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办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节顺乎世界之潮流PPT课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三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件(共25张PPT)
【基础检测】
4、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主张:“变法之本, 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 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材 料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最重要是( ) 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B.变革科举制度,培养人才 C.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D.认同革命派的政治主张
据材料,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 相比有何进步之处。(3分)
(1)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2)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 国民素质才是治本; (3)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 兼治,重在治本 。
(三)甲午痛国心,维新以救国
阶派 代表 级别
顺乎世界之潮流
八十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 开始,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与科学。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 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 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师夷长技”的主张 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维新思想 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3、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 动的影响。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 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 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既而试 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 (注:“发” 指太平天国, “捻”指北方的捻军起义) ,可以 勤远略(注:“远略”指列强侵略)。”——曾国藩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共34张PPT)
推进新课
问 作为立志要改革的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 题 情 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境 教 师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民族资产阶级 讲 的软弱与保守; 解 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推进新课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变法 材 这则材料反映了梁启超的什么主张? 变则变,不变亦变……变则通,通则久。 料 维新,才是中国的出路,才能救亡图存。 ——梁启超《变法通议》
推进新课
1854年(咸丰四年),日本翻刻了《海国图志》(60卷 本),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给日本思想界增添了无限活力。 日本思想家纷纷争读,奉之为“宝鉴”。日本面临着重蹈中国鸦
为什么说这本书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 材 片战争覆辙的危险,各界深感不安。 料 的启蒙书? 《海国图志》所着力宣传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恰于
推进新课
康有为
维新变法第一人
《孔子改制考》:康有为的重 要著作,1898年刊行。该书指出 孔子以前的历史都无据可考,孔 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有什么特点? 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子遂假托尧舜等古圣先贤的言论 行事而作“六经”,其目的是为
“托古改制”。康有为把孔子奉
为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维新变法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向西方学习
三个阶段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变法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 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陈旭麓
必修Ⅰ: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必修Ⅱ: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必修Ⅲ: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ppt课件
创新互动课堂
主要考点突破
热点考向示例
教材习题全解
活页规范训练
走向共和
创新互动课堂
主要考点突破
热点考向示例
教材习题全解
活页规范训练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 3. 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 维新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这里的“维新党”指的 是维新派吗?为什么? 提示 不是。结合此段材料“维新党……意在作乱为自振 之机。”“作乱”实质就是主张用革命来推翻清朝的反动统 治,故其指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
创新互动课堂 主要考点突破 热点考向示例 教材习题全解 活页规范训练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倭仁的观点,归纳其所持观点的理由。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观点有何变化?结 合所学知识评价李鸿章的观点。 答案 (1)观点:不主张学习西方。理由:中国有人才; 学习西方会丧失独立。 (2)变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评价:学习西方是正确的,只学技术不改制度不够彻底。
创新互动课堂 主要考点突破 热点考向示例 教材习题全解 活页规范训练
(3)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 进一步的传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积极宣传维新思想 的同时,与顽固派进行了激烈的思想论战,使维新思想冲 破重重阻挠,顽强地传播开来,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 想解放运动,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4)民主共和思想: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将“建立 民国”确立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目标,经过革命 派和改良派的论战,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创新互动课堂
主要考点突破
热点考向示例
教材习题全解
活页规范训练
角度1 从中国近代前期学习西方的层次角度分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优质课件(共38张PPT)
行之势,有不容少缓之 故。……《易》曰: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伊尹曰:
“用其新,去其陈。”病乃不存。——
《从变上法述三通段议材》料看自,序康、梁维新派的思想具有什么特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思想
特点孔:子是借旧助中经国学的外思衣想中,心否。定抓君住主了专孔子制,统思治想,之战就 成功了。皇宣帝传是维旧新中变国地法政的治必中要心性,和所以合康理有性为。的实际政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论战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时间: 1905--1907年间
阵地: 《民报》
《新民丛报》
内容:
①要不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② 要不要建立共和整体,
③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是资产阶级内部在民主革命手段和目标上
意义:的分歧,在救亡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方面
是一致的。因此,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大大的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 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
(根本原因:缺乏必要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2.甲午中日战争后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想
⑴背景:
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掀起瓜分中国高潮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阶级上:资产阶级的壮大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史料研读】 根据材料概括康有为的思想
(1)编写著作: 《海国图——志开》眼看世界
——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 详实专著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
(2).主攻张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师夷长—技<以<海制国夷图志·序>>
(3).意义: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 向西方学习有重要启迪作用。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共43张PPT)
假设你是当时一位资产阶级爱国者, 你会为改变中国的命运做些什么?
二、维新变法 思想解放潮流
2、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人 物核心思想(政治主思张想):主 张
康有为主P5打变张0着法维孔理子论新的,变旗并号积法宣极,扬推动维实维新行①②君1188主9958年年立“《宪公孔车子制上改,书制”考发》 介 展新工变商法运业动,。(托走古资改本制)主③义戊道戌变路法。期间。
康有为( 1858~1927)
梁启超的著作
变法之本,在育人 才,人才之兴,在 开学校;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而一切 要其大成,在变官 制。——梁启超 《变法通议》
梁启超诗手稿,康有为眉批
【历史现场 】 谭嗣同的“求死”
(维新变法失败后)日 本使馆派人表示可以为他 提供保护,他毅然回绝说: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 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 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 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 始。”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 伟大的思想。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 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大国崛起》
“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
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 广书院……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 下一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 电线,此其用也。”——郑观应
民族资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历史现场】 《海国图志》的影响
左宗棠饱读魏源著作,称赞《海国图志》“非山 经海志徒恢可比”。左宗棠为了抵抗外国侵略,迫切 地希望把魏源的外交思想付诸实践,他大声疾呼: “策士之言曰:‘师其长以制之’是矣!”
李鸿章也把魏源“资取洋人长技”的思想说成是 “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优质教学课件(22张)(共22张PPT)
?
1.下列有关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等为 代表的新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民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3.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 “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 评论指的是(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 万万不会维持。”
A.实现中国工业化 C.推动中国近代化
B.实行民主政治 D.启蒙与救亡并重
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 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 ,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 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 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 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果按此次序排列,近代中 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鸦片战争为什么失败,我们得到什么教训?
战争1以8世及纪法后国期的,大英革国命经制的济度,工::深业民工刻主业革地化化命改、、、变法市美了制场国化化人的类独文立明 的进程。人类社会的现观念代:化理,性已化成、为科不学化可阻挡的 历史潮流。这股汹涌的浪潮,不可阻挡地逼近了
中国。沉浸在康乾盛世中的人们,全然不知这盛 世亦正面临着一场厄运……
A.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共44张PPT)
洋务运动失败
2、代表: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康有为——“火山”“飓风” “距今(1984年)九十年前, 几乎中国所有赞成维新的人, 都把康有为当作自己思想上 的领袖和导师;也几乎所有 主张守旧的人,都把他骂作 洪水猛兽,乱臣贼子。”
——钟书河《走向世界:中国人考察 西方的历史》
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一、新思想的萌发(鸦片战争前后)
1、背景:
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 西方的侵略
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2、代表人物及思想
①林则徐: 《四洲志》、《华事夷言》 ——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魏源: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3、影响
•先进中国人… •向西方… •维护… •局限…
4、影响
推动维新变法 爱国救亡
顺应历史潮流,进步的
思想启蒙,客观推动资级革命思想传播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 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 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amp;&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 以今日之见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 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 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 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法意》——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原富》——亚当·斯密《国富论》 《群己权界论》——密尔《论自由》 《天演论》——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 及其他论文》
3、主要思想:
托古改制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变法通议》 激进 《天演论》等
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三1“顺乎世界之潮流”(共19张PPT)
——制度层面
革命派
16
[小结]顺乎世界潮流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17
林则徐 康有为
连连看 雾里看花 移花接木 昙花一现 柳暗花明
曾国藩
孙中山 18
谢谢
19
想一想:1.“亡灵”指什么? 2.这说明了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议一议: 3.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1.“亡灵”指孔子
2. 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相结合(托古改制)
3.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力量
弱小;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个人经历、学问素养等
——柏杨《中国人史纲》
结合材料和教材自主学习,解决学案的第一个知识点3
一、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学习 西方技术、器物
1、背景(原因):? 2、代表人物: 3、评价
想一想:为什么说林则 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 世界第一人”?
①《海国图志》的历史地位? ②该书核心思想是?这一思想含义、目的、 意 义?
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 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 四少无难也……故议院者,大用之则大效,小用之则 小效者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
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没有实施
政治上: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经济上:发展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度 : 君 主 立 宪
胜于今”
11
练一练 以下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变者天道也,……传曰:‘逝者如斯’, 故孔子系易,以变易为义。”
B.“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 理。”
C.“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 万民之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22张PPT)
高考再考什么
【预测题1】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 中认为:“西学”为“西政、西艺、西史”等 社会科学,“西艺非要,西政为要”。这说明 此时张之洞 A .其思想已与康有为完全一致 B.主张应放弃西方自然科学的学习 C .其思想在不断与时俱进 D .主张清政府应进行“预备立宪”
【体验高考2】(2015·江苏单科·7)1876 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 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 ,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 。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 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 就回国了。这说明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回归教材,整合知识——聚焦重点——对接高考
顺乎世界之潮流(见导学案)
1. 地主阶级 2. 资产阶级
材料一: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此则与天朝体制 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远被, 万国来王……然从不贵奇 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摘编自《清实录》等 料材二: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 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摘自魏源《海国图志》 (1)依据材料一、二中国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 析原因何在。 变化:“天朝上国”到“师夷长技以制夷” 原因: 鸦片战争
(2)材料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维新派内部思想不统一; 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 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存在策略问题
材料三:没有戊戌维新的政治改革和思想解放,就 不可能有辛亥革命;没有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 建立共和,也不会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及党所领 导的革命,也就无从谈起新中国的建立。 ——王毅《戊戌维新与晚清社会变革》 材料四: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 批的传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 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 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探讨维新思想对中 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人民版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15张PPT)
维新派
革命派
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
二、新知无尽,真理无穷,人生一世,宜励业益知。
历史背景 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和传统文化的衰微,中国文化同其政治、经济一样,艰难地迈上了近代化的征程。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反思洋务运动。
“夫事有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
”半个世纪后,梁启超先生曾这样评价说,日本维新派前辈“皆为此书所刺激”,最终完成了改革图新大业。
代表人物 三、宣传民主共和思想的重要代表: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陈文振 《追思严复先生》
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思想主张 严复遗嘱:“一、中国必不灭,旧法可损益,而必不可叛。
我和魏源真可谓海外同志矣!
严复遗嘱:“一、中国必不灭,旧法可损益,而 必不可叛。二、新知无尽,真理无穷,人生一世, 宜励业益知。三、两害相权,己轻群重。”
走向共和:
一、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兴起的背景:
1、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表明改良道路在中国的受挫。 2、《辛》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民族危机空前。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4、一些知识分子的认识变化:要摆脱帝和封的压迫……
含义:在坚持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传统的伦 理道德纲常名教的基础上,引进、学习和使用 西方的科学技术、生产工艺、以求富国强兵。
“器物”:器具和货物
天四 涯万 何万 处人 是齐 神下 州泪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侵华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
/
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维新思想总纲:教材49页最后一段
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件(24张PPT)
选择题 1、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书馆, 编译出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是 A《各国律例》 B《海国图志》
C C《四洲志》 D《孔子改制考》
2、1839年,《澳门新闻纸》报道:“中国政府
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只有林
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这里的“相反”是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睁眼看世界”
1.背景 ⑴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⑵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⑶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林则徐、魏源等先进知识 分子开始觉醒,改变了对西方看法。
“中国官府,全不知外国之政事,又不询问考求,故至 今中国仍不知西洋。”“惟林总督行事全与相反。”
——《海国图志》
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2、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3、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 4、实践:开展以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
办新式学堂、兴办海军等 5、意义:为中国近代工业奠定基础,促进西学传
播,但没能使中国富强。
结局: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说 明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指
A抗击英国侵略者 B B设立译官,翻译西学
C虎门销烟
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内忧
统治危机加深
外患
二、自强求富梦—— 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 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 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材料三: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 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 还有什么可“美”的?我们中国什么事情都顺利, 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 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的吗?更令人啼笑 皆非的是,他认为“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 国,史所未闻,籍所未有,荒诞不经,无过于此!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3.1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1)(共38张PPT)
3·1顺乎世界之潮流(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1)认识和掌握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追求改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度中所起的作用。
(2)认识中国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出现的背景,认识孙中山、章太炎、邹容等人的民主共和主张。
2.过程与方法目标:(1)教师经过要点叙述的方法,启迪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将教材知识线索化。
(2)“情境—体验—研究—感悟”教课模式。
充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讲堂教课,教师创建详细的情形,指引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虑、合作学习、逐渐研究。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近代中国人民敢于面对现实、突破樊篱、放眼全世界、研究救国之路的开辟精神与创新勇气,建立为复兴中华,勤苦念书,敢为天下先的现代意识。
(2)体悟到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样因素在经济全世界化的时代背景之中,无论任何个体、任何民族或任何国家都没法在自我隔断中实现一支独秀,进一步养成开放的学习心态与世界意识。
【教课要点难点】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追求改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度中所起的作用。
【教课过程】导入新课:“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指导学生联系必修一专题二、三与必修二专题二,领会“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整体状况。
从而依据专题导语回答三个问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主题是什么?内容是什么?过程是什么?经过学生的归纳总结达成上述三个问题,从而引出“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的第一、二阶段。
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指导学生联合所学知识,剖析“世界之潮流”指什么?一、学习西方之第一阶段——学习器物(地主阶级抵挡派)(原因:“地主阶级抵挡派”的增补就是为了说明林则徐、魏源等人的身份,从而理解他们学习西方只在于“制夷” ,而不是要颠覆封建统治。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共25张PPT)
倡西学、改革教育制
5、维新思想的意义 (1)、政治上(:评推动价了)维新变法运动
(2)、思想文化上:启蒙作用——思
想解放。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
最深 远
流,使进资步产的阶级,大启受鼓蒙舞,
推动了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高维和考思新想思考想、共 点
• 一、睁眼看
世界
• 二、维新思
一、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
1、鸦片战争抵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 (抗1)派背景1.清朝危机四第伏一,人西方资’
崛2.起鸦片战争的刺激 (2) 林则 代表 徐魏 源:
《海国图 志》
重要历史意义
1.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对传 统心态的挑战),迈出了近代向西方 学习的第一步。 2.探究学习西方成为近代思想主流
③谭嗣同:激进派,
谭
带有明显的民主革命 色彩
嗣
以自由平等观念
同
批判君主专制、宗法
等级制度、纲常礼教
④严复:用 民权否定君 权
是系统 地将西方文 化介绍到中
维新思想主张共同点 政治:变法图存; 兴民权、设 议院、君主立宪;(核心)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文化:废八股,倡西学。
派 (1)内容: ①要不要维新变法 ②要不要兴民权、
2、洋务派——“中体西用”
(1)背 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 (府2内)忧代外表曾患:国藩、李鸿章、 (3)实 左宗棠等 质维:护中国纲常礼教(封建
专制统治)前提下(中
体),学习西方近代科技
2、洋务派——“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
(4)实践洋:务运动(19世纪6自0—强”
结合资料 P215
(5)意 90年代)
思想主张的继承者和实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三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件(共43张PPT)
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 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 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 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
面对此变局,先进的中国人有何思考、行动?
近现代中华民族奋斗的主题 是什么?
民族独立;民族复兴!
他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什么?
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近代中国的思想 解放,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一、天朝【迷梦】——惟愿长醉不复醒
《利玛窦中国札记》(16世纪后期):
他们把自己的国家夸耀成整个世界,并把它叫做天下。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民族危 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2)读书人大多埋头在经书中,远离社会现实。统治者也沉浸在 “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3)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一批满怀爱国热忱和经世之志 的先进中国人开始冲破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 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复兴之路》解说词
日薄西山下的残垣断壁
(二)、师夷长技之移花接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861年曾国藩的学生冯桂芬《校邠(bīn) 庐抗议》:以中国之纲常名教为原本,辅以 诸国富强之术。 1898年张之洞《劝学篇》:新旧兼学,四 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 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 用......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 心,西学应世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
新思想(地主阶级抵抗派)
乎 学习器物
世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界
之 潮 学习制度 流
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民主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
一、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技术、器物
1、背景(原因): (1)鸦战前,国势日衰,矛盾尖锐; (2)读书人大多远离社会现实; (3)清朝长期闭关锁国,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 的迷梦中,妄自尊大,不能自拔; (4)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鸦片战争后,对中国的 冲击加剧
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
一个主题 一个方向 三个阶段
一个主题
中国向何处去?
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与繁荣, 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 维新变法
向西方学习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三个阶段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陈旭麓: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 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顺乎世界之潮流”
19世纪后半期的世界潮流是什么?
资本主义: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充实了资本主义的 经济基础,使资本主义成为了一股不可阻挡的世 界性潮流。1861年沙皇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 改革,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废除了南方的奴隶 制度,1868年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运动,1871年 德意志、意大利分别完成统一,走上了资本主义 道路。
学习西方的技术,器物
二、洋务派观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是指中国的封建文化。 “西学”:是指资产阶级文化。
李鸿章
“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
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
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 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 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 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民族资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个人经历
探究三 4、维新思想的影响
1894年,甲午战争清政府遭到惨败,听到〈马关条约〉签订 的消息。他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领导了“公车上书”, 使得维新思想开始由理论转向实践。1898年,面对列强掀起的 瓜分中国狂潮,康有为第六次上书。光绪帝采纳,颁布〈定国 是诏〉,设立京师大学堂,“戊戌变法”由此展开,但因顽固 势力反对,不久便夭折,史称“百日维新”。
立 宪
看看谁的主张?
“时诸侯皆祭天地,孔子定为天子祭天地 ”
——康有为
“法者,天下之公器; 变者,天下之公理。”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 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
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末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
反映了林则徐一心为国家安危, 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无私无畏精神。
探究一
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①林则徐的主要思想: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
主持编纂《四洲志》、《华事夷言》。开启了向 西方学习的先河。
②魏源的主要思想: 编成《海国图志》,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师夷 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 习的第一步。
导言
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和传统文 化的衰微,中国文化同其政治、经济一样,艰难 地迈上了近代化的征程。
在长达100多年的探索过程中,人们每前进 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文化的激烈交锋。鸦片战争 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下,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况,逐渐踏 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
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已经开始,这就使得资本 主义这一世界潮流更加势不可挡。“世界潮流浩 浩殇殇,顺之则存,逆之则亡。”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 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 起的作用;
学习目标
掌握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的思想主张并了解他们 的思想和主张不一定被同时代的人欣赏或接受。 知道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原因。
3、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发动公车上书,提出具体措施,初 步形成维新变法纲领
政
2、出版《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 治
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制
3、全力策划新政
度
发表《变法通议》,指出变法是历史发 展的必然;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
君
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主
谴责君主专制是大盗 翻译《天演论》 ; 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之所不倡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崇尚自由是西方富强的深层原因,自由是最基本的价值,西方所
说的民主是捍卫自由的一种手段。
——严复
探究二
曾先后七次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维新,以挽救日益加剧的民 族危机。领导了“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等著名的政治改革 运动。反对慈禧太后的独裁专政和卖国行径, • 1891年,刊印《新学伪经考》,认为东汉以来经学,多出刘歆 伪造,“非孔子之经”,打击封建顽固派的“恪守祖训”,为扫 除变法维新的障碍准备理论条件。继又编纂《孔子改制考》,尊 孔子为教主,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
2、代表人物: 林则徐、魏源
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设译馆,翻译外国资料 ②主持编译《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 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③编译《华事夷言》,供抗英斗争参考;
林则徐 (1785—1850 年),福建侯 官(今福州)人
温家宝总理曾经引用林则徐诗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意思为:只要对国家有好处,就不会计 较个人的生死,又怎么能考虑对自己是 祸是福而选择逃避或追求呢。(反映了 什么?)
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三、维新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1、维新:
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 在这里特指政治上的改革运动。
2、兴起背景:
(1)民族资义初步发展; (2)民族资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3)甲午战败,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深重; (4)19C90S,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