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案例B
报告中的实证研究案例介绍
报告中的实证研究案例介绍实证研究是一种基于数据和实际观察的科学研究方法,它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理论或假设,以便对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
在各个学科领域中,实证研究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许多领域中都有许多经典案例。
本文将介绍六个与实证研究相关的案例,涉及到心理学、经济学、医学等多个领域。
这些案例反映出实证研究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学科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心理学领域: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是1971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泽姆巴多(Philip Zimbardo)进行的一项实证研究。
该实验通过模拟监狱环境,研究被试者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和心理反应。
研究结果显示,被试者在短时间内就对角色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表现出了极端的行为。
此实验引发了关于个体行为与环境关系的深刻思考,对监狱制度的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经济学领域:斯蒂格利茨-格罗斯曼模型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和马特·格罗斯曼提出了一个模型,用来解释资本市场不平衡和经济增长的问题。
该模型通过实证方法,揭示了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扩展了传统经济学的范畴,并为宏观经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该模型在实证研究中的成功,使得经济学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三、医学领域:香田垂老实验香田垂老实验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项实证研究,以研究心脏病患者是否需要手术而闻名。
研究者通过对数百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一组接受手术治疗,另一组接受非手术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手术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的效果并不显著,引发了关于手术是否必要的争议。
这个实证研究案例使医学界意识到,医疗决策需要以实证为基础,而非主观判断。
四、环境科学领域:曼宁悬赏事件曼宁悬赏事件是对环境污染者进行经济奖励的一项实证研究。
研究者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激励居民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并从中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
研究结果表明,奖励机制的设立可以显著提高环境违法行为的举报率,有效降低环境污染。
从众心理的经典案例
从众心理的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一:拉肯定实验。
在拉肯定实验这个案例中,两个实验者A和B同时参加实验。
研究者
先给A礼物,然后问A他觉得礼物是什么价值,A回答的10元。
研究者
传统B礼物,然后向B问他礼物的价值,B给出的价值可能是比A更高或
比A更低。
实验结果发现,B的价值往往与A的价值相似,虽然他无法看
到A的回答,表明人们有时会偏好从众行为,从而忽略自己的见解。
经典案例二: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是一个经典的从众心理研究,由Solomon Asch所提出。
在
实验中,有一名受试者,同时另有七名伪装的受试者,他们被要求回答一
些问题。
发现受试者不得不按照群体中大多数人的回答来给出自己的回答,即使自己的回答明显不对。
这证明了人们有时会从众行为以便获得社会认可,而忽略自己的见解。
幼儿园青年科学家: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案例
幼儿园青年科学家: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案例幼儿园是孩子们认识世界、探索科学的起点。
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通过亲身实践和观察,探索科学规律,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和动手能力。
我曾经亲身参与了一些幼儿园的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今天我将和大家共享一些有趣的案例。
案例一:探索色彩的奥秘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比如玻璃杯、水和色素。
老师可以邀请孩子们一起来探索颜色的奥秘,让他们在玻璃杯中加入不同颜色的水,并观察它们混合后会产生怎样的颜色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在玩耍中学到色彩的混合规律,培养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好奇心。
案例二:探索冰的奇妙在幼儿园的实验室中,老师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冰块,然后让他们用手触摸冰块,观察冰块会融化成水。
老师再给孩子们一些盐,让他们撒在冰块上,观察冰块的融化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了解到盐对冰的影响,学习到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案例三:探索自然界的声音幼儿园中的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去户外或者教室外面,让他们静静地听一听周围的声音,比如鸟叫声、风声、树叶摩擦的声音等等。
老师可以请孩子们模仿这些声音,并且观察他们是如何发出这些声音的。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可以加深对自然界声音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
总结回顾通过上面三个案例的实验与探究活动,孩子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很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通过这些实验,他们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和科学精神。
我相信,这样的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会让孩子们爱上科学,培养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个人观点作为一名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者,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对幼儿的重要性。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到知识,更可以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和动手能力。
我愿意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样的活动中,让更多的幼儿在科学中茁壮成长。
临床实验研究实例
临床实验研究实例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临床实验研究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临床实验研究,我们可以对新的药物、治疗方法以及疾病的诊断与预防等方面进行验证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一个关于临床实验研究的具体实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应用与意义。
在当前流行的新兴疾病——冠状病毒病疫情环境下,临床实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以研究治疗药物的有效性为例,我们将进行一项被称为“药物A对冠状病毒病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的实验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冠状病毒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以及社会经济的巨大损失,因此,鉴于迫切需要寻找高效治疗药物的需求,本项研究应运而生。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药物A在治疗冠状病毒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或其他药物)进行比较,以找到更为优秀的治疗方案。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
参与者将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药物A治疗,另一组接受常规治疗,两组治疗方案均为盲法。
研究组采用“双盲”设定,即医生和患者皆不知道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案。
医生和研究人员由药物管理员分配治疗方案和进行相关的数据记录,以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通过对500名罹患冠状病毒病的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得到了以下结果:1. 药物A组的患者中,90%的人在研究期间内痊愈,而常规治疗组中只有70%的人。
2. 药物A组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为7天,而常规治疗组为10天。
3. 药物A组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为8%,而常规治疗组为15%。
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药物A在治疗冠状病毒病中表现出更好的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项。
四、讨论与展望本次临床实验研究的结果为寻找冠状病毒病的治疗药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以确保药物A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其中,后续研究可以拓展样本规模,进一步验证药物A的疗效,同时也可以将不同剂量的药物A进行比较来寻找最佳治疗方案。
实验设计案例分析
实验设计案例分析CASE1:为明确某新化妆品对皮肤有无损害作用,将12只大白兔的左背部涂抹该化妆品,右侧涂生理盐水作为对照,?2小时后观察皮肤反应。
这属于什么对照?答:此为“自身对照”。
***************************************************************************** CASE2:琴纳用牛痘疫苗接种23人后再接种天花,结果无人患天花,而当时一般人接触天花病人后,天花的发病率约90%。
琴纳所用的属于什么对照?答:此为“标准对照”。
***************************************************************************** CASE3:将20只小白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人员闲着眼睛用手去鼠笼中随机抓小鼠,抓出10只小鼠作为实验组,剩余10只作为对照组。
由于实验人员是闭着眼睛用手随机抓,故该分组为随机分组。
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答:不正确。
随机不等于随便,随机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每只动物都有相同机会进入实验组或对照组,而目前的方法由于动物活跃程度不相同,进入各组的机会就不同,活跃度低的动物进入实验组的机会就会增大,因此破坏了随机化原则。
***************************************************************************** CASE4 某医院为观察某新药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用氨苄青霉素作对照。
病人入院时,体温在39℃以下分在治疗组,体温在39℃及以上分在对照组。
结果新药疗效优于氨苄青霉素。
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答:不正确。
体温为感染的一个重要指征,体温不同可以反映感染的程度不同,目前分组方法将体温低的分在试验组,而将体温高的分在了对照组,显然使两组不具有可比性,其结果也就不可信,它高估了试验药的疗效。
幼儿园儿童科学探究实验与观察教育案例
幼儿园儿童科学探究实验与观察教育案例实验教育案例:主题: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1.实验前的引导: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导幼儿思考水是什么样的物体,它可以变成什么形态。
2.实验器材:一杯水、一个温度计、一个温水壶和一个冷水壶。
3.实施步骤:a)向幼儿解释实验的目的和步骤,提醒幼儿实验时要小心操作。
b)分别将温水壶和冷水壶中的水倒入两个杯子中。
c)预先测量两杯水的温度。
d)给予幼儿示范,将两杯水放在室内特定的地方,观察水的变化。
e)经过一段时间后,提醒幼儿再次观察水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4.结果展示:与幼儿一起比较两杯水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变化,帮助幼儿发现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规律。
观察教育案例:主题:植物的生长过程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1.观察前的引导: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和讲故事,引导幼儿思考植物是如何生长的,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2.观察器材:一些花苗、土壤、花盆。
3.实施步骤:a)分别将土壤倒入几个花盆中,让幼儿参与填土的过程。
b)让幼儿将花苗栽种在花盆中,注意培养幼儿的爱护植物的意识。
c)每天让幼儿观察和记录花苗的生长情况,包括叶子的数量、颜色的变化等。
d)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植物生长的原因。
4.结果展示:通过和幼儿一起观察和记录,帮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并通过讨论和总结来深化他们对植物生长的理解。
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观察教育案例,幼儿园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和启发幼儿的思考,让幼儿通过实践和观察来发现科学规律。
同时,也要鼓励幼儿的提问和主动探索,让他们成为自主学习者,在实验和观察中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和成就感。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s本
designs
– the differential research design – the posttest-only nonequivalent control group design – the pretest-posttest nonequivalent control group design
的被试,而是根据被试特点如性别、种族或人
格特征自然地分配各组被试,然后测量每一处 理条件下被试获得的一系列分数。研究的目的 是确定两组被试的分数是否存在差异。
区 分 性 研 究 与 相 关 研 究 的 对 比
3. Nonequivalent group designs
• 非等控制组后测设计(Post-test only
• 在很多情况下,研究者很难或不可能完全
满足真实验的要求,在自然情境下进行的
应用性研究尤其如此。
• 当可以操纵自变量、测量因变量但不能对
被试进行随机分配时,所使用的设计就是
准实验设计。
2. Introduction to the quasi experiment
• 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 strategy
复习辅导
• • • 单项选择题(10) 研究案例分析(18) 图表分析或研究设计(12)
3. Nonequivalent group designs
• 非等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Pretest-posttest
nonequivalent control group design):是指比较
两个非等组。一个组被测量两次——即对其实施 处理前后各测一次;另一组也被测量两次,但两 次之间不施加任何处理。
幼儿园小小科学家:实验探索与发现活动案例
幼儿园小小科学家:实验探索与发现活动案例1. 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科学实验探索与发现活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在玩乐中学习,培养探索和发现的好奇心,促进他们对科学世界的理解。
本文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深入探讨幼儿园小小科学家的实验探索与发现活动,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理解如何在幼儿园阶段进行科学教育。
2. 实验探索与发现活动案例2.1 水的不同状态在一个幼儿园的实验活动中,老师给孩子们准备了冰块、热水和常温水。
通过观察和实验,孩子们发现了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呈现不同的状态,从冰变成液体、从液体变成气体。
这个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到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2 植物生长实验在另一个幼儿园的实验活动中,老师给孩子们每人发放了一盆小花盆和一袋土壤,让他们亲自种植植物。
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习种植的过程,并细心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植物的基本生长知识,还培养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关爱和责任心。
3. 总结与回顾通过上述实验探索与发现活动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阶段的科学教育并不是枯燥的知识灌输,而是通过生动的实践活动来引导孩子们探索和发现科学世界。
这种教育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4. 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一名幼儿园小小科学家的文章写手,我深信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引导和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让他们在早期建立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5. 结语在幼儿园教育中,实验探索与发现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可以在玩乐中学习,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对自然的探索精神。
希望本文的案例和观点能够对家长和教师有所启发,让我们共同为幼儿的科学教育努力。
幼儿园小小科学家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角色,他们在探索和发现中能够培养出许多有趣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科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探索与发现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探索精神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案例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案例例1:小学生运算思维品质培养的实验研究(北京师大心理学林崇德教授)研究假设:从小学生运算思维品质抓起,通过实行最合适的教育措施,就是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减轻学生的负担。
研究问题:小学生在数学运算过程中(1)小学生数学能力结构(2)培养小学生运算思维品质的教学策略处置1:(1)实验教师系统自学儿童心理学科学知识,定期集体复习,定期按实验措施搞“培养思维品质教学观察课”。
(2)教学中的多种措施:相同性质的速算练,提供更多优选例题,使学生领会11种典型的应用题解题原理,教给学生11种编题方法,提倡独创性。
处置2:按常规展开教学样本:北京市县小学2~5年级8个班学生,每个年级两个班(一个实验班,一个掌控班)每班35人,共280人。
因变量的操作意义:(1)用速度测儿童思维的敏捷性;(2)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试题测儿童思维的灵活性;(3)用归纳数量关系、推论、推理小说、排序图形面积、体积及运用算术法则等习题测儿童思维的深刻性;(4)用自导应用题的成绩测儿童思维的独创性。
使用的掌控方法:(1)研究前通过智力检查及语文与算术两科考试,成绩均无显著差异,组成一一对应等组(2)使用材料,都是全国通用教材(3)在校上课、自习及所有作业等相同(4)学生家长职业、成分大致相似(5)不增加练习量及特殊的家庭辅导实验设计:左右控制组设计o1×o2……o3o41例2: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方法的实验研究(选自沃建中、申继亮、林崇德文,《心理科学》1996年第19卷)研究问题:(1)从发展教师自我概念入手,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2)深入探讨角色发生改变、摄像机自我评价、现场指导三种方法对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教师课堂能力的不同维度及其发展速度研究(4)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与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关系。
实验处置:对实验组展开干涉训练。
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pdf
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pdf1.引言软件工程作为一门高度工程化的学科,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和标准化的实践,实现软件的高效、可靠、可维护等目标。
随着现代软件开发的复杂度和规模不断增加,软件工程实践者需要采用一系列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软件工程研究方法。
2.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一种常用的软件工程研究方法。
它通过对现实中发生的软件开发项目的详细描述和分析,来探究其内在的规律和成功的因素。
案例研究一般包括以下步骤:2.1选择案例在进行案例研究时,应选择与研究主题相关的代表性案例。
对于一些已经发生的项目,应该考虑诸如开发者数量、规模、复杂度、成功度等因素进行筛选,以确保所选案例的代表性和分析的可靠性。
2.2数据收集和分析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是案例研究的关键环节。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①问题定义和目标明确;②数据采集方式选择,包括访谈、问卷调查、文本分析等;③数据收集工具的设计,如半结构化访谈、问卷设计、文本分类等;④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与实现,如描述性统计、主题分析、因素分析等;⑤结果呈现和解释,如图表、文字解释等。
2.3结论和总结在完成数据分析后,需要通过整体的梳理和总结,得出对软件开发项目的规律和成功因素的结论和总结。
同时,也需要对研究方法及内容进行评估和反思,以便于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3.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通过在严密控制条件下,对软件开发过程或实践进行实验和观察,以发现或验证相应的假设或规律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一般包括以下步骤:3.1问题定义在实验研究时,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问题。
如:验证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在特定情境下的有效性等。
3.2实验设计在设计实验时,需要确定具体的实验对象,实验变量和控制变量、实验过程以及相关的度量方法等。
合理的实验设计对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
3.3实验实施和数据采集在进行实验时,需要严格遵循实验设计,并确保实验过程和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幼儿园科学实验儿童科学探究实验案例分析
幼儿园科学实验儿童科学探究实验案例分析实验名称:水的传导实验
实验目的:让幼儿了解水的传导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合作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材料:水、纸巾、塑料袋、塑料碗
实验过程:
1.导入: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水的传导现象,引导幼儿关注水的特性
和传导的方式。
2.实验准备:教师将实验用的水倒入塑料碗中,然后将纸巾折叠成小块,并将每个纸巾块放在不同的地方。
3.实验操作:教师告诉幼儿们,他们需要观察每个纸巾块上的现象,
并想办法让水能够传导到其他地方。
幼儿可以通过借助塑料袋将纸巾包住,然后将塑料袋上下晃动使纸巾“变魔术”般地传导水。
4.观察记录:幼儿们观察每个纸巾块上的水的变化,记录下观察到的
现象。
5.分组探究: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自由探究其他物体能否传导水,
如石头、木头、塑料等。
幼儿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合作探究。
6.结果分享:每个小组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讨论为什么一
些物体能传导水,一些物体不能传导水。
7.总结归纳:幼儿们和教师一起总结归纳他们探究的结果,并帮助幼
儿理解水的传导现象。
8.规律发现:借助教师的引导,幼儿们可以发现传导水的物体大多是由“空隙”组成,而不传导水的物体通常是没有空隙或空隙很少。
9.实验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思考和探究其他液体是否也可以传导物体,并邀请幼儿自行设计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能够亲身参与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兴趣和能力。
同时,实验过程中的合作互动,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心理学实验中的经典案例
心理学实验中的经典案例心理学实验是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设计和实施各种实验,心理学家们揭示了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奥秘。
在心理学史上,有一些经典案例,这些实验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洞察力,对于理解人类心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案例,包括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听从权威”实验、菲利普·洛姆巴多的“自尊心和归属感”实验以及伊丽莎白·洛夫特斯的“锚定效应”实验。
案例一: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听从权威”实验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听从权威”实验是揭示人们在权威压力下产生的顺从行为的经典实验之一。
该实验于1961年进行,米尔格拉姆想要探究在何种情况下,人们会无条件地服从权威的命令,即使这些命令违背自己的良知。
实验中,被试者被要求给一位“学习者”进行记忆测试,若学习者回答错误,被试者需要按照实验者的指示给予电击,且电击强度逐渐增加。
实验结果惊人,绝大多数的被试者愿意一直电击下去,甚至达到了可能的致命强度。
这个实验揭示了人们在权威者面前的强大顺从力,引发了对于个体道德责任和伦理问题的深刻思考。
案例二:菲利普·洛姆巴多的“自尊心和归属感”实验菲利普·洛姆巴多的“自尊心和归属感”实验探究了顺从行为对个体自尊心和归属感的影响。
该实验于1951年进行,洛姆巴多将一群十一至十二岁的男孩分为两组,一组是“囚犯”,另一组是“看守”;囚犯被要求遵守严格的规则,而看守则需执行严厉的纪律。
实验结果显示,看守们产生了对于权力的滥用,而囚犯们则表现出了情感和行为上的负面效应,包括丧失自尊心和归属感。
这个实验引发了人们对于权力滥用和群体关系动态的关注,并引导出了相关领域的后续研究。
案例三:伊丽莎白·洛夫特斯的“锚定效应”实验伊丽莎白·洛夫特斯的“锚定效应”实验揭示了数字信息对于人类决策的潜在影响。
该实验于1974年进行,在实验中,被试者需要根据之前展示的不同数字作出估计。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案例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案例一、研究背景针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等,教育专家们提出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方法。
其中,运用互动教学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而针对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因此,我们选取了两个班级,在其中一个班级中采用互动教学法,而另一个班级则继续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进行对比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互动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研究对象选取某小学三年级两个班级各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四、研究内容1.实验组采用互动教学法,对课堂内容进行互动讲解,提醒学生随时可以提问和参与课堂互动。
2.对照组继续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
3.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情况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五、实验设计1.实验组为A班,对照组为B班。
2.A班采用互动教学法,B班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
3.两个班级的课程内容、学习目标和考试内容保持一致。
4.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记录学生的参与度、学习兴趣、提问情况等。
5.课后,对A班和B班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六、数据分析1.学生学习兴趣:两个班级最初的学习兴趣得分相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A班的学生学习兴趣得分逐渐升高,比B班高了一倍。
这表明互动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学习成绩:A班的学生成绩在所有学科中都比B班高出了10%以上。
这表明互动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学生参与度:在使用互动教学法的过程中,学生更愿意参与课堂互动,提问更多的问题。
这也是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七、结论在本次实验中,互动教学法的使用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了积极影响,包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和参与度等方面。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应该积极采用互动教学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大学生教育实验研究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因此,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我国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研究旨在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改革,探讨其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二、研究目的1. 探讨翻转课堂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2. 分析翻转课堂对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效果和学习策略的影响。
3. 为我国大学生教育提供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三、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某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两个平行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另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2. 研究工具: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学习效果测试等方法收集数据。
3. 研究步骤:(1)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测,了解两组学生的学习基础。
(2)实验过程中,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3)实验后,对两组进行后测,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
(4)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四、实验设计1. 翻转课堂设计:(1)课前:教师将教学内容、学习资料、作业等上传至网络平台,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2)课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答疑等环节,帮助学生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课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2. 传统教学模式:(1)课前:教师讲解新课内容,布置作业。
(2)课中:教师讲解重点、难点,解答学生疑问。
(3)课后: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反馈。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学习效果分析通过前测和后测的数据比较,实验组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应用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
这说明翻转课堂在提高大学生学习效果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 学习动机分析实验组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案例分享 幼儿园科学活动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案例共享一、引言幼儿园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探究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科学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在幼儿园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对于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本文将共享一些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案例,希望能够为幼儿园科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二、案例一:探索水的特性1. 活动设计:在户外环境中,给幼儿提供一些水的容器和一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品,让幼儿自由探索水的特性。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如“你觉得哪种容器可以装更多的水?”,“放入哪种物品会让水溢出来?”等。
2. 教育目标: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可以观察、比较不同容器的特点,探索水的流动规律,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3. 效果评价: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回顾整个探索过程,让他们总结出自己的发现,并通过幼儿自制的实验记录册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三、案例二:种植观察植物生长1. 活动设计: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小花盆和一颗植物种子,他们将亲自动手播种,并负责每天浇水和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2. 教育目标:通过种植观察活动,让幼儿亲身经历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心,同时也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
3. 效果评价:在幼儿园中的种植观察角落,每个幼儿都有一份自己的观察记录表,他们会用自己的话语和绘画记录下植物的成长过程。
这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进行成长过程的总结,也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四、案例三:制作简易的小发电机1. 活动设计: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一些简单的材料,如铜线、磁铁和电池等,让幼儿团队一起动手制作一个小发电机,并观察其发电效果。
2. 教育目标:通过制作小发电机的活动,幼儿可以初步了解电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3. 效果评价: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们将自己制作的小发电机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共享自己的科学成果,并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发电机的原理。
哈弗实验科学案例
哈弗实验科学案例
给你讲个超有趣的哈弗(应该是“哈佛”)实验科学案例。
就说那个关于延迟满足的棉花糖实验吧。
实验人员把一群小朋友带进一个小房间,然后在每个小朋友面前放一颗棉花糖。
他们跟小朋友说:“小家伙们,我们现在要出去一下,如果你们能忍住不吃这个棉花糖,等我们回来呢,就会再给你们一颗棉花糖,这样你们就能有两颗啦。
”
你猜怎么着?有些小朋友那眼睛就直勾勾地盯着棉花糖,没一会儿就忍不住塞进嘴里了。
但有一部分小朋友呢,就特别能忍。
他们有的闭上眼睛不看棉花糖,有的还自己唱歌分散注意力。
这个实验可不得了。
后来研究人员跟踪这些小朋友的成长过程发现,那些在小时候能忍住不吃棉花糖,也就是具有延迟满足能力的小朋友,在长大之后啊,在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处理还有职业发展上,往往都比那些马上就吃掉棉花糖的小朋友表现得更好呢。
就好像小时候那一小会儿的忍耐,练就了他们一种超级厉害的自我控制能力,这种能力就像魔法一样,在他们人生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作用。
还有一个哈佛的实验是关于幸福的。
他们找了很多人来,问他们一些问题,像“你觉得自己有多幸福呀?”“你每天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最开心呢?”然后通过长期的跟踪调查和分析,发现那些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往往更幸福。
比如说,那些经常和家人朋友聚会、聊天、互相帮助的人,就感觉自己幸福指数超高。
这个实验就告诉我们呀,钱啊、物质啊这些东西当然重要,但是身边有能陪你笑、陪你哭的人,才是真正让你感到幸福的秘诀呢。
这就好比,你有再多的玩具,要是没有小伙伴一起玩,那也没那么快乐,对吧?。
临床试验案例解析
临床试验案例解析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那些有趣又超有料的临床试验案例。
案例一:神奇的减肥新药试验。
想象一下,有一群想要甩掉赘肉的志愿者,就像一群想要打败大怪兽(肥胖)的小勇士。
这个减肥新药的临床试验开始啦。
在试验开始前,研究人员得先确定这些志愿者的基本情况,比如体重、身高、身体质量指数(BMI),还有他们平时的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等。
这就像是在了解每个小勇士的技能等级和装备情况。
然后呢,一部分志愿者被分到了实验组,开始服用这个神秘的减肥新药;另一部分则到了对照组,吃一种看起来像药但其实没什么特殊作用的安慰剂(就像游戏里的假道具)。
试验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实验组的一些人开始兴奋地说:“哇,我感觉我的肚子变小了呢!”“我不像以前那么馋零食了。
”而对照组的小伙伴则有些垂头丧气,因为他们没什么特别的变化。
但是,研究人员可不能只听志愿者的感觉就下结论。
他们得拿出更科学的证据,于是就开始重新测量大家的体重、体脂率等数据。
结果发现,实验组的平均体重确实下降得比较明显,体脂率也降低了不少。
不过呢,这时候也不能马上就说这个药超级无敌棒。
因为在试验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些小问题。
有几个志愿者吃了药之后有点头晕,还有一个出现了轻微的腹泻。
这就像小勇士在使用新技能的时候,偶尔也会有点小副作用的魔法反噬。
这时候研究人员就得重新评估这个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了。
也许需要调整药物的剂量,或者对药物的成分进行一些改进,才能让这个减肥新药真正成为肥胖者的福音。
案例二:治疗失眠的新疗法试验。
有这么一个治疗失眠的临床试验,就像是一场和黑夜怪兽战斗的冒险。
失眠患者们就像在黑暗中迷失的小可怜,渴望找到能让自己好好睡一觉的魔法。
研究人员招募了这些失眠患者后,也是分成了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了一种创新的治疗失眠的疗法,可能是结合了特殊的心理辅导、新的睡眠环境设置,再加上一种温和的助眠药物。
对照组呢,就只是接受常规的一些睡眠建议,比如保持规律作息之类的。
案例分析背景工厂b是一家较大的面料生产商近年来随着生产竞争的
工厂B如何推动供应链的重组案例分析背景工厂B是一家较大的面料生产商,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工厂B市场份额和利润不断下降,面临破产的危险。
为了摆脱困境,该厂引进了供应链管理模式和行业内的上下游厂商建立合作关系,但效果不佳。
该厂委托咨询公司对供应链作了详细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令人担忧:供应链太长且协调性太差,以致无法有效地应对市场需求。
原料从纺织机到商店货架上的成品所需的时间平均是1.25年,这种无效率所导致的成本大约为500万元,几乎是总营业额的20%,供应链无法承受这些成本,所以被迫转嫁给客户,产品售价上升,失去竞争力,市场份额不断下降。
如果要想继续生存,就必须找到新的工作方法。
该厂进行了几项试验性研究以确定是否可以通过和少数几个供应商、服装生产商、零售商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将渠道缩短。
在开始试验之前,该厂的基本情况如下:通过邮件收到的订单很慢,纺织通常在面纱备齐8周后才完成;染色和后期整理还要花4到5周;库存直到客户要求时才会转到中心仓库;从收到订单起生产周期将近18周-20周;使工厂的运作保持最大的生产能力占据了压倒一切的优先地位;和上游的厂商保持一定的合作关系,但这种合作关系是很松散的,厂商之间的联系仅仅是通过合同来维持,没有合同的时候相互间就几乎没有什么联系;生产、技术、财务和会计、销售和营销等各职能部门分工很明确,相互之间很少沟通。
在该厂的下游,服装生产商从收到布料开始会花大约18-20周将服装交付给零售商。
零售商由于害怕缺货,经常过多的订货,使他们的库存持有成本增加,并导致多与的库存必须通过削价处理。
如果零售商库存太高,就会消减采购量,导致生产商多余库存的增加,后者随后将会取消面料订单,导致该厂持有不想要的库存。
在实验研究中,该厂和少数几家服装生产商以及另外几家零售商结成联盟关系,咨询公司对一个单独的产品系列(普通宽紧带)实行监测,衡量通过实施快速反应对销售和利润的改进,结果表明销售增长了31%,库存周转改善了30%。
课题研究案例
《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案例一、研究案例提出的背景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主要借助书本、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这些比较单一的媒体,要展示一个大信息量的动态的、有声有色的具有真实感的、大到天体小到细胞的事物及其变化过程就显得无能为力。
这是一种分离的、不直观的、不生动的、不能传授大信息量的教学。
如何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各种教育、教学适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直观、形象、生动的多感官刺激的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当前教学改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物理教学中,部分应用实验内容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对应策略1、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动画演示,调动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物理学本身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物理知识的理解是要依靠直观的实验做基础的,但在中学教学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实验,尤其是微观实验是无法实现或较难实现的,不做实验就会对学生掌握知识以及教学效果带来很大影响。
以往遇到这种情况,多是教师对着挂图或书中插图讲实验,学生没有形成具体的认识,较难接受。
利用信息技术则可以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机械抽象为生动具体,使本来看不见或者不清的东西变为具体形象的动画片,利用动画作为中介,逼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从而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深刻理解较抽象和较复杂的教材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学得知识,将学习物理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枯燥乏味的去完成任务。
有些物理现象可以做实验让学生观察,但是由于一些实验条件不易控制,或存在某种干扰,使得学生对主要物理现象的观察不甚详细和明了,在课堂教学中,可先做物理实验,再表演计算机动画,把主要现象尽可能清楚地表现出来,可谓锦上添花。
如在直流电路中,学生遇到的困难常常是一不能看出电路的串并联关系。
我们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动画,使电路图从难以辨别的方式渐变到容易识别的方式,又如楞次定律,一向是教学中的难点。
个案实验案例
个案实验案例本文将介绍一个关于心理学实验的个案实验案例,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方面的具体操作,以及实验结果和结论。
这个案例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心理学实验的具体过程和方法,对于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的人士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焦虑症患者和健康人群作为实验对象,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测试和实验操作,来比较两组人群在焦虑水平上的差异。
首先,我们使用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来对被试者进行初步的焦虑水平评估,然后将他们分为焦虑症组和健康对照组。
接下来,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心理实验任务,包括情绪识别任务、压力反应任务和焦虑触发任务等,通过这些任务来观察被试者的情绪反应和生理指标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集了被试者的心率、皮肤电活动和大脑成像数据,以便对实验结果进行客观的量化和分析。
在数据收集完成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焦虑症组在情绪识别准确性、压力反应强度和焦虑触发程度上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同时,生理指标数据也表明焦虑症组在心率、皮肤电活动和大脑活动上存在明显的异常表现。
这些结果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了焦虑症患者在情绪和生理上的异常表现。
综合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了结论,焦虑症患者在情绪识别、压力反应和焦虑触发方面存在明显的异常表现,这与他们的生理指标数据相一致。
这个实验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深入了解焦虑症的方法,也为临床治疗和心理干预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通过这个个案实验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学实验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方法,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
这对于心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知识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案例参考。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对这个案例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研究案例B: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验研究
从广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
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
2002年公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规定:“研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
”(对主要概念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专门界定,这样比较好)
实验目的:探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可行性,通过研究性学习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合作精神、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变化,探讨具体实施方法和教学模式。
(没有提出实验假设,应在陈述实验目的的同时提出明确的研究假设)
实验方法:(1)被试:实验对象是华北石油第五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共8个班。
实验班和对照班均是按中考成绩自然分班,一、三、五、七班为控制班,二、四、六、八班为实验班。
(2)实验类型:采用随机化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实验组接受实验
处理(X),即研究性学习方式,开设研究性学习课题,控制组不给予处理,即按传统模式教学。
对两组都进行前测、后测。
其结构模式如下:
其中01, 03表示前测成绩,02, 04表示后测成绩,X 表示开展研究性学习方式,开设研究性学习课题活动,C表示传统教学模式。
(这是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模式,但并未做到随机化)本实验采用独立样本的Z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之前考虑了处理数据的方法比较好)①自变量:(也可称为研究变量)在实验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设研究性学习课题,让学生进人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
②因变量(最好称为结果变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智力水平、合作精神等。
③对无关变量的控制:实验班与控制班由同一教师任教;实验班与控制班授课时数相同;实验班与控制班同时进行前测、后测;本实验将在自然状态下开展,对干扰因素进行严格控制(对无关变量的控制较好,但未考虑学习时间因素)。
④实验过程:本实验从2003年9月至2004年1月,前测
于2003年10月完成,后测于2004年1月结束。
2004年9月至2005年1月进行第二轮实验。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措施:(这可看作实验变量的具体操作特征)(1)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班6个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各小组之间的学习水平基本是均衡的,各成员在性别、性格、才能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以便取长补短,互相配合。
上课时每小组的成员坐在一起,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对比班学生不分学习小组。
(2)在实验班教学时,学习小组首先提出问题,小组内讨论,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做到及时点拨。
在对比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
(3)对于教材中的研究性课题,让实验班的学生走出课堂,通过调查获得数据,动手操作,建立数学模型,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对比班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上完成。
(4)在实验班,经常设计一个具有探索余地和思考空间的问题,给学生较长时间,让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对比班按教材安排留作业。
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在各方面进行引导。
首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意识到不改变学习方式就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其次,要向学生介绍常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如观察法、
实验法、社会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使研究过程科学化、规范化。
还要注重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运用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如发散思维、类比思维、辩证思维去思考解决问题。
以研究性课题——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为例:(通过举例,以事实丰富了实验研究报告,这一点值得借鉴)(1)教师宣布题目,布置任务,要求每个小组写出提纲和初步研究方案,一周后上交。
(2)确定研究方法和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进行社会调查,弄清分期付款是怎么一回事,实际应用中的分期付款和课本上介绍的分期付款有什么区别,分期付款是否只有复利,等等。
在调查中,学生去银行、去售楼处、去汽车城、去商场……通过走访询问,索取资料,他们获得了大量分期付款的信息,例如,有的小组获得了购房的各种方法、付款的多种方式,以及比较方案优劣的资料。
收集信息后,学生回到研究小组,通过交流、研讨,运用所学的数列知识,对数据进行分析。
数学研究性课题,不是把资料数据进行简单的拼装组合,而是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建立一个数学模型,通过运算,得出一个符合实际的结论。
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变量关系,可以列表和作图,也可以用函数去拟合一些具有变化规律
的实际数据。
有的小组得出了“怎样购车合算”的结论:一次性付款比分期付款合算,分期付款中,选择首付越少,月付越多越合算等结论。
(3)研究成果报告由各组代表发言,报告一般有以下几部分:①引言,包括课题名称、组成人员和指导教师、研究时间、主要内容;②简述研究的过程;③成果的论证、数据、例子;④讨论其有效性及理论与现实的意义;⑤整个研究阶段有哪些经验教训,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已解决的问题又会引发哪些可研究的新问题。
实验结果分析:分别以学生入学摸底考试和高一期末考试成绩为前测、后测认知成绩,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测试成绩为前测、后测的创造力成绩。
前面提到因变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智力水平、合作精神等实验结果及分析如下。
(测验内容与因变量不一致,这一点在实验研究中应当注意)
前测成绩
后测成绩
前测能力
后测能力
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的平均分基本一致,Z<1.96,无显著性差异(P>0.05 ) 。
经过实验后,实验班的平均分明显高于控制班,Z>1.96,有显著性差异(P<0.05 );数学能力也有显著性差异,Z> 1.96 (P<0.05 )。
这说明开展研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效果超过传统的教学效果。
(对测验结果进行了统计检验,并用统计表表示实验结果,这样比较合乎实验研究报告要求)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有些是无法物化的。
例如,搜集信息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课题研究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的提高,等等。
下面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体会摘录:
1.大家一致认为小组合作非常好,我们的问题多了,思维也活跃多了。
我们渴望这种讨论与交流,我们希望老师给我们更多的机会。
2.我深深体会到课堂上的数学离生活中的需要有一定距离,自己的数学知识还很有限,激发了我学数学的热情。
3.我们学会了互相合作,同学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了,而且提高了学习能力。
4.通过实际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改进了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问卷调查,72%的学生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抱积极态度,78%的学生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了对数学的兴趣,82%的学生喜欢与同学合作,86%的学生认为能达到或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