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有效策略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的教学策略与途径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的教学策略与途径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高素质人才的标准和要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培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教学重点关注的工作内容。
新课程背景下,重点关注学生学习意识和能力培养,旨在为学生后续发展夯实基础,满足高素质人才的标准和需要。
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教师应当关注教学革新,立足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标准,关注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深入,帮助学生从中树立和强化相应的学习思维和能力,继而为后续的学习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教学策略;途径引言部分数学作为小学时期的重要科目,对学生学习以及未来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产生的教育影响重大而深远。
同时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应用性较强的科目,其能够为跨学科学习提供大量的空间,具有其他科目所不具备的应用优势。
现阶段,在数学的教育教学中,跨学科学习活动逐渐受到社会以及教育部门的关注,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思维以及能力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且能够突破以往数学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对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显著。
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学生发展特征,进行教学策略与途径优化,为学生更好地发展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立足学生特征,关注跨学科探究深入众所周知,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学科间的整合工作不断推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能够打破学科间的屏障,实现了多学科的综合运用,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与此同时,在跨学科整合的背景下,能够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探究意识,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具体来说,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关键阶段,特别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此时期学生的思维以及价值观念等为“空白”,教师的引导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质量,产生的作用显著。
但综合以往的教育教学能够发现,受到教学观念以及模式、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出现重课本、轻实践等现象,导致学生的思维以及学习视野被局限在单一的课本中,不仅会导致学生的探究实效低下,并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的探究积极性降低,对学生后续的发展和进步也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论新课标下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转变
都 表 达 自 己的 意见 和理 解 ,教师 以各 种 不 同 的提 问 方 式 提 高 学
生 的学 习效 果 。 问不 是 随 意 提一 些 问 题 。 是 要 求 问题 本 身和 提 而
对 于 工作 在 教 学 一 线 的教 师 来 说 .应 尽 快 想 方设 法 转 变 教 学 方
式, 进一 步 转 变 学 生 的 学 习 方 式 , 会 学 生 学 习 , 应 新 课 程 标 教 适 准 改革 的需 要 。 2 优 化 数 学课 堂教 学 的 有 效途 径 21 设恰 当的 问题 情 境 .创
中 图 分 类 号 :G 3 . 6 36 文献标 识码: C
6 7 1 3l 1 l
文 章 编 号 :6 2 1 7 ( 0 9 6 0 2 一 1 1 7 — 5 8 2 O )— 12 O
1
问 题 的 提 出
二 十 一 世 纪 的 人 类 社 会 正 步 入 一个 以 “ 力 资 源 占有 、 智 配
《 学 课 程标 准 》 出 :数 学教 学 应 从 学 生 实 际 出 发 , 设 数 指 “ 创
有 助 于学 生 自主学 习 的 问题 情 境 ” 课 堂 教 学 中创 设 恰 当 的 问题 。
规律 , 知识 的掌握包括 : ①辨别发现 ; 比较 联系 ; ② ③解释综合 ;
④ 应 用 实践 ; 整合 小 结 ( 价 ) 五 个 过 程 , 也 是学 生 思 维 由 ⑤ 评 这 这
第 6 第 6期 卷
Vo. N . 16 06
读 与 写 杂 志 Re d a rt rodia1 a nd W iePe i c
2O 0 9年 6月 J n 2 0 ue 0 9
论新课标 下 中学数 学教 学方 法 与学习方法 的转 变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改的重点之一。
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机械、死记硬背、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状况,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发展个性。
在现今的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呢?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以供商榷。
1 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更加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体验重视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应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去构建知识体系,要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探究新知识,并做出总结归纳,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了能力。
结论固然重要,但如果不经历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不经历一系列的质疑、判断、论争和比较,就难以获得正确的结论,就谈不上真正的理解和巩固。
再者,没有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 让学生自主地经历操作活动过程,在快乐中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究、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让学生自主地经历操作活动过程,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
要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离不开学习兴趣的培养,动手操作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多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手和脑的关系密切,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智力发育,还能促使其善于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节,先让学生制作平行四边形模型,课堂上,通过割、补,把它变成长方形,对变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进行观察、分析,联系学过的知识,归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还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3 独立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探究中学习数学所谓探究学习,也叫发现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情境,让学生通过独立地发现问题、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发展情感与态度,掌握知识与技能。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益尝试——新课标下数学复习课教学的一个案例
一
—
x +1 2— ’
7 一 2 ) 一
结合 法命 名之 , 因为这 是我们 今后 学 习 中常用到 的
一
种 数 学 思 想 方 法 ( 画 图解 析 ) 对 上 面 的 解 答 , 师 . 大
8 = 一 ) , E [ ,) x 14 .
你 能 用 尽 可 能 多 的方 法 完 成 上 述 各 题 吗 ?你 认
维普资讯
2 8
数 学 教 学 研 究
第 2 卷 第 5期 7
20 0 8年 5月
转变学生学 习方式的有益尝试 新课标下数学复 习课教学的一个案例
吕 俊 平
湖 北 省 阳新 县 高 级 中学
传 统 的学 习 方 式 把 学 习 建 立 在 人 的 客 体 性 、 受 动 性 和依 赖 性 的基 础 上 , 分 强 调 接 受 和 掌 握 , 略 过 忽 了发 现 和探 究 , 使 学 生 的学 习成 了纯 粹 被 动 地 接 致 受 、 忆 的过 程 . 而 导 致 人 的 主 动 性 、 动 性 和 独 记 从 能 立性 的不 断 销 蚀 . 变 学 生 的 学 习 方 式 就 是 要 改 变 转 这种 学 习状 态 , 学 习 变 成 人 的 主 体 性 、 动 性 和 独 把 能 立性 不 断 生 成 、 扬 、 展 、 升 的 过 程 , 学 生 真 正 张 发 提 让 成 为 学 习 的主 人 .
师 : 好 !这 种 方 法 似 乎 也 能 很 快 求 出 函数 的 很
2 = +4 + 3 (i 当 ∈R 时 ; I 当 ∈ ) x , ) (『 )
[ ,] . 一3 1 时
3 — I I 1 ) 一 .
4 = f 5 + f 3 . ) 一 + f 展 示 成 果 。 扬 个 性 . 张
新课标理念下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摘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基本的内容和探索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活动过程,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际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值得反思和研究的课题.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反思,总结,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基本的内容和探索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活动过程,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自主探索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两个转化过程:一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二是由学生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
这种转化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实现,而身为教师,他的主要任务,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条件和机会,不断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因此,课堂上只要学生能看懂的,就指导学生自己看;只要学生自己能讲出的,就鼓励学生大胆说;只要学生自己能够实践的,就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体验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是这样安排的,新课开始,我让生每4人一组把数好的8个圆片和9个三角在组内分一分,并根据分发的过程列出相应的算式及竖式,我巡视并参与活动,分三角时,生遇到了困难,我引导生想一想,两种学具分的结果有什么不同,生开动脑筋,各抒已见,在逐步改进的过程中概括出算式,最后,师做出总结,引出课题,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生亲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动手实践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通过对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以及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并研究有效教学策略在该领域的具体运用。
结合案例分析,总结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本研究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效教学策略与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兴趣。
通过本研究,可以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进与发展,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研究、背景介绍、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理论基础、特点、运用、案例分析、总结、展望、教学实践、启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课标的推出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格的标准。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数学学习环境和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
如何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新课标的实施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升。
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研究有效教学策略还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论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023-11-11
• 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背 景与意义
• 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与 优势
• 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实 践与案例
• 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挑 战与对策
• 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未 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背景与意 义
传统学习方式的弊端
01
02
03
被动学习
传统的学习方式常以教师 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 受知识的状态,缺乏主动 参与和探究的机会。
缺乏实践与体验
传统学习方式重知识传授 ,轻实践与体验,学生往 往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 实际生活中。
忽视个性与差异
传统学习方式常忽视学生 的个性特点和差异,难以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 展。
探究学习方式的特点与优势
特点
探究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要求学生通过观察、 实验、调查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并能够将所 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优势
探究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 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03
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实践与案 例
自主学习方式的实践与案例
优势
自主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和学习效率。
合作学习方式的特点与优势
特点
合作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要求学生能够在团队中承担责任、分 享资源、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优势
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能,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 相互促进的动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 学习动力和自主性。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数学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数学教学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又加上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新课程标准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对各种人才的需求的学科教学标准。
要搞好数学教学,应在全面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研究教材教法进行数学教学。
一、加强教材教法的研究在研究学习新教材时要明确两个目标系统的关系:一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目标系统,其二是教法与学法同步发展的目标系统,以教法的转变促进学生学法的转变,形成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
1、加强教法研究,实施因材施教《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数学学习的方式有许多,有模仿、记忆,还有接受和练习等;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还应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还有阅读自学等;数学学习活动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社会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应当是多种多样的,把握教法,当前还要注意反思、小结以前的一些教法,要从现代教育、教学新理论的角度,从课程改革,从教学实际出发审视自己已经掌握或反复运用的一些教学方法。
继承并发扬好的教学方法,纠正或完善一些存在问题或有缺陷的教法。
还要注意探索新教学内容的一些新教法。
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中学课堂组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找出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并随机应变,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引导。
教师要热爱学生,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当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小的问题行为时,教师应有意避开,可对其它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用榜样的示范作用来激励这些学生改正缺点。
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出现不利于学生素质发展的言词和动作。
课堂上教师应有轻松自如的表现,促使并给予学生在积极敏捷的思维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听取和参与,积极从诸多的反馈信息中发现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技能的缺陷。
新课程下转变数学学习方式的有效策略
新课程下转变数学学习方式的有效策略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体会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由“被动”变“主动”,由简单“学会”到“会学”数学,自觉转变学习方式。
策略一:培养学生学会阅读数学知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将教材中的内容“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学生听,对学生读书却有所忽视。
然而,终身学习需要学生学会学习,而学会学习的基础前提是要学会阅读数学知识。
学生阅读数学知识,首先要学会阅读教材。
数学教科书的每一章节就是一篇逻辑严谨的说明文。
教师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回答问题,让学生了解教材的基本结构,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数学方法;对每一个定理、公式不但要明确其条件与结论,而且要弄清楚其来龙去脉和纵横关系;强调要不断总结解题规律,归纳解题方法与技巧。
对每一道题要理清思路、掌握格式,对常见的数学方法要在解题中熟练地掌握等。
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对课本进行独立阅读、思考、完成作业,进而对课本进行质疑、重组、超越,教师只充当点拨、修正的角色。
其次,倡导学生阅读课外的数学书籍。
在教学中,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大量的数学史料书籍、数学名人传、数学期刊杂志、世界名题与趣题的简易读本等,供学生课外阅读。
这些书籍凝聚了众多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及教育工作者多年的心血,是值得每一个人用心去阅读的。
对于学生而言,要完全理解这些内容是不现实的,但读书的乐趣、良好数学修养的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治学方法、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及独立思考的习惯等,往往都蕴涵其中。
策略二:培养学生学会质疑数学问题“学贵有疑”,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意识,首先应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其次根据具体的内容,诱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提出概括性、质疑性、探究性或猜想性的问题,并鼓励其大胆地解决。
新课程下数学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几点建议
新课程下数学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几点建议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新的改革重点,教师的教学理念、角色定位、教学方式也要有相应的改变。
建立有效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把课堂的主动权交予学生,大胆实践、创新,对于课堂要做到敢于“放得开”,适时“点得准”,善于“收得住”。
在有效课堂教学中,推动新课改顺利进行,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作业设计作业评价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始终把反复训练解数学习题作为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手段,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单纯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熟能生巧”的理念演变成“熟能生厌”的现实。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索创新的能力,这种教育方式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进而降低教学的有效性。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也应随之发生相应的转变。
一、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育不是管束人,而是发展人;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进生活;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学会创造;不是记住别人的结论,而是产生自己的思考。
体验才是真正的学习、深刻的学习,是学习的核心,是开发悟性的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特征。
(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把课堂教学的“话语权”还给学生;把课堂教学的“尝试权”还给学生;把课堂教学的“规划权”还给学生;把课堂教学的“生成权”还给学生;把课堂教学的“展示权”还给学生;把课堂教学的“交流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优质,让学生在相互碰撞、激荡回应中理解、感悟;在质疑、争辩中明真、优化;在反思、凝练中提升、睿智。
一花引来百花开,用学生的“亮点”,点亮学生的智慧。
“教无定法,学无定式”,但有效、优质的课堂教学都是吸取、融汇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和精华,都是把学习主体的学生放在核心位置。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数学学习方式指导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数学学习方式指导摘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主动权让给学生,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才会焕发生命的活力。
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张扬个性,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并从中获得成功与快乐。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数学学习学习方式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学生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体会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自己创造的快乐,从而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课标》指出:“经历、体验、探索”等体现教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意在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参与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强调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是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的基础,让学生用自己的手,自己的脑主动探索知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正是基于对新课程标准这些理念的理解,我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进行了探索。
一、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教与学的关系是以“先学后教,超前断后”为基本特征的,即课前让学生超前于老师的教学进度进行独立自主学习,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摸索,探究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从而找到打开数学知识的大门钥匙,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设置预习提纲,在“学什么”和“怎样学”两方面加以指导,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自学。
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多加以分析、思考,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教师设置问题要有启发性,概括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充分体现课本教材的重点、难点及关键点。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罗欢(湖北省黄冈中学)摘要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存在许多的不足和缺陷,党和国家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了教育改革。
为贯彻和执行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就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变革:提高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对于数学本质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改善教学手段,体会数学的人文精神等。
同时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学习新课标理念,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教师的自身修养等。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新时代发展的需要高瞻远瞩地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此后全国各地陆续加入到新课改的行列。
国家推行这样一次力度大、范围广、影响深刻的教育改革,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作为新世纪的公民,必须要具备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兴趣、方法和能力,必须要不断学习和终身学习,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传统的数学教学更多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过分强调知识的记忆,人为设置繁难的训练,忽视了对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存在过分形式化的倾向。
同时传统数学教学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现象较为突出。
这种“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新课改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提高作为未来公民基本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改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转变教学方式,使之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执行新课标先进的教学理念,成为我们教师最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1.提高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让学生了解数学的魅力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忽视了引导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学生往往觉得数学就是一堆数字和公式,它抽象、深奥甚至神秘,对数学的价值不了解。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要求“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要求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
转变学习方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来确定新的学习方式。
一、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交流反思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拓宽探索空间,诱发自主探究,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
如果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
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
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
这时许多同学都被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表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
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
此时,对于一种新的数(分数)的产生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这样的一个知识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更是一个创造过程。
学生在这个探索空间里,不仅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更是一个创造者。
二、学生之间的学习是合作性学习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合作学习”已走进当今课堂。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
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摘要:本论文以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为研究主题,通过对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探讨,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案例分析,旨在探索有效的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首先,论文介绍了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明确了对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要求。
然后,论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多种方法与策略,包括教师引导与学生主动参与、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探究式学习的实施以及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
接着,论文通过案例分析,具体分析了应用问题、图形问题和逻辑问题的解决方法。
最后,论文总结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效果,并对影响数学问题解决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对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方法;案例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新课标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对小学数学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及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效果。
通过深入研究,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案例的分析,以及教学实践的观察,探索有效的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方法。
2. 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2.1 新课标的理念和特点新课标倡导学生主体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为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新课标对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要求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3.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1 教师引导与学生主动参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新时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谈新时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摘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关键词:数学学习转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
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创新为手段,使学生尽快适应新课标要求下新的学习方法,养成新的学习能力,努力把教师从单纯的课程被动执行者角色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创设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实现从传统的教师会教到学生会学的质的飞跃。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致使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从而导致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由此可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认为,要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可以从培养学生“阅读”、“质疑”、“实践”和“反思”等五方面入手。
二、转变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一)阅读阅读自学首先是学会阅读教材。
阅读教材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放羊式”,而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有目的性地去阅读并回答问题。
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再逐步尝试让学生对课本进行独立阅读、思考、完成作业,进而对课本进行质疑、提炼、升华,教师只充当点拨、修正的角色。
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内容时,要求学生自学阅读。
这一节分两部分内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
阅读完后请学生来讲解、总结。
学生通过读书,理解领会了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促进了数学语言的互相转化。
新课标下如何转变我们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下如何转变我们的学习方式改革和创新,一个解决发展的障碍,一个解决发展的动力,总而言之都是解决发展问题。
社会如此,生活如此,教育亦如此。
在新课标下的教育,已不再是单纯的教学,更要重视学生自身的学习。
如何实现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还得做好下面几点:一、正确理解有关学习方式的概念1、关于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成为学习方法。
例如,有的学生倾向与借助具体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有的学生偏爱运用概念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
有人善于运用视觉通道(读与看),有人倾向于听觉通道(听讲、听广播),也有人喜欢运用动觉通道(动手做或说一遍)。
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
如:有人必须在绝对安静的环境中才能专心学习,有人喜欢在音乐的陪伴下学习,有的学生为获取奖励而学习,有的学生却能够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有人喜欢在竞争中学习,有人偏爱合作学习。
因此,也可以说学习方式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
它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
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意味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更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等品质,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2、学习方式存在差异性,但无优劣之分由于每个学生的生理结构及机能不同,受到特定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因此,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了显著的个体差异。
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无法消灭的,所以,我们首先要承认并尊重学生中存在的学习方式的差异。
另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学习方式的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存在着优势、长处、及有利于学习的一面,又存在劣势、不足及不利于学习的一面。
浅谈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学习策略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学习策略的转变xx年xx月xx日•引言•新课程标准理念概述•学习策略的转变•转变学习策略的实践目•实践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录01引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学习策略注重机械记忆和模仿,缺乏对知识整合和运用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传统学习策略的局限性背景介绍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如何通过转变学习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推进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全面发展。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学习策略的转变进行深入探讨。
研究内容: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特点和对学习策略的要求;探讨传统学习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研究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学习策略的转变方向和实施途径;总结案例分析的实践经验和启示。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02新课程标准理念概述•新课程标准理念是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准则,它包括教育公平、学生中心、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
这些特点集中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强调了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含义和特点新课程标准理念对学习策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提倡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与同学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探究学习:新课程标准强调探究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标准理念对学习策略的影响新课程标准理念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标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
新课标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提出与实施,为了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与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进行改革与创新,彰显小学数学教师的作用,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为学生打造一个高效高质的课堂模式,从而符合核心素养培养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改革基础在于,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更新,最终实现各项能力的提高。
本文主要依照新课改相关规范要求,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希望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全面关注学生发展状态与情况。
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要打破原有教学理念的局限性与禁锢性,更新教学手段与思路,树立正确的教书育人观念,基于教材具体内容作为参考,全面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从而营造出更加和谐的学习环境,凭借现代化教学技术与设备的运用,大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
一、结合实际生活展开教学,突显知识的趣味性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学生,立足学生自身特点与行为习惯,结合学生认知能力与理解水平,围绕学生实际生活展开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会与学生以往生活经验将结合,从而实现情感共鸣,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认识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加全面且客观认知数学知识,在仿真实生活教学情境中进行体验与感受,从而感悟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
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中,教师首先为学生布置观察作业,让学生围绕校园环境,观察校园内的设施与布置,从而总结出哪些设施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的,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初步认识,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与调动。
另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立足数学知识内容,经过不断思考与研究,最终掌握所学知识。
新课标下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
浅谈新课标下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一、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
阅读对于数学的学习同样必要。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教材中的内容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学生听,忽视了学生“阅读”。
现代教育提倡从学会到会学,提倡“终身学习”。
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前提是学会阅读自学。
要学会阅读教材。
新教材的每一章节内容为学生阅读自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最初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再回答问题,掌握知识点。
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接着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教材中的问题,然后总结归纳出重点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接下来,我结合教材特点及教材所编录的数学史料,数学与文化等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近年来,各式各样的阅读理解题已经成为中考热点。
适当地进行一些阅读理解的训练,既能打消学生对“数学阅读无用”的想法,又为中考打下基础。
二、质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教会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首先教师要创设一个民主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给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让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不要打消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比如:在求证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为(n-2)×180°时,我提供了一种证法,即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引出(n-3)条对角线,它把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学生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如下问题:把一个多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还有其他分法吗?由新的分法能得出多边形内角各公式吗?于是,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探究,学生很快得出另外两种证法。
接着又有同学提出问题:让点o动起来,在其他位置能否把多边形也分割成三角形呢?能否得到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我肯定了这些想法,鼓励学生课下进行讨论。
三、探究《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策略
单位:界首一中姓名:齐飞邮编236500
摘要:新课程数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文通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阅读数学教材汲取知识、学会提出数学问题加以研究探索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学会反思数学学习成果等有效策略试探性的研究新课标下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转变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课堂上教师习惯通过大量习题来让学生学习数学,“重灌输,轻探究”,学生虽“学会”不少的数学知识,却依然感觉“不会学”数学。
这显然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也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而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成为新时期高中教师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实现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体会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由“被动”变“主动”,由简单“学会”到“会学”数学,自觉转变数学学习方式,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下面谈谈个人关于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一些见解。
一、培养学生学会阅读数学教材汲取知识的习惯
谈到阅读,容易让人联想到读文学性的著作,其实学习数学同样需要阅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将教材中的内容“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学生听,对学生的“读书”并没加以重视。
而实际上,从长远看,一个人不可能终身依靠教师,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终身学习是时代的发展对我们每一个人提出的要求。
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前提是要学会阅读
数学知识。
学会阅读数学知识,首先是学会阅读教材。
数学教科书的每一章节,就是一篇逻辑严谨的说明文。
教师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回答问题,让学生了解教材的基本结构,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数学方法,对每一定理、公式不但要明确其条件与结论,而且要弄清来龙去脉和纵横联系。
强调要不断地总结解题规律,归纳解题方法与技巧,对每一道例题要理清思路,掌握格式,对常见的数学方法一定要在解题中熟练掌握等。
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尝试让学生对课本进行独立阅读、思考、完成作业,进而对课本进行质疑、重组、超越,教师只充当点拨、修正的角色。
其次,除了教材之外,可供学生阅读的数学书籍其实很多。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有关数学史料书籍、数学名人传记、数学期刊杂志、世界名题与趣题的简易读本等,供学生课外阅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要完全理解这些内容是不现实的,但是能促进学生读书的乐趣、良好数学修养的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治学方法、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及独立思考的习惯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知识的增加,随着阅历的丰富,学生会逐渐体会到其中的丰富内涵,这将让学生从厌学到愿学、乐学、会学,并受益终生。
二、培养学生学会提出数学问题加以探究的兴趣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可见鼓励学生质疑并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学贵有疑”,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意识,首先应给学生营造平等融治、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其次根据具体的内容,诱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提出概括性、置疑性、探究性或猜想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去大胆地解决。
另一方面,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认真思考了问题。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没有把握的结论、疑问,积极引导学生讨论,真理愈辩愈明,疑点愈理愈清。
三、培养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学习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
《新课标》指出:“教学中,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
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因此,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研讨的问题情境,把教材中阐述的内容创造性地组织成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究发现的研究材料,让学生从中自主掌握有关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至关重要。
同时,《新课标》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因此,教学中注意挖掘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再现数学的抽象过程,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提出、构造问题,鼓励学生去猜想、实践,学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将探究性学习向课外延伸,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培养学生学会反思
《新课标》指出:“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
”同时提出,评价应关注学生“能否不断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并改进学习方法。
”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现实世界数学化。
”通过反思,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通过反思,可以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产生新的发现。
因此,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积极的反思,进行自我评价,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没有反思的听课是被动的、肤浅的;没有反思的解题是机械的、重复的,反思课堂学习,建立学习档案,是养成良好反思习惯的途径。
教师应指导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学习档案内容可丰富多样,如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好的习题解法或学习方法,容易解错的习题,学习失败的教训等。
还可包括课堂上教师示范解题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想到但未与教师交流的问题;作业中对某些习题不同解法的探讨;学习情感、体验的感受等。
也可以通过撰写数学周记(随记)、数学小论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让师生之间互相了解、互相交流。
在数学学习中,只有不断地反
思,才会不断进步。
五、开展师生合作、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重要的是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即建立师生、小组合作学习。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它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为他们的自我表现和相互间的交流提供更多更广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教学的需求,把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班级集体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为他们实现终身学习并成为创新人才打好基础。
不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把竞争的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
当学生圆满地完成了某一项任务时,奖给他们“合作之星”的称号,当他们解出难题时奖给他们“智慧之星”的称号,使学生真正地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的转变,不仅涉及具体的学习方法、策略等,还应包括其学习是否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等基本特征。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转变学生固有的数学学习方式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集思广益,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策略,我们教学中的每一份尝试和心得,都将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2、《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