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四川省遂宁市蓬南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三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件(共25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三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件(共25张PPT)
A.导致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B.着眼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C.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D.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基础检测】
4、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主张:“变法之本, 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 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材 料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最重要是( ) 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B.变革科举制度,培养人才 C.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D.认同革命派的政治主张
据材料,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 相比有何进步之处。(3分)
(1)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2)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 国民素质才是治本; (3)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 兼治,重在治本 。
(三)甲午痛国心,维新以救国
阶派 代表 级别
顺乎世界之潮流
八十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 开始,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与科学。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 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 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师夷长技”的主张 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维新思想 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3、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 动的影响。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 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 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既而试 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 (注:“发” 指太平天国, “捻”指北方的捻军起义) ,可以 勤远略(注:“远略”指列强侵略)。”——曾国藩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共43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共43张PPT)

假设你是当时一位资产阶级爱国者, 你会为改变中国的命运做些什么?
二、维新变法 思想解放潮流
2、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人 物核心思想(政治主思张想):主 张
康有为主P5打变张0着法维孔理子论新的,变旗并号积法宣极,扬推动维实维新行①②君1188主9958年年立“《宪公孔车子制上改,书制”考发》 介 展新工变商法运业动,。(托走古资改本制)主③义戊道戌变路法。期间。
康有为( 1858~1927)
梁启超的著作
变法之本,在育人 才,人才之兴,在 开学校;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而一切 要其大成,在变官 制。——梁启超 《变法通议》
梁启超诗手稿,康有为眉批
【历史现场 】 谭嗣同的“求死”
(维新变法失败后)日 本使馆派人表示可以为他 提供保护,他毅然回绝说: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 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 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 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 始。”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 伟大的思想。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 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大国崛起》
“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
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 广书院……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 下一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 电线,此其用也。”——郑观应
民族资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历史现场】 《海国图志》的影响
左宗棠饱读魏源著作,称赞《海国图志》“非山 经海志徒恢可比”。左宗棠为了抵抗外国侵略,迫切 地希望把魏源的外交思想付诸实践,他大声疾呼: “策士之言曰:‘师其长以制之’是矣!”
李鸿章也把魏源“资取洋人长技”的思想说成是 “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19张)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19张)

谭嗣同
对八股很反感,曾写下“岂有此理” 誓 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 万民之恨
严复
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是翻译家 物竞天择…宜者强…不宜者弱,弱乃灭亡
《孔子改制考》:康有为的重要著作,1898 年刊行。该书指出孔子以前的历史都无据可考, 孔子遂假托尧舜等古圣先贤的言论行事而作“六 经”,其目的是为“托古改制”。康有为把孔子 奉为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思想
五四新文化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 政府弊端彻底暴露
甲午战争,中日双方
1911年 辛亥革命
知识分子着手思 想和文化革命
世潮=先进思想
维新与守旧区别明显
结束君主专制,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主义国家。
文化专制 思想钳制
军机处
君主专制 达到顶峰
小农经济 占据主导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 商来华贸易的惟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 与外国人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 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乾隆皇帝在给英王 乔治二世的信中说:
原因: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②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
阶级登上了历史的政治舞台;
代表人物 康有为
维新变法第一人
梁启超
主张
著作和活动 共同点
从行小三接 足受鼎严立格之传制统,教则育中国“公 《 策之立孔车 划强宪子上新,法书改政计,;制考日开》可国待会,”
9岁能做千言文章,文笔犀利有号召力 变则变,不变亦变…变则通,通则久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 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 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人民版必修3
第三十四页,共34页。
第十七页,共34页。
(2) 该观念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 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但其用西方(xīfāng)先进科技来维护清王 朝腐朽、没落的旧制度,注定了以此思想为指导的洋务运动 最终以失败告终。
第十八页,共34页。
材料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 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hǎi ɡuó)图志·序》
第二十页,共34页。
歌诀法记忆新思潮的萌发 昏睡百年,睁开双眼。学习西方,抛弃旧观。 师夷长技,则徐魏源。寻求真理,《资政新篇》。 介绍世界,《瀛环志略》。举办洋务,为解忧患。 中体西用,制度不变。自强求(qiǎngqiú)富,企业创办。 筹划海防,南(洋)北(洋)福建。甲午战败,洋务破产。
第二十一页,共34页。
第二十六页,共34页。
“ 一 、 二 、 一 ” 数 字 法 记 忆 维 新 思 想 (sīxiǎng) 与 共 和 思 想 (sīxiǎng) 一个阶级:资产阶级。 两大派别:维新派和革命派。 一个转变:“器物”到“制度”。
第二十七页,共34页。
【学习思考】 1.(P48)许多西方学者(xuézhě)认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是 在西方的冲击下开始的。结合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评价一下 这种说法。
主共和国方案得到初步实现。
第十三页,共34页。
[易混易错] 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主张和实践都无法改 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地主阶级(dì zhǔ jiē jí)、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中国革 命需要新的领导阶级和新的科学思想的指导。
第十四页,共34页。
主题一 地主阶级的“师夷长技”思想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新”在哪里?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共44张PPT)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共44张PPT)
民资产生、初步发展
洋务运动失败
2、代表: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康有为——“火山”“飓风” “距今(1984年)九十年前, 几乎中国所有赞成维新的人, 都把康有为当作自己思想上 的领袖和导师;也几乎所有 主张守旧的人,都把他骂作 洪水猛兽,乱臣贼子。”
——钟书河《走向世界:中国人考察 西方的历史》
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一、新思想的萌发(鸦片战争前后)
1、背景:
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 西方的侵略
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2、代表人物及思想
①林则徐: 《四洲志》、《华事夷言》 ——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魏源: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3、影响
•先进中国人… •向西方… •维护… •局限…
4、影响
推动维新变法 爱国救亡
顺应历史潮流,进步的
思想启蒙,客观推动资级革命思想传播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 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 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amp;&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 以今日之见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 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 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 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法意》——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原富》——亚当·斯密《国富论》 《群己权界论》——密尔《论自由》 《天演论》——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 及其他论文》
3、主要思想:
托古改制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变法通议》 激进 《天演论》等

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三1“顺乎世界之潮流”(共19张PPT)

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三1“顺乎世界之潮流”(共19张PPT)

——制度层面
革命派
16
[小结]顺乎世界潮流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17
林则徐 康有为
连连看 雾里看花 移花接木 昙花一现 柳暗花明
曾国藩
孙中山 18
谢谢
19
想一想:1.“亡灵”指什么? 2.这说明了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议一议: 3.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1.“亡灵”指孔子
2. 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相结合(托古改制)
3.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力量
弱小;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个人经历、学问素养等
——柏杨《中国人史纲》
结合材料和教材自主学习,解决学案的第一个知识点3
一、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学习 西方技术、器物
1、背景(原因):? 2、代表人物: 3、评价
想一想:为什么说林则 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 世界第一人”?
①《海国图志》的历史地位? ②该书核心思想是?这一思想含义、目的、 意 义?
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 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 四少无难也……故议院者,大用之则大效,小用之则 小效者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
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没有实施
政治上: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经济上:发展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度 : 君 主 立 宪
胜于今”
11
练一练 以下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变者天道也,……传曰:‘逝者如斯’, 故孔子系易,以变易为义。”
B.“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 理。”
C.“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 万民之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22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22张PPT)

高考再考什么
【预测题1】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 中认为:“西学”为“西政、西艺、西史”等 社会科学,“西艺非要,西政为要”。这说明 此时张之洞 A .其思想已与康有为完全一致 B.主张应放弃西方自然科学的学习 C .其思想在不断与时俱进 D .主张清政府应进行“预备立宪”
【体验高考2】(2015·江苏单科·7)1876 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 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 ,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 。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 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 就回国了。这说明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回归教材,整合知识——聚焦重点——对接高考
顺乎世界之潮流(见导学案)
1. 地主阶级 2. 资产阶级
材料一: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此则与天朝体制 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远被, 万国来王……然从不贵奇 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摘编自《清实录》等 料材二: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 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摘自魏源《海国图志》 (1)依据材料一、二中国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 析原因何在。 变化:“天朝上国”到“师夷长技以制夷” 原因: 鸦片战争
(2)材料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维新派内部思想不统一; 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 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存在策略问题
材料三:没有戊戌维新的政治改革和思想解放,就 不可能有辛亥革命;没有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 建立共和,也不会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及党所领 导的革命,也就无从谈起新中国的建立。 ——王毅《戊戌维新与晚清社会变革》 材料四: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 批的传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 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 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探讨维新思想对中 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三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三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件

总结:
• 1.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 “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 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 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 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 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维新派派的核心主张
• 政治:抨击封建制度,主张维新变法,建 立君主立宪制,
• 经济上:发展工商业,走资本主义道路。
5、维新变法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有何作用?
政治上: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爱国主义激情;建 立君主立宪制,是爱国的。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是进 步的; 思想文化上: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 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影响:批判封建制度,有利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B • C.《天演论》 D.《资政新编》
• 2.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 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 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 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 之用。”这说明
•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二、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 的思想及特点?
阶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维新派
资产阶级 革命派
代表
思想主张
特点
林则徐、 魏源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师夷长技 以制夷”
学习技术
实行君主立宪制
学习制度
孙中山
推翻封建政府, 实现民主共和
A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三第一节“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三第一节“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摘编自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 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 上的贡献。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
翻译《天演论》;宣传、提倡进化论、成为维新派 的理论武器
(2012·山东文综卷·28)(20分)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 (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资 产 阶
康有为
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借用 进化论的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
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梁启超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抨 击君主专制制度。
政 治 制 度 :

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

新 谭嗣同 纲常名教
主派严复源自翻译《天演论》 ; 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立 宪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 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 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 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 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民族资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4.影响: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 使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 思想解放运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 传播。这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 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在社会上起 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 了一条新的道路。
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三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件(共43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三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件(共43张PPT)
在广东抗敌前线的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 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开战前他要 先礼后兵,想给英国皇帝写封信,但得知英国皇帝是个女的, 就放弃了这个念头,认为女人当皇帝的国家有什么可怕的?
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 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 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 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
面对此变局,先进的中国人有何思考、行动?
近现代中华民族奋斗的主题 是什么?
民族独立;民族复兴!
他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什么?
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近代中国的思想 解放,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一、天朝【迷梦】——惟愿长醉不复醒
《利玛窦中国札记》(16世纪后期):
他们把自己的国家夸耀成整个世界,并把它叫做天下。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民族危 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2)读书人大多埋头在经书中,远离社会现实。统治者也沉浸在 “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3)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一批满怀爱国热忱和经世之志 的先进中国人开始冲破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 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复兴之路》解说词
日薄西山下的残垣断壁
(二)、师夷长技之移花接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861年曾国藩的学生冯桂芬《校邠(bīn) 庐抗议》:以中国之纲常名教为原本,辅以 诸国富强之术。 1898年张之洞《劝学篇》:新旧兼学,四 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 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 用......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 心,西学应世事。

高中历史 专题三第一节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三第一节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人民版必修3

⑴维新派从救亡图存的爱国要求和资产阶级 的利益出发,以进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 说为武器,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 反思洋务运动; ⑵他们认为,只有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 制,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才能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 富强。
2、维新变法思想的代表人物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⑵政治上,甲午战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⑶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2、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代 表 资 产 阶 级 维 新 派 主 张 共同点
借孔子宣传维新变法理 康有为 论,用进化论观点论证 君主立宪制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 梁启超 必然,批判君主专制
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批判君 谭嗣同 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3、新思想萌发的影响
• ⑴启发了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 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以探求强国御侮之 策;
• ⑵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在“师夷长技以 制夷”的基础上,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 的口号,逐步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思想,并以此指导了洋务运动。
(二)维新变法
1、维新变法思想出现的背景 ⑴经济上,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 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一)睁眼看世界
(1)外部:鸦片战争前夕,欧美资 本主义迅猛发展
1、背景
(2)内部
清朝国势渐趋衰落,社会矛 盾日益尖锐;
读书人大多数埋首经书,远 离社会现实,他们与统治者 一样,沉浸在“天朝上国” 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2、开眼看世界的先驱
⑴林则徐——近代睁 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主动了解外国情况; 组织编译西方书报。 如《四洲志》、 《华事夷言》
⑵魏源 ①《海国图志》—— 第一部由中国人编 撰的最详备的世界 史地著作,也是探 寻、学习西方富国 强兵道路的启蒙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个主题: 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挽救民族危机(救亡图存)
一个方向: 向西方学习(走向近代化)
三个阶段: 抵抗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器物
地主阶级 洋务派: 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
资产阶级 维新派: 戊戌变法 君主立宪
革命派: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 激进派:新文化运动 民主和科学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崇厚 张之洞
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 (最早)
江南制造总局 (最大)
福州船政局 天津机器制造局
民用(辅助军事工业)
天津开平煤矿、上海 轮船招商局(最早)
汉阳铁厂
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局限在于没有涉及制度层面。
材料一: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 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于夷 也。……惟皇上振刷纲纪,一转移间耳,此无待于夷者也。至于 军旅之事,船坚炮利不如夷,有进无退不如夷。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形势 2、代表: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等 3、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4、主张(或口号): 师夷长技以自强 5、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6、主要活动: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创办新式海军、新式学堂 7、根本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8、结果: 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的失败
19世纪以前东西方主流思想的演进
中国主流思想演变
百家争鸣 儒学低潮 儒学正统 儒学困境
儒学复兴 理学形成
反正统 新思想
春秋 秦朝 西汉 智者运动
东汉
北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欧洲思想解放潮流
导言 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和传统文化的衰微,中 国文化同其政治、经济一样,艰难地迈上了近代化的征程。 在长达100多年的探索过程中,人们每前进一步,都会 经历新旧文化的激烈交锋。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 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 化交汇、碰撞。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况,逐 渐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
无产阶级(1919五四后) 传播马义,走社义道路
制度 思想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 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到深、逐步深入
19世纪后半期的世界潮流是什么?
资本主义: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充实了资本主义的经济 基础,使资本主义成为了一股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 1861年沙皇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1868年日 本开始了明治维新运动,1871年德意志帝国完成统一,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中体西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是指中国的封建文化。 “西学”:是指资产阶级文化。
“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 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 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实践及结果: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一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2020.9
一个懂得尊重思 想的民族,才会诞生 伟大的思想。
一个拥有伟大思 想的国家,才能拥有 不断前行的力量。
——《大国崛起》
复习:古代中国是不是一个 “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 古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是 什么?
探究1:19世纪之前有哪些 引领欧洲社会“不断前行” 的“伟大思想”?鸦片战争 前的中国有没有这种“伟大 思想”?
材料二: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 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议战》
③根据材料,概括魏源“师夷”的内容,并结合教材 思考其意义。 意义: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是对几千年来传统 《海国图志》 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一、“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技术、器物 地主阶级抵抗派(先驱)---19世纪40、50年代
1、背景(原因):
政治:民族危机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加深——根本原因 经济:外国经济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思想:程朱理学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思想战线万马齐喑)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 ——思想基础; 战争惊醒——直接原因;
代表人物: 林则徐、魏源
探究一
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林则徐的主要思想: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主持编纂《四
“世界潮流浩浩殇殇,顺之则存,逆之则亡。”
第一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标要求
(1)了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 士“开眼看世界”、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3)比较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异同点。
一、“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技术、器物 地主阶级抵抗派(先驱)---19世纪40、50年代
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 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①《海国图志》的历史地位? ——<<海国图志·序>>
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 ②该书核心思想是?这一思想含义、目的?
核心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 源 直接目的:抵御外来侵略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洲志》、《华事夷言》。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魏源的主要思想: 编成《海国图志》,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
制夷”的思想。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学习西方的技术,器物
请思考:为什么说林则徐是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林则徐(1785— 1850年),福建 侯官(今福州)人
①重视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 ②设译馆,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如《四洲志》、 《华事夷言》等; ③仿制西方战舰; ④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 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1、背景(原因): 2、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 3、评价:
性质:地主阶级的新思想,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作用:①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向西方学习,探求强
国御侮之策。 ②促进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形成,并兴起
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局限:①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②未进行实践。
一、“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技术、器物 地主阶级抵抗派(先驱)---19世纪40、50年代 地主阶级洋务派---19世纪60年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