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ssing the Fire(吻火)》梁遇春

合集下载

吻火

吻火

3.作者悼念徐志摩的情感表现有什么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是克制和内敛。可以肯定,徐志摩的意外死亡对作者 的震撼是非常强烈的,否则他不会撰文悼念。但作者在文中却 仿佛要做“冷血动物”,并没有放任内心情感自由流淌,只是 以素朴无华的笔墨“不动声色”地刻画了徐志摩的眼睛和动作, 并以此来透视诗人的个性灵魂和精神风采,实现了与诗人心灵 的共鸣和深层次沟通,表现了一位精神知音对徐志摩的特殊情 感。本文正收到了“道是无情却有情”、“此时无声胜有声” 的艺术效果。
4.请对最后一段作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三个段落文笔优美,但毕竟许多人也是可以写出的。惟 有最后一段别人想不到,而且只有一句:“这一回在半空中他 对于人世的火焰作最后的一吻了。”突然作结,仿佛留下了绕 梁的余音,久久不息。这确实是一种奇想,借火抽烟是与火亲 近,用嘴用唇,现在是轰隆一声巨响,徐志摩全身在烈火中腾 空而起,与火融为一体了!这种壮烈的场面,如果作者不是一 样具有“吻火”精神的人,就单见火葬的酷烈,哪能联想出人 生的神奇,铺陈出这样一句火热的文字呢?
那双银灰色的眸子。”文章开篇即告诉我们,作者是通过对与
诗人交往的所有情景进行筛选后,才把聚光镜头对准了诗人眼 睛的。作者先说诗人的眼睛是“银灰色的”,紧接着又予以否 定。其实,这既是作者的错觉,又是作者最真实的感觉。参悟 人生真谛、探索宇宙奥秘的“惊奇的眼神”,是诗人眼睛的神 韵,也是导致作者产生错觉的根本原因。无论是对“人世的悲 欢”“自然的美景”还是“日常的琐事”,诗人都对其充满 “惊奇”,这就是诗人眼睛的魅力、与众不同之处,从而塑造 了独特的诗人形象。

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疑难点知识点归纳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Kissing the Fire(吻火)合欢树

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疑难点知识点归纳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Kissing the Fire(吻火)合欢树

-8-
Kissing the Fire(吻火) 合欢树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Y H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2.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 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 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 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11-
Kissing the Fire(吻火) 合欢树
Y H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合欢树——成长的见证者 史铁生的作品一向以清淡悠远见长,《合欢树》正体现了这一点。 全文思绪飞扬,笔致灵动,以“合欢树”为中心意象却并不拘泥,以“母 亲”为着力点却又时时荡漾开去,构思平朴自然又不落俗套,充分体 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间段:母亲生前与母亲逝世之后。在抒 写母亲生前场景的时候,作者以十年为一个分界线,描述了大量母 子相伴的生活细节,三个场景,三种情形,三种心绪。“我”由一个不 懂事的小男孩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够把握自己生活的铮铮汉子,母亲 的潜移默化之功不可忽视;母亲历尽沧桑,默默地将命运对儿子的 沉重打击转移到自己身上,母爱日趋博大深沉。正当儿子对母亲的 理解与母亲对儿子的爱达到成熟之际,一切却因母亲的逝世戛然而 止。
-14-
Kissing the Fire(吻火) 合欢树
Y H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2-3-2《Kissing the Fire(吻火)》《合欢树》

2-3-2《Kissing the Fire(吻火)》《合欢树》

【略读】《Kissing the Fire(吻火)》《合欢树》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B.“产生了 对职场生活的厌倦”是对文中“是她职场生活中不曾经历 的”的曲解; C.“表现出作者对城市和农村相反的情感态度” 属无中生有。
【答案】 BC
【略读】《Kissing the Fire(吻火)》《合欢树》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 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 D 级。 可从“内容“艺 术”等方面赏析作答。
【略读】《Kissing the Fire(吻火)》《合欢树》
散文部分 第三单元
一粒沙里见世界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经典晨读
语林趣话 方法警示探究
高考导航
随堂练习
课前预习
课后强化作业
【略读】《Kissing the Fire(吻火)》《合欢树》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经典晨读
【略读】《Kissing the Fire(吻火)》《合欢树》
【略读】《Kissing the Fire(吻火)》《合欢树》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命题立意:本题涉及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体 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等能力。 要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分析归纳。
【略读】《Kissing the Fire(吻火)》《合欢树》
【略读】《Kissing the Fire(吻火)》《合欢树》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吻火》教案新人教版选修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吻火》教案新人教版选修
周作人说:“中国新诗已有十五六年的历史,可是大家都不大努力,更缺少锲而不舍地继续努力的人,在这中间志摩要算是唯一的忠实同志。”
梁实秋则认为:“志摩的天才在他的散文里表现最清楚最生动。”
沈从文号召:“纪念志摩的唯一方法,应当是扩大我们个人的人格,对世界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爱。”
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最为精妙——
2、通过分析梁遇春所写徐志摩眼神、语言的细节和所表现徐志摩积极地人生态度,学习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徐志摩亲吻人生火焰、投身人生火焰的生活热情,学习徐志摩的人生态度。




1、通过分析梁遇春笔下的徐志摩的特点,进一步了解诗人、学者徐志摩。
2、通过分析梁遇春所写徐志摩眼神、语言的细节和所表现徐志摩积极地人生态度,学习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4、作者把徐志摩坠机身亡的悲惨事件想象成“对于人世的火焰作最后的一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你怎样理解这一想象?
作者以极为奇特的想象,为第三节的理性思考做出了最佳注脚,把意外失事的悲惨事件想象为徐志摩诗意人生的最壮丽的升华和最彻底的“圆满”。
如同只有李太白才配入水捉月而死一般,只有他这样的喜爱“飞翔”和“云游”的人,才配得上这样的归去方式。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一生追求爱情、自由的浪漫诗人以诗意的归去方式结束了诗意的人生。
在原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解答问题。
自读第二段,
结合语境理解句义。
朗读课文地三四段,
理解深意。
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
班内交流。
再读课文,
感受深情。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感受梁遇春与徐志摩的心灵共鸣和深层沟通,感受徐志摩惊奇的眼神和亲吻人生的灵魂世界,也感受徐志摩亲吻人生之火投身人生烈焰的积极人生态度。

梁遇春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梁遇春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梁遇春(1906—1932) 生平简介主要作品
福建闽侯人。

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

1928年秋毕业后曾到上海暨南大学任教。

翌年返回北京大学书馆工作,后因染记性猩红热,猝然去世。

文学活动始于大学学习期间,主要是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和写作散文。

译作多为英国的,亦有俄罗斯、波兰等国家的。

从1926年始陆续在《语丝》、《奔流》、《骆驼草》、现代文学》、《新月》等刊物上发表散文,后大部分入《春醪集》和《泪与笑》。

数量虽不多,但善于从“漫话絮语”中表达对社会、人生的观察、思考。

散文的艺术个明,深受英国随笔影响,在五四以来的散文作品中独树一帜。

[著作书目]
春醪集(散文集)1930,北新
泪与笑(散文集)1934,开明
梁遇春散文选集1983,百花
[翻译书目]
近代坛论(论文)英国狄更生著,1929,上海春潮书局
英国诗歌选1931,北新
草原上(小说)苏联高尔基著,1931,北新
荡妇自传(小说)英国笛福著,,1931,北新;再版改名《摩尔?弗兰德斯》,1982,人文
红花(小说)俄国迦尔逊著,1931,北新
吉姆爷(小说)波兰康拉德著,1934,商务。

《Kissing the Fire(吻火)》梁遇春

《Kissing the Fire(吻火)》梁遇春
2.作者认为“吻火”精神具有怎样的社会价值?
“我们的生活也该像火焰这样无拘 无束,顺着自己的意志狂奔,才会有生 气,有趣味。我们的精神真该如火焰一 般地飘忽莫定,只受里面的热力的指挥, 冲倒习俗,成见,道德种种的藩篱,一 直恣意下去,任情飞舞,才会迸出火花, 幻出五色的美焰。”
——梁遇春《观火》
“吻火”精神具有怎样的社会价值?
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
• 以上成语多含贬义,表现出火的内涵是什么?

烧灼、破坏、险境、毁灭
学习目标: 1.巩固人物鉴赏方法,了解徐志摩 的人生态度。 2.把握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 法和结构上的特点。
如何鉴赏人物形象
• 鉴赏依据——肖像

行动

语言•神态Fra bibliotek•心理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透过那“惊奇的眼神”,作者揭示 了徐志摩怎样的个性特征?
• 这惊奇的眼神反映出徐志摩对待生活的
一种心态,对人世的悲欢,对自然的美 景,对未知世界,他都是惊奇着,天天 有兴致。这种生活态度使这位浪漫的诗 人时时刻刻对生活充满热情,探索人生 的美好、新鲜。哪怕是面对悲哀,他也 不垂头丧气,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面对。
惊奇、探索、含有无穷情调。
• 希腊人崇尚智慧,他们心目中掌管智
慧的神祗是美丽而神通广大的雅典娜。 没有几个古代文明像希腊一样涌现过 那么多的哲人和圣贤。花开花落,寒 来暑往,月移星动,江河奔腾,希腊 人总是困惑于大千世界的捉摸不定, 乐于探求亘古不变的真理。智者们灵 光闪动,思索不竭,格拉底、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和色诺芬就是在这种条件 下纷纷摘取了智慧王国的桂冠。

情节
• 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

kiss the fire (吻火)

kiss the fire (吻火)
Kissing The Fire 吻火
梁遇春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徐志摩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新知初探
一、读准字音 虔(qiá n)诚 胯(kuà )上
侥(jiǎo)幸 眸(mó u)子
二、通读全文,理清思路,快速找出 文中写了哪两个特写镜头? ①徐志摩的一双银灰色的眸子和惊奇的 眼神
问题探究 1、文中怎样回想“志摩”先生的?
2、“惊奇的眼睛”和“吻火”的动作有什么 联系? 3、文章为什么以“吻火”为题目? 4、为什么作者说“回想起志摩先生„„那双 银灰色的眸子”? 5、透过那“惊奇的眼神”,作者揭示了徐志 摩怎样的个性特征? 6、在徐志摩“吻火”的动作中,我们又可以 窥探到诗人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
作者简介
梁遇春
梁遇春,福建闽侯人。1924年入北京大学 英文系,1928年毕业后任教于北京大学。 大学期间开始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其中《 英国小品文选》《英国诗歌选》尤为当时 青年读者所喜爱。并出版散文集《春醪集 》《泪与笑》等。其作品多致力于人生探 索与内心世界的剖析,既对现实的黑暗和 灵魂的堕落充满愤怒,有热忱地追求理想 的境界与健全的人性。
再别康桥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徐志摩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KissingtheFire(吻火)

KissingtheFire(吻火)
2.多音字(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
神秘( mì ) 秘 秘鲁( Bì)
丧气( sànɡ ) 丧 出丧( sānɡ )
胆量(liànɡ) 量 量杯(liánɡ)
腐臭( chòu ) 臭 乳臭( xiù )
二、字形辨认(用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谜( 猜谜 )
遍( 遍地 )
眯( 眯缝 )
煸( 干煸 )
焰(火焰 ) 陷( 沦陷 )
3.本文写了徐志摩“银灰色的眸子”和“吻火”的动作,两者 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银灰色的眸子”,即徐志摩对生活惊奇的眼神。 惊奇是“吻火”的原动力,“吻火”是惊奇的彻底表现。
没有充满惊奇的“银灰色的眸子”,就没有“吻火”的惊 人之举。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作者把徐志摩坠机身亡的悲惨事件想象 成“对于人世的火焰作最后的一吻”的理解。 参考答案:作者以极为奇特的想象,为徐志摩“吻人生之火” 的人生态度作了最佳注脚,把意外失事的悲惨事件想象为徐志 摩诗意人生的最壮丽的升华和最彻底的“圆满”。 5.总结本文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文章通过对徐志摩的灵魂世界的刻画,表现了作者 对“隔江观火”的人生态度的否定和对“吻着人生的火”的积 极人生态度的赞美。
4.文艺创作从过去对传统经典﹒敬而﹒远﹒之﹒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僵化 极端,到专门颠覆经典以耸人听闻的极端,有悖于“提高民族 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的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要求。 ( ) 答案:×。敬而远之:表示尊敬,但不愿接近。根据句中的信 息“不敢越雷池半步”可知,过去人们对经典是持敬重、崇拜 的态度,用“敬而远之”不合语境。
2.为了遥远的2018年世界杯预选赛,国足要认真努力完成剩下 的比赛;但经历了一场惨痛的失利,国脚们都是一副﹒垂头﹒丧﹒气﹒ 的样子。 ( ) 答案:√。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样子。语境 中强调的是国脚们遭遇挫折而情绪低落,符合语境。

21-22版:文本助读 Kissing the Fire(吻火)(步步高)

21-22版:文本助读 Kissing the Fire(吻火)(步步高)

Kissing the Fire(吻火)常识积累1.作者简介梁遇春(1904—1932),福建闽侯人。

1924年入北京大学英文系,1928年毕业后任教于上海暨南大学、北京大学。

大学期间开始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有译作二十余种,其中《英国小品文选》《英国诗歌选》尤为当时青年读者所喜爱。

2.背景探寻徐志摩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新月派”的代表人物。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的飞机在济南郊外党家庄附近的开山失事。

胡适、周作人、郁达夫、梁实秋等众多作家都发表过悼念文章或哀辞挽联,以不同方式纪念这位“新月派”的灵魂人物。

胡适的《悼念志摩》、凌叔华的《志摩真的不回来了吗?》都是其中颇具影响的代表性文章。

从相关资料来看,梁遇春和徐志摩似乎并无非常密切的交往,他的悼念文章却另辟蹊径,别具一格,从数量极为可观的“悼徐”文章中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这与作者独特的角度选择、高超的艺术功力是分不开的。

名言警句梁遇春经典语录1.每回看到人们的流泪,不管是失恋的刺痛,或者丧亲的悲哀,我总觉得人世真是值得一活的。

——《泪与笑》2.青春之所以可爱也就在它给少年以希望,赠老年以惆怅。

——《春醪集》3.“最难风雨故人来”,阴森森的天气使我们更感到人世温情的可爱,替从苦雨凄风中来的朋友倒上一杯热茶的时候,我们很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心境。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人类真是只有从悲哀里滚出来才能得到解脱,千锤百炼,腰间才有这一把明晃晃的钢刀,“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

——《春雨》4.我们从摇篮到坟墓也不过是一条道路,当我们正寝以前,我们可说是老在途中。

途中自然有许多的苦辛,然而四围的风光和同路的旅人都是极有趣的,值得我们跋涉这程路来细细鉴赏,除开这条悠长的道路外,我们并没有别的目的地,走完了这段征程,我们也走出了这个世界,重回到起点的地方了。

——《途中》早夭才子的神奇写照——现代散文家梁遇春《吻火》鉴赏“志摩和我”,这是纪念诗人徐志摩的热门话题,在千百篇回忆文章中,《吻火》真可算是一篇神秀奇采、花树独放的美文,它如一首诗、一首绝唱,一尊带火的希腊雕像,使人如浴光起飞于斑斓的意境和摄人的诗魂之中,禁不住咨磋而长叹:“离形得似,庶几斯人!”(司空图《诗品》)是的,所谓“离形得似”,则是中国艺术传神写照的绝技,离开外观环境的完全工整和几何型直线结构,大片虚白,“舍形而悦影”,结果以曲线点染得到最真实、最微妙、最富动感的生命写照。

梁遇春:KISSINGTHEFIRE(吻火)

梁遇春:KISSINGTHEFIRE(吻火)

梁遇春:KISSINGTHEFIRE(吻火)
回想起志摩先生,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他那双银灰色的眸子。

其实他的眸子当然不是银灰色的,可是我每次看
见他那种惊奇的眼神,好象正在猜人生的谜,又好象正在一叶一叶揭开宇宙的神秘,我就觉得他的眼睛真带了一
些银灰色。

他的眼睛又有点象希腊雕像那两片光滑的,仿佛含有无穷情调的眼睛,我所说银灰色的感觉也就是这
个意思罢。

他好象时时刻刻都在惊奇着。

人世的悲欢,自然的美景,以及日常的琐事,他都觉得是很古怪的,从来没有
看见过的,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

所以他天天都是那么有兴致(Custo),就是说出悲哀的话时候,也不是垂头丧气,厌倦于一切了,却是发现了一朵“恶之华”,在那儿惊奇着。

三年前,在上海的时候,有一天晚上,他拿着一根纸烟向一位朋友点燃的纸烟取火,他说道:“Kissingthefire”,这句话真可以代表他对于人生的态度。

人世的经验好比是一团火,许多人都是敬鬼神而远之,隔江观火,拿出冷
酷的心境去估量一切,不敢投身到轰轰烈烈的火焰里去,因此过个暗淡的生活,简直没有一点的光辉,数十年的
光阴就在计算怎么样才会不上当里面消逝去了,结果上了个大当。

他却肯亲自吻着这团生龙活虎般的烈火,火光
一照,化腐臭为神奇,遍地开满了春花,难怪他天天惊异着,难怪他的眼睛跟希腊雕像的眼睛相似,希腊人的生活就像他这样吻着人生的火,歌唱出人生的神奇。

这一回在半空中他对于人世的火焰作最后的一吻了。

梁遇春作品——精选推荐

梁遇春作品——精选推荐

梁遇春梁遇春(1906~1932),福建闽侯人,别署驭聪,又名秋心,1906年出生于福州城内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18年秋考入福建省立第一中学(今福州第一中学)。

1922年暑假始,梁遇春先入北京大学预科,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于1928年毕业,因成绩优秀,留系里任助教。

后由于政局动荡,北大工作陷入停顿状态,梁即随温源宁教授赴上海暨南大学任教。

1930年又与温源宁同返北大,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负责管理北大英文系的图书,兼任助教。

1932年夏因染急性猩红热,猝然去世,年仅27岁。

梁遇春在大学读书期间,就开始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并兼写散文,署名梁遇春,别署秋心、驭聪、蔼一等。

他的译著多达二、三十种,多是英国的,也有俄罗斯、波兰等东欧国家的,其中以(英)《小品文选》、《英国诗歌选》影响较大,成为当时中学生喜好的读物。

他的散文则从1926年开始陆续发表在《语丝》、《奔流》、《骆驼草》、《现代文学》及《新月》等刊物上;其中绝大部分后来集成《春醪集》(1930年)和《泪与笑》(1934年)出版。

他的散文总数不过五十篇,但独具一格,在现代散文史上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堪称一家。

好友冯至称他足以媲美中国唐代的李贺,英国的济慈,德国的诺瓦利斯。

尽管梁遇春不是诗人,他的散文却洋溢着浓浓的诗情,成就虽不能与这几位短命的诗人相比,然而短短六年的丰富著述证明他们的才情与勤奋。

编辑本段个人作品著作书目:《春醪集》(散文集)1930,北新;《泪与笑》(散文集);1934,开明;《梁遇春散文选集》1983,百花;《春醪集梁遇春——《春醪集》》1序2讲演3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一)4醉中梦话(一)5“还我头来”及其他6人死观7查里斯`兰姆评传8文学与人生9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二)10文艺杂话11醉中梦话(二)12谈“流浪汉”13“春朝”一刻值千金14“失掉了悲哀”的悲哀《泪梁遇春——《泪与笑》与笑》1泪与笑2天真与经验3途中4论知识贩卖所的伙计5观火6破晓7救火夫8她走了9苦笑10坟11猫狗12这么一回事13无情的多情和《梁遇春散文选集》多情的无情14毋忘草15黑暗16一个“心力克”的微笑17善言18KISSING THE FIRE(吻火)19第二度的青春20又是一年春草绿21春雨22GILES LYTTON STRACHEY,1880-1932编辑本段人物评价梁遇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被忽略的角色,在短短27年的生命里,他只给我们留下了37篇小品文和二三十部译作。

《Kissingthefire(吻火)》作者简介

《Kissingthefire(吻火)》作者简介

梁遇春
梁遇春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师从叶公超等名师。

其散文风格另辟蹊径,兼有中西方文化特色。

在26年人生中撰写多篇著作,被誉为“中国的伊利亚”。

梁遇春(1906~1932),福建闽侯人,别署驭聪,又名秋心,民国散文家,1906年出生于福州城内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18年秋考入福建省立第一中学(今福州第一中学)。

1922年暑假始,梁遇春先入北京大学预科,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于1928年毕业,因成绩优秀,留系里任助教。

后由于政局动荡,北大工作陷入停顿状态,梁即随温源宁教授赴上海暨南大学任教。

1930年又与温源宁同返北大,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负责管理北大英文系的图书,兼任助教。

1932年夏因染急性猩红热,猝然去世,年仅27岁。

梁遇春在大学读书期间,就开始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并兼写散文,署名梁遇春,别署秋心、驭聪、蔼一等。

他的译著多达二、三十种,多是英国的,也有俄罗斯、波兰等东欧国家的,其中以(英)《小品文选》、《英国诗歌选》影响较大,成为当时中学生喜好的读物。

他的散文则从1926年开始陆续发表在《语丝》、《奔流》、《骆驼草》、《现代文学》及《新月》等刊物上;其中绝大部分后来集成《春醪集》(1930年)和《泪与笑》(1934年)出版。

他的散文总数不过五十篇,但独具一格,在现代散文史上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堪称一家。

好友冯至称他足以媲美中国唐代的李贺,英国的济慈,德国的诺瓦利斯。

尽管梁遇春不是诗人,他的散文却洋溢着浓浓的诗情,成就虽不能与这几位短命的诗人相比,然而短短六年的丰富著述证明他们的才情与勤奋。

KissingtheFire(吻火)

KissingtheFire(吻火)

4、“惊奇的眼睛”和“吻火”的动作 有什么联系?
答:文章前两节主要写诗人的眼睛,后两 节主要写“吻火”的动作。对诗人徐志摩 而言,“惊奇”的眼睛和“吻火”的行为 是互为表里的,对人生的“惊奇”是“吻 火”的动力,“吻火”的行动是“惊奇” 最彻底的表现。没有“惊奇”的眼睛,就 没有“吻火”的惊人之举。文章前后两部 分在“人生态度”的层面上实现了有机 “对接”。
惊奇的眼神 第二个,借火的细节
“吻火”的动作
三、交流展示(议、展、疑) 探究一:透过他那“银灰色的眸子”,
作者揭示了徐志摩怎样的个性特征? 探究二:从“吻火”的动作中,我们可
以感受到诗人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对 诗人的态度如何?
探究三:作者为什么推崇徐志摩“吻火 ”的精神?
希腊人崇尚智慧,他们心目中掌管智 慧的神祗是美丽而神通广大的雅典娜。 没有几个古代文明像希腊一样涌现过 那么多的哲人和圣贤。花开花落,寒 来暑往,月移星动,江河奔腾,希腊 人总是困惑于大千世界的捉摸不定, 乐于探求亘古不变的真理。智者们灵 光闪动,思索不竭,苏格拉底、柏拉 图、亚里士多德和色诺芬就是在这种 条件下纷纷摘取了智慧王国的桂冠。
悼志摩诗人
虞琰 原野布满了狂风, 狂风吹起了灰尘: 痛快的飞腾、喊叫与奔跑, 是这一个走掉了的诗人! 关外布满了马蹄, 马蹄踏断了草颈。 这时应当有千百万首诗, 我们在需要一个诗人!
蔡元培先生挽联最为精妙——
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 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 乐土;
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坐卧也 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 畏途。
2、从“吻火”的动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诗人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对诗人的态 度如何?
析:“火”在这里比喻人生(人世的经验)

吻火ppt (3)

吻火ppt (3)

4、作者把徐志摩坠机身亡的悲惨事件 想象成“对于人世的火焰作最象,把意外失事的悲惨事 件想象为徐志摩诗意人生的最壮丽的升华和最 彻底的“圆满”。 如同只有李太白才配入水捉月而死一般,只有 他这样的喜爱“飞翔”和“云游”的人,才配 得上这样的归去方式。一生追求爱情、自由的 浪漫诗人以诗意的归去方式结束了诗意的人生。
凌书华《志摩真的不回来了吗?》

我就不信,志摩,像你这样一个人肯在这时候抛 下我们走。平空飞落下来解脱得这般轻灵,直像 一朵红山棉辞了枝柯,在这死的各色方法中也许 你会选择这一个,可是,不该是这时候!莫非你 (我想在云端里真的遇到了上帝,那个我们不肯 承认他是万能主宰的慈善光棍),他要拉你回去, 你却因为不忍甩下我们这群等待屠宰的羔羊,凡 心一动,像久米仙人那样跌落下来了?我猜对了 吧, ……我猜对了,志摩?……你真的不会回 来了吗?

写作手法
以小见大 ——小处着墨,大处着眼 “借一斑而略知全貌,以
一目尽传神” 鲁迅
——
19、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1、理想是反映美的心灵的眼睛。 22、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便有了文明。 2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25、有理想的、充满社会利益的、具有明确目的生活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和最有意义的生活。 26、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 27、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 28、在理想的最美好的世界中,一切都是为美好的目的而设的。 29、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30、生活不能没有理想。应当有健康的理想,发自内心的理想,来自本国人民的理想。 31、理想是美好的,但没有意志,理想不过是瞬间即逝的彩虹。 3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种精神可以鼓励人们摆脱世俗 的束缚,追求自由生活。
“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 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 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 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单纯的信仰。 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 ‘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胡适《追悼志摩》
志摩这人很可爱,他有他的主张,有 他的派路,或者也许有他的小毛病,但是他 的态度和说话总是和蔼真率,令人觉得可亲 近,凡是见过志摩几面的人,差不多都受到 这种感化,引起一种好感……这个年头儿, 别的什么都有,只是诚实却早已找不到,便 是爪哇国里恐怕也不会有了罢,志摩却还保 守着他天真烂漫的诚实,可以说是世所希有 的奇人了。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 评》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 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1926年,徐志 摩与陆小曼(同为 第二次婚姻)结婚。
婚礼上得到徐 志摩的老师梁启超 咒骂般的证婚词。
1931年11月19日, 由南京乘飞机到北 平,飞机因遇大雾 在济南附近触山, 燃起大火,徐志摩 遇难, 终年35岁。
1915年(18岁),由家庭包办,与上 海巨富张润之之女张幼仪(15岁)结婚。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 学,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
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 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创作上 追求回归“单纯的自然,完美的 梦境” 。
徐志摩在旅英期间邂逅了林徽因,被她出众
.透过那“惊奇的眼神”,作者揭示 了徐志摩怎样的个性特征?
• 这惊奇的眼神反映出徐志摩对待生活的
一种心态,对人世的悲欢,对自然的美 景,对未知世界,他都是惊奇着,天天 有兴致。这种生活态度使这位浪漫的诗 人时时刻刻对生活充满热情,探索人生 的美好、新鲜。哪怕是面对悲哀,他也 不垂头丧气,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面对。

• 热火朝天 :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
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
• 燎原烈火: 好象大火在原野上燃烧,使人无法
接近。比喻不断壮大,不可抗拒的革命力量。 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火:火星。
以上成语都是褒义词,表现的火的内涵是什么?
温暖、光明、热烈、生命力
• 性烈如火: 性:性情,脾气。形容性情暴躁。 • 飞蛾扑火:比喻自取灭亡。 • 油煎火燎 :形容痛苦或焦灼。 • 解衣包火 :比喻不解决问题,只招致危险。 • 抱火寝薪: 抱火:捧着火种;寝薪:睡在柴草堆上。
2.作者认为“吻火”精神具有怎样的社会价值?
“我们的生活也该像火焰这样无拘 无束,顺着自己的意志狂奔,才会有生 气,有趣味。我们的精神真该如火焰一 般地飘忽莫定,只受里面的热力的指挥, 冲倒习俗,成见,道德种种的藩篱,一 直恣意下去,任情飞舞,才会迸出火花, 幻出五色的美焰。”
——梁遇春《观火》
“吻火”精神具有怎样的社会价值?
——周作人《志摩纪念》
本文结构上的特点:结构严谨,构思严密
原动力
“惊奇的眼神”有什么联系? “吻火”的动 作
最彻底的表现
人物素材积累:
你那“银灰色”的眼睛,好像正在猜人 生的谜语,又好像正在一页一页揭开宇宙 的神秘。你的心灵革命的怒潮,尽情冲泻 在康桥妩媚河的两岸;你恰如一朵轻灵的 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你是那 只娇艳的黄鹂,“冲破浓密,化一朵彩 云”;你 亲吻那团炽热的火焰,坦然面对 灾难祸患,人生尽显热烈绚丽! (热爱生活、追求自由)
比喻危机潜伏,人安于险境而不自知。也比喻危机即将 出现。 抱火厝薪: 厝:同“措”,置放。薪:柴火。把火放 在柴草底下。比喻危机即将出现。
• 明火执仗: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原指公开抢劫。后比
喻公开地、毫不隐藏地干坏事。
• 火中取栗: 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 隔岸观火: 隔着河看人家着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
“吻火”的精神内涵
在徐志摩“吻火”的动作中,我们又可以窥 探到诗人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的态度如何?
“火”在这里比喻人生(人世的经验)。 “火(人生)” 的两面性
明亮、温暖、热烈、生命力 烧灼、破坏、险境、 毁灭
这个动作不仅表现出徐志摩对光明、热烈的挚爱, 也表现出他对灾难、毁灭的坦然,这种积极乐观 的人生态度是如此浪漫、壮烈、新奇,它被作者 化做“吻火”这一形象的比喻,表现作者对诗人 的由衷赞美。
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
• 负薪救火: 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
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 刀山火海 :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 玩火自焚: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
的还是自己。
• 火中取栗: 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
得。
• 隔岸观火: 隔着河看人家着火。比喻对别人的
徐志摩的人生历程
• 感情: 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
• 学业: 法学——历史——政治经济学
• 创作:
单纯的自然、完美的梦境——关 照社会现实、关注下层人民
• 感情:叛逆,追求爱情、自由


• 学业:率性
的 生


• 创作:创新

作者为什么推崇徐志摩“吻火”的精神?
1.当时的人们以一种怎样的心态在生活? 敬鬼神而远之 隔江观火 冷酷的心境 不敢投身到轰轰烈烈的火焰里去 暗淡的生活
甜的忧愁------
其匹的。而隐在诗后面的
沙扬娜拉!
态度则无疑是:既然岁月
荏苒,光阴似箭,我们更
应该以审美的态度,对待
每一寸人生!
黄鹂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 有人 说。 翘着尾尖, 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 像是春光, 火焰,像是热 情。
诗的第一节写黄鹂飞来, 极为生动地画出了黄鹂疾 飞而来默立于树的神采, 并表现了诗人久蛰性灵的 瞬间解脱的欢乐。

情节
• 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

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

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找出文中能体现诗人个性气质的两个 “特写镜头”
•1.2段中描写徐志摩的一双银灰色
的眸子,和他那种惊奇的眼神。
•3段写了徐志摩点烟时向人借火的
细节,和“吻火”的动作。
高明的作家都善于描写眼睛
林黛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Kissing the fire
吻火
梁遇春
• 如火如荼:荼:茅草的白花。象火那样红,象荼那样白。
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 气氛热烈。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比喻富有生命力的事物, 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
•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不畏痛苦、义无反顾、不断追求、
提升自我的执着精神。
多 愁 善 感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
敏锐的洞察力,爱憎分明
康大叔:一个还回头看他,样子不甚 分明,但很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 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
贪婪凶狠
眼睛的神韵 徐志摩的眼睛不是银灰色 的,作者却说“我记得最清楚 的是他那双银灰色的眸子”, 请依据作者的描述,说说“银 灰色”代表的含义。
这首诗写的是黄鹂,匆匆 飞来飞走的黄鹂是诗人眼 前所见,而希望和失望交
等候它唱, 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 但它一展翅,
织的情怀却是诗人胸中所 藏之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此诗所表现的就是对那么
它飞了,不见了, 没了 - 一种冲破牢笼、高飞远走,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 去度自由轻快生涯的渴求。
情。
赠日本女郎
这诗是简单的,也是美丽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 的;其美丽也许正因为其
柔,
简单。诗人仅以廖廖数语,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 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 声珍重,
便构建起一座审美的舞台, 将司空见惯的人生戏剧搬 演上去,让人们品味其中 亘古不变的世道人情!这 一份驾诗驭词的功力,即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 使在现代诗人中也是罕有
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
• 以上成语多含贬义,表现出火的内涵是什么?

烧灼、破坏、险境、毁灭
学习目标: 1.巩固人物鉴赏方法,了解徐志摩 的人生态度。 2.把握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 法和结构上的特点。
如何鉴赏人物形象
• 鉴赏依据——肖像

行动

语言

神态

心理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惊奇、探索、含有无穷情调。
• 希腊人崇尚智慧,他们心目中掌管智
慧的神祗是美丽而神通广大的雅典娜。 没有几个古代文明像希腊一样涌现过 那么多的哲人和圣贤。花开花落,寒 来暑往,月移星动,江河奔腾,希腊 人总是困惑于大千世界的捉摸不定, 乐于探求亘古不变的真理。智者们灵 光闪动,思索不竭,格拉底、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和色诺芬就是在这种条件 下纷纷摘取了智慧王国的桂冠。
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苦苦地追求林徽因,1922 年3月(25岁)与发妻张幼仪离婚。
但林徽因经过理智地思索,离开了志摩……
1923年3月(26岁), 回国后发起成立“新月 社”。同时在北京大学英 文系任教。
徐志摩在“五四”精神 的影响下,作为新月派的一 位主要诗人,他的创作关照 社会现实,关注下层人民, 体现出时代的特点。
• 真金不怕火 :比喻正确的事物经得住考验。 • 火烛银花 :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
灿烂夜景。
• 赴汤蹈火:喻不怕任何艰险。 •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点儿小火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
起来。比喻小事可以酿成大变。也比喻新生事物开始虽 然弱小,但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向;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