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课件
(最新整理)艺术概论PPT
❖ 艺术的本质:实践基础上审美主客体的统一。
❖ 主 体------------------------------客 体
(社会的人)
(自然界)
❖ 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创作客体
(艺术家)
(社会生活)
2021/7/26
13
•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 “不平衡关系”。
2021/7/26
16
7
三、审美性
(一)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自然美——艺术美 (二)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17
2021/7/26
• (三)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 的统一
• “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像 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 传移摹写是也。”
(最新整理)艺术概论PPT
2021/7/26
1
艺术概论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王丽虹
2021/7/26
2
艺术概论
❖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
❖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 第四章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 第五章 实用艺术
❖ 第六章 造型艺术
❖ 第七章 表情艺术
❖ 第八章 综合艺术
26
第四章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 第一节 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 • 一、文化与艺术 • 二、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 • (一)艺术参与和推动、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
历史发展。
• 彩陶文化——彩陶艺术品 • 青铜文化——青铜器
• (二)艺术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影响和制约
2021/7/26
27
物质文化:基础
《艺术概论》课件
文艺复兴艺术
4
建主义为主。
15-16世纪欧洲的艺术复兴运动,强调人
文主义、自然观察和透视绘画等技法。
5
工业革命后的现代艺术
19-20世纪的艺术创新,包括印象派、立
当代艺术
6
体派和抽象表现主体现 了当代社会和技术的变化。
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
绘画艺术
通过颜料和画笔在平面上表现形象和情感。
艺术与社会
1 艺术的社会功能
艺术可以传递思想、表达 情感、引发反思、推动社 会变革和提升个人和社会 的美感。
2 艺术对社会的影响
3 艺术与政治
艺术可以改变观念、塑造 文化认同、启发创造力, 以及促进社会的多元发展。
艺术在政治中有时被用作 宣传、抗议、反叛和思想 解放的工具。
艺术教育与艺术市场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2 艺术的定义与分类
艺术的定义因时代和文化而异,通常包括美 学和情感表达。常见艺术分类有视觉艺术、 表演艺术和文学艺术等。
艺术的发展史
1
史前艺术与原始艺术
早期人类通过岩洞壁画等形式表达祈祷、
古代艺术
2
狩猎和生活场景。
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时期的艺术,强
调神话、尊崇权力和展示美的理念。
3
中世纪艺术
基督教影响下的艺术,以宗教题材和封
建筑艺术
通过设计和构建建筑物来实现美的追求和实用 功能。
音乐艺术
通过声音和乐谱表达复杂的情感和美感。
舞蹈艺术
通过身体动作和舞蹈技巧表达情感和故事。
雕塑艺术
通过雕刻、塑造和组合材料来创造具有立体感 的艺术品。
文学艺术
通过诗歌、小说和戏剧等文字作品表达人类的 思想和情感。
艺术概论PPT全套课件
• 是对模仿论的一种超越,并且,表现说也是一种与现代艺术实践密切相关的理论。较为著名的就
表现说 是克罗齐的:“直觉即表现” 理论。
• 是西方十九、二十世纪才逐渐得到较大发展并在文艺理论界占据一席之地的重要美学学说。其中
形式说 较为重要的代表人物有:罗杰·弗莱、克莱夫·贝尔以及著名的符号主义美学家苏珊·朗格。
主张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的理论。劳动说对艺术 发生的理论研究具有独特的贡献,受到许多美学家的支 持。
早起由英国学者沃拉斯切克在其著作《原始音乐》一书 中提出;
德国学者毕歇尔则明确提出了“艺术起源于劳动”
芬兰学者希尔恩从大洋洲的部族生活中考证出劳动与歌 舞的关系,在其著作《艺术的起源》中指出艺术在原始 人的劳动中有这两种效用:一是减轻劳动者的疲劳,二 是协调劳动者之间的动作。
俄国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 普列汉诺夫(1856年---1918年)
曾指出:“原始人在劳动时总是 伴着歌唱,音调和歌词完全是次要 的,主要的是节奏。歌的节奏恰恰 再现着工作的节奏——音乐起源于 劳动。…在原始部落那里,每种劳 动都有自己的歌,歌的拍子总是十 分精确地适应于这种劳动所特有的 生产动作的节奏。”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 年)
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 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这一切实际上是模仿,只是有 三点差别,即模仿所用的媒介不 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用的方 式不同”
➢在亚里士多德理论的影响下,西方众多学者 艺术家都持有此观点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说:“绘 画是自然界一切可见事物的惟一模仿者,是 自然合法的女儿,因为它是从自然中产生的”
研究对象
艺术理论与艺术现象的研究: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 具体来说,艺术理论要综合地研究、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 象,探索和揭示各种艺术现象共有的普遍规律,主要是研究各门 艺术现象的共性问题,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有关 艺术理论需明确的两点:1、艺术理论与艺术史、艺术批评的关 系不具体研究 2、艺术理论与部门艺术理论的关系:一般与特殊,普遍与个别)
艺术概论全套精美课件
作 者:杨先艺 编著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09-4-1
第一讲 课程总纲
2、目前研究成果
艺术概论
Outline of Art
本教材的使用对象为边工作边学习的新闻专业函授学生, 他们不像全日制本科生那样有充足的时间去图书馆查阅 资料,不像文学艺术类学生那样有大量其他的文学艺术 类课程辅助学习,因此,本教材不以详尽的理论阐释为 目标,而以深入浅出为追求,简单概括就是四句话:简 化理论阐述;运用浅显语言;增加个案分析;提供多方 视点。
作 者:王耀卿,彭文民 主编 出 版 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8-1
第一讲 课程总纲
2、目前研究成果
艺术概论
Outline of Art
《艺术概论》深入浅出介绍各项艺术 的源流、特征,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 的亲密关系,使人可以坦然看待艺术, 从中获得乐趣。这是一套专为艺术考 生考取硕士研究生、专业理论课考试 获取高分而编写的考试备考用书。全 书本着“一切为方便考生考取高分” 的宗旨进行,梳理重点必考知识点, 摒除一般艺术类基础史论参考书目或 指定教材复杂冗长的叙述,综合汇编 所有权威考试教材重点的、必考的知 识点。
第一讲 课程总纲
2、目前研究成果
艺术概论
Outline of Art
高等院校艺术基础理论教材,是文化部 教育科技司组织编写的《中国艺术教育 大系》重要选题之一。
作 者:王宏建 主编 出 版 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0-1
第一讲 课程总纲
2、目前研究成果
艺术概论
Outline of Art
艺术概论
Outline of Art
第一讲 课程总纲
思考: 谈谈你对艺术的理解?以及艺术有 哪些门类?
艺术概论PPT课件
其结构主义方法主要有如下原则: (一)对整体性的要求; (二)整体优于部分; (三)内在性原则,即结构具有封闭性,
对结构的解释与历史的东西无关; (四)用共时态反对历时态,即强调共
时态的优越性; (五)结构通过差异而达到可理解性; (六)结构分析的基本规则: 1.结构分析应是现实的; 2.结构分析应是简化的; 3.结构分析应是解释性的;
• 但是在历史角度上,风格主义一词很常被 用以形容在文艺复兴晚期(1550-1580)出 现的一种潮流,这个潮流在当时藉由瘦长 的形式、夸大的风格、不平衡的姿势来描 绘人类和动物,以此产生戏剧化和强而有 力的影像。甚至连米开朗基罗也曾被称为 风格主义者—他晚期的作品中马匹和人类 的外形的确近乎于失去平衡的样子。在当 时意大利混乱的局势下,风格主义成为一 种以鼓舞人心和虔诚为目标的艺术流派。
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各个角落:作为文化思潮,它涉及社会科学的各个门
类,如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等;作为文艺思潮,结构主义几乎影响到
文学艺术的所有领域,从理论到创作,从小说、戏剧、诗歌到电影。这一 思潮还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国际影响,从60年代中期开始,它以法国为中心, 迅速扩展到英、美、西德、意大利、丹麦,并对苏联、东德、波兰、捷克
动自称的艺术流派。这一词原先来自意大利文maniera— 意即“风格”,以画家的特色来说便是对艺术的“触碰” 或者认出其“风格”。
• “风格主义”一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前浮上台面,最初开始于艺术历史学家们 在艺术称呼上的争论。德国艺术历史学家 海因里希·沃尔夫林(Heinrich Wölfflin)首先使用这一词以形容意 大利16世纪时那些无法被分类的艺术作品、 那种在后来将另一种“风格”的文艺复兴 引进了法国的风格,既不是文艺复兴也不 是巴洛克的风格。在英国的艺术历史学家 看来,风格主义相当难以分类;也几乎没 有影响到主流的艺术,它的定义也相当模 糊。
艺术概论 PPT课件
第三编.艺术创造
艺术创造主体(艺术家)的涵义, 了解艺术创造是特殊的精神生产, 理解艺术家的修养和能力,以及创 造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掌握艺术 创造的基本过程及其各个环节的主 要特点,理解创造活动中艺术家的 心理机制和艺术思维状况。
第十章 艺术创造主体
主体论 意志主义主体论 弗洛伊德主义主体论 存在主义主体论
第十章 艺术创造主体
意志主义主体论
叔本华—“生活意志”
表象
我
意志
尼 采—“强力意志”
伯格森—生命冲动”
主体 生命冲动
超人
日神 酒神
客体
第十章 艺术创造主体
审 美 体验者 活 实践者
动
艺术创造主体
艺术家
审 美 创造者 精 生产者 神 产
品
第十一章 艺术创造过程
❖ 1.艺术体验 (1)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
累; (2)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现; (3)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
成;
第十一章 艺术创造过程
❖ 2.艺术构思
❖整合 ❖变形 ❖移情 ❖意蕴的凝结
第十一章 艺术创造过程
❖ 艺术意象的形成
❖ 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在构思的 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 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 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 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
②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可以在艺术家 的创造活动中相互交叉和转化。
形象思维与灵感
灵感的特征
突发性 超常性 易逝性
形象思维
灵感 深度表现
交互作用
本编结束
谢 谢!
版权所有:山东艺术学院艺术文化系
❖审美感知 ❖审美想象 ❖审美情感 ❖审美理解
艺术思维
艺术概论全套最新PPT课件
四、從植物的生態來看--4
4.花的形狀、色彩和香味, ?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 ? 花的形狀、色彩和香味,都是為了生殖 ? 花的香味,也是為了招蜂或引蝶,
招蜂或引蝶
四、植物的生態--5
5.花期短暫, ? 花的生命其實很短 ? 花的爭奇鬥豔, ? 也隱含著生命存在的自我努力。
花的爭奇鬥豔
祝福新人的結合
三、花的功用--4
4.生病。 ? 在某些場合又不代表喜悅 ? 朋友生病了,住在醫院,我們也常帶花去探
望 ? 就不是為了慶賀,而是安慰或鼓勵罷。
探望 安慰
三、花的功用--5
5.死亡。 在其他典禮中也具有獨特的意義 花在喪禮中似乎是安息、告別, 是懷念與感傷。
表示悼念
三、花的功用--5
真理上毁灭。”
? 刘勰:人“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 文明,自然之道也。”“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 器,其无文欤?”
? 曹丕:“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岁有时而尽,荣 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 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 名自传于后。”
? 花代表的意義竟然是如此複雜, ? 也因此, ? 人類覺得花是美的, ? 這美的內容也非常複雜 。
四、從植物的生態來看 --1
1.一粒種子, ? 就已經隱含著一朵花的元素。 ? 種子外圍常常有一個堅硬的外殼 ? 在硬殼的保護中,裡面那柔軟的部份叫做
「仁」 ? 那就是種子發芽的部位
四、從植物的生態來看 --2
的生命,從開放到凋零的全部, ? 我們覺得花美, ? 也是我們對自己生命的珍惜眷念的心情吧!
五、拈花微笑---1
? 釋迦牟尼 ? 是古印度一位傳佈生命道理的老師, ? 他常常在叢林花樹中講述生命真諦, ? 也就是後來被他弟子記錄下來的「佛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题目主要为主观分析题,要求同学们结合理论和实际作出分析,或者是举例说明。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A. Gramsci(1891-1937)安东尼奥·葛兰西,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911至1914年在都灵大学读书就积极投身革命。
1913年参加意大利社会党,1922年1月和陶里亚蒂一起创建意大利共产党,1924年任该党总书记。
1926年被法西斯政府逮捕,次年被判20年徒刑。
狱中葛兰西广泛阅读,写就大量笔记和书简。
1937年因健康极度恶化始暂时获释就医,数日后即与世长辞。
葛兰西留下的34本笔记被他的妻妹取出寄住莫斯科,成为今人看到的葛兰西《狱中书简》和《狱中札记》两卷的大部分内容。
不同的社会结构理论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等等)-意识形态(比如哲学、宗教、道德等信仰体系)葛兰西:经济基础-市民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Gramsci文化霸权(cultural hegemony)——文化主导权/领导权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市民社会——由政党、工会、教会、学校、学术文化团体和新闻媒介等构成,它构成了葛兰西所提出的“意识形态”理论在现实层面的实现,与舆论有关。
——道统政治社会——由军队、法庭、监狱等专政工具组成,与暴力有关。
——政统庸俗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作为决定性的力量左右了市民社会的存在及发展,国家就是统治阶级运用暴力手段的高压控制,政治的控制必然导致国家对所有领域的控制,整个社会是铁板一块。
葛兰西——“市民社会在国家活动中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它无须‘法律约束’或强迫的‘义务’就能运转”。
并且实质上,市民社会通过日常秩序的维持对整个国家的巩固与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否则,国家统治的合法性就将受到质疑,并最终陷于危机。
政治社会——政治领导权——统治/支配市民社会——“知识和道德领导权”——文化霸权一个社会集团能够也必须在赢得政权之前开始行使“领导权”(这就是赢得政权的首要条件之一);当它行使政权的时候就最终成了统治者。
但它即使是牢牢地掌握住了政权,也必须继续以往的“领导”……甚至在掌握政权之前可能也必须存在着霸权活动,而且为了行使有效的领导权,就不应该单单指望政权所赋予的物质力量。
霸权就是一个动态的斗争与协调的历史。
它既不可能完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也不会完全体现被统治阶级的意志。
与此同时,主流意识形态也得到不断地更新与改变。
如此,作为一种调停对立阶级文化因素的结果,资产阶级文化不再是一种纯粹的“资产阶级”文化,它成为了一种从不同阶级取来的不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动态的联合。
尽管这些不同的文化因素只是暂时的,只是在某一特殊的历史时刻和特殊的历史联系中,被资产阶级的价值、利益和目的所接纳。
霸权是将历史上一个阶级的意识形态自然化了,赋予它以常识的形式;这里的关键在于,霸权可以不依凭武力推行,而被表现为生活的“权威”和“文化”方面这个事实,是被非政治化了。
那些唾手可得并且得到官方鼓励的阐明个人和世界意义的策略,似乎不是策略而是“人性”自然而然、毋庸争辩的属性。
筑基于反抗政治或反霸权意识的不同策略,在此一语境中不光是显得“不正宗”,而且有可能被表征为完全就是胡说八道、无法想象、无以表达的东西。
霸权的概念是运作在意识和表现的领域;为当社会、文化和个人经验的总体性可以被权力集团的术语解释之时,常常也是霸权概念得到淋漓尽致表现的时候。
很显然,工业生产组织和所有制的不同形式,源源不断地再生产着阶级利益冲突,这就使霸权永远无法牢牢坐稳它的一统天下。
由于不断有可被纳入反霸权轨道的意识和表征形式冒出头来,致使意识形态之中霸权和反霸权的斗争,从来就没有间断过。
从长远看,这一斗争足以发展成为政治和经验权力本身。
葛兰西强调霸权从广义上来说,被接受牵涉到社会中的主导集团对它的下属阶级作出的一系列让步和妥协,只要让步不对它大一统的支配构成威胁。
霸权的事实是假定采取步骤照顾到了蒙受霸权集团的利益和倾向,假定是做出了某种妥协平衡。
换言之,领导集团应当做出经济方面的一些牺牲。
但是没有疑问这些牺牲妥协不能触及本质的东西。
因为霸权虽然是伦理的政治的,它必然同样也是经济的,它的基础必然是领导集团在经济活动的关键内核中,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功能。
霍尔曾说:“文化领导权的概念——乃是葛兰西最杰出的理论贡献,霸权的获取,当然不排除意识形态的压抑。
但更主要的是通过被支配阶级和集团的积极赞同来取得的。
”在当代西方民主社会,通过大众传媒生产“普遍赞同”或“一致舆论”已是普遍现象。
大众传媒作为市民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一直是一个多种力量“角力”的重要场所。
20世纪70年代撒切尔夫人在选举中因工人的支持而获胜。
2004年美国大选中布什的获胜(支持布什的很多州都是以工人和普通市民为主的)。
都是因为他们通过电视辩论等大众传媒方式,有效利用了“霸权”这一协调、妥协的场域,利用了传统工人阶级文化中的某些重要因素,因而显得其竞选口号和施政主张是一个“普适性”的范畴,代表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并为人人所欲。
霍尔认为:“现在考虑一下传媒再现的方式,在其日常的运作中,它是公正和独立的,它不会围着权力的指挥棒转,也不会有意识地使自己对世界的描述符合占统治地位的规定,但它必须是对之敏感的,而且只能在其中才能合法地生存下来,它必须在普遍的范围之内或‘大家都赞同’的一致舆论的框架内生存下来,它使自己适应于这种一致的舆论(consensus),同时又试图形成这种一致的舆论,传媒成了生产‘普遍赞同’的一个组成部分。
”虽然电视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宰制意识形态,但因为其本身就是一个各种意识形态谈判的场域,因此又使得电视意识形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案例:鲁豫有约——非常女孩儿:我的文学路(2007.10.3)二、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与主体建构Louis Althusser (1918-1990)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镇压性国家机器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宗教、法律、家庭、教育、文化、信息、政治、工会等,它们主要以意识形态的/非暴力的方式发挥作用,其特殊功用是保证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它们赖以执行职能的意识形态不管如何多样化,如何矛盾,总是在事实上统一在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下面。
二、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与主体建构文艺复兴以来,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哲学家将人类的主体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阿尔都塞:这种对人类的主体性盲目欢呼乃是一种迷思(Myth)。
——主体是被历史地建构的,我们是依赖于教育我们的语言和意识形态来看待自己的社会身份,来成为一个主体的,我们对自我的看法不是由我们自己生产的,而是由文化赋予的。
这一论断不啻于石破天惊,人类对主体的自傲和自豪由此坍塌。
二、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与主体建构阿尔都塞——“症候式阅读” 。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有意识、潜意识、前意识之分,由于作为理性的意识阻碍了潜意识的抒发,因而人们日常生活中会有忽略、胡言乱语、遗忘等现象,借助这些症候可以窥见人类无意识的丰富、复杂与人内心隐秘的角落。
拉康:人们没有表达的与表达出来的同样重要——甚至比表层结构更重要。
二、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与主体建构比如,电视文本中充斥了男女两性的刻板印象:女性应该是性感、妩媚的。
要么就要宜于室家,做贤妻良母;要么就是风情撩人,成为男性欲望的客体。
她们大都是柔弱的、神经质的、喜爱家务的等等。
这些品质与形象被作为女性的内在本质被塑造和接受.根据意识形态理论,这实则是男权意识形态的建构而已,这一建构有利于现行社会中的秩序稳固。
二、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与主体建构阿尔都塞:在分析以《职业阶层》为代表的警察与犯罪模式的电视剧的文章里,指出电视剧中表现的是社会的混乱与警察保持社会安定的作用,这是电视明确表达的。
未明说的就是目前社会处于不稳定状态,即所谓的“道德恐慌”,因此需要国家镇压性机器的力量对社会加强控制。
如此,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得到顺利表达。
三、葛兰西和阿尔都塞的理论缺限在葛兰西那里,这种不足表现为实证研究的匮乏,以及后来由于费斯克等大众文化理论家的乐观判断,“宰制论”意识形态在生产控制、文本意义限制及意识形态效果上的绝对优势都受到质疑。
三、葛兰西和阿尔都塞的理论缺限在阿尔都塞那里,理论的不足表现为由于其结构主义的思想渊源,过分夸大了意识形态这一结构的整体决定作用,忽视工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阿尔都塞的主体性理论中,个体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不存在,唯一存在的就是被意识形态建构的主体。
从此,人类在历史上的中心和主体位置受到了根本的挑战,人类不复是历史的主体,取代它位置的是意识形态,而屈从于它的个人就此失去了自身的任何目的、计划、意志和理性,意识形态也由此成为一种新的“神话”。
第二章艺术的功能第一节关于艺术功能的各种看法第二节艺术的精神功能第三节艺术的商业功能第四节偏重不同艺术功能的不同艺术观念第一节关于艺术功能的各种看法●一、诸教材中关于艺术精神功能的不同概括●(一)通行表述:审美、认识、教育三分●1.《艺术概论》类教材●2.《文学概论》类教材●3 .基本分歧:“审美”与“娱乐”的关系●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第一节关于艺术功能的各种看法(二)其他表述(1)曾庆元《文艺学原理》论文艺作品的精神功能一、文艺作品的激励教育作用●二、文艺作品的其他精神功能●(1)娱情作用●(2)益智作用●(3)养性作用第一节关于艺术功能的各种看法(二)其他表述(1)张小元、李红梅《艺术论》论艺术对人生的关怀第二章艺术对人生的关怀●第一节艺术的宣泄与净化●一、恐惧与卡塔西斯●二、希望与白日梦●第二节艺术与终极关怀●一、祝福与狂欢●二、忧患与拯救●第三节艺术与人生境界●一、保卫感情生命●二、艺术化生存第二节艺术的精神功能一、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艺术的本质功能二、艺术的审美认识功能三、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一、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艺术的本质功能●(一)作为个体的、本能的人:欲望无穷●1.个体人的基本需要●(1)人是生物,求生厌死●(2)人是生物中的动物,求动厌静●(3)人是动物中的高级动物,求衡厌崩●2.个体需要的特点●(1)乐我所欲也:求乐厌苦●(2)贪我所欲也:贪得无厌●(3)新我所欲也:喜新厌旧一、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艺术的本质功能●(二)作为社会的、理性的人:人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1.从需要到生产:(社会)美=合规律性(真)+合目的性(善)●(1)人的基本需要与基本社会生产活动●(2)生物-求生厌死、动物-求动厌静、高级动物-求衡厌崩三者的关系●(3)美=合规律性(真)+合目的性(善)●2.现实社会:世路无穷,劳生有限●3.人生的基本心理状态:似此区区长鲜欢●(1)人生的即时心态●(2)人生的总体心态:乐观与悲观一、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艺术的本质功能●(三)艺术美:缓解人生痛苦、保持心理健康的必然选择之一●1.缓解心理痛苦的必要性:保持心理健康●2.缓解心理痛苦的自动方式:梦●3.缓解心理痛苦的被动方式:等●4.缓解心理痛苦的主动方式:从现实美到艺术美●(1)主动缓解心理痛苦的基本方法:冲喜/娱乐——用心理快乐即美来中和●(2)现实美在时、空与质、量上的有限性●(3)艺术美:对现实美的集中与超越——必然愉快的结局,尽可能地超越了现实美在时、空与质、量上的限制一、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艺术的本质功能案例分析:缺而能赏——心理痛苦与艺术接受《第二次握手》●《窗边的小豆豆》●《人到中年》●《青衣》●《永不凋谢的红花》一、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艺术的本质功能案例分析:穷而后工——心理痛苦与艺术创作梵高●史铁生●PPT:《穷而后工》一、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艺术的本质功能●(4)对用美中和方式的进一步理解●①对娱乐艺术的进一步理解●(广义的)娱乐艺术=(狭义的)娱乐艺术+娱苦艺术●优美/喜剧;大众-通俗-娱乐艺术;月神-枕头性艺术●崇高/悲剧;精英-高雅-严肃艺术;日神-鞭子性艺术●②对精神性满足的进一步理解●象征性满足;替代性满足;精神性满足●③对审美与娱乐的进一步理解●物一无文;一文一武之谓道;各有利弊董学文等论游戏与宣泄●我们必须把游戏与宣泄视为艺术人间情怀的基础,这不仅不会降低艺术的文化地位和文化档次,相反,它正好更为充分地突出了艺术的文化价值以及这种价值的真实性与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