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祖细胞

合集下载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偏高的原因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偏高的原因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偏高的原因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偏高的原因1、嗜酸性粒偏高的原因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起源于骨髓内CFU-s经过单向嗜酸性祖细胞(CFU-EO)阶段在有关生成素诱导下逐步分化成熟为嗜酸性粒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中少见仅为0.5-5%嗜酸性粒细胞有微弱的吞噬作用,但基本是无杀菌力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嗜石破天惊生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成与释放其活性物质吞噬其释出颗粒并分泌组胺酶发破坏组胺从而起到限制过敏反应的作用。

此外实验症明它还参加与对嚅虫的免疫反应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至少有六大来源:①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而来的组胺(histamine);②由补体而来的C3AC5A、C567其中以C5a最为重要;③从致敏淋巴细胞而来的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④从寄生虫而来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⑤从某些细菌而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⑥从肿瘤细胞而来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以上务因素均可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由于嗜酸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百分率很低故经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换算而来的绝对值误差较大因此在临床上需在了解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时应采用直接计数法[原理]用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同时破坏红细胞和大部分其它白细胞并将嗜酸性粒细胞着色然后滴入细胞计数盘中计数一定范围内嗜酸性粒细胞数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中类繁多虽想方不同但作用大同小异分为保护嗜酸性粒细胞而破坏其它细胞的物质和着染嗜酸性粒细胞的物质(如溴甲酚紫、伊红、石楠红等)可根据本实验室的条件选择配制[参考值](0.05-0.5)×109/L[临床意义] 2、生理变化在劳动、寒冷、饥锇、精神刺激等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通。

临检名词解释

临检名词解释

中毒颗粒:在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

杜勒小体:是中性粒细胞胞质因毒性变而保留的嗜碱性区域,呈圆形,梨形或云雾状,界限不清,是胞质局部不成熟,即核与胞质发育不平衡的表现,他亦见于单核细胞中,常见于严重感染。

豪-焦小体:成熟红细胞或幼红细胞胞质内含有一个或多个直径为1~2μm暗紫红色圆形小体,为核碎裂、溶解后的残余部分。

常与卡波环同时存在,见于脾切除后、无脾症、脾萎缩、脾功能减低、红白血病、某些贫血(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以致原粒细胞)的现象。

核右移:外周血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并且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的现象,常见于巨幼贫。

网织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阶段细胞,略大于成熟红细胞,其细胞质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核糖核酸源自有核红细胞.RNA是嗜碱性物质,经碱性染料活体染色后,形成蓝色或紫色的点粒状或丝网状结构沉淀物,故名网织红细胞.卡波坏:成熟红细胞内的胞质中出现的紫红色或绕成8字型结构,可能是由于核膜的残余物或纺锤体的残余物及胞质中脂蛋白变性所致,常与染色质小体同时存在。

多见于巨幼细胞贫血,铅中毒,白血病。

血沉:指在规定条件下,离体抗凝全血中的红细胞自然下沉的速率。

血细胞比容:只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紧的红细胞在全血标本中所占体积的比。

本周氏蛋白: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体内产生的免疫球蛋白轻链。

可出现于尿中,该蛋白加热至40~50℃发生沉淀,继续加热则重新溶解。

瑞氏染液: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异型淋巴细胞: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退行性变白细胞: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或溶解等变化。

APTT:是在体外模拟体内内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用以反映内源性凝血因子是否正常,是筛选止血功能最基本常用的试验之一。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偏低的原因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偏低的原因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偏低的原因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偏低的原因1、嗜酸性粒偏低的原因嗜酸细胞降低与过敏、寄生虫感染等有关,但单一性的降低没有意义,嗜酸性粒细胞的正常值是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百为0.5%-3%;其绝对值为0-0.7×10 /L。

唯有0.03是偏低的。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这些;嗜酸性粒细胞减少通常无临床意义,有时可见于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或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其临床意义较小。

你的四肢一年四季都会出现青紫(冷得发紫)症状应当与此无关,可以与缺氧血液循环较差有关,提议你到医院进行其他检查确诊,估计是不用担心的,没有不适是没事的。

存在上述血常规化验结果显示粒细胞计数偏低一些,意义不大其实单纯的上述结果并不影响身体的,也不能断定就存在疾病引起,希望你不要存在压力才好,完全可以放宽心态对待,定期复查就行
嗜酸性粒细胞偏低,临床意义不大,血常规检查只是辅助性检查,检查结果须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分析,持体检报告去医院内科就诊,详细检查,排查健康隐患,放松心情,不要过于紧张,健康的四大基石:均衡的营养,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乐观的心态。

唯有这三项偏低,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你的身体是正常的,不用担心,血常规中主要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

只须这些项目是正常的,其他项目有些轻微不正常,也没用临床意义,都可以忽略不计的,因此你的血常规属于正常的。

2、单纯嗜酸性细胞偏低没有实际意义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起源于骨髓内CFU-s。

经过单向嗜酸性祖细胞(CFU-EO)阶段,在有关生。

成分输血护理

成分输血护理

简述
所谓把成分输血就是把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 所谓把成分输血就是把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 成分输血 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品, 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品,然后根据不同 患者的需要输给病人。 患者的需要输给病人。 优点: 一血多用, 节约血源, 针对性强, 优点 : 一血多用 , 节约血源 , 针对性强 , 疗效 不良反应少,便于保存和运输。 好,不良反应少,便于保存和运输。
免疫球蛋白
在上述血浆制品中, 在上述血浆制品中,白蛋白主要用于低蛋白血症 和扩容;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和扩容;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严重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严重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他血浆制品主要 用于凝血因子的补充:对一种凝血因子缺乏, 用于凝血因子的补充:对一种凝血因子缺乏,若 有相应的浓缩因子,尽量选用浓缩制剂, 有相应的浓缩因子,尽量选用浓缩制剂,对复合 多种)凝血因子缺乏(肝病、 (多种)凝血因子缺乏(肝病、DIC等),则根据 等),则根据 具体病情选用凝血酶原复合物、冷沉淀、 具体病情选用凝血酶原复合物、冷沉淀、FFP.
血浆
输前不用做交叉配血,也不一定要同型输注, 输前不用做交叉配血,也不一定要同型输注, 但要相容, 但要相容,即AB型血浆可安全地输给任何型受 型血浆可安全地输给任何型受 血者; 型血浆输给 型和O型 型血浆输给A型和 型输给B 血者;A型血浆输给 型和 型;B型输给 型 型输给 型血浆只能输给O型 和O型;O型血浆只能输给 型。 型 型血浆只能输给 一般不宜快, 对于心功能不全、 一般不宜快,≤10 ml/min对于心功能不全、婴 对于心功能不全 幼儿、老年等患者,输注速度应减慢。 幼儿、老年等患者,输注速度应减慢。对于失 血性休克、严重血容量不足患者, 血性休克、严重血容量不足患者,输注速度可 加快。 加快。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临床意义一、概述1、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的髓系干细胞分化的嗜酸性粒细胞祖细胞(CFU-EO)。

2、嗜酸性粒细胞集落形成因子主要由受抗原刺激的淋巴细胞产生,因此,嗜酸性粒细胞与免疫系统关系密切。

3、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和组织中,外周血中很少,仅占全身嗜酸性粒细胞总数1%左右。

二、参考值1、成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02~0.52)×109/L。

2、成人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0.4%~8%。

三、临床意义(一)、生理变化1、日间变化正常人嗜酸性粒细胞早晨较低,夜间较高;上午波动大,下午较恒定,波动可达40%左右。

白天交感神经兴奋,通过下丘脑刺激垂体前叶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使肾上腺皮质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后者可抑制骨髓释放嗜酸性粒细胞,并促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向边缘池和组织转移,从而引起血循环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2、运动和刺激劳动、运动、饥饿、冷热及精神刺激等,均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循环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二)、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荨麻疹、风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脉管炎、食物或药物过敏、血清病等。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致敏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致嗜酸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

2、寄生虫病肠道、肠外组织寄生虫,如钩虫、蛔虫、血吸虫、肺吸虫等。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增多;与相应抗体结合激活补体,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

3、皮肤病天疱疮、疱疹样皮炎、湿疹、银屑病、多形性红斑等。

变应性因素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反应性增高。

4、感染性疾病猩红热的感染期,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

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

5、血液病骨髓增殖性疾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造血干细胞克隆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殖、细胞周期及血中时间延长。

6、恶性肿瘤肺癌、胃癌、结肠癌等。

淋巴因子及肿瘤因子所介导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

髓系淋巴系区别

髓系淋巴系区别

⑴粒系细胞:在关键性调节因子GM-CSF,G-CSF和IL-3和骨髓微环境作用下在骨小梁旁分化,增殖,发育成熟。

成熟的粒细胞逐渐向小梁之间移动,所以,随着粒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组织学上可见越靠近骨小梁的粒细胞越幼稚,形成较窄的2~3层幼稚细胞带,越远离骨小梁越成熟。

骨髓标本超微结构也显示未分化幼稚细胞靠近骨小梁(正常早期粒系生成的部位),支持这些的前体细胞来自骨内膜细胞。

如出现原始粒细胞丛(3个)或簇(5个)远离骨小梁时,则称之为“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bnormal localization of immature precursor,ALIP )(图3)。

(1) 粒系细胞有6个发育阶段,3个系列,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图3 骨髓活检组织小梁之间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

视野中央可见 4个原始粒细胞。

塑料切片 H-Giemsa-E 400×①原始粒细胞( myeloblast):在组织切片中原始粒细胞胞体中等大小,胞浆较少,嗜碱性,无颗粒。

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有1~多个核仁,核膜厚,染色质淡染。

表达CD34+,CD33+,CD13+,HLA-DR+。

这类细胞数目较少。

②早幼粒细胞( promyelocyte ):形态学上基本上与前者相似,主要区别在于胞浆中出现粉红色细颗粒,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居中或偏位。

有核旁空晕及高尔基氏器区,染色质开始聚集,表达CD33+,CD13+,CD15+,CD34-,HLA-DR-。

因嗜碱性颗粒溶于水,在切片上不能分辨出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从早幼阶段到成熟阶段,胞核形态变化与嗜中性粒细胞一致,胞浆充满粗大橘黄色的颗粒是其特点。

过敏性疾病嗜酸细胞可明显增多,急性与慢性嗜酸细胞白血病可见较多早幼嗜酸细胞。

③中幼粒细胞(myelocyte)及晚幼粒细胞(metamyelocyte):随着细胞发育成熟,胞浆嗜中性颗粒明显增多,核仁消失,核分裂停止,染色质逐渐增多,胞核形状由半圆形(中幼粒细胞)发育成肾形。

临床白细胞(WBC)及其分类(单核、淋巴、中性、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升高或降低解读及临床意义

临床白细胞(WBC)及其分类(单核、淋巴、中性、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升高或降低解读及临床意义

临床白细胞(WBC)及其分类(单核、淋巴、中性、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升高或降低解读及临床意义细胞(WBC)是人体内的防御细胞,能够排除异己,当人体受到外来的细菌、病毒侵扰时,白细胞就会主动攻击它们,通过吞噬作用清除入侵的细菌和病毒,通过形成抗体和淋巴细胞来破坏或灭活入侵的病原体,使机体不受到侵害。

白细胞由骨髓产生,主要分为五种类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白细胞就是这五种细胞的统称。

白细胞①白细胞(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WBC)代表“防御卫士”,一旦有细菌、病毒等入侵时就会现身将其消灭,给人体一个健康环境,是判断细菌或病毒感染的常用指标。

白细胞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5种。

②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在(4-10)×109/L,在此数值上下浮动0.5×109/L,也可考虑属于正常范围,这与人们的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成年男女一般都在此范围内,且不同性别间没有太大不同。

③儿童和婴幼儿则完全不同,新生儿出生时白细胞数量可达到(15-20)×109/L,在随后的一周中可降至15×109/L左右,在6个月-2岁之间可达到(10-12)×109/L,在5岁以下儿童也往往高于成人水平,平均值在8×109/L左右,以后随着年龄的长大,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④另外,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在出生后4-6天和4-6岁存在两个生理交叉点,两个指标都达到50%,即在4-6天和4-6岁间淋巴细胞比例比中性粒细胞比例高,是以淋巴细胞为主,而其他时间是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随后,两者所占白细胞比例慢慢接近成人的指标。

白细胞分类及相关特征2.1 中性粒细胞:①NEUT概述: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T)是多形核粒细胞(PMN),属于白细胞的一种,来源于骨髓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变形游走能力和吞噬能力。

你的血液里究竟有什么?

你的血液里究竟有什么?

你的血液里究竟有什么?1、介绍外周血或全血携带各种血细胞,即红细胞(red blood cells)、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和血小板(thrombocytes),它们悬浮在血浆中。

血浆主要由水组成,但也含有蛋白质、葡萄糖、离子、激素和凝血因子。

从血浆中去除凝血因子就会产生血清。

血液中最丰富的细胞是红细胞,其中包括血红蛋白,一种含铁蛋白质。

血红蛋白可逆地结合氧气,从而促进氧气在体内的运输。

血小板在伤口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黏附于损伤处并促进凝血方式达到止血效果。

哺乳动物血小板没有细胞核,它们由部分细胞质组成,这些细胞质在进入血液循环之前来自骨髓中的巨核细胞。

约25%-40%的血小板储存在脾脏中,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其余的血小板在血液中自由循环,周期约为10天。

白细胞的各种亚型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血液的所有细胞成分都来自造血干细胞(HSCs)。

这些多能干细胞位于骨髓,分裂产生潜能较有限的祖细胞:普通淋巴祖细胞和普通髓系祖细胞。

常见的淋巴祖细胞可生成T、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而常见的骨髓祖细胞可生成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和粒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最后,产生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巨核细胞产生于它们各自的共同祖细胞。

2、白细胞鉴于白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白细胞对于了解健康和疾病的机制特别有意义,因此白细胞通常从血液和血液制品中分离出来。

白细胞的分类可根据其来源(髓系或淋巴系)或细胞核的形态(单核或多核)以及胞浆中颗粒的存在或不存在而定,可分为两组:i)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也称为无颗粒白细胞)和ii)多形核白细胞(pmn,也称为粒细胞)。

2.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pbmc包括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除其他特征外,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成熟位置和抗原受体是不同的。

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并表达T细胞受体TCR,而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并携带B细胞受体BCR。

白细胞知识点总结

白细胞知识点总结

白细胞知识点总结白细胞(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是有核的球形细胞。

它们从骨髓入血后一般于24小时内,以变形运动方式穿过微血管壁或毛细血管壁,进入结缔组织或淋巴组织,发挥防御和免疫功能。

根据白细胞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可将其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

前者常简称粒细胞,根据其特殊颗粒的染色性,又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三种。

无粒白细胞则有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但均含细小的嗜天青颗粒。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 granulocyte,neutrophil)是数量最多的白细胞。

细胞直径10~12um。

核呈深染的弯曲杆状或分叶状,分叶核一般为2~5叶,叶间有纤细的缩窄部相连,正常人以2~3叶者居多。

细胞核的叶数与细胞的衰老程度成正相关。

当机体受严重的细菌感染时,大量新生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杆状核与2叶核的细胞增多,称核左移;若4~5叶核的细胞增多,称核右移,表明骨髓造血功能发生障碍。

中性粒细胞的胞质呈极浅的粉红色,含有许多细小颗粒,其中浅紫色的为嗜天青颗粒(azurophilic granule),浅红色的为特殊颗粒(specific granule)。

嗜天青颗粒约占颗粒总数的20%,电镜下颗粒较大,直径0.6~0.7um,呈圆形或椭圆形,电子密度较高。

它是一种溶酶体,含有酸性磷酸酶、髓过氧化物酶和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等,能消化吞噬细菌和异物。

特殊颗粒约占颗粒总数的80%,电镜下颗粒较小,直径0.3~0.4um,呈哑铃形或椭圆形(图5-4)。

特殊颗粒是一种分泌颗粒,内含溶菌酶、吞噬素(phagocytin)等,吞噬素也称防御素(defensin),具有杀菌作用。

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一样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其吞噬对象以细菌为主,也吞噬异物。

中性粒细胞在吞噬并处理了大量细菌后,自身也死亡,成为脓细胞。

中性粒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约停留6~8小时,然后离开,在结缔组织中存活2~3天。

淋巴细胞变异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基础与临床

淋巴细胞变异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基础与临床

淋巴细胞变异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基础与临床龚若兰(综述);陈同辛(审校)【摘要】Eosinophil disorders are a range of heterogeneous diseases, which manifest as persistent increase of eosinophile granulocyte in blood and tissue, and may cause microenvironment change and irreversible chronic organ damage. According t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eosinophil diseases were divided into hypereosinophilia (HE) and hypereosinophilia syndrome (HES) by whether the organ is involved. Besides familial HE, HE were also divided into secondary (reactive) HE, primary (clonal/neoplastic) HE, and idiopathic HE. Lymphocytic variant HE is a special kind of secondary HE. With the study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lymphocytic variant HE, the diagnosis is gradually clear. Moreover, some targeted therapeutic drugs, such as anti IL-5 monoclonal antibody (Mepolizumab) and anti CD 52 monoclonal antibody (Alemtuzumab) were also appeared.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es of lymphocytic variant HE are reviewed.%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是一组异质性疾病,表现为血液以及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持续性增多,并因嗜酸性粒细胞增殖所产生的炎症物质而造成微环境的改变和慢性不可逆的器官损害。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

内皮:衬于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内皮杯状细胞:亦称杯细胞,是混在粘膜上皮中的粘液分泌细胞,底部狭窄,顶部膨大,充满粘原颗粒,HE染色为蓝色或空泡状浆液性细胞:核为圆形,位于细胞偏基底部,基底胞质呈强嗜碱性染色,顶部胞质含许多嗜酸性的分泌颗粒,称酶原颗粒,不同地浆液性细胞含不同的酶类。

电镜下可见胞质中有密集的粗面内质网,在核上区可见较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数量不等的分泌颗粒粘液性细胞:核扁圆形,居细胞基底部,大部分胞质几乎不着色,称泡沫或空泡状。

电镜下可见基底部胞质中有一定数量的粗面内质网,核上区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极丰富的粗大黏原颗粒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由细胞膜和细胞质组成。

可使细胞的表面积增大,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能力紧密连接:指两个相邻细胞的质膜紧靠在一起,中间没有空隙,而且两个质膜的外侧电子密度高的部分互相融合,成一单层缝隙连接:又称通讯连接,作为化学信息的离子和小分子可以通过此小管从一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

更重要的是细胞间传递化学信息和电信息桥粒:相邻细胞间的一种斑点状黏着连接结构。

其质膜下方有盘状斑,与10 nm粗的中间丝相连,使相邻细胞的细胞骨架间接地连成骨架网基膜:又称基底膜,是位于上皮基底面与其深面结缔组织之间的一层薄膜质膜内褶: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垂直折向胞质形成的许多内褶,内含大量长杆状线粒体。

质膜内褶主要见于肾小管,扩大了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转运细胞外基质:由动物细胞合成并分泌到胞外、分布在细胞表面或细胞之间的大分子, 主要是一些多糖和蛋白, 或蛋白聚糖。

这些物质构成复杂的网架结构,支持并连接组织结构、调节组织的发生和细胞的生理活动成纤维细胞:普遍存在于结缔组织中的一种中胚层来源的细胞。

分泌前胶原、纤连蛋白和胶原酶等细胞外基质成分,伤口愈合过程中可迁移到伤口进行增殖胶原纤维:胶原纤维在疏松结缔组织中排列成束,彼此交织吻合,纤维束常有分支。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齐鲁医药学院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齐鲁医药学院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齐鲁医药学院第一章测试1.胚胎期参与造血的器官不包括():参考答案:肾脏2.关于脾脏造血,错误的是():参考答案:胚胎的脾脏造血主要生成红细胞、粒细胞及巨核细胞3.符合胸腺主要生理功能的是():参考答案:产生T 淋巴细胞4.关于胚胎期造血,错误的是():参考答案:淋巴结不参与胚胎期造血5.约在人胚发育第 2 周末,在卵黄艇壁上聚集形成的细胞团,称为():参考答案:血岛6.胚胎期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先后顺序是():参考答案: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7.关于骨髓,正确的是():参考答案:黄骨髓具有造血的潜能8.造血干细胞的阴性标志为()参考答案:Lin34-9.造血干细胞主要的阳性标志物为( )参考答案:CD3410.人体内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最早造血细胞是( )参考答案:粒系祖细胞11.形态学上无法辨认的是什么细胞()参考答案:造血干细胞12.属于多倍体细胞的是 ( )参考答案:巨核细胞13.关于血细胞的发育规律,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核质比由大到小14.原始粒细胞常表达下列哪些抗原 ( )参考答案:CD117 、CD38、HLA-DR15.成人最主要的血红蛋白是( )参考答案:HhE16.正常骨髓中的巨核细胞,以哪种多倍体细胞为主( )参考答案:8N、16 N17.对造血干细胞发生作用的造血生长因子是 ( )参考答案:G-CSF18.造血微环境由下列哪些物质组成( )参考答案:骨髓基质细胞;微血管;细胞因子;神经19.关于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 iPS ) 技术,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某些转录因子导入动物或人体某些细胞内;使某些细胞成为类似胚胎干细胞样的多潜能细胞;有望成为器官再生医学的重要细胞来源;有较广泛的应用,如血红蛋白病、血友病的治疗等20.关于造血祖细胞,错误的是 ( ):参考答案:CD34+、CD38-、;粒-单核系祖细胞无分化能力;CD34+、Lin-;晚期造血祖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21.下列属于造血祖细胞的是( ):参考答案:CFU-Meg;CFU-Eos;CFU-GM;CFU-TL22.关于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 ) ,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高度自我更新能力;目前研究尚未发现 MSC 有特异性 CD 标志;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心肌细胞等;是细胞工程和基因治疗的理想靶细胞23.具备有丝分裂能力的细胞是( )参考答案:粒系祖细胞;中幼粒细胞;早幼粒细胞24.关于血细胞分化,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分裂后产生新的子细胞在生物学性状上具有了新的特点;分化后的新细胞与原来的细胞有了质的不同;血细胞失去某些潜能,转变为具有新功能细胞的过程;通过特定基因的表达合成了特定的蛋白质25.关于原始细胞的一般形态特征,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胞质中一般无颗粒;胞体及胞核大;胞核一般为圆形或类圆形;胞核的染色质细致、均匀26.关于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杀菌功能;趋化功能;黏附作用;吞噬功能27.属于正向造血调控的因子是 ( )参考答案: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血小板生成素;fam样酪氨酸激酶受体3 配体28.髓系干细胞可分化为下列哪些细胞 ( )参考答案:红系祖细胞;粒-单核系祖细胞;巨核系祖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祖细胞29.凋亡的特征()参考答案:溶酶体增多;染色质变得致密;细胞膜发生皱缩、凹陷;胞核最后裂成小碎片30.红骨髓脂肪化是从近心端逐渐向远心端 ( )参考答案:错31.髓外造血是机体正常反应,不属于病理改变 ( )参考答案:错32.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产物与造血细胞的黏附无关 ( )参考答案:错33.细胞凋亡是生命的基本现象,是被动死亡过程 ( )参考答案:错34.自噬通常有助于细胞存活而凋亡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普通显微镜有核红细胞从哪一阶段开始出现胞质颜色改变 ( )参考答案:中幼红细胞2.胞质呈多色性,见于 ( )参考答案:中幼红细胞3.某细胞,核染色质密集,胞核分两叶,其胞质中含有粗大、大小一致、圆形颗粒,初步考虑为 ( )参考答案:嗜酸性粒细胞4.某粒细胞胞核凹陷程度与假设核直径之比为 1: 3, 初步考虑为 ( )参考答案:晚幼粒细胞5.某细胞胞质中含有大小及形态不一的深紫红色颗粒,并覆盖胞核上,其胞核、胞质界限不清,核染色质结构不易观察,初步考虑为 ( )参考答案:嗜碱性粒细胞6.早幼红细胞与中幼红细胞的划分,最主要的依据是 ( )参考答案:胞质特征7.胞体小的嗜碱性粒细胞,最易被误认为 ( )参考答案:小淋巴细胞8.被称为火焰细胞的是 ( )参考答案:浆细胞9.胞体最大的造血细胞是 ( )参考答案:巨核细胞10.临床上骨髓增生程度一般采用 ( )参考答案:五级分类法11.区别晚幼、杆状核及分叶核粒细胞最重要的是 ( )参考答案:胞核凹陷程度12.某细胞胞体直径30µm, 椭圆形,胞体边缘清楚。

油镜血涂片示嗜酸性粒细胞

油镜血涂片示嗜酸性粒细胞

谢谢大家!
3)恶性肿瘤及白血病:如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肝癌、 胃癌等
4)其他:如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毒菌中毒、尿毒症、 酮症酸中毒等
一、白细胞计数
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一)方法原理
显微镜法:改良牛鲍计数板 血液分析仪法:
两种方法的比较
计数公式
白细胞数/L=4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10 × 20 × 106/4
Döhleih 小体:局部嗜碱性区域,呈圆形、犁形 或云雾状,界限不清,染成灰蓝色,直径约1~2m。 常见于严重感染。
退行性变: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晰、核固
缩、核肿胀和核溶解等。如胞质破裂后消失,只剩胞 膜,则成裸核或篮状细胞。
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胞体大,直径达16~25m, 核分叶在5叶以上,甚至在10以上,染色质疏松。常见于 巨幼贫、抗代谢药物治疗后。
中毒颗粒: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染 色较深,呈黑色或紫黑色。有时颗粒银粗大,与B易混淆;有时又 小而稀少,散杂在中性颗粒之中。中毒颗粒为2~3个嗜天青颗粒的 融合,可能为细胞摄取细菌或血浆蛋白后发生变性,也可能是自噬 体。
空泡:可为单个,但常为多个。大小不等,亦可在核中出 现。被认为细胞脂肪变性或颗粒缺失。严重感染
(四)参考值
0.05-0.50×109/L
(五)临床意义
1、生理变化 2、E增多 (>0.5×109/L )
过敏、寄生虫、皮肤病、肿瘤、骨髓增生 3、E减少 (< 0.05×109/L )
(1) 传染病急性期(伤寒) (2)严重组织损伤 (3)判断垂体或肾上腺功能
三、白细胞形态检查
(一)正常白细胞形态
Ⅱ型(不规则型,单核细胞型):胞体较大,外形常不规 则,可有多数伪足。核形状及结构与Ⅰ型相同或更不规则。染 色质粗糙致密。胞质丰富,染淡蓝或灰蓝色,有透明感,边缘 处着色较深,一般无空泡,可有少数嗜天青颗粒。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3)日间变化: 上午波动大,下午较恒定。 与糖皮质激素脉冲式分泌有
关。
·
16
2.病理变化 1)增高:轻度 (0.5-1.5)×109/L 中度 (1.5-5)×109/L 重度 >5×109/L
见于:
①寄生虫病:可达10%或更多。 ②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
过敏反应、荨麻疹。 ③某些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等。
④垂体前叶功能正常,而肾上腺皮质功能不 良者:直接和间接刺激减低均不到50%。 艾迪生(Addison)病,平均仅减低4%。
·
22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P36
临床检验基础教研室 程杨艳
·
1
嗜酸粒细胞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 ,为髓系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嗜酸粒细 胞祖细胞(CFU-EO)所产生。
功能:
(1)微弱的吞噬作用,基本无杀菌力; (2)主要作用是限制过敏反应的作用:
①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②吞噬其释放颗粒;
③分泌组胺酶破坏组胺;
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注射0.1%肾上腺 素0.5ml,刺激垂体前叶分泌ACTH 。
·
21
结果判断:
①正常情况:比注射前应减低50%以上。
②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而垂体前叶功能不 良 者 : 则 直 接 刺 激 时 减 低 50% 以 上 , 间 接 刺激时不减低或减低很少。
③垂体功能亢进:直接和间接刺激均可减低 80%~l00%。
3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数=WBC×E%
其中E%(嗜酸性粒细胞分类的比值) 不准,进推算的绝对值误差较大;
故为达到准确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的目的 ,须做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
4
[原理]
用嗜酸粒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 释一定倍数,同时使红细胞和大部 分其他白细胞被破坏,并将嗜酸粒 细胞着色,充入计数板,低倍镜下 计数2个计数池共10个大方格内的嗜 酸粒细胞数,经换算求得每升血液 中的嗜酸粒细胞数。

骨髓粒细胞系统发育规律

骨髓粒细胞系统发育规律

骨髓粒细胞系统发育规律
骨髓粒细胞系统是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包括粒细胞系的祖细胞和相应的成熟细胞。

在正常情况下,骨髓粒细胞系统的发育过程是有规律的。

首先,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出粒细胞系的祖细胞。

接着,祖细胞经过一系列分裂和分化过程,逐渐发育成为成熟的粒细胞,分别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细胞有着不同的发育速度和发育方向。

嗜中性粒细胞是最主要的粒细胞,其发育速度最快,占据了全部粒细胞的
80-90%。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发育速度较慢,分别占据了
5-10%和1-3%。

此外,骨髓粒细胞系统的发育不仅受到机体内环境的调节,还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例如,炎症反应会促进粒细胞的产生和释放,而白血病等疾病会导致粒细胞异常增生或减少。

因此,深入了解骨髓粒细胞系统的发育规律,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 1 -。

检验要知道的知识点

检验要知道的知识点

1.基因:是基因组中一个功能性遗传单位,是贮存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信息或RNA序列信息及表达这些信息必须得全部核苷酸序列。

2.基因组:是一个细胞或一个生物体的整套遗传物质。

3.基因型:一个个体所带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型。

4.重叠基因:基因组DNA中某些序列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所共用称为重叠基因。

5.断裂基因:真核细胞的基因大多由不连续的几个编码序列所组成称之。

6.等位基因:又称对偶基因,是一些占据染色体的基因座的可以复制的脱氧核糖核酸。

7.复等位基因: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个别等位基因组成的一组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

8.假基因:多基因家族中,某些成员并不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这些基因称之假基因。

9.癌基因:包括病毒癌基因和细胞癌基因,具有潜在诱导细胞恶性转化的特征。

10.原癌基因:细胞癌基因是正常细胞中一类编码关键性调控蛋白的基因.在细胞正常的生长。

发育.分化过程中起重要的生理作用.以非激活形式存在.不会自发诱惑肿瘤。

11.抑癌基因:存在正常细胞中的一类可以抑制细胞过度生长.增长的基因.具有潜在抑癌作用。

1.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小细胞中生理性中心淡染区消失。

2.碱性点彩红细胞多见于铅铋汞中毒,是铅中毒的筛选指标。

3.卡波氏环是胞质中脂蛋白变性所致,常与染色体小体同在,见于巨幼红和铅中毒。

4.LFR、MFR、HMR分别是:低、中、高荧光率。

5.良性肿瘤ESR多正常,恶性肿瘤ESR多增加,低色素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镰状贫血时ESR减低。

6.杆状核超过5%或有幼稚细胞为“核左移”,中性粒分叶5叶以上超3%为“核右移”。

7.钩虫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可达90%以上,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时亦可,但以幼稚为主。

8.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中乙醇或丙酮是保护Eos而破坏其它,伊红或石楠红是使Eos着色,1h内计数。

9.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有:中毒颗粒,空泡,Dohle小体,退行性变。

10.异形淋巴细胞多为T淋,分空泡,不规则,幼稚三型。

浅析造血干细胞与红系祖细胞

浅析造血干细胞与红系祖细胞

浅析造血干细胞与红系祖细胞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和红系祖细胞(Erythroid Progenitor Cells)在血液系统中扮演着不同但相互关联的角色。

一、造血干细胞(HSCs)造血干细胞是血液系统中的成体干细胞,具有长期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分化成各类成熟血细胞的潜能。

它们是多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所有10种血系的细胞,包括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T和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生成,并且可以在需要时大幅增加其生成能力。

它们在实体肿瘤微环境中也有一定的作用,并且临床治疗中,造血干细胞移植广泛应用于血液系统疾病以及自身免疫疾病。

二、红系祖细胞则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它们是较为原始的细胞,但已经失去了多向分化的能力,只能向红细胞系定向增殖分化。

红系祖细胞具有增殖能力,但它们的分化能力有限,主要依靠造血干细胞的增殖来补充。

红系祖细胞可以形成两种集落生成单位:爆式红系集落生成单位(BFU-E)和红系集落生成单位(CFU-E)。

BFU-E是由分化早期的红系祖细胞分化而来,而CFU-E则是由分化晚期的红系祖细胞分化而来。

三、联系与区别1.联系在于红系祖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们都是红细胞生成过程中的重要细胞群体。

造血干细胞首先分化为红系祖细胞,然后红系祖细胞进一步分化为成熟的红细胞。

2.区别在于造血干细胞具有更广泛的分化潜能,可以生成所有类型的血细胞,而红系祖细胞则专门向红细胞系分化。

此外,造血干细胞具有长期自我更新的能力,而红系祖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有限,它们更多地参与到红细胞的快速生成和分化过程中。

红系祖细胞的扩增和分化受到特定因子的调控,如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其分化成熟至关重要。

而造血干细胞则通过不同的机制和信号通路进行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

总的来说,造血干细胞和红系祖细胞在维持血液系统稳态和响应生理需求方面发挥着各自独特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浆 :成分非常复杂,含多种蛋白质 如:白蛋白、球蛋白、抗体、酶、激素、 各种凝血和抗凝血因子及电解质等。
二、造血干细胞和造血
干细胞 全能干细胞(受精卵)
亚全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 多能干细胞(成体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hemapoietic stem cell,HSC
是一种多能干细胞,是各种血 液细胞与免疫细胞的起始细胞。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 恶性组织细胞病、炎症性组织细胞增多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 淋巴瘤、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M
造血干细胞疾病 AA、PNH、MDS、AML及骨髓增殖性疾病
脾功能亢进
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 血管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障碍
性疾病、DIC、血栓性疾病
血 体征 液 系 统 主要的实 疾 验室检查 病 的 诊 其他的实 断 验室检查 方 法
血液涂片高倍镜下见:圆盘状红细胞布满视野,蓝紫 色有核者的白细胞点缀其间,而更小如碎片状的颗粒 则为血小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循环血中平均生存期 120天
主要功能 运输O2、CO2 参与代谢
双凹圆盘状的红细胞
电镜下的白细胞
循环血平均生存期 10 小时 主要功能:免疫、防御
循环血平均生存期
9-11天
主要功能
止血
静止(兰色)和激活的血小板(绿色)
造血干细胞的特点
自我复制
多向分化
红细胞
造血干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造血干细胞特征性
占骨髓细胞的1%~2% 胚胎9-10天,中胚层开始出现形成造血位点卵黄囊血岛-胎肝-出生后骨髓。 一些存在于外周血中0.5% CD34+ 缺乏系特异系列抗原表面标志( CD3, CD4, CD8 等) 多数细胞处于G0期或静止期
造血祖细胞(HPC)
即定向干细胞 失去自我更新能力 只能朝有限的分化方向或一个分化方向
进行细胞增殖活动
T细胞祖细胞(CFU-TL) B细胞祖细胞(CFU-BL) 红细胞早期(爆式)集落形成单位
(BFU-E)红系祖细胞(CFU-E) 粒-单核系祖细胞(CFU-GM) 巨核系祖细胞(CFU-Meg) 嗜酸性粒细胞祖细胞(CFU-Eo) 嗜碱性粒细胞祖细胞(CFU-Bas)
影象学检查
皮肤黏膜的瘀点、瘀斑
眼球突出、牙龈肿胀
胸骨压痛、骨质破坏 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血细胞记数、血红蛋白 测定、血图片形态学
骨髓穿刺液
淋巴结穿刺图片 印片几切片病理 学检查
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表型单克 隆抗体检测
染色体分 带检查
PCR检测 融合基因
凝血实验
溶血实验血 红蛋白电泳
红细胞 酶测定
血清蛋白测定 血清铁测定
造血微环境
( Hematopoietic Microenvironment )
❖ 造血微环境: 由造血器官中的基质细胞、 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组成.
❖ 基质细胞指骨髓中的网状细胞、内皮细 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和脂肪细胞。
造血干细胞发育:
造 血 干 细 胞 发 育
淋巴系统组成
中枢淋 巴器官
周围淋 巴器官
胸腺 胚胎肝 出生后骨髓
淋巴结 扁桃体 脾及消化道、 呼吸道淋巴组织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造血干细胞—粒单系祖细胞—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肺泡巨噬细胞 肝的Kupffer细胞 神经系统的小神经胶质细胞
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
红细胞疾病 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
粒细胞疾病
粒细胞缺乏、类白血病反应、惰性白细胞综合征
中国对血液学发展的贡献
首先在世界上临床应用三尖杉酯碱 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 胞白血病(诱导分化) 用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 病(促进凋亡) 青黛及靛玉红治疗慢粒
血液免疫学检查
超声显象
电子计算机体层显象CT
磁共振显象MRI 正电子计算机体层显象PET
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
去除病因 保持正常血液成分及功能 去除异常血液成分和抑制异常功能
化疗、放疗、诱导分化、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免疫抑制、 抗凝及溶栓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液病学的进展和重要性
血型 32P CML,真红 MOPP– HD HLA—骨髓移植 CML—BCR-ABL—伊马替尼 基因重组技术—EPO,G-CSF,干扰素 ATRA---AML-M3
血液系统疾病
长治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
内科教研室 张国香
第一章 总论
一、血液系统组成 二、造血干细胞和造血 三、淋巴系统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四、血液系统疾病分类 五、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 六、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
一、血液系统组成
血液: 血浆 血细胞
造血组织:骨髓 淋巴结 脾脏 胸腺
Pt2.jpg
血液的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