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证的中医治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因病机
人之寤寐是由心神控制,而营卫阴阳的正常运作是 保证心神调节寤寐的基础。每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常、 劳倦、思虑过度及病后、年迈体弱的因素,导致心神不 安,神不守舍,不能由动转静二致不寐病证。
1、心脾两虚 思虑劳倦,伤及心脾,心血暗耗则神不 守舍;脾伤则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不足,血虚不能奉养 于心,心血不足,以致心神不安而不寐。
证侯分析:心虚则神摇不安,胆虚则善惊易恐,故心烦 不得眠,易于惊醒,心悸多梦,善惊易恐;气短乏力、 自汗为气虚之象。舌淡,脉弦细为气血不足的表现。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3、心虚胆怯
方药 安神定志丸(人参、龙齿、茯苓、茯神、石菖蒲、
制远志)加减。若血虚阳浮,虚烦不寐者,可加酸枣仁 、五味子等。
1.3 治法:燥湿健脾,化痰止咳
1 痰湿蕴肺
1.4 方药 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
)加减。可加苍术、厚朴增强燥湿化痰之功效;呼吸不 畅者,加紫苏梗、枳壳等;久咳不止者,加党参,白术 等;伴发热者,加桑白皮、黄芩。
1.5 针灸治疗 可选取肺俞、脾俞、太渊、太白、丰隆、合谷,宜
1.1 征候 咳嗽,痰白稀薄,鼻塞流涕,咽痒,头痛,恶寒发热,
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1.2 征候分析:风寒束肺,肺失宣降,则咳嗽,咽痒;鼻 窍不利,故鼻塞流涕;风寒束表,腠理闭阻,卫外之阳被 遏,故见畏寒发热,无汗头痛,全身酸痛;风寒袭肺,肺 气不宣,故痰白而稀。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为风寒在表 之象。
实证日久,气血耗伤,亦可转为虚证。虚实夹杂者,应补泻兼顾
失眠患者除药物治疗外,还应当注意配合精神治疗,缓解患者紧 张情绪。
1、心脾两虚
证侯:多梦易醒,醒后不易再睡,心悸、健忘、神疲、 食少,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证侯分析:心主血,脾为生血之源,心脾亏虚,血不养 心,心神不宁,故多梦易醒,醒后不易再睡,心悸;脾 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则食少,面色少华,神疲乏力 。舌淡,苔薄,脉细弱为心脾两虚之象。
用补发。
:
不
寐
不寐,即失眠,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 的病证,常伴头晕、头痛、心悸、健忘等。临床上,病轻 者则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入睡,或时睡时醒 ;病重者则彻夜不眠。不寐主要为机体阴阳不调,气血失 和,使心神不安所致。
西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等疾病的过程 中出现失眠,可参照本讲进行辨证论治。
证侯分析:肾阴不足,水不济火,心火独亢,神不内敛 ,故心烦失眠,心悸;肾精不足,髓海空虚,故头晕、 耳鸣;腰为肾之府,肾精血不足,则腰膝酸软;口干少 津,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
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2、阴虚火旺
方药 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黄芩、白芍、鸡子黄)
几个常见病证的中医治疗
安徽省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 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专业委员会常委
安徽省医学会危急重症分会青年委员 芜湖市中医医院 何铁牛
:
前
言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数千年悠久历史中,中医药学一直是传承 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根植于中国古代文化土壤之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与生 产实践中逐步积累并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和丰富诊 疗经验的传统医学体系,它以阴阳学说为轴心,以整体观和辨证论 治为重要手段,以自然疗法为主要形式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的一门生命科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过巨大贡献。时至今 日,中医药学仍然在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天, 我们来学习咳嗽、不昧(失眠)和头痛这三个常见病证的中医治疗。
或天王补心丹(人参、玄参、丹参、茯神、桔梗、远志 、五味子、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 )加减。
若面热微红,眩晕、耳鸣,可加牡蛎、龟甲、磁石等。
针灸治疗 可选用大陵、太溪、神门、太冲,用补发。
3、心虚胆怯
证侯:心烦不眠,心悸多梦,易于惊醒,胆怯易恐,遇 事善惊,气短乏力,自汗,舌淡,脉弦细。
1.3 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1、风寒袭肺
1.4 方药:杏仁散(苦杏仁、紫苏叶、陈皮、法半夏、生 姜、枳壳、桔梗、前胡、茯苓、甘草、大枣)加减。寒邪 较重者,加麻黄、细辛等;咽痒甚者,加蝉脱、牛蒡子等; 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辛夷花等。
1.5 针灸治疗:选取列缺、合谷、外关、肺俞,用泻法, 可加灸。
咳
嗽
咳嗽是指因肺失宣降而出现的咳嗽或 咯痰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分别而言之,“ 咳”指有声无痰,“嗽”指有痰无声,一 般为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咳嗽既是 独立的征候,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 状。
今天重点讲述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其他疾病兼见咳嗽的,可参照本讲。
西医学Biblioteka Baidu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 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出现以 咳嗽为主症者,可参照本讲进行辨证论治 。
辨证论治
咳嗽的辨证,首当区别外感与内伤之所属,治疗应分 清邪正虚实。外感咳嗽,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并伴有外 感表证,属于邪实,治当祛邪利肺为主,不宜过早使用收 涩、镇咳之品,以免敛涩留邪;内伤咳嗽,发病较缓,病 程较长,伴它脏见证,多属邪实正虚,治宜祛邪止咳,调 理脏腑,标本兼顾。
一、外感袭肺
1、风寒袭肺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1、心脾两虚
方药
归脾汤(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制远志、
酸枣仁、茯神、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生姜)
加减。
如不寐较重者,可加柏子仁、首乌藤、龙骨、牡蛎等 。
针灸治疗
可选用脾俞、心俞、神门、三阴交,用补发。
2、阴虚火旺
证侯:心烦失眠,心悸不安,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 干津少,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
针灸治疗
可选用神门、神庭、气海、阴交、大巨,用补发。
4、肝火上扰
证侯:失眠,甚至彻夜不眠,急躁易怒,口干口苦,目 赤耳鸣,甚或头晕头胀,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弦 滑数。
证侯分析:五志过极,恼怒伤肝,肝郁化火,上扰心神 ,则不寐而易怒;肝火上扰,故口干口苦,面赤耳鸣, 头晕头胀痛;火热灼津,故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 弦滑或数皆为肝火内盛之象。
象。
3.3 治法 清肝降火,泻肺止咳
3 肝火犯肺
3.4 方药
泻白散(桑白皮10地骨皮10甘草3粳米)合黛蛤散
(青黛3海蛤壳15)加栀子10黄芩15天花粉15等。若心
烦少寐,口舌生疮,可加黄连8、竹叶15。
3.5 针灸治疗 可选取肺俞、肝俞、经渠、太冲,用泻法。
4 肺阴亏虚
3 肝火犯肺
3.1 征候
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痰黏难咯,咽干口苦, 咳引胸胁作痛,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3.2 征候分析
肝失条达,郁而化火,肝火犯肺,肺失清肃,自觉
气逆于喉而咳嗽阵作;肝火上炎,灼伤津液,故咳则面
赤,咽干口苦,痰黏难咯;胁肋为肝经循行部位,故咳
引胸胁作痛。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为肝火犯肺津亏之
3.3 治法:清肺润燥
3 燥热咳嗽
3.4 方药 桑杏汤(桑叶、杏仁、沙参、浙贝母、豆豉、栀子、
梨皮)加减。口渴者,加天花粉、麦冬、玉竹等;胸胁痛 者,加郁金、桃仁等;痰中带血者,加生地、藕节碳等; 大便干燥者,加瓜蒌仁、郁李仁。
3.5 针灸治疗 可选取肺俞、鱼际、复溜、照海、孔最,用泻法。
2、阴虚火旺 素体虚弱,或久病之人,肾阴耗伤,不 能上济于心,心阳独亢;心火内盛,不能下交于肾,阳 不入阴,心肾不交而心神不安,形成不寐。
病因病机
3、心虚胆怯 体质虚弱,遇事易惊,情绪紧张,渐至
心虚胆怯,导致心神不宁而不寐。
4、情志所伤 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五志过极,心 火内炽,扰动心神,均可使心神不宁而不寐。
2 风热犯肺
2.1 征候 咳嗽,咯痰黄稠,或兼风热恶风,头痛咽痛,汗出
口干,舌苔薄黄,脉浮数。
2.2 征候分析: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热炼津液成痰, 故见咳嗽,咯痰黄稠,口干;风热之邪侵袭肌表,卫阳 受遏,邪正相争,故身热恶风;风主疏泄,风热犯表, 皮毛腠理开泄,故汗出;风热上扰,熏灼咽喉,故头痛 咽痛。舌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侵袭肺卫之象。
治法:清肝泻火,佐以安神
4、肝火上扰
证侯:失眠,甚至彻夜不眠,急躁易怒,口干口苦,目 赤耳鸣,甚或头晕头胀,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弦 滑数。
4.3 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4 肺阴亏虚
4.4 方药
百合固金汤(生地10熟地15麦冬12贝母15百合15
当归10炒白芍15玄参10桔梗10甘草6)加减。口渴甚者
,加沙参10天冬12天花粉15等;咯血者,加牡丹皮10
藕节炭15侧柏叶炭20等。
4.5 针灸治疗
可选取肺俞、膏肓、足三里、孔最、太溪、阴郗,
刺放血。
3 燥热咳嗽
3.1 征候 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咳引胸痛,鼻燥,
咽干,喉痛,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
3.2 征候分析:热燥之邪伤肺,津液耗损,肺气不利, 故见干咳痰少或无痰,鼻燥咽干,喉痛;如燥热之邪伤 及肺络,则痰中带血,咳引胸痛。舌红,苔薄黄,脉细 数乃燥热伤津之象。
病因病机
1、外感咳嗽 六淫外邪侵袭于肺,肺气壅遏不宣,清肃失常,肺气
上逆,引起咳嗽。其中较常见的外邪有风寒、发热和燥热 。 2、内伤咳嗽
原因很多,总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可分 为它脏腑病变涉及肺和肺脏自病俩端。肺脏自病者,常由 肺系多种疾病迁延不愈,肺脏虚弱,阴亏气耗,肃降无权 所致。它病及肺的咳嗽,可由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 于肺;或饮食不当,嗜食烟酒,辛辣助火之品,熏灼肺胃 ,灼津生痰;或因情志不畅,肝失条达,气郁化火,循经 上逆于肺;或久病及肾,肾气亏虚,不能纳气,引起咳嗽 。
4.1 征候 干咳,咳声短促,或痰少而黏,或咳痰带血,低热
,颧红 盗汗,口干,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
4.2 征候分析 肺阴亏虚,虚火内灼,肺失濡润,宣将失常,故干
咳,咳声短促,或痰少而黏,咽干声嘶;阴虚生内热, 故低热、盗汗、颧红;虚火灼津为痰,热伤脉络,则痰 少而黏,或痰中带血。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乃阴虚 火旺之象。
二、内伤咳嗽
1 痰湿蕴肺
1.1 征候:咳嗽,痰多色白而黏,胸闷脘痞,纳 呆,身重体倦,大便时溏,舌胖,苔白腻,脉濡 滑。
1.2 征候分析:脾虚生痰,上浸于肺,阻碍肺气 ,肺气不利,故咳嗽痰多,色白而黏,胸闷脘痞 ;湿困脾阳,脾失健运,则纳呆便溏,身重易倦 。舌胖,苔白腻,脉儒缓乃痰湿停积之象。
用泻法或加灸 。
2 痰热雍肺
2.1 征候:咳嗽,或气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色黄而 黏稠,咯痰不爽,或痰中带血,或咯痰有腥味,胸胁胀 满,咳时引痛,或身热面赤,口渴欲饮,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2.2 征候分析:痰热雍肺,肺失肃降,故咳嗽气促,痰 多色黄,质黏稠,咯痰不爽;痰热蕴蒸,则咯痰有腥味 ;热伤肺络,则胸胁胀满,咳时引痛,痰中带血;肺热 内郁,灼伤津液,则身热面赤,口渴欲饮。舌红,苔黄 腻,脉滑数为痰热之证。
2.3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2 风热犯肺
2.4 方药 桑菊饮(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桔梗、苦杏仁
、芦根、甘草)加减。发热较重,可加黄芩、大青叶、 栀子等;咽喉疼痛者,加板蓝根、玄参等;痰稠难咯者 ,加瓜蒌皮、冬瓜仁、蒲公英等。
2.5 针灸治疗 可选取尺泽、曲池、大椎、肺俞,用泻法,也可针
5、痰热扰心 宿食停滞,损伤脾胃;或劳倦久病,中 气亏虚,致使脾失健运,聚湿生痰,酿生痰热,上扰心 神,心神不宁,出现不寐。
辨证论治
临床辨证,首分虚实。
虚证多属阴血不足,病在心、脾、肝、肾,治宜滋补肝肾,壮水 制火,或益气养血;
实证多属因肝郁化火,或食滞痰浊,治当疏肝理气,或消导和中 ,或清火化痰。
2.3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2 痰热雍肺
2.4 方药
清金化痰汤(黄芩、栀子、桔梗、麦冬、桑白皮、
浙贝母、知母、瓜蒌皮、橘红、茯苓、甘草)加减。若
痰稠如脓而腥臭,可加鱼腥草、薏苡仁。冬瓜仁等;胸
满咳逆而痰涌者,加葶苈子;痰热伤津者,加天花粉、
天冬等。
2.5 针灸治疗 可选取合谷、大椎、丰隆、鱼际、肺俞,用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