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脾益肺针刺法治疗咳嗽44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月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36卷第1期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痊愈(例)

好转(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治疗组442216686.4*对照组

40

13

17

10

75.0

两组疗效比较*P <0.01

感冒后咳嗽在临床上非常多见,久治难愈。患者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可持续3~8周,甚至更长时间,X 线胸片检查无异常[1]。

2005年5月~2008年10月,笔者采用补脾益肺针

刺疗法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84例患者均为外感后咳嗽,皆符合1994年国

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咳嗽的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发病时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持续3周以上,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此次发病前均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听诊两肺无干、湿性啰音,胸部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正常,此次针刺前均静滴抗生素治疗5~

14d 无效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男20例,女24例;年龄20~55岁,病程21~59d ,平均44d 。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21~48岁,病程22~57d ,平均46d 。2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健脾补肺针刺疗法,取穴如下:中脘、双侧足三里、双侧肺俞、大椎、天突、膻中。针刺方

法:天突穴在胸骨切迹上缘正中凹陷处针入0.5~

0.8cm ,再将针尖提至皮下,沿皮向下刺入2~3cm ,小幅度捻转,平补平泻;膻中穴用2寸毫针,针尖向下,皮下平刺约1寸许,施补法;中脘、双侧足三里、双侧肺俞采用2寸毫针,直刺,施补法。痰多者加丰隆、内关,有热者加尺泽、曲池,大便干燥者加天枢,肝郁不舒者加太冲。所有穴位均以得气,出现酸、麻、沉、胀感为宜,留针30min ,日1次,10d 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多喝水,饮食清淡,保持心情愉悦,注意休息。对照组口服阿莫西林胶囊、枸椽酸喷托维林(咳必清)片。阿莫西林胶囊口服,一次

0.5g ,日3次;枸椽酸喷托维林片口服一次25mg ,

日3次。10d 为1个疗程。

3疗效标准

治疗1个疗程后,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咳嗽的疗效标准评定疗效[2]。治愈:咳嗽及临床症状消失;好转:咳嗽减轻;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4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补脾益肺针刺法治疗咳嗽44例

杨玉霞,刘丽华,张风敏

(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河北沧州061000﹚

[关键词]咳嗽;补脾益肺;针刺;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59X (2012)01-0046-02

[收稿日期]2011-07-21

5讨论外感咳嗽是由于感受风寒、风热之邪,肺卫受邪,肺气壅遏不宣,清肃失常所致。外感后遗留慢性咳嗽可达12%~15%。感冒后病毒、细菌等侵袭呼吸道黏膜,造成支气管壁黏膜的病理损害,常致久咳不愈[3]。在治疗外感以及咳嗽的过程中,习惯使用抗生素以及抗病毒药物,此类药物大多不同程度地损

伤胃肠,有胃肠刺激症状,日久使脾胃功能受伤,脾气耗伤,卫表不固,易为外邪所伤而致反复咳嗽,加之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压力大,肝郁脾虚的情形非常常见。另外,作息不规律、饥饱无常,常导致脾气受损,运化不力,酿湿生痰致咳[4]。脾土生肺金,子病治母,用培土生金、补气敛肺之法治疗本病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笔者选取中脘、双侧足三里、双侧肺俞、大椎、天突、膻中补气健脾、化湿祛痰、培土生金、调和肺脾、化痰止咳。若痰湿明显,可加用足阳

第36卷第1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Vol.36,No.12012年1月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CM Jan .201246

2012年1月第36卷第1期

1999年冬至2004年秋,笔者采用温针灸法治

疗周围性面瘫,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1]①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感

冒病史或有一侧面颊、内耳、耳后乳突部疼痛或发热,部分患者伴有耳、眼周及口角疱疹。②一侧面部板滞或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③一侧不能做闭眼、鼓腮、露齿、皱眉等动作。④肌电图有异常表现,头颅CT 、核磁共振、空腹血糖、血脂分析等检查有助诊断。

1.2纳入标准发病1周内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

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1例,男15例,女16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5岁。对照组21例,男8例,女13例;年龄最大61岁,最小9岁。

两组年龄、性别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1.3排除标准排除Hunt ’s 综合征、中枢性面瘫、

脑梗死等。

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皆取翳风、阳白、攒竹、地仓、颊车、人中、迎香、承浆、下关及对侧合谷,进针后行平补平泻手法1min ,再进行以下治疗。

治疗组翳风、下关行温针灸,清艾条剪成1.5cm 长置于针柄,每次灸两壮,灸完后起针。

对照组于攒竹-阳白加一组电针,地仓-颊车加一组电针。电针器为上海产G6805电针器,用连续波,频率10~20Hz ,输出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min 。

两组皆治疗10d 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3康复护理

治疗期间嘱患者避风寒,患侧面部用温热毛巾热敷,日3次,每次20min ,并注意对镜锻炼,每次

20min ,日2~3次。4疗效标准[1]

痊愈:闭眼好,额纹及两侧鼻唇沟对称,露齿无障碍。好转:额纹及两侧鼻唇沟基本纠正,闭眼及露齿轻度障碍。无效:额纹及两侧鼻唇沟明显不对称,闭眼及露齿严重障碍。

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1例

石育才,张东升,夏勇江,魏

(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江苏兴化225700)

[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5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采用常规针刺配温针灸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针刺配电针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76.2%,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电针治疗。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电针;温针灸;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277.7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59X (2012)01-0047-02

[收稿日期]2011-08-05

[作者简介]石育才(1965-),男,江苏兴化人,主任中医师,主要从事针灸临床及神经系统疾病康复工作。

明络穴丰隆穴,此穴擅长治疗咳嗽痰多等痰饮病。有热者加尺泽、曲池,尺泽穴是肺经的合穴,合主喘咳寒热,擅长清泄肺经之热,曲池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擅长清泄大肠经之热,肺与大肠相表里,两穴合用,使肺胃之热得清,咳嗽自止;肝郁不舒者加太冲,很多患者由于情志不舒导致咳嗽缠绵,太冲擅长疏肝解郁。以上穴位在临床上酌情加减,可达到止咳化痰、清肺解郁的目的。研究发现,针刺治疗感冒后久咳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

[参考文献]

[1]张媛媛,刘华,董秀兰,等.止嗽散加减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56

例[J ].新中医,2009,41(11):85-8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

学出版社,1994:22-23.

[3]王志强.止咳利咽汤治疗感冒后久咳120例[J ].河南中医,

2008,28(6):40-41.

[4]赵永华,姚奇鹏,李秀亮.从肺脾论治小儿咳嗽[J ].中医儿科杂

志,2007,3(5):3-4.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