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初步形成自护自救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发展实验探究能力。
(2)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初步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
(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教学过程】环节三:灭火的原理三支蜡烛实验提问如何让燃着的蜡烛熄灭分析讨论蜡烛熄灭的原因分析讨论让蜡烛熄灭的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动脑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表达能力环节五:学以致用,联系生活生活中一些失火事件,你的灭火方法是什么,依据的灭火原理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目的让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和说联系起来。
环节六:介绍灭火器介绍灭火器的种类学生思考回答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环节七:如何预防火灾。
火灾发生如何逃生自救播放视频请学生谈,通过视频自己学到的哪些防火灾、逃生自救的方法?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回答教会学生如何预防火灾及火灾中如何自救,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环节七:介绍爆炸 播放伪装者爆炸视频播放面粉爆炸视频观看视频,带着好奇与疑问,分析面粉爆炸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能力环节八:随堂练习播放课件思考回答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环节九:布置作业播放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视频。
关于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板书设计】:燃烧与灭火可燃物 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缺一不可缺一即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三.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四.教学过程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同时补充:实验的改进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任满足其一播放视频,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4、应用5、谈一谈,遇到火灾自救的措施6、理解简易灭火器的原理,了解几种常用灭火器7、小结8、课堂练习9、课外任务:调查与研究。
五、板书设计(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爆炸的含义。
2.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如何防火、防爆。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与反思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一篇:《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与反思《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③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二.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疑点:着火点是否可以降低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合作交流讨论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燃烧的定义及特征引入新课【创设情景】通过PPT课件展示与火有关的图片。
【教师引导】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了解火,用好火显得特别重要。
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观看】【思考并回答】略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复习回顾交流【布置任务】同学们找到了哪些燃烧事例?请与大家交流。
【提问】根据以上事例,同学们能否归纳和描述什么是燃烧?【提问】燃烧具有什么特征?【交流汇报】略【思考并回答】略【思考并回答】略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对燃烧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
燃烧和灭火(教案和教学反思)

教案: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1. 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能够解释燃烧和灭火的基本原理。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燃烧和灭火问题。
教学重点:1. 燃烧的条件:氧气、可燃物、点火源。
2. 灭火的方法:隔离、窒息、冷却。
教学难点:1. 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 实际操作灭火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教材或相关资料。
3. 实物或模型展示。
4. 灭火器材(如灭火器、灭火毯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主题:讨论火灾的危害和灭火的重要性。
2. 分享真实案例:介绍火灾事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燃烧和灭火问题。
二、燃烧的条件(10分钟)1. 讲解燃烧的条件:氧气、可燃物、点火源。
2. 展示实物或模型:通过实物或模型展示燃烧的过程。
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燃烧的条件是否满足时,会发生什么。
三、灭火的方法(10分钟)1. 讲解灭火的方法:隔离、窒息、冷却。
2. 展示实物或模型:通过实物或模型展示灭火的方法。
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不同灭火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火灾。
四、实际操作灭火(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分组使用灭火器材进行实际操作灭火。
2. 指导安全操作: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3. 反馈与评价: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教学反思(5分钟)1. 总结课程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燃烧和灭火的知识。
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燃烧和灭火的理解程度。
3.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思考并讨论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学延伸:1. 进行火场模拟演练,让学生体验灭火过程。
2. 组织学生参观消防局,了解消防设备和灭火操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火灾的危害和灭火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燃烧和灭火问题。
通过讲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学生能够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原理。
实际操作灭火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灭火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课题7.1燃烧和灭火》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课题 1《焚烧和灭火》教课方案一、教课内容剖析1、课标中的内容《焚烧与灭火》隶属课标中的第五部分《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2、教材中的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焚烧和灭火》。
本课题共包括三大内容:焚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
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二、教课对象剖析学生学习本课从前已经有了必定的化学知识累积,对焚烧的现象也有必定的认识,对学习特别是实验研究有较浓重的兴趣。
本课的要点是焚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能够经过研究、剖析总结得出。
三、教课方案思想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质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经过实验研究获取结论。
2、创建条件让学生亲身达成焚烧条件的研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
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术,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在“做科学”的研究实践中逐渐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①认识焚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认识易燃物和易燃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经过活动与研究,学习对获取的事实进行剖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①焚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祸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看法看问题;②经过认识焚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全部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能够使事物依据必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祸,造福人类;③经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加强安全意识。
五、教课的要点和难点1、教课要点:焚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教课难点:(1)焚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实行六、教课过程教学教课活动教课活动设计企图内环节时间容焚烧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经过创建情形使的导新课【创建情形】经过【观看】入PPT 课件展现 3 幅【思虑并与火相关的图片。
回答】略【教师指引】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使用不妥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害。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抱薪救火、釜底抽薪、火上浇油、煽风点火、杯水车薪
(三)小结
1.学习了以上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2.在电视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火灾的报道,为了保护自己,救护他人,我们必须要学会一些火灾中的自救知识。
(四)布置作业
教师个人介绍
学校:滁州市天长市万寿初级中学
【学生】学以致用
【老师】展示图片,火能造福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现在我们能让燃烧发生,能不能根据燃烧的条件让燃烧停止呢?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学生】各小组讨论交流燃烧的蜡烛的熄灭方法及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理?。
【老师】燃烧的蜡烛的熄灭方法及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理
【学生】学生思考方法中存在的共性,总结出灭火的原理。
《燃烧和灭火》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学生课前准备:学生查阅有关灭火方法和着火自救措施方面的资料。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防火安全,珍爱生命,报效祖国。实验1.分别点燃两支来自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烧杯罩住。
实验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实验3用坩埚钳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
【学生】通过讨论归纳燃烧的条件。
【老师】播放书中的实验7-1视频
【师生】归纳燃烧的条件
【老师】燃烧是不是必须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呢?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导入】播放视频《吹不灭的蜡烛》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及反思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单元第一节内容,包含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简介三个方面的内容。
它将使学生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是一单元和二单元中所涉及燃烧知识的提高和加深。
二、学情分析;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对于蜡烛可燃物的燃烧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对于碳、磷、硫、铁等固体可燃物的燃烧又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主动。
所以对于《燃烧和灭火》的学习应该来得更轻松、自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议相结合.教学过程:燃烧条件探究粉尘爆炸探究灭火方法探究学生阐述:火“三角”的“稳定性”,充要条件 学生讨论:只要让这三个条件缺少其中的任意一 个,燃烧就会停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魔术表演】将2体积95%的酒精和1体积水混合。
将 一块棉手帕浸入配好的混合液, 浸透后取出,轻轻拧干, 用镊子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帕。
等酒 精火焰熄灭后,观察,手帕竟然丝毫无损。
想一想,这 是什么原因? 学生思考:酒精在燃烧,手帕没燃烧 带着手帕没燃烧的疑惑进入课堂角色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提问】观赛燃烧中手帕为什么没有燃烧?是什么在燃 烧?【讲述】燃烧: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 化反应叫燃烧。
请同学们在书 125页第一段做上笔记。
【过渡】燃烧必须满足哪些条件呢,现在请同学先看教 学生预习发现问题 课前预习 发现问题材124页预习实验。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燃烧和灭火(课题一)》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2、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
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
教学过程 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问: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
发生需要条件吗?
4、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
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大气中也含有氧气,可不见得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 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那些条件? 引导小组讨论,汇报。 6、归纳小结。 (1)燃烧的定义。 (2)燃烧的条件。 7、思考: (1)如果不往煤炉里添煤,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 为什么? (2)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也不通,炉火还能 继续燃烧吗?为什么? (3)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夹出来,煤能继续 燃烧吗?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8、过渡:燃烧的火会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 是有时也会带来灾难。那么如果发生了火灾,我们应该 怎么灭火呢可以根据所学的燃烧的原理进行思考。 (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根据燃烧的条件,我们应该如何来灭火呢? 2、演示实验 7-1 3、小结:灭火的原理
验。
教学目标 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4、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
证关系。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
学生获得成就感。
1、本课题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化学知识
和生活经验,有自学这一块知识的基础。。
2、本课题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要
求下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 学生学习能
来主动学习为好。重点是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
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使学生感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15篇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1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由学生自行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
上课时,先以小魔术-----魔棒点灯,提起学生的好奇心,紧接着发问,为什么不用火,而用玻璃棒就能点燃酒精灯呢?引发学生思考,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然后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探究,得出结论,然后回过头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知识来揭秘刚才的魔术,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加兴趣和信心。
最后展示火场逃生72字口诀,加强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一些不足:在讲灭火的方法和原理时,让学生自主探究后说出所用的方法及理由,最后将不同的方法按照相同的理由归类,这个学生自己归类,得出结论更好,而不是由我去归类。
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作为了解性内容,就不花费过多的时间去一一讲解,简单提出,然后布置学生课下去看。
还有就是火场逃生72字口诀,改为由学生齐声朗读出来,效果更好,印象更深。
从总体上看,我认为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结合本校的资源设备,结合学生分组实验,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2通过“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的教学,让我体会到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课件等手段的确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从总体上看,我认为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而学生主体作用也有所体现。
初中化学_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课标分析】《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一个部分。
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又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
本节知识上承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下接第八单元金属与矿物,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内容探讨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认识到: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及日常所用的一些方法都是有科学依据的,来源于科学知识和原理。
【教材分析】《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生活中常见的几幅图画入手,体现从远古时代燃烧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到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形象的说明了燃烧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本课题主要目的是研究燃烧的条件和原理,通过实验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认识到: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及日常所用的一些方法都是有科学依据的,来源于科学知识和原理。
本课题内容位于本册教材最后,将化学知识与社会知识相联系,突出化学在科技、生活、社会中的作用,体现了化学的应用价值,体现了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本节内容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实验7-1,得出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2.结合生活实例和燃烧的条件,得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4.通过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学习,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教学难点:通过燃烧条件推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依据新的课程理念,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为出发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实验探究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突破重点难点。
《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精选10篇)

《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精选10篇)《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 1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作为指导思想,并且在课堂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生活实际和知识应用为背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学生熟悉的化学变化——燃烧入手,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燃烧的条件,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通过实践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探究活动的过程。
我也尽量充分的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探究实验、交流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重点、突破难点,调动学生的感官与思维,交互式讨论等教法也使学生有很高的参与度。
总的说来,实验探究课,目标通过探究达到同时得到探究问题的方法。
对教材的处理上,与生活体验相联系,让学生感悟知识来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如:浴室里的资料分析等。
单单就教学过程而言,我的感受还是很深的,把主动权放手给学生,给学习成绩中差的学生带来了机会、点燃了希望、有了用武之地,他们知识面广,思维活跃提出的问题比较尖锐。
比如说: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有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给我们提供可探究的问题。
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知识储备,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能将学生零散的知识点连线成网,再给学生一个张扬自己个性的空间,那么,我们的课就不缺乏亮点,不缺乏继续探究知识的兴趣,感谢这些学生也感谢教材编写者及教研员老师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使我们的教学相长。
这是我这节课最深的感受,也是我今后将要努力的方向。
《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 2在某位教师在上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烧与灭火》这一课题的复习课教学公开课中,当说到灭火的原理时,听到有学生把第三条说成: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而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把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学生为什么把“把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说成“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呢?我们大家都知道,一种物质的着火点是固有的,是一成不变的',是不可能降低的。
可为什么会有学生说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呢?从传授知识的角度来看,如果不是教师在教学时这么说而学生跟着学的话,学生是不可能懂得这么说的。
燃烧和灭火(教案和教学反思)

燃烧和灭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火柴、蜡烛、酒精灯、水、土、灭火器等。
2. 教学课件:燃烧和灭火的相关图片、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火灾新闻,引起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关注。
2. 探究燃烧的条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火柴、蜡烛的燃烧过程,总结燃烧的条件。
3. 学习灭火的方法:讨论灭火的方法,观看灭火器的使用视频,了解各种灭火方法的适用场景。
4. 实践灭火:分组进行灭火实践,运用所学的灭火方法,体验灭火过程。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预防火灾和正确灭火。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燃烧和灭火的知识结构图,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在实践灭火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安全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掌握不扎实,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可以增加火灾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
六、教学延伸1. 探讨燃烧和灭火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森林火灾、化学实验室火灾等。
2. 介绍新型灭火材料和技术,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 强调在生活中注意火灾预防,提高安全意识。
八、课后作业1. 调查身边的火灾隐患,提出整改措施。
2.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火灾事故统计数据及火灾原因分析。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灭火过程中的表现。
3. 学生对火灾预防意识的提高。
十、教学改进1. 针对学生掌握不扎实的知识点,加强课后辅导。
燃烧和灭火(教案和教学反思)

教案: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1. 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能够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着火点。
2. 灭火的方法:隔离可燃物、降低温度、隔绝氧气。
教学难点:1. 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 实际操作灭火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验器材:火柴、蜡烛、水、灭火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燃烧?为什么物质会燃烧?2. 学生回答后,总结燃烧的概念和条件。
二、探究燃烧的条件(10分钟)1. 分组讨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2. 每组汇报讨论结果,总结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着火点。
三、实验演示燃烧(10分钟)1. 演示实验: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燃烧过程。
2. 引导学生观察燃烧时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的作用。
四、学习灭火的方法(10分钟)1. 介绍灭火的原理:隔离可燃物、降低温度、隔绝氧气。
2. 讨论:如何运用灭火原理进行灭火?五、实践操作灭火(10分钟)1. 分组进行灭火实践:使用灭火器、水等方法进行灭火。
2. 引导学生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实验演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了解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对燃烧和灭火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灭火器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操作的训练。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遇到火灾时正确应对。
六、案例分析:火灾事故的原因与教训(10分钟)1. 展示一些火灾事故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
2. 引导学生分析火灾事故的原因,总结教训。
七、火灾应急预案(10分钟)1. 讲解火灾应急预案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制定火灾应急预案。
3. 分组制定本班级的火灾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八、防火安全知识宣传(10分钟)1. 介绍常见的防火措施,如禁止乱扔烟蒂、定期检查电器等。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不可缺少,以前学过氧气的性质,上一章又刚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以及性质,因此,进一步学习燃烧或灭火,既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复习稳固,也加深新的知识体系,从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课题知识体系较为简单,学生对自然及一般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拟熟悉,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也已经了解了局部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肯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肯定的生活经验。
本课题比拟接近生活,学生学习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学习的主要障碍点在于着火点的认识,通常大多数学生理解灭火原理时会把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误认为是降低X的着火点,简单混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通过实验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以及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类比、观察、实验等方法猎取信息;〔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验证和体会生活中的现象。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平安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科学、理性地应对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在讲授(燃烧和灭火)这节课时,我将教材的层现方法做了适当调整,把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局部内容做为一课时来学习,其余内容在下课时学习。
课前我给学生安排了如下任务:查阅有关灭火方法和着火自救措施方面的资料。
课堂上,学生分组商量交流,通过听取其他同学的反驳意见及实验验证等方法对燃烧条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对于灭火方法和着火自救措施,由于学生课前查阅了大量资料,因此获得了大量相关知识,其中某些知识有的学生不太理解,再通过其他同学的解释,解决了他们心中的疑惑。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起到了引导作用,大局部活动都是由学生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对于相关的知识掌握的比拟牢固。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4、结合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剧烈 燃烧的事实及上述实验总结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 素。、。
5、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记住一些燃 烧与爆炸有关的图标
四、达标测试 1、燃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着火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 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 大火,据燃烧的条件填空:曹军的木船是 _______________,木船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 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 白磷着火点为 40℃,红磷着火点为 240℃,它们在 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 二磷易溶于水。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是。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 1 燃烧与灭 火》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化学
教学课例名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 1 燃烧与灭火》
称
燃烧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已经知道
很多促进燃烧和灭火的方法,但还不能从化学反应的角
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生活经验
与化学联系起来。具体地说,就是把学生所知道的促进
别有哪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 课例研究综
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习困 述
难的学生有所提高,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 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 示实验相比,(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 求。
4、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使用时,将灭 火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2、学科:化学 3、年级:九年级 4、课题:燃烧与灭火5、课时:1课时二、教材分析:《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前面已经学习了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碳、磷、石蜡等物质的燃烧,为这一节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同时,本课题对后续续学习“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化学与生活”以及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可以起到铺垫作用。
三、学情分析:燃烧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已经知道很多促进燃烧和灭火的方法,但还不能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化学联系起来。
具体地说,就是把学生所知道的促进燃烧的方法和灭火与化学反应条件有机联系起来,逐步实现从生活走进化学。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参与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设计方案、评价反思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2)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渗透“事物具有两面性”的唯物主义观点。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六、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七、教学用具:石子、纸、蜡烛、火柴、大烧杯、煤块八、教学资源:九、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言】同学们一定听说过“钻木取火”这个成语故事,你肯定充满好奇:原始人真的能通过钻木而取到火种吗?【引入】播放一段视频:是在寒冷的黑夜燃起的一堆温暖的篝火,是多么美好的事呀!火使人温暖,使人安全,使人充满希望。
火都是燃烧的结果,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和灭火(教案和教学反思)

燃烧和灭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掌握灭火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着火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水、沙子等。
2.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火灾案例,引起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关注。
2.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燃烧的条件。
3.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燃烧的条件,演示灭火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灭火过程。
5. 知识巩固: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等形式,检验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掌握。
6.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燃烧和灭火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安全防火意识。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总结燃烧和灭火的知识,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安全防火意识,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火灾防范。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运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火灾新闻报道,引起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关注。
2. 探究燃烧条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燃烧所需条件。
3. 讲解灭火原理:教师讲解灭火的三大原理,并进行演示。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灭火实践,体验不同灭火方法的效果。
5. 知识巩固: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形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和反思

《燃烧及灭火》教学设计和反思秦皇岛市抚宁县大新寨中学李志刚一、设计背景1.课标中的内容《燃烧及灭火》隶属课标中的第五部分《化学及社会发展》中的化学及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2.教材中的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
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方案设计、动手实践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
二、设计描述【教学目标】知识及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过程及方法:通过对磷燃烧的探究,培养学生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通过对燃烧的研究,让学生了解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它,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探究。
难点:激发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实验用具】:纸杯两个(一个装水,一个干燥),酒精灯个,木条个,小煤块个,短蜡烛个,烧杯个,火柴个,白磷,红磷,热水,铜片,氧气【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你们好!(师):很荣幸和大家一起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任务。
,希望认真学习,积极探索,踊跃发言,展现自我风采,好吗?(师):同学们,2009年举行60周年大庆活动,这是展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建设的成果,相信同学们都见证了这个盛况。
你们知道吗?10月1日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焰火晚会,是的,焰火晚会营造了热烈喜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焰火点燃了激情,激励大家奋勇拼搏。
现在,看着绚丽的焰火,激动之余,大家可想过,焰火燃烧是怎样的一种现象?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怎样控制燃烧呢?请进入今天的课题:(板书):7-1 燃烧及灭火(师):其实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同学们都见过燃烧,说说你以前接触过的燃烧。
燃烧和灭火(教案和教学反思)

教案: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1. 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能够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燃烧的三个条件。
2. 不同灭火方法的适用场景。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酒精灯、火柴、灭火器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章:燃烧的条件1.1 引入通过展示火焰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燃烧?燃烧需要哪些条件?1.2 燃烧的三个条件讲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1.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物质的燃烧情况,验证燃烧的三个条件。
第二章:灭火的方法2.1 引入展示火灾现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灭火?2.2 灭火的方法2.3 实验探究第三章:燃烧和灭火的应用3.1 引入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和灭火现象,如烹饪、灭火器使用等。
3.2 燃烧和灭火的应用讲解燃烧和灭火在日常生活、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3.3 案例分析分析火灾案例,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第四章:教学反思4.1 教学内容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了燃烧和灭火的基本知识。
4.2 教学方法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如实验、讲解、讨论等,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4.3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知识掌握、实验操作、问题解决等。
4.4 改进措施针对反思结果,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5.1 课堂小结5.2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燃烧和灭火的知识,如实验报告、论文等。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灭火器的使用和种类6.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灭火器,引导学生思考:灭火器是如何工作的?6.2 灭火器的种类和原理讲解不同种类的灭火器(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以及它们的适用范围和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作者及工作单位
徐镇东
岑溪市第二中学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不可缺少,以前学过氧气的性质,上一章又刚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以及性质,因此,进一步学习燃烧或灭火,既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也加深新的知识体系,从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题知识体系较为简单,学生对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也已经了解了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本课题比较接近生活,学生学习起来难度不是
很大,但是学习的主要障碍点在于着火点的认识,通常大多数学生理解灭火原理时会把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误认为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容易混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实验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以及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类比、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验证和体会生活中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安全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科学、理性地应对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课题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作者及工作单位
徐镇东
岑溪市第二中学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不可缺少,以前学过氧气的性质,上一章又刚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以及性质,因此,进一步学习燃烧或灭火,既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也加深新的知识体系,从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题知识体系较为简单,学生对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也已经了解了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本课题比较接近生活,学生学习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学习的主要障碍点在于着火点的认识,通常大多数学生理解灭火原理时会把将温度降到着
火点以下误认为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容易混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实验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以及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类比、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验证和体会生活中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安全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科学、理性地应对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课题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作者及工作单位
徐镇东
岑溪市第二中学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不可缺少,以前学过氧气的性质,上一章又刚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以及性质,因此,进一步学习燃烧或灭火,既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也加深新的知识体系,从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题知识体系较为简单,学生对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也已经了解了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本课题比较接近生活,学生学习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学习的主要障碍点在于着火点的认识,通常大多数学生理解灭火原理时会把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误认为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容易混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实验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以及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类比、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验证和体会生活中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安全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科学、理性地应对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