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证的中医治疗

合集下载

内科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内科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内科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秉承了"以人为本、以整体为重"的理念,注重对疾病的整体认识和治疗。

在内科常见病的治疗中,中医药疗法独具优势,可以发挥独特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一些内科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感冒的中医治疗方法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在中医药中被归为“风寒”、“风热”等类型。

中医治疗感冒主要采用中药汤剂,如麻黄汤、银翘散等;同时也可以采用针灸疗法,在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二、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胃炎是指胃黏膜发生炎症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

中医药治疗胃炎以调整胃的“脾胃”功能为主,常用的药物包括六君子汤、四君子汤等。

此外,中医还会指导患者调整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如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等。

三、高血压的中医治疗方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认为高血压主要与肝火上升、气虚血瘀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高血压主要从调节肝火、补益气血入手。

常用的方剂包括龙胆泻肝汤、养心安神汤等。

另外,中医也会推荐适当的运动和调整饮食,以控制血压。

四、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浓度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与肾虚、脾虚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糖尿病主要以调理脾肾为主,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等。

此外,中医还会尽量避免寒凉食物的摄入,并建议患者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五、心脏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心脏病是一类心脏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中医认为心脏病主要与心火旺盛、气滞血瘀等有关。

中医治疗心脏病主要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常见的中药方剂有大青龙汤、通心络胶囊等。

此外,中医还会建议患者适当调整心理状态,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心脏康复。

六、肝炎的中医治疗方法肝炎是一类以肝细胞损伤、炎症反应为特征的疾病,中医认为肝炎主要与肝郁、湿热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肝炎主要以清热解毒、疏肝理气为主,常用的中药方剂有调胆汤、柴胡疏肝汤等。

中医内科学常见病症的辨证论治方法分析

中医内科学常见病症的辨证论治方法分析

中医内科学常见病症的辨证论治方法分析在中医内科中,常见病症的辨证论治方法是中医临床的核心内容之一。

中医内科学常见病症涵盖了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分析几种典型病症的辨证与论治方法。

一、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中医内科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我们以胃炎为例进行分析。

胃炎是胃粘膜的炎症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胃痛、消化不良等。

中医辨证中,胃炎可分为阳虚质、阴虚质、气滞质等类型。

对于阳虚质胃炎,治疗方法主要是补阳保胃,常用的药物有补中益气汤等;对于阴虚质胃炎,治疗方法则是滋阴清热,可使用龟龄集等中药;而对于气滞质胃炎,则需疏肝解郁,可选用柴胡疏肝汤等方剂。

二、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包括了感冒、咳嗽等常见病症。

以感冒为例,中医辨证主要将其分为表邪外袭、肺胃失调等类型。

对于表邪外袭感冒,治疗方法主要是辛散解表,药物有葛根汤等;对于肺胃失调式感冒,治疗方法是调理脾胃,可使用四逆散等方剂。

三、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等。

以高血压为例,中医辨证将其分为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等类型。

对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治疗方法主要是平肝息风,可选用天王补心丹等药物;对于肝火上炎型高血压,治疗方法是清肝泄火,可以使用龙胆泻肝汤等方剂。

四、其他疾病除了上述常见的疾病外,内科学中还涉及了诸如糖尿病、肾病等疾病。

以糖尿病为例,中医辨证将其分为气阴两虚、痰湿阻滞等类型。

治疗方法主要是调补脾胃,可采用四君子汤等中药方剂;对于痰湿阻滞型糖尿病,则需祛痰排湿,治疗方法包括用藿香正气汤等药物。

总结起来,中医内科学常见病症的辨证论治方法是一个综合性的诊疗过程,需要医生全面考虑患者的病情、体质等因素,对症下药。

上述的例子只是简单的举例,实际上每一种病症都有更为复杂的辨证与论治方法,中医内科学的精髓在于细致入微地判断病情,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

希望中医内科学的研究能够不断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效果。

中医治疗常见病的临床经验与技巧

中医治疗常见病的临床经验与技巧

中医治疗常见病的临床经验与技巧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临床应用,拥有丰富的治疗常见病的经验和技巧。

下面将从常见病的分类及治疗原则、病症的辨证论治以及方药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常见病的分类及治疗原则常见病主要包括感冒、咳嗽、腹泻、便秘、头痛、失眠等,针对不同的病症,中医药有着独特的治疗原则。

例如,对于感冒这类风寒感冒,中医强调清热解表、宣肺化饮的治疗原则,常用的方药有麻黄汤和葛根汤等。

而对于腹泻这类湿热腹泻,中医则强调利湿泄热、健脾止泻的治疗原则,常用的方药有苦苓汤和黄连石膏汤等。

二、病症的辨证论治在中医临床中,辨证论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辨证是指根据患者的病症表现,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全面分析。

例如,对于头痛这一常见病,可以根据患者的头痛位置、性质、伴随症状等,将其辨证为肝阳上亢型、肝火上炎型、血虚头痛型等不同类型,然后再针对不同类型进行相应治疗。

三、方药的应用方药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适宜的方药进行治疗可以起到显著的疗效。

例如,对于内痔出血这一常见病,常用的方药有石膏败血散和大黄蟾合剂等,可以有效止血和清热解毒。

对于口干口渴、大便燥结的情况,常用的方药有桂枝加厚朴杏仁汤等,可以润肠通便。

四、针灸疗法的应用针灸疗法是中医医疗的一项重要治疗手段,广泛用于常见病的治疗中。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例如,对于颈椎病这一常见病,可以选用风池、肩井等穴位进行针刺,缓解颈椎病的疼痛和僵硬。

总之,中医治疗常见病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巧。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们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治疗手段的组合,如中药汤剂、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中医药治疗常见病与西医药治疗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

因此,在接受中医治疗时,应与西医进行合理衔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康复率。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具有许多在特定病种诊疗方面的优势。

以下是一些常见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及其优势。

1.感冒:中医常用的治疗感冒的方案为“清热解毒,解表散寒”。

中药中常用的药物有薄荷、连翘、黄芩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材。

相比西医常用的抗生素等药物,中医用药不会对肠道菌群造成太大的伤害,而且可以提高机体的自身免疫能力,减少感冒的发作次数。

2.高血压: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案为“平肝降压,调理气血”。

中医强调通过调理肝脏功能和气血的运行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降压的黄柏、丹参等。

与西医药物相比,中药疗效较温和,没有明显的副作用,特别适合长期服用。

3.糖尿病: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案为“清热补肾,调理脾胃”。

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是肾功能受损和脾胃功能紊乱所致。

中医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当归等。

与西医药物相比,中药能够改善体内的微循环,增强组织的代谢能力,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4.颈椎病: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方案为“活血化瘀,通经络”。

中医常用的中药有川芎、红花等。

中医强调通过活血化瘀,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减少炎症反应,达到缓解颈椎病症状的目的。

相比西医的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中医能够减少病人的痛苦和康复时间。

5.高血脂:中医治疗高血脂的方案为“祛湿化痰,通经络”。

中医认为高血脂主要是湿气内停和经络阻滞所致。

常用的中药有薏苡仁、麦冬等。

相比西医常用的降血脂药物,中医药物具有调理全身气血的功能,能够调整机体的代谢功能,从根本上调理高血脂患者的体质。

总的来说,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总体调理:中医强调以调理整体为主,通过调整机体的气血、阴阳等方面的平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种治疗方法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自身调节功能,使病人不易复发。

2.个体差异:中医强调因人而异,对病人进行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中医注重通过望、闻、问、切等病史和身体的细节观察来进行诊断,能够找到病人的病情所在,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症与治疗方案

中医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症与治疗方案

中医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症与治疗方案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疗效。

在中医临床工作中,医生们经常面对各种常见病症。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病症,并探讨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感冒感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类型。

风寒感冒的症状包括寒战、头痛、鼻塞、流清涕等;而风热感冒则表现为发热、咽喉痛、鼻塞、流黄涕等。

治疗方案:对于风寒感冒,中医常用辛散发汗的方法,如煮葱姜汤、服用羌活汤等。

而对于风热感冒,则推荐清热解毒的方法,如煮连梗茶、服用银翘解毒片等。

二、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现代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中医将消化不良分为寒湿型和食滞型。

寒湿型的症状包括腹胀、恶心、呕吐等;而食滞型则表现为腹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治疗方案:对于寒湿型消化不良,中医常用温中散寒的方法,如服用山楂肉、莱菔子煮水等。

而对于食滞型消化不良,则推荐理气健脾的方法,如服用砂仁、焦山楂等。

三、失眠失眠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精神压力引起的问题。

中医将失眠分为心血虚型和肝郁型。

心血虚型的症状包括入睡困难、多梦、心烦等;而肝郁型则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情绪烦躁等。

治疗方案:对于心血虚型失眠,中医常用养心安神的方法,如服用酸枣仁、远志泡茶等。

而对于肝郁型失眠,则推荐疏肝解郁的方法,如服用柴胡泡水、煮柴胡茶等。

四、头痛头痛是人们经常遇到的不适症状之一。

中医将头痛分为肝火上炎型和寒凝血瘀型。

肝火上炎型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口苦等;而寒凝血瘀型则表现为头痛、冷痛加重等。

治疗方案:对于肝火上炎型头痛,中医常用清肝泻火的方法,如服用忍冬藤茶、煮丹皮汤等。

而对于寒凝血瘀型头痛,则推荐温经活血的方法,如贴敷艾叶、煮川芎茶等。

总结:中医临床工作中遇到各种常见病症,例如感冒、消化不良、失眠和头痛等。

对于每种病症,中医都有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病症及其治疗方案,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中医常见病证辨证论治

中医常见病证辨证论治

中医常见病证辨证论治中医常见病证辨证论治在中医中,常见的病症有很多种,需要进行辨证论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症及其治疗方法。

风寒束表辛温解表,风热犯表辛凉解表,感冒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气虚感冒益气解表,阴虚感冒滋阴解表。

这些病症都是表现为感冒的症状,需要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不同的治疗。

其中包括风寒、风热、暑湿等不同的表现,需要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荆防败毒散,银翘散,新加香薷饮,参苏饮,加减葳蕤汤,三拗汤合止嗽散。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风寒袭肺和咳嗽等症状。

其中包括荆防败毒散、银翘散、新加香薷饮等多种药物,需要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外感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风燥伤肺疏风散寒,润燥止咳杏苏散。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和风燥伤肺等症状。

其中包括桑菊饮、桑杏汤、杏苏散等多种药物,需要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肝火犯肺清肝泻肺,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痰湿和痰热等症状。

其中包括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清金化痰汤、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等多种药物,需要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肺阴亏虚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平喘定喘汤。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肺阴亏虚和哮喘等症状。

其中包括沙参麦冬汤、射干麻黄汤、定喘汤等多种药物,需要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汤加石膏汤,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寒包热哮和风痰哮等症状。

其中包括小青龙汤加石膏汤、三子养亲汤、固本汤等多种药物,需要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肺阴亏损滋阴润肺,虚火灼肺滋阴降火,气虚耗伤益气养阴,阴阳虚损滋阴补阳。

中医对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中医药作为中国独有的传统医学系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在治疗常见疾病方面,中医药独具特色,通过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气血流通,以及整体观念治疗疾病。

本文将介绍中医对于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

一、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药通过草药治疗和针灸疗法的应用来缓解症状和加速康复。

在中医理论中,感冒属于“风寒”或“风热”侵袭体内,具有外感性质。

中医药通常会采用草药配方,如麻黄汤或葛根汤,来清热解毒、祛风散寒。

针灸也可以用来促进血液循环和免疫系统功能。

二、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由于消化系统的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包括胃痛、胃灼热、食欲不振等。

中医药认为,消化不良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或者气血不足引起的。

中医药通常会使用一些健脾补气的草药,如党参和白术,来增强脾胃功能。

饮食调理也是中医治疗消化不良的重要方法,中医医生会根据个体的体质和具体症状,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

三、失眠和焦虑失眠和焦虑是现代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中医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心脾肝经络,来缓解这些问题。

中医认为,失眠和焦虑通常与心火亢盛、心脾不和以及肝郁气滞有关。

中医医生通常会使用一些安神草药,如黄连、酸枣仁等,来安定心神,调和脾胃,疏导肝气。

此外,针灸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失眠和焦虑的治疗。

四、关节炎关节炎是一种炎症性关节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

中医药通过改善气血循环、理顺经络、舒筋活血的方法,来减轻关节炎的疼痛和肿胀。

中医药治疗关节炎通常使用一些草药,如桑寄生、白芍等,以及外治法,如火罐、拔罐等。

针灸疗法也可以缓解关节炎疼痛和改善关节活动度。

五、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在中医药治疗中,会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强调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以及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一些常用的草药如连翘、葛根等被用来缓解过敏症状。

针灸和艾灸也可以用来调节免疫系统反应,减轻过敏反应。

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

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

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本文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引言中医药是我国传统的医疗体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中医药诊疗中,对于常见病的诊治有着独特的方法和理论。

本文将介绍常见病如感冒、消化不良等在中医药中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一、感冒的中医药诊治感冒是人们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通常表现为发热、咳嗽、打喷嚏等病症。

在中医药领域,感冒主要归属于外感风寒或外感风热。

•风寒感冒:风寒感冒多见于寒冷的季节,表现为恶寒、寒战、鼻塞、流清鼻涕等病症。

治疗可选用温散风寒的中药,如麻黄、桂枝等,配适宜当的穴位刺激。

•风热感冒:风热感冒多见于炎热季节,表现为发热、咳嗽、喉咙痛等病症,痰色较黄。

治疗可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银翘、连翘等,同时也可以采取适当的穴位刺激。

二、消化不良的中医药诊治消化不良是指食物无法被充分消化、吸收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常见的有胃胀、腹胀、恶心等。

在中医药中,消化不良主要从脾胃功能失调的角度进行诊治。

•脾虚型消化不良:脾虚型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大便稀溏等病症。

治疗可选用健脾益气的中药,如黄芪、党参等,同时也可选用适当的穴位刺激。

•胃寒型消化不良:胃寒型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胃脘冷痛、恶心、呕吐等病症。

治疗可选用温中散寒的中药,如干姜、熟附子等,配适宜当的穴位刺激。

三、头痛的中医药诊治头痛是人们常见的病症之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在中医药中,头痛主要根据其病因进行诊断与治疗。

•肝火上扰型头痛:肝火上扰型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目胀痛、失眠、情绪烦躁等病症。

治疗可选用清肝泻火的中药,如龙胆草、柴胡等,同时也可以采取适当的穴位刺激。

•气滞血瘀型头痛:气滞血瘀型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固定、舌质紫暗等病症。

治疗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当归等,配适宜当的穴位刺激。

结论中医药在常见病的诊治中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对于感冒、消化不良和头痛等常见病,中医药提供了丰富的中药和穴位治疗选择。

然而,在进行中医药治疗前,还需要患者进行全面的中医体质辨识,以确定最正确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常见病中医治疗

常见病中医治疗

03
常见病症的中医治疗案例
感冒中医治疗案例
风寒感冒
症状包括怕冷、发热、鼻塞、 流清鼻涕、咳嗽、痰白等,中 医治疗以疏风散寒为主,如使 用桂枝汤、荆防败毒散等方剂

风热感冒
症状包括发热、微恶风寒、鼻塞、 流黄鼻涕、咽痛、痰黄等,中医治 疗以疏风散热为主,如使用银翘散 、桑菊饮等方剂。
时行感冒
症状包括高热、寒战、头痛、周身 酸痛等,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 ,如使用麻杏石甘汤、银翘散等方 剂。
按摩治疗
适应症
按摩治疗适用于各种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如颈椎病、腰肌 劳损、关节炎等,以及神经系统疾病,如失眠、头痛等。
治疗原理
按摩通过手法按压、摩擦和推动人体的特定部位和穴位, 舒缓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达到舒 筋活络、缓解疼痛的作用。
治疗方法
按摩治疗包括全身按摩、局部按摩和穴位按摩等多种方法 ,根据不同的疾病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按摩方法和部位。
THANKS。
同时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暴怒伤肝。
饮食调理
02
春季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菠菜、芹
菜、鸡蛋等,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
适量运动
03
春季气温逐渐升高,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增强身体免疫力。
夏季养生建议
夏季宜养心
夏季是心气发散的季节,应多吃红色食物,如西红柿、胡萝卜等, 以养心血。
失眠中医治疗案例
01
02
03
心脾两虚型失眠
症状包括心悸、健忘、面 色萎黄、神疲乏力等,中 医治疗以补益心脾为主, 如使用归脾汤等方剂。
心肾不交型失眠
症状包括心烦、口干、盗 汗、耳鸣等,中医治疗以 交通心肾为主,如使用黄 连阿胶汤等方剂。

中医临床常见疾病辨证与治疗实践

中医临床常见疾病辨证与治疗实践

中医临床常见疾病辨证与治疗实践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常见疾病的辨证与治疗具有独特的贡献。

下面将就中医临床常见疾病的辨证与治疗实践进行探讨。

1. 伤风感冒:伤风感冒是人们常见的疾病之一,在中医中常被归类为“风寒感冒”或者“风热感冒”。

针对风寒感冒的辨证较为明显,常见的表现有恶寒、头痛、喉咙痛,舌苔白等。

治疗方面,以温散寒邪为主要手段,常用药物有葱姜汤、麻黄汤等。

而风热感冒则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等,治疗上以清热解毒为主要方法,常用药物有银翘散、板蓝根颗粒等。

2. 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常见的症状有胃胀、腹痛、恶心等,中医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脾胃虚弱。

治疗上主要从调理脾胃入手,可以选用六君子汤、升梁汤等健脾和胃的方剂。

同时,中医强调饮食调理,要注意饮食的规律与多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过饱或过饥。

3. 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认为其主要原因为肝阳上亢、肾阴不足。

治疗上,可采用降肝阳、益肾阴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方剂有天王补心丹、金匮肾气丸等。

此外,中医强调平衡饮食与生活习惯,建议患者多进行锻炼、保持心情愉快,同时尽量避免辛辣食物的摄入。

4. 痛经:痛经是女性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认为其主要病机为气滞血瘀。

针对痛经的辨证,常见的有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气虚血瘀型等。

治疗时可以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常用的方剂有通络活血丸、血府逐瘀汤等。

此外,中医还强调在痛经期间尽量保持温暖,避免受凉与过度劳累。

5. 失眠: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症状,中医认为其主要病机为心神不安、阴血不足。

治疗上可以采用安神定志、补益心血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方剂有安神补心丸、七神定志丸等。

此外,中医还强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情绪调节,避免熬夜和过度使用电子设备。

总而言之,中医临床常见疾病的辨证与治疗实践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对疾病的辨证以及中医方剂的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制定适合患者个体情况的治疗方案。

常见病中医辨证治疗

常见病中医辨证治疗

常见病中医辨证治疗
第6页
2、风热犯肺
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音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 黄,咳时汗出,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
舌脉: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味:桑叶10g 菊花10g 连翘10g 薄荷5g 桔便10g 杏仁10g 芦根15g 甘草5g 鱼腥草15g
常见病中医辨证治疗
第23页
六、眩 晕
常见病中2医02辨4证/5治/疗1
第24页
1.痰浊中阻
主症:视物旋转,头重如裹,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脘腹痞满,纳少 神疲。
舌苔: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半夏15g 天麻10g 白术10g 茯苓 10g 橘红10g 甘草6g 生姜10g 大枣10g 竹茹5g 僵蚕15g
第16页
3.肝郁气滞
主症:不寐,急躁易怒,心烦,严重者通宵不寐,胸闷胁痛,口渴喜饮, 不思饮食,口苦而干,目赤耳鸣,小便黄赤,或头晕目眩,头痛欲裂,或 大便秘结。
舌脉:舌暗红,苔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清心安神。 方药:逍遥散合酸枣仁汤加味:当归10g 白芍15g 柴胡10g 茯苓10g 白术 10g 甘草6g 生姜10g 薄荷5g 酸枣仁15g 知母12g 川芎10g 茯苓10g 首乌藤 15g
常见病中医辨证治疗
第9页
5.肺阴亏耗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夹血,或声音逐步嘶哑,午后 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咽燥,起病迟缓,日渐消瘦;神疲。
舌脉: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15g 麦冬15g 天花粉12g 玉竹12g 桑叶10g 扁 豆15g 甘草6g 桑白皮12g 地骨皮12g

常见病中医治疗ppt课件

常见病中医治疗ppt课件
3
一、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常见证型 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 气虚感冒 暑湿感冒
主要症状 鼻塞、时流清涕、痰清稀色白
发热、咽喉疼痛、痰黄黏稠 年老或体虚、恶风寒或发热、倦怠无力 发热恶风、头身困重、胸脘痞闷,见于夏季
4
二、单方验方 1、姜葱糖水 生姜10-30克,将其捣烂,加适量红糖、葱白2段,水煎煮,趁热服,服后
7
一、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常见证型 风寒咳嗽 风热咳嗽 燥热咳嗽 痰湿阻肺
主要症状 咳嗽新起,痰稀色白 咳嗽新起,痰稠色黄 咳无痰,或痰黏稠难出 久咳痰多色白,或兼见食少脘满,大便时溏
8
二、单方验方 1、黄芩汤
黄芩30克,水煎服,每日2—4次。治疗风热咳嗽。 2、桑叶煎
嫩桑叶30—60克,水煎服,每日2~4次。治疗燥热咳嗽。 3、百合款冬花饮
18
泄泻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腹泻,可见于多种消化系疾病。临床以排便 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湿 邪内盛或肝郁乘脾,肾阳虚衰,导致清浊不分,并走大肠所致。本病 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
19
一、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2
感冒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临 床上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 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学认为感冒的发生主要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 当气候变化时。人体内外功能不能适应,风邪或时行疫毒 乘虚由皮毛、口鼻而入,引起一系列肺卫症状。此病全年 都可以发生,尤其以冬春季节较为多见。
12
二、单方验方 1、钩藤汤
钩藤30g,水煎,早晚分服,30日为一疗程。可清热平肝,熄风定眩。治疗肝 阳上亢型眩晕,本品不宜久煎。 2、黄芪饮

中医常见十类疾病诊断治疗

中医常见十类疾病诊断治疗

中医常见十类疾病诊断治疗
中医常见的十类疾病诊断和治疗包括:
1. 内科疾病:如感冒、咳嗽、咳痰、呕吐、腹痛等,中医常使用中药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

2. 外科疾病:如刀伤、皮肤炎症、烫伤等,中医常使用中药局部外敷或内服来促进伤口愈合。

3. 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闭经、经期疼痛等,中医常使用中药调理月经的盛衰。

4. 男性疾病:如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炎等,中医常使用中药和针灸等方法来调节阴阳平衡。

5. 儿科疾病:如发热、恶心、腹泻等,中医常使用中药或针灸来调理儿童的体质。

6. 心理疾病:如焦虑、抑郁、失眠等,中医常使用中药、针灸和推拿等方法来调节情绪和平衡心身。

7. 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肠炎等,中医常使用中药来调理胃肠功能。

8. 泌尿系统疾病:如尿频、尿急、尿痛等,中医常使用中药来调理泌尿系统的功能。

9. 神经系统疾病:如头痛、头晕、失眠等,中医常使用中药、针灸和推拿等方法来调节神经功能。

10. 骨科疾病:如骨折、关节炎等,中医常使用中药、针灸和推拿等方法来促进骨骼的康复。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医内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内科疾病在中医理论和诊疗方法上的应用。

以下将介绍中医内科常见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1.感冒:中医认为感冒都是由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

治疗上可根据具体病情选择相应方剂,如解表药膏剂(葛根黄芩汤)、辛凉解表法(薄荷石膏)、清热解毒法(连花清瘟胶囊)等。

2.咳嗽:中医大多将咳嗽分为寒咳和热咳两大类。

寒咳多因感受寒邪或肺气虚寒所致,治疗可采用温肺化寒的方剂,如川贝雪梨膏、蜜炙白矾散等;热咳多因热邪侵袭或肺火上炎所致,治疗可采用清肺降火的方剂,如川贝清肺糖浆、桑白皮饮等。

3.高血压:中医认为高血压病主要由肝火上炎、肾虚、痰湿内阻等多种因素引起。

治疗上可采用消除因素、平衡阴阳的方剂,如天王补心丹、安宫牛黄丸,同时还可辅以针灸、推拿或气功等疗法。

4.糖尿病: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由脾胃虚弱、肾气亏损、血瘀等多种因素引起。

治疗上可采用补气健脾、滋阴降糖的方剂,如正酣脾气丸、小蓝盖降糖胶囊,并结合针灸、推拿、运动疗法等进行综合治疗。

5.胃炎:中医认为胃炎可分为寒证和热证,常伴有脾气虚弱等情况。

治疗上可采用温胃祛寒、清胃降火的方剂,如四君子汤、大黄龙牡丹皮汤等,并结合饮食调理和中药泡脚等进行综合治疗。

除了上述常见疾病外,中医内科还包括甲亢、冠心病、胃溃疡、慢性肾炎、哮喘、脑卒中等疾病的治疗方案。

总体而言,中医内科的治疗思路是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同时,中医内科诊疗也非常重视个体差异,根据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具体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的诊疗方案基于中医理论,针对不同疾病进行调理治疗。

在疾病治疗的同时,中医内科也注重预防和调理,促进患者的整体健康。

当然,中医诊疗方案中的具体用药和疗法应由专业中医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决定。

中医临床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治

中医临床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治

中医临床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治中医是中国古老的医学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理论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因以及个体差异,从整体的角度来进行辨证论治。

本文将从常见的疾病类别出发,讨论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的治疗原则。

一、感冒类疾病的辨证施治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将其归为“风寒”、“风热”、“风湿”等不同的证候类型。

对于风寒感冒,常见的辨证施治包括清热解表、祛风散寒的中药方剂,如麻黄汤;对于风热感冒,常用清热解毒、清热泻火的中药方剂,如银翘散;对于风湿感冒,常用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的中药方剂,如桂枝汤。

二、消化系统疾病的辨证施治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肠炎等,中医将其归为“湿热”、“寒凝”、“气滞”等不同的证候类型。

对于湿热胃炎,常用清热利湿、健脾和胃的中药方剂,如龙胆泻肝汤;对于寒凝胃痛,常用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中药方剂,如理中丸;对于气滞腹胀,常用化湿和中、理气健脾的中药方剂,如香砂六君子汤。

三、呼吸系统疾病的辨证施治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中医将其归为“肺热”、“痰湿”、“肺虚”等不同的证候类型。

对于肺热咳喘,常用清肺热、化痰止咳的中药方剂,如平喘丸;对于痰湿咳嗽,常用祛痰化湿、健脾和胃的中药方剂,如苓桂术甘汤;对于肺虚喘息,常用益气补肺、养阴润燥的中药方剂,如六味地黄丸。

四、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辨证施治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中风等,中医将其归为“肝阳上亢”、“痰湿内蕴”、“气虚血瘀”等不同的证候类型。

对于肝阳上亢导致的高血压,常用平肝降压、清热利水的中药方剂,如天王补心丸;对于痰湿内蕴引发的中风,常用祛痰化湿、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如荆防败毒散;对于气虚血瘀引起的冠心病,常用益气活血、祛瘀通络的中药方剂,如玄参麦冬汤。

五、骨伤科疾病的辨证施治骨伤科疾病如骨折、关节炎等,中医将其归为“气血受阻”、“寒湿困滞”、“痰瘀不散”等不同的证候类型。

25个常见病中医诊断与治疗操作

25个常见病中医诊断与治疗操作

25个常见病中医诊断与治疗操作中医对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操作有很多,下面介绍其中的25个常见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

1.感冒: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观察病人的舌苔、脉象等,诊断出感冒属于风寒、风热、风湿等不同类型,然后采用相应的中药治疗。

2.咳嗽:中医会根据咳嗽的类型(干咳、痰多、痰黄等)结合脉象、舌诊等判断咳嗽的病因,然后使用中药治疗。

3.哮喘:中医诊断哮喘主要通过观察病人的呼吸状况,发现痰鸣音、喘息等特征,然后采用中药调理呼吸系统。

4.胃炎:中医通过询问病人的食欲、胃脘是否胀痛等症状,观察舌苔、脉象等,判断出胃炎的病因,然后使用中药进行治疗。

5.肠胃积食:中医会观察病人的饮食习惯、大便状况等,通过问诊和望诊等方法判断出积食的原因,然后使用中药治疗。

6.脚气:中医会通过观察腿部的水肿程度、皮肤红斑等,通过问诊等方法判断脚气的病因,然后使用中药治疗。

7.血压高:中医通过测量病人的血压值,观察其舌像、脉搏等,判断出高血压的类型(阳盛阴虚等),然后使用中药进行调理。

8.高血脂:中医通过检测病人的血脂水平,观察其舌苔、脉象等,判断出高血脂的原因(脾胃湿热、肝肾阴虚等),然后采用中药治疗。

9.糖尿病:中医通过检测病人的血糖水平,观察舌苔、脉象等,判断出糖尿病的类型(阴虚、痰瘀等),然后采用中药进行治疗。

10.冠心病:中医通过询问病人的症状(胸闷、气短等),观察舌诊、脉象等,判断出冠心病的病因(气郁、血瘀等),然后使用中药调理。

11.消化不良:中医通过询问病人的食欲、大便等,观察舌苔、脉搏等,判断出消化不良的原因(脾胃虚寒、湿热等),然后使用中药治疗。

12.肺炎:中医通过观察病人的咳嗽、呼吸等症状,检查舌苔、脉象等,判断出肺炎的类型(风寒、湿热等),然后采用中药治疗。

13.中风:中医通过观察病人的肢体活动、言语、舌苔、脉象等,判断出中风的类型(脑风、寒凝等),然后使用中药进行调理。

14.心脏病:中医通过询问病人的症状(心悸、胸闷等),检查舌苔、脉搏等,判断出心脏病的类型(心阳虚、心火旺等),然后使用中药调理。

中医常见病症及治疗方法

中医常见病症及治疗方法

中医常见病症及治疗方法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讲究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强调治疗病症的根本原因,追求身心平衡和整体健康。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病症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1.感冒:感冒是由于外邪入侵体内,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病症。

在中医理论中,感冒多为风寒、风热、风湿等邪气入侵体内所致。

治疗感冒时,可以采用草药汤剂,如麻黄汤、银翘汤等,以发汗解表,驱邪气出体外。

此外,还可以通过针灸疗法刺激穴位,促进气血运行,增强免疫力。

2.咳嗽: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冒、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

中医认为咳嗽是由于肺气受到外邪侵犯,或者肺部湿热导致的。

治疗咳嗽时,可以采用草药制剂如川贝炖梨汤、百部止咳糖浆等,以清热祛湿、润肺止咳。

此外,针灸疗法也可以有效缓解咳嗽,促进痰液排出。

3.失眠:失眠是指难以入睡或睡眠质量不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健康。

中医认为失眠多为心脾不宁、肝阳上亢等所致。

治疗失眠时,可以采用草药制剂如黄连安眠片、安神补脑液等,以调和气血、平复心神。

此外,中医还常用针灸疗法,在睡前刺激相应的穴位,以促进肌肉松弛和神经系统的平衡。

4.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会导致心脏、血管等器官的损害。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肝火上升、气滞血瘀等引起的。

治疗高血压时,可以采用草药配方如降压安神胶囊、复方通心络胶囊等,以降低血压、调和气血。

此外,针灸疗法也可以调节神经系统、改善血液循环。

5.肩颈痛:肩颈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由肌肉劳损、颈椎病、寒湿侵袭等引起。

中医认为肩颈痛多为气血不畅所致。

治疗肩颈痛时,可以采用草药外敷如十滴水、逍遥丸等,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此外,中医还常用推拿按摩和拔罐疗法,在相应的穴位上刺激,以缓解肩颈紧张和疼痛。

总结起来,中医在治疗常见病症时,注重调整人体的整体平衡,追求疾病的根本原因,而不仅仅是对症下药。

同时,中医草药、针灸等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中医草药治疗常见疾病

中医草药治疗常见疾病

中医草药治疗常见疾病中医草药在中国历史悠久且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传统疗法,它以中草药为主要药物,通过草药的煎煮、冲泡或饮片等方式,进入人体后调理身体,以治疗各种常见疾病。

中医草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治疗经验和典籍,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草药治疗常见疾病的方法和效果。

一、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疾病,症状包括鼻塞、流鼻涕、发热等。

中医草药治疗感冒主要有麻黄汤、板蓝根等。

麻黄汤具有发汗解表、散寒宣肺的功效,对于初期感冒引起的发热、鼻塞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板蓝根则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作用,对于感冒引起的咽喉肿痛、咳嗽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二、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问题,症状包括胃胀、恶心、食欲不振等。

中医草药治疗消化不良主要有陈皮、厚朴等。

陈皮具有理气健胃、行气止痛的功效,可以缓解胃胀、恶心等不适感。

厚朴则具有消食导滞、理气平喘的作用,对于食欲不振、胸闷腹痛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三、失眠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等。

中医草药治疗失眠主要有黄连解郁汤、酸枣仁汤等。

黄连解郁汤具有清热解毒、安神定志的作用,对于由于情志不畅引起的失眠有一定的疗效。

酸枣仁汤则具有养阴安神、安抚心神的功效,对于由于心脾不调引起的失眠有改善作用。

四、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果不控制好,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影响。

中医草药治疗高血压主要有天麻钩藤汤、天门冬饮等。

天麻钩藤汤具有平肝息风、疏肝利胆的功效,对于由于肝火偏旺引起的高血压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天门冬饮具有清热降压的作用,对于由于阴虚火旺引起的高血压有改善作用。

总结:中医草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对于常见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中医草药治疗疾病需要选择合适的草药和剂量,以及正确的煎煮和服用方法。

此外,个体差异也会影响中草药的疗效。

因此,在使用中医草药治疗时,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并准确描述自己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以便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常见病证

中医常见病证

中医常见病证中医学是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

中医常见病证是中医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疾病症状或综合病症,其中包括感冒、消化不良、失眠等多种病症。

本文将依次介绍中医常见病证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一、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头痛、鼻塞、咳嗽、喉咙痛等。

中医认为感冒是由于风邪侵袭所致,治疗方法通常采用清热解表、祛风散寒的方药。

例如,可用银翘散、羚羊感冒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二、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指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如胃胀、腹痛、食欲不振等。

中医认为消化不良主要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治疗方法常采用健脾和胃、调理脾胃的中药方剂。

例如,可以使用六君子汤、理气安中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三、失眠失眠是指睡眠质量不佳或无法入睡的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失眠多与心脾不宁、肝郁气滞等有关,治疗方法通常采用安神定志、疏肝理气的中药方剂。

例如,可以使用逍遥丸、安宫牛黄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四、头痛头痛是一种常见病症,常见原因包括头部受凉、过度用眼、情志不畅等。

中医认为头痛是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治疗方法常采用活血化瘀、疏风散寒的中药方剂。

例如,可以使用川芎茶、藿香正气水等药物进行治疗。

五、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时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中医认为高血压多与肝火上炎、肾阴不足等有关,治疗方法通常采用清肝泄火、养阴降压的中药方剂。

例如,可以使用龙胆泻肝丸、七叶胆通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中医常见病证的特点和治疗方法常常与中医学的独特理论相结合。

在应用中医治疗常见病证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通过中医的综合调理,人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和治疗常见病证,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健康发展。

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医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咳嗽是指因肺失宣降而出现的咳嗽或 咯痰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分别而言之,“ 咳”指有声无痰,“嗽”指有痰无声,一 般为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咳嗽既是 独立的征候,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 状。
今天重点讲述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其他疾病兼见咳嗽的,可参照本讲。
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 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出现以 咳嗽为主症者,可参照本讲进行辨证论治 。
4.1 征候 干咳,咳声短促,或痰少而黏,或咳痰带血,低热
,颧红 盗汗,口干,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
4.2 征候分析 肺阴亏虚,虚火内灼,肺失濡润,宣将失常,故干
咳,咳声短促,或痰少而黏,咽干声嘶;阴虚生内热, 故低热、盗汗、颧红;虚火灼津为痰,热伤脉络,则痰 少而黏,或痰中带血。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乃阴虚 火旺之象。
象。
3.3 治法 清肝降火,泻肺止咳
3 肝火犯肺
3.4 方药

泻白散(桑白皮10地骨皮10甘草3粳米)合黛蛤散
(青黛3海蛤壳15)加栀子10黄芩15天花粉15等。若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烦少寐,口舌生疮,可加黄连8、竹叶15。
3.5 针灸治疗 可选取肺俞、肝俞、经渠、太冲,用泻法。
4 肺阴亏虚
刺放血。
3 燥热咳嗽
3.1 征候 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咳引胸痛,鼻燥,
咽干,喉痛,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
3.2 征候分析:热燥之邪伤肺,津液耗损,肺气不利, 故见干咳痰少或无痰,鼻燥咽干,喉痛;如燥热之邪伤 及肺络,则痰中带血,咳引胸痛。舌红,苔薄黄,脉细 数乃燥热伤津之象。
几个常见病证的中医治疗
安徽省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 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专业委员会常委
安徽省医学会危急重症分会青年委员 芜湖市中医医院 何铁牛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数千年悠久历史中,中医药学一直是传承 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根植于中国古代文化土壤之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与生 产实践中逐步积累并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和丰富诊 疗经验的传统医学体系,它以阴阳学说为轴心,以整体观和辨证论 治为重要手段,以自然疗法为主要形式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的一门生命科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过巨大贡献。时至今 日,中医药学仍然在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天, 我们来学习咳嗽、不昧(失眠)和头痛这三个常见病证的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咳嗽的辨证,首当区别外感与内伤之所属,治疗应分 清邪正虚实。外感咳嗽,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并伴有外 感表证,属于邪实,治当祛邪利肺为主,不宜过早使用收 涩、镇咳之品,以免敛涩留邪;内伤咳嗽,发病较缓,病 程较长,伴它脏见证,多属邪实正虚,治宜祛邪止咳,调 理脏腑,标本兼顾。
一、外感袭肺
1、风寒袭肺
用泻法或加灸 。
2 痰热雍肺
2.1 征候:咳嗽,或气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色黄而 黏稠,咯痰不爽,或痰中带血,或咯痰有腥味,胸胁胀 满,咳时引痛,或身热面赤,口渴欲饮,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2.2 征候分析:痰热雍肺,肺失肃降,故咳嗽气促,痰 多色黄,质黏稠,咯痰不爽;痰热蕴蒸,则咯痰有腥味 ;热伤肺络,则胸胁胀满,咳时引痛,痰中带血;肺热 内郁,灼伤津液,则身热面赤,口渴欲饮。舌红,苔黄 腻,脉滑数为痰热之证。
针灸治疗

可选用神门、神庭、气海、阴交、大巨,用补发。
4、肝火上扰
证侯:失眠,甚至彻夜不眠,急躁易怒,口干口苦,目 赤耳鸣,甚或头晕头胀,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弦 滑数。
证侯分析:五志过极,恼怒伤肝,肝郁化火,上扰心神 ,则不寐而易怒;肝火上扰,故口干口苦,面赤耳鸣, 头晕头胀痛;火热灼津,故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 弦滑或数皆为肝火内盛之象。
证侯分析:心虚则神摇不安,胆虚则善惊易恐,故心烦 不得眠,易于惊醒,心悸多梦,善惊易恐;气短乏力、 自汗为气虚之象。舌淡,脉弦细为气血不足的表现。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3、心虚胆怯
方药 安神定志丸(人参、龙齿、茯苓、茯神、石菖蒲、
制远志)加减。若血虚阳浮,虚烦不寐者,可加酸枣仁 、五味子等。
2.3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2 风热犯肺
2.4 方药 桑菊饮(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桔梗、苦杏仁
、芦根、甘草)加减。发热较重,可加黄芩、大青叶、 栀子等;咽喉疼痛者,加板蓝根、玄参等;痰稠难咯者 ,加瓜蒌皮、冬瓜仁、蒲公英等。
2.5 针灸治疗 可选取尺泽、曲池、大椎、肺俞,用泻法,也可针

5、痰热扰心 宿食停滞,损伤脾胃;或劳倦久病,中 气亏虚,致使脾失健运,聚湿生痰,酿生痰热,上扰心 神,心神不宁,出现不寐。

辨证论治
临床辨证,首分虚实。
虚证多属阴血不足,病在心、脾、肝、肾,治宜滋补肝肾,壮水 制火,或益气养血;
实证多属因肝郁化火,或食滞痰浊,治当疏肝理气,或消导和中 ,或清火化痰。
治法:清肝泻火,佐以安神
4、肝火上扰
证侯:失眠,甚至彻夜不眠,急躁易怒,口干口苦,目 赤耳鸣,甚或头晕头胀,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弦 滑数。
或天王补心丹(人参、玄参、丹参、茯神、桔梗、远志 、五味子、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 )加减。
若面热微红,眩晕、耳鸣,可加牡蛎、龟甲、磁石等。
针灸治疗 可选用大陵、太溪、神门、太冲,用补发。
3、心虚胆怯
证侯:心烦不眠,心悸多梦,易于惊醒,胆怯易恐,遇 事善惊,气短乏力,自汗,舌淡,脉弦细。
二、内伤咳嗽
1 痰湿蕴肺
1.1 征候:咳嗽,痰多色白而黏,胸闷脘痞,纳 呆,身重体倦,大便时溏,舌胖,苔白腻,脉濡 滑。
1.2 征候分析:脾虚生痰,上浸于肺,阻碍肺气 ,肺气不利,故咳嗽痰多,色白而黏,胸闷脘痞 ;湿困脾阳,脾失健运,则纳呆便溏,身重易倦 。舌胖,苔白腻,脉儒缓乃痰湿停积之象。

病因病机
人之寤寐是由心神控制,而营卫阴阳的正常运作是 保证心神调节寤寐的基础。每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常、 劳倦、思虑过度及病后、年迈体弱的因素,导致心神不 安,神不守舍,不能由动转静二致不寐病证。
1、心脾两虚 思虑劳倦,伤及心脾,心血暗耗则神不 守舍;脾伤则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不足,血虚不能奉养 于心,心血不足,以致心神不安而不寐。
3 肝火犯肺
3.1 征候
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痰黏难咯,咽干口苦, 咳引胸胁作痛,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3.2 征候分析

肝失条达,郁而化火,肝火犯肺,肺失清肃,自觉
气逆于喉而咳嗽阵作;肝火上炎,灼伤津液,故咳则面
赤,咽干口苦,痰黏难咯;胁肋为肝经循行部位,故咳
引胸胁作痛。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为肝火犯肺津亏之
1.1 征候 咳嗽,痰白稀薄,鼻塞流涕,咽痒,头痛,恶寒发热,
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1.2 征候分析:风寒束肺,肺失宣降,则咳嗽,咽痒;鼻 窍不利,故鼻塞流涕;风寒束表,腠理闭阻,卫外之阳被 遏,故见畏寒发热,无汗头痛,全身酸痛;风寒袭肺,肺 气不宣,故痰白而稀。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为风寒在表 之象。
2 风热犯肺
2.1 征候 咳嗽,咯痰黄稠,或兼风热恶风,头痛咽痛,汗出
口干,舌苔薄黄,脉浮数。
2.2 征候分析: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热炼津液成痰, 故见咳嗽,咯痰黄稠,口干;风热之邪侵袭肌表,卫阳 受遏,邪正相争,故身热恶风;风主疏泄,风热犯表, 皮毛腠理开泄,故汗出;风热上扰,熏灼咽喉,故头痛 咽痛。舌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侵袭肺卫之象。
1.3 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1、风寒袭肺
1.4 方药:杏仁散(苦杏仁、紫苏叶、陈皮、法半夏、生 姜、枳壳、桔梗、前胡、茯苓、甘草、大枣)加减。寒邪 较重者,加麻黄、细辛等;咽痒甚者,加蝉脱、牛蒡子等; 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辛夷花等。
1.5 针灸治疗:选取列缺、合谷、外关、肺俞,用泻法, 可加灸。
病因病机
1、外感咳嗽 六淫外邪侵袭于肺,肺气壅遏不宣,清肃失常,肺气
上逆,引起咳嗽。其中较常见的外邪有风寒、发热和燥热 。 2、内伤咳嗽
原因很多,总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可分 为它脏腑病变涉及肺和肺脏自病俩端。肺脏自病者,常由 肺系多种疾病迁延不愈,肺脏虚弱,阴亏气耗,肃降无权 所致。它病及肺的咳嗽,可由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 于肺;或饮食不当,嗜食烟酒,辛辣助火之品,熏灼肺胃 ,灼津生痰;或因情志不畅,肝失条达,气郁化火,循经 上逆于肺;或久病及肾,肾气亏虚,不能纳气,引起咳嗽 。
实证日久,气血耗伤,亦可转为虚证。虚实夹杂者,应补泻兼顾
失眠患者除药物治疗外,还应当注意配合精神治疗,缓解患者紧 张情绪。
1、心脾两虚
证侯:多梦易醒,醒后不易再睡,心悸、健忘、神疲、 食少,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证侯分析:心主血,脾为生血之源,心脾亏虚,血不养 心,心神不宁,故多梦易醒,醒后不易再睡,心悸;脾 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则食少,面色少华,神疲乏力 。舌淡,苔薄,脉细弱为心脾两虚之象。
1.3 治法:燥湿健脾,化痰止咳
1 痰湿蕴肺
1.4 方药 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
)加减。可加苍术、厚朴增强燥湿化痰之功效;呼吸不 畅者,加紫苏梗、枳壳等;久咳不止者,加党参,白术 等;伴发热者,加桑白皮、黄芩。
1.5 针灸治疗 可选取肺俞、脾俞、太渊、太白、丰隆、合谷,宜
用补发。



不寐,即失眠,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 的病证,常伴头晕、头痛、心悸、健忘等。临床上,病轻 者则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入睡,或时睡时醒 ;病重者则彻夜不眠。不寐主要为机体阴阳不调,气血失 和,使心神不安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