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乎世界之潮流》正式ppt
合集下载
顺乎世界之潮流(绝对经典)PPT教学课件
![顺乎世界之潮流(绝对经典)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01586a2e3f5727a5e96258.png)
材料2: 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本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 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 原,其在此乎?
评价:
——德国首相俾斯麦
①将魏源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
历程的第一步。
②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注定了它的破产,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8
熊代表俄国、虎代表英国、 蛤蟆代表法国、国旗代表德国、 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 中部酣睡,寻欢作乐,搜括民 财的是清政府
社会背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民族危机加深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9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比较表
时 间
1863—1894
企业数
119
资金额(万元)
4
【重点突破】: 如何理解“师夷长技以制夷”?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 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序》 材料二:“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序言》
1.魏源《海国图志》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表明了他们 (抵抗派)怎样的目的?
梁启超 《变法通议》
严复 译《天演论》 译 《原富》
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 ①宣扬“物竞天择, ②变法图存、兴民权、 适者生存”的生物 设议院, 进化论思想‘宣传
社会进步理论;② 国家属于人民。
共同 主张 影响
反对封建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发展资本主义
13
【难点突破: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
评价:
——德国首相俾斯麦
①将魏源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
历程的第一步。
②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注定了它的破产,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8
熊代表俄国、虎代表英国、 蛤蟆代表法国、国旗代表德国、 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 中部酣睡,寻欢作乐,搜括民 财的是清政府
社会背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民族危机加深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9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比较表
时 间
1863—1894
企业数
119
资金额(万元)
4
【重点突破】: 如何理解“师夷长技以制夷”?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 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序》 材料二:“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序言》
1.魏源《海国图志》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表明了他们 (抵抗派)怎样的目的?
梁启超 《变法通议》
严复 译《天演论》 译 《原富》
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 ①宣扬“物竞天择, ②变法图存、兴民权、 适者生存”的生物 设议院, 进化论思想‘宣传
社会进步理论;② 国家属于人民。
共同 主张 影响
反对封建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发展资本主义
13
【难点突破: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
第一课_“顺乎世界之潮流”(优质课件)
![第一课_“顺乎世界之潮流”(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53681d14791711cc791749.png)
革 命 政 党 思 想 论 战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纲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领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民报》
要不要 推翻清 政府
要不要 建立共 和政体 要不要 改变封 建土地 制度
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新 民丛报》
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救国方案的异同
同:(目的)
一个主题
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 的潮流
一个方向
三个阶段
一个主题 中国向何处去?
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这一历史 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 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 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
一个方向 “西学东渐”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变法
向西方学习
①向西方学习,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主张改变封建专制制度
③挽救民族危机
异:(方式、政体)
维新派主张维护清王朝统治前提下进行制度改 革,实行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性质
爱国救亡运动、资 本主义改良运动
抉择—资产阶级革命派
走 向 共 和
孙 中 山
三、走向共和
1、背景:
⑴维新运动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 中国行不通。 ⑵《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侵 华的工具,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⑶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 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物质和阶级基础) ⑷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蓬 勃兴起。(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三个阶段
器物
顺乎世界之潮流(人民版必修三)精品PPT教学课件
![顺乎世界之潮流(人民版必修三)精品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21dda1bb4cf7ec4afed07d.png)
2020/12/6
11
考点一 归纳1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主流思想的演进
突破依据:本考点是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内容
(1)“睁眼看世界”: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 的地主阶级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是近代中国“睁眼看 世界”的先驱。 (2)早期维新思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洋务运动的 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早期维新思想应运而生,但
“船坚炮利”使一些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 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抛弃传统的夜郎自大的陈腐观 念,注目世界,关心时局认识到“经学难敌洋枪炮”,清王 朝失败给国家、民族带来的屈辱,使他们去探索新知,寻 求强国御侮之道。
尝试探究:在当时情况下,中国兴起了一股什么样的 新思潮?
2020/12/6
3
课程标准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思想
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 的作用。 课标分解 1.列举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实
践及结果。 2.分析维新变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明确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的异同点。
2020/12/6
2020/12/6
13
角度1 从中国近代前期学习西方的层次角度分析
【示范1】► 下图为邱炯的名为“为什么开不快”的漫画,形象地
反映了晚清时期清政府向西方学习、追赶世界潮流的活动
及结局。造成这一结局的根本原因是
( )。
2020/12/6
14
A.清朝内部不同政治势力的内讧 B.清朝皇帝没有实权 C.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破坏 D.没有彻底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解析 A、B、C三项虽都是失败的原因,但根本原因在于 没有彻上:促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cdc09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3.png)
结论
如何顺应潮流并抓住机遇?个人和企业如何在顺乎世界中立足?为您提出宝 贵的建议和思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参考文献
引用的相关文献及数据来源。深入了解顺乎世界的研究资料和参考文献。
《顺乎世界之潮流》PPT 课件
欢迎来到《顺乎世界之潮流》的PPT课件!本课件将介绍顺乎世界的概念、 全球化的趋势和顺乎世界的发展现状,以及顺乎世界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趋势。让我们一起探索顺乎世界的魅力吧!
概述
什么是顺乎世界?为什么需要顺乎世界?本节将解答这些问题并介绍潮流的 定义和意义。
全球化趋势背景
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世界经济趋势预测。探索全球化的背景和影响。
顺乎世界的发展现状
顺世界的总体发展现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以及顺乎世界对国际关系的影 响。了解顺乎世界的发展和影响力。
顺乎世界的优势和挑战
顺乎世界的优势是什么?面临的挑战又是什么?探讨顺乎世界的优势、挑战 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顺乎世界之潮流》ppt
![《顺乎世界之潮流》ppt](https://img.taocdn.com/s3/m/963a1a51168884868762d649.png)
P48:这种说法不对,中国现代化的开始,最
(二)、民族共和方案的确立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建立民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正式被确立 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
(三)、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
(1)时间:1905-1907年。 (2)阵地:革命派的《民报》; 改良派的《新民丛报》。 (3)内容: ①要不要推翻清政府; ②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 ③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二).代表人物及主张
1、林则徐
①主持编译《四洲 志》——近代中国第 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 志。 ②编译《华事夷言》, 供抗英斗争参考。
林则徐
《四洲志》
4
2、魏源
代表作: 《海国图志》 “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也;善师四夷者,能 制四夷。”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 养兵练兵之法。”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 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 1.材料体现的作者什么思想主张? 2.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这 一主张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
2、传播方式
创办刊物、印发小册子、组织团体
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报刊 革命团体
3、代表人物及主要活动
(1)孙中山
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国”的 主张。
(2)章太炎
(3)邹容
命 世于我不界我不我 不 者 界二中可列中可中 革 ! 上十国不强国不国 命 革 ,世欲革并欲革欲 。 命 不纪长命雄与命独 哉革可新存。,世。立 ! , ...
二、维新变法(学习制度)
(一)、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1、背景: 洋务运动的开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的传入。
顺乎世界之潮流资料课件
![顺乎世界之潮流资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6057eb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0.png)
参与全球治理
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体 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国际 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 方向发展。
提供公共产品
中国积极提供全球公共产 品,如“一带一路”倡议、 亚投行等,为全球发展融 资注入了稳定剂。
个人如何应对世界潮流的变化
持续学习
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个 人应保持学习的热情和习 惯,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 和技能。
中国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
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 发展总体布局,推动绿色发展、 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空气质量改善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显著 改善了空气质量,减少了大气 污染。
节能减排
中国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加强能源管理和资源循环利用, 降低碳排放强度。
03
应对世界潮流的策略
外汇储备大国
中国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 稳定提供了保障。
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贡献
80%
高铁技术
中国在高铁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 突破,成为全球高铁运营里程最 长的国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00%
5G技术
中国在5G技术研发和商用方面走 在世界前列,推动了全球5G技术 的快速发展。
80%
航天技术
中国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 列重要成果,如嫦娥探月工程、 天问火星探测等。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 要动力,也是应对世界潮流的 关键因素之一。
加强科技创新的投入和应用, 可以提高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创 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增强国际竞争力。
在科技创新方面,需要加强人 才培养和引进,鼓励创新和创 业,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推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也是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
《顺乎世界之潮流》PPT课件
![《顺乎世界之潮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33501358f5f61fb63666ab.png)
——《海国图志·序》
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什么思想? 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内容: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
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 强。 评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 的口号,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 战
• 材料:左宗棠饱读魏源著作,称赞《海国 图志》“非山经海志徒恢可比”。左宗棠 为了抵抗外国侵略,迫切地希望把魏源的 外交思想付诸实践,他大声疾呼:“策士 之言曰:‘师其长以制之’是矣!” 李鸿章也把魏源“资取洋人长技”的思 想说成是“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袁南生
目的: 师夷长技以自强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近代中国思想的主流
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 随着姚莹的《康輶纪 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等新的著述不断出现,“睁眼 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 会思潮。从此,为抵御外侮、 谋求民族独立而探究、学习西 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 主流。
• 结合材料指出魏源对清政府主张产生什么 影响?
洋务运动
洋务派观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是指中国的封建文化。 “西学”:是指资产阶级文化。
李鸿章
“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
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
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 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 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 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主张变法;
提出民主君仆、主权在 民,动摇君权论的基础
2、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代表
思想主张
特点
出版《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
资 产 阶
康有为
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借用 进化论的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
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什么思想? 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内容: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
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 强。 评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 的口号,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 战
• 材料:左宗棠饱读魏源著作,称赞《海国 图志》“非山经海志徒恢可比”。左宗棠 为了抵抗外国侵略,迫切地希望把魏源的 外交思想付诸实践,他大声疾呼:“策士 之言曰:‘师其长以制之’是矣!” 李鸿章也把魏源“资取洋人长技”的思 想说成是“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袁南生
目的: 师夷长技以自强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近代中国思想的主流
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 随着姚莹的《康輶纪 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等新的著述不断出现,“睁眼 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 会思潮。从此,为抵御外侮、 谋求民族独立而探究、学习西 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 主流。
• 结合材料指出魏源对清政府主张产生什么 影响?
洋务运动
洋务派观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是指中国的封建文化。 “西学”:是指资产阶级文化。
李鸿章
“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
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
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 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 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 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主张变法;
提出民主君仆、主权在 民,动摇君权论的基础
2、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代表
思想主张
特点
出版《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
资 产 阶
康有为
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借用 进化论的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阅读材料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 。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 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 ……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 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 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
局限在于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封建制度。
二、维新变法(学习制度)
(一)、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1、背景: 洋务运动的开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的传入。
2、代表及主张:
王韬、郑观应
材料一:“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 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 材料二:“恃商为国本”。
林则徐
《四洲志》
4
2、魏源
代表作: 《海国图志》 “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也;善师四夷者,能 制四夷。”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 养兵练兵之法。”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 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 1.材料体现的作者什么思想主张? 2.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这 一主张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
2、魏源---- 《海国图志》 思想: 目的:
评价:
进步性----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 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 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天朝上国” 局限性----对西方的学习是肤浅的,只局限在器物 层面,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付诸实践。
“睁眼看世界”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一)、背景:
(1)国内: 鸦片战争前,清朝国势日趋衰落,社会 矛盾日益尖锐 读书人远离社会现实; 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中。 (2)国际: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紧对外 扩张。
新思想的萌发
(二).代表人物及主张
1、林则徐
①主持编译《四洲 志》——近代中国第 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 志。 ②编译《华事夷言》, 供抗英斗争参考。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从作者观点的角度看,战国时出现了什么局面?宋明时期发 生了怎样变化?(4分) (2) 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体表现? (4分) (3)十四五世纪的欧洲与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什么共同之 处?(4分)
(1)百家争鸣,理学盛行禁锢了思想。(4分) (2)西学影响扩大,不同政治主张出现(学习西方,维新 变法,民主共和等)(4分) (3)社会变革时期;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出现了一批思 想家。(4分)
D
2
.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有
①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②解放 了人民的思想 ③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④使中国走 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B
3 .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主要不 同是 A.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 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 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D. 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
①对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大胆批判。 ②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同封建束缚决裂。 ①翻译:《天演论》提出“物竟天择,适者生存”, 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化论观点
探究二:
为何康有为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思想?
(1)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 的软弱性 (2)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李鸿章说: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 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 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 制器之器……”
早期先进的中国人睁眼世界,在他们眼里长 技是什么?他们的看法全面吗? 材料中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该主张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观点?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代 表 地位 主要思想 ①1898年《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 宣扬变法理论. 康 维新变法第一 有 人 为 梁 维新思想主要 启 宣传者 超 谭 维新派中的激 嗣 进派 同 严 中国启蒙思想 复 第一人
①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②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去我 留自 肝横 胆刀 两向 昆天 仑笑 。,
“ 杀!!‛ 戊戌六君子
······
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 维新变法留给了我们什么???? 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三、走向共和(学习制度)
(1)政治:《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沦为帝 国主义的侵华工具 ,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革命的实践-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 国临时政府大总统合影
袁世凯
小
结
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地方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器物 地方阶级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制(维新变法)
制度 资产阶级共和派:民主共和制(辛亥革命)
1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新思想中 ‚新‛ 的核心是 A.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 B.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 C.批判程朱理学,研讨社会现实 D.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4)影响:
①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 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准备。 ②许多知识分子放弃了君主立宪 思想,拥护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的主张。
探究五:
试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救国方案的异同。
同:(目的) ①向西方学习,使中国走上发展资义的道路 ②主张改变封建专制制度。 ③挽救民族危机 异:(方式、政体) ①维新派主张实行维护清王朝统治前提下进行改 革,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汉阳铁厂
3、地主阶级洋务派观点: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
代表人物:李鸿章、左宗棠等(地主阶级洋务派)
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含 口号: 义?) 师夷长技以‚自强‛ 、‚求 目的: 富‛。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结果: 甲午战争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评价:进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洋 务 运动的开展,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为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二)、维新思想的成熟 1、背景:
政治:洋务运动实践,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思想:早期维新思想,西学进一步传入
2、主张: 3、代表:
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走资本主义道 路,才能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
探究三: 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有什么特点?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 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
探究四: “中学为体”与维新思想的本质区别?
“中体西用”向西方学习主要局限于船坚 炮利、科学技术,基本上没有触及封建制度, 甚至是去维护旧的传统的封建专制制度; 而维新变法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西方资产阶 级的进化论、天赋人权说和主权说,他们在理 论上和实践核心都是以资本主义来代替封建主 义。
以下是为维新变法创作的宣传标语,判 断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① ‚变者天道也,„„传曰:‘逝者如 斯’,故孔子系易,以变易为义。‛ 康有为
②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 理。‛ 梁启超
③ ‚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 泄万民之恨。‛ 谭嗣同 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严 复
(4)、政治实践—维新变法
1、背景
(3)思想: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 蓬勃兴起
2、代表人物及主要活动
(1)孙中山
1894年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 立合众国”的主张。
(2)章太炎
(3)邹容
命 世于我不界我不我 不 者 界二中可列中可中 革 ! 上十国不强国不国 命 革 ,世欲革并欲革欲 。 命 不纪长命雄与命独 哉革可新存。,世。立 ! , ...
4、同盟会的成立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建立民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正式被确立 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
5、、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
(1)时间:1907年。 (2)阵地:革命派的《民报》; 改良派的《新民丛报》。 (3)内容: ①要不要推翻清政府; ②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 ③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
材料一:
材料二:
你能说出18世纪世界发展的“潮流”是什么吗?
乾隆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
嘉庆皇帝的上谕说:“ “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
在这个潮流面前清朝统治者持什么“态度”? 这一“态度”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
一、“睁眼看世界”(学习技术)
探究一: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含义:
在坚持中国君主专制度和传统的伦理道德、 纲常名教的基础上,引进、学习和使用西方的 科学技术、生产工艺,以求富国强兵。 (2)目的: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实践: 洋务运动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4)评价:进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 第一步,局限在于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封建制度。 轮船招商局
C
4.比较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对二者共同点的归纳,不
准确的是 ( C )
A.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B.主张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D.未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A.革命性质不同
5.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大的区别是( C )
B.发展资本主义的目的不同
C.对清政府的态度不同 D.革命的结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