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乎世界之潮流ppt(人民版必修三)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三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件(共25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三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件(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4c28d9b04a1b0717fd5dd91.png)
A.导致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B.着眼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C.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D.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基础检测】
4、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主张:“变法之本, 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 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材 料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最重要是( ) 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B.变革科举制度,培养人才 C.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D.认同革命派的政治主张
据材料,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 相比有何进步之处。(3分)
(1)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2)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 国民素质才是治本; (3)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 兼治,重在治本 。
(三)甲午痛国心,维新以救国
阶派 代表 级别
顺乎世界之潮流
八十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 开始,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与科学。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 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 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师夷长技”的主张 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维新思想 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3、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 动的影响。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 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 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既而试 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 (注:“发” 指太平天国, “捻”指北方的捻军起义) ,可以 勤远略(注:“远略”指列强侵略)。”——曾国藩
【基础检测】
4、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主张:“变法之本, 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 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材 料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最重要是( ) 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B.变革科举制度,培养人才 C.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D.认同革命派的政治主张
据材料,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 相比有何进步之处。(3分)
(1)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2)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 国民素质才是治本; (3)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 兼治,重在治本 。
(三)甲午痛国心,维新以救国
阶派 代表 级别
顺乎世界之潮流
八十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 开始,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与科学。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 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 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师夷长技”的主张 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维新思想 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3、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 动的影响。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 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 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既而试 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 (注:“发” 指太平天国, “捻”指北方的捻军起义) ,可以 勤远略(注:“远略”指列强侵略)。”——曾国藩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共34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5c5600f5f0e7cd1842536e9.png)
推进新课
问 作为立志要改革的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 题 情 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境 教 师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民族资产阶级 讲 的软弱与保守; 解 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推进新课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变法 材 这则材料反映了梁启超的什么主张? 变则变,不变亦变……变则通,通则久。 料 维新,才是中国的出路,才能救亡图存。 ——梁启超《变法通议》
推进新课
1854年(咸丰四年),日本翻刻了《海国图志》(60卷 本),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给日本思想界增添了无限活力。 日本思想家纷纷争读,奉之为“宝鉴”。日本面临着重蹈中国鸦
为什么说这本书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 材 片战争覆辙的危险,各界深感不安。 料 的启蒙书? 《海国图志》所着力宣传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恰于
推进新课
康有为
维新变法第一人
《孔子改制考》:康有为的重 要著作,1898年刊行。该书指出 孔子以前的历史都无据可考,孔 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有什么特点? 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子遂假托尧舜等古圣先贤的言论 行事而作“六经”,其目的是为
“托古改制”。康有为把孔子奉
为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维新变法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向西方学习
三个阶段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变法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 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陈旭麓
必修Ⅰ: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必修Ⅱ: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必修Ⅲ: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优质课件(共38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优质课件(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6fc8a8f50e2524de4187e32.png)
行之势,有不容少缓之 故。……《易》曰: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伊尹曰:
“用其新,去其陈。”病乃不存。——
《从变上法述三通段议材》料看自,序康、梁维新派的思想具有什么特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思想
特点孔:子是借旧助中经国学的外思衣想中,心否。定抓君住主了专孔子制,统思治想,之战就 成功了。皇宣帝传是维旧新中变国地法政的治必中要心性,和所以合康理有性为。的实际政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论战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时间: 1905--1907年间
阵地: 《民报》
《新民丛报》
内容:
①要不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② 要不要建立共和整体,
③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是资产阶级内部在民主革命手段和目标上
意义:的分歧,在救亡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方面
是一致的。因此,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大大的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 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
(根本原因:缺乏必要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2.甲午中日战争后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想
⑴背景:
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掀起瓜分中国高潮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阶级上:资产阶级的壮大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史料研读】 根据材料概括康有为的思想
(1)编写著作: 《海国图——志开》眼看世界
——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 详实专著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
(2).主攻张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师夷长—技<以<海制国夷图志·序>>
(3).意义: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 向西方学习有重要启迪作用。
顺乎世界之潮流(人民版必修三)精品PPT教学课件
![顺乎世界之潮流(人民版必修三)精品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21dda1bb4cf7ec4afed07d.png)
2020/12/6
11
考点一 归纳1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主流思想的演进
突破依据:本考点是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内容
(1)“睁眼看世界”: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 的地主阶级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是近代中国“睁眼看 世界”的先驱。 (2)早期维新思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洋务运动的 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早期维新思想应运而生,但
“船坚炮利”使一些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 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抛弃传统的夜郎自大的陈腐观 念,注目世界,关心时局认识到“经学难敌洋枪炮”,清王 朝失败给国家、民族带来的屈辱,使他们去探索新知,寻 求强国御侮之道。
尝试探究:在当时情况下,中国兴起了一股什么样的 新思潮?
2020/12/6
3
课程标准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思想
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 的作用。 课标分解 1.列举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实
践及结果。 2.分析维新变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明确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的异同点。
2020/12/6
2020/12/6
13
角度1 从中国近代前期学习西方的层次角度分析
【示范1】► 下图为邱炯的名为“为什么开不快”的漫画,形象地
反映了晚清时期清政府向西方学习、追赶世界潮流的活动
及结局。造成这一结局的根本原因是
( )。
2020/12/6
14
A.清朝内部不同政治势力的内讧 B.清朝皇帝没有实权 C.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破坏 D.没有彻底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解析 A、B、C三项虽都是失败的原因,但根本原因在于 没有彻上:促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共43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共4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373f6082b160b4e767fcf77.png)
假设你是当时一位资产阶级爱国者, 你会为改变中国的命运做些什么?
二、维新变法 思想解放潮流
2、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人 物核心思想(政治主思张想):主 张
康有为主P5打变张0着法维孔理子论新的,变旗并号积法宣极,扬推动维实维新行①②君1188主9958年年立“《宪公孔车子制上改,书制”考发》 介 展新工变商法运业动,。(托走古资改本制)主③义戊道戌变路法。期间。
康有为( 1858~1927)
梁启超的著作
变法之本,在育人 才,人才之兴,在 开学校;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而一切 要其大成,在变官 制。——梁启超 《变法通议》
梁启超诗手稿,康有为眉批
【历史现场 】 谭嗣同的“求死”
(维新变法失败后)日 本使馆派人表示可以为他 提供保护,他毅然回绝说: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 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 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 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 始。”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 伟大的思想。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 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大国崛起》
“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
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 广书院……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 下一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 电线,此其用也。”——郑观应
民族资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历史现场】 《海国图志》的影响
左宗棠饱读魏源著作,称赞《海国图志》“非山 经海志徒恢可比”。左宗棠为了抵抗外国侵略,迫切 地希望把魏源的外交思想付诸实践,他大声疾呼: “策士之言曰:‘师其长以制之’是矣!”
李鸿章也把魏源“资取洋人长技”的思想说成是 “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优质教学课件(22张)(共22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优质教学课件(22张)(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2315cfbd5bbfd0a78567335.png)
----梁启超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
?
1.下列有关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等为 代表的新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民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3.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 “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 评论指的是(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 万万不会维持。”
A.实现中国工业化 C.推动中国近代化
B.实行民主政治 D.启蒙与救亡并重
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 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 ,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 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 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 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果按此次序排列,近代中 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鸦片战争为什么失败,我们得到什么教训?
战争1以8世及纪法后国期的,大英革国命经制的济度,工::深业民工刻主业革地化化命改、、、变法市美了制场国化化人的类独文立明 的进程。人类社会的现观念代:化理,性已化成、为科不学化可阻挡的 历史潮流。这股汹涌的浪潮,不可阻挡地逼近了
中国。沉浸在康乾盛世中的人们,全然不知这盛 世亦正面临着一场厄运……
A.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
?
1.下列有关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等为 代表的新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民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3.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 “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 评论指的是(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 万万不会维持。”
A.实现中国工业化 C.推动中国近代化
B.实行民主政治 D.启蒙与救亡并重
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 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 ,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 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 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 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果按此次序排列,近代中 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鸦片战争为什么失败,我们得到什么教训?
战争1以8世及纪法后国期的,大英革国命经制的济度,工::深业民工刻主业革地化化命改、、、变法市美了制场国化化人的类独文立明 的进程。人类社会的现观念代:化理,性已化成、为科不学化可阻挡的 历史潮流。这股汹涌的浪潮,不可阻挡地逼近了
中国。沉浸在康乾盛世中的人们,全然不知这盛 世亦正面临着一场厄运……
A.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
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三1“顺乎世界之潮流”(共19张PPT)
![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三1“顺乎世界之潮流”(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47f74480242a8956aece401.png)
——制度层面
革命派
16
[小结]顺乎世界潮流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17
林则徐 康有为
连连看 雾里看花 移花接木 昙花一现 柳暗花明
曾国藩
孙中山 18
谢谢
19
想一想:1.“亡灵”指什么? 2.这说明了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议一议: 3.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1.“亡灵”指孔子
2. 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相结合(托古改制)
3.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力量
弱小;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个人经历、学问素养等
——柏杨《中国人史纲》
结合材料和教材自主学习,解决学案的第一个知识点3
一、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学习 西方技术、器物
1、背景(原因):? 2、代表人物: 3、评价
想一想:为什么说林则 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 世界第一人”?
①《海国图志》的历史地位? ②该书核心思想是?这一思想含义、目的、 意 义?
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 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 四少无难也……故议院者,大用之则大效,小用之则 小效者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
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没有实施
政治上: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经济上:发展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度 : 君 主 立 宪
胜于今”
11
练一练 以下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变者天道也,……传曰:‘逝者如斯’, 故孔子系易,以变易为义。”
B.“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 理。”
C.“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 万民之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22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b81653b0b4e767f5acfceff.png)
高考再考什么
【预测题1】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 中认为:“西学”为“西政、西艺、西史”等 社会科学,“西艺非要,西政为要”。这说明 此时张之洞 A .其思想已与康有为完全一致 B.主张应放弃西方自然科学的学习 C .其思想在不断与时俱进 D .主张清政府应进行“预备立宪”
【体验高考2】(2015·江苏单科·7)1876 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 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 ,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 。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 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 就回国了。这说明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回归教材,整合知识——聚焦重点——对接高考
顺乎世界之潮流(见导学案)
1. 地主阶级 2. 资产阶级
材料一: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此则与天朝体制 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远被, 万国来王……然从不贵奇 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摘编自《清实录》等 料材二: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 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摘自魏源《海国图志》 (1)依据材料一、二中国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 析原因何在。 变化:“天朝上国”到“师夷长技以制夷” 原因: 鸦片战争
(2)材料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维新派内部思想不统一; 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 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存在策略问题
材料三:没有戊戌维新的政治改革和思想解放,就 不可能有辛亥革命;没有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 建立共和,也不会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及党所领 导的革命,也就无从谈起新中国的建立。 ——王毅《戊戌维新与晚清社会变革》 材料四: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 批的传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 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 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探讨维新思想对中 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人民版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15张PPT)
![人民版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06adde25f0e7cd185253675.png)
二、新知无尽,真理无穷,人生一世,宜励业益知。
维新派
革命派
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
二、新知无尽,真理无穷,人生一世,宜励业益知。
历史背景 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和传统文化的衰微,中国文化同其政治、经济一样,艰难地迈上了近代化的征程。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反思洋务运动。
“夫事有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
”半个世纪后,梁启超先生曾这样评价说,日本维新派前辈“皆为此书所刺激”,最终完成了改革图新大业。
代表人物 三、宣传民主共和思想的重要代表: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陈文振 《追思严复先生》
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思想主张 严复遗嘱:“一、中国必不灭,旧法可损益,而必不可叛。
我和魏源真可谓海外同志矣!
严复遗嘱:“一、中国必不灭,旧法可损益,而 必不可叛。二、新知无尽,真理无穷,人生一世, 宜励业益知。三、两害相权,己轻群重。”
走向共和:
一、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兴起的背景:
1、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表明改良道路在中国的受挫。 2、《辛》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民族危机空前。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4、一些知识分子的认识变化:要摆脱帝和封的压迫……
含义:在坚持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传统的伦 理道德纲常名教的基础上,引进、学习和使用 西方的科学技术、生产工艺、以求富国强兵。
“器物”:器具和货物
天四 涯万 何万 处人 是齐 神下 州泪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侵华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
/
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维新思想总纲:教材49页最后一段
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维新派
革命派
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
二、新知无尽,真理无穷,人生一世,宜励业益知。
历史背景 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和传统文化的衰微,中国文化同其政治、经济一样,艰难地迈上了近代化的征程。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反思洋务运动。
“夫事有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
”半个世纪后,梁启超先生曾这样评价说,日本维新派前辈“皆为此书所刺激”,最终完成了改革图新大业。
代表人物 三、宣传民主共和思想的重要代表: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陈文振 《追思严复先生》
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思想主张 严复遗嘱:“一、中国必不灭,旧法可损益,而必不可叛。
我和魏源真可谓海外同志矣!
严复遗嘱:“一、中国必不灭,旧法可损益,而 必不可叛。二、新知无尽,真理无穷,人生一世, 宜励业益知。三、两害相权,己轻群重。”
走向共和:
一、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兴起的背景:
1、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表明改良道路在中国的受挫。 2、《辛》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民族危机空前。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4、一些知识分子的认识变化:要摆脱帝和封的压迫……
含义:在坚持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传统的伦 理道德纲常名教的基础上,引进、学习和使用 西方的科学技术、生产工艺、以求富国强兵。
“器物”:器具和货物
天四 涯万 何万 处人 是齐 神下 州泪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侵华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
/
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维新思想总纲:教材49页最后一段
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件(24张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件(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e419f6e83c4bb4cf6ecd148.png)
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学习 西方的先河。
选择题 1、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书馆, 编译出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是 A《各国律例》 B《海国图志》
C C《四洲志》 D《孔子改制考》
2、1839年,《澳门新闻纸》报道:“中国政府
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只有林
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这里的“相反”是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睁眼看世界”
1.背景 ⑴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⑵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⑶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林则徐、魏源等先进知识 分子开始觉醒,改变了对西方看法。
“中国官府,全不知外国之政事,又不询问考求,故至 今中国仍不知西洋。”“惟林总督行事全与相反。”
——《海国图志》
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2、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3、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 4、实践:开展以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
办新式学堂、兴办海军等 5、意义:为中国近代工业奠定基础,促进西学传
播,但没能使中国富强。
结局: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说 明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指
A抗击英国侵略者 B B设立译官,翻译西学
C虎门销烟
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内忧
统治危机加深
外患
二、自强求富梦—— 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 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 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材料三: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 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 还有什么可“美”的?我们中国什么事情都顺利, 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 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的吗?更令人啼笑 皆非的是,他认为“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 国,史所未闻,籍所未有,荒诞不经,无过于此! ”
选择题 1、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书馆, 编译出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是 A《各国律例》 B《海国图志》
C C《四洲志》 D《孔子改制考》
2、1839年,《澳门新闻纸》报道:“中国政府
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只有林
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这里的“相反”是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睁眼看世界”
1.背景 ⑴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⑵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⑶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林则徐、魏源等先进知识 分子开始觉醒,改变了对西方看法。
“中国官府,全不知外国之政事,又不询问考求,故至 今中国仍不知西洋。”“惟林总督行事全与相反。”
——《海国图志》
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2、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3、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 4、实践:开展以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
办新式学堂、兴办海军等 5、意义:为中国近代工业奠定基础,促进西学传
播,但没能使中国富强。
结局: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说 明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指
A抗击英国侵略者 B B设立译官,翻译西学
C虎门销烟
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内忧
统治危机加深
外患
二、自强求富梦—— 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 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 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材料三: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 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 还有什么可“美”的?我们中国什么事情都顺利, 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 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的吗?更令人啼笑 皆非的是,他认为“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 国,史所未闻,籍所未有,荒诞不经,无过于此!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三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件(共43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三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件(共4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2b2317eff00bed5b9f31dc8.png)
在广东抗敌前线的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 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开战前他要 先礼后兵,想给英国皇帝写封信,但得知英国皇帝是个女的, 就放弃了这个念头,认为女人当皇帝的国家有什么可怕的?
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 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 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 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
面对此变局,先进的中国人有何思考、行动?
近现代中华民族奋斗的主题 是什么?
民族独立;民族复兴!
他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什么?
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近代中国的思想 解放,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一、天朝【迷梦】——惟愿长醉不复醒
《利玛窦中国札记》(16世纪后期):
他们把自己的国家夸耀成整个世界,并把它叫做天下。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民族危 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2)读书人大多埋头在经书中,远离社会现实。统治者也沉浸在 “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3)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一批满怀爱国热忱和经世之志 的先进中国人开始冲破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 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复兴之路》解说词
日薄西山下的残垣断壁
(二)、师夷长技之移花接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861年曾国藩的学生冯桂芬《校邠(bīn) 庐抗议》:以中国之纲常名教为原本,辅以 诸国富强之术。 1898年张之洞《劝学篇》:新旧兼学,四 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 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 用......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 心,西学应世事。
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 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 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 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
面对此变局,先进的中国人有何思考、行动?
近现代中华民族奋斗的主题 是什么?
民族独立;民族复兴!
他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什么?
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近代中国的思想 解放,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一、天朝【迷梦】——惟愿长醉不复醒
《利玛窦中国札记》(16世纪后期):
他们把自己的国家夸耀成整个世界,并把它叫做天下。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民族危 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2)读书人大多埋头在经书中,远离社会现实。统治者也沉浸在 “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3)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一批满怀爱国热忱和经世之志 的先进中国人开始冲破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 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复兴之路》解说词
日薄西山下的残垣断壁
(二)、师夷长技之移花接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861年曾国藩的学生冯桂芬《校邠(bīn) 庐抗议》:以中国之纲常名教为原本,辅以 诸国富强之术。 1898年张之洞《劝学篇》:新旧兼学,四 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 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 用......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 心,西学应世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10月2日
19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把西方 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的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目的是 为了减少宣传变法的阻力,这种情况的出现根本上是由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决定的。由题干中的“孔子…… 换上……西装”可推知是指康有为等维新派从传统的封建思 想中为资产阶级学说寻找理论根据,因此C项正确。 答案 C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2020年10月2日
12
(3)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 进一步的传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积极宣传维新思想 的同时,与顽固派进行了激烈的思想论战,使维新思想冲 破重重阻挠,顽强地传播开来,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 想解放运动,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4)民主共和思想: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将“建立 民国”确立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目标,经过革命 派和改良派的论战,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课时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2020年10月2日
1
鸦片战争前,清朝统 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 残酷压制反清和进步思想, 以致当时中国思想界“万 马齐喑”,死气沉沉。鸦 片战争的失败使当时中国 的知识界受到极其强烈的 震动和刺激,英国的
“经学难敌洋枪炮”
2020年10月2日
2020年10月2日
17
考点二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 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突破依据:本考点是各类考试中的高频考点
(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
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
(2)作用:①政治上:维新变法思想在政治上有力地推动
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②经济上: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
2
“船坚炮利”使一些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 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抛弃传统的夜郎自大的陈腐观 念,注目世界,关心时局认识到“经学难敌洋枪炮”,清王 朝失败给国家、民族带来的屈辱,使他们去探索新知,寻 求强国御侮之道。
尝试探究:在当时情况下,中国兴起了一股什么样的 新思潮?
2020年10月2日
7
维新变法
2020年10月2日
8
2.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 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家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 也。”这位思想家属于哪个阶级什么派别?请概括其思想 主张。 提示 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位思想家主张民权自由,但却以 革命会引起“国家涂炭”,因而可知其反对革命,故应为 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主张改良维新。
2020年10月2日
13
角度1 从中国近代前期学习西方的层次角度分析
【示范1】► 下图为邱炯的名为“为什么开不快”的漫画,形象地
反映了晚清时期清政府向西方学习、追赶世界潮流的活动
及结局。造成这一结局的根本原因是
( )。
2020年10月2日
14
A.清朝内部不同政治势力的内讧 B.清朝皇帝没有实权 C.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破坏 D.没有彻底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解析 A、B、C三项虽都是失败的原因,但根本原因在于 没有彻底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答案 D
2020年10月2日
11
考点一 归纳1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主流思想的演进
突破依据:本考点是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内容
(1)“睁眼看世界”: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 的地主阶级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是近代中国“睁眼看 世界”的先驱。 (2)早期维新思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洋务运动的 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早期维新思想应运而生,但
2020年10月2日
15
角度2 从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角度突破 【示范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
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
人?何必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数
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47
材料二 李鸿章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
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
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
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
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2020年10月2日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25
16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倭仁的观点,归纳其所持观点的理由。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观点有何变化?结 合所学知识评价李鸿章的观 学习西方会丧失独立。 (2)变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评价:学习西方是正确的,只学技术不改制度不够彻底。
3
课程标准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思想
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 的作用。 课标分解 1.列举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实
践及结果。 2.分析维新变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明确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的异同点。
2020年10月2日
2020年10月2日
9
走向共和
2020年10月2日
10
3.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 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 维新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这里的“维新党”指的 是维新派吗?为什么? 提示 不是。结合此段材料“维新党……意在作乱为自振 之机。”“作乱”实质就是主张用革命来推翻清朝的反动统 治,故其指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
济的发展。
③思想文化上:促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
束缚,敢于放眼世界,追求新思想,特别是进化论和资产
阶级民权平等学说的理论进一步传播开来,起到了巨大的
2020启年1蒙0月作2日 用。
18
角度1 从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角度突破
【示范3】►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 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4
“睁眼看世界”
2020年10月2日
5
2020年10月2日
6
1.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 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材料反映出作者什么思想主张? 提示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的长处; 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维护清朝统治。
2020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