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端及珠江后航道沿岸地区城市设计
岛、城、人共生r——广州中心城区江心岛及两岸景观专项城市设计探索
岛、城、人共生r——广州中心城区江心岛及两岸景观专项城市设计探索姚睿【摘要】现行城市规划管控体系对景观的规划管控已经满足不了当下城市对生态环境和空间品质的高要求,面向管理和实施已成为当今城市景观规划管控的主要方向.以广州珠江前航道9个江心岛及珠江30公里水岸为研究对象,分析岛、岸的特征和问题,提出岛、城、人共生理念,重构中心城区江心岛及珠江沿岸景观保护与建设框架,制定5个关键指标的总体控制和12个要素的设计导则,将理念转化为面向管理和实施的景观专项城市设计导则.【期刊名称】《广东园林》【年(卷),期】2017(039)004【总页数】5页(P54-58)【关键词】珠江;江心岛;水岸;景观专项城市设计;导则【作者】姚睿【作者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广州珠江分布有59个岛屿,已开发岛屿8个,20个部分开发岛屿和31个未开发岛屿面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因此,江心岛保护与合理利用正式提上日程。
2015年10月,广州市政府提出“未开发岛屿要规划为生态用地,已开发岛屿要做好规划控制和生态保护,要本着少干预、微改造、增加绿地和水量的原则,保护好各岛屿的自然生态,做到一岛一景、一岛一特色”。
11月,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正式通过《珠江江心岛保护规划工作方案》,由此展开了珠江江心岛整体保护规划和景观专项设计导则编制工作。
现行城市规划管控体系对景观的规划管控已满足不了当下城市对生态环境和空间品质的高要求[1],城市对景观和生态的管控导引应当转为面向管理、指导建设行动,国内将生态或景观用地作为城市设计对象、面向城市规划管控的景观专项城市设计则较少,基于此,本文以广州珠江前航道江心岛及珠江水岸为研究对象,提出岛、城、人共生理念,重构中心城区江心岛及珠江沿岸景观保护与建设框架,提出总体控制和设计导则,转化为面向管理和实施的城市设计语言。
本文研究范围(图1)位于珠江中心城区,属于珠江航道中段,西起白鹅潭,东至南海神庙,全长30 km,包括9个江心岛。
浅析广州花城广场规划与景观设计
浅析广州花城广场规划与景观设计摘要:广州新中轴线在形式上贯穿广州市南北,但实际上由于规划的不同步等原因,新中轴线除了花城广场一段以外,其他的整体性较弱。
作为城市中心以及标志性绿轴,花城广场在宏观的城市规划中起到焦点的作用,不仅仅是线性的花园广场,更是广州未来发展以其为中心发散而开。
关键词:中轴线;广场;规划;线性;新旧对比一、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广场—花城广场(一)广州花城广场花城广场--广州城市新中轴线广场,位于广州市黄埔大道以南、华夏路以东、冼村路以西、临江大道以北,广场最宽处250米,总面积约56万平方米。
广场最南端是广州歌剧院,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广州图书馆四个公建所在地。
此处以北为长约1.1公里的榄形轴线广场。
弧形道路两边是公园式绿化,绿化两边是高层商业建筑。
(二)新城市中轴线广州城市新中轴线北起燕岭公园,南至海珠区的南海心沙岛,以新电视塔为界分为南、北段,全长12公里。
贯穿火车东站、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新电视塔,南至珠江后航道的海心沙岛。
北段有3个重要节点,分别是核心商务区、海心沙、新电视塔。
北边“山水城”自成一格,强调宜居、生态;中段则主打“花城绿轴”牌,定位为“有岭南特色的行政中心”,并分五大功能区。
行走在花城广场中,体验大都市中轴线的魅力。
临江边的海心沙广场以及相对而建的四大公建围合而成中轴线最重要的节点也是其浓墨重彩的中心。
此处成为广州现代化的新标签,与老珠江相辉映。
作为轴线设计的最重一笔,无疑达到了意义上的程度。
广州新中轴线在形式上贯穿广州市南北,但实际上由于规划的不同步等原因,新中轴线除了花城广场一段以外,其他的整体性较弱。
作为城市中心以及标志性绿轴,花城广场在宏观的城市规划中起到焦点的作用,不仅仅是线性的花园广场,更是广州未来发展以其为中心发散而开。
二、广州新旧中轴线对照(一)广州历史中轴线广州古城区有一条北自越秀山,南至珠江水的传统中轴线,俗称“一条扁担担起山和水”;广州两千多年的建城史中,似乎总有一条通过官府纵贯南北的中轴线,古城中轴线一直于此不太大的地段内平移延伸。
广州城市新轴线系列空间调查——珠江新城
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调研背景 (1)1.2调研范围 (1)1.3调研方法 (1)1. 4 CBD专题研究 (2)1.4.1 CBD概念理解 (2)1.4.2 CBD类型 (2)1.4.3 CBD结构布局 (2)第二章调研内容 (3)2.1用地性质 (3)2.1.1规划历史与对比 (3)2.1.2珠江新城规划检讨 (4)2.1.3现状用地构成 (5)2.1.4分析 (5)2.2空间形态结构 (6)2.2.1空间形态布局 (6)2.2.2天际轮廓 (8)2.3建筑现状 (10)2.3.1建筑质量分析 (10)2.3.2建筑高度分析 (10)2.3.3建筑风貌分析 (11)2.3.4综合评价 (11)2.4交通分析 (12)2.4.1轨道交通系统分析 (12)2.4.2车行系统分析 (13)2.4.3人行系统分析 (13)2.5.公共空间体系 (14)2.5.1公共空间结构 (14)2.5.2公共空间类型 (15)2.5.3公共空间尺度 (16)2.5.4行为活动 (16)2.5.5地下公共空间 (18)2.5.6小结 (18)2.6景观、视线及绿化植被分析 (19)2.6.1景观分析 (19)2.6.2视线分析 (20)2.6.3绿化植被 (21)2.7公共服务设施 (22)第三章综合评价 (23)附件广州市花城广场植物应用情况详表第一章调研背景1.1调研背景作为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之一、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广州正在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迈进,一个强有力的城市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州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规划》明确了北起燕岭公园,南至海珠区的全长12公里的广州城市新中轴范围。
新中轴线贯穿火车东站、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新电视塔,南至珠江后航道的海心沙岛,以新电视塔为界分为南、北段,东至以林和中路-体育东路-冼村路向东拓展200米,西至林和西路-体育西路-华夏路向西拓展200米,总用地面积5.88平方公里。
城市轴线设计案例PPT课件
.
12
常州北部新城概念性城市设计——节点地段设计
2019/11/4
三江口文化娱乐综合体---未来港
用地规模:约1平方公里
三江口地区依托自身良好的景观优势和交通条件,将与常 州名片恐
龙园协同发展,成为城市新的标志性节点、常州最有 特色、最具人
气的地段。 打造“常州文化娱乐总汇、国际交流平台”,以水为主
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端城市设计
2019/11/4
.
设计目标: 岭南家园:“文脉 Context” —— 创造岭南文化特色的行政中心 区、交通枢纽商业区和滨水风貌区 花城绿轴:“生态 Ecology” ——创造绿色生态的开放城市中轴 线、公共休闲绿地和滨水风景岸线 宜居社区:“人性 Humanity” —— 创造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 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建设可 持续发展的生态社区。
2
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端城市设计
2019/11/4
.
3
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端城市设计
新城市中轴线北段以规整对称的 “山、城、水”布局为主导,新城 市中轴线南段核心区则强调自由开 敞的“园”的概念,从而组成“山、 城、水、园”的空间序列,形成独 一无二的城市中轴。
2019/11/4
.
4
太湖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
2019/11/4
.
20
临海市杜桥镇中轴线城市设计
2019/11/4
.
14
常州北部新城概念性城市设计——节点地段设计
2019/11/4
.
15
常州北部新城概念性城市设计——节点地段设计
2019/11/4
.
16
常州北部新城概念性城市设计——节点地段设计
森林公园 规模:4平方公里 依托基地良好的自然地形地貌条件 和自然植被资源,创造 一处为市民 提供休闲、游憩、健身等多样化的 城市综合性绿色 开放空间。同时充 分挖掘常州市的人文特色,将该地 区打造成 兼具旅游特色的城市“绿 色名片”。 规划理念: 理性与浪漫共舞 人文 与自然交融
中轴线南段将打造成为岭南印象花城绿轴——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
中轴线南段将打造成为岭南印象花城绿轴——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6月8日下午,万庆良市长主持召开市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以下简称“中轴线南段地区”)北接珠江新城、南望番禺洛溪岛,是广州市实现“中调”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地区。
为把该区域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城市中轴线和滨水地区,优化提升广州中心区核心功能,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塑造具有岭南特色和国际风貌特色的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为何要选择中轴线南段地区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一是落实广州“国家中心城市”新定位的要求。
中轴线南段地区是实现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地区,该地区将建设成为具有岭南特色的行政中心,为广大市民提供绿色、休闲的旅游好去处,塑造富有活力的滨水空间,使新城市中轴线成为引领城市空间布局的导向线。
二是落实市政府五大功能区规划建设战略部署的要求。
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广州新时期“加强中心城区职能的优化、集聚与提升,从区域、市域向中心城区的重点功能区集聚高端服务职能,建设服务中心、金融中心、决策管理中心、消费中心和文化创新中心”的重点发展战略,并决定在中心城区,重点规划建设珠江新城-员村地区、琶洲地区、白云新城地区、白鹅潭地区、中轴线南段地区等集聚高端职能的五大功能区。
三是落实建设“首善之区,宜居城市”示范区的要求。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宜居城市是广州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而高标准规划建设五大功能区,实现城市核心功能的进一步集聚和一般性功能有机疏解,是对城市发展战略的深化落实和具体实践。
通过率先建设五大功能区,进一步集聚高端服务职能,强化城市核心功能,提高空间品质,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广州“首善之区,宜居城市”的示范区。
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正是按照上述要求,以努力打造示范区为目标,有条不紊地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广州市政府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市规划局、市土地开发中心和市规划编研中心联合组织开展五大功能区的城市设计竞赛和深化工作,邀请国内外高水平规划师为广州发展献计献策。
广州花城广场规划分析讲解
广州市珠江新城核心地区地下空间立体分析
2019/6/8
2019/6/8
2019/6/8
2019/6/8
2019/6/8
THANK YOU
2019/6/8
地下空间设计
花城广场的地下空间设计是由下沉景观广场系类、商业购物廊、下沉庭院以及用于联 系周围建筑地面空间的人行通道系统等几个主要设计要素组成的 。
下沉景观广场沿中轴线布局, 串联起整个地下商业购物中心。 下沉景观广场、大型坡道和楼梯, 将大自然引入地下。
下沉庭院是为了提升地下功能 空间的质量,营造舒适安静的空 间氛围。(下沉庭院属于一个过 渡区域)
5
5. 庆典广场 南接海心沙,面对着宽阔的珠江,是大型庆典集会的场所。
视点分析
2019/6/8
线轴主 图点节
绿化结构
2019/6/8
花城广场设计中心以绿化为主,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将周围建筑地面的景观也纳入广场设计中。在整个 核心区内形成了“中轴+侧翼+区段+节点”的一种 空间顺序。
人行系统
根据市民到达广场的方式不同, 将不同到达方式的行人通过广场 地面人行系统、人行天桥、下沉 广场并与核心地区的人行通道周 边建筑地下通道及地面架空二层 人行步廊连接为一体。从而形成 一个立体,开发的人行系统。
3. 双塔广场 在标志性建筑西塔和东塔之 间,椭圆形的广场上旱喷时时
3
泻玉飞珠,无 论日间还是夜晚都吸引了大量游人驻足。
4. 文化艺术广场 联系着珠江新城四大公共建筑:广东省博物馆、广州
图书馆、市少年宫和歌剧院。大面积的广场通过铺装材料和地灯形成
4
的线性图案,打通各建筑之间的视线通廊,导引人流聚散。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发展与评价
Urban design development evaluation of Zhujiang New Town Core Area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发展与评价文_吴桂宁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授胡凯雯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研究生何力宇 广州零号建筑设计公司 建筑师珠江新城核心区是广州市近年建成的CBD区,是全市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最重要的城市标志之一,其设计与建设实践对国内众多大规模、高密集程度的城市核心区建设具有典型意义。
本文系统梳理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对各阶段工作的成果特点、联系和变化进行评析,并对其进行了总体评价。
珠江新城核心区(又称广州新中轴珠江新城段)占地1.4km2,经过20余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基本成型并获得普遍好评,作为广州经济发展的引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广州市全市土地面积7434km2,珠江新城核心区占全市面积的0.013%,据统计2015年全市GDP总值为1.8万亿,珠江新城核心区GDP总值990亿, GDP总值占比为5.5%;同时它还是重要的城市标志,被誉为广州市的城市客厅。
珠江新城核心区建设启动以来,进行了多次的城市设计探索研究。
通过对其城市设计发展历程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我们可以理清其发展的连续性、各阶段的特点、联系和变化情况,为后续的反馈完善提供依据;同时作为广州同时期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总结其过程中的得失可以对广州未来的城市设计及管理实践提供借鉴;对国内众多大规模、高密集程度的城市核心区规划建设也具有参考价值。
珠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的发展经历了起步探索、检讨调整、深化实施、逐步完善等四个阶段。
图6 广州规划院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计方案总图图7 同济大学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计方案总图图8 华南理工大学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计总图图9 华南理工大学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计模型年)珠江新城概念性规划方案设计(1992年)1992年7-8月,广州市规划局委托美国托马斯规划服务公司、香港梁栢涛规划师建筑师事务所、广州市规划院等三家单位进行“广州珠江新城概念性规划方案竞赛”,经专家评审后,托马斯公司方案胜出,其方案基本确定了珠江新城规划的总体构架。
城市中轴线设计方法研究——以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为例
a t l l b i l o u e n t e a a y i o o c n fc n e t i c l h s an
i h- ai sr ief ci s rai re p np b csa e hg - u l evc n t n ,cet gg eno e u i p c - q y t u o n
岭 南特 色
A bs r c t a t: Th u ton lo i n a i h u gz e f nci a re t ton oft e G an hou ne c t o h c ntra i r ai “e o l d i ita vec ne w iy s ut e e x sa e s r gina m n sr t e tr a i w ih Li na u t r t ng n c lu e” .Ba e o hi un ton lo intton, s d n t s f c i a re ai
a d r o ngLi n nc tr . n p om t ng a ul e i u
Ke r s C t i; Ura s n; AxsF n t n; ywo d : i Axs y bn Dei g i u c o i
Gu n z o Li n Cu tr a g h u; ng a n lu e
e t Po。 伽 Ci A cn i as fniaiI tCiyj r i h a n e C y fC e hA c l n it t JT a 1s d t 。
o nc n e c nn 0Va n
城 市中轴 线设计方法研究
以广州新城 市 中轴 线南段地 区为例
刘名瑞 王莹 易骞
有岭 南文化特 色的行 政 中心 ” ,城市设计 围绕该定位 构建
广州珠江口地区城市设计(深化)
港 口
岸 线
相关规划 · 东岸随着东莞市沿海区域综合开发整治规划的实施,除虎门炮台保护区为绿化景观岸线外,其余岸段将发展为港口、码头、仓储及工业岸线。 · 西岸南沙段为港口、码头、仓储岸线,莲花山段主要为旅游岸线,其它各段岸线主要以生活、绿化、景观岸线为主。 ■ 改善建议 · 挖潜岸线资源,有效的规划和组织岸线的平衡发展,使两岸的土地资源得到最大的发展; · 塑造珠江两岸廊道形象,开辟沿江道路, 带动各地方的经济发展。
■ 现存问题 · 设计区域距海近,夏季常有台风侵袭,易引起水灾; · 地质条件复杂,土地可作多种用途,但开发强度需按实地测量而定,其中琶洲地区地质条件不适以大量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 · 本地带河流水质受污染严重,资源性缺水的矛盾开始出现,河流汛期洪涝灾害对两岸地带经济建设的威胁严重。
现状利用 · 珠江岸线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具备开发万吨级深水港口的资源。 · 由于跨越不同的行政管辖区域,使两岸港口建设重复,浪费资源。 · 港口性质以工业码头和仓库用地居多,客运港口偏少,开发不平衡,不利于两岸经济的综合发展。
港口及岸线
港 口
相关规划 · 合理利用和保护港湾资源是珠江口发展为南方重要货运枢纽港的前提,除已规划利用的岸线外,其余深水岸线应纳为预留港口岸线,予以保护; · 结合珠江旅游观光带的开发可相应的规划专门的旅游码头及旅游航线; · 大型工业港口的设立应同时考虑其对周围景观资源利用的影响,可规划建设成为区域的一道风景线,展示港口货运枢纽中心的崭新气象。
综 合 交 通
交通现状
· 由于番禺地区一直存在南北交通强于东西交通的弊端,加之沿江地区的经济及城市建设发展落后,故设计区域现状交通极不完善。 · 沿江地区缺乏连贯性的交通网络,限制了滨江地区在空间上的联系。 · 现有水上客运不完善。水上客运航线除去香港、澳门外,其余基本上为近距离的轮渡航线,因此现有的水上航线未能将沿江重要地块有效连接。 · 珠江两岸缺乏便捷的交通连接,规划地块60海里水道上仅有一桥(虎门大桥)连接两岸
广州八大功能区定位
八大功能区优化广州2011-06-09 06:56:13来源: 广州日报(广州)跟贴0 条手机看新闻员村金融服务区规划模型。
图/记者邱伟荣土地出让将围绕重点功能区整合一条中轴线构建两个新城区提升三个外围城区发改委:五年投下200亿资金在土地推介会上,广州市发改委副主任梁永表示,“十二五”期间,广州市财政计划每年安排40亿元,共200亿资金,重点支持一批战略性主导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到2015年,广州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5平方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平均预期寿命达80岁,初步建成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
“十二五”期间,广州将着力优化城市战略规划和功能布局,重点打造“一条中轴线、两个新城、三个片区中心”。
城市新中轴线加快现代综合服务高端要素的聚集,建设高品质城市核心带。
东部新城依托中新广州知识城、科学城和增城开发区,打造山水新城,成为重要的创新中心和东部综合性核心城区;南沙新城以南沙港为依托,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海新城。
花都新华、增城荔城、从化街口率先建成统筹城乡发展的现代化新城区。
在后亚运时代,广州将着力优化城市战略规划和功能布局,重点打造“一条中轴线、两个新城(东部新城和南沙新城)、三个片区中心(花都新华、增城荔城、从化街口)”。
在昨天的土地推介会上,广州市规划局首次披露了广州未来重点打造的八大功能区,本次土地推介会也是重点围绕功能区精心设置的。
“未来广州将延伸珠江新城中轴线,建立统领天河、海珠及番禺,呈现一个清晰秩序的城市空间。
”在昨天的土地推介会上,广州市规划局副局长叶浩军首次透露了正在编制中的广州战略规划及2020年总体规划。
这两个规划明确了广州未来城市发展的总体策略,还有广州未来城市的八大重要功能区。
城市规划重点:整合中轴线据统计,广州GDP、常住人口的60%集中在越秀、荔湾、白云、天河、海珠5个老城区,而这5个老城区仅占全市总面积的13%。
我最喜欢的建筑物之广州塔
我最喜欢的建筑物之广州塔广州塔百科名片广州塔广州塔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市新中轴线与珠江景观轴交汇处,与海心沙岛和广州市21世纪CBD区珠江新城隔江相望。
2010年9月28日,广州市城投集团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广州新电视塔的名字为广州塔,海拔600米,为国内第一高塔,而"小蛮腰"的最细处在66层。
从10月1日起,广州塔将正式公开售票接待游客。
目录简介命名设计特点三大功能观光功能发射功能展示功能特色之处世界之最现代科技人性关怀设施亮点激光灯射程1公里"细腰"处直径可抗8级地震电梯装置电梯将装防耳压装置捷运系统接待能力高度调整命名争议参观票价开业典礼简介命名设计特点三大功能观光功能发射功能展示功能特色之处世界之最现代科技人性关怀设施亮点激光灯射程1公里"细腰"处直径可抗8级地震电梯装置电梯将装防耳压装置捷运系统接待能力高度调整命名争议参观票价开业典礼展开编辑本段简介广州塔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广州塔(别名:小蛮腰,海心塔,广州新电视塔),于2009年九月建成,包括发射天线在内,广州新电视塔高达600米,已成为当时世界已建成的第一高塔。
广州塔,建于广州市海珠区赤岗塔附近地面,距离珠江南岸125米,与海心沙岛及珠江新城隔江相望。
是一座以观光旅游为主,具有广播电视发射、文化娱乐和城市窗口功能的大型城市基础设施,为2010年在广州召开的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提供转播服务。
该塔由广州建筑和上海建工集团负责施工,已于2009年9月竣工。
广州电视观光塔整体高度达到600米,取代加拿大的西恩塔成为世界第一高自立式电视塔,也成为广州的新地标。
其中塔身主体450米(塔顶观光平台最高处454米),天线桅杆150米,总高度600米。
广州塔已于2010年9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10月1日起正式公开售票接待游客。
[1]编辑本段命名海心塔、碧海心沙、南天柱、百越云珠、广州塔、岭南摩星塔、南国旋塔、广州明珠塔、晖粤塔、广州海心塔。
中国广州市历次规划及其规划思想的变迁研究1
广州市历代城址变迁图
图1-1-1
历代城市建设布局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城垣用以保护官衙,现中山四、 五路以北为官衙区,商业区多在城外。唐代在城西现光塔街附近辟建外国 商人聚居区棗番坊。宋代,广州的重要内港是东澳、西澳。东澳位于今清 水濠一带,甘溪穿城而过,经东澳流出珠江,为宋代广州的盐码头;西澳 在本城之南,即今南濠街一带,外国商船常停泊于此,是对外贸易的码头 区,也是闹市区。宋代还在古西湖药洲(今教育南路南方戏院附近)改奉 真观为怀远驿,专供外国使者、商人下榻和从事贸易活动。明朝,由于古 西湖及西澳逐渐淤塞,明永乐四年(1406),怀远驿馆迁至城西砚子步 (今西关十八甫路怀远驿街附近),城西(西关)沿西濠和下西关涌(又 名大观河)两岸发展成为繁盛的商业区,城东(东关)也形成一条沿江向 东伸展的街区,即今东华路以南的沿江一带,但面积不大。清朝,西关平 原日趋繁荣。康熙年间(1662—1722),因江岸不断向南伸展,清政府 在怀远驿南面(今文化公园一带)修建十三行夷馆。咸丰年间(1851— 1861)沙面成为英法租界,与此同时,利用西关农田建厂房,开辟街道, 形成纺织工业区。工业、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住宅区的开辟,同治 (1862—1874)、光绪(1875—1908)年间,富商在今宝华大街辟建街 道呈方格状的新型住宅区,随后在上、下西关涌平原上陆续建宝源、宝贤、 宝庆、逢源道呈方格状等住宅区,逐步形成晚清西关西部住宅区特色(观 称“西关大屋”)。城南商业区沿珠江两岸发展,居住区则在白鹅潭东岸 洲头咀到龙溪乡之间(今大基头一带)辟建,其模式与西关相同。至清未, 珠江沿岸平原区已尽数开辟。(见图1-1-2)
西北部,东山以东,省府合署地点以西一带。住宅区分为两种,一是风景 优美的住宅区,分布河南中、北部,东山以东一带以及车陂东部、白云山 至飞鹅岭之东南麓等处;二工人住宅区,主要分布在与工业区毗邻的地方, 如市西泮塘及芳村茶溶等地。旧城区规划保留为混合区。 3、确定市区道路干线。分为直达干线与环形干线,依其所在不同的 区域及道路等级而定,一般分为大道(30~40米)、干道(25~30米)、 一等街(20~15米)、二等街(15~20米)、三等街(10~15米)五个 级别。 4、规划接通粤汉、广三两条铁路,经过牛牯沙岛,建两座跨江桥梁。 另由石围塘经芳村至白鹅洞设一条单轨铁路,以便于沿河货物的运输。黄 沙火车客站规划改为货站,沿黄沙堤岸兴建码头,以利水陆联运。新火车 客运站设在西村省立一中的东南,民用飞机场拟建于河南琶州塔以东及市 西北部牛角围以北的地方。 5、规划新建水厂和电厂。新水厂拟在西北松溪一带,新电厂择定在 西村士敏士厂之北或牛角沙以南。 6、规划黄埔为广州的外港,白鹅潭一带为内港。石围塘至下芳村一 带的堤岸,规划建设码头、仓库,停泊来自上海、厦门等埠的轮船。黄沙 一带堤岸,拟建码头仓库,停泊港澳轮船及四乡轮渡;大涌口一带停泊其 他各项运输的小汽船,沙面至大沙头一带不宜多泊船,以免阻碍河道交通 及附近一带的风光。
广州新中轴线规划
一、新中轴线规划介绍广州新城市中轴线规划开展早、起点高、规划体现了战略性、国际性。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州市组织开展了新城市中轴线及珠江新城地区的规划设计。
近期,为配合亚运会举办和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2009年广州市政府组织开展了新城市轴线北段和南段地区城市设计。
(一)规划背景与意义在广州市两千两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上形成了南北向的新旧两条城市轴线。
传统城市中轴线是旧城区的中心,北起越秀山镇海楼,经过中山纪念堂、市政府、人民公园、起义路,南至海珠广场,总长约3.3公里。
1980年以来,广州经历了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向东和向南扩展。
1984年广州结合新的发展形势,提出了新城市中轴线的概念,历今26年。
新城市中轴线北起燕岭公园,贯穿火车东站、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新电视塔,南至珠江后航道的海心沙岛,总长约12公里。
为深化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和在2010年亚运会之际展示广州新的城市形象与风貌,把广州新中轴线地区打造成国际先进、全国领先的城市核心地区,广州市政府提出高水平、高质量地编制城市核心地区的城市设计,具体实践“中调”城市发展战略,优化城市空间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大力提升城市中心区核心职能和展现城市形象和风貌特色。
新城市中轴线北段地区作为2010年第16届亚运会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将优化城市轴线的开放空间,高水平、高标准地规划建设,塑造具有岭南特色和国际风貌特色的城市形象。
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北连新城市北中轴珠江新城CBD地区,南跨洛西岛隔珠江与番禺新市镇相望,东至广州“南肺”万亩果园和国际会展中心区琶洲地区,西接广佛一体化的桥头堡白鹅潭地区。
作为连接广州东西南北的纽带,新城市中轴线南段是广州市实施中调城市发展战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带动城市产业调整、大力提升城市职能和展现城市形象的重要区域。
12公里长的新城市中轴线,将成为承载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的战略性地区,体现广州21世纪城市风貌特色和最高品味的标志性地区,按照国际眼光规划、建设、管理的高水平城市轴线地区。
珠江新城城市中轴线建筑形式构想
珠江新城城市中轴线建筑形式构想“国际大都市”是随着生产的国际化和金融的国际化,随着世界市场和国际货币的形成而发展起来的。
必须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与城市空间,使珠江新城成为区域性和世界性的金融中心,具备对全球经济的强大辐射力。
按此意图把珠江新城的城市形象和城市空间描绘出来,有效地组织建筑群体内部空间,同时考虑各方面的总体效益。
1、城市街道空间规划的序列性:城市街道主轴线以林荫大道上的空间起伏与空间序列结合半室内商业步行街的穿插交织为主题。
利用空间尺度和几何形状上的变化构成大小、长短、高矮不等的不同性格、不同用途的空间序列。
利用不同的广场,林荫路组成节奏和重点,防止出现旧时的那种一贯到底的笔直街道。
城市轴线:自燕岭公园经建设中的天河火车站,直通火车站南的80层中天广场大厦;经这建筑高峰之后,是较低矮开阔的天河体育中心;及至体育中心南侧的商业区,高度又升至30层以上的小高潮;随之又降至9层高的居住区,到达珠江新城规划区。
珠江新城建筑容积率北高南低,北面的黄埔大道与中央林荫道交叉口的两栋450米的超高层金融办公楼达到最高点,成为新城市景观轴线的建筑高峰,然后向南逐渐降低。
规划区内一条128米宽的林荫大道作为广州新城市发展轴线的延伸,是黄埔大道与海心岛的主要交通走廊,地铁、车流、人流的主干。
主要干道两旁的建筑稍作后移或降低临街面的建筑高度,创造大大小小的行人广场,形成丰富的街道景观,使人们虽置身于高层密集区,而不会产生压抑感。
林荫大道南端连接海心岛旅游公园,两座错层处理的弧形海景酒店,形成一个半圆的绿化广场,作为城市轴线的空间停顿。
从两座建筑物之间,景观轴线继续沿水面延伸至对岸的赤岗塔。
林荫大道中央为80米宽的绿化带,绿化带下为地下商业步行街,步行街底层是地铁出口,并有大量停车场。
地下商业街吸引大量的城市人流,将有效地使人流与车流进行空间分层,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
林荫道中段加设一条大型玻璃顶,玻璃顶两旁规划种植的行道树,起着隔声防尘作用,形成一个相对安静的空间。
广州地铁规划13条线及站点详细资料
广州获批新建7条地铁线(广州地铁网)/广州市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近日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同意广州新建7条共228.9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这标志着广州轨道交通建设将进入新一轮大发展。
规划实施后,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超过500公里,届时市民利用包括地铁在内的公共交通出行率将达60%。
经过近20年的建设,广州已建成开通地铁一至五号线、八号线、广佛线广州段、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输送系统,共8条线路222公里,日均客流量接近500万人次。
同时目前在建的还有六号线首期、广佛线西朗至沥滘段、八号线凤凰新村至文化公园段、六号线二期、七号线一期和九号线一期等6条线路,长约93.8公里。
按照覆盖城市近期重点建设区域,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加强城乡统筹,充分考虑衔接铁路、城际轨道、公路等重要交通枢纽的选取原则,国家发展改革委此次批复的七条新线分别为:1为加强城市北部地区、城市中心区与珠江前航道河南地区的组团内交通联系,覆盖石井工业区、黄金围物流区、同德围居住区、康王路商业街、海珠区西部旧城中心、东部新城中心和琶洲会展中心等各区主要客流集散点,建设轨道交通8号线北延段工程(白云湖~文化公园),长约15公里。
2为加强老城区、新城区、发展区与城市副中心联系,在缓解老城区地面交通压力、疏导交通,引领发展区轨道周边集聚发展,建设轨道交通13号线首期工程(鱼珠~象颈岭),线路长约28.3公里。
3为解决从化到广州中心组团的交通需求,兼顾沿线组团开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外围组团与中心区的联系,尽快实现广州都市1小时交通圈,建设14号线一期工程(嘉禾望岗~街口),线路长约51.2公里。
4为加强东部新城区、萝岗区、增城区与中心区的快速交通联系,解决外围组团到广州中心组团的交通需求,兼顾东部新城开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和新城发展,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功能带的发展,建设轨道交通21号线工程(天河公园~增城广场),线路长约58.7公里。
广州花城广场规划分析
3. 双塔广场 在标志性建筑西塔和东塔之 间,椭圆形的广场上旱喷时时
3
泻玉飞珠,无 论日间还是夜晚都吸引了大量游人驻足。
4. 文化艺术广场 联系着珠江新城四大公共建筑:广东省博物馆、广州
图书馆、市少年宫和歌剧院。大面积的广场通过铺装材料和地灯形成
4
的线性图案,打通各建筑之间的视线通廊,导引人流聚散。
1
2
3
45Biblioteka 67燕岭公园
东站广场 体育中心 宏城广场
花城广场
海心沙
广州塔
广场位置
新中轴线北起瘦狗岭,南至广州电视塔并继续南延至珠江后航道上的南海心沙岛。新中轴线串联沿线系列绿地,形 成广州新城市中心区的绿色珠链。其中花城广场是新城市中心区最大的开放性绿地,绿色珠链上的华彩篇章,被誉 为广州城市客厅。
广州花城广场规划分析
班级:12-景观班 姓名:林晓宇
中国
广东
广州
花城广场
花城广场概况
广州城市的新中轴线广场,在亚运会开幕前被正式命名为“花城广场”, 花城广场位于位于黄埔大道以南、华夏路 以东、冼村路以西、临江大道以北,广场最宽处250米,总面积约56万平方米,是人民公园面积的8-10倍。周边规 划建有39幢建筑,目前,少年宫、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8幢已建成。广场地面建有人造景观湖区,大型喷泉、 灯光广场,冷雾降温系统,并种植600多棵大树。在花城广场的北端,有5个花岛,其中3个为樱花岛,2个为桃花岛, 配上柳树,以植物的多种类衬托花城美誉,营造桃红柳绿的意境.
1
广场结构
广场最宽处250米。总面积大约为56万平方米。
2
1. 市民广场 是花城广场的北入口,种植了 整齐的加拿列海枣, 体现南 亚热带的地域性特点,也是入口区有 导向意味的标志性植物景观。
广州城市中轴线规划
广州新城市中轴线规划与重要建筑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北起燕岭公园,南至珠江外航道沙丘岛,全长12km.依据功能分布、交通组织、空间格局和景观特征四个基本方面,划分为8个区段.轴线的南北两端分别是城市的水陆交通门户,轴线中部的临江区段是新城市中轴线和珠江作为城市景观主轴线的交叉处,拟设置对于新城市中轴线乃至整个城市都具有统领意义的城市意象节点.……利好源头广州城市新中轴线北起燕岭公园,向南经火车东站、中信广场、体育中心,穿越珠江新城林阴大道、海心沙,越过赤岗塔继续向南延伸的城市新中轴线,汇聚了由东站广场、珠江新城中央广场、歌剧院、博物馆前广场、海心沙市民广场、赤岗塔广场、东风生态公园、新客港广场构筑的广场带,它们将共同构成广州最丰富有趣的城市开放空间。
本报讯广州市规划部门最近传出消息: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上的核心段———珠江新城中央广场国内设计咨询已正式启动,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市规划勘测设计院受邀为北起黄埔大道、南至珠江北岸、约40公顷的核心区域做设计。
在新城市中轴线上建造的珠江新城中心广场将与海心沙市民广场相连,形成广州最大的一个市级广场。
这一消息带给海珠区东部琶洲、新领事馆区的利好不言而喻。
珠江大道将成“香榭丽舍大道”据已公布的信息,珠江新城中央广场处在珠江大道西路与珠江大道东路之间,北起黄埔大道,跨金穗路、穿花城大道、越临江大道,南至珠江北岸,面积约40公顷,由一系列广场构成,由北向南依次为:入口广场———市民广场———文化艺术广场,以满足休闲、交往、庆典、锻炼和举行各种文化活动的要求。
在新城市中轴线上建造的珠江新城中心广场将与周边建筑融为一体,并与已完成设计的海心沙市民广场相通,形成广州最大的一个市级广场。
代表广州未来形象的珠江大道,被形容为广州的“香榭丽舍大道”。
其中,中央广场既是广州市21世纪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又处在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上的核心段,其建设将加快城市新中轴线空间的形成。
同时,由于中央广场连接着整个城市,它将与城市主干道及其它公交设施相连,周围道路的等级应足以容纳相应的交通量。
珠江新城设计理念理解
珠江新城设计理念理解
珠江新城是广州市的城市发展新区,位于珠江南岸,是广州市的中央商务区和现代化城市中心。
其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回归生态环境:珠江新城注重保护和恢复珠江沿岸的生态环境,使其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设计者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增加绿化带和公园,创造出一个宜人的生活环境。
2. 强调人文氛围:珠江新城的设计致力于打造一个国际化、多元化的城市,在城市规划上强调了人文氛围的营造。
建筑设计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保留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化建筑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城市风貌。
3. 完善城市功能:城市功能的完善是珠江新城设计的重要方面。
这个新区规划了大量商务办公区、商业中心、科教文化区和住宅区,使城市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同时,交通设施的建设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设计者充分利用现有的交通网络和珠江河道,打造便捷、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
4. 创造城市品牌:珠江新城的设计理念还包括创造一个具有城市品牌的城市形象。
设计者通过打造独特的建筑风格、宜人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城市管理体系,使珠江新城成为一个令人向往的居住和工作地点,并提升广州市的国际影响力。
通过上述设计理念的实施,珠江新城已经成为广州市的重要城
市中心,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企业和人才。
同时,这个新区的设计理念也得到了一致好评,成为了其他城市发展的借鉴和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 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端及珠江后航道沿岸地区城市设计2012-6-15 14:52阅读(0)转载自杨小咩∙赞(7)∙转载(340)∙分享(196)∙评论∙复制地址∙举报∙更多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解剖中国...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端及珠江后航道沿岸地区城市设计方案一:凤鸣羊城,乐动珠江一、规划主题沿城市中轴线南段设置一条富有动感的曲线活力带,既隐喻广州“云山珠水”的城市文脉,又似展翅飞翔的凤凰和演奏华美乐章的音符,烘托出“凤鸣羊城,乐动珠江”设计主题。
二、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以世界城市为目标,打造区域公共服务中心依托交通设施,实现海珠区的均衡发展弥补广州滨水功能的缺失,形成城区滨江休闲带三、土地利用规划突出城市核心功能,规划核心区设置城市旅游服务、商务、商业、研发创意、行政办公、体育文化和企业办公七个城市功能核心,强化城市公共服务功能,使广州实现“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
各核心功能区沿曲线活力带设置,使之成为凝聚市民生活、展现广州城市风情的城市“会客厅”,使中轴线南北两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诠释广州的城市形象,展现广州独特魅力。
四、丰富城市滨水活动沿后航道规划一条城市滨江绿化休闲带,为依珠江而生的广州提供展示碧水穿城、城水交融特色的理想场所,也为城市居民在拥挤的市中心开辟一片环境优美的滨水空间和休闲乐土。
海心沙弱化水上客运交通功能,设置主题游览设施和娱乐设施,打造成为广州独一无二的滨江娱乐中心;后航道上游建设小型博览和文化设施,形成文化创意展示区;后航道下游设置游艇码头等以水为主题的休闲、运动设施,形成水上休闲区。
五、综合交通系统规划1、路网体系规划:规划区域内道路以方格网系统为基础,分为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城市支路5个等级。
2、公共交通规划:以城市地铁站点为核心建设快捷高效,连接每个核心功能组团和居住社区的公共交通系统,公共交通枢纽依托人流量大、周边开发强度较高的客村、大塘和沥滘三个地铁换乘站点建设,采用上盖开发模式,集约利用土地。
3、社会停车场规划:社会停车场原则上主要设置在三类区域。
第一类是地铁站点周边,形成“P+R”交通换乘设施,鼓励公共交通;第二类是公共设施区周边;第三类是配套停车不足的居住区和公共建筑区。
六、景观系统规划规划保留沿电视塔至珠江后航道的视线通廊,保护沿江开敞空间,保留自然水系,开辟方向垂直江面的生态和视线走廊,使水景渗透至每个单元板块内部。
以生态公园、珠江前后航道为规划区开敞空间的核心,根据不同核心功能区的使用需求分别设置旅游观光主题广场、商业中心广场、市民广场和娱乐广场,为公共活动和人流集散提供空间。
海心沙周边设置标志性建筑,与北端电视塔遥相呼应,沿江高层建筑从一线区域向腹地方向适当后退,形成沿江绿地——多层建筑——高层建筑的层次,避免对江景的视觉压迫。
东风生态公园周边采用低密度、小体量建筑布局,保持东西向城市生态廊道的整体通畅。
方案二:岭南家园花城绿轴宜居社区一、设计目标岭南家园:“文脉Context”-创造岭南文化特色的行政中心区、交通枢纽商业区和滨水风貌区花城绿轴:“生态Ecology”-创造绿色生态的开放城市中轴线、公共休闲绿地和滨水风景岸线宜居社区:“人性Humanity”-创造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社区。
二、功能定位城市设计整合文脉、生态和人性三个要素,融入岭南文化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等特征,将整体功能定位为“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行政办公中心、公共交通枢纽和生态宜居家园”。
该功能定位具体包括五个要素:绿色开放中轴、区域行政中心、公共交通枢纽、生态绿地公园和滨水宜居新城。
三、土地利用规划1、居住用地:结合城中村的改造推动宜居社区的建设。
鼓励土地集约使用,鼓励混合用地,减少对机动车交通的需求。
2、行政办公用地:第一使馆区、行政办公区、第二使馆区和综合商务区分布在中轴线两侧,共同组成区域行政中心。
3、商业办公用地:沿轻轨和地铁系统形成多个城市节点,从北往南依次规划有电视塔-赤岗塔观光游览区、客村商务办公中心、大塘综合商务区和沥滘-海心沙交通娱乐商务枢纽。
4、绿地和公共开放空间:强调绿色开放空间的保护和利用,在加大果园保护和河涌整治力度的基础上,通过建设海珠湖雨洪调蓄湖和园路建设项目,完善东风生态公园内各类配套旅游设施。
同时扩大体育公园的用地范围以保证中轴线的开敞。
沿珠江后航道的滨水区域则以绿地为主,结合岸线特征设计多样生动的滨水休闲游乐场所。
5、工业和仓储:根据“退二进三“的部署,适时置换沿江工业用地。
置换后的土地提倡混合使用,鼓励产研结合的高技术产业入驻。
6、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尊重现有文物及历史建筑。
对赤岗塔、李福林故居、卫氏大宗祠和广州界碑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和改善。
建议珠江电影制片厂在原址、原建筑的基础上改造为影视文化、动漫创意园区。
保护潘鹤雕塑园等文化产业。
四、综合交通系统规划1、道路系统规划:在高密度中心内加密路网,体育公园和新光快速路交界处的环城高速公路局部下沉, 将工业大道升级为城市主干道或高速公路, 以连接环城高速公路与内环路。
在海珠区南侧广州大道南的东部设立过江隧道,减轻现有路面桥梁拥挤。
采用“热线规划(HOT LANE)”的交通组织政策,在高峰时段仅允许公共交通及付费私人机动车使用过江隧道,分流洛溪大桥的交通压力,同时考虑在未来紧邻现有洛溪大桥建设新洛溪大桥。
2、公共交通规划: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人步行系统,广泛开发地面轻轨运输,并向区域范围延伸。
规划设立多条轻轨道线, 加强地铁站与周边城区的连接。
规划设立多个综合公共交通转线站, 连接轨道交通、公共交通、轻轨交通、以及水上交通。
3、水上交通规划:扩大现有的水上交通服务,设立船舶停泊地点,包括北海心沙岛、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官洲、学城、番禺丽江花园等。
规划海珠线、番禺丽江花园线、官洲/大学城线、莲花山线等四条水上巴士线路,减少路面交通。
4、步行系统规划:所有的道路将提供行人道设施,鼓励行人步行。
沿中轴线和沿后航道滨江地区将提供行人和自行车专用道路,沿步行道分布了大量的为休闲、体育和观景点,供市民健身休闲和旅游观光使用。
主要交通枢纽节点附近建筑之间二层相连,形成空中步行系统。
五、城市空间和景观形态规划城市设计提出的中心概念在于一个自由形态的倒T形绿地轴。
该轴作为一个生态走廊,南北方向分别延伸至新电视塔和珠江后航道,然后连结东西方的珠江后航道河滨,最终与滨江绿带相连。
这条轴线可以象征性地认为是一条“脊柱”,各种用途的节点沿着走廊分布,并象肋骨一样向两侧延伸,围绕标志性建筑及开放空间布置标志性景观节点。
方案三:岭南之心—中央文化生态休闲区一、总体目标首善之区·闲雅中轴——现代服务集群,功能多元复合的活力之都宜居城市·水绿美地——水绿交融共生,人文多元和谐的宜居之地岭南之珠·滨水新岸——岭南文化荟萃,文化多元共融的休闲之城二、功能结构与土地利用在规划中确定的中轴观光区,消费商业区,湖滨行政区,文化娱乐区,创意湾,国际湾,休闲湾,中央湿地等7大城市核心功能分区及其周边居住社区,构建起活力中轴线的多元城市功能布局。
确定集约高效、复合多元的土地利用策略,通过大型公共设施项目引导城市社区的综合开发,将多元活跃的城市功能、市民活动引入轴线区、滨水区、社区,创造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
三、综合交通系统规划交通综合,公共先导,紧凑便捷。
建立TOD的城市发展模式,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实施公交优先政策。
建立步行系统、自行车道等等慢行交通系统,使街道重新成为城市活力与交流的场所,提供人性化、安全、便捷的交通服务。
1、对外交通衔接强化规划区内道路交通与周边区域道路交通的衔接,理顺东西向道路系统,调整逸景路、康乐路道路走向,加强行政区与琶洲地区的生活性干道联系。
弱化新客港的客运功能,强化其旅游、休闲功能。
2、道路系统规划局部打通断头路,形成以方格网为基础的道路网络体系。
完善主干道路系统,实现区内外干道对接,适度增加干道网密度,优化区内支路系统,增强可达性。
打通规划区南北的城市干道交通。
3、公共交通规划建立快捷、高效轨道交通,以800米服务半径计算,规划范围内,轨道交通服务范围覆盖率达到80%;核心区范围内,轨道交通服务范围覆盖率达到90%。
设置高架观光列车,链接观光塔—行政办公区—海珠湖—新客港地区。
站点布局与新客港、观光塔、海珠湖等城市重要设施整体考虑,方便换乘。
慢性交通结合中央绿轴、生态公园、滨水绿带与地下空间,设置健康、宜人、安全的步行区域。
同时结合步行区域设置自行车道,并提供旅游自行车服务点。
4、打造水上交通与游览线路设置观光塔、新客港、国际湾、创意湾珠江游船码头;设置海珠湖、石榴岗、小洲村等岭南水乡游码头。
四、景观系统与要素设计空间链接,生态整合,文化共融。
将绿色城市环境、多元商业文化中心、宜居住区、滨水空间链接为统一整体。
以中轴线为绿色链条,链接珠江前航道、东风公园(海珠湖)、后航道、岭南水乡等生态要素,构成纵贯海珠的城市生态廊道。
承继北段中轴线所体现的现代商业文明高峰,融入南端岭南水乡、田园果林、小洲村落,创造中西融合、新旧融合的城市文化。
构筑体系完善的绿化景观结构,建立层次分明的公园绿地系统,塑造开放共享的景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