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汗证

合集下载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汗证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汗证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汗证小儿汗证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病症,也是中医儿科临床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该病证的特点是小儿出汗较多,且症状较为明显。

为了更好地指导医生在临床上对小儿汗证的诊疗,制定了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小儿汗证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小儿体质薄弱、阳气不足、体液代谢失调等因素有关。

表现为小儿出汗过多,特别是在夜间睡眠中出现大量出汗的情况,导致消耗过多的阳气,进而影响了小儿的生长发育,并容易引发其他相关疾病。

二、临床表现:1.夜间多汗:小儿在夜间睡眠中出现明显的多汗,汗液呈稀水状,如脸部、头部、脖颈等部位容易出汗,严重时可能出现全身大汗。

2.体虚乏力:小儿常常感到乏力无力,嗜睡,头晕眼花,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

3.呼吸困难:小儿可能因为大汗淋漓导致体内水分不足,出现口渴、咽干、喉咙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4.羞明:小儿出现眼部疼痛、视力模糊、明目困难等症状,可能是因为过多的阳气消耗,导致眼部血管扩张。

5.头晕目眩:小儿容易出现头晕、头痛、眩晕等症状,尤其是在运动或体力活动后更加明显。

三、辨证施治:对于小儿汗证的辨证施治需要充分考虑小儿体质差异,综合分析小儿的临床表现和辨证特点进行诊断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灸、艾灸等。

1.药物治疗:常用的中药治疗小儿汗证的方剂有八正散、桂枝汤、阿胶六黄汤等。

具体的方剂应根据小儿的具体症状、体质而定,不同的药物配方有不同的治疗效果。

2.针灸疗法:经络针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小儿汗证的方法。

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经络进行刺激,调节小儿的阳气,提高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3.艾灸疗法:艾灸是一种常用的中医疗法,对于小儿汗证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局部热灸来刺激小儿的经络,促进体内的气血流通,调节体温,从而改善小儿的症状。

四、饮食调理:对于小儿汗证的辅助治疗,饮食调理也非常重要。

建议小儿多吃一些有助于益气养阳的食物,如糯米、山药、红枣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姜等。

小儿汗证4大原因3大调理方法

小儿汗证4大原因3大调理方法

小儿汗证4大原因3大调理方法给妈妈们说说小儿出汗那些事汗,乃人之津液。

存于阳者为津,存于阴者为液,发泄于外者为汗。

汗所主在心,在内者为血,在外者为汗。

《素问评热病论》说:人所以出汗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

说明人体的汗液来源于水谷之精气。

《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

说明汗出系阳气蒸化津液出于体表而成。

小儿通过适量出汗可疏通腠理,抗御外邪,调整气血,维持体内阴阳平衡。

若汗出过多则耗阴竭液,气随汗泄,阳随津脱,导致病理变化。

《中医儿科学》之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日常环境中,全身或某个部位汗出过多为主的一种症候。

多见于2-6岁的小儿。

汗证多发生于体质虚弱的小儿,常称为虚汗。

睡时汗出,醒时汗止者,称为盗汗。

不分寤寐(wmi,义:1、醒和睡。

指日夜),无故汗出者,称为自汗。

根据汗出部位可分为全身汗、头汗、手足汗等。

时时冷汗微出,发根如贯珠,面额上濈(ji)濈(ji)然者,称为惊汗;热病中,全身寒战,继之周身汗出而后热退身凉,称为战汗,是正气抗邪气,邪气由内达外的佳兆。

《中医儿科学》之汗证,主要讲的是自汗和盗汗。

小儿汗证的发病原因:1)、小儿自汗,主要是表虚卫外不固所致。

卫,卫气也。

卫气行于人体肌肤之表,负责汗孔的开合。

卫气不固,腠理疏松而致津液向外泄,自汗溱溱(zhenzhen)。

卫气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不论何脏器阳气虚弱均可导致卫气不固而汗出。

但,与肺、脾两脏的虚、损关系尤为密切。

2)、小儿汗证,又因营卫失和所致,即阴阳失衡。

3)、气血虚弱,也是导致小儿汗证的病机之一。

这种情况常见于大病久病之后,气血受损,或见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的体弱小儿。

4)、脾胃积热,也可导致汗证。

因为小儿脾常不足,若恣食肥甘过度,积滞内生,郁而生热,积热蒸腾,迫津液外泄,则会夜汗不已,尤其多表现于四肢部位。

小儿汗证的中医疗法:1)、药物外治(1)牡蛎粉、五倍子粉,等量调和均匀,适量外扑;或用龙骨、牡蛎等分,研为极细粉末,每晚睡前外扑。

中医学专业知识:汗证的病因病症

中医学专业知识:汗证的病因病症

中医学专业知识:汗证的病因病症一、汗证的概述小儿汗证是指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安静状态下,全身或某些部位较正常儿童汗出过多的一种病证。

二、汗证的病因(一)体质因素,小儿脏腑娇嫩,皮毛疏松,腠理不密,纯阳体热,平时容易出汗。

若先天禀赋不足,阴阳气血虚弱,卫外不固,营不内守而汗出过多;若后天失调,脾胃受损,气血虚弱,动则汗出。

(一)疾病因素,外感之后,余邪未清,表卫未固,可时时汗出,或大病之后,气血受损,营卫失和,正气未复,汗出不已。

此时汗出过多是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症状,病未愈则汗不止。

三、汗证的治疗(一)卫表不固表现:自汗为主,时时汗出,以头部及胸背部为多,动则尤著,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平素易感冒。

舌质偏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固表,敛汗止汗。

方药常用药:黄芪、防风、白术、生牡蛎、浮小麦、麻黄根等。

(二)营卫不和表现:自汗为主,汗出遍身,或恶风,不发热,或伴有低热,精神倦怠,胃纳欠佳,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缓。

治法:调和营卫。

方药常用药:桂枝、白芍、黄芪、浮小麦、煅牡蛎、炙甘草、生姜、大枣等。

四、汗证的预防和护理(一)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二)注意病后调理,避免直接吹风,以免受凉感冒。

(三)合理喂养,饮食有节,避免饥饱无度及肥甘过度,以免损伤脾胃。

(四)多饮开水,不吃或少吃饮料,忌食辛散食品及药物。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敛汗散治疗小儿汗证

敛汗散治疗小儿汗证
2013年第 24期
51
明显 (P<O.o5),而且 在 改善 ’肾功能方 面 较西 药 治疗 组有 明显 优势 , 值 得推 广应 用 。 治疗 组 治 疗前 后 血肌 酐 、尿 素 氮均 有 明显 下 降 ,具 有 统计 学 意义 参考 文献 (P<0.05),对 照 组 虽 然 有 所 下 降 ,但无 统计 学 意 义 (尸>0.05),由 此 【1]促 红细 胞 生成 素 治疗 肾功 能 衰竭 贫 血 不 良反 应的 观 察fJ].临 可 见 ,采 用生血 导 浊 中药对 长期 透 析患 者具 有 良好 的 治疗 作用 , 床 合 理 用 药 。2008:1(2):109—110.
醋 调 成糊 状 ,填 满 肚脐 ,外 用 胶 布 固定 ,每 晚 1次 ,次 晨 揭 去 ,以 并 用 ,其 功效倍 于 单 味药 。
敛 汗散 治疗 小儿 汗证
周 营
摘 要 :小儿 汗证 是儿科 常见 的疾病之 一 ,五倍子 、五味子 自制成 敛汗散脐 疗 治疗小儿 多汗 ,有其 突出的优 势。临床上值 得推 广应 用 。 关 键 词 :敛 汗散 ;小儿汗证 ;脐 疗
中图分类 号 :11272.6 文 献标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1006—0979(2013)24—0051—01
“0”、血沉 、粘 蛋 白 、T3、T4等 检查 以排 除肺 痨 、风 湿痹 、甲亢 等 。 记载 “五 倍 子敛 肺 降火 ,化 痰饮 ,止 咳嗽 ,消 渴 ,盗汗 ,…… ”。 “倍
1.3 疗 效 标 准 :治 愈 :汗止 ,其 他 症 状 消 失 ;好转 :汗 出 明显 减 少 , 子研 末 ,津 调填 脐 中 ,缚定 ”,这 是 关 于外 用 五倍 子 止汗 最早 的记

宝宝多汗,正常or生病了?

宝宝多汗,正常or生病了?

宝宝多汗,正常or生病了?
经常有父母带着孩子来儿科就诊,诉说宝宝不管夏天还是冬天,总是爱出汗。

父母们总想知道宝宝多汗的原因,担心宝宝是否生病了。

小儿汗症(盗汗、自汗)
汗症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病症,即在安静状态下,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

小儿体秉腠理疏薄,在日常生活中,若因天气炎热,或衣着过厚,或喂奶过急,或活动剧烈,都可引起出汗,如无其他疾苦,不属病态。

小儿汗证,有自汗、盗汗之分。

睡中汗出,醒时汗止者称“盗汗”;不分时间,无故出汗者称“自汗”。

现代医学主要分下列三方面来考虑病因:
(1)全身性多汗,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循环功能不全、结缔组织疾病、自律神经功能失调疾病、营养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内分泌功能异常的疾病、食物性刺激、药物作用、中毒、神经等均可致之。

(2)半侧身多汗,多见于神经系统疾病。

如占位病变(脑肿瘤、脑出血、脑损伤、脑血管病变等)在脑神经中枢;病变在脊髓,可致下半身出汗,或一个肢体多汗;局部交感神经节受损或病变。

(3)局部多汗,如手掌、腋下、会阴的多汗,多为汗腺分泌异常所致。

小儿多汗的原因及性质
小儿病理性多汗原因比较复杂,是多种疾病共同作用出现的症状。

所以,必须准确地诊断出小儿多汗的相关疾病,找出病根,才能有效地治疗小儿多汗症。

父母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辨别小儿多汗的性质呢?。

俞景茂治疗小儿汗证验案举隅

俞景茂治疗小儿汗证验案举隅
6 g ,炒 麦芽 1 2 g ,炙 甘 草 3 g 。7剂 。 三诊 :患 儿 咳 嗽 渐 平 ,咽 红 已 消 ,仍 动 则 汗 出 ,脘 腹 不 舒 好 转 。舌
肉 、充 皮肤 ,肥 腠 理 ,司开 合 者 也” 。4 , J L 脏 腑娇 嫩 , 形气 未 充 ,腠 理 不 密 ,先 天 禀 赋 不 足 或 后 天 脾 胃失
* 基 金 项 目 :俞 景 茂 名 老 中 医专 家传 承 工 作 室 ( 2 0 1 2年 ) # 通迅作者 :陈 华 ,E - ma i l :c h e n h u a z j @1 6 3 . c o n r
好转 。舌红 、苔薄 白,脉细 。上方 加 五味 子 3 g以养 阴
浙 江 中 医杂 志 2 0 1 5 年 1 月第 5 O卷 第 l期
【 医案 医 话 】
俞 景茂 治疗 小 儿 汗证 验 案举 隅 *
郭 琼英 陈 华 浙江 中医 药大学 浙 江 杭 州 3 1 0 0 5 3 关 键词 汗证 儿科 俞 景茂 医案
俞景 茂教 授 系全 国老 中医药 专 家 学 术经 验 继 承 工
俞老 师辨治 汗证医案 3 则 ,掠见 其辨证论 治之精 准 。
1 益 气 固 表 。病 久 护 阴
如 治 唐 某 ,男 ,3岁 。2 0 0 9年 9月 2 3 日初 诊 。
患 儿近 4年 来 ,动则 易 汗 出 ,入 寐 时 盗 汗淋 漓 ,后 半
热 ,有 汗 ,咳嗽 迁延 ,纳食 欠 佳 ,脘 腹 不 适 ,面 色 少
敛 汗 。五 诊 时 :活 动后 略有 汗 出 。舌 红 、苔 薄 白 ,脉 细 。治拟 补 益 肺 脾 、益气 固 表 。处 方 :生 黄 芪 、炒 白 术 、太子参 、杭 白芍 、茯 苓 、制 半夏 、陈 皮 、生 山楂 、 丹参 各 6 g ,炒麦 芽 、红枣各 1 2 g ,炙甘 草 、防风各 3 g 。

小儿汗证中医辨证应注意什么?

小儿汗证中医辨证应注意什么?

小儿汗证中医辨证应注意什么?发布时间:2021-06-06T06:44:25.85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4月4期作者:康碧[导读] 小儿汗证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病症,小儿处于安静状态下,在日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较多,甚至大汗淋漓,5岁以下小儿是此疾病主要发病群体。

康碧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 610500小儿汗证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病症,小儿处于安静状态下,在日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较多,甚至大汗淋漓,5岁以下小儿是此疾病主要发病群体。

由于多数家长对小儿汗症认知不足,对疾病重视度不高,未及时进行诊治,易增加小儿着凉感冒、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出现,这对小儿机体发育非常不利。

中医治疗具有标本兼治、辨证施治、安全性高等优势,针对小儿治疗对其机体胃肠道、肝肾等器官所产生的刺激较小,适宜小儿长时间应用。

在中医角度认为:小儿汗证疾病的形成多与体质虚弱、药物因素与疾病因素等有所关联,可根据小儿临床症状表现实施辨证施治,但为进一步保证治疗效果,对疾病干预期间需注意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小儿汗证定义!小儿汗证是儿童时期常见病,也是较多疾病临床表现之一,小儿在安静状态下,全身或局部较正常小儿出汗过多。

小儿汗证多见于体弱虚弱者,也将其称作为多汗,一般包含自汗与盗汗二种,寐时汗出,醒时汗止为盗汗,部分寤寐出汗过多则为自汗。

小儿汗证中医辨证应注意什么?予以小儿汗症中医辨证治疗需先观察其临床症状表现,再根据虚实寒热开展辨证施治,从而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保证预后,而且小儿体质娇嫩,应根据疾病状况调整药物剂量与时长,不可乱用补法。

营卫失调证多表现为:自汗,全身出汗,并伴有低热、四肢无力、精神疲惫、苔薄白、指纹淡红、食欲不振等症状。

肺卫不固证表现多为自汗,胸部、背部与头颈局部出汗明显,汗出频繁,或伴有盗汗,小儿机体易出现肢体无力、面色苍白、脉弱、舌质淡等症状。

湿热迫蒸证多为自汗、盗汗可同时出现,额头与心胸部出汗明显,小儿机体伴有口臭、指纹紫、小便色黄、苔黄腻以及舌质红等症状。

小儿汗证的中医药治疗

小儿汗证的中医药治疗

DOI :10.13463/j.cnki.cczyy.2014.06.044小儿汗证的中医药治疗范双双1,孙轶秋2*(1.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9;2.江苏省中医院儿科,南京210029)摘要:小儿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的一种病证。

因患儿气阴不足、营卫不和、卫表不固或脾胃湿热而致,病机之关键在于阴阳失调、腠理开合失司和湿热郁蒸。

中医药治疗主要以药物内服辨证施治,或以药粉外扑、洗浴、敷脐止汗,或施以针灸推拿,疗效均较肯定,且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今后应结合多种方法,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治疗体系,并积极进行中药剂型改革和中药外治法的拓展。

关键词:小儿;汗证;气阴不足;中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R27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258(2014)06-1079-03作者简介:范双双(1989-),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小儿肾脏疾病研究。

*通信作者:孙轶秋,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电子信箱-sunyiqiu88@126.com 。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for pediatric sweat syndromeFAN Shuangshuang 1,SUN Yiqiu 2*(1.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9,China ;2.Pediatrics of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of TCM ,Nanjing 210029,China )Abstract :Pediatric sweat syndrome refers to the children in the normal environment of quiet condition ,systemic or lo-cal sweat is too much ,even be drenched in sweat.This is because of children with deficiency of Qi and Yin ,disharmo-ny between Ying and Wei ,instability of defensive Qi or with damp heat in the spleen and the stomach.The key of pathogenesis lies in the imbalance of Yin and Yang ,the disorders of Couli ’s function and depressive hot and humid.There are internal treatments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r powder on outside ,scouring bath ,applying the um-bilicus in order to restrain the sweat ,or using acupuncture and massage.These treatments all had certain curative effect and hardly any adverse reactions.It should found a treatment system with characteristic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y combining with a variety of methods ,reform the dosage form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expand external trea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 :children ;sweat syndrome ;deficiency of qi and yin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的一种病证,多发生于5岁以内小儿[1]。

中药外扑治疗小儿汗症

中药外扑治疗小儿汗症
足 、 卫 失 调 、 表 不 固 , 此 称 为 “ 汗 ” 。 而 出 汗 过 多 易 营 卫 因 虚
1 1例 ; 龄 最 小 2个 月 , 大 1 3 年 最 2岁 ; 程 最 长 6个 月 , 短 5 病 最 d 自汗 1 2例 , 汗 7 ; 4 盗 9例 , 自汗 、 汗 均 有 1 9例 。 盗 2
中药 J t 治 疗 d J, 汗 证 3 0例 , 效 满 意 , 报 道 如 下 。 'b t ' ,I 多 5 疗 现
1 临 床 资 料
1 1 一般 资 料 .
我 院 收 治 小 儿 汗 证 3 0例 中 , 2 9例 , 5 男 1 女
明确 指 出 了d J 多 汗 症 的 根 本 原 因 是 由 于 素 体 虚 弱 、 阴不 ,L 气
随 访 3个 月 以上 未 复 发 ; 效 : 儿 出 汗 减 少 , 床 症 状 明 显 有 小 临
造 成 自主 神 经 功 能 失 调 , 碱 酯 酶 活 性 反 馈 性 升 高 , 致 汗 腺 胆 导
分 泌 增 多 , 出 现 多 汗 症 状 。 现 代 医 学 多 从 调 节 自主 神 经 而
过 服 发 汗 之 剂 , 虽 退 而 营 卫 不 和 , 气 不 能 外 固 , 阴 不 能 热 卫 营
小 儿 汗 症 在 临 床 上 甚 为 常 见 , 并 无 明显 时 间 特 征 , 因 但 乃
小 儿 肌 肤 嫩 薄 、 理 疏 松 、 调 节 系 统 尚 未 成 熟 , 液 极 易 腠 自 汗 外 泄 , 而 常 常 自汗 盗 汗 并 见 , 分 甚 难 。 近 年 来 , 院 采 用 故 区 我
・ 1 7・ 47
中药 外 扑治 疗 小 儿 汗 症
严 芳

自拟龙牡萸肉五昧汤治疗小儿汗证46例

自拟龙牡萸肉五昧汤治疗小儿汗证46例
参考 文献
[ ]中国抗癌协会 肝癌专业委员会. 1 原发 性 肝癌 的临床 诊断 与分期 标准 [ 3 J.
中华肝脏病 杂志,0 1 9 6 :2 . 2 0 ,( )34
证 。 景岳全书》 “ 《 : 自汗盗汗各有阴
阳之证 ,不得谓 自汗必属 阳虚 , 盗 汗必属 阴虚” 。由于 小儿脏腑娇 嫩 ,
本研究表 明消 瘤止痛膏外敷 治疗 晚期肝癌引起 的疼痛具有 良 1 临床 资料 4 例 患者 中 男性2 例 , 6 0 女性 2 6 好 的 效 果 ,其 总 有 效 率 达 到 年 ~2 病 ~2 8.%, 有 起 效 快 , 痛 时 间 久 , 例 ; 龄 1 1岁 , 程 为l 1 个月 。 67 具 止 其 中仅 自汗 1例 ,仅 盗 汗l 例 , 2 O 既 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 为临床上缓解 汗又盗汗2例 。 4 汗证诊断标准参 晚期 肝癌 患者 的疼 痛提供 了新 的 自 照《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并 [ , 治 疗途 径 。 排 除有 器质性 疾病 、 发热 的 患儿 。
效观察[] J. , 9 , () 6. 癌症 1 5 1 6 : 4 9 4 4
[ ]孙桂芝 , 5 张敏 , 世忠 , 实行 癌症 孙 等. 三 阶梯 止痛 治疗 的体会 [] J 哈尔 滨
医科大学学报 ,9 52 ( )5 2 19 ,9 6 :3 .
生津敛汗 , 安心 宁神 ; 山茱萸性酸
中 图分 类 号 :2 2 R7. 6
0 1 ( 0 8 0 — 0 2 0 7 9 2 0 )5 0 3 — 1
小儿 汗证 , 论 自汗 、 汗 多 无 盗 4 讨 论 用到肝包膜、 胸壁及肿瘤组织达到 由 阳虚 不 固 、 阴 阳失 调 所 致 , 自 小儿 汗证是 常 见病 。小儿形 气 止痛的效果。 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 20 年 以来 笔 者 采 用 自拟 龙 牡 萸 未充 , 05 腠理疏薄 , 加之生机 旺盛, 清 以上 中药具有 良好 的抗肿瘤 和消 肉五味 汤 治疗 小 儿汗证 收 效满 意 , 阳发 越 , 较 成 人 易 出汗 , 汗 出 故 但 炎镇痛 的效果[ 。 现 总 结如 下。 过 多, 必会 阴津损 耗 而成 为一 种病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汗证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汗证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汗证小儿汗证是中医儿科常见的病症之一,也是在小儿时期易发生的一种病症。

小儿汗证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出汗过多或者出汗不畅,常伴有其他症状,如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口渴、舌红等。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对小儿汗证的诊断与治疗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一、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理论,小儿汗证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1.出汗过多或者出汗不畅的症状。

2.具有烦躁不安、口渴、食欲不振等症状。

3.舌体红、苔黄等舌象。

4.一般情况良好,没有其他明显的病症。

以上几个方面都是判断小儿汗证的主要依据,如果在这些方面有明显的表现,就可以初步诊断为小儿汗证。

二、治疗原则对于小儿汗证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轻度汗证:可通过注意保暖、避免过度运动等方式进行自我调理。

2.中度汗证:可采用中医药进行治疗,如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

3.重度汗证:需到医院就诊,采用中药治疗。

三、治疗方法根据治疗原则的不同,小儿汗证的治疗方法也有所差异。

具体如下所示:1.轻度汗证的治疗方法:轻度汗证主要是对小儿进行一些基本的调理,保持适当的室温,注意保暖,避免过度运动等。

同时,可以适当使用一些中药进行调理,如黄芪、党参、白术、薏仁等,可以选用其中一种或几种进行调理。

2.中度汗证的治疗方法:中度汗证需要通过中药进行治疗,可以选用一些适合小儿服用的汗剂进行调理。

常用的中药有麦冬、五味子、天冬、半夏、白菊花等,可以根据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调配。

3.重度汗证的治疗方法:重度汗证需要到医院就诊,由医生通过中医诊断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医生可能会给小儿开具一些中药的处方,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服用。

四、预防与调理对于小儿汗证的预防与调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室内外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室温,不要让小儿长时间处于过热或过湿的环境中。

2.避免小儿过度运动,尤其是在炎热的天气里,避免暴晒和高强度运动。

3.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持充足的睡眠。

小儿常见病症 中医辨证论治 (一)

小儿常见病症 中医辨证论治 (一)

小儿常见病症中医辨证论治(一)小儿常见病症中医辨证论治(一)汗证【概述】小儿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为主的病证。

汗证有盗汗与自汗之分,夜间入睡后汗出,醒后汗止者为盗汗;白天安静状态下,或稍作活动即汗出较多者为自汗。

汗证多见于婴幼儿和学龄前期儿童,尤其平素体质虚弱者,则更易发生汗证。

婴幼儿睡后头部微有汗出,以及气候炎热,衣被过厚,剧烈活动,乳食过急等导致的汗出,均属正常生理现象,不为病态。

汗证为中医病证,在西医学常见症状“多汗”中有相关记载。

【病因病理】汗是人体五液之一,为心所主,由阳气蒸化津液,发泄于腠理而来。

故凡阴阳平衡,气血调畅,营卫调和,腠理固密,津液就内敛而不易外泄。

反之,若体质虚弱,阴阳失调,气血受损,营卫不和,腠理疏松,则常汗出较多,形成汗证。

此外也可因调护失宜,饮食不调,或胃肠道疾病的影响,均可导致脏腑积热,热蒸津液外泄为汗。

【诊断要点】1.小儿在安静状态下,全身或局部汗出很多。

2.寐则汗出,醒则汗止者称盗汗;白天安静状态或稍事活动汗出者称自汗;但头汗出较多则可称头汗。

3.需除外因传染病、风湿热、结核病等引起的汗出。

【辩证分型】1.表虚不固症状:全身自汗或盗汗,以头部、肩背部明显,动则尤甚,面色少华,肢端欠温,容易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候分析:肺脾气虚,卫外不固,津液外泄测发为汗证。

动则气耗,故活动后汗出更甚。

肺主皮毛,肺气虚卫外不固,外邪易侵入而致病,故常易反复感冒。

舌淡苔白月永细弱,均为表虚不固之象。

2.营卫不和症状:自汗为主,遍体汗出,微寒怕风,时有低热,精神疲倦,纳呆食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

证候分析:营卫失和,卫气不能外固,营阴不能内守,津液无以固敛,故遍身汗出,微寒怕风,或伴低热。

营卫不和,源由正气不足,病后体虚失调,故见精神疲倦,纳呆食少。

舌淡红苔白,脉缓,均为营卫不和之象。

3.气阴两虚症状:盗汗为主,也可盗汗、自汗并见,体弱神萎,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口干低热,舌质淡少苦,或见花剥苔(地图舌),脉细软。

小儿汗证的中医研究进展

小儿汗证的中医研究进展

小儿汗证的中医研究进展吴碧;鲁艳芳;裴学军;肖飞【摘要】Based on the retrieval and analysis of TCM literature data of hyperhidrosis in children in the past 10 years,the paper illuminated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research of hyperhidrosis,and made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TCM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as well as pointed out the current problems.%通过对近10年来有关小儿汗证的中医相关文献的检索与分析,阐述小儿汗证的病因病机、辨证与施治,客观评价中西治疗小儿汗证的特点,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7(012)001【总页数】4页(P229-232)【关键词】小儿汗证;病因病机;辨证与施治【作者】吴碧;鲁艳芳;裴学军;肖飞【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430061;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430061;健民集团儿童药物研究院,武汉,430052;健民集团儿童药物研究院,武汉,43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5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环境中,全身或某些部位汗出过多,甚则大汗淋漓的一种病症。

多发生于5岁以内的小儿。

小儿汗证有自汗、盗汗之分,睡中出汗,醒时汗止者,称盗汗;不分寤寐,无故汗出者,称自汗[1]。

小儿由于形气未充,腠理疏薄,加之生机旺盛、清阳发越,在日常生活中,比成人容易出汗,尤其是头额汗出较多,或入睡时阴阳气交,津液发越而略有微汗,是为正常现象。

若天气炎热,室温过高,穿衣盖被过多,快速进热食,或食辛辣之物,或剧烈运动,恐惧惊吓等,都可导致出汗,这是由于外界因素所致多汗,也不属于病态。

浅谈小儿汗证

浅谈小儿汗证
心 阳温 煦 、调控 脏 腑 ,脏 腑 方 可 正 常 运作 ,食 物 人 于 胃,经过 胃之腐 熟 ,脾之 运 化 ,变 成 水 谷 精 微 和 津 液 ,转 运 于肺 、肾 ,通 过 肺 、肾 的气 化作 用 化 为 汗 液 ,再 由肝 之疏 泄 职责 ,条 畅气 机 ,使 汗液 经 玄 府 正 常 排 出 。现 代 医学认 为 ,出汗是 一 种神 经反 射活 动 , 当外 界刺激 (包 括温 热性 与非温 热 性参 考信 息)经 传 入 神 经至发 汗 中枢 ,发汗 中枢 主要 位于 视前 区一下 丘 脑 前部 ,在 此经 过 整合 ,然后 发 出 冲动 ,由交 感 神 经 传 到汗 腺分 泌汗 液 ]。 目前 对 于汗 腺的 交感神 经 支 配 的研 究 已相 当完 善 ,凡 能 使 交感 神 经兴 奋 性 增 高 之 因 素 ,均 可 引 起 出 汗 。 2 汗 证 的分类
出汗有 生理 与 病 理 之 分 ,是 人 体 常 见症 状 。病 理 性 出汗正 如 《素 问 ·经 脉 别 论 》_l 所 言 :“饮 食 饱 甚 ,汗 出 于 胃;惊而 夺 精 ,汗 出 于心 ;持 重 远 行 ,汗 出 于 肾 ;疾 走恐 惧 ,汗 出于肝 ;摇体 劳苦 ,汗 出 于脾 。”小 儿 脏腑娇 嫩 ,形气 未 充 ,更 易 见 汗 证 ,且 常 常 为 疾 病 的主要 症状 。儿 科大 家钱 乙在 《tJ,JL药证 直诀 》[2 中 记 录 了 23则 医案 ,其 中专 门论 汗证 一则 ,记 录 了 3种 不 同病 机的汗证 ,可见/I,JL汗证 极 为多见及 多变 。现 代 研究表 明汗液 中含 有钠 、钾 等 电解 质 ,过 多 的 出汗 会 导致d,JL体 液 电解 质失 衡 ,影 响小 儿生 长 发育 ,甚 者危 及生命c3]。现代 医学 对 d,JL汗 证 尚缺 乏 有效 的 治疗 ,祖 国医学在 此往往能体 现其不可替 代 的作用 。 1 汗 液 的产 生

文仲渝治疗小儿汗证经验

文仲渝治疗小儿汗证经验

文仲渝治疗小儿汗证经验王玲I,熊霖2,余瑜彳,文仲渝(指导尸(1.重庆市璧山区妇幼保健院,重庆402760;2.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院,重庆401331;3.重庆市中医院儿科,重庆400021)[中图分类号]R249.27[文献标识码]B小儿汗证是指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安静状态下,全身或某些部位较正常儿童汗出过多的病证,多见于2~6岁小儿。

一般包括自汗、盗汗两大类,小儿通常自汗盗汗并见。

若长期汗出过多,则耗气伤阴,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导师,第5批、第6批师带徒指导老师,重庆市名中医文仲渝主任医师辨证论治小儿汗证疗效显著,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汗是人体五液之一,是由阳气蒸化津液而来,阳为卫气,阴为营血,“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阴阳平衡,营卫调和,则津液内敛。

反之,若阴阳脏腑气血失调,营卫不和,卫阳不固,B 理开阖不利,则汗液外泄。

正如《景岳全书•小儿则•盗汗》云:“然汗之根本由于营气,汗之启闭由于卫气。

若小儿多汗者,终是卫气虚所以不固。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心肝有余,肺脾肾常不足,小儿汗证与小儿五脏的生理病理特点关系密切。

1.1与肺有关[文章编号]1004-2814(2021)03-0495-02卫气行于体表,为人身之藩篱,卫为阳,营为阴,卫阳外固,营阴内守,玄府致密,则不汗出,若营卫失和,阴阳失衡,则可导致汗证。

肺主气属卫,外和皮毛。

由于小儿肺脏娇嫩,卫气虚弱,藩篱疏薄。

若家长照护不周,起居不慎,则易反复被外邪所侵而致肺气虚弱,卫外不固,津液外泄而致汗出;或病后失调损伤肺气,卫阳不固,勝理开泄,津液外邪而汗出;或热病后期损伤肺阴,郁热未尽,虚火内扰,灼伤营阴,迫津外泄而汗出;若小儿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卫阳不足,营阴不守亦可致汗出。

12与脾人营卫之气,来源于脾胃运化所产生的水谷之精微,故脾为后天之本。

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力弱,若小儿先天不足,素体脾胃虚弱,或久病失养,脾失运化,不能化生水谷之精微上升于肺,致使肺卫不固,营阴外泄则汗液自出。

玉屏风液治疗小儿汗证临床疗效观察

玉屏风液治疗小儿汗证临床疗效观察

童, 故又称 “ 虚汗”认 为多 由体虚所致 …。如《 , 小儿卫生 总 微论方》 中有“ 小儿有遍身喜汗 出者 , 此荣卫虚也” 之说 。 年 ;病例 中伴有食欲不振的治疗组 4 8例 , 对照组 3 9例 ; 指 出 汗 出 主要 是 由 于荣 气 卫 气 虚 弱 所 引起 ,卫 气 虚 卫 外 伴 有 经 常 感 冒 、抵 抗 力 低 下 的治 疗 组 4 2例 ,对 照 组 4 不 固 , 为外 邪 所侵 , O 易 营气 虚 则 津 失 内守 , 液 外 泄故 常 阴 倒 。 部 病 人 均 有 面色 萎 黄 、 质 淡 、 薄 白 、 细 等证 。 全 舌 苔 脉 自汗 , 则真 气 内耗 , 久 正不 胜 邪 , 以反 复 感 冒。 所 两 组病 人 在性 别 、年 龄 、病 情 及 病 程 分 布 上无 显 著 差 异 , 玉 屏风 液 源 于 《 溪 心 法 》中的 玉 屏 风散 , 治疗 气 丹 是 具 有 可 比性 虚 卫 外 不 固 的传 统 方剂 , 主要 由黄 芪 、 白术 、 风组 成 。主 防 1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玉屏风液( 2 广州嘉禾制药厂 药 黄 芪 占本 方 总 药 量 的一 半 , 有 益 气 固表 止 汗 之 功 , 具 配 生 产) 口服 , 以 下 每 次 1 I, 日 2次 , 以上 每 次 以 白术 , 中健 脾 , 4岁 0I 每 1 l 4岁 补 使气 充 血 旺 , 卫 外 固而 汗 可 止 , 以 则 佐 l Oml每 日 3改 。 照 组 采 用 虚汗 停 口服 , 以 F每 次 5 , 对 4岁 防风 疏 风散 邪 , 诸药 合用 有益 气 散 邪 , 固表 止 汗 之 功 。据
固, I 口H l屏 风 液 1 I , 日三 次 , 用 7 d后 , 出 明显 l 0Il每 1 服 汗

张骠治疗小儿汗证经验

张骠治疗小儿汗证经验
2020,Vo
l
28No
12
恐徒劳.唯 有 标 本 同 治 才 是 根 本 之 法. 所 谓 治 标,即
敛汗止汗,可 益 气 固 表 以 止 汗,亦 可 固 涩 津 液 以 敛 汗,
气阴两虚证、湿 热 迫 蒸 证、气 阳 不 足 证,治 以 益 气 固 表

[
2]
因肺脾气虚 致 卫 外 不 固,卫 阳 不 足,营 阴 失 敛,而 腠 理
开阖失司,津液外泄为汗 [3].田怡等 [4]认为小儿汗证多
由脾胃湿热所致,湿热 既 是 本 病 的 病 理 产 物,又 推 动 疾
病进一步发展.刘晓 萍 认 为 小 儿 汗 证 与 心 关 系 最 为 紧
蒸腾津液外泄为汗,皆 应 标 本 兼 治. 治 标 者,或 可 短 时
敛汗,然 病 因 未 除,停 药 后 又 可 发 病;治 本 者,看 似 对
名医传承 中国民间疗法
证,然止汗之效不能立 显,津 液 外 泄 仍 伤 阴,气 随 津 泄,
CH
I
NA
SNATUROPATHY,Jun
淫,脏腑娇 嫩 而 易 致 阴 阳 偏 颇. 营 为 阴,卫 为 阳,阴 阳
寤寐而汗出过多,«景 岳 全 书 汗 证»云:“自 汗 者,濈 濈
为汗 证;或 因 小 儿 先 天 禀 赋 不 足,后 天 养 护 失 调 而 致
.小儿汗证
面,因小儿为“稚阴稚 阳”之 体,腠 理 不 密 而 易 感 外 邪 六
积化热,或因起居不慎 而 贪 凉 伤 阳,或 因 养 护 不 当 而 气
血不足,或因反复热病 而 耗 气 伤 阴,凡 此 种 种 皆 可 致 阴
阳失调而 使 汗 出,此 为 小 儿 汗 证 发 病 的 关 键. 天 地 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诊断要点
(一)在安静状态下,白天或夜间全身或某些部位 汗出较正常小儿为多。 (二)无其它病证。 (三)排除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四、鉴别诊断
1、脱汗 发生于病情危笃之时,出现大汗淋漓,或汗出如 油;伴有肢冷、脉微、呼吸低弱,甚至神志不清 等。 2、战汗 在恶寒发热时全身战栗,随之汗出淋漓,或但热 不寒,或汗出身凉,过候再作,常出现在热病过 程中。 3、黄汗 汗色发黄,染之着色如黄柏色,多见于黄疸及湿 热内盛者。
(三)气阴两虚 小儿气血嫩弱,若因大病久病,或病后失调,或先天不足 ,后天失养,均可导致气血虚弱。气虚则不能敛阴,血虚 则心失所养,心液失藏,汗自外泄。另一方面,气虚则阳 不足,阳不足则阴必乘之。
(四)脾胃积热 小儿体禀“纯阳”,若调护不当,饮食失调,疾病影响, 均可导致脏腑积热,热蒸津液,外泄为汗。最常见的有胃 肠积滞,湿滞化热。六阳之脉皆上至于头,三阴之经至颈 而还,故阳明积热,头颈多汗出。
(二)营卫不和
证候:自汗为主,或遍身汗出,或半身汗出,汗出
不透,微恶风寒,不发热或伴有低热,精神疲倦, 胃纳不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缓。
辨证:本证系卫阳不足,营阴外泄,营卫失和。多
见于病后,邪虽祛而正气未复,卫气不能外固,营 阴不能内守,津液不能固摄而迫津外泄引起的自汗 。临床以自汗,汗出不透,微恶风寒为本证特点。
治法:益气固表。
方药:玉屏风散合牡蛎散。黄芪、白术、防风、煅牡
蛎、麻黄根、浮小麦。
加减:兼有表邪者,去牡蛎散;若因于风寒,加生姜、
大枣、桂枝、荆芥,防风用量宜增,以祛风寒、调营 卫;因于风热,加银花、薄荷、连翘,以祛风热;若 因于暑湿,加藿香、佩兰、滑石、甘草,以祛暑湿。 仅汗出过多而无表邪者,则去防风,牡蛎散用量加重, 另外可配合外治,用龙骨、牡蛎粉外扑,若盗汗过多 者则在睡觉时扑之,以敛汗潜阳。
五、辨证论治
(一)表虚不固
证候:以自汗为主,或伴盗汗,汗出遍身,或以头部、肩
背明显,动则益甚,神倦乏力,面色少华,肢端欠温,平时 易感冒,舌质淡红,或舌淡,苔少,脉细弱。
辨证:本证多见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或体质素虚的小
儿,以卫气虚为主,卫外不固,腠理疏松,津液外泄,故自 汗出。临床以汗出,头、肩、背部明显,动则益甚,平时易 感冒为本证特点。
治法:调和营卫。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桂枝、白芍、甘
草、生姜、大枣。
加减:精神倦怠,胃纳不振,面色少华,加党参、白
术、黄芪、山药等健脾益气;伴口渴、尿黄、虚烦不眠 ,为兼有胃阴受损之证,可加石斛、芦根、柏子仁等酸 甘化阴;若汗出不止,加龙骨、牡蛎、浮小麦潜阳敛阴 止汗。
(三)气阴虚弱
证候:以盗汗为主,也常兼自汗,汗出较多,形瘦神萎,心烦少
外界因素引起的汗多,是指因天气炎热、衣 着过暖、乳食过急、剧烈活动、恐惧惊吓等, 均可导致汗出,亦不为病态。
二、病因病机
(一)表虚不固 小儿肌肤疏薄,若因病邪所侵或病后失调,或先天不足, 或发散太过等,致使表气虚弱,卫阳不固,腠理开泄,均 可导致津液外泄而时时汗出。
(二)营卫失调 在正常情况下,营行脉中,以滋阴血;卫行脉外,以固阳 气。阳气足,腠理密,则不令汗出。小儿营卫薄弱,易受 损伤,若四时杂感,或发散太过,或先天不足,后天失养 ,致使脏腑失调,均可导致营失所藏,卫失外护,营卫不 和,腠理开合失常,而汗液外泄。
(四)口臭纳呆
,腹胀腹痛,或肚腹胀大,大便或秘或泻,臭秽异常,小 便或黄或如米泔,睡卧不宁,易惊,或夜间潮热,舌苔黄 腻,脉滑有力。
辨证:本证为汗证中之属实者,常因食滞化热,湿热蕴
蒸所致。临床以汗出,头、胸较多,口臭纳呆,腹胀,大 便臭秽为特点。
治法:清热理脾,消积导滞。
小儿 汗证
一、概述
1、定义:小儿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 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为主的病证。
2、发病情况:多见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尤 其是素体虚弱者,亦可见于较大儿童。
3、预后:本病预后一般较好。
4、小儿汗证,应除外生理性汗多和外界因素 引起的汗多两种情况:
生理性汗多是指小儿入睡时常头额部位有微 汗出,别无所苦,睡眠饮食正常,精神活泼。 这是因为小儿体禀“纯阳”,清阳发越所致, 是为常态。
方药:枳实导滞丸加减。枳实、黄芩、胡黄连、神曲、
茯苓、泽泻、白术、槟榔、大黄。
加减:若性情急躁,好发脾气,加龙胆草、菊花、决明
子,以清肝火;苔腻、尿少,加滑石、车前子清利湿热。
预后转归
• 单纯出现的自汗、盗汗,一般预后良好。
• 其他疾病过程中伴见的汗证,需治疗原发病。
预防与调摄
• 避风寒,防感冒。 • 及时擦汗,勤换内衣,保持清洁。
寐,口干,手足心热,或伴潮热,气弱声微,口唇淡红,舌淡苔少 ,脉象细弱,或见剥苔,脉象细数。
辨证:本证多见于热病后气阴受损,或素体气阴两虚者,气虚不
能敛阴,营阴难以自守,血虚不能养心,心液失藏而汗出。临床以 盗汗,心烦少寐,手足心热为本证特点。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
加减:若气虚偏甚,面色无华、神萎气弱之证较重,其
汗时时而出,动则加剧,食少肢冷,加黄芪、白术、炙甘 草、浮小麦益气固表;若阴虚偏甚,潮热心烦、手足心热、 夜卧不寐、舌质红绛少津、盗汗骨蒸之证较重,合秦艽鳖 甲散;阴虚火旺明显时,可用当归六黄汤,以养阴清热; 若阴虚内热、火扰心神,而见心烦不寐、夜啼不宁、小便 短赤,加酸枣仁、莲子心、石菖蒲、导赤散等,以清心宁 神;若气血虚亏,心失所养,面色不华、口唇爪甲淡而失 荣、心悸怔忡、夜卧不宁、动则汗出更甚,可合归脾汤加 龙骨、牡蛎、浮小麦等,以养心安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