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题目主要为主观分析题,要求同学们结合理论和实际作出分析,或者是举例说明。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

A. Gramsci(1891-1937)

安东尼奥·葛兰西,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11至1914年在都灵大学读书就积极投身革命。1913年参加意大利社会党,1922年1月和陶里亚蒂一起创建意大利共产党,1924年任该党总书记。1926年被法西斯政府逮捕,次年被判20年徒刑。

狱中葛兰西广泛阅读,写就大量笔记和书简。1937年因健康极度恶化始暂时获释就医,数日后即与世长辞。

葛兰西留下的34本笔记被他的妻妹取出寄住莫斯科,成为今人看到的葛兰西《狱中书简》和《狱中札记》两卷的大部分内容。

不同的社会结构理论

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等等)-意识形态(比如哲学、宗教、道德等信仰体系)

葛兰西:经济基础-市民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

Gramsci文化霸权(cultural hegemony)

——文化主导权/领导权

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由政党、工会、教会、学校、学术文化团体和新闻媒介等构成,它构成了葛兰西所提出的“意识形态”理论在现实层面的实现,与舆论有关。——道统

政治社会——由军队、法庭、监狱等专政工具组成,与暴力有关。——政统

庸俗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作为决定性的力量左右了市民社会的存在及发展,国家就是统治阶级运用暴力手段的高压控制,政治的控制必然导致国家对所有领域的控制,整个社会是铁板一块。

葛兰西——“市民社会在国家活动中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它无须‘法律约束’或强迫的‘义务’就能运转”。并且实质上,市民社会通过日常秩序的维持对整个国家的巩固与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否则,国家统治的合法性就将受到质疑,并最终陷于危机。

政治社会——政治领导权——统治/支配

市民社会——“知识和道德领导权”——文化霸权

一个社会集团能够也必须在赢得政权之前开始行使“领导权”(这就是赢得政权的首要条件之一);当它行使政权的时候就最终成了统治者。

但它即使是牢牢地掌握住了政权,也必须继续以往的“领导”……甚至在掌握政权之前可能也必须存在着霸权活动,而且为了行使有效的领导权,就不应该单单指望政权所赋予的物质力量。

霸权就是一个动态的斗争与协调的历史。它既不可能完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也不会完全体现被统治阶级的意志。与此同时,主流意识形态也得到不断地更新与改变。

如此,作为一种调停对立阶级文化因素的结果,资产阶级文化不再是一种纯粹的“资产阶级”文化,它成为了一种从不同阶级取来的不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动态的联合。

尽管这些不同的文化因素只是暂时的,只是在某一特殊的历史时刻和特殊的历史联系中,被资产阶级的价值、利益和目的所接纳。

霸权是将历史上一个阶级的意识形态自然化了,赋予它以常识的形式;这里的关键在于,霸权可以不依凭武力推行,而被表现为生活的“权威”和“文化”方面这个事实,是被非政治化了。那些唾手可得并且得到官方鼓励的阐明个人和世界意义的策略,似乎不是策略而是“人性”自然而然、毋庸争辩的属性。

筑基于反抗政治或反霸权意识的不同策略,在此一语境中不光是显得“不正宗”,而且有可能被表征为完全就是胡说八道、无法想象、无以表达的东西。

霸权的概念是运作在意识和表现的领域;为当社会、文化和个人经验的总体性可以被权力集团的术语解释之时,常常也是霸权概念得到淋漓尽致表现的时候。

很显然,工业生产组织和所有制的不同形式,源源不断地再生产着阶级利益冲突,这就使霸权永远无法牢牢坐稳它的一统天下。由于不断有可被纳入反霸权轨道的意识和表征形式冒出头来,致使意识形态之中霸权和反霸权的斗争,从来就没有间断过。从长远看,这一斗争足以发展成为政治和经验权力本身。

葛兰西强调霸权从广义上来说,被接受牵涉到社会中的主导集团对它的下属阶级作出的一系列让步和妥协,只要让步不对它大一统的支配构成威胁。

霸权的事实是假定采取步骤照顾到了蒙受霸权集团的利益和倾向,假定是做出了某种妥协平衡。换言之,领导集团应当做出经济方面的一些牺牲。但是没有疑问这些牺牲妥协不能触及本质的东西。因为霸权虽然是伦理的政治的,它必然同样也是经济的,它的基础必然是领导集团在经济活动的关键内核中,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功能。

霍尔曾说:“文化领导权的概念——乃是葛兰西最杰出的理论贡献,霸权的获取,当然不排除意识形态的压抑。但更主要的是通过被支配阶级和集团的积极赞同来取得的。”

在当代西方民主社会,通过大众传媒生产“普遍赞同”或“一致舆论”已是普遍现象。大众传媒作为市民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一直是一个多种力量“角力”的重要场所。

20世纪70年代撒切尔夫人在选举中因工人的支持而获胜。

2004年美国大选中布什的获胜(支持布什的很多州都是以工人和普通市民为主的)。

都是因为他们通过电视辩论等大众传媒方式,有效利用了“霸权”这一协调、妥协的场域,利用了传统工人阶级文化中的某些重要因素,因而显得其竞选口号和施政主张是一个“普适性”的范畴,代表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并为人人所欲。

霍尔认为:“现在考虑一下传媒再现的方式,在其日常的运作中,它是公正和独立的,它不会围着权力的指挥棒转,也不会有意识地使自己对世界的描述符合占统治地位的规定,但它必须是对之敏感的,而且只能在其中才能合法地生存下来,它必须在普遍的范围之内或‘大家都赞同’的一致舆论的框架内生存下来,它使自己适应于这种一致的舆论(consensus),同时又试图形成这种一致的舆论,传媒成了生产‘普遍赞同’的一个组成部分。”

虽然电视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宰制意识形态,但因为其本身就是一个各种意识形态谈判的场域,因此又使得电视意识形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案例:鲁豫有约——非常女孩儿:我的文学路(2007.10.3)

二、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与主体建构

Louis Althusser (1918-1990)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镇压性国家机器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宗教、法律、家庭、教育、文化、信息、政治、工会等,它们主要以意识形态的/非暴力的方式发挥作用,其特殊功用是保证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它们赖以执行职能的意识形态不管如何多样化,如何矛盾,总是在事实上统一在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下面。

二、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与主体建构

文艺复兴以来,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哲学家将人类的主体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阿尔都塞:这种对人类的主体性盲目欢呼乃是一种迷思(Myth)。

——主体是被历史地建构的,我们是依赖于教育我们的语言和意识形态来看待自己的社会身份,来成为一个主体的,我们对自我的看法不是由我们自己生产的,而是由文化赋予的。

这一论断不啻于石破天惊,人类对主体的自傲和自豪由此坍塌。

二、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与主体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