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俗新旧八大怪[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实,东北的导游对"东北三大怪"不陌生了,但是了解的不一定全面.而在带团过程中,外省游客(特别是南方的游客)对我们的"怪"特别感兴趣.现在就把我的资料和大家分享一下.各位导游朋友,可以应用在带团的过程中.如果讲的好的,应该会使你们多赚点儿银子的!
一般,我在讲购物前,会把这几大怪拿出来讲讲.一来,气氛会很好;另外,我会把与购物有关的都放在压轴的位置.这样呢,会很快把购物的铺垫做好.当然了,效果也是不错的.不信,大家也试试!
东北风俗十大怪
旧十大怪
说起东北的十大怪来,年轻人多半不知道是什么,如今即便是上了些岁数的人也未必说得全。
其实,那十大怪分别是: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
嘎拉哈姑娘爱,火盆土炕烤爷太,百褶皮鞋脚上踹;
吉祥喜庆粘豆包,不吃鲜菜吃酸菜;
捉妖降魔神仙舞,烟囱砌在山墙外。
第一怪:窗户纸糊在外
早年间,东北地区比较贫困,特别是非常守旧,那时没有玻璃,无论多么好的房子,窗户上面一律使用一种专用的十分厚实的“麻纸”把格子式的窗棱糊起来。
在满族三合院,窗户纸如果糊在里面,室内温度过高时,窗户纸受热膨胀就会被绷紧,外面寒风刮来就会把窗户纸刮得哗哗地响,既吓人又容易损坏。
而把窗户纸糊在窗子外面,利用风推纸的大面积压强减小了风的压力,还可以形成室内外温差,从而减轻了窗户纸的损坏率,不但风大也不出现撕破纸的现象,而且也十分美观。
到后来虽然有了玻璃,人们一方面因为买不起,或者由于习惯,觉得安上玻璃之后,在屋外可以把屋内的一切都看得一清二楚,感到不方便,所以一直沿袭下来。
就是现在,还有极个别地方有人仍然使用窗户纸糊窗户。
多数情况下,糊窗户纸这一景象,我们只能在一些武打片子里看到,屋外的人用手指捅破窗户纸,有时为防止发出声响被人发现,一般用舌头舔破窗户纸,然后向屋内吹迷魂药或者是向屋内窥视。
第二怪大姑娘叼烟袋
大姑娘叼烟袋在过去东北农村比较普遍,东北姑娘(满族格格)“猫冬”在家的时候,就借抽烟袋来暖嘴、暖手,甚至用来作为唠嗑闲暇打发时间的活动。
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人们在田间劳动,为防蚊蠓等的叮咬,用拢火堆熏烟或自己直接吸烟的办法将蚊、蠓甚至是蛇等熏走。
特别是上山挖人参、狩猎时,吸烟的这个作用就更是明显。
那时侯、甚至是直到现在,许多人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女孩子不让上学读书,女孩们很早就和大人们一起到田间劳动,于是,也就和大人们一起吸烟。
用烟袋吸烟,把烟沫放到烟袋锅子里,点燃即可吸用,十分方便。
现在农村女人吸烟也是司空见惯的常事,所不同的是,不再使用烟袋,而是吸卷烟。
第三怪养活孩子吊起来
在满族(东北)新出生的小孩,有一个说法,大人要看着给他“睡脑袋”,只有把脑袋睡的圆圆平平的,才聪明好看。
不仅如此,为了孩子将来长大后,腿比较直,不出罗圈腿等现象,还要把孩子的双腿捆绑在一起。
因此把孩子放到俗称“悠车子”的摇篮中,悠着长大,是在给他“睡体形”。
据说满族的阿哥或格格们如果长得英武挺拔、俊俏殷实,那一定是用悠车悠出来的。
不过,人们确实可以通过后脑勺的形状来判断出一个人是哪个地方的。
其实,把孩子放在一个长的两头椭圆或半圆形的俗名叫“悠车子”的东西里面,再把“悠车子”用细绳子悬挂在屋中的幔杆(夜晚睡觉时,用以悬挂隔开南北炕之间的布帘的长木杆)上面,来回象荡秋千一样悠动,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悠车子”中酣睡时,大人在炕上、屋内干活或到近处的田间劳动。
现在农村还有人使用“悠车子”把孩子吊起来,可是城里人哄孩子睡觉,却都是爷爷、奶奶、老爷、姥姥亲自抱着。
也有的是买一个落地式的类似“悠车子”功能的摇床,但也还是离不开爷爷、奶奶、老爷和姥姥的上门来照料。
第四怪嘎拉哈姑娘爱
“嘎拉哈”,是猪、牛、羊、猫、狗、狍子、麝、骆驼等后腿的一块骨头(学名髌骨),共有四个面儿,较宽的两个面
一个叫“坑儿”、一个叫“肚儿”,两个侧面一个叫“砧儿”、一个叫“驴儿”。
因为农村贫穷,孩子们没有什么玩具,就在每年杀年猪时,把那块骨头积攒下来,再用旧布头儿缝制一个小方口袋儿,装上粮食。
游戏时,把小口袋抛到空中,迅速把炕上的“嘎拉哈”改变方向,然后在口袋掉下来时及时接在手中,如此往复,直到炕上所有的“嘎拉哈”都改变过四个方向为止。
这是农村女人和女孩都会的游戏,俗称“欻嘎拉哈”,技艺高超的有的如同杂技团的杂耍演员一般。
当然,男孩子也是可以参与的。
可惜的是,上面只是众多玩法中最基本、最简单的规则,而还有许多高难的玩法如今已经失传。
第五怪火盆土炕烤爷太
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农村贫穷多半没有人买煤烧炉子取暖,一般用稻草、玉米秸杆、黄豆秸杆等烧得土炕就很热了,特别是热炕头儿,足可以供取暖用。
尽管这样,由于房子不保温,而且土炕热的时间不够持久,于是家中有老人的,就用一个泥制的盆子,装上带着余火的热灰,放在炕上取暖。
有时在热灰中埋上一个鸡蛋、三两个土豆、地瓜,或是几个粘豆包等,以便打个牙祭,或者哄一哄冻、饿得受不了不听话的孩子。
第六怪百褶皮鞋脚上踹
因为买不起棉胶皮鞋穿,于是,人们才就地取材,就用干蒲草编成鞋子,穿在脚上,以御风寒。
因为蒲草叶片中有蜂窝状的空隙,所以具有防寒隔热的功能,所编的鞋上有许多的褶,非常实用。
第七怪吉祥喜庆粘豆包
吃粘豆包主要来源于满足人的饮食习俗。
满族喜爱吃粟米,如糜子、粘谷、稗子、谷子等。
喜粘食,如大黄米干饭、大黄米小豆干饭、粘糕、油炸糕、粘火勺、粘豆包、豆面卷子、洒糕、苏子叶饽饽等。
小米面饽饽有牛舌饼、碗坨;苞米面饽饽有“菠萝”叶饼(以柞木阔叶做皮,在皮上抹面,内加菜馅)、苞米饽饽(即发糕);高粱米面甜饽饽(加上许黄豆磨水面蒸制)。
形成了春做豆面饽饽,夏做苏叶饽饽,秋冬做粘糕饽饽的惯俗。
冬天到来,东北也没有什么新鲜、好吃的东西,人们就把大黄米磨成面,包上豆馅,上屉蒸熟,然后冻起来,以后随时想吃,就从外面拿回来化开,热一下吃。
有条件的,可以用粘豆包蘸白糖吃。
第八怪不吃鲜菜吃酸菜
那个时侯不是不吃鲜菜,是吃不上鲜菜。
冬天,人们为备足越冬蔬菜,除了在地窖里贮藏白菜、萝卜外,家家都渍酸菜。
渍制方法是:把鲜菜洗干净后,用热水浸烫后放到大缸当中,一层菜一层盐,灌上一些水,上面再用大石头压起来,一段时间过后,大白菜就发酵了,这样渍制的酸菜一直可以保存到第二年开春。
酸菜可做汤、填火锅、做馅等食用。
虽然现在人们四季都可以吃上鲜菜了,但是冬天吃酸菜这个习惯一直延续下来,甚至夏天也渍酸菜吃。
第九怪捉妖降魔神仙舞
农村偏远落后,孩子们又很少上学,人们常常对科学的认识不够,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懒于田间劳动,就利用这一点以及对妖魔鬼怪的惧怕心理,自己装神弄鬼,愚弄百姓,榨取钱财。
因此,人们在生病时,就以为是妖魔鬼怪附体,招
了“没脸的了”,于是,就请这样的诬医神汉,“大神”、“二神”或“帮兵”等一班人马,连唱带跳地给病人“跳大神儿”来驱魔降妖。
事实上,“跳大神”实际是萨满(巫师)的舞蹈,萨满舞是巫师在祈神、祭礼、祛邪、治病等活动中所表演的舞蹈。
满族称萨满舞为“跳家神”或“烧旗香”,在表演的时候,萨满腰间系着长铃,手持抓鼓或单鼓,在击鼓摆铃声中,请各路神灵。
请来神灵后(俗称“神附体”),就要模拟所请之神的主要特征,作为各路神灵的表演。
比如:请来“虎神”,要窜跳、扑抓;请来“鹰神”,要拟鹰飞舞,啄食供品;或者在黑暗神秘的气氛中舞耍点燃的香火,这就表示已请来“金苍之神”。
蒙古族称萨满舞为“博”、“博舞”。
萨满的神帽上有鹰的饰物,身穿带有飘带的裙,腰里系着九面铜镜,用以显示其的神威、法力。
表演的时候,法器用单面鼓,一名萨满为主,另外两名萨满为他击鼓伴奏。
舞蹈多是模仿鸟兽与各种精灵的动作,最后表演“耍鼓旋转”。
这就是“萨满舞”,俗称“跳大神”。
第十怪烟囱砌在山墙外
有两个说法,有的说是过去盖房子砌砖的技术不够高,如果烟囱从屋顶出去,下雨时雨水会沿着烟囱流进屋子里,造成湿墙根等现象。
于是人们为了避免这个麻烦,建造房屋时,把烟囱建在房山头儿一侧。
另一种说法是,秋天收获粮食的时候,为了贮存粮食而在房山头建的粮食囤子,因为粮食囤子高,象个烟囱一样。
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这三个原本是满族人的三大怪,后来延伸到了整个东北。
总之,这十大怪的出现或形成,主要原因是过去东北农村比较贫穷落后造成的。
如今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农村人自己盖楼房、烧暖气、铺地面的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种地不但是机械化,而且农活都是雇别人来干。
农村和城市人的生活差别越来越小,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而这十大怪也最终将慢慢成为历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讲给孩子们听的笑话。
(旧时的十大怪,现在基本已经很难看见了,只有在少数偏远的农村,才偶尔会看见它们的影子.但这些也都是老一辈人生活生产的真实写照.建议大家可以多多向外省的游客介绍.)新十大怪
哈尔滨坐落在松嫩平原最东端,松花江穿流而过碧浪翻,所辖八区十县,人口就有九百四十万,哈尔滨春暖、夏热、秋天凉、冬季一片白茫茫,有个美誉叫冰城,人杰地灵好风情,哈尔滨俄罗斯建筑风韵多,又称“东方莫斯科”,哈尔滨法国式的建筑把人迷,又称“东方小巴黎”,哈尔滨人心肠热,粗矿、豪放贼好客,哈尔滨人最实在,风土人情十大怪。
头一怪.秋林面包像锅盖,噤嚼抗嚼又抗拽,又好吃又好带,搁上十天半月都不坏;
二怪.红肠、小肚供不上卖,味道独特不爱坏,探亲访友作礼品,到哪都是上等菜;
三怪.越冷越吃凉冰块,糖葫芦、冰棍销得快,冻梨冻柿子冻水饺,想吃就吃哪都卖;
四怪.狗拉爬犁比汽车快,常搞越野拉力赛,冰雪天、荒郊外,享不尽的冰雪情,趣生态;
五怪.冬泳健儿大有人在,松花江里游得快,冰雪助阵齐喝彩,哎呀哎呀真能耐;
六怪.老年秧歌贼来派,一色老头老太太,冰雪名城添风采,欢乐无尽春常在;
七怪.貂皮大衣毛朝外贼拉敢穿又敢戴,大姑娘美、小伙子帅,各顶个的把人爱;
八怪.喝起酒来象灌溉,酒量大来速度快,经常举办啤酒节,专有那喝啤酒的大奖赛;
九怪.冰雪大世界造得快,冰雕雪塑千姿百态,五光十色放异彩,誉满神州海内外;
十怪.冰天雪地花不败,满街都是姹紫嫣红的大头菜,三九寒冬冻不死,腊月春风吹不败。
冰雪名城十大怪,说起哪样都不赖,八方游客冰城来,我们热情来招待,赏冰玩雪观奇景,品尝冰城风味菜,浓浓的情、火辣辣的爱,管叫你玩得开心、吃得舒心、一路顺心,时时刻刻都愉快,都愉快。
俄罗斯十大怪
第一怪:姑娘们身披破麻袋
俄罗斯无疑是个盛产美女的地方。
一些去过俄罗斯的朋友总会感叹,只在那里的大街上走着走着不经意间就会屡屡惊艳得不能自拔……我也有同学由于看美女导致流鼻血。
漂亮的披肩给美女们又添上了浓浓的斯拉夫民族风情和更多的风采。
也不知道有些中国人是调侃这些美女,还是受武侠小说中丐帮的影响,他们管如此漂亮的披肩叫做破麻袋!爱美之心,人人皆有。
尽管这么说,可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加入了丐帮的行列,都披起了麻袋,来俄罗斯买几条正宗的麻袋已经成为必须做的家庭作业,要不然回去后老婆会龙颜大怒的。
第二怪:帅哥们头顶大锅盖
俄罗斯正规军、内卫部队、警察以及其它强力部门的军官都戴大沿帽。
特工部门的军官平时不穿军装,但每个人家里都有一套军装,正装是大锅盖是必须的。
在世界各国军队中,俄军的大沿帽是最大的,特别是俄罗斯海军的大沿帽,大得
有些夸张,小个子军官戴在头上就像扣了个巨大的锅盖似的,根本不成比例
第三怪:青草地白雪盖
俄罗斯的秋天非常短,冬天却来得非常快。
10月份就开始下雪了,这时候青草还没有变枯。
而盖上这层厚厚的白雪棉被以后,整个冬天草依然是绿油油的。
直到来年5月雪全部化光,我们又能见到白雪被子下面的青草.并不是青草不想变脸,而是俄罗斯的老天爷不给它们机会
第四怪:干活的全是老太太
在俄罗斯各地铁站、火车站、汽车站的清洁工是老太太,在商店、公园、饭店扫地的也是老太太,在博物馆、图书馆看门、值班的仍然是老太太,就连乡村路边出售自家土特产的还是老太太。
也许,俄罗斯服务行业全靠老太太支撑局面呢。
俄罗斯老太太忙着发挥余热,主要是为了养家糊口。
她们养老金太少,丈夫和儿子还可能正忙着酗酒,所以俄罗斯的“打工族”老太太就特别多。
真心祝愿老太太们能早日休息下来,安享晚年。
第五怪:12、13岁谈恋爱,30多岁当奶奶
俄罗斯是个人口严重缺乏的国家,目前只有1.43亿居民,且新生儿出生率连年下降,人口总数每年递减75万……若再不采取紧急措施,到2050年,这个泱泱大国就只剩下8000万人口,恐怕连保证最基本的劳动力都成问题。
这叫普京如何不挠头?为增加人口,俄罗斯国家杜马新通过的婚姻法规定,俄罗斯公民14岁就可结婚,并且结婚手续相当简单,甚至无需经过双方家长的同意。
法律一经颁布,立刻引起了俄罗斯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各式各样的说法都有。
俄罗斯少年才不管那么多呢,既然14岁就可以入洞房了,12、13岁谈恋爱还早吗?14岁结婚,15岁生女儿。
14年后女儿14岁结婚,15岁生孙女。
看来30岁当奶奶,数学上,法律上都是行的通的
第六怪:姑娘的大腿露在外
俄罗斯有三宝:伏特加,巧克力,美女。
不管多冷的天,俄罗斯姑娘都喜欢穿裙子。
有些耐寒美女她们裙子的长短和温度的高低成反比。
我们冬天都是裹着大衣,套着毛裤,见了这些露大腿的美女自然大吃一惊,哭笑不得,感叹不已!
第七怪:人高马大床很窄
别看俄罗斯人普遍长得比较高大,但他们睡觉的床却特别窄。
据说,彼得大帝身高二米多,睡的也是一张小床。
原来,俄罗斯人喜欢趴着睡觉。
这样一来,人高马大的问题就解决了。
只要上床后不乱折腾就不会出问题,但外国人却很不习惯,许多人都有过夜里掉下床的经历。
第八怪:拉达跑的比奔驰快
俄罗斯人常常埋怨国内的道路坏。
既然路不好,把车开得慢一点总可以吧。
可早在19世纪俄罗斯作家果戈里就说过:“哪个俄罗斯男人不喜欢开快车!”俄罗斯人一坐到方向盘后,一脚油门下去,就是90迈以上。
目前,新型拉达车在俄罗斯只卖7000美元,可有些俄罗斯人买不起,只能“坚持”用旧型号的,而新俄罗斯人又觉得开这种车寒碜,只买奔驰、奥迪等进口车。
所以街头常常可以看到一副“贫富分化”严重的汽车追逐赛。
你别小看这些二三十年前产的、脏兮兮的拉达车,由于它们的主人大多车破人胆大,撞了大不了不要破车了,所以抢起路来常把豪华的奔驰车甩到后面。
第九怪:路上要烟那是不见外
在大街上,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口袋里没带烟,俄罗斯人就会很自然地向路上行人要烟抽。
这时,俄罗斯的烟友也会乐哈哈地掏出烟来送给对方。
最近几年,少女吸烟成了俄罗斯的一大时尚。
别看她们打扮入时,在公园和大街上向行人(包括外国人)要烟时一点都不脸红。
第十怪:木制的娃娃套着卖
这说的呢,就是俄罗斯的套娃.俄罗斯套娃不仅仅是一种工艺品,还是俄罗斯文化的沉淀。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纯真善良的民族,在旧时俄罗斯农村,Matryona和Matriosha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妇女的名字。
学者们认为,这两个名字中含有
拉丁词根“matr”,意思就是母亲。
听到这个名字,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大户农民家庭里的母亲,通常是一个健壮能干、略有些肥胖生了许多孩子的俄罗斯妇女形象。
而胖嘟嘟的木娃娃肚子里又藏着这么多小娃娃,于是套娃(matryoshka)就自然而然成了精雕细刻、色彩鲜亮的木娃娃们的名字了.
关于套娃,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很就以前,一对兄妹很小就失去了父母.哥哥在牧羊的时候,不小心把小妹妹玛特罗什卡弄丢了.他非常想念自己的小妹妹,就照小妹妹的模样刻画了一个漂亮的木头娃娃.带在身上,每天拿出来看看.过了两年,他想妹妹该长大些了,更美丽更漂亮了,于是就又刻画了一个稍大些的木头娃娃.就这样,一直一直过了十几年.小男孩长成了一个英俊的小伙子,身边还一直带着自己刻的7个大小不同的木头娃娃.后来,为了方便携带,他把大的木头娃娃掏空,把小的装在大的里面,一个套着一个,思念的时候就一个个的打开来看.后来,这个故事在民间传开,套娃也成了俄罗斯最著名的工艺品.因此,在俄罗斯,"玛特罗什卡"就是套娃的别称.俄罗斯套娃最早的创意是为了取悦孩子而做成的木头娃娃,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个连一个,有和谐美满之意.
东北三大怪是“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着个大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
其实,这三大怪是过去独特的民俗,现在已经基本消失了。
“窗户纸糊在外”的来历是:过去东北地区的居民十分贫穷,住房大多数是土垒草房,其窗户大多数是木棂格子窗,因买不起玻璃,只好用纸糊在外窗上,以挡风御寒。
为什么要糊在外边呢?因为糊在外面它可以保护木制窗棂不受雨水腐蚀和风吹日晒,延长窗户的使用寿命。
糊的方法是将两张窗户纸中间夹上网状麻绳,糊在一起,然后再糊到窗棂上,再在窗纸上均匀地涂上豆油,纸干后,挺阔结实,既不怕雨淋,又不怕风吹,经久耐用。
现在绝大多数的居民居住条件改善了,都换成了明亮的玻璃窗。
除了个别的穷困地方外,很难看到“窗户纸糊在外”的现象了。
“大姑娘叼个大烟袋”,是因为过去生活单调,该地区又冬长夏短、冬天没什么活计,乡亲们就猫冬、串门、唠喀、打牌、抽旱烟。
抽旱烟没有卷烟纸,只好使用烟袋锅抽。
大部分的男女老少都会抽烟,所以大姑娘也不例外。
大姑娘叼个大烟袋抽旱烟,对不嗜旱烟的妇女们来说,当然被视为一大怪事。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除少数乡村的个别姑娘外,已经没有这种习俗了。
“养活孩子吊起来”,是说将生下来的小孩,放在“悠车子”中摇晃,可以代替母亲抱着看护,这倒是一种既能充分利用屋空间,又能解放母亲劳动力的比较科学的方法。
悠车子是长椭圆形,l米多长,下有床底,四周有护栏,铺好被褥,小孩躺在里边既舒适又安全。
将悠车用四根麻绳拴好吊到天棚木杆上,推一把悠车便来回摆动,小孩在里边悠哉游哉,不哭不闹。
现在除个别乡村外,已经很少有人采用这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