C、可能是平衡力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2、一个小球重2N,当它以0.5m/s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对小球的水平拉力是()A、0NB、0.5NC、2ND、无法判定13、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
但没有拉动。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B、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D、绳拉牛的力小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14、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哪一对力是书受到的平衡力( )A、书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B、书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子受到的重力15、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张开落伞后,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这是因为跳伞运动员( )A没有受到重力作用 B、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C、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D、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16、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B.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C.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他们一定是平衡力D.运动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17、物体在一对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其中一个力突然消失,则()A、物体将立即停止运动B、物体仍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一定改变运动状态D、以上说法均不对18、某同学用力推静止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没有推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为推力小于汽车的重力,所以汽车没有被推动B、因为推动小于汽车所受的阻力,所以汽车未被推动C、虽然汽车未被推动,但推力一定等于汽车的重力D、虽然汽车未被推动,但推力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19、用手握住一个瓶子,瓶身保持竖直,如果增大握力,则( )A、瓶子受到的重力增大B、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增大C、瓶子受到向下滑力减小D、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和重力不变20、直接用手匀速竖直向上提起100N的物体,所需的拉力的大小是_______N;如果改为沿水平面匀速拉物体,物体与水平间的摩擦力为20 N,则所需的拉力的大小为_____N总结规律,当堂检测如图5所示,物重6牛,弹簧秤向上拉示数为牛,水平地面给物体的支持力是多大?拓展延伸,发散思维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平衡,牵引力和阻力相等时,水平方向二力平衡,火车匀速直线前进.如果牵引力大于阻力,火车将会怎么运动呢?如果牵引力小于阻力,火车又将如何运动呢?课堂评价教学反思对于二力平衡及其应用问题,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好平衡条件,并学会组织语言对知识进行描述,同时,要注意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8.2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2.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进行二力平衡实验时,学生需要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能够准确读取数据。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二力平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此时,教师需关注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引导他们学会倾听、沟通和协作,以提高学习效果。
4.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针对学生的疑问和思考,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设想: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解决二力平衡问题。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力的合成与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设想: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5.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想: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二力平衡知识,感受物理学科的实用性。
6.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设想: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8.2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掌握判断二力是否平衡的方法。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案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案【篇一:八年级物理下册8.2 二力平衡教案(新人教版)】 8.2二力平衡牛顿第一定律和二力平衡是解决单个物体在不同的力学情境下所遵循的规律问题,应用非常广泛。
不同的物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对于力,不能脱离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而独立存在,讨论和解决问题时必然要涉及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它们之间所遵循的规律,牛顿第三定律揭示的就是这一规律。
教材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没有以定律形式出现。
而是通过司空见惯的实例得到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再与通过实验总结出的二力平衡进行比较,最后再回到实际应用中去。
教学重点对二力平衡的理解及应用.教学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二力平衡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有关问题;2. 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3.会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思考力的相互作用的规律;2.通过实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好物理的信心;3.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课前准备弹簧、弹簧测力计两个、力传感器、钩码、计算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导入吊灯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吊灯的运动状态怎样?放在桌面上的书,书的运动状态如何?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汽车受力如何?苹果静止在桌面上,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
问题与思考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什么吊灯、书、小汽车、苹果和运动员受到力的作用还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知识要点:1.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所受的几个力叫做平衡力。
3.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我们就说这两个力相互平衡,简称二力平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2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4.合作交流,共同提高: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分析实验结果,探讨解决二力平衡问题的策略。
-小组汇报:每组选派代表汇报实验发现和问题解决过程,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5.思维训练,提升能力: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1.分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如二力平衡的条件、生活中哪些现象符合二力平衡等。
2.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深化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针对二力平衡的知识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平衡现象为切入点,如自行车保持平衡、跷跷板的平衡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物体能够保持平衡?什么是二力平衡?二力平衡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3.引发思考: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习二力平衡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2.实验探究,深化理解: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等实验器材,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和观察二力平衡现象,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二力平衡条件。
-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实验器材,准确记录和处理数据。
3.知识内化,应用拓展: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二力平衡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新的情境中进行应用拓展。
3.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解决二力平衡问题时,学生可能难以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教师应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8.2二力平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8.2二力平衡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对孩子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以第一人称,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场景为背景,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和交流,掌握二力平衡的基本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难点:如何判断二力是否平衡,如何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衡木、球、绳子、钩码等。
2. 学具:每人一份二力平衡实验套件,包括两个钩码、一根绳子和一个平衡木。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平衡的故事,如“乌龟和兔子赛跑”,引导孩子们关注平衡的概念。
2. 讲解:讲解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用教具进行演示,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二力平衡。
3. 实践: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用学具进行二力平衡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交流:每组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如何判断二力是否平衡,如何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难点:如何判断二力是否平衡,如何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本次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2. 孩子们在实践中是否掌握了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3. 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拓展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观察孩子们在家庭中的二力平衡应用情况。
2. 组织一次二力平衡知识竞赛,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3. 开展一次二力平衡创意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精选】八年级物理下册8、2二力平衡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二力平衡
在上述基础上,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初中重点研究二力平衡的问题。由此引入课题。
通过引导,重点阐明运动和力的关系,学生听讲。
举例:(用手边事例)
教师先举例,学生依据教师范例进行知识迁移举例。
3、逆向思维
思考:是不是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就一定会处于静止状态或做匀速运动状态呢?也就是说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呢?
二力平衡条件的
应用
1、分析下列物体的受力情况,并画出它们受力的示意图,指出哪一对力是二力平衡.
1)悬挂的灯笼.2)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3)匀速直线运动的拖车.
学生画图并展示,教师巡回指导
2、下列四个图能反映二力平衡的是()
3.列举二力平衡的事例
从生活到物理,内化作图技能。
知识运用,易错点强调
内化概念
二、引入新课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能不能反过来说,凡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都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呢?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复习
抛出问题,引入课题。
平衡状态和平衡力
1、平衡状态:
由上述实例引出这些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课堂练习1.放在Βιβλιοθήκη 平桌面上的书所受的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2.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请比较:在重物静止时,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大小,则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一、教学内容1. 二力平衡的定义: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2. 平衡状态: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平衡条件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掌握二力平衡条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二力平衡的定义,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条件的记忆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平衡现象,如荡秋千的人、走钢丝的人等,引发学生对平衡的思考。
2. 概念讲解:通过挂图和模型,引导学生认识二力平衡的定义和条件。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拉车、提水等,让学生理解二力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
4. 实验验证: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二力平衡的条件,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5.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二力平衡的定义2. 二力平衡的条件3. 二力平衡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并说明理由。
(1)一个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本。
(2)一个匀速直线运动的自行车。
(3)一个正在荡秋千的小孩。
2. 答案:(1)处于平衡状态,因为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处于平衡状态,因为受到的摩擦力和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不处于平衡状态,因为受到的力不平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验验证,使学生掌握了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
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
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篇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②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③理解二力平衡条件;④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到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②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二力平衡条件难点:1.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线”问题 2.匀速直线运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学工具2把弹簧秤,一块轻质塑料片(片上有几个洞),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惯性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能不能反过来说,凡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都没有受到外力呢?列举: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静止在路边的人、在空中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提问:他们是否受到力的作用?二.新课教学1.力的平衡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举出身边一两个受力物体的实例,分析它们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在黑板上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比如放在桌子上不动的墨水瓶,挂在天花板上不动的电灯匀速运动的小车等)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展示其所举的实例,利用这些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当一个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得出“力的平衡”的概念,指出这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
一、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在几个力平衡中,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我们来研究二力平衡的情况。
.com 2.二力平衡的条件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2节二力平衡 教案
教案: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2节二力平衡一、教学内容1. 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 学会使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分析实际问题。
3. 掌握二力平衡的判定方法,能够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二力平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以及二力平衡的判定方法。
2.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的概念,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判定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细线、钩码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感受二力平衡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判定方法。
2. 知识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二力平衡的概念,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判定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几个关于二力平衡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判定方法来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二力平衡概念:……条件:……判定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那么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b. 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如果作用在不同的直线上,那么物体一定不处于平衡状态。
(2)计算题: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其中一个力为8N,方向水平向右,另一个力为6N,方向水平向左。
求物体的运动状态。
2. 作业答案:(1)判断题答案:a. 正确b. 错误,因为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的直线上,无法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计算题答案: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八年级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
2、知道二力平衡的意义
3、记住二力平衡的条件
4、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点:
1、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建立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
2、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三、教具:滑轮、钩码、细绳、纸板
四、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回顾复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板书:不受力——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
生活中你发现有运动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吗?(请学生例举一些)
提问:他们受到力的作用吗?
学生回答:受到力的作用。
(请学生说出受到了哪些力?)
提问:牛顿第一定律说不受力时物体保持运动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在现实中物体受了力仍会保持运动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板书:受力——运动或或匀速直线运动)这是怎么会事?你想得通吗?
(二)新课教学
原来,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理想状况下,而在现实中我们把物体受了力仍保持运动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所受力称为平衡力。
(板书)
现在请大家说出你身边的平衡力。
(学生先讨论,后抽学生回答)
平衡力中二力平衡是最基础的,既物体受到二个力的作用而平衡,我们先研究二力平衡,即: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
1、做一做: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师前期准备:实验器材、活动记录单。
)
(投影:“提出问题”、“作出猜想”)
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提供的器材,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第一步:设计探究物体平衡时二力的大小关系。
第二步:设计探究物体平衡时二力的方向关系。
第三步:设计探究物体平衡时二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第四步:设计探究物体平衡时二力是否在同一物体上。
抽1-2个小组同学说出方案。
学生做实验,收集证据。
2、学生汇报刚才的实验情况,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
(提问:刚才的实验是怎么做的?看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
结论: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在同一条直线上,则这两个力就相互平衡。
3、练习
书本22面内容。
(三)、小结
学生说出本节收获的知识、方法。
(四)布置作业
书本第22页第1、2、3题
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
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
学校名录参见:/list.aspx?ClassID=3060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