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整理)艺术概论PPT

(最新整理)艺术概论PPT

❖ 艺术的本质:实践基础上审美主客体的统一。
❖ 主 体------------------------------客 体
(社会的人)
(自然界)
❖ 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创作客体
(艺术家)
(社会生活)
2021/7/26
13
•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 “不平衡关系”。
2021/7/26
16
7
三、审美性
(一)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自然美——艺术美 (二)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17
2021/7/26
• (三)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 的统一
• “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像 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 传移摹写是也。”
(最新整理)艺术概论PPT
2021/7/26
1
艺术概论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王丽虹
2021/7/26
2
艺术概论
❖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
❖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 第四章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 第五章 实用艺术
❖ 第六章 造型艺术
❖ 第七章 表情艺术
❖ 第八章 综合艺术
26
第四章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 第一节 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 • 一、文化与艺术 • 二、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 • (一)艺术参与和推动、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
历史发展。
• 彩陶文化——彩陶艺术品 • 青铜文化——青铜器
• (二)艺术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影响和制约
2021/7/26
27
物质文化:基础

《艺术概论》课件

《艺术概论》课件

文艺复兴艺术
4
建主义为主。
15-16世纪欧洲的艺术复兴运动,强调人
文主义、自然观察和透视绘画等技法。
5
工业革命后的现代艺术
19-20世纪的艺术创新,包括印象派、立
当代艺术
6
体派和抽象表现主体现 了当代社会和技术的变化。
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
绘画艺术
通过颜料和画笔在平面上表现形象和情感。
艺术与社会
1 艺术的社会功能
艺术可以传递思想、表达 情感、引发反思、推动社 会变革和提升个人和社会 的美感。
2 艺术对社会的影响
3 艺术与政治
艺术可以改变观念、塑造 文化认同、启发创造力, 以及促进社会的多元发展。
艺术在政治中有时被用作 宣传、抗议、反叛和思想 解放的工具。
艺术教育与艺术市场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2 艺术的定义与分类
艺术的定义因时代和文化而异,通常包括美 学和情感表达。常见艺术分类有视觉艺术、 表演艺术和文学艺术等。
艺术的发展史
1
史前艺术与原始艺术
早期人类通过岩洞壁画等形式表达祈祷、
古代艺术
2
狩猎和生活场景。
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时期的艺术,强
调神话、尊崇权力和展示美的理念。
3
中世纪艺术
基督教影响下的艺术,以宗教题材和封
建筑艺术
通过设计和构建建筑物来实现美的追求和实用 功能。
音乐艺术
通过声音和乐谱表达复杂的情感和美感。
舞蹈艺术
通过身体动作和舞蹈技巧表达情感和故事。
雕塑艺术
通过雕刻、塑造和组合材料来创造具有立体感 的艺术品。
文学艺术
通过诗歌、小说和戏剧等文字作品表达人类的 思想和情感。

艺术概论PPT全套课件

艺术概论PPT全套课件

• 是对模仿论的一种超越,并且,表现说也是一种与现代艺术实践密切相关的理论。较为著名的就
表现说 是克罗齐的:“直觉即表现” 理论。
• 是西方十九、二十世纪才逐渐得到较大发展并在文艺理论界占据一席之地的重要美学学说。其中
形式说 较为重要的代表人物有:罗杰·弗莱、克莱夫·贝尔以及著名的符号主义美学家苏珊·朗格。
主张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的理论。劳动说对艺术 发生的理论研究具有独特的贡献,受到许多美学家的支 持。
早起由英国学者沃拉斯切克在其著作《原始音乐》一书 中提出;
德国学者毕歇尔则明确提出了“艺术起源于劳动”
芬兰学者希尔恩从大洋洲的部族生活中考证出劳动与歌 舞的关系,在其著作《艺术的起源》中指出艺术在原始 人的劳动中有这两种效用:一是减轻劳动者的疲劳,二 是协调劳动者之间的动作。
俄国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 普列汉诺夫(1856年---1918年)
曾指出:“原始人在劳动时总是 伴着歌唱,音调和歌词完全是次要 的,主要的是节奏。歌的节奏恰恰 再现着工作的节奏——音乐起源于 劳动。…在原始部落那里,每种劳 动都有自己的歌,歌的拍子总是十 分精确地适应于这种劳动所特有的 生产动作的节奏。”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 年)
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 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这一切实际上是模仿,只是有 三点差别,即模仿所用的媒介不 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用的方 式不同”
➢在亚里士多德理论的影响下,西方众多学者 艺术家都持有此观点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说:“绘 画是自然界一切可见事物的惟一模仿者,是 自然合法的女儿,因为它是从自然中产生的”
研究对象
艺术理论与艺术现象的研究: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 具体来说,艺术理论要综合地研究、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 象,探索和揭示各种艺术现象共有的普遍规律,主要是研究各门 艺术现象的共性问题,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有关 艺术理论需明确的两点:1、艺术理论与艺术史、艺术批评的关 系不具体研究 2、艺术理论与部门艺术理论的关系:一般与特殊,普遍与个别)

艺术概论全套精美课件

艺术概论全套精美课件

作 者:杨先艺 编著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09-4-1
第一讲 课程总纲
2、目前研究成果
艺术概论
Outline of Art
本教材的使用对象为边工作边学习的新闻专业函授学生, 他们不像全日制本科生那样有充足的时间去图书馆查阅 资料,不像文学艺术类学生那样有大量其他的文学艺术 类课程辅助学习,因此,本教材不以详尽的理论阐释为 目标,而以深入浅出为追求,简单概括就是四句话:简 化理论阐述;运用浅显语言;增加个案分析;提供多方 视点。
作 者:王耀卿,彭文民 主编 出 版 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8-1
第一讲 课程总纲
2、目前研究成果
艺术概论
Outline of Art
《艺术概论》深入浅出介绍各项艺术 的源流、特征,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 的亲密关系,使人可以坦然看待艺术, 从中获得乐趣。这是一套专为艺术考 生考取硕士研究生、专业理论课考试 获取高分而编写的考试备考用书。全 书本着“一切为方便考生考取高分” 的宗旨进行,梳理重点必考知识点, 摒除一般艺术类基础史论参考书目或 指定教材复杂冗长的叙述,综合汇编 所有权威考试教材重点的、必考的知 识点。
第一讲 课程总纲
2、目前研究成果
艺术概论
Outline of Art
高等院校艺术基础理论教材,是文化部 教育科技司组织编写的《中国艺术教育 大系》重要选题之一。
作 者:王宏建 主编 出 版 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0-1
第一讲 课程总纲
2、目前研究成果
艺术概论
Outline of Art
艺术概论
Outline of Art
第一讲 课程总纲
思考: 谈谈你对艺术的理解?以及艺术有 哪些门类?

艺术概论PPT课件

艺术概论PPT课件

其结构主义方法主要有如下原则: (一)对整体性的要求; (二)整体优于部分; (三)内在性原则,即结构具有封闭性,
对结构的解释与历史的东西无关; (四)用共时态反对历时态,即强调共
时态的优越性; (五)结构通过差异而达到可理解性; (六)结构分析的基本规则: 1.结构分析应是现实的; 2.结构分析应是简化的; 3.结构分析应是解释性的;
• 但是在历史角度上,风格主义一词很常被 用以形容在文艺复兴晚期(1550-1580)出 现的一种潮流,这个潮流在当时藉由瘦长 的形式、夸大的风格、不平衡的姿势来描 绘人类和动物,以此产生戏剧化和强而有 力的影像。甚至连米开朗基罗也曾被称为 风格主义者—他晚期的作品中马匹和人类 的外形的确近乎于失去平衡的样子。在当 时意大利混乱的局势下,风格主义成为一 种以鼓舞人心和虔诚为目标的艺术流派。
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各个角落:作为文化思潮,它涉及社会科学的各个门
类,如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等;作为文艺思潮,结构主义几乎影响到
文学艺术的所有领域,从理论到创作,从小说、戏剧、诗歌到电影。这一 思潮还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国际影响,从60年代中期开始,它以法国为中心, 迅速扩展到英、美、西德、意大利、丹麦,并对苏联、东德、波兰、捷克
动自称的艺术流派。这一词原先来自意大利文maniera— 意即“风格”,以画家的特色来说便是对艺术的“触碰” 或者认出其“风格”。
• “风格主义”一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前浮上台面,最初开始于艺术历史学家们 在艺术称呼上的争论。德国艺术历史学家 海因里希·沃尔夫林(Heinrich Wölfflin)首先使用这一词以形容意 大利16世纪时那些无法被分类的艺术作品、 那种在后来将另一种“风格”的文艺复兴 引进了法国的风格,既不是文艺复兴也不 是巴洛克的风格。在英国的艺术历史学家 看来,风格主义相当难以分类;也几乎没 有影响到主流的艺术,它的定义也相当模 糊。

艺术概论 PPT课件

艺术概论 PPT课件
艺术概论
第三编.艺术创造
艺术创造主体(艺术家)的涵义, 了解艺术创造是特殊的精神生产, 理解艺术家的修养和能力,以及创 造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掌握艺术 创造的基本过程及其各个环节的主 要特点,理解创造活动中艺术家的 心理机制和艺术思维状况。
第十章 艺术创造主体
主体论 意志主义主体论 弗洛伊德主义主体论 存在主义主体论
第十章 艺术创造主体
意志主义主体论
叔本华—“生活意志”
表象

意志
尼 采—“强力意志”
伯格森—生命冲动”
主体 生命冲动
超人
日神 酒神
客体
第十章 艺术创造主体
审 美 体验者 活 实践者

艺术创造主体
艺术家
审 美 创造者 精 生产者 神 产

第十一章 艺术创造过程
❖ 1.艺术体验 (1)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
累; (2)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现; (3)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
成;
第十一章 艺术创造过程
❖ 2.艺术构思
❖整合 ❖变形 ❖移情 ❖意蕴的凝结
第十一章 艺术创造过程
❖ 艺术意象的形成
❖ 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在构思的 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 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 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 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
②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可以在艺术家 的创造活动中相互交叉和转化。
形象思维与灵感
灵感的特征
突发性 超常性 易逝性
形象思维
灵感 深度表现
交互作用
本编结束
谢 谢!
版权所有:山东艺术学院艺术文化系
❖审美感知 ❖审美想象 ❖审美情感 ❖审美理解
艺术思维

艺术概论全套最新PPT课件

艺术概论全套最新PPT课件

四、從植物的生態來看--4
4.花的形狀、色彩和香味, ?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 ? 花的形狀、色彩和香味,都是為了生殖 ? 花的香味,也是為了招蜂或引蝶,
招蜂或引蝶
四、植物的生態--5
5.花期短暫, ? 花的生命其實很短 ? 花的爭奇鬥豔, ? 也隱含著生命存在的自我努力。
花的爭奇鬥豔
祝福新人的結合
三、花的功用--4
4.生病。 ? 在某些場合又不代表喜悅 ? 朋友生病了,住在醫院,我們也常帶花去探
望 ? 就不是為了慶賀,而是安慰或鼓勵罷。
探望 安慰
三、花的功用--5
5.死亡。 在其他典禮中也具有獨特的意義 花在喪禮中似乎是安息、告別, 是懷念與感傷。
表示悼念
三、花的功用--5
真理上毁灭。”
? 刘勰:人“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 文明,自然之道也。”“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 器,其无文欤?”
? 曹丕:“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岁有时而尽,荣 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 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 名自传于后。”
? 花代表的意義竟然是如此複雜, ? 也因此, ? 人類覺得花是美的, ? 這美的內容也非常複雜 。
四、從植物的生態來看 --1
1.一粒種子, ? 就已經隱含著一朵花的元素。 ? 種子外圍常常有一個堅硬的外殼 ? 在硬殼的保護中,裡面那柔軟的部份叫做
「仁」 ? 那就是種子發芽的部位
四、從植物的生態來看 --2
的生命,從開放到凋零的全部, ? 我們覺得花美, ? 也是我們對自己生命的珍惜眷念的心情吧!
五、拈花微笑---1
? 釋迦牟尼 ? 是古印度一位傳佈生命道理的老師, ? 他常常在叢林花樹中講述生命真諦, ? 也就是後來被他弟子記錄下來的「佛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 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 风残照,汉家陵阙。
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评论这首词认为,李白在夕阳残照中登 临怀古时表达出了千古以来人们登临怀古时的共同感受,这 就是这首词为什么能够打动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艺术作品 中,艺术家凝定的情感来自于艺术家个体的情感,但这一情 感不是纯粹的个体情感,而是带有人类普遍共有的情感。
艺术概论
第一章
第一节
绪论
艺术内涵界定
一、艺术是高超技巧的结晶
鲁迅先生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讲演时,指出米勒 的代表画作《拾穗者》整个画面色彩柔和,构图 平稳,具备了感人至深的力量,这才是美的艺术 形象。然而,这一美的艺术形象是离不开画家的 高超技巧。
二、艺术是一种情感的凝定
《忆秦娥•箫声咽》据说为唐代诗仙李白做作
三、艺术与社会生活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其包括政治生活、 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爱情生活、家庭生活 ,并且与这些生活密切相关的大自然也是社 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们的精神活动、 内心世界也同样是社会生活,即包括社会生 活的全部。
第二节 艺术的认识本质
一、艺术认识世界的方式------艺术形象
五、社会组织功能
一些艺术作品作用于欣赏者, 往往都能引发欣赏者的共鸣,有的甚 至超越时代、阶级的限制引起共鸣。 共鸣意味着思想感情的沟通,意味着 艺术家与欣赏者在对生活的某些方面 的见解和态度上取得一致,这种一致 性就赋予了艺术社会组织作用。
无题
李商隐[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2. 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 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 钥匙,一是数字,二是文字,三是音符。”
二、艺术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3. 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说: “情感艺术的最大利器就是艺术。” 国学大师王国维 把美育称为“情育”(即情感教育),美育可以“ 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到完美之域。”
1、以情感人 2、潜移默化 3、寓教于乐
三、审美娱乐功能
艺术所以特别受到人们 的欢迎和喜爱,就在 于它能给人们以精神 上的享受。人们欣赏 艺术时,沉醉在艺术 美的天地中,其审美 需要得到满足,精神 获得享受和愉悦,身 心也得到轻松和休息, 这就是艺术的审美娱 乐功能。
四、美化生活功能
工艺美术与建筑艺术有其自身 的实用功能,基于此又称为实用艺 术。实用艺术对人类社会发挥着美 化生活的作用。
郑板桥在《题画竹》一文曰: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 烟光日影露气, 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 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 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艺术审美特征
艺术审美特征:
形象性 情感性
艺术审美特征
艺术审美特征:
艺术形象分为以下两类:
一类是直观形象,它存在于绘画、雕塑、建筑、戏 剧、影视、舞蹈等艺术作品,欣赏者凭借视觉或听 觉直接感觉到艺术形象。 一类是非直观的间接形象, 见诸文学和音乐艺术作品。
二、艺术形象特点
1. 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2.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第三节 艺术的审美本质
一、 艺术美与现实美
三、艺术教育的现实意义
1)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 2)满足恢复人的全面发展的自我需要
第二章 本质论
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一)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1.政治对艺术的影响 2.艺术对政治的影响
它既可以促进社会变革, 也可以阻碍社会进步; 它对政治没有扭转乾坤的力量, 但它有宣传鼓动作用。
1、认识社会 巴尔扎克的小说《人间喜剧》 托尔斯泰的小说“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
2、认识自然 电视艺术《走近科学》《探索发现》《科 技之光》等
3、认识历史 电视剧《康熙大帝》《雍正王朝》《贞观长 歌》《汉武大帝》等 4、认识人生 影视艺术:《加油!金顺》《阿甘正传》
张择端(北宋)
(二)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1.道德影响艺术 2. 艺术影响道德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艺术作品尤其优秀艺术作品对人 们道德观念的教育感染上。
(三)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1.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 2. 艺术对哲学的影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音乐作品:《国际歌》《国歌》 《黄河大合唱》……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第四节
艺术教育之见
一、美育与艺术教育 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 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 在美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艺术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1. 普及艺术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 养
伟大导师马克思指出:“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 ,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四、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审美化表达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在《泰姬陵》一诗 中描写,沙扎罕建造泰姬陵就是借助于这一 审美化形象来表达他失去皇后的痛苦和对皇 后的思念。
第二节 艺术存在缘由
艺术实现人类 表达多种情感 的需要的满足
艺术实现人类 对现实缺乏的 想象性的满足
第三节
艺术功能透视
一、审美认识功能
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更加深刻地认识 社会、认识历史、认识自然、认识人生。
三、艺术是有规则的形式系统
汽车轰鸣声、人的喧哗声、鸟兽虫鸣声、 风吹雨打声…… 这些各种各样的声音交汇融 和而作用于人们的心灵,往往令人烦躁不安 心神不定。然而,同样是由多种声音组合成 的音乐作用于人却让人感到优美动听,并且 使人们的心灵或被打动、或被感染、或被震 撼。这是为什么? “梁祝一曲流传千古, 是你如泣如诉的苦。”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二、审美教育功能
指人们在艺术鉴赏活动中,受到真、善、 美的感染和熏陶,情感得到感动,心灵得 到净化,思想得到启迪,认识得到提高, 情操得到陶冶,行为得到调整,从而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特点:
1、以情感人 2、潜移默化 3、寓教于乐
审美教育特点பைடு நூலக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