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ssing the Fire(吻火) 精品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issing the Fire(吻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品通过“小”事物展示“大”境界,通过“灰色”的眼睛和“吻火”的动作来表现徐志摩的个性风采;学习本文想象和对比手法的运用;品味作品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2.情感态度与世界观:理解徐志摩的人生态度;欣赏本文由一个微小的动作细节入手,展现人物独特的精神世界和人格魅力的表现技巧,理解现代散文“小”与“大”的关系。【教学方法】

理清文章的写作脉络,整体把握课文结构;诵读法点拨与探究结合读写结合。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梁遇春(1906~1932),福建闽侯人,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1928年秋毕业后曾到上海暨南大学任教。翌年返回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后因染急性猩红热,猝然去世。文学活动始于大学学习期间,主要是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和写作散文。梁遇春在大学读书期间,就开始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并兼写散文,署名梁遇春,别署秋心、驭聪、蔼一等。他的译著多达二、三十种,多是英国的,也有俄罗斯、波兰等东欧国家的,其中以(英)《小品文选》、《英国诗歌选》影响较大,成为当时中学生喜好的读物。他的散文则从1926年开始陆续发表在《语丝》、《奔流》、《骆驼草》、《现代文学》及《新月》等刊物上;其中绝大部分后来集成《春醪集》(1930年)和《泪与笑》(1934年)出版。他的散文虽然总数不过五十篇,但是另辟蹊径,独具一格,在现代散文史上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堪称一家。二、认识人物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汉族,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1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3

1 / 7

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

法等国。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和胡适、闻一多等人创立“新月书店”、创办《新月》杂志。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

历英、美、日、印等国。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

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

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大雾在济南附近触山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东),故飞机失事,因而遇难。更为巧合的是,失事飞机叫“济南号”。蔡元培为其写挽联:“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迳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

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新月》月刊、《诗刊》等杂志先后推出过《志摩纪念号》专刊。甚至对新文学颇有成见的《学衡》杂志也出版过纪念专辑。陆小曼、胡适、周作人、郁达夫、梁实秋、杨振声、韩湘君、方令孺、储安平、何家槐、赵景深、张若谷、陈梦家、方玮德、梁镇、朱湘、程鼎鑫、

虞岫云、陆费逵、舒新城等众多作家都发表过悼念文章或哀辞挽联,以不同方式纪念这位

“新月派”的灵魂人物。胡适的《悼念志摩》、凌叔华的《志摩真的不回来了吗?》都是其

中颇具影响的代表性文章。

学习词语眸(móu)子,琐(suǒ)事,估量(liáng),火焰(yàn),相似(sì),垂头丧(sànɡ)气。

《吻火》撷取两个特写镜头,展示徐志摩独特的个性风采。品读这两个特写镜头的深层

含义应该作为教学的重点。

三、通读全文,理清思路。

说说,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精选了两个典型的侧面来展示诗人灵魂和风采。

快速准确地找出文中写了哪两个特写镜头。

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方面也很成功。“Kissing the fire”是徐志摩在日常生活中

脱口而出的幽默玩笑语言,却能很好地展示徐志摩的个性风采,如出洋留学时间较长,生活

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比较“洋化”,对英语造诣颇高,从口头到文字时常常穿插英文等等,都

非常

2 / 7

徐志摩的眼睛不是银灰色的,作者为什么说“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他那双银灰色的眸子”?

明确:开宇宙的神秘;他的眼睛像希腊雕像那含有无穷情调的眼睛。

透过那“惊奇的眼神”,作者揭示了徐志摩怎样的个性特征?

明确:美景,对未知世界,他都是惊奇着,天天都有兴致。这种生活态度使这位浪漫的

诗人时时刻刻对生活充满热情,探索人生的美好、新鲜。哪怕是面对悲哀,他也不垂头丧气。

点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者写人首选眼睛:“回想起志摩先生,我记得最清楚的是

他那双银灰色的眸子。”文章开篇即告诉我们,作者是通过对与诗人交往的所有情景进行筛

选后,才把聚光镜头对准了诗人眼睛的。那么诗人的眼睛究竟有何魅力呢?作者先说诗人的

眼睛是“银灰色的”,紧接着又予以否定。其实,这既是作者的错觉,又是作者最真实的感觉。参详人生真谛、探索宇宙奥秘的“惊奇的眼神”是诗人眼睛的“神韵”,也是导致作者

产生错觉的根本原因。无论是对“人世的悲欢”“自然的美景”还是“日常的琐事”,诗人

都对其充满“惊奇”,这是诗人不同于常人之处。

在徐志摩“吻火”的动作中,我们又可以窥探到诗人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吻火”有

什么深层含义?

“吻火”这一形象的比喻,表现出作者对诗人的由衷赞美。“吻火人世的悲欢”“自然

的美景”还是“日常的琐事”,诗人都对其充满“惊奇”,探索人生的真谛。

点拨:作者用了一半篇幅写徐志摩的眼睛之后,接着,作者又从记忆的仓库出提取出印

象最深刻的一个动作:吻火。这本是诗人玩笑时的幽默语言。作者却慧眼独具,认为“这句

话真可以代表他对于人生的态度”,这就是诗人亲“吻”生活之“火”、投身生活烈焰的精

神境界和人生态度。可见作者的写作角度、选材、结构确实与别人不一般。“惊奇的眼睛”

和“吻火”的动作有什么联系?文章在结构方面有何特点?

明确:文章前两节主要写诗人的眼睛,后两节主要写“吻火”的动作。对诗人徐志摩而言,“惊奇”的眼睛和“吻火”的行为是互为表里的,对人生的“惊奇”是“吻火”的原动力,“吻火”是“惊奇”最彻底的表现。正如文中所写:“难怪他天天惊奇着,难怪他的眼

睛跟希腊雕像的眼睛相似,希腊人的生活就是像他这样吻着人生的火了,歌唱出人生的神奇。”没有充满“惊奇”的迷人之眼,就没有“吻火”的惊人之举。文章前后两部分在“人

生态度

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后一段?

提示:最后一节,作者以极为奇特的想象,为第三节的理性思考做出了最佳注脚,诗人

徐志摩最终死于坠机事故,那惨烈的情景让人目不忍视。但本文却独出新意,把意外失事的

3 /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