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巳《谒金门》赏析

合集下载

谒金门·风乍起全词翻译赏析

谒金门·风乍起全词翻译赏析

谒金门·风乍起全词翻译赏析谒金门·风乍起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释【乍】忽然。

【闲引】无聊地逗引着玩。

【挼】揉搓。

【斗鸭】以鸭相斗为欢乐。

斗鸭阑和斗鸡台,都是官僚显贵取乐的场所。

【碧玉搔头】即碧玉簪。

译文春风乍起,吹皱了一池碧水。

(我)闲来无事,在花间小径里逗引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把它轻轻揉碎。

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

(我)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正在愁闷时),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赏析冯延巳这首词写贵族少妇在春日思念丈夫的百无聊赖的景况,反映了她的苦闷心情。

由于封建社会妇女无地位,上层社会的妇女依附于男子,女子又禁锢在闺房,精神上很忧郁,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相当普遍,因此古典歌中写闺阁之怨的也有很多,这种闺怨诗或多或少从侧面反映了妇女的不幸遭遇。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词着力表现的,不是情事的直接描述,而是雅致优美的意境。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这两句是双关语,表面写景,实际写情,本来水波不兴,忽然刮来风吹皱了池塘的水,象征着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动荡不安,起伏不平静。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丈夫远行在外,女主人公孤独一人,不由产生寂寞苦闷。

开头这两句是是传诵古今的名句,据说李璟与冯延巳相谐谑,李说冯:“‘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答:“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于是君臣皆欢!“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鸳鸯是水鸟,雌雄成双成对,在诗歌中经常作为爱情的象征,《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用“鸳鸯”来比喻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

这两句是倒装句,女主人公为了排遣苦闷,就双手揉搓着红杏的花蕊,引逗着鸳鸯徘徊在园中的小路里,这多少给她带来了愉悦,暂时忘掉自己的寂寞;但是看见鸳鸯成双成对,更显得自己孤单,又勾起了自己的.烦恼,引起对心上人的怀念。

《谒金门》宋词赏析

《谒金门》宋词赏析

《谒金门》宋词赏析导语:冯延巳的《谒金门》写贵族少妇在春日思念丈夫的百无聊赖的景况,反映了她的苦闷心情。

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带来《谒金门》宋词赏析,欢迎阅读!原文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释【乍】忽然。

【闲引】无聊地逗引着玩。

【挼】揉搓。

【斗鸭】以鸭相斗为欢乐。

斗鸭阑和斗鸡台,都是官僚显贵取乐的场所。

【碧玉搔头】即碧玉簪。

译文春风乍起,吹皱了一池碧水。

(我)闲来无事,在花间小径里逗引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把它轻轻揉碎。

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

(我)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正在愁闷时),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赏析冯延巳这首词写贵族少妇在春日思念丈夫的百无聊赖的景况,反映了她的苦闷心情。

由于封建社会妇女无地位,上层社会的妇女依附于男子,女子又禁锢在闺房,精神上很忧郁,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相当普遍,因此古典诗歌中写闺阁之怨的也有很多,这种闺怨诗或多或少从侧面反映了妇女的不幸遭遇。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词着力表现的,不是情事的直接描述,而是雅致优美的意境。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这两句是双关语,表面写景,实际写情,本来水波不兴,忽然刮来风吹皱了池塘的水,象征着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动荡不安,起伏不平静。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丈夫远行在外,女主人公孤独一人,不由产生寂寞苦闷。

开头这两句是是传诵古今的名句,据说李璟与冯延巳相谐谑,李说冯:“‘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答:“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于是君臣皆欢!“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鸳鸯是水鸟,雌雄成双成对,在诗歌中经常作为爱情的象征,《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用“鸳鸯”来比喻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

这两句是倒装句,女主人公为了排遣苦闷,就双手揉搓着红杏的花蕊,引逗着鸳鸯徘徊在园中的小路里,这多少给她带来了愉悦,暂时忘掉自己的寂寞;但是看见鸳鸯成双成对,更显得自己孤单,又勾起了自己的烦恼,引起对心上人的怀念。

《谒金门》古诗词鉴赏

《谒金门》古诗词鉴赏

《谒金门》古诗词鉴赏《谒金门》古诗词鉴赏●谒金门李好古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

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词作鉴赏在诗词中常将春和雨以及花和雨联系起来。

不过由于时间与气候的变化,有的风雨是送春归,有的风雨则是催春来。

而李好古的这首词说:“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

大概是属于催春来。

“燕子归来愁不语”一句,承上启下,春来燕归,春色依旧,而归来的燕子为什么却闷闷无语呢?自然引出下文——“旧巢无觅处”。

“旧巢无觅处”的原因,作者没有直说,犹露犹藏发人深思。

这首词有的本子调名下有题——《怀故居》,因而有人说,燕子旧巢,比喻自己故居,春来到来了,人无归处,表现了一种无处可归的飘泊之感。

其中还寓有家国之感,所以把它理解为那个特定社会现象的典型概括,则更为合适。

上片结句,就字面看补足了上文,完成了对“燕子”的描写,就其喻意而言,则引向社会现实,这就为下片预作好了铺奠。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在这样艰难的时局里,“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这句话深刻尖锐,咄咄逼人,“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边塞)劳苦”者,指的是那些守边的士卒。

而在玉楼上取乐的,却是那班不思抗敌、不恤士卒的将领,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一大批“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于西湖畔上的、南宋朝廷里的显官达贵。

一苦一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读者从对比中,感受到振憾人心的艺术力量!下文词人没有顺着这个调子再把弦儿绷紧,也没有用一般乏味的文字,敷衍成篇,而是别开生面,用假设和推想,从容作结:“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东风“吹去”胡尘“,已是一奇;再进一步,还要封”东风“为万户侯,更是奇特非凡,令人耳目一新。

然而最妙则于不经意之中,用这种丰趣活泼的文字,翻空出奇,涉笔成趣。

同时,它又在诙谐之中包含着某种庄重,其中隐含了一个重大的严肃的社会政治问题,即朝中无人抗金,而百姓则渴望统一。

在天真之处展现真情,风趣之中包含着冷峻。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本文是关于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谒金门·风乍起》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译文及注释】译文春风乍起,吹皱了一池碧水。

(我)闲来无事,在花间小径里逗引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把它轻轻揉碎。

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

(我)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正在愁闷时),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注释⑴谒金门:词牌名。

⑵乍:忽然。

⑶闲引:无聊地逗引着玩。

⑷挼:揉搓。

⑸斗鸭:以鸭相斗为欢乐。

斗鸭阑和斗鸡台,都是官僚显贵取乐的场所。

独:一作“遍”⑹碧玉搔头:一种碧玉做的簪子。

《西京杂记》载:“(汉)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

”【赏析】冯延巳这首词写贵族少妇在春日思念丈夫的百无聊赖的景况,反映了她的苦闷心情。

由于封建社会妇女无地位,上层社会的妇女依附于男子,女子又禁锢在闺房,精神上很忧郁,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相当普遍,因此古典诗歌中写闺阁之怨的也有很多,这种闺怨诗或多或少从侧面反映了妇女的不幸遭遇。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词着力表现的,不是情事的直接描述,而是雅致优美的意境。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这两句是双关语,表面写景,实际写情,本来水波不兴,忽然刮来风吹皱了池塘的水,象征着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动荡不安,起伏不平静。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丈夫远行在外,女主人公孤独一人,不由产生寂寞苦闷。

开头这两句是是传诵古今的名句,据说李璟与冯延巳相谐谑,李说冯:“‘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答:“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于是君臣皆欢!“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鸳鸯是水鸟,雌雄成双成对,在诗歌中经常作为爱情的象征,《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谒金门》的译文及赏析

《谒金门》的译文及赏析

《谒金门》的译文及赏析
谒金门①
翁元龙
莺树暖,弱絮欲成芳茧。

②流水惜花流不远,小桥红欲满。

原上草迷离苑,金勒晚风嘶断。

③等得日长春又短,愁深山翠浅。

【注释】
①谒金门:这是一首春情词。

②芳茧:这里指飞絮滚卷成雪球状,如同蚕吐丝成茧。

③金勒:束勒马头的缰具,在这里代指所骑之马。

【译文】
莺儿在树上欢唱,春风清和温暖,柔弱的柳絮随风滚动成团,似一颗颗白*的蚕茧。

流水爱惜落花,不忍载着它们漂远,小桥下边积满了红*的花瓣。

青青原野上的草,茫茫没有边,只有凄凉的晚风声音不断,听不到游子归返的骏马嘶鸣。

等呀等、盼呀盼,眼看夏至春将完,山间翠*日渐浓,仍比我心中的忧愁浅。

【赏析】
翁元龙的词,景妍而境清,情真而意切,杜范形容为“如荷湿露”,周密赞其“真花间语”,本篇就是这样的佳作。

全篇犹如一幅艳丽的春光图画。

上片描绘春景:暖树啼莺,晴空飘絮,流水惜花,小桥涨红,是一派烂漫春光。

下片写春郊游冶之乐,显得游人潇洒俊逸,活脱脱是春之主人。

谒金门风乍起古诗带拼音版

谒金门风乍起古诗带拼音版

谒金门风乍起古诗带拼音版1 古诗带注音版yè jīn mén ·fēng zhà qǐ谒金门·风乍起féng yán sì冯延巳fēng zhà qǐ,chuī zhòu yī chí chūn shuǐ。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xián yǐn yuān yāng xiāng jìng lǐ,shǒu luò h óng xìng ruǐ。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dòu yā lán gàn dú yǐ,bì yù sāo tóu xié zhu ì。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zhōng rì wàng jun1 jun1 bú zhì,jǔ tóu wén qu è xǐ。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2 古诗翻译春风乍起,吹皱了一池碧水。

(我)闲来无事,在花间小径里逗引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把它轻轻揉碎。

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

(我)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正在愁闷时),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3 古诗赏析冯延巳擅长以景托情,因物起兴的手法,蕴藏个人的哀怨。

写得清丽、细密、委婉、含蓄。

这首脍炙人口的怀春小词,在当时就很为人称道。

尤其“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是传诵古今的名句。

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点明时令、环境及人物活动。

下片以抒情为主,并点明所以烦愁的原因。

春风乍起,吹皱了一池碧水,这本是春日平常得很的景象。

可是有谁知道,这一圈圈的涟漪,却搅动了一位女性的感情波澜。

别看她貌似悠闲,时而逗引鸳鸯,时而揉扯花蕊,过一会儿又倚身在池栏上观看斗鸭,但只消从她懒洋洋的神态上,我们就知她的心思其实全不在此。

《谒金门》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谒金门》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谒金门》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谒金门》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谒金门
(南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谒金门
(宋)王庭筠
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

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
瘦雪①一痕墙角,青子②已妆残萼。

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

注:①瘦雪:白色的梅花。

②青子:青梅。

1.这两首词都借和来写闺怨。

(2分)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词是如何表达闺怨的。

(5分)
参考答案
1.喜鹊风(东风或春风)花(蕊或萼)(以上3个意象任选其中2个即可,每空1分)
2.第一首词通过女主人公一系列动作描写(细节描写)(1分),逗引鸳鸯,揉扯花蕊,貌似悠闲,却深刻表现出女主人公内心无比复杂的感情(1分)。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合理也可)
第二首上阕重在心理描写,用委婉曲折的设问,把内心的悲凉苦楚表现得缠绵悱恻(1分)。

下阕以花喻人,梅花凋谢的.暮春景色意味着思妇的惜春自怜(1分),寡情的东风更加凸显内心痛楚(1分)。

(或从衬托的角度,分析合理得1分)
(若从其它角度,分析合理酌情赋分)。

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赏析

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赏析

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赏析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栏杆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冯延已[sì](九○三——九六○),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做官一帆风顺,两次被任为宰柏,生活优裕。

他的词思想内容可取的不多,但在艺术上对北宋一些词人影响很大。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妇女在思念她爱人时的复杂感情。

词一开头就写了主人公周围的环境。

这里有一个池塘,时当春天,春光明媚,她深感离开了心爱的人,自己孤单单的太寂寞了。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乍[zhà]”,是忽然的意思。

忽然间吹来一阵春风,池水出现了微波,象乎滑的丝绸被轻轻抖动产生了皱纹一样。

在这里,作者暗示她的心情象“吹皱一池春水”那样引起波动的情绪。

是什么引起了她的情绪波动呢?这里没有说明。

它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挼红杏蕊”,这两句是倒装关系。

按正常的顺序应说“手挼红杏蕊”“闲引鸳鸯芳径里”。

写诗写词,因为格律和表现手法的需要,是允许这种颠倒的。

她看到水边成双的鸳鸯鸟,感到自己的孤单,引起情绪波动。

“闲引”是说无聊地逗引着。

“鸳鸯(yuānyāng]”,鸟名,雌雄常常成对地生活在水边,所以文学作品中喜欢用鸳鸯来比喻夫妻。

“芳径”,指池边的小路。

她想逗鸳鸯玩玩,便顺手摘了一枝红艳艳的杏花,搓揉(挼ruó])着花蕊来逗弄鸳鸯。

“斗鸭栏杆独倚”,不是写她离开了鸳鸯,又去看斗鸭了,只是写她靠在池边的栏杆上。

“斗鸭”是修饰栏杆的,是什么样的栏杆呢?是曾经圈养过斗鸭的栏杆。

斗鸭是使鸭相斗,那要有人逗弄,当时只有她一个人,可见没有斗鸭,要是她真的去看斗鸭,那她的心情就变了。

可是她的心情没有变,是“终日望君”。

所以当时没有斗鸭,只有曾经圈养斗鸭的栏杆。

她独自依倚在栏仟上,心情不佳。

因为她斜靠在栏杆上,所以“碧玉搔头斜坠”,这是写她低头俯视的样子。

“搔[xāo]头”,就是别头发的簪[zān]子。

谒金门·风丝袅原文,翻译,赏析

谒金门·风丝袅原文,翻译,赏析

谒金门·风丝袅原文,翻译,赏析谒金门·风丝袅原文,翻译,赏析谒金门·风丝袅原文,翻译,赏析1原文: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

一镜湿云清未了,雨晴春草草。

梦里轻螺谁扫。

帘外落花红小。

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译文:柔风细细,水面上映出一望无际的云朵。

雨过天晴,然而这春色反而令人增添愁怨。

梦中曾与伊人相守,轻轻地为你描画眉毛。

梦醒则唯见帘外落花,这一怀愁绪该向何处排解呢?赏析:此篇写法别致,即以乐景写哀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凸现了伤春意绪,伤离哀怨。

上片写清晓雨霁,水天青青,柔风细细。

这本应该是一片令人振奋的风光,但词以“春草草”三字陡然折转,露出了心中的苦涩。

过片点明烦恼之由,即梦中曾与伊人相守,梦醒则唯见帘外落花,故生惆怅,难以排解。

结二句直发胸旨,表达了孤寂的情怀。

谒金门·风丝袅原文,翻译,赏析2原文谒金门·风丝袅作者:纳兰性德朝代:先秦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

一镜湿云青未了,雨晴春草草。

梦里轻螺谁扫,帘外落花红小。

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

译文风像丝线一般的缠绕,雨水把蓝天浸染得清晰舒晓。

水中倒影的乌云连绵还未曾散绝,雨过天晴的春意却扰乱纷繁。

睡梦里粉黛娥眉的颦蹙谁能扫净抚平。

窗帘外的落花又红又小。

一个人独自醒来的心情忧伤,我这忧愁应该寄托在什么地方才好?注释①一镜句:谓水面上映出一望无际的云朵。

青未了,青色一望无际。

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②春草草:意思是说雨过天晴,春色反而令人增添愁怨。

草草,劳心烦恼之意。

《诗经。

小雅?巷伯》:“骄人好好,劳人草草,”李白《新林浦阻风诗》:“纷纷江上雪,草草客中悲。

”③轻螺谁扫:谓轻轻地为你描画眉毛。

螺,螺黛,为古代女子画眉之墨,亦称螺子黛。

欧阳修《阮郎归》:“浅螺黛,淡燕脂,闲妆取次宜。

谁,此为自指。

扫,描画。

赏析:此篇写法别致,即以乐景写哀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凸现了伤春意绪,伤离哀怨。

谒金门·风乍起全词翻译赏析

谒金门·风乍起全词翻译赏析

谒金门·风乍起全词翻译赏析导读:谒金门·风乍起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释【乍】忽然。

【闲引】无聊地逗引着玩。

【挼】揉搓。

【斗鸭】以鸭相斗为欢乐。

斗鸭阑和斗鸡台,都是官僚显贵取乐的场所。

【碧玉搔头】即碧玉簪。

译文春风乍起,吹皱了一池碧水。

(我)闲来无事,在花间小径里逗引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把它轻轻揉碎。

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

(我)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正在愁闷时),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赏析冯延巳这首词写贵族少妇在春日思念丈夫的百无聊赖的景况,反映了她的苦闷心情。

由于封建社会妇女无地位,上层社会的妇女依附于男子,女子又禁锢在闺房,精神上很忧郁,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相当普遍,因此古典歌中写闺阁之怨的也有很多,这种闺怨诗或多或少从侧面反映了妇女的不幸遭遇。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词着力表现的,不是情事的直接描述,而是雅致优美的意境。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这两句是双关语,表面写景,实际写情,本来水波不兴,忽然刮来风吹皱了池塘的水,象征着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动荡不安,起伏不平静。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丈夫远行在外,女主人公孤独一人,不由产生寂寞苦闷。

开头这两句是是传诵古今的名句,据说李璟与冯延巳相谐谑,李说冯:“‘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答:“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于是君臣皆欢!“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鸳鸯是水鸟,雌雄成双成对,在诗歌中经常作为爱情的象征,《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用“鸳鸯”来比喻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

这两句是倒装句,女主人公为了排遣苦闷,就双手揉搓着红杏的花蕊,引逗着鸳鸯徘徊在园中的小路里,这多少给她带来了愉悦,暂时忘掉自己的寂寞;但是看见鸳鸯成双成对,更显得自己孤单,又勾起了自己的烦恼,引起对心上人的怀念。

《谒金门 风乍起》全文及赏析

《谒金门  风乍起》全文及赏析

《谒金门·风乍起》全文及赏析《谒金门·风乍起》是五代时期南唐词人冯延巳创作的一首闺怨词,全文如下: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这首词的意思是:春风突然吹起,吹皱了一池春水。

我在花间小径里无聊地逗弄着鸳鸯,随手折下一枝杏花,揉搓着杏花蕊。

我独自倚靠在斗鸭的栏杆上,头上的碧玉簪斜垂着,我也懒得去打理。

整天都在盼望着心上人到来,但他始终没有出现,正在愁闷的时候,一抬头,却听到喜鹊在枝头欢快地叫着。

词的首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语双关,既写了现实中的风吹皱了一池春水的景象,又通过“皱”字,象征着女子内心的动荡不安和寂寞苦闷。

女子看到鸳鸯成双成对,更显得自己形单影只,再次勾起了自己的烦恼,引起对心上人的怀念。

结尾“举头闻鹊喜”,古人认为喜鹊的鸣叫是一种喜兆,这又勾起了女子的期待,让女子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女子在等待中的焦虑不安和喜悦期盼之情,表达了闺中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和期盼之情。

这首词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下面是一些主要的分析:寓情于景:整首词没有直接描述女子的心情,而是通过描绘女子在闺房中的场景和细节,来间接地表达她的情感。

例如,词中提到女子逗弄鸳鸯、揉搓杏花蕊、倚靠栏杆、懒得打理头发等,这些举动都反映了她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细节描写:词中通过一些细微的描写,如春风、春水、鸳鸯、红杏蕊等,来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同时也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女子的心情。

对比手法:上阕和下阕的前半部分节奏强烈,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而后半部分则相对和婉、顺畅,这种对比表现出女子心情的变化,从思念到期待,再到逐渐平静。

用韵密集:全词上下片各四句,句句押韵,这种用韵密集的特点,使得情感表达较为急促。

仄韵的使用也使得整首词在音律上呈现出一种相对流美舒缓的特点,但表达的情感却比较浓郁。

这些写作手法的运用,使得整首词情景交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女子在等待中的焦虑不安和喜悦期盼之情。

《谒金门》诗词鉴赏

《谒金门》诗词鉴赏

《谒金门》诗词鉴赏《谒金门》诗词鉴赏谒金门李好古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

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李好古:南宋词人。

本词有些版本在词牌之下有一题目:“怀故居”。

赏析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

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用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李好古,字仲敏,宋夫人,曾客居扬州。

有《碎锦词》。

他写了一些在扬州、镇江一带怀古伤今的动作。

从中看出作者少年时曾立志沙场杀敌,可惜功业未成。

这首词描写战争中家园破败的景象,表现作者对南宋统治者的斥责和对国事的忧虑。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

”“花过雨”,亦作“花遇雨”。

一般说来,花儿经过风雨之后,往往“零落成泥碾作尘”,或“湿红无力飞”。

词人们这样写又往往是通过写花的飘零,表现人的青春难再,红颜易老。

李好古在这里则表现的是另一种竟境:遇雨之后的花,不仅没有零落,反而“又是一番红素”(亦有着“又是一番红紫”的)。

即又是一番花开柳新的景象,又到了春天。

“红素”指红的花和白的柳絮。

杜甫《春远》诗:“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所以,这里写的雨,不是“雨打梨花深闭门的雨,也不是“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的“雨”,而是“好雨知时节”的“雨”。

“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亦有着“燕子归来衔锈幕,旧巢无觅处”)晋傅咸”《燕赋序》说:“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复来者。

其将逝,剪爪识之。

其后果至焉”。

燕儿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

当春暖花开的时候,燕子归来,本应是“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

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史达祖《双双燕·过春社了》)但现在却是“愁不语”,为什么呢?原因是“旧巢无觅处”。

这里以燕子旧巢,比喻自己的故居。

春仍归来。

人无归处,作者大概是当时沦陷区里的人而流落他乡的,因而不胜悲凉之感。

下片恨无人收复失地。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这里用了一个对比句,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

谒金门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谒金门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翻译:忽然间,春风吹起,泛起一池春水。

无聊之际,我在花间小径中逗引着鸳鸯,手中揉搓着红杏的花蕊。

独自倚靠在斗鸭的栏杆上,碧玉簪子斜斜地垂落。

整日期盼着心上人的归来,但始终不见他的身影,抬头却听到喜鹊的欢叫。

赏析:《谒金门·风乍起》是五代十国时期词人冯延巳的作品,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贵族少妇在春日思念丈夫的情景,抒发了她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词的开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通过春风吹皱池水的景象,巧妙地引出了主人公内心的波动。

在这明媚的春光中,主人公的心情却如同被春风吹皱的池水,难以平静。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主人公在花间小径中逗引着鸳鸯,手中揉搓着红杏的花蕊,表现出她内心的无聊与无奈。

她无法排遣心中的愁绪,只能在这春日里寻找一丝慰藉。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主人公独自倚靠在斗鸭的栏杆上,头上的碧玉簪子斜斜地垂落,形象地描绘出她内心的孤寂与落寞。

她渴望得到丈夫的关爱,却始终未能如愿。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主人公整日期盼着丈夫的归来,但始终不见他的身影。

在她失望之际,忽然听到喜鹊的欢叫,不禁喜出望外。

这喜鹊的叫声,似乎在告诉她,丈夫即将归来。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无奈与苦闷。

词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令人回味无穷。

冯延巳的《谒金门·风乍起》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古典诗词中的佳作。

这首词不仅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命运,也揭示了人性的脆弱与无奈。

在欣赏这首词的同时,我们不禁为这位贵族少妇的遭遇感到惋惜,也为她那颗渴望爱情的心而动容。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谒金门》意思-赏析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谒金门》意思-赏析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谒金门》意思|赏析译文春风乍起,吹皱了一池碧水。

(我)闲来无事,在花间小径里逗引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把它轻轻揉碎。

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

(我)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正在愁闷时),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赏析这首词写贵族女子在春天里愁苦无法排遣和希望心上人到来的情景。

一开头写景:风忽地吹起,把满池塘的春水都吹皱了。

这景物本身就含有象征意味:春风荡漾,吹皱了池水,也吹动了妇女们的心。

它用一个皱字,就把这种心情确切地形容出来。

因为是春风,不是狂风,所以才把池水吹皱,而还不至于吹翻。

女主人公的心情也只是象池水一样,引起了波动不安的感觉。

面对着明媚的春光,她的心上人不在身边,该怎样消磨这良辰美景呢?她只好在芳香的花间小路上,手挼着红杏花蕊,逗着鸳鸯消遣。

可是成双成对的鸳鸯,难免要触起女主人公更深的愁苦和相思,甚至挑起她微微的妒意,觉得自己的命运比禽鸟尚不如。

她漫不经心地摘下含苞欲放的红杏花,放在掌心里轻轻地把它揉碎。

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深刻表现出女主人公内心无比复杂的感情。

它意味着:尽管她也象红杏花一般美丽、芬芳,却被另一双无情的手把心揉碎了。

这写得多么细致,蕴藏着多么深沉的感情!简直是写进人物的下意识领域中去了。

下片写她怀着这样愁苦的心情,一切景物都引不起她的兴致。

哪怕她把斗鸭栏杆处处都倚遍(一作独。

但独字不如遍字好),仍然是没精打采。

这个遍字,把她这种难捱按捺的心情精细地刻画出来。

她心事重重地垂着头。

由于头垂得太久,以至头上的碧玉搔头(一种碧玉做的簪子。

《西京杂记》载:(汉)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

)也斜斜地下倾。

这说明她已捱过一段很长的时间。

她整天思念心上人,却一直不见他来。

忽然,她听到喜鹊的叫声。

喜鹊叫,喜事到。

莫非心上人真地要来了么?她猛然抬起头,愁苦的脸上初次出现了喜悦的表情。

作者写到这里,便结束了全词。

冯延巳《谒金门》 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延巳《谒金门》 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6分)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
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
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
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

举头闻鹊喜。

词的上片写女子的寂寞,用了两个动词“引”和“挼”;下片写她对远方情人的等待,重在写她的装扮,用了“碧玉搔头斜坠”一句,试简析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
不直接描写人物的感情,而是通过对动作的描写表达她的百无聊赖,通过对装束的描写表达她的懒散和心绪不宁,使得这首词含蓄而不直白,富有人情味,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大意对即可)。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原文、赏析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原文、赏析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谒金门·风乍起》
原文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

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

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

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创作背景:
译文
春风乍起,吹皱了一池碧水。

(我)闲来无事,在花间小径里逗引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把它轻轻揉碎。

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

(我)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正在愁闷时),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冯延巳《谒金门》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冯延巳《谒金门》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冯延巳《谒金门》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谒金门》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①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②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③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④【注释】①乍起:初起。

②挼(nuo挪):用手揉搓。

这两句系倒装句法。

③斗鸭阑干:古人用栏干圈养一些鸭,使之相斗以为戏。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时建昌侯虑於堂前作斗鸭栏。

”又伶玄《赵飞燕外传》:“忆在江都时,阳华李姑畜斗鸭水池上。

”后者虽系小说,但斗鸭风尚相传已久。

搔头:古时妇女发饰,可用以搔头痒。

玉搔头:玉簪。

《西京杂记》卷二:“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

” 坠:垂下。

在本词中形容斜露玉簪,仿佛欲落下。

④鹊喜:《淮南子·汜论训》高注:“乾鹄,鹊也,人将有来客,忧喜之征则鸣。

”《开元天宝遗事》:“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

”俗传喜鹊是报喜信的。

《西京杂记》卷三引陆贾对樊哙语:“乾鹊噪而行人至,蜘蛛集百事喜。

”【译文】春风乍起,吹绉了平静的一池春水,荡起道道涟漪。

她走在春意芳菲的小径里,洁白的手搓揉着红杏花蕊,悠闲地逗引鸳鸯为戏。

独自猗着斗鸭栏杆,头上的碧玉簪子斜垂。

整日里思念你呵!你却全无消息,忽抬头,听到了鹊儿报喜。

…… (王洪译)【集评】宋·马令:“元宗乐府词云:‘小楼吹彻玉笙寒。

’延巳有‘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之句,皆为警策。

元宗尝戏延巳:‘吹绉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延巳曰:‘未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

’元宗悦。

”(《南唐书》卷二十一)明·沈际飞:“起语与前词同一况味,闻鹊报喜,须知喜中还有疑在,无非望幸希宠之心,而语自清隽。

”(《草堂诗馀正集》)清·贺裳:“南唐主语冯延巳曰:“‘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何与卿事?’冯曰:‘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不可使闻于邻国。

然细看词意,含蓄尚多。

又云:‘无凭谐鹊语,犹觉暂心宽’,韩偓语也。

《谒金门·风乍起》原文及翻译赏析2篇

《谒金门·风乍起》原文及翻译赏析2篇

《谒金门·风乍起》原文及翻译赏析《谒金门·风乍起》原文及翻译赏析2篇《谒金门·风乍起》原文及翻译赏析1谒金门·风乍起五代十国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谒金门·风乍起》译文春风忽地吹起,吹的那池塘春水泛起涟漪。

在花间小径里无聊地逗引着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放在指尖轻轻揉搓。

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

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正在愁闷时,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谒金门·风乍起》注释谒金门:词牌名。

乍:忽然。

闲引:无聊地逗引着玩。

挼:揉搓。

斗鸭:以鸭相斗为欢乐。

斗鸭阑和斗鸡台,都是官僚显贵取乐的场所。

独:一作“遍”碧玉搔头:一种碧玉做的簪子。

《西京杂记》载:“(汉)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

”《谒金门·风乍起》赏析冯延巳这首词写贵族少妇在春日思念丈夫的百无聊赖的景况,反映了君的苦闷心情。

由于封建社会妇君无地位,上层社会的妇君依附于男子,君子又禁锢在闺房,精神上很忧郁,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相当普遍,因此古典诗歌中写闺阁之怨的也水很多,这种闺怨诗或多或少从侧面反映了妇君的不幸遭遇。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词着力表现的,不是情事的直接描述,而是雅致优美的意境。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这两句是双关语,表面写景,实际写情,本来水波不兴,忽然刮来风吹皱了池塘的水,象征着词中君主人公的心动荡不安,起伏不平静。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丈夫远行在外,君主人公孤独一人,不由产生寂寞苦闷。

开头这两句是是传诵古今的名句,“说李璟与冯延巳相谐谑,李说冯:“‘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答:“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于是君臣皆欢!“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谒金门宋词赏析

谒金门宋词赏析

谒金门宋词赏析谒金门耽岗迓陆尉赵师侠沙畔路,记得旧时行处。

蔼蔼疏烟迷远树,野航横不渡。

竹里疏花梅吐,照眼一川鸥鹭。

家在清江江上住,水流愁不去。

赏析师侠是宗室子弟,长期浮沉于州县下僚,却高标脱俗,志趣雅洁,无心仕途,思慕山林。

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初春,词人当时在其从弟吉州(今江西吉安)知州赵师?幕府,久客思乡,词便是“一掬归心万迭愁”的吐露。

这首思归之作写法很妙,浓浓的愁思,却用轻快的笔墨来勾写,歇拍处,方轻轻一折,浮露出一缕淡淡的忧愁。

意在象外,韵在情中。

耽岗,在吉州城南,岗下是平阔的赣江。

“迓”,迎。

一天傍晚,词人去耽岗接一位陆姓县尉。

陆尉许是坐船来的,还未到,词人便沿着江边的沙滩小路信步徐行。

江上岸边的种种景物,引起了词人的`沉吟:“沙畔路,记得旧时行处。

”起句就跌入回忆。

接着“蔼蔼”两句描写勾起回忆的景色:夕阳西下,暮霭四起,远方的小路显得迷濛不清了;荒野渡口,小船横漂,四周一片寂静。

词人暗用韦应物“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意,淡笔白描,轻快地勾勒出江畔晚景。

这是一幅宁静的画面。

画面中,还飘然步行着一位静默回忆的词人,与景物气氛谐和;然而这位貌似闲静的词人内心深处是不平静的。

他在追忆,在遐思,感情在暗暗起伏。

环境是宁静的,而词人的内心是活动着的,脚步、视线也是移动的,画面的静与画外的动,构成了矛盾的统一体,造成一种深沉强烈的艺术效果。

过片继续写景。

词人去接客,目光随脚步徐徐前移:“竹里疏花梅吐,照眼一川鸥鹭。

”岸边翠竹丛中,不时冒出几株梅花,昂首怒放,争相报春。

竹密花疏,相映成趣;竹绿花红,相得益彰。

虽是早春季节,春意实已盎然。

竹后的大江之上,洁白的沙鸥白鹭,或翔或游,或散或集,群集江面;江清鸥白,照人眼明。

过片这两句,笔法有致。

上片宁静的画面,在移动中突然扑入如此生机勃勃的动态:红梅吐艳,鸥鹭游翔,(梅)红(竹)绿(水)清(鸥)白,四色分明,不禁令人视线一亮,心头一振。

过片在作法上要求似承又似转,这儿经营得很成功,画面承上片而来,然而视觉、心情暗中都转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1)、马令《南唐书·党与传下》:“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皆为警策。

”试分析“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艺术表现方法上的妙处。

(4分)
(2)、古人认为,“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灵异不凡。

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请找出“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眼”,并加以简析。

(4分)
(1)它的妙处不仅仅在于写景,而在于它以象征(比兴)的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出来。

春风吹皱了池水,更搅乱了思妇的心。

丈夫远出,迟迟未归,心中的挂念自不必说。

以景寓情,情景相生。

(2)闲。

开头的由景入情,引出了思春的少妇。

接着一个“闲”字,把她眼下过着的那种无所事事,闲得无聊的生活揭示无遗。

她无精打彩地逗着鸳鸯玩,漫不经心地将杏花放在手心上揉搓,这种似是无意却有情的动作,反映出她内心的惆怅和空虚。

【评析】:冯延巳擅长以景托情,因物起兴的手法,蕴藏个人的哀怨。

写得清丽、细密、委婉、含蓄。

这首脍炙人口的怀春小词,在当时就很为人称道。

尤其“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是传诵古今的名句。

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点明时令、环境及人物活动。

下片以抒情为主,并点明所以烦愁的原因。

春风乍起,吹皱了一池碧水,这本是春日平常得很的景象。

可是有谁知道,这一圈圈的涟漪,却搅动了一位女性的感情波澜。

别看她貌似悠闲,时而逗引鸳鸯,时而揉扯花蕊,过一会儿又倚身在池栏上观看斗鸭,但只消从她懒洋洋的神态上,我们就知她的心思其实全不在此。

随着几声喜鹊的欢叫,她的面庞儿顿时就涌上了一阵红晕----盼念已久的丈夫终于回家了,这怎能不令她的心像小鹿儿那样乱撞乱跳。

【注释】:①乍:忽然。

②闲引:无聊地逗引着玩。

③挼:揉搓。

④斗鸭:以鸭相斗为欢乐。

斗鸭阑和斗鸡台,都是官僚显贵取乐的场所。

⑤碧玉搔头:即碧玉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